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6019A -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6019A
CN112586019A CN201980054543.2A CN201980054543A CN112586019A CN 112586019 A CN112586019 A CN 112586019A CN 201980054543 A CN201980054543 A CN 201980054543A CN 112586019 A CN112586019 A CN 112586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w
wireless
wireless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45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6019B (zh
Inventor
古市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86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6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6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6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通信控制设备(40)具有:第一确定单元(442),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第二确定单元(444),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通知单元(445),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可分配给无线系统(无线装置)的射频资源(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已作为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现有的无线系统(无线装置)已经在使用每一个无线电频带,因此很难将射频资源重新分配给无线系统。因此,近年来,通过主动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更有效地利用射频资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利用现有无线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白空间)来设法具有射频资源。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ignaling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 for CitizensBroadband Radio Service(CBRS):Spectrum Access System(SAS)-SAS InterfaceTechnical Specification",WINNF-TS-0096。
非专利文献2:"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Operation in the U.S.3550-3700MHz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 Band",WINNF-TS-0112。
非专利文献3:"ECC Report 186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forthe operation of white space devices under geo-location approach",2013年1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仅仅通过使用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不一定能够实现射频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即使需要将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高效地分发给多个无线系统(无线装置)以实现射频资源的高效利用,由于存在各种无线系统,所以实现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的高效利用并不容易。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射频资源的高效利用的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通信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第二确定单元,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通知单元,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干扰余量分发到构成副系统的每个通信设备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SAS的操作示例的序列图。
图3是示出CBRS中的层级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CBRS的频带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中假定的干扰模型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中假定的干扰模型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描述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预先保留干扰余量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用于描述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5是用于描述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中的剩余干扰余量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许可确定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的第一选项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的第二选项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的第三选项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的第一选项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的第二选项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的第三选项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通信设备无线连接到通信控制装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以下每个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符号应用于相同的组件以避免重复的解释。
此外,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组成要素可以通过在相同的参考符号之后添加不同的数字来区分。例如,如通信控制装置401和402一样,根据需要区分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构成。然而,当不特别需要区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每个组成要素时,仅应用相同的参考符号。例如,当不特别需要区分通信控制装置401和402时,将它们简单地称为通信控制装置40。
此外,将按照以下项目顺序描述本公开。
1.介绍
2.通信系统配置
2-1.通信系统总体配置
2-2.通信设备配置
2-3.终端设备配置
2-4.通信控制装置配置
3.干扰模型
4.主系统保护方法
4-1.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
4-2.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
5.通信系统操作
5-1.通信控制处理
5-2.许可确定处理
5-3.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
5-4.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
6.修改
6-1.主和从属
6-2.关于系统配置的修改
6-3.另一修改
7.结论
<<1.介绍>>
近年来,可分配给无线系统的射频资源(例如频率)的稀缺性已作为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然而,现有的无线系统已经在使用每一个无线电频带,因此很难分配新的射频资源。因此,近年来,通过主动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更有效地利用射频资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使用现有无线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白空间)(例如,动态频谱接入(DSA))来设法具有射频资源。例如,在美国,积极利用频率共享技术的CBRS(公民宽带无线电服务)的立法和标准化正在加速,以便向公众开放与定义为全球3GPP频带42和43的频带交叠的联邦使用频带(3.55到3.70GHz)。
认知无线电技术不仅有助于动态频谱接入,而且有助于提高无线系统的频率使用效率。例如,在ETSI EN 303 387和IEEE 802.19.1-2014中,定义了使用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系统之间的共存技术。
为了实现频率共享,重要的是通信控制装置(例如,频率管理数据库)控制副系统的通信以避免对主系统造成严重干扰。通信控制装置是管理通信设备的通信等的装置。例如,通信控制装置是诸如GLDB(地理位置数据库)和SAS(频谱接入系统)之类的用于管理射频资源(例如频率)的装置(系统)。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对应于稍后描述的通信控制装置40(例如,图4所示的通信控制装置401、402)。稍后将详细描述通信控制装置40。
这里注意,主系统是被赋予超过诸如副系统之类的其他系统的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电波的优先级的系统(例如,现有系统)。此外,例如,副系统是二次利用由主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例如,动态频谱接入)的系统。主系统和副系统中的每一个可以配置有多个通信设备或单个通信设备。通信控制装置向单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分发可接受干扰量,使得构成副系统的单个或多个通信设备的干扰聚集不超过主系统的可接受干扰量(也称为干扰余量)。此时,可接受干扰量可以是由管理无线电波的主系统的运营者或公共组织等预先限定的干扰量。在下面的说明中,“干扰余量”是指可接受干扰量。此外,干扰聚集也可被称为累积施加的干扰功率。
图1是示出将干扰余量分发到构成副系统的每个通信设备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是主系统,通信系统2是副系统。通信系统1包括通信设备101等。此外,通信系统2包括通信设备201、202、203等。虽然在图1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仅包括单个通信设备10,但是在通信系统1中可以存在多个通信设备10。此外,虽然在图1的示例中通信系统2包括三个通信设备20,但是在通信系统2中可以存在少于或多于三个的通信设备20。虽然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的主系统(图1的示例中的通信系统1)和副系统(图1的示例中的通信系统2)中的每一个仅存在一个,但是可以存在多个主系统和副系统。
通信设备101和通信设备201、202和203中的每一个能够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通信设备101可接受的干扰量用Iaccept表示。此外,从通信设备201、202和203给予通信系统1(主系统)的规定保护点的干扰量分别是施加的干扰量I1、I2和I3。这里注意,保护点是用于保护通信系统1的干扰计算基准点。
通信控制装置将干扰余量Iaccept分发给通信设备20,使得通信系统1的规定保护点的干扰聚集(图1中所示的接收干扰量I1+I2+I3)不超过干扰余量Iaccept。例如,通信控制装置将干扰余量Iaccept分发给通信设备20中的每一个,使得所施加的干扰量I1、I2和I3中的每一个成为Iaccept/3。或者,通信控制装置将干扰余量Iaccept分发给通信设备20中的每一个,使得所施加的干扰量I1、I2和I3中的每一个变得小于Iaccept/3。当然,分发干扰余量的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
通信控制装置基于分发的干扰量(下文中称为分发的干扰量)计算每个通信设备20接受的最大发送功率(下文中称为最大可接受发送功率)。例如,通信控制装置通过基于传播损耗、天线增益等从分发的干扰量向后计算来计算每个通信设备20的最大可接受发送功率。然后,通信控制装置将关于计算出的最大可接受发送功率的信息通知给通信设备20中的每一个。
关于SAS,与多个SAS之间的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WinnForun(无线创新论坛)中定义。例如,SAS是SAS-SAS协议的CBRS的频率管理数据库(参见非专利文献1)。其中包括“全活动转储消息(Full Activity Dump Message)”,它提供用于转储和同步数据库中记录的干扰控制所需的最少信息的手段。干扰控制所需的信息示例如下。
(1)CBSD数据记录
-基站设定位置信息
-运行参数(频率、发送功率)
(2)区域数据记录
-PPA(PAL保护区,高优先级二次使用系统的保护区)
(3)ESC传感器记录
-用于检测舰载雷达信号的传感器的设定位置信息
注意,考虑通过适当交换每一条信息来执行实时管理。然而,由于可能施加大量负载,因此期望通过周期性地交换上述消息(例如,一天交换它一次)来降低用于操作数据库的负载。例如,如果一天执行一次交换,则通信控制装置一天执行一次主系统的保护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带负载的计算都可以集中在这样的周期。因此,例如,当在周期之间从通信设备到达新的操作许可请求时,假设将操作许可暂时保留而不拒绝它,并且在同步之后执行的计算之后给予操作许可。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少量干扰也希望立即开始操作的通信设备的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给予操作许可(例如,如果一天执行一次保护计算,则用户需要等待一天)。因此,这样的数据库操作对于这样的用户来说是不方便的。此外,如果大量通信设备20被置于保留状态,则同步之后的干扰控制的计算可能因此变得复杂。因此,可以在不等待的情况下给予针对特定通信设备的操作许可。另一方面,对于干扰控制,重要的是来自多个通信设备的干扰聚集不超过主系统的可接受值。
