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2374A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2374A
CN112612374A CN202011577104.0A CN202011577104A CN112612374A CN 112612374 A CN112612374 A CN 112612374A CN 202011577104 A CN202011577104 A CN 202011577104A CN 112612374 A CN112612374 A CN 112612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ntenna
substrate
electrodes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71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771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的触控层和天线,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所述天线包括:天线图案和地线图案,所述天线图案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所述地线图案由目标电极复用,所述目标电极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和/或纵向电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层的部分电极复用为天线的地线,在简化设计制作工艺的同时,不影响触控,可同时在多个区域实现大天线的布局设计,有利于提高集成度。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频通信天线通常为毫米天线,其可集成在屏幕上面。现有的设计方案中,一般单独制作一层天线层,将该天线层设置在屏幕的上表面,此外,为了提升天线效果,还需要在天线背面做一层接地层。这样的设计会使得显示模组增加了两层的厚度,不利于显示模组的轻薄,而且额外的两层设计将增加显示模组的制作工艺,成本较高,当天线尺寸较大时,还会影响触控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屏幕天线存在的厚度大幅增加、制作工艺成本增加、影响触控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的触控层和天线,其中:
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
所述天线包括:天线图案和地线图案,所述天线图案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所述地线图案由目标电极复用,所述目标电极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和/或纵向电极。
可选的,所述天线图案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的目标交叉部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目标交叉部位为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的位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内的交叉部位。
可选的,所述缺口呈与所述目标交叉部位对应的X形。
可选的,还包括:
射频模块和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沿所述基板的侧边弯折至所述基板的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所述天线图案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
可选的,
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包括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横向电极和第二横向电极,所述第一横向电极和所述第二横向电极之间隔断,其中,所述第一横向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纵向电极包括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纵向电极和第二纵向电极,所述第一纵向电极和所述第二纵向电极之间隔断,其中,所述第一纵向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的,所述触控层为透明导电材质。
可选的,所述天线图案为网格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天线图案为金属材质或金属氧化物材质。
可选的,所述天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层的部分电极复用为天线的地线,在简化设计制作工艺的同时,不影响触控,可同时在多个区域实现大天线的布局设计,有利于提高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屏幕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横向电极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纵向电极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沿A-A’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沿B-B’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图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目前5G通信技术越来越普及,5G通信技术对终端天线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终端的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越来越高,通信的容量越来越大,导致载波频率越来越高,天线信号的损耗越来越大,需要用阵列天线来降低损耗,阵列天线就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越来越多的天线,终端的内部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中需集成比之前更多的天线,频段越高,则通信速度越快,天线的长度越短,毫米波通信因此成为了下一个极速通信的热点。例如,30GHz频段的天线长度约2.5mm毫米,60GHz频段的天线长度约1.25mm。
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屏幕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一些方案中,通过将天线集成在显示屏上,以节省天线占用的空间,如图1所示,现有的高频通信天线为毫米波天线,该天线集成在显示屏上,具体的,显示下层105、显示上层104、触屏层108依次叠设,天线设置于触屏层108的上方外围区域,为了提升天线效果,天线需要包括天线层106和地线层107,天线层106和地线层107之间绝缘,地线层107用于反射信号波;在天线的天线层106上方即为偏光片103和盖板101,偏光片103和盖板101之间通过光学胶102粘接固定。但这样的设计会使得显示模组增加了至少两层的厚度,不利于显示模组的轻薄,而且额外的两层设计将增加显示模组的制作工艺,成本较高,容易发生产品不良现象。
由此,请参考图2至图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横向电极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纵向电极的示意图,图6为图3中沿A-A’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3中沿B-B’剖切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基板300、触控层和至少一个天线,其中,所述触控层和所述天线设置于基板300的同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横向电极301和多个纵向电极302,横向电极301和纵向电极302之间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而所述天线可以包括天线图案201和地线图案,天线图案201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两者之间互相绝缘,而地线图案则由触控层的目标电极复用,所述目标电极为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与天线图案20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和/或纵向电极,也就是说,触控层的目标电极既作为触控电极实现触控功能,也作为天线的地线图案以对信号波进行反射实现天线功能。通过复用所述触控层的目标电极,可以有效减少显示模组的层的数量,提高显示模组的轻薄度,减少天线占用的空间,不影响原有的触控功能,同时无需再次制作地线图案,可以减少显示模组的制作工艺过程以及节约成本,并且,天线的设计位置和尺寸不受限制,方便大天线设计。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中的天线至少为一个,由于载波频率越来越高,天线信号的损耗越来越大,需要用阵列天线来降低损耗,同时,由于天线的地线图案由触控层的目标电极复用,因此为提高天线的性能,同时确保被复用的目标电极所在区域的触控性能不受影响,显示模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天线,至少两个天线分布于触控层的不同位置,至少两个天线共同构成阵列天线以提高天线性能,而在一个天线所在区域的目标电极被触控占用时,可以切换至其他未被触控的天线,以实现天线功能和触控功能的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图案201以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天线为例。
