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4644B -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4644B
CN112624644B CN202011383529.8A CN202011383529A CN112624644B CN 112624644 B CN112624644 B CN 112624644B CN 202011383529 A CN202011383529 A CN 202011383529A CN 112624644 B CN112624644 B CN 112624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ture
spraying
parts
sludg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35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24644A (zh
Inventor
王伟
乐绍林
韩永平
朱世峰
路洋
陈伟
全小娟
陈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Road and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35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4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4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4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24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4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2Agglomerated materials, e.g. artificial aggregates
    • C04B18/021Agglomerated materials, e.g. artificial aggregates agglomerated by a mineral binder, e.g. 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1Spray pistols, discharge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10Coating or impregnating
    • C04B20/12Multipl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具体为:将淤泥经过滤后与生石灰搅拌得到A混合物,静置至A混合物干化,然后粉磨成颗粒状;将颗粒状的A混合物与水泥、脱硫石膏、活性偏高岭土混合得到B混合物,将B混合物造粒成球后进行洒水养护,得到C料球;在C料球表面喷洒混凝土防护材料,自然养护后得到D料球;将水泥、硅灰、矿粉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D料球和E混合物混合后造粒成球,完成后洒水养护,得到F料球;在F料球表面喷洒混凝土防护材料,自然养护后即得。本发明采用江河湖海淤泥作原料,且不用经过高温焙烧,不仅实现了资源再利用,还减少了传统制备方法所需的高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砂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淤泥是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物,其含水率较高,一般大于40%,且组成成分复杂,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疏浚工程开工建设,如开挖港池或进港航道、兴建码头和临港工业区、岸滩养护、水利防洪和库区清淤以及各类水下管线沟的施工和填埋等,与之带来的疏浚河底淤泥的处理就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有淤泥的利用技术主要有固化土、烧结陶粒、免烧陶粒、淤泥砖、淤泥水泥等,而其中又以免烧陶粒的技术前景最广泛。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352351.5),公布了一种凹凸棒河底淤泥陶粒砂,由高粘凹凸棒石粘土粉、凹凸棒石粘土尾矿粉、河底淤泥、红色膨润土粉、粉煤灰和铝土矿尾矿经过混合、造粒、焙烧、冷却和筛分包装为凹凸棒河底淤泥陶粒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783831.3)公布了一种采用滇池疏浚淤泥为原料制备高强陶粒的方法,将筛分后的淤泥烘干,后粉磨至80μm筛余10%-30%,再成球造粒至5-20mm,在最后高温焙烧成粒。上述专利中制备陶粒的方法需经高温焙烧,所需能耗大,不符合生态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053804.8)公布了一种利用内陆淤泥和近岸高砂泥制备人造生态骨料的方法,将淤泥和高砂泥过滤后自然风干,与水泥、粉煤灰、生石灰、钢渣、硅灰、激发剂、早强剂和水混匀后,置于成球造粒机中造粒成球,自然养护并喷水养护后,再喷洒防水涂料或碱激发固化剂,自然养护即得。该专利淤泥含量较多,水灰比过大,最终骨料强度较低,只能用于植生混凝土,无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多种淤泥利用方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需要高温烧结,有的强度较低只能用于非建筑结构,制约了淤泥制作骨料、人工砂在建筑工程、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淤泥经过滤后与生石灰搅拌得到A混合物,然后静置3-5天,待A混合物干化后粉磨成颗粒状;
S2、将颗粒状的A混合物与水泥、脱硫石膏、活性偏高岭土混合得到B混合物,将B混合物造粒成球,完成后洒水养护,得到C料球;
S3、在C料球表面喷洒混凝土防护材料,自然养护后得到D料球;
S4、将水泥、硅灰、矿粉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D料球和E混合物混合后造粒成球,完成后洒水养护,得到F料球;
S5、在F料球表面喷洒混凝土防护材料,自然养护后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淤泥中加入5-15份生石灰得到所述A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中所述A混合物干化后粉磨成的颗粒直径小于0.106mm。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2中,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颗粒状的所述A混合物,与10-20份水泥、2-5份脱硫石膏、1-3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得到所述B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重量份数为5-20份的水,造粒直径小于15mm,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中分两次在所述C料球表面喷洒混凝土防护材料,第一次喷洒量为0.05-0.1mm/m2,待自然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第二次喷洒量小于0.05mm/m2,喷洒后再自然养护3天得到所述D料球。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将10-30份水泥、1-5份硅灰、5-20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所述E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将50份所述D料球置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30-50份所述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5-20份的水,造粒直径小于20mm,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5中分两次在所述F料球表面喷洒混凝土防护材料,第一次喷洒量为0.05-0.1mm/m2,待自然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第二次喷洒量小于0.05mm/m2,喷洒后再自然养护3天。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5中喷洒所述混凝土防护材料的喷洒设备包括:
机架,其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上环绕有皮带,所述皮带两侧设置有挡板;
多个凸轮辊,所述凸轮辊上设置有多个凸轮,相邻两个所述凸轮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多个所述凸轮辊均匀分布在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机架上,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辊转动时所述凸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皮带的上平面;
多个溶液管,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溶液管的竖直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溶液管的水平段设置于所述皮带上方,且与所述皮带平行;多个所述溶液管交替设置在所述皮带两侧;
