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3007A -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3007A
CN112613007A CN202011533203.9A CN202011533203A CN112613007A CN 112613007 A CN112613007 A CN 112613007A CN 202011533203 A CN202011533203 A CN 202011533203A CN 112613007 A CN112613007 A CN 112613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ttribute information
admission
data provider
prov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3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3007B (zh
Inventor
王佳帅
阮安邦
魏明
陈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32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3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3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4Tools and structures for managing or administering access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通过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数据量很大的数据进行认证,只存储可靠的数据。

Description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互联网(社交、搜索、电商)、移动互联网(微博)、物联网(传感器,智慧地球)、车联网、GPS、医学影像、安全监控、金融(银行、股市、保险)、电信(通话、短信)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而为了开发这些数据的价值,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便于价值挖掘,但是,由于数据量很大,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认证,只存储可靠的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包括: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包括: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包括: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分权分域模型作为准入权限模型。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并发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装置,包括:
可信认证单元,用于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权限处理单元,用于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信认证单元进一步用于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权限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分权分域模型作为准入权限模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施第一方面任一项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数据量很大的数据进行认证,只存储可靠的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计算机存储介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包括:
S101: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包括: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收集用户原始数据,用户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用户上传的任意类型或者任意形式的数据,比如用户登录应用程序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种文档数据、音视频数据等与用户身份有关的数据;分类解析,就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的类型可以包括登录信息,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例如可以将用户名、密码等原始数据分类为登录信息,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具体地,可以基于面分类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即将用户原始数据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分类,而且面之间的分类可以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大量地扩充、结构弹性好、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管理。
S102: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包括: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分权分域模型作为准入权限模型。
具体地,所述准入权限模型可以基于收集的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不做特别限定。所述分权分域中的分权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数据注入权限的设置以达到可见/不可见、可管理/不可管理的目的。所述分权分域中的分域将按准入域划分成多个虚拟准入实体,这样就能由不同域的虚拟准入实体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分类属性信息进行认证。
S103: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
具体地,为不同的用户创建不同的服务实例,以基于单个服务实例进行内存访问的控制,从而实现用户级队列控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度和传输效率。
具体地,可以基于连接复用功能实现负载均衡策略,进一步地,将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复用到前端与数据服务器建立的少量的TCP长连接上,从而减小数据服务器的性能负载,减小与数据服务器之间新建TCP连接所带来的延时,并最大限度减少前端与数据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降低数据服务器的资源占用。
具体地,数据预处理策略可以包括:噪点数据清洗策略、格式统一转换策略等,以提高后续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数据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
S104: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并发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通过序列化处理,可以实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和传输的数据尽可能一致。
具体地,可以将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分解成字节流,从而保留数据原有的操作源次序,进而保证数据各个环节的按序传输和处理,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具体地,在将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分解成字节流时,为每个分解操作分配操作日志进行并对操作日志进行序列化排序,若出现分解操作的时序混乱,则可以基于操作日志进行序列化排序对个别乱序分解操作重新进行执行,从而保证数据各个环节的按序传输和处理,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数据预处理策略包括流控预处理策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基于流控预处理策略,根据数据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流控预处理策略可以基于TCP窗口整形实现,具体地,可以基于滑动窗口机制在接收数据时确认,与此同时调整滑动窗口大小从而防止数据堵塞。另外,通过滑动窗口小调整数据传输的速率,比如增加或缩小窗口大小,从而确保发送数据的速度等同于接收数据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去隐私化处理,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隐私化处理后的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隐私化处理可以包括:在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加入随机噪声,使敏感数据失真但同时保持非敏感数据或数据属性不变,从而得到扰动数据作为隐私化处理后的数据,从而保证在数据中添加一条数据(即噪声)不会影响到数据的整体结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装置20,包括:
可信认证单元201,用于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可信认证单元201进一步用于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收集用户原始数据,用户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用户上传的任意类型或者任意形式的数据,比如用户登录应用程序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种文档数据、音视频数据等与用户身份有关的数据;分类解析,就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的类型可以包括登录信息,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例如可以将用户名、密码等原始数据分类为登录信息,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具体地,可以基于面分类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即将用户原始数据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分类,而且面之间的分类可以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大量地扩充、结构弹性好、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管理。
权限处理单元202,用于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权限处理单元202进一步用于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分权分域模型作为准入权限模型。
具体地,所述准入权限模型可以基于收集的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不做特别限定。所述分权分域中的分权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数据注入权限的设置以达到可见/不可见、可管理/不可管理的目的。所述分权分域中的分域将按准入域划分成多个虚拟准入实体,这样就能由不同域的虚拟准入实体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分类属性信息进行认证。