图2是示出SAS的操作示例的序列图。在副系统请求在白天启动新操作的情况下,假设数据库需要确定是保留副系统的操作还是立即给予操作许可。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公开这种确定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装置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主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执行无线电通信的单个或多个副系统中的每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此外,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之间(在确定处理和确定处理之间)从新的副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通信控制装置确定是否将新的副系统定义为当主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然后,在操作操作符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通信控制装置对新的副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因此,新的副系统可以立即开始无线电波资源的使用,而无需等待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结果,射频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主系统(通信系统1)和副系统(通信系统2)处于频率共享环境下。作为示例,将描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的CBRS的情况。图3是示出CBRS中的层级结构的说明图。在CBRS中,定义了由现有层、优先接入层和一般授权接入层构成的层级结构。在这种层级结构中,优先接入层位于一般授权接入层的较高层级处,现有层位于优先接入层的较高层级处。以CBRS为例,位于现有层处的系统(现有系统)是主系统,位于一般授权接入层和优先接入层的系统是副系统。
图4是示出CBRS的频带的说明图。以上述CBRS为例,主系统是军用雷达系统、既存(grandfathered)无线系统或固定卫星服务(宇宙到地球)。这里要注意的是,军用雷达系统是舰载雷达。此外,副系统是称为CBSD(公民宽带无线电服务设备)的无线系统。在副系统中有更多的优先级,并且定义了能够通过许可证使用共享频带的优先访问许可证(PAL)和等同于不需要许可证的一般授权访问(GAA)。图4所示的层1对应于图3所示的现有层。此外,图4所示的层2对应于图3所示的优先接入层。此外,图4所示的层3对应于图3所示的一般授权接入层。
注意,本实施例的主系统(通信系统1)不限于图4所示的示例。另一类型的无线系统可以是主系统(通信系统1)。例如,主系统可以是电视广播系统,例如DVB-T(数字视频广播地面)系统。此外,主系统可以是蜂窝通信系统,例如LTE(长期演进)或NR(新无线电)。此外,主系统可以是航空无线系统,例如ARNS(航空无线电导航服务)。自然地,主系统不限于上述无线系统,而是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无线系统。
此外,通信系统2使用的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白空间)不限于联邦使用频带(3.55到3.70GHz)的无线电波。通信系统2可以使用与联邦使用频带(3.55到3.70GHz)不同的频带的无线电波作为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例如,当主系统(通信系统1)是电视广播系统时,通信系统2可以是使用作为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的TV白空间的系统。这里注意,TV白空间是在分配给电视广播系统(主系统)的频道中未被电视广播系统利用的频带。此时,TV白空间可以是根据区域而未使用的频道。
此外,通信系统1和通信系统2之间的关系不限于通信系统1是主系统而通信系统2是副系统的频率共享关系。通信系统1和通信系统2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利用相同频率的相同或不同无线系统之间的网络共存关系。
请注意,以下解释中提及的术语“频率”可替换为其他术语。例如,术语“频率”可以替换为诸如“资源”、“资源块”、“资源元素”、“信道”、“分量载波”、“载波”和“子载波”之类的术语以及具有类似含义的术语。
<<2.通信系统配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2是通过二次利用由通信系统1(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无线电波来执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通信系统2是动态地共享通信系统1的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系统2使用规定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向用户或用户拥有的设备提供无线服务。
这里注意,通信系统2可以是蜂窝通信系统,例如W-CDMA(宽带码分多址)、CDMA2000(码分多址2000)、LTE或NR。在下面的解释中,“LTE”包括LTE-A(LTE-Advanced)、LTE-A Pro(LTE-Advanced Pro)和EUTRA(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此外,“NR”包括NRAT(新无线电接入技术)和FEUTRA(进一步的EUTRA)。注意,通信系统2不限于蜂窝通信系统。例如,通信系统2可以是另一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无线LAN(局域网)系统、电视广播系统、航空无线系统或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是主系统,通信系统2是副系统。如上所述,可以存在多个通信系统1和通信系统2。虽然图1的示例中的通信系统1配置有单个通信设备(图1中示出的通信设备101),但是通信系统1可以配置有多个通信设备10。通信设备10的配置可以与稍后描述的通信设备20或终端设备30的配置相同。
<2-1.通信系统的总体配置>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的配置的示例的图。通信系统2包括通信设备20、终端设备30和通信控制装置40。通信系统2通过配置通信系统2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协作操作向用户或用户拥有的设备提供无线服务。无线通信设备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在图5的示例中,通信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与之对应。注意,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40也可以被视为无线通信设备。在下面的说明中,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简单地称为通信设备。
通信系统2可分别包括多个通信设备20、终端设备30和通信控制装置40。在图5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通信设备20的通信设备201、202、203、204、205等。此外,通信系统2包括作为终端设备30的终端设备301、302、303、304等。此外,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通信控制装置40的通信控制装置401、402等。
在下面的说明中,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也可以被称为无线系统。例如,通信设备10和通信设备201至205中的每一个是单个无线系统。此外,终端设备301到304中的每一个是单个无线系统。注意,无线系统也可以是配置有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单个系统。例如,配置有单个或多个通信设备20及其单个或多个附属终端设备30的系统可以被认为是单个无线系统。也可以将通信系统1或通信系统2视为单个无线系统。在下面的说明中,配置有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系统或简单地称为通信系统。
通信设备20(第二无线系统)是与终端设备30或与另一通信设备2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通信设备20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也称为基站设备)。通信设备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无线LAN技术。当然,通信设备20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这些,而是可以是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
通信设备20的覆盖范围可以与微小区一样大,也可以与微微小区一样小。自然地,通信设备20的覆盖范围也可以如飞小区那样极小。此外,当通信设备20能够进行波束形成时,小区和服务区域可以由每个波束形成。
通信设备20可以由单个商业运营者安装和运营,也可以由个人安装和运营。当然,通信设备20的安装和运营的主要运营者不限于这些。例如,通信设备20可以由多个商业运营者或多个个人协同安装和运营。此外,通信设备20可以是由多个商业运营者或多个个人使用的公共装备。在这种情况下,装备的安装和操作可以由不同于用户的第三方执行。
注意,基站的概念包括接入点和无线中继站(也称为中继设备)。此外,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具有基站功能的结构,而且还包括放置在结构上的设备。结构的示例可以是建筑物,例如办公楼、房屋、钢塔、站设施、机场设施、港口设施和体育场。请注意,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物,还包括非建筑结构,如隧道、桥梁、大坝、围栏和铁杆,以及诸如起重机、门和风车之类的装备。此外,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地(陆)上结构或地中结构,还包括水上结构,如桥墩和大型浮体,以及水中结构,如海洋观测设施。
此外,基站可以是配置为可移动的基站(移动站)。在这种情况下,基站(移动站)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地(陆)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汽车、公共汽车、卡车、火车或线性电机车之类的车辆),或者可以是在地下(例如,在隧道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地铁)。当然,移动体可以是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水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客船、货船或气垫船之类的船),或者可以是在水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潜水器、潜艇和无人潜水器之类的潜水船)。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内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飞机、飞艇或无人机之类的航空器),或者可以是在大气外移动的空间移动体(例如,诸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或探测器之类的人造天体)。
终端设备30是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30是诸如移动电话、智能设备(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可穿戴终端、PDA(个人数字助理)或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用户终端。此外,终端设备30可以是用户终端以外的设备,例如工厂中的机器,或者放置在建筑物处的传感器。例如,终端设备30可以是M2M(机器对机器)设备或IoT(物联网)设备。此外,终端设备30可以是包括由D2D(设备到设备)表示的中继通信功能的设备。此外,终端设备30可以是在无线回程中使用的被称为CPE(客户端场所装备)的设备等。此外,终端设备3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
通信控制装置40是控制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的装置。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是确定由通信设备20使用的操作参数并向通信设备20发出指令的装置。此时,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对网络内的无线设备进行整体控制的网络管理器。在基于ETSI EN 303 387或IEEE802.19.1-2014的示例中,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诸如频谱管理器/共存管理器之类的控制装置,其在无线设备之间执行无线电干扰控制。此外,在频率共享环境下,诸如GLDB(地理位置数据库)或SAS(频谱接入系统)之类的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装置、系统)也可以是通信控制装置40。
注意,在单个通信系统2中可以存在多个通信控制装置40。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40相互交换管理的通信设备20的信息,并且执行所需频率的分配以及干扰控制的计算。当通信控制装置40的控制对象基本上是通信设备20时,通信控制装置40也可以控制其附属终端设备30。
在下文中,将以具体方式描述配置通信系统2的每个设备的配置。
<2-2.通信设备配置>
首先,将描述通信设备20的配置。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20的配置的示例的图。通信设备20是在通信控制装置40的控制下与终端设备3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系统)。例如,通信设备20是位于地面上的基站设备(地面站设备)。此时,通信设备20可以是放置在地面上的结构中的基站设备,或者可以是安装于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的基站设备。更具体地说,通信设备20可以是放置在诸如建筑物之类的结构处的天线,或者可以是连接到天线的信号处理设备。当然,通信设备20可以是结构本身或移动体本身。需要注意的是,“地面上”不仅指地(陆)上,而且指包括地下、水上以及水中的广义的地上。
注意,通信设备20不限于地面站设备。例如,通信设备20可以是在空气或空间中移动或漂浮的基站设备(非地面站)。此时,通信设备20可以是航空器站设备或卫星站设备。
航空器站设备可以是装载在航空器或类似物上的设备,也可以是航空器本身。航空器的概念不仅包括比空气重的航空器,如飞机和滑翔机,而且也包括比空气轻的航空器,如气球和飞艇。此外,航空器的概念还包括旋翼机,如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autogiro)。注意,航空器站设备(或航空器站设备装载在其上的航空器)可以是有人航空器或者可以是诸如无人机之类的无人航空器。
卫星站设备可以是装载在诸如人造卫星之类的空间移动体上的设备,也可以是空间移动体本身。作为卫星站设备的卫星可以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高椭圆轨道(HEO)卫星中的任意一个。当然,卫星站设备可以是装载在低地球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高椭圆轨道卫星上的设备。
