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5493B -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5493B
CN112585493B CN202080004056.8A CN202080004056A CN112585493B CN 112585493 B CN112585493 B CN 112585493B CN 202080004056 A CN202080004056 A CN 202080004056A CN 112585493 B CN112585493 B CN 112585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aser
receiving
e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40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5493A (zh
Inventor
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85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5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5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5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3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7/931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3Hous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4Transmit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激光收发模组包括底座、侧盖、激光发射模块、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接收光学系统和激光接收模块;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与侧盖合围形成一腔体,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设置于腔体内,腔体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安装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的发射通道、分束通道和接收通道;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底座上,并置于腔体外侧;激光发射模块用于发射出射激光。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激光收发模组的模块化设计,使光调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是用激光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激光雷达一般包括由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组成的激光收发模组。其工作原理是发射模组先向目标发射用于探测的出射激光,然后接收模组接收从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回波激光,处理接收到的回波激光后可获得目标物体的有关信息,例如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
现有的激光收发模组中,包含的元器件较多,组装各元器件后需要进行复杂的光调,然后确定每个元器件的位置。由于每个元器件之间的光路相互影响,光路调节较为复杂,调节时间较长。且为了使各个元器件的位置装配固定,固定结构所占用的体积也较大,导致整个收发模组的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实现了激光收发模组的模块化设计,使光调较为简单,体积大大压缩。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收发模组,所述激光收发模组包括底座、侧盖、激光发射模块、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接收光学系统和激光接收模块;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与所述侧盖合围形成一腔体,所述发射光学系统、所述分束模块和所述接收光学系统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安装所述发射光学系统、所述分束模块和所述接收光学系统的发射通道、分束通道和接收通道;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和所述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置于所述腔体外侧;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用于发射出射激光;所述发射光学系统用于准直所述出射激光;所述分束模块用于使准直后的所述出射激光穿过后出射到探测区域,并使与所述出射激光同轴入射的回波激光偏转射向所述接收光学系统;所述接收光学系统用于会聚所述回波激光,并将会聚后的所述回波激光射向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所述激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回波激光。
可选的,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内设置有发射通道,所述第二安装架内设置有接收通道,所述第三安装架内设置有分束通道,所述分束通道包括第一光口、第二光口和第三光口,所述第一光口与所述发射通道的出光口对准,所述第三光口与所述接收通道的入光口对准。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为一体式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安装架。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形成所述发射通道。
可选的,所述发射光学系统包括快轴准直模块和慢轴准直模块,由多个发射镜片组成,所述发射通道内包括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发射镜片的发射镜片位,相邻的所述发射镜片位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发射通道的里侧并位于上下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减重槽。
可选的,所述发射通道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射光阑和第二发射光阑;
所述第一发射光阑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快轴准直模块和所述慢轴准直模块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射子光阑,每个第一发射子光阑均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下侧和所述第一底板上侧的挡光部;
