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5697A -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5697A
CN112615697A CN202011605833.2A CN202011605833A CN112615697A CN 112615697 A CN112615697 A CN 112615697A CN 202011605833 A CN202011605833 A CN 202011605833A CN 112615697 A CN112615697 A CN 112615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detection data
control instruction
signal
attack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58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波
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58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5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5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5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60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 H04K3/65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using deceptive jamming or spoofing, e.g. transmission of false signals for premature triggering of RCIED, for forced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to/from a network or for generation of dummy target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60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 H04K3/62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by expos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or storing systems to electromagnetic wave radiation, e.g. causing disturbance, disruption or damage of electronic circuits, or causing external injection of faults in the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80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characterized by its function
    • H04K3/82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characterized by its function related to preventing surveillance, interception or detection
    • H04K3/825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characterized by its function related to preventing surveillance, interception or detection by jam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220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2203/10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us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 H04K2203/22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us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所述控制方法可以识别威胁源,针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提高飞行器在战场的存活率,实现无人操作的电子作战,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技术逐渐成熟,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飞行器(无人机、无人直升机等)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飞行器可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航线执行测绘、植保、勘探、航拍等飞行作业。尤其是在军事领域,飞行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飞行器在战场的存活率,减少人工的参与,并减少暴露基地的位置,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战争中,需要飞行器具有较强的隐身匿踪能力和干扰敌方的能力。
现有技术的飞行器无法实现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对敌方无人机和雷达系统进行实质性的电子作战,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无人操作的电子作战,自动化程度高。
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识别威胁源,针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提高飞行器在战场的存活率,实现无人操作的电子作战,自动化程度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攻击目标;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分别获取所述威胁源和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检测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若高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优先级,比较威胁源的优先级和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确定优先处理的对象,若威胁源的优先级高于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优先针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提高飞行器在战场的存活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方法还包括:若低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根据探测数据识别威胁源和攻击目标,若威胁源的优先级低于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优先针对攻击目标进行攻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探测数据包括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所述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包括: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种信号接收装置,后续可以通过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分别识别威胁源和攻击目标,识别效率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威胁源;所述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根据第一检测数据识别威胁源,若存在威胁源,可以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实现全自动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攻击目标;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根据第二探测数据识别攻击目标,若存在威胁源,可以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对攻击目标进行攻击,实现全自动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所述威胁参数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所述任务数据用于执行攻击任务。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根据探测数据实时调整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调整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当攻击目标和威胁源类型改变时,可以及时作出调整,智能化程度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装置,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威胁源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信号干扰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干扰模块包括:攻击目标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攻击目标;优先级获取单元,用于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分别获取所述威胁源和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优先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第一指令生成单元,用于若高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信号干扰模块还包括:第二指令生成单元,用于若低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探测数据包括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威胁源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威胁源;所述信号干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攻击控制模块,所述攻击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数据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攻击目标;第三指令生成单元,用于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所述威胁参数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所述任务数据用于执行攻击任务。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是无人机。