此外,通信设备20可以是中继站设备。例如,中继站设备可以是航空站或地球站。中继站设备可以被认为是上述中继设备的一种。航空站是放置在地面上或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以与航空器站设备通信的无线站。此外,地球站是位于地球上(包括空中)以与卫星站设备通信的无线站。地球站可以是大型地球站,也可以是小型地球站,例如VSAT(甚小孔径终端)。注意,地球站可以是VSAT控制地球站(也称为主站或HUB站)或者可以是VSAT地球站(也称为从属站)。此外,地球站可以是安装于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的无线站。例如,当地球站装在船上时,存在船上地球站(ESV)。此外,地球站可以包括放置在航空器(包括直升机)中并与卫星站通信的航空器地球站。此外,地球站可以包括航空地球站,航空地球站被放置于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并且经由卫星站与航空器地球站通信。注意,中继站设备可以是与卫星站和航空器站通信的便携式和移动无线站。
通信设备2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存储单元22、网络通信单元23和控制单元24。注意,图6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不同于此。此外,通信设备20的功能可以被分布并安装在多个物理上分离的装置上。
无线通信单元21是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30、通信控制装置40和另一通信设备2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单元21在控制单元24的控制下工作。无线通信单元21可以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模式。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可以支持NR和LTE两者。无线通信单元21可以支持其他蜂窝通信模式,例如W-CDMA和cdma2000。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模式之外,无线通信单元21还可以支持无线LAN通信模式。不用说,无线通信单元21可以仅支持单个无线电接入模式。
无线通信单元2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无线通信单元2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当无线通信单元21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模式时,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电接入模式分别配置无线通信单元21的每个单元。例如,如果通信设备20支持NR和LTE,则可以针对NR和LTE分别配置接收处理单元211和发送处理单元212。
接收处理单元211执行经由天线213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处理。接收处理单元211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1a、解复用单元211b、解调单元211c和解码单元211d。
无线接收单元211a针对上行链路信号执行下变频、不必要的频率分量的去除、放大电平控制、正交解调、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保护间隔的去除、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的频域信号的提取等。例如,假设通信设备20的无线电接入模式是诸如LTE之类的蜂窝通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解复用单元211b从输出自无线接收单元211a的信号分离上行链路信道(例如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解调单元211c通过使用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的诸如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或QPSK(正交相移键控)之类的调制方法来执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单元211c使用的调制方法可以是16QAM(正交幅度调制)、64QAM或256QAM。解码单元211d对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编码比特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24。
发送处理单元212执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212包括编码单元212a、调制单元212b、复用单元212c和无线发送单元212d。
编码单元212a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之类的编码方法来执行从控制单元24输入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调制单元212b使用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之类的规定调制方法来调制从编码单元212a输出的编码比特。复用单元212c对每个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将所得信号放置在规定的资源元素中。无线发送单元212d对来自复用单元212c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发送单元212d执行诸如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到时域的转换、添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解调、上变频、去除不必要的频率分量以及功率放大之类的处理。从天线213发送由发送处理单元212生成的信号。
存储单元22是数据可读和可写存储设备,例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存储单元22用作通信设备2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22在其中存储期望的发送功率信息、操作参数等。期望发送功率信息是关于通信设备20向通信控制装置40请求的发送功率的信息,作为关于发送无线电波所需的发送功率的信息。操作参数是关于通信设备20的无线电发送操作的信息(例如,设定信息)。例如,操作参数是关于通信设备20可接受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最大可接受发送功率)的信息。当然,操作参数不限于关于最大可接受发送功率的信息。
网络通信单元23是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23是诸如(网络接口卡)之类的LAN(局域网)接口。网络通信单元23可以是配置有USB主机控制器、USB端口等的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2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23用作通信设备20的网络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23在控制单元24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通信。
控制单元24是控制通信设备2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24由诸如CPU(中央处理器)或MPU(微处理单元)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处理器通过在作为工作区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上执行各种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24,计算机程序存储在通信设备20内部的存储设备中。注意,控制单元24可以由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之类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视为控制器。
<2-3.终端设备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终端设备30的配置。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的配置的示例的图。终端设备30是与通信设备20和通信控制装置4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设备。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基站设备,而且包括终端设备。通信设备也可以被称为无线系统。
终端设备3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31、存储单元32、输入/输出单元33和控制单元34。注意,图7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不同于此。此外,终端设备30的功能可以分布并安装在多个物理上分离的结构上。
无线通信单元31是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通信设备20和另一终端设备3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单元31在控制单元34的控制下工作。无线通信单元31支持单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模式。例如,无线通信单元31支持NR和LTE两者。无线通信单元31可以支持诸如W-CDMA和cdma2000之类的其它无线电接入模式。
无线通信单元3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无线通信单元3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当无线通信单元31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模式时,针对每个无线电接入模式分别配置无线通信单元31的每个单元。例如,可以针对LTE和NR分别配置接收处理单元311和发送处理单元312。接收处理单元311和发送处理单元312的配置与通信设备20的接收处理单元211和发送处理单元212的配置相同。
存储单元32是数据可读和可写存储设备,例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存储单元32用作终端设备30的存储装置。
输入/输出单元33是用于与用户交换信息的用户接口。例如,输入/输出单元33是用于用户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操作键或触摸面板。或者,输入/输出单元33是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之类的显示设备。输入/输出单元33可以是诸如扬声器或蜂鸣器之类的声音设备。此外,输入/输出单元33可以是诸如LED(发光二极管)灯之类的照明设备。输入/输出单元33用作终端设备30的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操作装置或通知装置)。
控制单元34是控制终端设备3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34由诸如CPU或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处理器通过在作为工作区的RAM等上执行各种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34,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终端设备30内部的存储设备中。注意,控制单元34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视为控制器。
<2-4.通信控制装置的配置>
通信控制装置40是控制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的装置。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经由通信设备20或直接地控制终端设备30的无线通信。通信控制装置40是例如对网络内的无线设备进行整体控制的网络管理器。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是频谱管理器/共存管理器。此外,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数据库服务器,例如GLDB(地理位置数据库)或SAS(频谱接入系统)。
如果通信系统2是蜂窝通信系统,则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配置核心网络的装置。例如,核心网络CN是EPC(演进分组核心)或5GC(5G核心网络)。如果核心网络是EPC,则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例如具有作为MME(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功能的装置。此外,如果核心网络是5GC,则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例如具有作为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的功能的装置。注意,即使通信系统2是蜂窝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装置40也不一定需要是配置核心网络的装置。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具有作为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功能的装置。
注意,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具有网关的功能。例如,如果核心网络是EPC,则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具有作为S-GW(服务网关)或P-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功能的装置。此外,如果核心网络是5GC,则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具有作为UPF(用户平面功能)的功能的装置。注意,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不一定是构成核心网络的装置。例如,假设核心网络是W-CDMA或cdma2000的核心网络。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用作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装置。
此外,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控制多个副系统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通信系统2视为包括多个副系统的系统。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40的配置的示例的图。通信控制装置4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和控制单元44。注意,图8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不同于此。此外,通信控制装置40的功能可以分布并安装在多个物理上分离的结构上。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配置有多个服务器设备。