所述第二发射光阑设置于所述慢轴准直模块和所述分束模块之间,所述第二发射光阑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光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顶板、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底板,一对或多对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所述接收通道。
可选的,所述接收光学系统包括聚焦模块和校正模块,由多个接收镜片组成,所述接收通道内包括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接收镜片的接收镜片位,相邻的所述接收镜片位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接收通道的上下两侧。
可选的,所述接收通道内至少设置有第一接收光阑和第二接收光阑;
所述第一接收光阑设置于所述聚焦模块和所述校正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接收光阑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通光孔;
所述第二接收光阑设置于所述校正模块和所述激光接收模块之间,所述第二接收光阑设置有圆形的第三通光孔。
可选的,所述第三安装架和所述第一安装架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反射镜模块,所述反射镜模块用于将所述分束模块偏转的所述回波激光反射后射向所述接收光学系统;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四安装架,所述第四安装架内设置有反射通道,所述反射镜模组安装于所述反射通道内;所述反射通道的入光口与所述分束通道的所述第三光口对准,所述反射通道的出光口与所述接收通道的入光口对准。
可选的,所述第四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架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底座还包括从所述底座本体一侧延伸出的固定板,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发射光学系统、所述分束模块和所述接收光学系统通过胶粘分别固定于所述发射通道、所述分束通道和所述接收通道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设备,包括驾驶设备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安装于所述驾驶设备本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的发射光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分别固定于所述发射通道、所述分束通道和所述接收通道内,得到预装模组;
将所述预装模组固定于发射光调平台上,对准平行光板;
将所述激光发射模块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固定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的区域内;
通过工装夹夹住所述激光发射模块,使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的激光出射口对准所述底座的入光孔;
通过三维调节架对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在X轴、Y轴和Z轴方向进行调节,直至所述平行光板上的光斑满足预设要求;
将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固定于所述底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的接收光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经过发射光调的底座固定于接收光调平台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激光发射模块、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
通过工装夹夹住所述激光接收模块,使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接触所述底座的出光孔;
通过三维调节架对所述激光接收模块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调节,直至回波激光信号满足预设要求;
将所述激光接收模块固定于所述底座。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中,通过设置单独的腔体,将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腔体外的底座上,腔体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固定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的发射通道、分束通道和接收通道。由于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直接嵌于各自的通道内,无需设置其他固定装置以及紧固件进行固定,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约了成本,组装工艺也更为简单,缩减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此外也有利于减少激光收发模组的高度和宽度,使单个激光收发模组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在腔体内的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分别与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之间进行光调,参与光调的部件较少,降低了光路调节的复杂度,减少了调节时间,也降低了装配复杂度。调整后的激光收发模组为模块化结构,可以与其他的激光收发模组组合构成多通道收发,满足大视场角和高分辨率要求。各个激光收发模组的激光光路之间分离,避免相互影响,单个激光收发模组有问题时可以直接更换问题模组,便于维修和更换,互换性强,容易量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打开侧盖后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打开侧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打开侧盖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的发射光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的发射光调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收发模组的接收光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激光雷达100,激光收发模组10,底座1,底座本体11,固定板12,安装板13,安装孔131,限位挡板132,入光孔14,出光孔15,侧盖2,激光发射模块3,发射板31,散热块32,发射光学系统4,快轴准直模块41,第一快轴准直镜411,第二快轴准直镜412,第三快轴准直镜413,慢轴准直模块42,分束模块5,接收光学系统6,聚焦模块61,校正模块62,激光接收模块7,反射镜模块8,腔体9,发射通道91,分束通道92,接收通道93,反射通道94,限位块95,第一发射光阑9611,第二发射光阑9612,第一接收光阑9621,第二接收光阑,滤光片963,第一安装架971,第一顶板9711,第一底板9712,减重槽9713,第二安装架972,第二顶板9721,第二底板9722,第三安装架973,第四安装架974,发射光调平台300,平行光板301,工装夹302,三维调节架303,接收光调平台400,自动驾驶设备200,驾驶设备本体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100,其包括激光收发模组10。激光收发模组10用于发射出射激光,以及用于接收回波激光,回波激光为出射激光被探测区域内的物体反射后返回的激光。