策略确定单元203,用于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
具体地,为不同的用户创建不同的服务实例,以基于单个服务实例进行内存访问的控制,从而实现用户级队列控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度和传输效率。
具体地,可以基于连接复用功能实现负载均衡策略,进一步地,将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复用到前端与数据服务器建立的少量的TCP长连接上,从而减小数据服务器的性能负载,减小与数据服务器之间新建TCP连接所带来的延时,并最大限度减少前端与数据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降低数据服务器的资源占用。
具体地,数据预处理策略可以包括:噪点数据清洗策略、格式统一转换策略等,以提高后续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数据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
传输单元204,用于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并发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通过序列化处理,可以实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和传输的数据尽可能一致。
具体地,可以将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分解成字节流,从而保留数据原有的操作源次序,进而保证数据各个环节的按序传输和处理,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具体地,在将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分解成字节流时,为每个分解操作分配操作日志进行并对操作日志进行序列化排序,若出现分解操作的时序混乱,则可以基于操作日志进行序列化排序对个别乱序分解操作重新进行执行,从而保证数据各个环节的按序传输和处理,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数据预处理策略包括流控预处理策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基于流控预处理策略,根据数据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流控预处理策略可以基于TCP窗口整形实现,具体地,可以基于滑动窗口机制在接收数据时确认,与此同时调整滑动窗口大小从而防止数据堵塞。另外,通过滑动窗口小调整数据传输的速率,比如增加或缩小窗口大小,从而确保发送数据的速度等同于接收数据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去隐私化处理,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隐私化处理后的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隐私化处理可以包括:在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加入随机噪声,使敏感数据失真但同时保持非敏感数据或数据属性不变,从而得到扰动数据作为隐私化处理后的数据,从而保证在数据中添加一条数据(即噪声)不会影响到数据的整体结果。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包括:存储器301以及处理器302,存储器301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302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下面具体说明: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处理器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时,通过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收集用户原始数据,用户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用户上传的任意类型或者任意形式的数据,比如用户登录应用程序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种文档数据、音视频数据等与用户身份有关的数据;分类解析,就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的类型可以包括登录信息,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例如可以将用户名、密码等原始数据分类为登录信息,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具体地,可以基于面分类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即将用户原始数据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分类,而且面之间的分类可以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大量地扩充、结构弹性好、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管理。
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时,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分权分域模型作为准入权限模型。
具体地,所述准入权限模型可以基于收集的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不做特别限定。所述分权分域中的分权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数据注入权限的设置以达到可见/不可见、可管理/不可管理的目的。所述分权分域中的分域将按准入域划分成多个虚拟准入实体,这样就能由不同域的虚拟准入实体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分类属性信息进行认证。
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时,可以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
具体地,为不同的用户创建不同的服务实例,以基于单个服务实例进行内存访问的控制,从而实现用户级队列控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度和传输效率。
具体地,可以基于连接复用功能实现负载均衡策略,进一步地,将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复用到前端与数据服务器建立的少量的TCP长连接上,从而减小数据服务器的性能负载,减小与数据服务器之间新建TCP连接所带来的延时,并最大限度减少前端与数据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降低数据服务器的资源占用。
具体地,数据预处理策略可以包括:噪点数据清洗策略、格式统一转换策略等,以提高后续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数据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
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时,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并发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通过序列化处理,可以实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和传输的数据尽可能一致。
具体地,可以处理器将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分解成字节流,从而保留数据原有的操作源次序,进而保证数据各个环节的按序传输和处理,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具体地,处理器在将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分解成字节流时,为每个分解操作分配操作日志进行并对操作日志进行序列化排序,若出现分解操作的时序混乱,则可以基于操作日志进行序列化排序对个别乱序分解操作重新进行执行,从而保证数据各个环节的按序传输和处理,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数据预处理策略包括流控预处理策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基于流控预处理策略,根据数据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流控预处理策略可以基于TCP窗口整形实现,具体地,可以基于滑动窗口机制在接收数据时确认,与此同时调整滑动窗口大小从而防止数据堵塞。另外,通过滑动窗口小调整数据传输的速率,比如增加或缩小窗口大小,从而确保发送数据的速度等同于接收数据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时,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去隐私化处理,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隐私化处理后的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具体地,隐私化处理可以包括:在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加入随机噪声,使敏感数据失真但同时保持非敏感数据或数据属性不变,从而得到扰动数据作为隐私化处理后的数据,从而保证在数据中添加一条数据(即噪声)不会影响到数据的整体结果。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施实施例一任一项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将认证通过的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基于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根据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数据量很大的数据进行认证,只存储可靠的数据的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计算机可读介质503和通信总线504;
其中,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计算机可读介质503通过通信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通信接口50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
其中,处理器501具体可以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上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从而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所有处理步骤或者其中部分处理步骤。
