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213A -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213A
CN112601213A CN202011598000.8A CN202011598000A CN112601213A CN 112601213 A CN112601213 A CN 112601213A CN 202011598000 A CN202011598000 A CN 202011598000A CN 112601213 A CN112601213 A CN 112601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mmunication
short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8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683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15029A/zh
Priority to CN202011598000.8A priority patent/CN112601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将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及通信能力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短距无线技术进行快速的设备搜索和发现,通过互联网进行设备信息的解析,进而通过系统进行数据路由或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或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实时通信。通过结合短距无线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的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和通信融合技术的发展,为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提供了可行性。
短距无线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短距离之内进行设备的发现,连接,和进行数据的交换,涵盖了蓝牙,WIFI-direct以及远程RFID无线射频技术,催生了很多应用的场景,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这些短距无线技术还是存在很多缺陷难以适应,例如蓝牙,难以配对和连接,连接数受限,版本多,各种版本的设备难以兼容,交换数据的速率很慢,只能满足一些低速率的数据交换的场景,而无线射频能够快速发现标签,但是无法进行用户数据的交换或用户之间的通信,WIFI-Direct速率相比较蓝牙更快,因为其范围也有限,上述所有方式都没有考虑设备在移动的情况的连接和质量,同时只能连接一个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难以完成设备众多的时候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这些短距无线技术主要聚焦在数据点对点交换,还可能需要输入秘钥,使用麻烦,和通信业务没有进行融合,因此在一些场景下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在很多场景下,用户不知道对方的移动通信的方式或互联网通讯的方式但是存在和对方通信的需求,单纯的短距无线通信的方式和移动通信的方式都难以单独解决这些需求,例如如下一些场景:
例如社交场景,有时候在社交场所,在不知道对方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希望能查看到对方信息并请求通信,如何与对方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上述的各个专利的技术方案是无法完成这个场景下的任务的。
还有一个场景是车联网应用如车辆间的通信,用户在路上可能需要和其他司机进行通信,如堵车的情况下和周边的车辆进行通信,尽管车辆内部越来越自动化,车辆可以连接到互联网,车载终端上也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程序,但是车辆之间的通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很多时候,车辆之间是有通信的需求的,但是不同厂家,OBD及Can总线通讯协议各不相同,并且对外完全封闭,很难达到普适性,受限于各大汽车厂商的各自的标准和利益,需要统一的汽车行业标准出台,才会有所突破。
没有车联网的车辆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标准,导致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车辆之间的通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同时,车辆在很多时候处于移动的状态,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能与其他擦肩而过的车辆进行通信,目前没有看到有很好的技术方案。
但是,基于目前的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软硬件的技术,我们可以基于目前已有的技术和标准,解决车辆之间部分应用,如车辆之间用户的通信的需求的问题,而不是试图一鼓作气解决整个车联网的通信问题,车联网侧重在车辆自身信息或车辆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数据交换,而没有将用户自身的通信的需求放入到解决的方案,使得目前这一部分的用户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种解决方案是基于光通信的解决方案,例如:
CN111615081A-车辆通信系统及基于车辆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4813688A-司机与司机通信系统、车辆及其方法
CN106506078B-一种带车牌定位的可见光通信车灯对讲方法