如图2所示,激光收发模组10包括激光发射模块3、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接收光学系统6和激光接收模块7。激光发射模块3用于发射出射激光;发射光学系统4用于准直出射激光;分束模块5用于使准直后的出射激光穿过后出射到探测区域,并使与出射激光同轴入射的回波激光偏转射向接收光学系统6;接收光学系统6用于会聚回波激光,并将会聚后的回波激光射向激光接收模块7;激光接收模块7用于接收回波激光。
如图3所示,激光发射模块3可以包括激光器模块和发射驱动模块,激光器模块用于发射出射激光,发射驱动模块与激光器模块连接,用于驱动和控制激光器模块工作。激光接收模块7可以包括探测器模块和接收驱动模块。探测器模块用于接收经过接收光学系统6会聚的回波激光,接收驱动模块与探测器模块连接,用于驱动和控制探测器模块工作。
此外,激光雷达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和信号处理模块,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FPGA与发射驱动模块连接,进行出射激光的发射控制。FPGA还分别与激光接收模块7的时钟引脚、数据引脚和控制引脚连接,进行回波激光的接收控制。
激光发射模块3可以为各种类型的信号光源,例如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VCSEL)、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纤等器件。发射光学系统4可以采用光纤和球透镜组、单独的球透镜组、柱面透镜组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分束模块5可以包括中心圆孔反射镜、偏振分光镜、偏振分光平片、组合分光镜(反射镜中心开孔处设置有偏振分光平片)等。接收光学系统6可以采用球透镜、球透镜组或柱透镜组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激光接收模块7可以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 Diode,APD)、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photomultiplier,SiPM)、APD、多像素光子计数器(Multi-Pixel Photon Counter,MPPC)、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photon avalanchediode,SPAD)、快速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等接收器件。
下面对激光收发模组10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4-图7所示,激光收发模组10包括底座1、侧盖2、激光发射模块3、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接收光学系统6和激光接收模块7。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底座本体11与侧盖2合围形成一腔体9,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和接收光学系统6设置于腔体9内,腔体9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安装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和接收光学系统6的发射通道91、分束通道92和接收通道93。激光发射模块3和激光接收模块7设置于底座1上,并置于腔体9外侧。
本实施例中,发射光路与接收光路同轴设置。
底座本体11呈一侧开口的方形框架结构,侧盖2盖合于该开口位置。底座1还包括从底座本体11一侧延伸出的固定板12,激光发射模块3设置于固定板12上。激光接收模块7设置于底座本体11的外侧壁上。
底座本体11上对准激光发射模块3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底座本体11侧壁的入光孔14,激光发射模块3发射的出射激光通过该入光孔14入射至腔体9内的发射光学系统4。底座本体11上对准激光接收模块7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底座本体11侧壁的出光孔15(如图8所示),经过腔体9内的接收光学系统6会聚的回波激光通过该出光孔15入射至激光接收模块7。
底座1上还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上开设有安装孔131,螺纹连接件(例如螺钉或螺栓等)穿过该安装孔131将底座1固定于激光雷达100内的相应位置。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块安装板13,从底座本体11安装分束模块5的一端的侧壁底部延伸出第一块安装板13,从固定板12的一端延伸出第二块安装板13。第二块安装板13上还设置有限位挡板132,激光发射模块3位于该限位挡板132和底座本体11的外侧壁之间。
侧盖2的形状与底座1的开口的形状相适配,一般可采用方形盖板。侧盖2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底座本体11。
激光发射模块3包括发射板31和安装于发射板31上的散热块32。发射板31包括一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在该PCB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器件。发射板31用于实现发射出射激光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激光发射模块3侧立设置于固定板12上,PCB的板面与固定板12垂直。将激光发射模块3侧立设置,PCB不与固定板12大面积贴合,有利于发射板31的散热。
如图6和图7所示,腔体9内设有第一安装架971、第二安装架972和第三安装架973,第一安装架971内设置有发射通道91,第二安装架972内设置有接收通道93,第三安装架973内设置有分束通道92。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和接收光学系统6分别嵌入发射通道91、分束通道92和接收通道93内。由于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和接收光学系统6直接嵌于各自的通道内,无需设置其他固定装置以及紧固件进行固定,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约了成本,组装工艺也更为简单,缩减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此外也有利于减少激光收发模组10的高度和宽度,使单个激光收发模组10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