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使用无人驾驶技术的飞行器,即无人机,提高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应用于战场等特殊环境时的战斗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使用氮化镓材质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天线采用氮化镓材质,频率特性好,瞬时带宽更高,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在功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氮化镓体积更小;另一方面,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性能可以不受馈源和移相器损耗的影响,可以增强系统整体的辐射功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种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分别探测威胁源和攻击目标,识别效率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是双模大功率行波管,用于进行欺骗干扰和连续波干扰。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双模大功率行波管既能以脉冲方式工作对地方进行积极的欺骗干扰,又能以连续波方式工作对地方进行积极的阻塞式干扰;另一方面,可以在发射连续波干扰的同时发射脉冲干扰,具备连续波发射机和脉冲发射机两种功能,不需要两支功率行波管和两部电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吊舱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吊舱主体内部的干扰发射机。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吊舱主体可以设计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更换;一方面,相比以大型战机为载体,将飞行器和电子吊舱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电子战的成本;一方面,吊舱还可以与其他武器配合,欺骗干扰对方雷达,影响敌方的战略战术;另一方面,吊舱可以在识别和干扰功能之间切换,功能更强大,吊舱的体积得以进一步缩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吊舱主体和拖曳于所述吊舱主体外部的干扰发射机。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干扰发射机拖曳于吊舱主体的外部,便于对干扰发射机进行调整,增强干扰发射机的信号强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探测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干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干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攻击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实现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可以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S103。其中,飞行器可以是有人驾驶的飞行器,也可以是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飞行器,例如无人机、无人直升机等。
步骤S101: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具体地,信号接收装置可以是信号接收机,信号接收机可以包括信号接收天线。
步骤S102: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具体地,威胁源可以是激光威胁源、雷达威胁源和红外威胁源中的一种或多种,激光威胁源例如是激光高能辐射武器、激光制导武器、激光侦察设备、激光探测设备或者激光跟踪设备发射的激光信号。
步骤S103: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具体地,信号发射装置可以是双模大功率行波管,信号干扰可以是电磁干扰或者声波干扰,电磁干扰可以是欺骗干扰、连续波干扰。
参见图2,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3可以包括步骤S201~S204。
步骤S201: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攻击目标。攻击目标可以是敌方设备、设施或者人员。
步骤S202: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分别获取所述威胁源和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
步骤S203:检测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具体地,优先级可以用数字等级表示。威胁源的优先级可以是4级,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是3级,威胁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优先对威胁源进行处理。优先级还可以用评分来表示,例如采用百分制时,如果威胁源的优先级是88分,攻击目标的优先级是93分,则威胁源的优先级低于攻击目标的优先级。
步骤S204:若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步骤,通过设置优先级,比较威胁源的优先级和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确定优先处理的对象,若威胁源的优先级高于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优先针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提高飞行器在战场的存活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可以识别威胁源,针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提高飞行器在战场的存活率,实现无人操作的电子作战,自动化程度高。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所述飞行器还可以包括战斗部。具体地,战斗部可以是飞行器搭载的可抛弃的高爆战斗部,例如是照明弹、高爆炸弹或者催泪弹。在具体实施中,每个飞行器可以搭载一个或多个战斗部,对每个战斗部的控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战斗部攻击同一攻击目标或者多个攻击目标。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04。
步骤S104:若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低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可以根据探测数据识别威胁源和攻击目标,若威胁源的优先级低于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可以优先针对攻击目标进行攻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可以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S103,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探测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
参见图4,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步骤S301~S302。
步骤S301: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
步骤S302: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两种信号接收装置,后续可以通过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分别识别威胁源和攻击目标,识别效率高。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威胁源。所述步骤S103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第一检测数据识别威胁源,若存在威胁源,可以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对威胁源进行信号干扰,实现全自动操作。
参见图5,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飞行器还可以包括战斗部,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05~S106。
步骤S105: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攻击目标。
步骤S106: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第二探测数据识别攻击目标,若存在威胁源,可以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对攻击目标进行攻击,实现全自动操作。
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S103、S107。
步骤S107: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所述威胁参数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所述任务数据用于执行攻击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步骤S107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探测数据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
在具体实施中,步骤S107可以包括:根据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具体地,外部设备可以是地面单位的信号发送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可以根据探测数据实时调整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调整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当攻击目标和威胁源相关信息改变时,例如攻击目标可以由人员改变为设施,可以及时作出调整,智能化程度高。
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可以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数据接收模块101,可以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威胁源检测模块1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信号干扰模块103,可以用于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