CN201810012649-用于用户设备的基于汽车灯的通信系统
上述专利中,基于VLC可见光通信的解决方案,存在只能查看前方车辆的问题,受限与前车车辆位置和可见度的问题,如天气不好拍摄的视频可能不清晰,难以获取前方车辆的图像,同时,车辆是高速运动的,位置难以保证一直合适,光通信需要前后车辆都要在光线可是范围内,周边车辆难以看到和识别,使用条件苛刻。
基于蓝牙的解决方案:
CN107071715A-一种基于蓝牙的汽车互相通讯设备
上述基于蓝牙的方案同样存在问题,基本方式是通过蓝牙进行连接后进行通信,但是,该方案的发明人没有意识到,蓝牙的连接比较缓慢,连接限制条件很多,连接个数也是受限的,在车辆快速移动的情况下,连接的失败率将会很高,如果多个终端都试图互相连接,可能会导致一个也连接不上,还有,蓝牙的传输速率在快速移动的汽车之间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这些问题发明人都没有考虑到,因此该方案只是及其理想化和存在重大技术缺陷的方案,实际场合是难以应用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易行,融合短距无线通信、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通过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为个性化的通信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满足用户各方要求,提升用户友好体验。
1.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的步骤:
1)用户在系统注册,关联注册用户信息与用户终端设备的短距通信唯一性识别信息;
2)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短距无线通信的方式扫描周边终端设备,获取周边终端设备的短距无线通信的唯一性识别信息;
3)用户终端设备获取周边终端设备的短距通信的唯一性识别信息后,将短距通信的唯一性识别信息上报到系统;
4)系统查询用户终端设备上报的短距通信唯一性识别信息的对应的关联的用户信息;
5)系统返回查询结果到用户终端设备或用户账户所在设备;
6)用户查看返回的查询结果中的用户信息,选择通信目标用户;
7)用户向目标用户发起通信,包含下述方式:
用户输入和发送数据到系统,系统转发用户数据到目标用户;
或用户向目标用户发起基于互联网方式的通信;
或用户向目标用户发起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的通信;
8)目标用户收到发起用户发来的信息或接收到通信请求后完成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户在系统注册,系统生成用户账户,用户还可以提供其他用户信息,包含用户头像、昵称、第三方互联网通信应用的账户或移动通信号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系统关联注册用户与终端短距无线的唯一性标识,短距无线包含蓝牙,WIFI-Direct,Zigbee以及其他的短距无线,唯一性标识包含MAC地址或可以唯一性识别的信息,或RFID标签的唯一性识别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能够连接互联网,具备短距无线通信的能力,终端设备可以作为扫描发起设备,也可以被其他终端设备扫描,能互相扫描和感知,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短距无线技术扫描周边终端设备获取其唯一性识别信息。
系统保存了终端的短距无线的唯一性识别信息和关联的用户信息,当用户终端将扫描到的周边终端设备的短距无线的唯一性识别信息上报到系统之后,系统查询唯一性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返回包含用户信息的查询结果给用户终端或用户账户所在终端设备。
用户终端或用户账户所在终端设备获取到解析的周边终端设备的对应的用户信息后,用户选择目标用户,与目标用户的通信方式可以基于用户选择或基于系统默认或用户设置的方式,通信方式包含存储转发方式,存储转发方式指系统接收用户在终端的输入并发送所输入数据再转发给目标用户,输入可以通过终端触摸屏的软键盘,外置键盘,语音输入或语音输入转换为文本或系统内置的文本,或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方式,包含即时通信消息,音视频通话,语音对讲,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支持的各种通信方式,或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方式,包含短信,彩信,语音,音视频通话以及其他支持的各种通信业务。
用户终端扫描获得的识别信息和解析的结果可以保存到终端本地或云端数据库,保存后用户可以查看到扫描或解析的记录,进一步,还可以选择保存时间、位置和终端所能采集到的其他信息,系统保留后可以作为日志用以后续查询。
用户可以设置其隐私策略,包含设置展示或者隐藏的数据项,或是否允许被其他终端扫描,或接受的通信的方式,是否提供移动号码,或扫描或通信的黑白名单。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融合近距离通信、互联网和移动通信:
当前移动通信需要知晓对方移动通信的号码,近距离通信只能短距交换信息,还存在连接困难数据传递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融合互联网、近距离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特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形成了一种特定场景下的通信业务,既有短距通信的发现能力,又有移动通信的通信能力。
快速扫描,反应快:
因为不需要进行短距无线方式的连接,只需要扫描周边的设备,类似雷达一样对周边进行扫描,因此可以做到反应快,快速浏览周边的设备。
不需要连接:
不再需要低速的各种短距无线技术的连接,避开例如连接速度慢,协议不兼容,移动状态连接容易丢失的问题,避开其缺点,利用其优点,也就是可以快速扫描和发现周边的设备而不需要连接,结合高速的移动通信网络带来快速的数据交换和通信能力。
不怕视线遮挡:
通过近距离无线技术的使用,完美地规避了可见光通信需要可视范围之内的通信,不怕视线的遮挡。
精度更高:
相比较移动通信的定位能力,短距无线通信的方式更加精确,也无需GPS信号的介入,在隧道、室内的场景同样能够使用。
一次可以查询解析多个设备:
通过短距无线技术的应用,只要在短距无线范围之内的终端设备都可以被扫描到,可以一次性地将扫描到的唯一性识别信息上报到系统进行查询解析,避免了光通信方式只能在视线范围之内的局限,也避免了一次只能拍到一个对象例如一台车的问题,也避免了前述对比文件中需要蓝牙连接后传输数据的问题,也避免了蓝牙连接数限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数据传输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结合移动无线互联网的使用,避免了蓝牙传输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也避免了需要视距内传输数据的问题,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以及无线互联网,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更加稳定,整个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终端网络支持对等和主从层级方式:
终端和终端之间是一种对等网络的关系,终端可以互相扫描和发现,即可作为发起扫描的终端,也可以被其他终端扫描到,避免了传统的基站到终端的这种层次的模式,终端之间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发现和通信。
同时,还可以使用主从方式,可以设定特定终端的逻辑上的含义,在终端发现特定终端后,或特定终端发现周边的终端后,可以执行特定的业务逻辑,如系统消息的广播等业务。
通信方式多样: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支持多种通信的方式,既有以系统为中心的存储转发方式,也可以通过系统集成各种互联网方式的通信方式,如即时通信消息,语音对讲等,也可以支持外部的互联网系统,如微信消息,微信语音对讲,语音对讲,电子邮件等,还可以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发起移动通信网络支持的各种业务,包含传统语音业务,短信,多媒体消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触发移动通信的语音业务,如基于互联网方式触发的语音呼叫,触发短信等,极大地拓展了通信的使用方式。
可以双向通信:
一方面,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互相发现和通信,另一方面,终端设备收到信息后,可以直接回复对方用户的信息,也可以自己主动扫描发现对方后主动发送消息进行通信,实现一种双向的通信,而无需光通信视线内位置的限定,避免只能单向发送数据的弊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业务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现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的关键点如下:
用户信息和设备关联:
用户在系统注册,提供用户信息,关联用户和扫描设备或被扫描设备的的短距无线的唯一性识别信息,通常情况用户注册账户和扫描或被扫描的和通信使用的终端是同一个设备,例如同一个专用终端或移动手机,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只需要扫描的或被扫描的终端设备的唯一性识别信息与用户信息存在关联映射关系即可,例如用户在手机或电脑上注册用户账户,在另外一个用于扫描的设备如专用终端上关联注册的用户账户和手机设备的短距无线的识别信息。
用户终端设备具备互联网连接和短距无线通信的能力,还可以具备移动通信业务如语音,短信业务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会集成到一个设备中,对应的,也可以不集成到一个设备,如可以设定一个具备移动通信能力的终端设备的号码如手机号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的通信账户,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个具有上述完整功能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多个物理设备的组合,例如互联网连接设备是一个设备提供连接互联网的功能,短距无线扫描设备是一个设备提供扫描的功能,移动通信设备是一个设备提供使用移动通信业务和输入和接收数据的功能,设备间数据能进行传递,逻辑上集成和形成逻辑上的一个完整功能的用户终端设备。
一般用户账户在终端设备上使用,所有功能在一个终端设备上实现,如果用户账户所在设备不在扫描或被扫描的物理设备上,接收系统查询消息,发送内容到系统,系统转发信息到目标用户账户所在设备或扫描到的目标终端设备上,这只是信息跟着设备走还是跟着用户走的问题,本质上并无差异。
消息路由:
通信功能的数据的路由或寻址可以基于设备的识别信息,也就是消息基于设备唯一性识别信息路由到对应的设备上,也就是发送或回复到对应的唯一性识别信息的设备上,与此对应的,系统还可以基于用户账户进行消息的传输或通信业务的进行,也就是业务的进行,信息发送或回复到对应关联的用户账户上,如系统查询解析到周边设备的唯一性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后将查询结果返回到用户终端,通常用户账户也在登录在这个用户终端上,此时,用户终端收到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如果用户账户还登录在用户的手机上,也可以返回到用户账户,例如用户账户登录到一个手机上,这时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返回的消息和选择目标用户,再如用户账户设定的邮件,如向该用户发送邮件,邮件将发送给用户设定的这个邮件地址,通信业务功能也是类似,如周边终端设备的用户提供了移动号码信息,如发起扫描的用户使用移动通信功能,发起扫描的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有移动通信的功能,这时候可以使用该终端设备发起移动通信业务,发起扫描的用户终端设备也可以只具备扫描和互联网连接功能而不具备移动通信功能,这时候可以使用用户其他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号码,通信功能将基于用户的其他终端的通信号码和被扫描的周边用户提供的移动号码进行,例如通过互联网方式的移动通信的呼叫主被叫的方式连接主被叫,同样的,被呼叫的手机号码可以在被扫描的终端设备上,也可以不在这个被扫描的终端设备上,只要号码在用户注册提供的用户信息范围之内可以被呼叫即可,这样,可以实现账号登录,内容输入、发送和接收消息设备,扫描和通信设备的设备分离,当然也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终端设备上,这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快速发现:
通过短距无线技术,包含蓝牙或基于蓝牙的短距无线技术,还有无线射频技术,ZIGBEE技术等各种短距无线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只需要利用其短距范围内的扫描和发现,获取对方设备的唯一性识别信息,通常是个MAC地址或者ID号,如RFID标签ID即可,而无需进行实质连接,从而可以快速的发现周边的设备,还可以遮挡,无需在其视线范围之内。
设备识别信息查询和解析:
类似互联网域名解析系统,终端获取到设备唯一性识别信息后,将设备识别信息发送到系统进行解析,也就是系统查询设备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可选地,还可以包含采集到的设备能力描述信息,如是否支持视频通话,是否支持音频通话,是否支持移动网络的语音业务等等这种设备能力的描述,并将这些查询到的信息返回给查询的终端设备,完成设备识别信息的查询或解析,也就是设备识别信息到用户信息的转换,通过这个转换,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其他用户的信息,可以包含车牌,也可以包含用户账户的头像,以及其他各种用户分享和开放的信息,并能使用用户的信息进行通信,例如,使用即时通信向对方的即时通信的账号发送即时通信消息,使用电子邮件向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等。
目标用户选择:
在完成设备的识别信息解析之后,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的用户信息,通常包含一些可读性的标识信息,如车牌,或者对方账户的头像,昵称等信息,用户选择通信的目标以后,用户可以在终端上进行文字的输入或者语音录入,或者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通信业务,而并不一定需要看到和知道对方的移动通信的手机号码,系统告诉终端对方具备移动通信的能力即可,而无需一定要告诉用户对方的移动通信号码。
多种通信方式:
系统支持信息路由的模式,用户可以在终端提交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转发,转发到用户选择的目标用户,可以是扫描到的终端设备或目标用户账户所在的终端设备,系统通过判断唯一性识别信息与账户的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用户,提供了用户无需知道对方通信账号或移动通信号码就能发送信息给对方的能力。
类似短信模式的存储转发模式,用户在终端侧输入的数据,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音视频数据,通过系统转发到目标终端。
其次,也可以是互联网方式的通信模式,指通过互联网方式所支持的各种通信,如语音对讲,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例如类似微信的音视频留言、音视频通话等,甚至还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等等。
互联网方式的通信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支持实现,例如,系统提供即时消息系统或一个音视频通话的系统等等,只要知道对方账号即可进行音视频的通信,也可以使用系统外部的各种互联网通信系统,如微信,QQ,电子邮件等等。
最后,在用户提供了移动通信号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支持的各种通信方式,如基于移动通信的短信,彩信,RCS信息,语音呼叫,视频呼叫等等移动通信的业务,而发起和接收移动通信业务的终端可以是扫描的终端,也可以是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例如,用户提供的手机号在自己的其他的移动手机上,作为主叫,这时候,可以通过系统发起呼叫两端的方式,通过系统请求通信系统呼叫两端的手机号码,两端接起呼叫后即可完成通信连接,也可以直接在支持移动通信的扫描终端上发起移动通信的业务,作为被叫,可以在被扫描终端上接听呼叫或者在提供的手机号所在终端上接听呼叫。
可以分离移动通信设备:
用户在注册时提供的移动通信的号码,如手机号,可以通过终端支持该手机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也就是该手机号的物理实体在扫描或被扫描的终端设备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其他的手机和手机号,发起的用户如果选择使用该用户提供的手机号进行呼叫,呼叫将直接呼叫到用户手机号所在的终端设备上,也可以设置为扫描终端或被扫描终端设备手机号之外的手机号,例如提供多个手机号,可以使用移动通信业务的同振顺呼等业务,这样避免绑定硬件设备才能使用的弊端,支持将服务和硬件分离,这样可以提高使用的灵活性,降低成本。
通信业务能力的集成:
用户可以在终端上输入文本或者进行语音的录入,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转发,转发到目标用户的账户,目标账户绑定的设备将接收到信息,或者直接使用移动通信业务能力,发起短信,语音通话等等,这样可以集成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业务能力。
系统网络拓扑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的系统网络拓扑主要包括:
扫描终端 100:
指主动进行扫描终端设备,扫描终端和被扫描终端都可以进行主动扫描或被扫描,也可以同时扫描和被扫描,这种身份可以相互的转换或同时存在。
被扫描终端101:
指被扫描到的终端设备,扫描终端和被扫描终端都可以进行主动扫描或被扫描。
近距离无线通信网102:
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感知范围的网络,包含各种短距无线网及设备,如蓝牙,或基于蓝牙的短距无线技术,WIFI-Direct,Zigbee,RFID等。
其他终端103:近距离无线通信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设备。
后端系统104:
提供业务功能的后端,包含用户注册,用户信息同步和设置,终端短距无线的识别信息解析,数据存储转发,数据的存储等各种后端需要的功能,还可以包含系统提供的各种通信子系统,如系统内的即时通信子系统,邮件子系统等。
系统外部互联网系统105:
除了系统支持的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功能之外,如系统提供的即时消息,电子邮件子系统等,还可以使用各种系统外的互联网系统,如微信即时通信消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可以通过这些系统外的互联网系统进行互联网方式的通信。
移动通信网络106: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网络系统,提供移动通信网络支持的互联网、语音,短信,音视频通话等业务。
接入网 107:
包含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网或互联网接入网,如固定或移动的WIFI接入网络,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网络的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将终端接入到系统、系统外的互联网系统以及移动通信网络。
图2示为本发明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列出一些常用的功能模块。
所述系统包含前端和后端,前端形式包含浏览器或应用程序的形式,后端包含服务端,还可以包含管理端。
用户门户200:
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用户接入系统进行操作的渠道,可以是Web网站也可以是应用程序的方式,如在手机上登录注册的门户,用户终端设备上的操作界面所在的门户。
系统门户201:
系统为平台管理的内部用户提供的用户接入系统进行操作的渠道,可以是Web网站也可以是应用程序的方式,没有管理系统也能使用但不是一种正常的使用方式。
接口202:
系统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访问接口,通过接口与系统进行交互。
业务逻辑203:
系统的业务逻辑,按照业务设定的逻辑运行和控制其他的功能模块进行运作。
用户模块204:
和用户相关的功能模块,包含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设置等等用户有关的各种功能,用户设置包含用户的隐私设置,用户可以设置是否被扫描发现,发现后系统能查询到的数据项范围,如是否允许对方查看移动通信号码,允许接受的通信方式,如是否接受移动号码方式的直接呼叫,还是只允许接受文本消息或语音消息等设置,以及数据管理等用户相关的各种功能。
数据解析205:
将用户终端上传到系统的终端识别信息如MAC地址通过查询绑定的用户信息和唯一性识别信息的对应关系解析成对应的用户信息的功能模块,用户信息可以包含用户账号,用户头像,昵称,用户通信账号、手机号码等信息,这是系统核心功能模块。
通信模块206:
系统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功能模块,提供与终端的各种实现方式的通信能力,包含数据的存储转发,接收终端的数据,转发用户的数据到对应的通信对象的终端,或基于互联网方式的即时通信的功能模块或子系统,音视频通信子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基于互联网的各种通信功能,或与移动通信网络交互,提供触发移动通信业务的能力,例如:通过互联网方式触发呼叫两端号码的业务,触发短信推送的业务等等;
其他模块207:
其他的各种功能扩展的模块。
数据存储208:
保存系统需要存储的各种数据,包含用户的数据,终端的数据,系统数据等。
实施例1: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本发明用户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的使用流程,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业务包括以下步骤:
前置条件:用户在系统注册并关联设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识别信息,包含了发起通信的用户和被发起通信的用户,用户账户在近距无线设备上使用;
步骤1.发起通信的用户终端,使用短距离无线方式扫描周边的其他终端设备;
步骤2.用户终端将扫描到的其他周边终端设备的唯一性识别信息,如蓝牙MAC地址发送到系统;
步骤3.系统接收到发起用户终端发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数据中包含的设备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例如方便识读用户的用户头像或用户车辆的车牌以及其他用户信息;
步骤4.系统将用户信息发送到发起通信的用户终端,用户可以在终端上查看到对应的扫描到的用户信息,如用户昵称,头像等信息;
步骤5.发起用户选择想要通信的用户对象,根据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可以用户设定选取的方式或系统默认方式,如系统的存储转发方式,用户终端提交用户输入的数据到系统,系统进行数据的转发,继续步骤6,或发起基于互联网方式的通信,例如系统提供的即时通信消息或第三方的即时通信,完成通信后流程结束,或用户选择移动通信的方式则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后流程结束;
步骤6.系统获取发起用户输入的数据,将用户数据,包含文字或者对讲的语音内容转发到目标用户所在的终端上;
步骤7.目标用户可以看到系统转发来的发起用户的数据,如文本,语音消息;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说明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的步骤:
1)用户在系统注册,关联注册用户信息与用户终端设备的短距通信唯一性识别信息;
2)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短距无线通信的方式扫描周边终端设备,获取周边终端设备的短距无线通信的唯一性识别信息;
3)用户终端设备获取周边终端设备的短距通信的唯一性识别信息后,将短距通信的唯一性识别信息上报到系统;
4)系统查询用户终端设备上报的短距通信唯一性识别信息的对应的关联的用户信息;
5)系统返回查询结果到用户终端设备或用户账户所在设备;
6)用户查看返回的查询结果中的用户信息,选择通信目标用户;
7)用户向目标用户发起通信,包含下述方式:
用户输入数据和发送数据到系统,系统转发用户数据到目标用户;
或用户向目标用户发起基于互联网方式的通信;
或用户向目标用户发起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的通信;
8)目标用户收到发起用户发来的信息或接收到通信请求后完成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在系统注册,系统生成用户账户,用户还可以提供其他用户信息,包含用户头像、昵称、第三方互联网通信应用的账户或移动通信号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关联注册用户与终端短距无线的唯一性标识,短距无线包含蓝牙,WIFI-Direct,Zigbee以及其他的短距无线,唯一性标识包含MAC地址或可以唯一性识别的信息,或RFID标签的唯一性识别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能够连接互联网,具备短距无线通信的能力,终端设备可以作为扫描发起设备,也可以被其他终端设备扫描,能互相扫描和感知,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短距无线技术扫描周边终端设备获取其唯一性识别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保存了终端的短距无线的唯一性识别信息和关联的用户信息,当用户终端将扫描到的周边终端设备的短距无线的唯一性识别信息上报到系统之后,系统查询唯一性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返回包含用户信息的查询结果给用户终端或用户账户所在终端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或用户账户所在终端设备获取到解析的周边终端设备的对应的用户信息后,用户选择目标用户,与目标用户的通信方式可以基于用户选择或基于系统默认或用户设置的方式,通信方式包含存储转发方式,存储转发方式指系统接收用户在终端的输入并发送所输入数据再转发给目标用户,输入可以通过终端触摸屏的软键盘,外置键盘,语音输入或语音输入转换为文本或系统内置的文本,或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方式,包含即时通信消息,音视频通话,语音对讲,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支持的各种通信方式,或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方式,包含短信,彩信,语音,音视频通话以及其他支持的各种通信业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扫描获得的识别信息和解析的结果可以保存到终端本地或云端数据库,保存后用户可以查看到扫描或解析的记录,进一步,还可以选择保存时间、位置和终端所能采集到的其他信息,系统保留后可以作为日志用以后续查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可以设置其隐私策略,包含设置展示或者隐藏的数据项,或是否允许被其他终端扫描,或接受的通信的方式,是否提供移动号码,或扫描或通信的黑白名单。
CN202011598000.8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2601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8341.0A CN11821502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
CN202011598000.8A CN112601213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8000.8A CN112601213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8341.0A Division CN11821502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13A true CN112601213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8341.0A Pending CN11821502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
CN202011598000.8A Pending CN112601213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8341.0A Pending CN11821502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82150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8895A (zh) * 2022-09-01 2022-11-22 成都优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im业务系统定制化消息处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399A (zh) * 2010-04-12 2010-11-17 福建工程学院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系统
CN103873709A (zh) * 2014-04-11 2014-06-18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和固话互相转移的方法