例如,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和接收光学系统6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各自的通道内。
发射通道91通过底座1上的入光孔14接收出射激光,发射通道91还包括一出光口,出射激光通过该出光口入射至分束通道92。接收通道93包括一入光口,经过分束通道92的回波激光通过该入光口进入接收通道93,然后经过出光孔15入射至激光接收模块7。分束通道92包括第一光口、第二光口和第三光口,第一光口与发射通道91的出光口对准,第三光口与接收通道93的入光口对准,第二光口朝向探测区域。
第一安装架971为一体式安装架,第一安装架971包括第一顶板9711和第一底板9712,第一顶板9711和第一底板9712之间形成发射通道91。第一底板9712的底部开设有减重槽9713,通过除去部分原材料,减轻产品的重量,满足产品轻量化的要求。
发射光学系统4包括多个发射镜片,发射通道91内包括多个用于安装发射镜片的发射镜片位,相邻的发射镜片位之间设置有限位块95,限位块95设置于发射通道91的里侧并位于上下两侧。通过设置上下两侧的两个限位块95,对安装于发射镜片位内的发射镜片准确限位;限位块95设置于发射通道91的里侧,避免限位块95遮挡在发射通道91中传播的出射激光。
发射光学系统4的多个发射镜片构成快轴准直模块41和慢轴准直模块42。快轴准直模块41包括第一快轴准直镜411、第二快轴准直镜412和第三快轴准直镜413。慢轴准直模块42包括慢轴准直镜。发射通道91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射光阑9611和第二发射光阑9612,可以减少或消除发射光路上的杂散光。
第一发射光阑9611包括依次设置于快轴准直模块41和慢轴准直模块42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射子光阑,每个第一发射子光阑均包括对应设置于第一顶板9711下侧和第一底板9712上侧的挡光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发射子光阑,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发射子光阑,能够消除95%以上的杂散光。如果仅设置一个第一发射子光阑,对杂散光的消除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综合成本和效果,设置两个第一发射子光阑。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射子光阑的结构为设置于发射通道91上下两侧的长条状凸起,且凸起与通道侧壁之间呈弧形过渡。由于经快轴准直后的出射激光会在发射通道91内的侧壁上来回反射,通过设置长条状凸起可以挡住出射激光传播的光路之外的反射光。
第二发射光阑9612设置于慢轴准直模块42和分束模块5之间。由于经过慢轴准直后的光基本为圆形光斑,因此第二发射光阑9612可以设置一圆形的第一通光孔。
第二安装架972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安装架。第二安装架97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顶板9721、以及与第二顶板9721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底板9722,一对或多对第二顶板9721和第二底板9722之间形成接收通道9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架971优选采用一体式安装架,使整个发射光路被设置在封闭的发射通道91内,可以挡光,防止出射激光散射或反射后被激光接收模块7接收,形成前导光,导致被激光接收模块7接收后形成近场盲区。而接收光路无需做挡光处理,可以分段设置第二安装架972,也即第二安装架972可以采用分体式安装架,能简化加工并减轻重量。
接收光学系统6包括多个接收镜片,接收通道93内包括多个用于安装接收镜片的接收镜片位,相邻的接收镜片位之间设置有限位块95,限位块95设置于接收通道93的上下两侧。接收通道9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接收光阑962。接收光阑962设置于接收镜片之间,可以减少或消除接收光路的杂散光。
接收光学系统6的多个接收镜片构成聚焦模块61和校正模块62。接收通道93内至少设置有第一接收光阑9621和第二接收光阑。第一接收光阑9621设置于聚焦模块61和校正模块62之间,第一接收光阑9621设置有一圆形的第二通光孔。第二接收光阑设置于校正模块62和激光接收模块7之间,第二接收光阑也设置有一圆形的第三通光孔。在本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出光孔15为第二接收光阑。在分束模块5和聚焦模块61之间还设置有滤光片963,滤除非工作波段的杂散光,对消除自然光干扰和其他雷达干扰有较好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架973和第一安装架971为一体式结构,使整个发射光路和分束光路被设置在封闭的通道内,可以挡光,防止出射激光散射或反射形成前导光,被激光接收模块7接收后形成近场盲区;同时也使发射光学系统4和分束模块5紧凑设置,利于减少激光收发模组10的高度和宽度,使单个激光收发模组10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架973和第一安装架971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腔体9内还设置有反射镜模块8,反射镜模块8用于将分束模块5偏转的回波激光反射后射向接收光学系统6。反射镜模块8可以采用平面反射镜、柱面反射镜、非球面曲率反射镜等。腔体9内设置有第四安装架974,第四安装架974内设置有反射通道94,反射镜模组安装于反射通道94内。反射通道94的入光口与分束通道92的第三光口对准,反射通道94的出光口与接收通道93的入光口对准。
本实施例中,第四安装架974、第二安装架972和第三安装架973为一体式结构,便于安装;同时也使反射镜模块8与分束模块5、激光接收模块7紧凑设置,利于减少激光收发模组10的高度和宽度,使单个激光收发模组10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安装架974、第二安装架972和第三安装架973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安装架971、第二安装架972、第三安装架973和第四安装架974与底座本体11为一体式结构;省略第一安装架971、第二安装架972、第三安装架973和第四安装架974的固定结构,利于减少激光收发模组10的高度和宽度,使单个激光收发模组10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反射镜模块8和接收光学系统6之间还可以设置滤光片963,该滤光片963可以为窄带滤光片,例如905nm或1550nm的窄带滤光片,滤光片的选择可根据激光发射模块3的发射激光波长而定,主要用于滤除非工作波段的干扰光,对消除自然光干扰和其他雷达干扰有较好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激光光路的激光收发模组10设计为一个模块,使每个激光光路之间分离,避免相互影响,单个激光收发模组10有问题时可以直接更换问题模组,便于维修和更换,互换性强,容易量产。结构上部件的装配不同于传统的从上到下的装配方式,而是采用侧面装配的方式,各光学部件从侧面嵌入腔体9内进行安装,省略了各光学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了激光收发模组10的高度,减小了产品尺寸,也减轻了产品重量。由于发射光学系统4、分束模块5和接收光学系统6直接嵌于各自的通道内,无需设置其他固定装置以及紧固件进行固定,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约了成本,组装工艺也更为简单,缩减了组装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此外也有利于减少激光收发模组10的高度和宽度,使单个激光收发模组10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