无线通信单元41是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通信设备20、终端设备30和另一通信控制装置4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单元41在控制单元44的控制下工作。无线通信单元31支持单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模式。例如,无线通信单元31支持NR和LTE两者。无线通信单元31可以支持诸如W-CDMA和cdma2000之类的其它无线电接入模式。无线通信单元41的配置与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单元21的配置相同。
存储单元42是数据可读和可写存储设备,例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存储单元22用作通信设备2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22在其中存储配置通信系统2的每个通信设备20的操作参数。
网络通信单元43是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网络接口或者可以是设备连接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诸如NIC(网络接口卡)之类的LAN(局域网)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配置有USB主机控制器、USB端口等的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用作通信控制装置40的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43在控制单元44的控制下与通信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通信。
控制单元44是控制通信控制装置4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44由诸如CPU或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处理器通过在作为工作区的RAM等上执行各种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44,计算机程序存储在通信控制装置40内部的存储设备中。注意,控制单元44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视为控制器。
如图8所示,控制单元44包括获取单元441、第一确定单元442、登记单元443、第二确定单元444、通知单元445和检测单元446。配置控制单元44的每个块(获取单元441到检测单元446)是指示控制单元44的各个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可以是硬件块。例如,上面描述的每个功能块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单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半导体芯片(裸片(die))上的单个电路块。自然地,每个功能块可以是单个处理器或单个集成电路。可以采用任何方法来配置功能块。注意,控制单元44可以配置有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将在稍后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的部分等中详细描述配置控制单元44的每个块(获取单元441到检测单元446)的操作。
<<3.干扰模型>>
接下来,将描述在实施例中假定的干扰模型。图9是示出实施例中假定的干扰模型的示例的说明图。例如,将图9所示的干扰模型应用于主系统具有服务区域的情况。在图9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主系统)是具有服务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该服务区域是通信系统1的保护区域。在保护区域中,设定多个干扰计算基准点(以下称为保护点)。保护点例如由管理无线电波的通信系统1的运营者或公共组织等(以下称为管理者)设定。例如,管理者可以以格子形式分割保护区域,并且以规定格子的中心作为保护点。可采用任何方法确定保护点。每个保护点的干扰余量由管理者等设定。图9示出了配置通信系统2(副系统)的通信设备20对保护点的干扰。通信系统2的通信控制装置40控制通信设备20的发送功率,使得每个保护点处的累积干扰不超过设定的干扰余量。
图10是示出实施例中假定的干扰模型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例如,将图10所示的干扰模型应用于主系统仅执行接收的情况。在图10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主系统)包括作为通信设备102的接收天线。通信设备102例如是卫星地面站的接收天线。通信系统2的通信控制装置40将接收天线的位置作为保护点,并且控制通信设备20的发送功率,使得该点处的累积干扰不超过干扰余量。
<<4.主系统保护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主系统保护方法。在已知的主系统保护方法中,与应用的干扰计算处理相关联的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干扰余量(可接受干扰量)同时分发模式
(2)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
注意,干扰余量(可接受干扰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的示例可以是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最大可接受EIRP计算方法和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IAP(交互分配过程)。
此外,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保护方法的示例可以是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DPA(动态保护区域)保护的移动列表计算方法。
下文将描述“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第一方法)和“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第二方法)。
<4-1.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
首先,将描述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第二方法)。图11是用于描述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的说明图。在图11的示例中,主系统的可接受干扰阈值被定义为Iaccept。该阈值可以是实际阈值,或者可以是通过考虑计算误差和干扰波动而设定的具有给于实际值的一些余量(例如,保护比)的值。
在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中,干扰控制是指确定无线设备的发送功率(EIRP,传导功率+天线增益等),以使其不超过可接受的干扰阈值。此时,如果存在大量的通信设备20并且其中的每一个被确定为不超过可接受的干扰阈值,则在通信系统1(主系统)中接收的干扰功率可能超过可接受的干扰阈值。因此,干扰余量(可接受干扰量)是根据在通信控制装置40中登记的通信设备20的数量来“分发”的。
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总共有五个通信设备20。因此,可接受干扰量Iaccept/5被分发到每个设备。通信设备20不能自己识别分发量,因此它们通过通信控制装置来识别分发量,或者获取基于分发量确定的发送功率。通信控制装置不能识别由其他通信控制装置管理的无线设备的数量,因此,通过相互交换信息,变得能够识别总数量并分发可接受干扰量。例如,在通信控制装置401中,分配可接受干扰量3Iaccept/5。
在该方法中,干扰余量被分发给在计算点处正在操作或即将重新开始操作的通信设备20。因此,当周期性地执行计算时,就计算而言,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干扰余量的剩余量(剩余)。因此,通过预先保留干扰余量,可以在计算时间之外的范围内将干扰余量分发给新的副系统。
图12是示出预先保留干扰余量的状态的图。图12表示为两个通信控制装置40(通信控制装置401和402)中的每一个设定的总干扰量。此外,图12表示在两个通信控制装置40的控制下由通信设备20(通信设备201~205)给予通信系统1的规定保护点的干扰量(施加的干扰量)。通过从两个通信控制装置40中的每一个的总干扰量减去通信设备20的干扰量而获取的干扰量是保留的干扰余量。在下面的说明中,保留的或剩余的干扰量被称为剩余干扰余量。剩余干扰余量也可以称为剩余干扰量。
<4-2.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
首先,将描述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第一方法)。图13是用于描述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的说明图。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是假设当主系统对无线电波的使用持续非常短的时段并且是非周期性的时要应用的方法。例如,将其应用于保护海上设定的舰载雷达的导航区域,称为动态保护区(DPA)。在图13中,所有通信设备20都是用于检测主系统对无线电波的使用的装置。在DPA的情况下,即,在舰载雷达的情况下,公开的是通过称为ESC(环境感测能力)的无线电感测系统来检测雷达无线电波。
在该方法中,不执行与上述方法类似的干扰余量同时分发处理。通信控制装置40基于副系统的操作参数或要重新操作的副系统的期望操作参数来估计每个副系统可给予主系统的干扰量。然后,通信控制装置40优选地允许干扰量最小的副系统使用无线电波。即使具有大干扰量的副系统也被允许使用无线电波,当通过上述用于检测无线电波的使用的装置检测到主系统对无线电波的使用时,执行用于停止无线电波的使用的处理。在非专利文献2中,将当检测到无线电波的使用时对其采取停止无线电波的措施的副系统的集合定义为DPA移动列表。
特别针对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与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不同,未公开对于新的副系统的无线电波使用许可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即使在应用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的情况下也有效地允许新的副系统使用无线电波的手段。
<<5.通信系统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通信系统2(副系统)的操作。
<5-1.通信控制处理>
首先,将描述由通信系统2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通信系统1(主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执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通信设备20(副系统)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处理。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虽然只有图14所示的两个通信控制装置40,但是可以有多于两个的通信控制装置40。当然,也可以只有一个通信控制装置40。每个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执行相同的处理。例如,每个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确定在通信系统2中设置的所有通信设备20的操作参数。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装置40中的每一个为规定的通信设备20确定相同的操作参数。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当需要指定单独通信控制装置40时,假设通信控制装置401是处理的实体。自然地,另一通信控制装置40(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2)也可以是处理的实体。此外,各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同时执行相同的处理(例如,下文描述的处理)。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经由通信设备20或直接地控制终端设备30的无线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终端设备30替换下面描述的通信设备20。如上所述,终端设备30也是一种通信设备。
下文将在以下假设下描述该处理。
(假设1)通信控制装置40在与其它通信控制装置40周期性地同步信息时,执行主系统的保护计算。
(假设2)在开始信息同步时具有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副系统被称为“现有副系统”或“现有通信设备20”。
(假设3)在主系统的保护计算之后,在下一次周期性处理之前希望重新开始使用无线电波(发出新的无线电波使用请求)的副系统被称为“新的副系统”或“新通信设备20”。
虽然在新的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现有的副系统(现有的通信设备20)也是“新的副系统(新通信设备20)”,但是假设已经适当地完成了获取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过程,以便于理解。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例如,当设备接通时,开始下面给出的通信处理。
首先,通信控制装置401的获取单元441从现有通信设备20获取新的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步骤S1)。然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通知单元445向现有通信设备20通知无线电波使用许可(步骤S2)。
随后,各通信控制装置40执行周期性地执行的处理(以下称为周期性处理)(步骤S3-1)。首先,各通信控制装置40与其他通信控制装置40同步信息(步骤S3a)。然后,各通信控制装置40进行主系统的保护计算(步骤S3b、步骤S3c)。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的第一确定单元442基于应用“干扰余量(可接受干扰量)同时分发模式”的通信系统(主系统)的已知方法执行保护计算。对于应用“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通信系统(主系统),通信控制装置40的第一确定单元442确定并记录以下信息(1)到(3)作为主系统的保护计算。
(1)每个通信节点可单独施加于主系统的干扰量的估计值
(2)移动列表
(3)剩余干扰余量
这里注意,例如,通信节点是通信设备20。此外,剩余干扰余量是余留干扰余量。剩余干扰余量可以包括预先保留的干扰余量。此外,“移动列表”是通常允许使用无线电波但仅当检测到主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才要求停止使用无线电波的一组通信节点(要强制停止的通信节点)。在下文中,“移动列表”也可以被称为“强制停止列表”。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当检测到主系统对无线电波的使用时才要求停止无线电波的使用的通信节点(通信设备20)也可以被称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第一确定单元442例如在以下过程中执行强制停止列表(移动列表)的计算。首先,第一确定单元442估计每个副系统(例如,每个通信设备20)的干扰量,并按照干扰量的升序对副系统进行排序。此后,第一确定单元442按该顺序顺序地将累积干扰量与可接受干扰量进行比较。在图15的示例中,第一确定单元442首先评估干扰量A。干扰量A低于可接受干扰量,从而接下来将通过增加干扰量C(即A+C)获取的和值与可接受干扰量进行比较。该值也低于可接受干扰量,因此随后将通过进一步增加干扰量D(即,A+C+D)获取的和值与可接受干扰量进行比较。该值超过了可接受干扰量。因此,在移动列表中存储通信设备204和给出比通信设备204大的干扰的副系统(这里的通信设备202)。
