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249A -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249A
CN112601249A CN202011444174.9A CN202011444174A CN112601249A CN 112601249 A CN112601249 A CN 112601249A CN 202011444174 A CN202011444174 A CN 202011444174A CN 112601249 A CN112601249 A CN 112601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ource
target
interference
network devic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41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249B (zh
Inventor
程智睿
邵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sinsig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sins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sinsig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sins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41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与第一网络设备无线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第一干扰源发出的第一干扰信号,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每一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干扰源信息是每一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根据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依据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目标干扰源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本发明使得基于该网络设备识别的干扰源可以准确评估干扰源对该网络设备的影响。

Description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网络的干扰随机存在,准确识别其中的干扰源显得非常有必要。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中的网络设备通常有2种:接入点AP(Access Point,AP)和多个无线数据传输站点STA(Station,STA),一个AP和多个STA组成星型网络。
现有的干扰源的识别方法通常由AP发起干扰源的扫描,AP根据接收到的干扰源发出的干扰信号识别干扰源,基于这种方式识别到的干扰源不能准确评估干扰源对每一个STA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可以应用于包括AP和STA在内的任意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依据自身接收到的干扰源的干扰信号和其他网络设备发送的干扰源的信息,对干扰源进行识别,使得基于该网络设备识别的干扰源可以准确评估干扰源对该网络设备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无线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第一干扰源发出的第一干扰信号,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是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根据所述第一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依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扰源识别装置,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无线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第一干扰源发出的第一干扰信号,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是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以及依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根据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接收的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和第二网络设备依据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同的预设时刻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的第二干扰信号得到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第一干扰源和第二干扰源中相同的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对干扰源进行识别,使得基于该网络设备识别的干扰源可以准确评估干扰源对该网络设备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点定位的示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识别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网络设备;11-处理器;12-存储器;13-总线;14-通信接口;20-接入点;30-传输站点;100-干扰源识别装置;110-接收模块;120-确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当前智能安防正朝着云-边-端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边和端的依赖越来越多。前端相机智能化程度正在逐步升级,极大缓解了云和边产品在智能业务数据分析处理时的压力。当前随着智能前端相机的普及和覆盖范围的增加,在大型复杂组网环境下云和边的业务数据处理压力可能会成为新的瓶颈。
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一现象将有可能得到缓解。得益于5G网络数据传输速率高,因此在前端智能相机自组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中通过业务数据的共享,可以有效的分担部分相机的业务数据处理压力,从而平衡网络中各个智能相机的算力资源。虽然5G网络解决了海量数据传输实时性的问题,但由于5G网络天生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使得设备的信号发射功率较高,也带来了高能耗的问题,如果单纯的降低发射功率,又可能因为功率不足导致被随机干扰源干扰,进而导致数据传输丢包。
为了基于5G网络的优势搭建更好的云-边-端方案之前,解决无线干扰和能耗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解决无线干扰问题的前提是要识别到干扰源,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识别干扰源,且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识别方法识别到的干扰源,可以准确评估该干扰源对网络设备的影响。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图,图1(a)是以星型方式组网的无线网络是示例图,这种无线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主要有两种:接入点20(也称为AP)以及与接入点20通信的多个传输站点30(也称STA)。AP是一个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例如,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就是一个AP。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如笔记本电脑、PDA及其它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都可称为一个STA。AP和STA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方式可以、但不限于Wi-Fi、4G、5G、蓝牙等。图1(b)是以自组网方式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示例图,这种无线网络是一种松散的结构,其中不存在AP,网络中的所有网络设备都可以以无线方式直接通信,无线通信方式可以、但不限于Wi-Fi、4G、5G、蓝牙等。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a)中的STA。
现有的干扰源的识别方法通常由AP发起干扰源的扫描,AP根据接收到的干扰源发出的干扰信号识别干扰源,一方面,基于这种方式识别到的干扰源不能准确评估干扰源对每一个STA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不存在AP的自组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识别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a)中的AP或者STA,也可以适用于图1(b)中的网络设备。
在图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图1中网络设备10的方框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的方框示意图,网络设备10可以是实体的主机或者能实现与实体的主机相同功能的虚拟机。
网络设备10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总线13、通信接口14。处理器11、存储器12通过总线13连接,处理器11通过通信接口14与其他网络设备10通信。
处理器1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存储器12用于存储程序,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干扰源识别装置100,该干扰源识别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12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11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揭示的干扰源识别方法。
存储器12可能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可选地,存储器12可以是内置于处理器11中的存储装置,也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1的存储装置。
