CN112624779A -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4779A
CN112624779A CN202011569828.0A CN202011569828A CN112624779A CN 112624779 A CN112624779 A CN 112624779A CN 202011569828 A CN202011569828 A CN 202011569828A CN 112624779 A CN112624779 A CN 11262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carbon
sewing
plate
sew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98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昆鹏
赵海军
王福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ben Tianj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ben Tianj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ben Tianj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ben Tianj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98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4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4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71Ceramic products containing macroscopic reinforcing agents
    • C04B35/78Ceramic products containing macroscopic reinforcing agents containing non-metallic materials
    • C04B35/80Fibres, filaments, whiskers, platelet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71Ceramic products containing macroscopic reinforcing agents
    • C04B35/78Ceramic products containing macroscopic reinforcing agents containing non-metallic materials
    • C04B35/80Fibres, filaments, whiskers, platelets, or the like
    • C04B35/83Carbon fibres in a carbon matrix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包括(1)设计好平纹布的克重与幅宽并编织碳布;(2)裁切碳布;(3)裁切碳布平铺在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板上;(4)利用定位工装1及穿碳纤维丝的缝纫针1,按定位工装设计的间距,逐个向下刺穿碳布层,然后再提出碳布层,缝纫针上的碳丝被固定在EVA软毡上;(5)继续铺层平纹碳布和缝织;(6)重复步骤5;(7)脱模以及裁剪边角余量;(8)完成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后,获得要求设计要求的纯连续碳纤维板预制体。本发明充分发挥连续碳纤维强度高特点,可实现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且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以及易推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编纺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目前被大量用于各类复合材料中提升原材料的力学性能。碳纤维板材是用作生产碳/碳复合材料板材的原料胚体,其成型方式有多种制备方式,如CN201610853982.8提出的一种高密度碳纤维板材的制备方法是将多层碳纤维网胎和多层碳纤维织物逐层交替铺设得到碳纤维复合体,然后对所述碳纤维复合体进行多次正面针刺和反面针刺得到碳纤维针刺件。CN110184722B提出的三维穿刺工艺制备纯连续的碳纤维结构的板材或棒材。该两类方法为针刺工艺与穿刺工艺,均是目前制备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主要方式。针刺工艺成型简单,是通过含刺结构的针针刺方法使平板引入垂直方向Z向的纤维,且Z向的纤维主要来源于短切丝组成的网胎。
目前,针刺工艺与穿刺工艺往往存在一定不足,大量的针刺动作会使平面XY方向的连续碳纤维丝刺断,从而使部分碳纤维丧失连续增强的作用,不能充分返回碳纤维增强的优势,而三维穿刺工艺可以实现连续碳纤维结构,但是生产工装复杂,纯手工制作,生产周期很长,生产成本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包括:
(1)按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设计好平纹布的克重与幅宽,并编织成相应碳布;
(2)根据对应的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裁切碳布;
(3)将裁切碳布平铺在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板上,使平铺厚度达到需要的设计值,初次铺层厚度值不能超过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
(4)利用定位工装1及穿碳纤维丝的缝纫针1,按定位工装设计的间距,逐个向下刺穿碳布层,然后再提出碳布层,缝纫针上的碳丝被固定在EVA软毡上,如此反复,直至设计产品尺寸全覆盖;
(5)如设计产品尺寸厚度大于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则在已缝好的第一次基础上继续铺层平纹碳布,第二次铺层厚度也不能超过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重复步骤4,继续缝织;
(6)重复步骤5,直至板材预制体厚度达到要求;
(7)脱模以及裁剪边角余量,然后利用缝针2穿碳纤维板边缘上下连续固定,实现碳纤维板锁边目的,保证整个缝织板材的整体性;(8)完成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后,获得要求设计要求的纯连续碳纤维板预制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2a)步骤(1)中所述所需碳布幅宽与克重设计,依据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与密度要求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碳布幅宽=所需板材预制体宽(或长)*N+(20~50)mm;
N为板材预制体数量;
碳布克重=设计产品密度*单层碳布缝制工况下的厚度;