JP2017142784A (ja) * 2016-01-19 2017-08-17 テクサ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近距離無線識別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10730430A (zh) * 2018-07-17 2020-01-24 王伟涛 一种社交方法、服务器、用户端、社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399A (zh) * 2010-04-12 2010-11-17 福建工程学院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系统
CN103873709A (zh) * 2014-04-11 2014-06-18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和固话互相转移的方法
JP2017142784A (ja) * 2016-01-19 2017-08-17 テクサ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近距離無線識別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10730430A (zh) * 2018-07-17 2020-01-24 王伟涛 一种社交方法、服务器、用户端、社交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8895A (zh) * 2022-09-01 2022-11-22 成都优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im业务系统定制化消息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5029A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04211C (en) Temporary enum gateway
US20060099931A1 (en) Automatic phone number to website lin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90054032A1 (en) Method, system and vpbx for sending short messages
WO2004100597A1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メッセージサービス装置
JP2006505205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ルーティング情報の提供
US20060159073A1 (en) Cal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Fi network
US10021512B2 (en) Switching to advertising locator afte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N1997079A (zh) 查询联系人状态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JP2007274524A (ja) Smsメ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smsメール送信方法
CN101370159B (zh) 一种识别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601213A (zh) 一种基于短距无线技术的通信方法
CN103139041A (zh) 信息过滤的方法、转发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050100550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메시지의 호환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77477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allowing communication of a voice-call-availability status for a mobile device
KR20100074896A (ko) 이모티콘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473441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节点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1640701A (zh) 用于电话号码映射域名服务器Enumdns查询的方法
CN101959150B (zh)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系统
KR101748321B1 (ko) 개인정보 서비스 서버 및 그를 포함한 개인정보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379157B2 (ja) 情報案内システム、情報案内方法及び情報案内サーバ
CN111903246B (zh) 高机动骨干通信系统用户嗅探方法
US200300863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selection of electronic services from a set of resources using infrared communication
KR100673247B1 (ko) 메시징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716734B1 (ko) 개인 피알(pr)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서버 및 그 제공방법
KR20070001384A (ko) 자료 공유를 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 및 자료 공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