期望在主系统的保护计算中为每个干扰计算基准点(也称为保护点、基准点)记录此类信息。此外,期望对每个频率进行记录。在图15的示例中,Iaccept和干扰量A+C之间的差是剩余干扰余量。
随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获取单元441在下一周期性处理之前从新通信设备20接收登记请求(图14所示的步骤S3-2)(步骤S4)。然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登记单元443执行新通信设备20的登记过程(步骤S5)。例如,在登记过程中,登记以下信息。
(1)特定于副系统的信息(序列号、产品型号信息等)
(2)设定位置信息(纬度、经度、高度、获取位置信息时的精度信息等)
(3)天线信息(位置、高度、朝向、波束图等)
(4)无线接口信息(表示无线标准的标识符、版本信息、双工模式信息等)
(5)公共认证信息(公共认证号和ID、最大EIRP、可支持的频带等)
(6)安装程序信息(安装程序ID、数字签名、联系信息等)
注意,新通信设备20通过使用设备参数生成登记请求,并将其通知给通信控制装置40。此时,当安装程序信息包括在设备参数中时,新通信设备20可以使用该信息对登记请求执行防篡改处理等。此外,可以对登记请求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应用加密处理。至于所设定的位置信息,例如,安装程序可以直接将其写入通信控制装置40中。
然后,在登记单元443执行新通信设备20的登记处理之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通知单元445根据登记处理的结果发送登记完成通知(步骤S6)。注意,登记过程可以省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无线电波使用请求中包含上述参数之中的能够识别副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特定信息。
随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获取单元441从新通信设备20接收新的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步骤S7)。注意,无线电波使用请求可以与登记请求整体地通知。然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第二确定单元444执行许可确定处理(步骤S8)。稍后将描述许可确定处理。然后,通信控制装置401的通知单元445向新通信设备20通知许可确定结果(许可或未许可)(步骤S9)。当允许使用无线电波时,新通信设备20根据需要执行无线电发送。
通信控制装置401的第一确定单元442在从先前的周期性处理(图14所示的步骤S3-1)起经过了特定时间之后(例如,在一天之后)再次执行周期性处理(步骤S3-2)。在周期性处理中,确定通信设备20的操作参数。在下面的说明中,周期性处理的周期也可以被称为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
<5-2.许可确定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许可确定处理。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许可确定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许可确定处理是用于确定是否允许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使用无线电波的处理。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在周期性处理和周期性处理之间)执行许可确定处理。例如,在上述通信控制处理的步骤S8中执行许可确定处理。
首先,通信控制装置401的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是否从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步骤S81)。当没有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步骤S81:否),第二确定单元444重复步骤S81,直到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
当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步骤S81:是),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否是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具体来说,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否在通信系统1(主系统)中的至少单个通信系统1(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区域内(步骤S82)。例如,第二确定单元444基于包括在无线电波使用请求中的位置信息或基于登记的位置信息来确定新通信设备20的位置。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位置信息,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否在至少单个通信系统1(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区域内。
注意,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区域也可以称为邻域区域(例如,非专利文献2)。在下面的说明中,主系统(通信系统1)的保护计算的目标区域也可以称为“保护计算目标区域”。
当新通信设备20不包括在任何保护计算目标区域中时(步骤S82:否),不需要执行主系统的保护计算,从而第二确定单元444允许新通信设备20使用无线电波(步骤S83)。当新通信设备20被包括在保护计算目标区域之一中时(步骤S82:是),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84。
在步骤S82,通过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否包括在任何保护计算目标区域中,来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否是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然而,不一定需要基于位置信息来确定它是否是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例如,可以基于所施加的干扰量的估计值来确定它是否是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例如,当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极低时(例如,当施加干扰量等于或小于规定阈值时),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
当通信设备20是任何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的目标时(步骤S82:是),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保护计算方法是否是关于要作为保护目标的主系统的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步骤S84)。当要作为保护目标的主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是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时,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转移到处理B。如果不是,即,当要作为保护目标的所有主系统都是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时,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转移到处理B。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波使用许可”包括允许基于所请求的操作参数使用无线电波、允许基于所请求的操作参数的校正值(在处理B中获得)使用无线电波等。即,对于从开始进入处理A的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的“无线电波使用许可”意味着允许基于所请求的操作参数使用无线电波,而对于先进入处理B的新的副系统的“无线电波使用许可”意味着允许基于所请求的操作参数的校正值使用无线电波。
<5-3.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
首先,将描述处理A的处理。处理A包括关于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保护计算过程。作为处理A,可以应用以下三种方法(选项A1到A3)中的任何一种。当无线电波使用请求中未指定操作参数时,可以在基于最低要求完成预设后进行到此计算处理。没有为预设方法设定特定限制。
(选项A1)
图17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的选项A1(第一选项)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第二确定单元444将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存储在关于作为保护目标的所有主系统的强制停止列表中(步骤S85a1)。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允许新通信设备20使用无线电波(步骤S85a2)。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结束许可确定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允许新的副系统的操作,而不影响紧接在之前在“周期性处理”中执行的计算的结果。其他选项基于与选项A1相同的概念。
在允许使用无线电波之后,如果通信控制装置401的检测单元446检测到作为保护目标的主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使用无线电波,那么通信控制装置401的通知单元445通知强制停止列表上的通信设备20(包括新通信设备20)停止无线电波的使用。
(选项A2)
图18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的选项A2(第二选项)的处理的流程图。选项A2还包括具有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的估计施加干扰量的新副系统不被存储在强制停止列表中的过程。
首先,第二确定单元444估计新通信设备20给予主系统的干扰量(以下称为施加的干扰量)(步骤S85b1)。在下面的说明中,所估计的施加干扰量被定义为干扰量INew
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重置变量n”(清除为0)(步骤S85b2)。此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干扰量INew是否等于或小于第n”个主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5b3)。当确定为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5b3:是),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前进到步骤S85b5。
当确定为超过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5b3:否),第二确定单元444将新通信设备20存储在第n”个主系统的强制停止列表中(步骤S85b4)。
随后,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变量n”加1(步骤S85b5)。此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n”是否小于N”(步骤S85b6)。这里注意,N”是通过从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目标区域N的数量减去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目标区域N’的数量而获得的值。也就是说,N”是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目标区域的数量。
当n”小于N”(步骤S85b6:是)时,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85b3。当n”等于或小于N”(步骤S85b6:否)时,第二确定单元444允许新通信设备20使用无线电波(步骤S85b7)。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结束许可确定处理。
(选项A3)
图19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A的选项A3(第三选项)的处理的流程图。选项A3还包括这样的处理,其中具有不超过在强制停止列表之外的现有副系统的最大施加干扰量的施加干扰量的新副系统不被存储在强制停止列表中。
首先,第二确定单元444估计新通信设备20给予主系统的干扰量(以下称为施加的干扰量)(步骤S85c1)。在下面的说明中,在该步骤中估计的施加干扰量被定义为干扰量INew
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重置变量n”(清除为0)(步骤S85c2)。此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干扰量INew是否等于或小于第n”个主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5c3)。当确定为超过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5c3:否),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前进到步骤S85c5。
当确定为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5b3:是),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是否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步骤S85c4)。作为规定的附加条件的示例,可以假设以下条件(D1)到(D3)。
(D1)干扰量INew是不超过当前强制停止列表中未包括的现有副系统的施加干扰量的最大值的量。例如,当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超过当前被定义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的通信设备20(现有副系统)的各个施加干扰量中的最大施加干扰量时,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不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