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样本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710、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样本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提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将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所述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基于所述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根据所述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包括: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所述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包括:将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所述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所述分权分域模型作为所述准入权限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基于所述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隔离策略、负载均衡策略、数据预处理策略,所述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包括:所述数据隔离策略、所述负载均衡策略、所述数据预处理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包括:对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以根据所述数据聚合传输策略,并发传输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6.一种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信认证单元,用于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权限处理单元,用于将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所述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认证单元进一步用于对数据提供者上传的用户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解析以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限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将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分权分域模型中以确定所述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所述分权分域模型作为所述准入权限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数据提供者的身份属性信息,并对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进行可信认证;
将认证通过的所述身份属性信息输入到准入权限模型中以确定所述数据提供者的准入权限;
基于所述准入权限,确定上传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可使用的数据聚合传输策略;
根据所述数据聚合传输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施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
CN202011533203.9A 2020-12-22 2020-12-22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2613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3203.9A CN112613007B (zh) 2020-12-22 2020-12-22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3203.9A CN112613007B (zh) 2020-12-22 2020-12-22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3007A true CN112613007A (zh) 2021-04-06
CN112613007B CN112613007B (zh) 2024-02-09

Family

ID=75244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3203.9A Active CN112613007B (zh) 2020-12-22 2020-12-22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30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630A (zh) * 2009-05-22 2009-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对象的权限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2195991A (zh) * 2011-06-28 2011-09-21 辽宁国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安全管理、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2821042A (zh) * 2012-07-27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21356A (zh) * 2012-03-06 2014-12-17 苹果公司 用于创建相册的应用程序
CN108737476A (zh) * 2017-04-21 2018-11-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云存储系统、媒体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0199541A (zh) * 2017-01-16 2019-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55709A (zh) * 2019-11-26 2020-02-2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接入网关的准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698250A (zh) * 2020-06-11 2020-09-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630A (zh) * 2009-05-22 2009-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对象的权限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2195991A (zh) * 2011-06-28 2011-09-21 辽宁国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安全管理、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4221356A (zh) * 2012-03-06 2014-12-17 苹果公司 用于创建相册的应用程序
CN102821042A (zh) * 2012-07-27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199541A (zh) * 2017-01-16 2019-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37476A (zh) * 2017-04-21 2018-11-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云存储系统、媒体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0855709A (zh) * 2019-11-26 2020-02-2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接入网关的准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698250A (zh) * 2020-06-11 2020-09-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3007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8070B (zh) 一种设置评论展示效果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26114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로의 접속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비-일시적 저장 매체 및 라우터
US10223758B2 (en) Bypass login for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CN109495476B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流差分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US20150319137A1 (en) Techniques to monitor connection paths on networked devices
US10893038B2 (en) Attributed network enabled by search and retrieval of privity data from a registry and packaging of the privity data into a digital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for attributing the data of the attributed network
CN109635550B (zh) 集群数据的权限校验方法、网关及系统
KR101695669B1 (ko) 네이티브 애플리케이션 핫스팟
CN110036387A (zh) 集成同意系统
CN107204853A (zh) 一种使用手机的无线数字签章方法
Hu et al. Towards a service centric contextualized vehicular cloud
CN108234454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设备
Wang et al. An efficient data sharing scheme for privacy protection based on blockchain and edge intelligence in 6G-VANET
Qian et al. Security-enhanced content caching for the 5G-based cognitive Internet of vehicles
Arvind et al. Secure data classification using superior naive classifier in agent based mobile cloud computing
CN107492034B (zh) 一种资源转移方法、服务器、接收终端及发送终端
KR102608325B1 (ko) 클라이언트 장치에서 통신의 무결성 보호
CN112613007B (zh) 基于可信认证的数据准入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2613050A (zh) 基于大数据系统中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2751878A (zh) 一种页面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02765A (zh) 基于可信计算的区块链共识出块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2580009A (zh) 大数据系统中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4765634B (zh) 网络协议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14160B (zh) 一种移动通信数据流量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338148B (zh) 交互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