一般单层碳布厚度取值0.3-0.5mm。
(2b)步骤(2)中所述按设计板材预制体尺寸对碳布长度方向进行裁切,裁切碳布长度计算如下,裁切部位用透明胶带粘贴,以防裁切过程中碳丝脱落。
碳布长度=所需板材预制体幅长(或宽)+(20~50)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厚度不低于10mm,一般取20-30mm之间。裁切碳布上下铺层做到四边平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4a)步骤(4)中所述定位行程即为X方向的缝织间距,设计间距范围是3-50mm之间,定位工装一侧设置有锯形齿,锯形齿顶点即本排定位刺入点,定位工装靠近锯形齿一侧设置有用于定位上一排纤维刺入的定位孔,定位工装两处顶点的间距即设计缝纤维间距X,X取1-2根纤维的宽度;顶点至孔间距即为本排与上排纤维间距Y,其与X值一致。
(4b)步骤(4)所述缝纫针结构为双针布置结构的缝纫针2,缝纫针2的一端设置有缝纫针尖,靠近缝纫针尖一侧设置有穿入纤维的孔,穿入纤维的孔的一侧设置有直筒段,直筒段一侧设置有固定大头,缝纫针2的两针间距即为Y方向的编织间距,设计为3-50mm之间。
(4c)步骤(4)所述缝纫碳纤维丝为12K、6k、3k碳纤维丝,优选进口6K或3K碳纤维丝。
(4d)步骤(4)所述缝纫针上的碳纤维丝缝织前需过水湿润一下,用于提高表面的润滑性。
(4e)步骤(4)所述缝纫针的穿刺深度为20-30mm之间,可以有效提高表面的润滑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5)所述第二次铺层的缝制区间与第一次的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6)重复铺层平纹碳布的铺层厚度与步骤(5)厚度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6a)步骤(7)所述缝织完成的裁边,裁边距离离缝纫线处有10-30mm的间距。
(6b)步骤(7)所述缝边用缝针2一端设置有穿纤维孔,另一端设置有缝纫针尖,其缝编碳丝间距范围为5-50mm,缝编路线可为Z型或O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8)所述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时需进行防尘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1)该方法中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采用纯连续长碳纤维结构,可充分发挥连续碳纤维强度高特点;
(2)该方法中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中板材纤维含量高,板材预制体密度相对传统针刺结构的高,可实现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
(3)该方法中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整体性较好好,广泛适应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4)相比传统三维编织或三维穿刺类板材,该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5)该方法中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刺针的编织密度可设计,可用于各类复合材料的对增强纤维密度的设计需求。
(6)该方法工艺简单,易推广及产业化。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的定位工装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的缝纫双针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的缝边用缝针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包括:
(1)按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设计好平纹布的克重与幅宽,并编织成相应碳布;
(2)根据对应的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裁切碳布;
(3)将裁切碳布平铺在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板上,使平铺厚度达到需要的设计值,初次铺层厚度值不能超过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
(4)利用定位工装1及穿碳纤维丝的缝纫针1,按定位工装设计的间距,逐个向下刺穿碳布层,然后再提出碳布层,缝纫针上的碳丝被固定在EVA软毡上,如此反复,直至设计产品尺寸全覆盖;
(5)如设计产品尺寸厚度大于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则在已缝好的第一次基础上继续铺层平纹碳布,第二次铺层厚度也不能超过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重复步骤4,继续缝织;
(6)重复步骤5,直至板材预制体厚度达到要求;
(7)脱模以及裁剪边角余量,然后利用缝针2穿碳纤维板边缘上下连续固定,实现碳纤维板锁边目的,保证整个缝织板材的整体性;
(8)完成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后,获得要求设计要求的纯连续碳纤维板预制体。
其中,
(2a)步骤(1)中所需碳布幅宽与克重设计,依据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与密度要求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碳布幅宽=所需板材预制体宽(或长)*N+(20~50)mm;
N为板材预制体数量;
碳布克重=设计产品密度*单层碳布缝制工况下的厚度;
一般单层碳布厚度取值0.3-0.5mm。
(2b)步骤(2)中按设计板材预制体尺寸对碳布长度方向进行裁切,裁切碳布长度计算如下,裁切部位用透明胶带粘贴,以防裁切过程中碳丝脱落。
碳布长度=所需板材预制体幅长(或宽)+(20~50)mm。
通过计算碳布幅宽,碳布克重,碳布长度,实现碳布的精准裁切,提高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制取质量。
其中,步骤(3)中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厚度不低于10mm,一般取20-30mm之间。裁切碳布上下铺层做到四边平齐。
通过控制软毡厚度,提高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柔韧性,通过将裁切碳布上下铺层做到四边平齐,提高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整洁度和美观性。
其中,
(4a)步骤(4)中定位行程即为X方向的缝织间距,设计间距范围是3-50mm之间,定位工装一侧设置有锯形齿,锯形齿顶点即本排定位刺入点,定位工装靠近锯形齿一侧设置有用于定位上一排纤维刺入的定位孔,定位工装两处顶点的间距即设计缝纤维间距X,X取1-2根纤维的宽度;顶点至孔间距即为本排与上排纤维间距Y,其与X值一致。
(4b)步骤(4)缝纫针结构为双针布置结构的缝纫针2,缝纫针2的一端设置有缝纫针尖,靠近缝纫针尖一侧设置有穿入纤维的孔,穿入纤维的孔的一侧设置有直筒段,直筒段一侧设置有固定大头,缝纫针2的两针间距即为Y方向的编织间距,设计为3-50mm之间。
