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2030A -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2030A
CN112612030A CN202011357060.0A CN202011357060A CN112612030A CN 112612030 A CN112612030 A CN 112612030A CN 202011357060 A CN202011357060 A CN 202011357060A CN 112612030 A CN112612030 A CN 112612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insulating rod
connecting cylinder
ring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70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理
李清涛
胡崇燚
钱亮
刘佳菀
欧阳梦雅
周瑾国
吴广洋
刘兴全
付克林
徐超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70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2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2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包括:绝缘杆主体,其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刻度,且下端设置有螺孔;固定机构,其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上的连接筒以及沿周向均布于所述连接筒外围的多个固定脚,各个固定脚能够在所述连接筒上发生旋转,使得所述固定脚的下端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连接筒所在轴心;以及,长度测量机构,其固定于所述连接筒的底部。本发明通过在绝缘杆上设置的刻度以及在绝缘杆底部设置的长度测量机构,使得绝缘杆不但能够起到自身原本的带电作业功能,还能够对导线下垂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进行现场测量,无需再额外携带测量仪,减轻了工作人员携带装备的重量,提升了巡线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维保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背景技术
绝缘杆是电力维保常用的工具,尤其是在野外进行巡线或维修作业时,经常会被随身携带。同样在野外进行巡线的过程中,当发现输电导线下垂弧度过大时,就会使用测量仪对导线下垂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进行测量,以确保导线到地面的距离在安全距离的范围内。由于测量仪比较重,在野外巡线时不会被随身携带,在发现导线对地距离异常后,往往需要返回供电所取回仪器。这无疑影响了巡线的效率,而且也增加了工作人员携带设备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其包括:绝缘杆主体,其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刻度,且下端设置有螺孔;固定机构,其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上的连接筒以及沿周向均布于所述连接筒外围的多个固定脚,各个固定脚能够在所述连接筒上发生旋转,使得所述固定脚的下端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连接筒所在轴心;以及,长度测量机构,其固定于所述连接筒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筒包括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的筒体、固定于所述筒体上端的顶板、固定于所述顶板上端的螺杆,以及封堵在所述筒体下端的底板;所述连接筒通过其顶部的螺杆旋转固定在所述绝缘杆主体下端的螺孔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筒体上沿周向均布有内外通透的多个缝口,各个所述缝口的下端通透,并在所述底板的外缘形成缺口;各个缝口内旋转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固定脚。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脚包括中间段、衔接在所述中间段上端的第一受压段、衔接在所述中间段下端的第二受压段,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受压段下端的插脚;所述第一受压段与第二受压段均相对于中间段向外弯折,且所述第一受压段与中间段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受压段与中间段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所述插脚的末端形成尖端;所述所述第二受压段与中间段的衔接处具有铰接点,并通过所述铰接点铰接在对应的缝口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符合下列条件:90°<α<β<180°。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筒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并沿轴向向下沿伸的受压限位柱;所述受压限位柱的外侧面上均布有对应于各个缝口的限位槽;所述固定脚旋转至第一受压段伸入筒体的容纳空间内时,所述第一受压段与中间段的转折点能够嵌入对应的限位槽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受压段、第二受压段以及中间段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均等于所述缝口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套于所述筒体外围的滑动环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动环外围的挤压环;所述滑动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隔绝层;所述滑动环的包括位于中间的环体、衔接在所述环体上端的第一形变区,以及衔接在所述环体下端的第二形变区;所述第一形变区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上端口开的第一狭缝,使得相邻第一狭缝形成多个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二形变区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上端口开的第二狭缝,使得相邻第二狭缝形成多个第二弹性板;各个第二弹性板的末端的外围具有凸起;所述环体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挤压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的正下方设置有挤压区。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环能够带动所述挤压环在所述筒体的外围上下滑动;当所述挤压环相对于所述滑动环向下旋转移动时,所述挤压环能够通过其下端的挤压区滑过并覆盖所述滑动环下端的凸起,并对其产生挤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形变区的下端能够抱合紧箍在所述筒体的外围,同时能够将各个固定脚的第二受压段按压在所述底板外围的缺口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带刻度的绝缘杆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长度测量机构为卷尺或编织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绝缘杆上设置的刻度以及在绝缘杆底部设置的长度测量机构,使得绝缘杆不但能够起到自身原本的带电作业功能,还能够对导线下垂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进行现场测量,无需再额外携带测量仪,减轻了工作人员携带装备的重量,提升了巡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绝缘杆的使用场景图。