如图3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横向电极301和多个纵向电极302,多个横向电极301和多个纵向电极302呈行列式分布,横向电极301和纵向电极302用于确定触控位置;示例性的,多个横向电极301排列成若干行,而多个纵向电极302排列成若干列,行列交错分布。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天线图案201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上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与天线图案20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301包括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横向电极3011和第二横向电极3012,第一横向电极3011和第二横向电极3012之间隔断,其中,第一横向电极301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与天线图案20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复用为地线图案的横向电极301中,由于复用为地线图案的部分仅为该横向电极301的一部分,因此,为了确保触控性能,将该横向电极301分为两部分,即第一横向电极3011和第二横向电极3012,第一横向电极3011和第二横向电极3012各从一端连接边缘走线引出触控信号,实现两部分的分别控制,从而只有第一横向电极3011既作为触控电极,又作为天线的地线图案,而第二横向电极3012则不受影响,至于其他横向电极301则可以图案化处理为一条电极链,并由一端连接边缘走线引出触控信号,实现整行的控制。由此可以减少天线工作时与触控功能的冲突。
同样的,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与天线图案20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纵向电极302包括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纵向电极3021和第二纵向电极3022,第一纵向电极3021和第二纵向电极3022之间隔断,其中,第一纵向电极302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与天线图案201在基板3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复用为地线图案的纵向电极302中,由于复用为地线图案的部分仅为该纵向电极302的一部分,因此,为了确保触控性能,将该纵向电极302分为两部分,即第一纵向电极3021和第二纵向电极3022,第一纵向电极3021和第二纵向电极3022各从一端连接边缘走线引出触控信号,实现两部分的分别控制,从而只有第一纵向电极3021既作为触控电极,又作为天线的地线图案,而第二纵向电极3022则不受影响,至于其他纵向电极302则可以图案化处理为一条电极链,并由一端连接边缘走线引出触控信号,实现整列的控制。由此可以减少天线工作时与触控功能的冲突。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图案201开设有缺口202,缺口202与横向电极301和纵向电极302的目标交叉部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目标交叉部位为横向电极301和纵向电极302的位于天线图案201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内的交叉部位。也就是说,由于横向电极301和纵向电极302的交叉部位用于定位触控位置以实现触控功能,因此,通过在天线图案201的对应位置开设缺口202,可以确保触控功能不受影响。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缺口202呈与所述目标交叉部位对应的X形,也就是说,横向电极301和纵向电极302的目标交叉部位呈X形,而缺口202的形状则与之相符。
如图6所示,触控层的第一横向电极3011设置于基板300上,天线图案201则设置于第一横向电极3011的远离基板300的一侧,并且天线图案201与第一横向电极3011之间通过绝缘层203实现绝缘。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射频模块和第一柔性电路板204,第一柔性电路板204的一端与天线中的天线图案201连接,然后自基板300的侧边弯折延伸至基板300的远离第一横向电极3011的一侧表面,最终第一柔性电路板204的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以最低的损耗传输到射频模块中。可选的,所述射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处理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层的远离基板300的一面上还依次设置有偏光片209和盖板211,偏光片209和盖板211之间可以通过连接层210实现连接,可选的,连接层210可以采用光学双面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以确保光线透过率。
如图7所示,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横向电极3011可以包括呈行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单元,相邻两个第一触控单元之间通过过桥工艺形成过桥303(与第一横向电极3011不同层)实现连接,第一纵向电极3021也可以包括呈列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单元,相邻两个第二触控单元之间则可以直接通过图案化实现同层连接,而绝缘层203则用于隔绝第一横向电极3011与第一纵向电极3021之间的连接,实现两者之间的绝缘。其中,天线图案201在第一横向电极3011和第一纵向电极3021之间的交叉部位断开,形成缺口。
请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图案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图案201上开设有缺口202,可选的,天线图案20可以设计成金属网格状结构,天线图案201的整体形状呈矩形扇子状,以减小占用的空间,并减轻天线的重量,并且不影响显示透光。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网格的宽度及间隙可根据需求调整,一般的金属线宽度为0.1~30μm,间隙为30~50μm;显示模组各层厚度可在0.1μm至200μm之间根据需求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板300为设有显示器件的显示基板,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为具有显示功能、触控功能以及天线功能为一体的模组。基板30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层和第二显示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质形成金属网格或者纳米涂层等,例如采用导电透明的铟锡氧化物,以确保作为地线图案的触控电极既能够反射信号波,也可以感应触控位置,并且不影响基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层203可以采用二氧化硅、氮氧化硅或有机物树脂等绝缘物质;而过桥303、天线图案201等可采用金属氧化物导电层,或可采用金属导电层如钼、铝、钛、银等,同样可以设计成网格状,网格的宽度及间隙可根据需求调整,一般的金属线宽度为0.1~30μm,间隙为30~50μ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板300可以呈矩形,而多个天线除了可以沿基板300的长边设置之外,还可以沿基板300的短边设置,较优的,天线图案201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不常用的触控位置,以尽量减少触控对天线工作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层的部分电极复用为天线的地线,在简化设计制作工艺的同时,不影响触控,可同时在多个区域实现大天线的布局设计,有利于提高集成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也对应具有上述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的触控层和天线,其中:
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
所述天线包括:天线图案和地线图案,所述天线图案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所述地线图案由目标电极复用,所述目标电极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和/或纵向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图案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的目标交叉部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目标交叉部位为所述横向电极和所述纵向电极的位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内的交叉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与所述目标交叉部位对应的X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射频模块和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沿所述基板的侧边弯折至所述基板的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所述天线图案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横向电极包括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横向电极和第二横向电极,所述第一横向电极和所述第二横向电极之间隔断,其中,所述第一横向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的纵向电极包括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纵向电极和第二纵向电极,所述第一纵向电极和所述第二纵向电极之间隔断,其中,所述第一纵向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天线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为透明导电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图案为网格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图案为金属材质或金属氧化物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11577104.0A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612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7104.0A CN112612374A (zh)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7104.0A CN112612374A (zh)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374A true CN112612374A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4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7104.0A Pending CN112612374A (zh)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237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6635A (zh) * 2021-05-31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70575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6526136A (zh) * 2023-06-13 2023-08-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6635A (zh) * 2021-05-31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70575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6526136A (zh) * 2023-06-13 2023-08-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16526136B (zh) * 2023-06-13 2024-0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2112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612374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763574B2 (en) Display devic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obile termina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543956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882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9006598B2 (en)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086158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ve terminal
US20220276682A1 (en) Antenna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613773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63445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7115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98822B (zh) 触控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996208B2 (en)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799329B (zh) 具有单层铟锡化合物电极的投射电容触摸屏面板
US20100051355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KR101706834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612323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491546B (zh) 一种窄边框触摸面板与制造方法
CN1127321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884561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thereof for positioning a touch, an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9683751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9164632B2 (en) Touch panel
TWI825968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12947780A (zh)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14498053A (zh) 毫米波超材料混合透明天线及使用其的显示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