(4c)步骤(4)缝纫碳纤维丝为12K、6k、3k碳纤维丝,优选进口6K或3K碳纤维丝。
(4d)步骤(4)缝纫针上的碳纤维丝缝织前需过水湿润一下,用于提高表面的润滑性。
(4e)步骤(4)缝纫针的穿刺深度为20-30mm之间,可以有效提高表面的润滑性。
通过精准定位缝纫针1和缝纫针2穿刺距离,避免大量的针刺动作使平面XY方向的连续碳纤维丝刺断,从而使部分碳纤维丧失连续增强的作用,便于充分返回碳纤维增强的优势。
其中,步骤(5)第二次铺层的缝制区间与第一次的一致。
通过设置相同一致的缝制区间,便于提高了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内部横向均匀,从而提高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使用性能。
其中,步骤(6)重复铺层平纹碳布的铺层厚度与步骤(5)厚度一致。
通过设置通相同一致的铺层厚度,便于提高了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内部纵向均匀,从而提高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使用性能。
其中,
(6a)步骤(7)缝织完成的裁边,裁边距离离缝纫线处有10-30mm的间距。
(6b)步骤(7)缝边用缝针2一端设置有穿纤维孔,另一端设置有缝纫针尖,其缝编碳丝间距范围为5-50mm,缝编路线可为Z型或O型。
通过设置裁边距离、缝编碳丝间间距以及缝编路线,简化了生产工艺,并降低了生产周期。
其中,步骤(8)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时需进行防尘处理。
通过进行防尘处理,避免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内部在四边锁边过程中吸附灰尘,从而降低了碳纤维板材预制体的使用质量。
通过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按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设计好平纹布的克重与幅宽,并编织成相应碳布;碳设计碳布克重为300g/m2,碳布幅宽420mm;
(2)裁切碳布;尺寸为420*420mm;
(3)将裁切碳布平铺在EVA软毡板上,平铺厚度达到15mm;
(4)利用定位工装1及穿碳纤维丝的缝纫针1,按定位工装设计的间距5mm,逐个向下刺穿碳布层,然后再提出碳布层,缝纫针上的碳丝被固定在EVA软毡上,如此反复,直至设计产品尺寸全覆盖;
(5)脱模以及裁剪边角余量,边距缝纫线20mm,线距30mm,然后利用缝针2穿碳纤维板边缘上下连续固定,,缝编路线可为Z型或O型。
(6)完成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后,获得密度0.75g/cm3的400mm*400mm碳纤维板预制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按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设计好平纹布的克重与幅宽,并编织成相应碳布;
(2)根据对应的板材预制体尺寸及密度要求裁切碳布;
(3)将裁切碳布平铺在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板上,使平铺厚度达到需要的设计值,初次铺层厚度值不能超过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
(4)利用定位工装1及穿碳纤维丝的缝纫针1,按定位工装设计的间距,逐个向下刺穿碳布层,然后再提出碳布层,缝纫针上的碳丝被固定在EVA软毡上,如此反复,直至设计产品尺寸全覆盖;
(5)如设计产品尺寸厚度大于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则在已缝好的第一次基础上继续铺层平纹碳布,第二次铺层厚度也不能超过缝制针1直筒段长度,重复步骤4,继续缝织;
(6)重复步骤5,直至板材预制体厚度达到要求;
(7)脱模以及裁剪边角余量,然后利用缝针2穿碳纤维板边缘上下连续固定,实现碳纤维板锁边目的,保证整个缝织板材的整体性;
(8)完成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后,获得要求设计要求的纯连续碳纤维板预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2a)步骤(1)中所述所需碳布幅宽与克重设计,依据所需板材预制体尺寸与密度要求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碳布幅宽=所需板材预制体宽(或长)*N+(20~50)mm;
N为板材预制体数量;
碳布克重=设计产品密度*单层碳布缝制工况下的厚度;
一般单层碳布厚度取值0.3-0.5mm。
(2b)步骤(2)中所述按设计板材预制体尺寸对碳布长度方向进行裁切,裁切碳布长度计算如下,裁切部位用透明胶带粘贴,以防裁切过程中碳丝脱落。
碳布长度=所需板材预制体幅长(或宽)+(2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软毡厚度不低于10mm,一般取20-30mm之间。裁切碳布上下铺层做到四边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a)步骤(4)中所述定位行程即为X方向的缝织间距,设计间距范围是3-50mm之间,定位工装一侧设置有锯形齿,锯形齿顶点即本排定位刺入点,定位工装靠近锯形齿一侧设置有用于定位上一排纤维刺入的定位孔,定位工装两处顶点的间距即设计缝纤维间距X,X取1-2根纤维的宽度;顶点至孔间距即为本排与上排纤维间距Y,其与X值一致。
(4b)步骤(4)所述缝纫针结构为双针布置结构的缝纫针2,缝纫针2的一端设置有缝纫针尖,靠近缝纫针尖一侧设置有穿入纤维的孔,穿入纤维的孔的一侧设置有直筒段,直筒段一侧设置有固定大头,缝纫针2的两针间距即为Y方向的编织间距,设计为3-50mm之间。
(4c)步骤(4)所述缝纫碳纤维丝为12K、6k、3k碳纤维丝,优选进口6K或3K碳纤维丝。
(4d)步骤(4)所述缝纫针上的碳纤维丝缝织前需过水湿润一下,用于提高表面的润滑性。
(4e)步骤(4)所述缝纫针的穿刺深度为20-30mm之间,可以有效提高表面的润滑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第二次铺层的缝制区间与第一次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重复铺层平纹碳布的铺层厚度与步骤(5)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a)步骤(7)所述缝织完成的裁边,裁边距离离缝纫线处有10-30mm的间距。
(6b)步骤(7)所述缝边用缝针2一端设置有穿纤维孔,另一端设置有缝纫针尖,其缝编碳丝间距范围为5-50mm,缝编路线可为Z型或O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板材预制体四边锁边时需进行防尘处理。