图2为绝缘杆的第一种使用模式结构图。
图3为绝缘杆的第二种使用模式结构图。
图4为绝缘杆的爆炸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5为连接筒的内部构造图。
图6为绝缘杆的第一种使用模式的固定机构剖面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7为绝缘杆的第二种使用模式的固定机构剖面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8为绝缘杆的第一种使用模式的俯视图及其A向剖面图。
图9为绝缘杆的第二种使用模式的俯视图及其B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其包括绝缘杆主体100、固定机构200和长度测量机构300。
绝缘杆主体100采用现有的绝缘杆,且其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刻度101。绝缘杆主体100的下端还设置有螺孔102。
固定机构200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螺孔102上的连接筒201以及沿周向均布于连接筒201外围的多个固定脚202,各个固定脚202能够在连接筒201上发生旋转,使得固定脚202的下端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者远离连接筒201所在轴心Z。如此,本发明的绝缘杆主体100能够通过固定机构200插入地里或者搁置在地面上,实现装置整体的固定或安放。
长度测量机构300固定于连接筒201的底部,其可以为卷尺或编织线,卷尺在不用时,处于收缩状态,编织线也可以缠绕在绝缘杆主体100上,不会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连接筒201包括内部具有容纳空间K的筒体201a、固定于筒体201a上端的顶板201b、固定于顶板201b上端的螺杆201c,以及封堵在筒体201a下端的底板201d。
连接筒201通过其顶部外凸的螺杆201c旋转固定在绝缘杆主体100下端的螺孔102内,实现固定机构200在绝缘杆主体100下端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导线下垂最低点到地面距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1:工作人员站在导线下垂最低点垂直于地面的位置,并在该位置的地面上做标记,将该点设为A点;
步骤2:将绝缘杆垂直安放在下垂导线侧边远离A点的地面B点上,使绝缘杆主体100上的最低刻度与A点处于同一水面上;
步骤3:使用长度测量机构300测量绝缘杆主体100与A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记该距离值为L1;
步骤4:工作人员站在A点与B点的延长线的地面C点上,通过目视获得导线在绝缘杆上的刻度信息,获得数值为D;
步骤5:通过长度测量机构300测得工作人员与绝缘杆之间的水平距离,记该距离值为L2;量取工作人员的眼部与地面的距离,获得数值为E;
步骤6:假设导线下垂最低点到地面距离为H,则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原理求得导线下垂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H-D)/L1=(D-E)/L2
由上式可知:
H=L1*(D-E)/L2+D
通过上述即可在现场初步估算出导线下垂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若该估算值大于临界值(导线下垂最低点到地面的最低安全距离)的90%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携带更为精确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若未超过,可作为安全距离。
进一步的,筒体201a上沿周向均布有内外通透的多个缝口201a-1,各个缝口201a-1的下端通透,并在底板201d的外缘形成缺口Q。各个缝口201a内旋转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固定脚202,且各个固定脚202能够在对应的缝口201a内转进或转出。
进一步的,固定脚202包括中间段202a、衔接在中间段202a上端的第一受压段202b、衔接在中间段202a下端的第二受压段202c,以及固定在第二受压段202c下端的插脚202d;四者优选为一体成型的折杆结构。
第一受压段202b与第二受压段202c均相对于中间段202a向外弯折,设定第一受压段202b与中间段202a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设定第二受压段202c与中间段202a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
本发明规定: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符合以下条件:90°<α<β<180°。
插脚202d的末端形成尖端,便于插入地里进行固定。
第二受压段202c与中间段202a的衔接处具有铰接点202e,并通过铰接点202e铰接在对应的缝口201a-1内。
进一步的,连接筒201还包括一体成型于顶板201b内侧面并沿轴向向下沿伸的受压限位柱201e。
受压限位柱201e的外侧面上均布有对应于各个缝口201a-1的限位槽201e-1;当固定脚202旋转至第一受压段202b伸入筒体201a的容纳空间K内时,第一受压段202b与中间段202a的转折点能够嵌入对应的限位槽201e-1中,实现侧向限位,维持状态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受压段202b、第二受压段202c以及中间段202a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均等于缝口201a-1的宽度。
进一步的,固定机构200还包括套于筒体201a外围的滑动环203以及螺纹连接在滑动环203外围的挤压环204;滑动环203的内径大于筒体201a的外径,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隔绝层G。
滑动环203包括位于中间的环体203a、衔接在环体203a上端的第一形变区203b,以及衔接在环体203a下端的第二形变区203c;第一形变区203b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上端口开的第一狭缝203b-1,使得相邻第一狭缝203b-1形成多个第一弹性板203b-2;第二形变区203c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上端口开的第二狭缝203c-1,使得相邻第二狭缝203c-1形成多个第二弹性板203c-2。第一弹性板203b-2与第二弹性板203c-2具有弹性,且能够发生径向的弯曲变形。
各个第二弹性板203c-2的末端的外围具有向外隆起的凸起203c-3。
环体203a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203a-1。