(D2)新的副系统属于低输出类。例如,当新通信设备20不是输出小于规定输出的低输出类的无线系统时,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不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
(D3)新的副系统放置在室内。例如,当新通信设备20不是放置在室内的无线系统时,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新通信设备20不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
当干扰量INew超过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5c3:否)或新通信设备20不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步骤S85c4:否)时,第二确定单元444将新通信设备20存储在关于第n”个主系统的强制停止列表中(步骤S85c5)。
随后,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变量n”增加1(步骤S85c6)。此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n”是否小于N”(步骤S85b7)。这里注意,N”是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的保护计算目标区域的数量。
当n”小于N”(步骤S85c7:是)时,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85b3。当n”等于或小于N”时(步骤S85c7:否),第二确定单元444允许新通信设备20使用无线电波(步骤S85c8)。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结束许可确定处理。
注意,选项A3相当于检查在假设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是紧接在之前执行的“周期性处理”的计算目标时获得的计算结果。作为示例,描述图15的情况。在图15中,边界线是在强制停止列表中是否包括通信设备203和通信设备204。在选项A3中执行的确定处理相当于在边界线没有变化时允许操作,即使假设新通信设备20是“周期性处理”的计算目标而执行计算,否则拒绝该操作。虽然与方案A2相比计算量增加,但方案A3是能够获得更严格计算值的方法。
(每个选项的应用示例)
这些选项可以根据通信设备20的登记信息有选择地使用。例如,第二确定单元444将选项A1应用于其发送功率等级信息指示高输出的通信设备(例如,输出大于规定阈值的通信设备20)。此外,第二确定单元444对其发送功率等级信息指示低输出的通信设备(例如,输出小于规定阈值的通信设备20)应用选项A3。此外,选项A2可用于其发送功率等级信息指示室内低输出的通信设备(例如,具有小于规定阈值的低输出的通信设备20)。
此外,还可以基于通信设备20的数量选择性地使用选项。如果存在需要同时处理的极大量新的副系统(例如,多于第一阈值),则第二确定单元444使用选项A1来减少计算负载。如果新的副系统的数量稍小(例如,当该数量小于第一阈值而大于第二阈值时),则第二确定单元444使用选项A2或选项A3。
此外,当在处理A中执行选项A1时,对于仅经历处理A的新通信设备20的许可确定处理可以在无线电波使用请求之前,在登记过程期间或在完成登记过程之后完成。
<5-4.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
接下来,将描述处理B的处理。处理B包括关于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保护计算处理。作为处理B,可以应用以下三种方法(选项B1到B3)中的任何一种。
(选项B1)
图20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的选项B1(第一选项)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第二确定单元444估计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步骤S86a1)。在下面的说明中,估计的施加干扰量被定义为INew
随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干扰量INew是否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6a2)。剩余干扰余量可以是由通信控制装置401预先保留的余量值。当干扰量INew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6a2:是),处理前进到处理A。此时,对于处理A,可以应用选项A1到A3中的任何一个。
当干扰量INew大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6a2:否),第二确定单元444结束许可确定处理。即,不许可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的通信。
(选项B2)
图21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的选项B2(第二选项)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第二确定单元444估计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干扰量INew)(步骤S86b1)。
随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干扰量INew是否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6b2)。当干扰量INew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6b2:是),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前进到处理A。
当干扰量INew大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6b2:否),第二确定单元444校正新通信设备20的操作参数,使得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变得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6b3)。第二确定单元444校正新通信设备20的操作参数,使得施加的干扰量变得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期望要校正的参数仅为最大发送功率(EIRP)。在完成校正之后,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前进到处理A。
(选项B3)
图22是示出许可确定处理的处理B的选项B3(第三选项)的处理的流程图。在选项B3中,进一步提供校正的操作参数的检查处理。因此,例如,由于可以输出的量不足而不能使用的干扰余量被分配给新通信设备20,从而可以防止干扰余量被浪费。
首先,第二确定单元444估计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干扰量INew)(步骤S86c1)。
随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干扰量INew是否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6c2)。当干扰量INew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6c2:是),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前进到处理A。
当干扰量INew大于剩余干扰余量时(步骤S86c2:否),第二确定单元444校正新通信设备20的操作参数,使得新通信设备20的施加干扰量变得等于或小于剩余干扰余量(步骤S86c3)。
然后,第二确定单元444确定校正后的操作参数对于新通信设备20是否可接受(步骤S86c4)。当校正后的操作参数对于新通信设备20是可接受的时,例如,当其在作为期望参数的可接受范围内时(步骤S86c4:是),第二确定单元444将处理前进到处理A。
当校正后的操作参数对于新通信设备20不可接受时(步骤S86c4:否),第二确定单元444结束许可确定处理。即,不许可新通信设备20(新的副系统)的通信。当结束处理时,期望第二确定单元444向新通信设备20提供推荐的操作参数。这使得新通信设备20能够通过使用推荐值来发出通信请求。
<<6.修改>>
上述实施例例示了一个示例,并且其各种改变和应用是可能的。
<6-1.主和从属>
存在需要访问通信控制装置40的通信设备20无线连接到它的情况。图23是示出通信设备206无线连接到通信控制装置401的状态的图。在下面的说明中,无线地连接到通信控制装置401的通信设备20可以被称为从属通信设备。此外,作为从属通信设备的主设备的通信设备20可以被称为主通信设备。在图23的示例中,通信设备206是从属通信设备,通信设备205是主通信设备。这里,假设通信设备206通过无线接口使用需要通信控制装置401的许可的频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可适用地采用本实施例。
首先,根据上述处理,主通信设备(图23的示例中的通信设备205)从通信控制装置40(图23的示例中的通信控制装置401)接收使用无线电波的许可。此时,在其中一个过程中,期望向通信控制装置40登记表示存在附属从属通信设备(图23的示例中的通信设备206)的标识符。
这里假设主通信设备被存储在关于主系统之一的强制停止列表中。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属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使用请求中,通信控制装置40将从属通信设备存储在相同的强制停止列表中,而与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无关。
这使得当变得需要强制停止主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时,能够高效地停止从属通信设备。即使在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终端设备30需要访问通信控制装置40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相同的过程。
注意,参数“transmitExpireTime(对应于无线电发送许可到期时间)”和“heartbeatInterval(对应于SAS的访问周期)”在WINNF-TS-0016SAS-CBSD协议中定义,并且通信设备(CBSD)在根据参数访问SAS时执行无线电发送。如果即使主通信设备停止无线电波,从属通信设备也发送无线电波,则从属通信设备尝试访问通信控制装置40变得是徒劳的,并且这也可能对其他通信设备20来说不方便。因此,它可以成为避免此类情况的有效手段。
<6-2.关于系统配置的修改>
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40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例如,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具有除控制通信设备20的功能以外的功能的装置,该通信设备20二次利用经过频率共享的频带。例如,网络管理器可以具有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40的功能。此时,网络管理器可以是例如称为C-RAN(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的网络配置中的C-BBU(集中式基带单元)或包括它的装置。此外,基站(包括接入点)可以具有网络管理器的功能。这些装置(网络管理器等)也可以被视为通信控制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通信系统1是第一无线系统,通信设备20是第二无线系统。然而,第一无线系统和第二无线系统不限于这样的示例。例如,第一无线系统可以是通信设备(例如,通信设备10),第二无线系统可以是通信系统(通信系统2)。注意,本实施例中提及的无线系统不限于配置有多个设备的系统,而是可以视情况用“设备”和“终端”替换。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装置40被描述为属于通信系统2的装置,但它不一定是属于通信系统2的装置。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是通信系统2外部的装置。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不直接控制通信设备20,而是可以经由配置通信系统2的设备间接控制通信设备20。此外,可以存在多个副系统(通信系统2)。此时,通信控制装置40可以管理多个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每个副系统视为第二无线系统。
通常在频率共享中,使用目标频带的现有系统称为主系统,副用户称为副系统。但是,主系统和副系统可以用其他术语来称呼。HetNET(异构网络)中的宏小区可以是主系统,而小小区和中继站可以是副系统。此外,基站可以是主系统,并且在其覆盖范围内存在的实现D2D和V2X(车辆对一切)的中继UE和车辆UE可以是副系统。基站不限于固定类型,而是可以是便携式或移动类型。
此外,实体之间的接口可以是有线或无线接口。例如,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实体(通信控制装置、通信设备或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是不依赖于频率共享的无线接口。不依赖于频率共享的无线接口的示例可以是由移动网络运营商经由许可频带提供的无线接口,以及使用现有的未许可频带的无线LAN通信。
<6-3.另一修改>
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设备10、通信设备20、终端设备30和通信控制装置40的控制装置可以由专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或者可以由通用计算机系统实现。
例如,用于执行上述操作(例如,通信控制处理、调整处理和分发处理)的通信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带或者软盘)中并分发。然后,例如,将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中并且执行上述处理以配置控制装置。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是在通信设备10、通信设备20、终端设备30和通信控制装置40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在通信设备10、通信设备20、终端设备30或通信控制装置40内部的设备(例如,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34或控制单元44)。
此外,例如,通信程序可以存储在网络(例如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设备中设置的盘设备中,并允许下载在计算机上。上述功能可以由OS(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协同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OS之外的部分可以存储在介质中并分发,或者除了OS之外的部分可以存储在服务器设备中以下载等在计算机中。
此外,在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中,可以手动执行描述为自动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处理,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自动执行描述为手动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处理。此外,除非特别说明,否则说明书和附图中提及的包括处理过程、具体名称和各种数据的信息可以自由地改变。例如,在每个附图中示出的各种信息不限于其中示出的信息。