CN202011569828.0A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624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9828.0A CN112624779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9828.0A CN112624779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4779A true CN112624779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9828.0A Pending CN112624779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47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507A (zh) * 2021-08-31 2021-11-26 江苏帝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预制体制造方法及液态成型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539A (zh) * 2012-07-13 2012-10-17 宜兴市飞舟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碳纤维穿刺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318558A1 (en) * 2012-12-05 2015-11-05 Toray Industries, Inc. Carbon-fiber nonwoven cloth a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using same,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bon-fiber nonwoven cloth, and composite sheet
US20160009054A1 (en) * 2013-03-07 2016-01-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Carbon-fiber-reinforced thermoplastic-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olded body using the same
CN105879787A (zh) * 2016-03-31 2016-08-24 长沙晶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织物材质的异构化反应器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6144A (zh) * 2020-06-16 2020-09-08 浙江星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539A (zh) * 2012-07-13 2012-10-17 宜兴市飞舟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碳纤维穿刺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318558A1 (en) * 2012-12-05 2015-11-05 Toray Industries, Inc. Carbon-fiber nonwoven cloth a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using same,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bon-fiber nonwoven cloth, and composite sheet
US20160009054A1 (en) * 2013-03-07 2016-01-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Carbon-fiber-reinforced thermoplastic-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olded body using the same
CN105879787A (zh) * 2016-03-31 2016-08-24 长沙晶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织物材质的异构化反应器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6144A (zh) * 2020-06-16 2020-09-08 浙江星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制备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507A (zh) * 2021-08-31 2021-11-26 江苏帝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预制体制造方法及液态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9242B (zh) 一种高导热沥青基炭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的制作方法
CN102166840B (zh) Z向有连续炭纤维预制体
CN102797115B (zh) 用于含加筋层的厚型非织造材料的针刺加固方法
CN109371569B (zh) 一种密度可调可控的针刺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4779A (zh) 一种纯连续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板材预制体制备方法
CN104805600A (zh) 一种仿生蜂巢棉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85047B (zh) 一种飞机刹车盘用准三维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38865U (zh) 增强热塑性片材的玻璃纤维短切针刺毡
CN202192817U (zh) 拉挤型材专用增强复合毡
CN108177396B (zh) 针织三维蜂窝结构
CN103194859B (zh) 一种高性能均匀革基布的制备方法
CN210886484U (zh) 一种纯杂布针型针刺机
CN102126310A (zh) 一种非织造加强针刺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26008A (zh) 一种高厚度高密度耐温毛毡制作工艺
CN2786172Y (zh) 针刺无纺布
WO2021103251A1 (zh) 一种具有任意纤维方向的多层多向柔性材料的固结方法
CN212021894U (zh) 一种玻纤聚酯针刺毡
CN211057374U (zh) 一种飞机刹车盘用准三维预制体
CN111716862A (zh) 一种针刺+浅表缝合三维立体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0711990U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针刺机器人工作台
CN206768369U (zh) 应用丝绵废弃料的丝绵布及衣物料
CN107090664B (zh) 丝绵废弃料的运用加工方法
CN108468159B (zh) 一种三维面内准各向同性缝合织物的制备方法
CN219752617U (zh) 一种近净尺寸复合结构碳纤维穿刺预制体
CN211112518U (zh) 一种无粘结剂起绒汽车地毯用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