总线13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图2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基于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AP、STA、或者网络设备10或者图2中的网络设备10的干扰源识别方法,请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接收每一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干扰源信息是每一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预先约定在预设时间同时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析,解析出其中的干扰信号。干扰信号的数据包通常与正常信号的数据包格式不同,例如,正常信号的数据包是有约定的报文头的,例如,一个网络内各网络设备之间可以约定统一使用预设报文头格式,而这个预设报文头格式的定义通常是系统私有的,干扰源无法得知该预设报文头格式,因此,可以以此判定出接收的信号是否为干扰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可以来自于相同的干扰源,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干扰源,为了保证干扰源识别的准确性,要保证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同一时间对各自接收的干扰信号进行分析,为了保证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时间的同步,可以对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时钟预先进行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网络设备为多个,每一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可能来自于相同的干扰源,也可能来自于与不同的干扰源,例如,1#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来自于干扰源a、b和c,2#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来自于干扰源b、c和d。
步骤S110,根据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
在本实施例中,干扰源信息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分析后得到的,干扰源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第二干扰源的位置、第二干扰信号的数据帧等。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干扰源为第一干扰源和第二干扰源中相同的干扰源,例如,第一干扰源为a、b和c,第二干扰源b、c和d,则干扰源b和c为目标干扰源。
步骤S120,依据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目标干扰源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可以是目标干扰源的坐标位置,也可以是目标干扰源的经纬度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根据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接收的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和第二网络设备依据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同的预设时刻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的第二干扰信号得到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第一干扰源和第二干扰源中相同的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对干扰源进行识别,使得基于该网络设备识别的干扰源可以准确评估干扰源对该网络设备的影响。
在图3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目标干扰源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照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10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01,若第一干扰源的第一数据帧中存在与第二干扰源的第二数据帧相同的目标第一数据帧,则将发出目标第一数据帧的第一干扰源确定为目标干扰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干扰信号包括第一干扰源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每一干扰源信息包括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干扰源发送的第二数据帧,不同的干扰源发送的数据帧是不同的,同一个干扰源在同一个时刻发出的数据帧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根据接收的干扰信号中的数据帧识别到不同的干扰源。
表1是不同干扰源和对应的数据帧的示例,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数据帧内容只是一个示例,并非干扰源的数据帧包括的固定内容。
表1
干扰源ID 数据帧内容
IS1 1010101
IS2 1010102
IS3 10101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根据第一干扰源的第一数据帧中和第二干扰源的第二数据帧,可以快速地判断出第一干扰源和第二干扰源中相同的目标干扰源。
在图3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20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201,依据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目标干扰源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包括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第一距离为目标干扰源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依据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目标干扰源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S=10(ABS(RSSI)-A)/10×N,其中,S表示第一距离,RSSI表示接收信号强度,A表示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相隔预设距离时的信号强度,N表示环境衰减因子,ABS表示绝对值函数,其中,预设距离可以是1米,A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5~49,N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25~4.5。
子步骤S1202,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位置及目标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位置,其中,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为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位置可以由经纬度坐标确定,且经纬度符合我国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东半球+北半球)。
子步骤S1203,依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计算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距离为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当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为多个时,第二距离也为多个。第二距离的计算方式与第一距离的计算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目标第二网络设备计算出第二距离后,可以将其放入干扰源信息中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三点定位原理、余弦定理计算得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位置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横坐标和第一纵坐标,目标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二位置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二横坐标和第二纵坐标、以及第二设备的第三横坐标和第三纵坐标,依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计算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可以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092
其中,X,Y分别表示目标干扰源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091
j=ABS(y2-y3),其中,x1,y1分别表示第一横坐标和第一纵坐标,x2,y2分别表示第二横坐标和第二纵坐标,y3表示第三纵坐标,ABS表示绝对值函数,S1表示第一距离,S2表示第二距离中第一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S3表示第二距离中第二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请参照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点定位的示例图,图6中,STA1为第一网络设备,STA2为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一设备,STA3为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中的第二设备,IS为目标干扰源。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为2个时,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及2个目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当目标第二网络设备大于2个时,可以随机选择其中2个,再加上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也可以多次随机选择其中2个,再加上第一网络设备以确定出目标干扰源的多个初始参考位置,再将多个初始参考位置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依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中的子步骤S1101也可以替换图5中的步骤S110以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上述图5中的子步骤S1201~S1203也可以替换图4中的步骤S120,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无线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中,由于无线网络的干扰随机存在,现今通常无线网络设备的传输功率是固定值,采用固定的传输功率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然而在网络干扰很强或传输距离较远时,固定的传输功率可能会因为传输功率不足而无法保证数据的传输。