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每个设备的每个组成要素是功能概念,并且不必如在此例示的那样物理地配置。也就是说,每个设备的特定分布式或集成形式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形式,而是其整个部分可以根据各种负载、使用条件等以分布式或集成方式在功能上或物理上配置在任何单元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不引起冲突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处理内容。此外,可以适当地改变在实施例的序列图或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的顺序。
<<7.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在副系统的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期间(在确定处理和确定处理之间)从新的副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通信控制装置40确定是否将新的副系统定义为主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然后,在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通信控制装置向新的副系统发出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由此,新的副系统可以在不等待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的情况下立即开始射频资源的利用,从而使得射频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虽然本公开的每一个实施例都已经描述过了,但是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此外,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或修改的组成要素。
此外,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效果不限于此,而是仅仅作为示例给出,并且还可以存在其他效果。
注意,本技术可采用以下配置。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单元,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通知单元,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2)根据(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将规定方法应用于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保护计算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应用了所述规定方法的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3)根据(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关于应用所述规定方法进行保护计算的所有第一无线系统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4)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和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在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等于或小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的情况下,不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关于该第一无线系统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在其它情况下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关于该第一无线系统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6)根据(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超过当前被定义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的第二无线系统的施加干扰量中的最大施加干扰量时,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所述规定的附加条件。
(7)根据(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是输出小于规定输出的低输出等级的无线系统时,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所述规定的附加条件。
(8)根据(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是放置在室内的无线系统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所述规定的附加条件。
(9)根据(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规定方法包括第一方法,所述第一方法优先允许干扰较低的第二无线系统使用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
(10)根据(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法是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
(11)根据(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规定方法包括第二方法,所述第二方法将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分发给所述第二无线系统。
(12)根据(1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法是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
(13)根据(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系统的保护计算,应用将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分发给第二无线系统的第二方法,并且
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应用第二方法进行保护计算的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大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时,第二确定单元确定不允许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
(14)根据(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系统的保护计算,应用将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分发给第二无线系统的第二方法,并且
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应用第二方法进行保护计算的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大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时,第二确定单元校正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的操作参数,以变得等于或小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
(15)根据(14)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经校正的操作参数对于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是否可接受,并且当所述经校正的操作参数不可接受时,确定不允许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
(16)根据(14)或(1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第二确定单元基于经校正的操作参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应用所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17)根据(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系统被确定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时,第二确定单元还将作为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的从属的无线系统确定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1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
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19)一种通信控制程序,使由通信控制装置提供的计算机充当:
第一确定单元,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单元,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通知单元,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2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和控制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周期性地确定与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单元,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通知单元,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标符清单
1、2通信系统
10、20通信设备
30终端设备
40通信控制装置
21、31、41无线通信单元
22、32、42存储单元
23、43网络通信单元
24、34、44控制单元
211、311接收处理单元
212、312发送处理单元
441获取单元
442第一确定单元
443登记单元
444第二确定单元
445通知单元
446检测单元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
第二确定单元,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通知单元,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将规定方法应用于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保护计算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应用了所述规定方法的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关于应用所述规定方法进行保护计算的所有第一无线系统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和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在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等于或小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规定的附加条件的情况下,不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关于该第一无线系统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在其它情况下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关于该第一无线系统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超过当前被定义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的第二无线系统的施加干扰量中的最大施加干扰量时,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所述规定的附加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是输出小于规定输出的低输出等级的无线系统时,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所述规定的附加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是放置在室内的无线系统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不满足所述规定的附加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规定方法包括第一方法,所述第一方法优先允许干扰较低的第二无线系统使用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法是低干扰节点优先许可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规定方法包括第二方法,所述第二方法将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分发给所述第二无线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法是干扰余量同时分发模式的主系统保护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系统的保护计算,应用将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分发给第二无线系统的第二方法,并且
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应用第二方法进行保护计算的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大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时,第二确定单元确定不允许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系统的保护计算,应用将干扰余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分发给第二无线系统的第二方法,并且