喷头,所述喷头的喷嘴端朝向所述皮带的正上方,所述喷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溶液管水平段的端口连通。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功能梯度理念,分两次或多次造粒成型,内核为低强度、大淤泥消纳核芯,将淤泥制作成掺量大、体积稳定、强度低的砂石粒;再经养护后喷洒一次或多次高渗透性防护材料,增强成球强度,防止水分迁移,同时作为界面过渡层;最外层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方,形成高强度、致密的硬壳层,养护后的收缩效果也将大大增加硬壳层的抗压强度;最后喷洒一次或多次高渗透性防护材料,既能防水,又能增强,还为后续加入混凝土提供了界面粘接层。
2、本发明制备的人工砂石粒径可调,可根据需要制作1-20mm粒径大小的砂石,通过筛分的方式提供各种级配的人工砂、人工石。
3、本发明的人工砂石采用大量的江河湖海淤泥作原料,且不用经过高温焙烧,不仅实现了资源再利用,还减少了传统制备方法所需的高能耗;可用于普通混凝土、普通砂浆、高性能混凝土等,应用前景广泛。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洒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喷洒设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喷洒设备中所述机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喷洒设备中所述凸轮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数:
S1、将淤泥通过10cm筛网过滤后,按重量份计,每100份淤泥(含水重)加入15份生石灰,搅拌后得到A混合物,静置3天,待干化后粉磨至粒径在0.106mm以下。
S2、取上述颗粒状的A混合物100份,与10份水泥、5份脱硫石膏、3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制成B混合物,将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15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3mm之间,完成后对C料球进行洒水养护7天,制得C料球。
S3、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C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养护3天,制得D料球。
S4、取10份水泥、5份硅灰、20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50份D料球至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30份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5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4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得到F料球。
S5、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F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SS-1。
所述人工砂石SS-1的表观密度为2.16g/cm3,等效配比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2.3MPa。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数:
S1、将淤泥通过10cm筛网过滤后,按重量份计,每100份淤泥(含水重)加入5份生石灰,搅拌后得到A混合物,静置5天,待干化后粉磨至粒径在0.106mm以下。
S2、取上述颗粒状的A混合物100份,与20份水泥、2份脱硫石膏、1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制成B混合物,将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20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15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制得C料球。
S3、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C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1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制得D料球。
S4、取30份水泥、4份硅灰、10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50份D料球至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50份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15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20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得到F料球。
S5、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F料球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1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SS-2。
所述人工砂石SS-2的表观密度为1.93g/cm3,等效配比试件的抗压强度为45.6MPa。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数:
S1、将淤泥通过10cm筛网过滤后,每100份淤泥(含水重)加入10份生石灰,搅拌后A混合物,静置4天,待干化后粉磨至粒径在0.106mm以下。
S2、取上述颗粒状的A混合物100份,与10份水泥、2份脱硫石膏、1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制成B混合物,将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5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0-1mm之间,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制得C料球。
S3、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C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制得D料球。
S4、取30份水泥、1份硅灰、5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50份D料球至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40份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5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2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得到F料球。
S5、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F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SS-3。
所述人工砂石SS-3的表观密度为2.44g/cm3,等效配比试件的抗压强度为61.5MPa。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数:
S1、将淤泥通过10cm筛网过滤后,每100份淤泥(含水重)加入10份生石灰,搅拌得到A混合物,静置4天,待干化后粉磨至粒径在0.106mm以下。
S2、取上述颗粒状的A混合物100份,与15份水泥、4份脱硫石膏、2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制成B混合物,将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18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0-8mm之间,完成进行洒水养护7天,制得C料球。
S3、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C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8mm/m2,待养护3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制得D料球。
S4、取20份水泥、3份硅灰、15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50份D料球置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40份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10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10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得到F料球。
S5、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F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8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SS-4。