参见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干扰模块103可以包括:攻击目标检测单元103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攻击目标;优先级获取单元1032,可以用于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分别获取所述威胁源和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优先级检测单元1033,可以用于检测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第一指令生成单元1034,可以用于若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参见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还可以包括战斗部,所述信号干扰模块103还可以包括:第二指令生成单元1035,可以用于若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低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参见图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探测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所述数据接收模块101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11,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第二接收单元1012,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威胁源检测模块1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威胁源;所述信号干扰模块1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参见图11-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还可以包括战斗部,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攻击控制模块104,所述攻击控制模块104可以包括:第二数据检测单元104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攻击目标;第三指令生成单元1042,可以用于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参见图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参数调整模块105,可以用于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所述威胁参数可以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所述任务数据可以用于执行攻击任务。
参见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200,飞行器20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210、至少一个处理器220以及连接不同平台系统的总线230。存储器21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2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213。
其中,存储器210还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220执行,所述处理器2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其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部分内容不再赘述。存储器21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215的程序/实用工具214,这样的程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相应的,处理器220可以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可以执行程序/实用工具214。
总线2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飞行器2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2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能够与该飞行器2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飞行器2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50进行。并且,飞行器2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260可以通过总线230与飞行器2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飞行器2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参见图15,飞行器200还可以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包括使用氮化镓材质的有源相控阵天线。一方面,天线采用氮化镓材质,频率特性好,瞬时带宽更高,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在功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氮化镓体积更小;另一方面,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性能可以不受馈源和移相器损耗的影响,可以增强系统整体的辐射功率。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通过设置两种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分别探测威胁源和攻击目标,识别效率高。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可以是双模大功率行波管,可以用于进行欺骗干扰和连续波干扰。一方面,双模大功率行波管既能以脉冲方式工作对地方进行积极的欺骗干扰,又能以连续波方式工作对地方进行积极的阻塞式干扰;另一方面,可以在发射连续波干扰的同时发射脉冲干扰,具备连续波发射机和脉冲发射机两种功能,不需要两支功率行波管和两部电源。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可以包括吊舱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吊舱主体内部的干扰发射机。一方面,吊舱主体可以设计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更换;一方面,相比以大型战机为载体,将飞行器和电子吊舱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电子战的成本;一方面,吊舱还可以与其他武器配合,欺骗干扰对方雷达,影响敌方的战略战术;另一方面,吊舱可以在识别和干扰功能之间切换,功能更强大,吊舱的体积得以进一步缩小。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吊舱主体和拖曳于所述吊舱主体外部的干扰发射机。具体地,干扰发射机可以是干扰发射天线,可以使用特殊的电缆将干扰发射机拖曳在无人机后面。干扰发射机拖曳于吊舱主体的外部,便于对干扰发射机进行调整,增强干扰发射机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飞行器200还可以包括壳体201、摄像头202和至少一个战斗部203。所述处理器220和所述存储器210位于所述壳体201内部,所述摄像头202处于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201,所述战斗部203位于所述壳体201内部或外部。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求确定飞行器的旋翼数量,例如可以采用单旋翼、四旋翼、六旋翼或者八旋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优先选用低噪声的四轴四旋翼飞行器。
所述战斗部203是飞行器搭载的可抛弃的高爆战斗部,例如是照明弹、高爆炸弹或者催泪弹。在具体实施中,每个飞行器可以搭载一个或多个战斗部203,对每个战斗部203的控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战斗部203攻击同一攻击目标或者多个攻击目标。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摄像头202可以包括光学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通过光学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分别感应可见光和红外线,获取更多视觉信息。在具体实施中,光学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可以采用全景摄像头,由此可以观察到飞行器各个角度的周围环境。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壳体201的外部可以设置有隐身涂层。其中,隐身涂层采用隐身涂料,隐身涂料能吸收雷达波(雷达反射截面小),通过隐身涂层来实现飞行器的隐身功能。
或者,所述壳体201的外部可以设置有显示屏(图中未示出),所述显示屏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201的以下至少一个位置: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在具体实施中,飞行器200可以通过摄像头202采集周围环境信息,以此来控制显示屏的显示内容,使飞行器200产生类似“变色龙”的效果,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改变飞行器200的外部显示,实现飞行器200的隐身功能。显示屏例如是LED显示屏,即,在壳体201的外部使用LED外层,通过摄像头202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来感知周围环境的颜色、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视觉参数,并根据感知到的视觉参数通过LED外层模拟周围环境的视觉效果,以隐身涂层之外的另一种方式达到隐身效果,从而加强突袭的可能。
所述显示屏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显示单元。每个显示单元可以显示相同的显示内容,或者,每个显示单元可以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
除了战斗部203之外,飞行器200还可以搭载其他任务设备,提供多种用途,例如侦查、攻击、干扰和运输。
为了提高飞行器200的充电效率,可以采用轻型高续航快充电池。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所述飞行器200可以是无人机。将飞行器200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使用无人驾驶技术的飞行器200,即无人机,提高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应用于战场等特殊环境时的战斗力。
在未来,当激光武器的体积大幅缩小到能被无人机挂载,核动力电池的电量能够更大,放射性被进一步降低,体积更小时,无人机的打击目标可以增加到包括巡航导弹、直升机和地面的轻装甲设施(雷达、机库、油库等),功能延伸至拦截中低空制导导弹,在单次任务中,能多次攻击敌方多个目标,由此大大节省战争成本,甚至可能改变未来的战争形态,即更加偏向无人化的战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其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部分内容不再赘述。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3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300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程序产品300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申请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设置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申请以上的说明及附图,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申请,因此,凡一切与本申请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申请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申请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
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
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攻击目标;
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分别获取所述威胁源和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
检测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