挤压环20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外螺纹203a-1的内螺纹204a,且内螺纹204a的正下方设置有挤压区204b。
滑动环203能够带动挤压环204在筒体201a的外围上下滑动。
如图6、7所示,当挤压环204相对于滑动环203向下旋转移动时,挤压环204能够通过其下端的挤压区204b滑过并覆盖滑动环203下端的凸起203c-3,并对其产生挤压,从而使得第二形变区203c的下端能够抱合紧箍在筒体201a的外围,同时能够将各个固定脚202的第二受压段202c按压在底板201d外围的缺口Q内。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绝缘杆可以有两者固定安放方式:
一、当滑动环203沿筒体201a向下滑动时,其能够顺势带动各个固定脚202的第二受压段202c向内旋转,直至各个第二受压段202c嵌入各自对应的缝口201a-1内;此时的各个插脚202d均沿竖向沿伸,并能够通过旋转挤压环204使得第二形变区203c的下端将各个固定脚202的第二受压段202c紧按在各自的缺口Q内,维持插脚202d竖直状态的稳定。如此,即可将各个插脚202d插入地里,实现绝缘杆的固定。该使用模式适应于土质地面或者其他不坚硬且便于插入的地面上。
二、当滑动环203沿筒体201a向上滑动时,其能够顺势带动各个固定脚202的第一受压段202b向内旋转,直至各个第一受压段202b与中间段202a的转折点嵌入受压限位柱201e上的对应限位槽201e-1内;此时的各个插脚202d向外悬挑外翻,形成“支撑脚”。此时可以直接将绝缘杆整体搁置于地面上,利用装置自身的重力施加在各个固定脚202上,形成自固定,且重量越大,插脚202d越具有外张的趋势,整体结构也越稳定。当然也通过可以通过旋转挤压环204进行结构锁定。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杆主体(100),其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刻度(101),且下端设置有螺孔(102);
固定机构(200),其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102)上的连接筒(201)以及沿周向均布于所述连接筒(201)外围的多个固定脚(202),各个固定脚(202)能够在所述连接筒(201)上发生旋转,使得所述固定脚(202)的下端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连接筒(201)所在轴心(Z);以及,
长度测量机构(300),其固定于所述连接筒(201)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01)包括内部具有容纳空间(K)的筒体(201a)、固定于所述筒体(201a)上端的顶板(201b)、固定于所述顶板(201b)上端的螺杆(201c),以及封堵在所述筒体(201a)下端的底板(201d);
所述连接筒(201)通过其顶部的螺杆(201c)旋转固定在所述绝缘杆主体(100)下端的螺孔(10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01a)上沿周向均布有内外通透的多个缝口(201a-1),各个所述缝口(201a-1)的下端通透,并在所述底板(201d)的外缘形成缺口(Q);
各个缝口(201a)内旋转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固定脚(20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202)包括中间段(202a)、衔接在所述中间段(202a)上端的第一受压段(202b)、衔接在所述中间段(202a)下端的第二受压段(202c),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受压段(202c)下端的插脚(202d);
所述第一受压段(202b)与第二受压段(202c)均相对于中间段(202a)向外弯折,且所述第一受压段(202b)与中间段(202a)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受压段(202c)与中间段(202a)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
所述插脚(202d)的末端形成尖端;
所述所述第二受压段(202c)与中间段(202a)的衔接处具有铰接点(202e),并通过所述铰接点(202e)铰接在对应的缝口(201a-1)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符合下列条件:
90°<α<β<180°。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01)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201b)并沿轴向向下沿伸的受压限位柱(201e);
所述受压限位柱(201e)的外侧面上均布有对应于各个缝口(201a-1)的限位槽(201e-1);当所述固定脚(202)旋转至第一受压段(202b)伸入筒体(201a)的容纳空间(K)内时,所述第一受压段(202b)与中间段(202a)的转折点能够嵌入对应的限位槽(201e-1)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压段(202b)、第二受压段(202c)以及中间段(202a)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均等于所述缝口(201a-1)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00)还包括套于所述筒体(201a)外围的滑动环(203)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动环(203)外围的挤压环(204);所述滑动环(203)的内径大于所述筒体(201a)的外径,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隔绝层(G);
所述滑动环(203)包括位于中间的环体(203a)、衔接在所述环体(203a)上端的第一形变区(203b),以及衔接在所述环体(203a)下端的第二形变区(203c);所述第一形变区(203b)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上端口开的第一狭缝(203b-1),使得相邻第一狭缝(203b-1)形成多个第一弹性板(203b-2);所述第二形变区(203c)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上端口开的第二狭缝(203c-1),使得相邻第二狭缝(203c-1)形成多个第二弹性板(203c-2);
各个第二弹性板(203c-2)的末端的外围具有凸起(203c-3);
所述环体(203a)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203a-1);
所述挤压环(20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203a-1)的内螺纹(204a),且所述内螺纹(204a)的正下方设置有挤压区(204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环(203)能够带动所述挤压环(204)在所述筒体(201a)的外围上下滑动;
当所述挤压环(204)相对于所述滑动环(203)向下旋转移动时,所述挤压环(204)能够通过其下端的挤压区(204b)滑过并覆盖所述滑动环(203)下端的凸起(203c-3),并对其产生挤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形变区(203c)的下端能够抱合紧箍在所述筒体(201a)的外围,同时能够将各个固定脚(202)的第二受压段(202c)按压在所述底板(201d)外围的缺口(Q)内。