为了解决无线电传输功率大小无法自适应调节导致无线网络设备的传输功率出现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距离及目标干扰源的接收功率,计算出干扰源的发射功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根据计算出的干扰源的发射功率调节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使得无线电发射保持低功率的同时,满足发送端和接收端双方面抗干扰的要求,实现保障通信质量以及提高能效的目的。请参照图7,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依据第一距离及接收功率,计算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以便根据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调整第一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无线电在空间中传播存在路径损耗的特点,换言之,网络设备10接收到的信号功率随着干扰源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加而下降,并且在无线信道中,平均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对数成反比,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计算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可以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11
其中,Pt表示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Pr表示接收功率,N`表示路径损耗指数,S1表示第一距离,d0表示天线的近地参考距离,N`取值范围可以为2~5,d0的取值可以为1米。
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计算出的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和位置的变化趋势,预估未来干扰源的位置和发射功率大小,调节网络设备10的发射功率使得无线电发射保持低功率,从而可以实现无线电发射保持低功率的同时,满足发送端和接收端双方面抗干扰的要求,实现保障通信质量以及提高能效的目的。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识别方法,以无线网络中包括n个无线站点STA1、STA2、STA3、……、STAn和m个干扰源IS1、IS2、IS3、……、ISm组成,其中STA的位置固定,可以由经纬度坐标确定,经纬度坐标在STA安装部署时就确定且已知,STAn的发射功率可以调节,并由Ptn表示;IS位置信息、运动信息以及发射功率在均需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识别方法确定。
首先,所有STA在t0时刻同时发起干扰源扫描的请求,每一STA通过解析自身周围每个干扰源在t0时刻的数据帧、接收信号强度RSSI以及接收功率Pr,对干扰源进行标记,通过不同的数据帧对干扰源进行区分,得到一个t0时刻STAn周围干扰源的基本信息表。
表1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12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21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数据帧内容并非固定内容,仅为区分各干扰源而作的举例,根据具体场景的不同,数据帧的内容不同,但是同一个干扰源在同一个时刻发出的数据帧是同一个。
每一STA将得到各自的干扰源统计表,可以理解的是,在这n个干扰源统计表中存在相同的干扰源,但是由于不同STA和同一个干扰源的相对位置不同,其RSSI值是不同的。
其次,以STAn为例,通过接收信号强度RSSIm可以根据前述计算第一距离的公式计算得到干扰源ISm与STAn的相对距离Snm,此时,上述表1中内容更新为:
表1
干扰源ID 数据帧内容 RSSI 接收功率 相对距离
IS<sub>1</sub> 1010101 RSSI<sub>1</sub> Pr<sub>n1</sub> S<sub>n1</sub>
IS<sub>2</sub> 1010102 RSSI<sub>2</sub> Pr<sub>n2</sub> S<sub>n2</sub>
IS<sub>3</sub> 1010103 RSSI<sub>3</sub> Pr<sub>n3</sub> S<sub>n3</sub>
…… …… …… …… ……
IS<sub>m</sub> 101010x RSSI<sub>m</sub> Pr<sub>nm</sub> S<sub>nm</sub>
通过上述处理可以得到各干扰源相对于各STA的相对距离。
第三,每一STA广播各自的干扰源统计表,使得所有STA知道其他STA与干扰源的相对距离和接收功率,收到其他所有STA的干扰源统计表后通过比对数据帧内容确定同一个干扰源,并形成STA与IS的相对距离关系表,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31
以干扰源ISm为例,假设ISm相对于其他STA的相对距离可表示为,S1m,S2m,S3m,…,Snm。假设ISm可以至少被三个STA扫描检测到,则可以通过三点定位利用上述计算目标干扰源的位置的公式可以得出ISm的坐标信息(Xm,Ym)。
表3
干扰源ID 坐标
IS<sub>1</sub> (X<sub>1</sub>,Y<sub>1</sub>)
IS<sub>2</sub> (X<sub>2</sub>,Y<sub>2</sub>)
…… ……
IS<sub>m</sub> (X<sub>m</sub>,Y<sub>m</sub>)
第四,得到了干扰源与各STA的相对位置以及干扰源坐标后,根据STA接收干扰源信号时的接收功率Pr及相对位置,利用上述计算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干扰源在t0时刻的发射功率大小,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32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41
第五,以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为例,对于STAn,为了满足在下一个数据传输时隙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抗干扰的要求,若STAn仍保持t0时刻的发射功率进行数据传输,则可能因为干扰源状态的变化导致原先的发射功率无法满足抗干扰和可靠性的要求。为此,STAn需要根据数据传输的情况对发射功率进行调节控制。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干扰源识别装置100的实现方式。请参照图8,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识别装置100的方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干扰源识别装置1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指出。
干扰源识别装置100包括接收模块110和确定模块120。
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每一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干扰源信息是每一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
确定模块120,用于根据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以及依据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目标干扰源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干扰信号包括第一干扰源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每一干扰源信息包括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送的第二数据帧,确定模块120具体用于:若第一干扰源的第一数据帧中存在与第二干扰源的第二数据帧相同的目标第一数据帧,则将发出目标第一数据帧的第一干扰源确定为目标干扰源。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包括接收信号强度,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包括目标干扰源对应的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的第二距离,确定模块120具体还用于:依据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目标干扰源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位置及目标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位置,其中,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为多个;依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计算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确定模块120在依据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目标干扰源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时,具体用于:依据接收信号强度,利用公式S=10(ABS(RSSI )-A)/10×N计算目标干扰源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S表示第一距离,RSSI表示接收信号强度,A表示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相隔预设距离时的信号强度,N表示环境衰减因子,ABS表示绝对值函数。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位置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横坐标和第一纵坐标,目标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二位置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二横坐标和第二纵坐标、以及第二设备的第三横坐标和第三纵坐标,确定模块120在依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时,具体用于:依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横坐标、第一纵坐标、第二横坐标、第二纵坐标及第三纵坐标,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52