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给予应用第二方法进行保护计算的第一无线系统的干扰量大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时,第二确定单元校正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的操作参数,以变得等于或小于第一无线系统的剩余干扰余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经校正的操作参数对于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是否可接受,并且当所述经校正的操作参数不可接受时,确定不允许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第二确定单元基于经校正的操作参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应用所述第一方法的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被确定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时,第二确定单元还将作为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的从属的无线系统确定为要强制停止的系统。
1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周期性地确定与通过利用由单个或多个第一无线系统使用的频带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无线系统中的每一个的无线电发送有关的操作参数;
当在操作参数的确定周期中从新的第二无线系统接收到无线电波使用请求时,确定是否将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定义为当第一无线系统使用所述无线电波时要强制停止的系统;以及
在所述操作参数的下一确定周期之前向所述新的第二无线系统进行关于无线电波使用许可的通知。
CN201980054543.2A 2018-08-28 2019-08-16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586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9678 2018-08-28
JP2018159678 2018-08-28
PCT/JP2019/032156 WO2020045131A1 (ja) 2018-08-28 2019-08-16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6019A true CN112586019A (zh) 2021-03-30
CN112586019B CN112586019B (zh) 2024-04-09

Family

ID=6964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4543.2A Active CN112586019B (zh) 2018-08-28 2019-08-16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3631B2 (zh)
EP (1) EP3846524A4 (zh)
CN (1) CN112586019B (zh)
WO (1) WO20200451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5203A1 (ja) * 2018-08-28 2020-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A3168040A1 (en) * 2020-03-16 2021-09-23 Sho FURUICHI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2023181566A (ja) * 2020-11-06 2023-12-2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1939A1 (en) * 2004-12-28 2006-06-29 Suguru Nakad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ntrol technique thereof
CN101466149A (zh) * 2007-12-20 2009-06-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控制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1841820A (zh) * 2009-03-12 2010-09-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使用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US20100238798A1 (en) * 2009-03-23 2010-09-23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backup radio operating parameter list in a secondary us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29356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US20150063099A1 (en) * 2013-09-04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JP2015534372A (ja) * 2012-09-19 2015-11-2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共有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453628A (zh) * 2013-08-21 2016-03-30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7071879A (zh) * 2015-12-24 2017-08-18 英特尔公司 共享频谱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干扰管理
CN107113878A (zh) * 2014-09-10 2017-08-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接入节点、通信终端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6709B1 (en) * 1997-03-13 2002-09-24 Metro One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elephonic members and providing directory assistance
US8537772B2 (en) * 2009-07-02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er quieting during spectrum sensing
WO2011105764A2 (ko) * 2010-02-23 2011-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센싱 결과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809096B1 (en) * 2012-01-24 2020-02-1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ransmissio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8830862B2 (en) * 2012-08-24 2014-09-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channel adaptation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US9986577B2 (en) * 2013-02-19 2018-05-29 Vanu, Inc. Spectrum access system
EP3058773A2 (en) * 2013-10-15 2016-08-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tiered spectrum access systems
US10111243B2 (en) * 2013-12-04 2018-10-23 Federated Wireless, Inc. Computeriz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um access
US10154485B2 (en) * 2015-03-24 2018-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s for tiered sharing of spectrum
US10098005B2 (en) * 2017-02-22 2018-10-09 Federated Wireless, Inc. Spectrum sharing between primary users and co-existence groups of secondary users
US11159950B2 (en) * 2017-05-24 2021-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protection area (DPA) protection
US11617087B2 (en) * 2017-09-21 2023-03-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types in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 devices band
BR112020026518A2 (pt) * 2018-06-28 2021-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em um nó de control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memór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a, e, nó de controle
WO2020036884A1 (en) * 2018-08-13 2020-02-2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radios of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11463884B2 (en) * 2018-08-13 2022-10-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interference contribution from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1939A1 (en) * 2004-12-28 2006-06-29 Suguru Nakad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ntrol technique thereof
CN101466149A (zh) * 2007-12-20 2009-06-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控制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1841820A (zh) * 2009-03-12 2010-09-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使用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US20100238798A1 (en) * 2009-03-23 2010-09-23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backup radio operating parameter list in a secondary us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5534372A (ja) * 2012-09-19 2015-11-2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共有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4129356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CN105453628A (zh) * 2013-08-21 2016-03-30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US20150063099A1 (en) * 2013-09-04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7113878A (zh) * 2014-09-10 2017-08-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接入节点、通信终端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07071879A (zh) * 2015-12-24 2017-08-18 英特尔公司 共享频谱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干扰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45131A1 (ja) 2020-03-05
US20210266755A1 (en) 2021-08-26
CN112586019B (zh) 2024-04-09
US11533631B2 (en) 2022-12-20
EP3846524A1 (en) 2021-07-07
EP3846524A4 (en) 202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0314B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EP3849229B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N112586019B (zh)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EP390574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device
CN113597782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JP7435597B2 (ja)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7268680B2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22036099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2015881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1049353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7415927B2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EP3905745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xy device
EP4084521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7396318B2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4303422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