10.如权利要求1~5、7~9任一所述的带刻度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测量机构(300)为卷尺或编织线。
CN202011357060.0A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Pending CN112612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7060.0A CN112612030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7060.0A CN112612030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030A true CN112612030A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2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7060.0A Pending CN112612030A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203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2409U (zh) * 2014-07-14 2014-12-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网用绝缘操作杆
CN105758376A (zh) * 2016-05-25 2016-07-13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相似三角形的悬高测量方法
CN205919274U (zh) * 2016-08-25 2017-02-01 宁波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带有该支架的支架灯
CN106705932A (zh) * 2016-12-14 2017-05-24 朱志亨 一种军事地形学野外综合测绘装置
CN107110420A (zh) * 2015-03-27 2017-08-29 威泰克集团公司 三脚架的腿
CN208508383U (zh) * 2018-08-29 2019-02-1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 具有测量功能的带电作业绝缘操作杆
CN208653374U (zh) * 2018-08-10 2019-03-26 深圳市国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绝缘测高杆
CN208653475U (zh) * 2018-08-10 2019-03-26 深圳市国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测绘用塔尺固定架
CN111175546A (zh) * 2020-01-07 2020-05-19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撑架
CN211040226U (zh) * 2019-12-03 2020-07-17 兰州天瑞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矿山测量激光仪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2409U (zh) * 2014-07-14 2014-12-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网用绝缘操作杆
CN107110420A (zh) * 2015-03-27 2017-08-29 威泰克集团公司 三脚架的腿
CN105758376A (zh) * 2016-05-25 2016-07-13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相似三角形的悬高测量方法
CN205919274U (zh) * 2016-08-25 2017-02-01 宁波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带有该支架的支架灯
CN106705932A (zh) * 2016-12-14 2017-05-24 朱志亨 一种军事地形学野外综合测绘装置
CN208653374U (zh) * 2018-08-10 2019-03-26 深圳市国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绝缘测高杆
CN208653475U (zh) * 2018-08-10 2019-03-26 深圳市国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测绘用塔尺固定架
CN208508383U (zh) * 2018-08-29 2019-02-1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 具有测量功能的带电作业绝缘操作杆
CN211040226U (zh) * 2019-12-03 2020-07-17 兰州天瑞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矿山测量激光仪
CN111175546A (zh) * 2020-01-07 2020-05-19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撑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12030A (zh) 一种带刻度的绝缘杆
CN111725668B (zh) 一种配电终端防止误接接头装置
Scatiggio et al. Increased loadability of transformers immersed in natural ester
CN206146323U (zh) 一种千分尺接杆、接杆式内径千分尺及基坑中心测量结构
CN111551763A (zh) 一种电能表表箱插接座及其插接机构
EP2246863B1 (en) Improved profiled insulation
CN104458817B (zh)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阻抗变化试验方法
CN111610351B (zh) 一种搭接式高空接线杆
CN205646181U (zh) 导线端子套
CN208112120U (zh) 一种电缆及电缆切割件
CN113327781B (zh) 一种便于锁紧的带验电器伸缩式绝缘杆
KR102298034B1 (ko) 구조물 안전진단용 균열 측정기
CN106168642B (zh) 用于高压电力设备电气试验的短接线伸缩器
CN109142956A (zh) 变电站接地导通测试用便携式双针接触操作装置
CN114414223A (zh) 一种非接触式车架怠速振动传感监测系统
CN108418144A (zh) 一种电缆及电缆切割件
CN115359703A (zh) 培训用仿真电能质量及电流电压数据归集教学装置
IT201900019262A1 (it) Electrical cable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7851153U (zh) 一种测量杆
CN112327215A (zh) 一种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装置
CN217215917U (zh) 一种电站汽轮机测点穿线止渗漏装置
CN112485501B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接地线报警装置
CN114019612B (zh) 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光纤链路物理安措辅助工具
CN106783244A (zh) 绝缘操作杆
CN214252384U (zh) 一种万用表探针固定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