计算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其中,X,Y分别表示目标干扰源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51
j=ABS(y2-y3),其中,x1,y1分别表示第一横坐标和第一纵坐标,x2,y2分别表示第二横坐标和第二纵坐标,y3表示第三纵坐标,ABS表示绝对值函数,S1表示第一距离,S2表示第二距离中第一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S3表示第二距离中第二设备与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还包括接收功率,确定模块120还用于:依据第一距离及接收功率,计算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以便根据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调整第一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确定模块120在依据第一距离及接收功率,计算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以便根据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调整第一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时,具体用于:依据第一距离及接收功率,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823714880000161
计算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其中,Pt表示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Pr表示接收功率,N`表示路径损耗指数,S1表示第一距离,d0表示天线的近地参考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与第一网络设备无线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第一干扰源发出的第一干扰信号,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每一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干扰源信息是每一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根据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依据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及目标干扰源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的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接收的第一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和第二网络设备依据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同的预设时刻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的第二干扰信号得到的干扰源信息,确定第一干扰源和第二干扰源中相同的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对干扰源进行识别,使得基于该网络设备识别的干扰源可以准确评估干扰源对该网络设备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无线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第一干扰源发出的第一干扰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是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
根据所述第一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
依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干扰源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包括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干扰源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干扰源的第一数据帧中存在与所述第二干扰源的第二数据帧相同的目标第一数据帧,则将发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帧的所述第一干扰源确定为所述目标干扰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干扰源对应的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干扰源之间的第二距离,所述依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位置及所述目标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目标第二网络设备为多个;
依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利用公式S=10(ABS(RSSI)-A)/10×N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S表示所述第一距离,RSSI表示所述接收信号强度,A表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干扰源之间相隔预设距离时的信号强度,N表示环境衰减因子,ABS表示绝对值函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横坐标和第一纵坐标,所述目标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二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横坐标和第二纵坐标、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横坐标和第三纵坐标,所述依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横坐标、所述第一纵坐标、所述第二横坐标、所述第二纵坐标及所述第三纵坐标,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823714870000031
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其中,X,Y分别表示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Figure FDA0002823714870000032
j=ABS(y2-y3),其中,x1,y1分别表示所述第一横坐标和所述第一纵坐标,x2,y2分别表示所述第二横坐标和所述第二纵坐标,y3表示所述第三纵坐标,ABS表示绝对值函数,S1表示所述第一距离,S2表示所述第二距离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S3表示所述第二距离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目标干扰源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干扰源的第一干扰信号还包括接收功率,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接收功率,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以便根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调整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所述依据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接收功率,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以便根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调整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接收功率,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823714870000033
计算所述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其中,Pt表示所述目标干扰源的发射功率,Pr表示所述接收功率,N`表示路径损耗指数,S1表示所述第一距离,d0表示天线的近地参考距离。
8.一种干扰源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无线网络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无线连接的多个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接收到第一干扰源发出的第一干扰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干扰源信息,其中,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是每一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依据在所述预设时间接收到的第二干扰源发出第二干扰信号得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每一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目标干扰源、以及依据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及所述目标干扰源的所述干扰源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干扰源的位置。
9.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源识别方法。
CN202011444174.9A 2020-12-08 2020-12-08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601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174.9A CN112601249B (zh) 2020-12-08 2020-12-08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174.9A CN112601249B (zh) 2020-12-08 2020-12-08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49A true CN112601249A (zh) 2021-04-02