所述人工砂石SS-4的表观密度为2.02g/cm3,等效配比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0.7MPa。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数:
S1、将淤泥通过10cm筛网过滤后,每100份淤泥(含水重)加入10份生石灰,搅拌得到A混合物,静置4天,待干化后粉磨至粒径在0.106mm以下。
S2、取上述颗粒状的A混合物00份,与20份水泥、4份脱硫石膏、2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制成B混合物,将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20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0-13mm之间,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制得C料球。
S3、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C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1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制得D料球。
S4、取20份水泥、3份硅灰、20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50份D料球至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40份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15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15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得到F料球。
S5、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F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1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SS-5。
所述人工砂石SS-5的表观密度为1.93g/cm3,等效配比试件的抗压强度为46.2MPa。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数:
S1、将淤泥通过10cm筛网过滤后,每100份淤泥(含水重)加入10份生石灰,搅拌得到A混合物,静置4天,待干化后粉磨至粒径在0.106mm以下。
S2、取上述颗粒状的A混合物100份,与20份水泥、5份脱硫石膏、3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制成B混合物,将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20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0-15mm之间,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制得C料球。
S3、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C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1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制得D料球。
S4、取30份水泥、5份硅灰、20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50份D料球至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50份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20份的水,造粒直径控制在20mm以下,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7天,得到F料球。
S5、采用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对F料球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1mm/m2,待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喷洒量控制在0.05mm/m2以下,养护3天,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SS-6。
所述人工砂石SS-6的表观密度为1.92g/cm3,等效配比试件的抗压强度为45.7MPa。
上述实施例1-6中,所述步骤S3和S5中的喷洒操作均在喷洒设备中进行,如图1-图4所示,所述喷洒设备包括:
机架1,其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轮2和从动轮8,所述驱动轮1和从动轮8上环绕有皮带4,所述皮带4两侧设置有挡板3;
多个凸轮辊7,所述凸轮辊7上设置有多个凸轮9,相邻两个所述凸轮9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多个所述凸轮辊7均匀分布在所述驱动轮2和从动轮8之间的机架1上,且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辊7转动时所述凸轮9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皮带4的上平面;
多个溶液管5,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直段51和水平段52,所述溶液管5的竖直段5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溶液管5的水平段52设置于所述皮带4上方,且与所述皮带4平行;多个所述溶液管5交替设置在所述皮带4两侧;
喷头6,所述喷头6的喷嘴端朝向所述皮带4的正上方,所述喷头6的另一端与所述溶液管5的水平段52的端口连通。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步骤S3中的C料球和所述S5中的F料球放置于所述皮带4上,所述主动轮2和所述从动轮8转动以带动所述皮带4水平移动,所述C料球或者所述F料球随所述皮带4移动时,通过所述喷头6向其喷洒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或其他混凝土防护材料。同时转动述所述凸轮辊7,由于所述凸轮辊7转动时所述凸轮9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皮带4的上平面,因此所述凸轮辊7的转动可使所述皮带4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使得所述C料球或者所述F料球在随所述皮带4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振动,以保证所述C料球或者所述F料球的表面能够均匀喷洒到混凝土防护材料。设置在所述皮带4两侧的所述挡板3可以防止所述C料球或者所述F料球在振动过程中溅出所述皮带4外面。其中所述溶液管5交替设置在所述皮带4两侧,且所述喷头6的喷嘴端朝向所述皮带4的正上方,进一步保证所述喷头6喷洒出的混凝土防护材料能够均匀落到所述C料球或者所述F料球的表面上。所述溶液管5为中空管,混凝土防护材料通过所述溶液管5到达所述喷头6,且所述溶液管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便于清洁和维护。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淤泥经过滤后与生石灰搅拌得到A混合物,然后静置3-5天,待A混合物干化后粉磨成颗粒状;
S2、将颗粒状的A混合物与水泥、脱硫石膏、活性偏高岭土混合得到B混合物,将B混合物造粒成球,完成后洒水养护,得到C料球;
S3、在C料球表面喷洒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自然养护后得到D料球;
S4、将水泥、硅灰、矿粉混合制成E混合物,将D料球和E混合物混合后造粒成球,完成后洒水养护,得到F料球;
S5、在F料球表面喷洒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自然养护后即得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淤泥中加入5-15份生石灰得到所述A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A混合物干化后粉磨成的颗粒直径小于0.10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颗粒状的所述A混合物,与10-20份水泥、2-5份脱硫石膏、1-3份活性偏高岭土均匀混合得到所述B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B混合物置于圆盘造粒机中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重量份数为5-20份的水,造粒直径小于15mm,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分两次在所述C料球表面喷洒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第一次喷洒量为0.05-0.1mm/m2,待自然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第二次喷洒量小于0.05 mm/m2,喷洒后再自然养护3天得到所述D料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将10-30份水泥、1-5份硅灰、5-20份矿粉均匀混合制成所述E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将50份所述D料球置于圆盘造粒机中,然后加入30-50份所述E混合物,采用喷洒方式边造粒边喷洒5-20份的水,造粒直径小于20mm,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分两次在所述F料球表面喷洒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第一次喷洒量为0.05-0.1mm/m2,待自然养护3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喷洒,第二次喷洒量小于0.05 mm/m2,喷洒后再自然养护3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5中喷洒所述水性高渗透环氧材料的喷洒设备包括:
机架,其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上环绕有皮带,所述皮带两侧设置有挡板;
多个凸轮辊,所述凸轮辊上设置有多个凸轮,相邻两个所述凸轮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多个所述凸轮辊均匀分布在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机架上,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辊转动时所述凸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皮带的上平面;
多个溶液管,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溶液管的竖直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溶液管的水平段设置于所述皮带上方,且与所述皮带平行;多个所述溶液管交替设置在所述皮带两侧;
喷头,所述喷头的喷嘴端朝向所述皮带的正上方,所述喷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溶液管水平段的端口连通。
CN202011383529.8A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624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3529.8A CN112624644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3529.8A CN112624644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4644A CN112624644A (zh) 2021-04-09
CN112624644B true CN112624644B (zh) 2022-07-22

Family

ID=7530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3529.8A Active CN112624644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4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952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中交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淤泥和废旧混凝土的绿色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5677248B (zh) * 2022-10-26 2024-01-30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碳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5571A (zh) * 2018-05-09 2018-09-28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骨料处理方法
CN211495617U (zh) * 2020-01-19 2020-09-15 金华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焊粉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5571A (zh) * 2018-05-09 2018-09-28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骨料处理方法
CN211495617U (zh) * 2020-01-19 2020-09-15 金华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焊粉输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裹壳工艺对疏浚底泥免烧骨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王丹丹等;《硅酸盐通报》;20180531;第37卷(第5期);第1543-1549页和第155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4644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2525B (zh) 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Peng et al. Preparation of non-sintered lightweight aggregates from dredged sediments and modific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CN104244998B (zh) 用于水泥组合物的抗冻融损伤和抗剥落损伤的掺加剂和方法
CN112624644B (zh) 一种功能梯度型淤泥造生态人工砂石制备方法
CN108774041B (zh) 一种以人造碳化钢渣小球作骨料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3010C (zh) 渠系土壤固化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81194A (zh) 一种环保型淤泥固化剂
CN114956628B (zh) 一种高强度磷石膏基再生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2926B (zh) 一种无机聚合物淤泥固化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1334A (zh) 一种应急自动堵漏材料
CN109679660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方法
CN113003903A (zh) 一种磷石膏固废物制取新型高效污泥固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6587786A (zh) 一种钻井废弃物制砖方法
CN113149585B (zh) 一种含淤泥人工砂石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5800B (zh) 一种建筑垃圾包覆改性制备生态骨料的方法
CN106365541A (zh) 一种多功能钢渣生态环保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3286B (zh) 一种堆场高含水率淤泥的处理方法
CN115745483B (zh) 一种基于细颗粒淤积物的高强度胶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6268B (zh) 一种疏浚淤泥非烧结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8182A (zh) 一种污淤泥环保型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054B (zh) 一种利用多源固废制备功能型透水材料的方法
JP3968898B2 (ja) スラグを主原料とする人工石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775646A (zh) 一种利用湖库底泥制备固化土进行边坡固化与防护的方法
CN115215571A (zh) 一种商混固体废弃物固碳处置及再生利用方法
CN103613342A (zh) 一种利用建筑废弃物制备mu7.5再生实心砖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101-2104, 21 / F, unit a, block a,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enture building, Xiaohongshan East District,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61

Patentee after: CCCC Road &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101-2104, 21 / F, unit a, block a,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enture building, Xiaohongshan East District,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61

Patentee before: CCCC ROAD & BRIDGE SPECIAL ENGINEER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