若高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低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探测数据包括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
所述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
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威胁源;
所述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攻击目标;
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所述威胁参数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所述任务数据用于执行攻击任务。
8.一种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数据;
威胁源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威胁源;
信号干扰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威胁源,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以使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行信号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干扰模块包括:
攻击目标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攻击目标;
优先级获取单元,用于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分别获取所述威胁源和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
优先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威胁源的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攻击目标的优先级;
第一指令生成单元,用于若高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信号干扰模块还包括:
第二指令生成单元,用于若低于,则根据所述探测数据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探测数据包括第一探测数据和第二探测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探测数据;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二探测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威胁源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威胁源;
所述信号干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战斗部,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攻击控制模块,所述攻击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数据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攻击目标;
第三指令生成单元,用于若存在所述攻击目标,则根据所述第二探测数据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战斗部,以使所述战斗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攻击所述攻击目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对威胁参数和任务数据进行调整,所述威胁参数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所述任务数据用于执行攻击任务。
15.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射装置,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是无人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使用氮化镓材质的有源相控阵天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探测所述威胁源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和用于探测攻击目标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装置是双模大功率行波管,用于进行欺骗干扰和连续波干扰。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吊舱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吊舱主体内部的干扰发射机。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吊舱主体和拖曳于所述吊舱主体外部的干扰发射机。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605833.2A 2020-12-30 2020-12-30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615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5833.2A CN112615697A (zh) 2020-12-30 2020-12-30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5833.2A CN112615697A (zh) 2020-12-30 2020-12-30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5697A true CN112615697A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4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5833.2A Pending CN112615697A (zh) 2020-12-30 2020-12-30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569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55078A1 (en) * 2015-11-23 2018-09-06 Alcatel Lucen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detection
CN110597264A (zh) * 2019-09-25 2019-1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无人机反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55078A1 (en) * 2015-11-23 2018-09-06 Alcatel Lucen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detection
CN110597264A (zh) * 2019-09-25 2019-1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无人机反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武忠国: "认知电子战干扰波形设计",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pages 8 - 27 *
贾海涛: "基于感知引导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pages 101 - 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93004B2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operational electronic range of a vehicle
RU2700107C1 (ru) Комплекс борьбы с беспилотными летательными аппаратами
CN112668485A (zh)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63544A (zh) 一种面向随队支援干扰的雷达探测威力范围计算方法
CN112615697A (zh)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021871A (ko) 저고도 무인항공기 감시 시스템
CN112835380A (zh) 飞行器的返航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rabhu et al. Enhanced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methodology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12537449A (zh) 无人机综合电子战系统
CN112597992A (zh) 飞行器的控制方法、装置、飞行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opescu The existing technologies on anti-drone systems
Nair Emerging Defence, Maritime and Aerospace Technologies by DRaS
Liu et al. Research on penetration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luster missile system
Vickers et al. Future warfare 20XX wargame series: lessons learned report
CN215944888U (zh) 无人机综合电子战系统
Burbach et al. The technology of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CN111288850A (zh)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平台的空间光电对抗方法及装备
RU2226278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тиводействия средствам противовоздушной оборон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RU2746772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роботизированных средств огневого поражения и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подавления системы активной защиты бронетехники
Czeszejko Radar surveillance in the electronic environment of the 21 st century
CN209913835U (zh) 一种干扰设备
Yu et al. Research on UAV Threat to Air Defense Troops and Improvement of Anti-UAV Capability
Chen et al. Electromagnetic threat faced by mobile launch rocket and simulation construction of test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lark et al. Fighting into the Bastions: Getting Noisier to Sustain the US Undersea Advantage
Bronk et al. Building the Capacity to Conduct 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s (JAD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