CN112601249B CN112601249B (zh) 2023-02-28

Family

ID=7519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174.9A Active CN112601249B (zh) 2020-12-08 2020-12-08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12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055A (zh) * 2021-11-17 2022-02-08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抄表集中器的干扰探测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870A (zh) * 2008-03-05 2009-06-17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和实现方法
CN101871978A (zh) * 2009-04-23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干扰源位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EP2363967A1 (en) * 2008-10-20 2011-09-07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source
CN103067098A (zh) * 2012-12-04 2013-04-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源位置的查找方法和系统
CN103945526A (zh) * 2014-03-14 2014-07-23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基于诱发探测技术的无线设备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6066470A (zh) * 2016-05-27 2016-11-02 重庆大学 一种移动目标rssi定位的粗大误差识别方法
CN106597368A (zh) * 2016-12-13 2017-04-26 深圳大学 室内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243491A (zh) * 2018-01-08 2018-07-0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基于邻簇干扰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
CN110913331A (zh) * 2019-11-08 2020-03-24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干扰源定位系统和方法
US20200186265A1 (en) * 2018-12-05 2020-06-11 Spectrum Effect Inc. Locating externa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1372275A (zh) * 2018-12-25 2020-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870A (zh) * 2008-03-05 2009-06-17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和实现方法
EP2363967A1 (en) * 2008-10-20 2011-09-07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source
CN101871978A (zh) * 2009-04-23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干扰源位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67098A (zh) * 2012-12-04 2013-04-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源位置的查找方法和系统
CN103945526A (zh) * 2014-03-14 2014-07-23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基于诱发探测技术的无线设备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6066470A (zh) * 2016-05-27 2016-11-02 重庆大学 一种移动目标rssi定位的粗大误差识别方法
CN106597368A (zh) * 2016-12-13 2017-04-26 深圳大学 室内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243491A (zh) * 2018-01-08 2018-07-0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基于邻簇干扰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
US20200186265A1 (en) * 2018-12-05 2020-06-11 Spectrum Effect Inc. Locating externa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1372275A (zh) * 2018-12-25 2020-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913331A (zh) * 2019-11-08 2020-03-24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干扰源定位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NATHAN BEAUDEAU,ET AL: "Analysis of the cross-target measurement fusion likelihood for RSSI-based sensors", 《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 *
王棋萍,等: "基于接收干扰信号强度估计的干扰源定位算法", 《军事通信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055A (zh) * 2021-11-17 2022-02-08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抄表集中器的干扰探测方法
CN114023055B (zh) * 2021-11-17 2023-01-24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抄表集中器的干扰探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49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98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US95215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threshold
US20150110093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ynamically setting response indication deferral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9137172A1 (zh) 确定波束、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070270102A1 (en)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of a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threshold
CN107580327B (zh) 基于最佳频段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吞吐量优化方法
US9743220B2 (en)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AFH) with channel inhibition (CI) for bluetooth
JP5624847B2 (ja) 信号検出装置及び信号検出方法
CN111010207B (zh) 一种基于量化相关性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US11909675B2 (en) Interferenc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20170079044A1 (en)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70142753A1 (en)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shared wireless medium
CN112601249B (zh) 干扰源识别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0552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arrier sense threshol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0501A1 (zh) 一种室内高密度网络的天线云节点通讯实现方法及系统
US20180041911A1 (en) Contro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201344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eceived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34914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Jang et al. Statistical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contending st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multi-round contention resolution scheme
Huang et al. An adaptive contention window algorithm to hybrid OFDMA/CSMA mechanism in WLANs
CN114363983B (zh) 一种定向获取终端信息的方法
US2023031880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synchronous interference in tdd cellular network
US20220279336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idden node and apparatus
EP3962140A1 (en)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435863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