下面对上述激光收发模组的装配进行说明。激光收发模组在整个激光雷达的装机之前完成预装和光调。
请参考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激光收发模组10的发射光调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分别固定于发射通道、分束通道和接收通道内,得到预装模组;
本步骤中,将发射镜片、接收镜片、光阑、分束镜、反射镜等预装在底座内相对应的通道内,然后点胶固定。
步骤102:将预装模组固定于发射光调平台300上,对准平行光板301;
步骤103:将激光发射模块放置于底座用于固定激光发射模块的区域内;
本步骤中,首先将发射板与散热块通过螺钉预组装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激光发射模块,然后再将激光发射模块放置于底座的固定板上。出射激光需对准底座上的入光孔。
步骤104:通过工装夹302夹住激光发射模块,使激光发射模块的激光出射口对准底座的入光孔;
步骤105:通过三维调节架303对激光发射模块在X轴、Y轴和Z轴方向进行调节,直至平行光板301上的光斑满足预设要求;
本步骤中,需要调整到光斑的最佳形态。可通过预先在平行光板上标记出光斑最佳形态所处的位置和轮廓,调整过程中,当出射激光位于该位置,且形状相符时,则认为光斑已达到最佳形态,满足预设要求。可通过测量准直后的出射激光的光斑大小计算发散角,当该发散角不大于预设的发散角阈值时,认为光斑处于最佳形态。
关于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调节顺序,优选先沿出射激光的出射方向调节,也即图9和图10中的X轴方向,使出光面位于准直镜片的焦距上,此时平行光板上会呈现三条清晰的光斑(与发射板的器件特性有关,可能不同的发射板此处的光斑形状不同)。然后使激光发射模块在该方向的位置固定,调整另外两个方向。另外两个方向的调节无特定的先后顺序要求,可以任意进行,最终使光斑位于平行光板的设定位置即可。
步骤106:将激光发射模块固定于底座。
本步骤中,可将激光发射模块点胶固定于底座上。
至此,完成激光收发模组10的发射光调。
请参考图11所示,上述激光收发模组10的接收光调方法包括:
步骤201:将经过发射光调的底座固定于接收光调平台400上,底座上固定有激光发射模块、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
步骤202:通过工装夹302夹住激光接收模块,使激光接收模块接触底座的出光孔;
步骤203:通过三维调节架303对激光接收模块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调节,直至回波激光信号满足预设要求;
本步骤中,需要调整到接收回波激光信号的最优位置。和发射光调相似,关于X轴和Y轴两个方向的调节顺序,也是优选先沿回波激光的光轴方向调节,也即图中的X轴方向,使接收光斑位于合适的位置。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回波激光信号的最优位置:将回波激光与预设的光信号阈值进行对比;当回波激光低于预设的光信号阈值时,则调节激光接收模块的位置;当回波激光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光信号阈值时,则确定激光接收模块的当前位置为接收回波激光信号的最优位置。
步骤204:将激光接收模块固定于底座。
至此,完成激光收发模组10的接收光调。
在激光收发模组的整个光调过程中,只需要对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进行光调,减少了光调环节,易于操作,提升了光调效率。单个激光收发模组在装机之前光调好,模组之间互不影响。
更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激光雷达100,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100的自动驾驶设备200,该自动驾驶设备200可以是汽车、飞机、船以及其他涉及到使用激光雷达进行智能感应和探测的设备,该自动驾驶设备200包括驾驶设备本体201以及如上实施例的激光雷达100,激光雷达100安装于驾驶设备本体201。
如图12所示,该自动驾驶设备200为无人驾驶汽车,激光雷达100安装于汽车的车身侧面。如图13所示,该自动驾驶设备200同样为无人驾驶汽车,激光雷达100安装于汽车的车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收发模组设置于激光雷达内,所述激光收发模组包括底座、侧盖、激光发射模块、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接收光学系统和激光接收模块;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与所述侧盖合围形成一腔体,所述发射光学系统、所述分束模块和所述接收光学系统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腔体内形成有发射通道、分束通道和接收通道;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直接嵌于发射通道、分束通道和接收通道的通道内;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内设置有发射通道,所述第二安装架内设置有接收通道,所述第三安装架内设置有分束通道;所述第一安装架为一体式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安装架;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和所述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置于所述腔体外侧;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用于发射出射激光;所述发射光学系统用于准直所述出射激光;所述分束模块用于使准直后的所述出射激光穿过后出射到探测区域,并使与所述出射激光同轴入射的回波激光偏转射向所述接收光学系统;所述接收光学系统用于会聚所述回波激光,并将会聚后的所述回波激光射向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所述激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回波激光;
所述分束通道包括第一光口、第二光口和第三光口,所述第一光口与所述发射通道的出光口对准,所述第三光口与所述接收通道的入光口对准;所述底座本体上对准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底座本体侧壁的入光孔,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的出射激光通过所述入光孔入射至腔体内的所述发射光学系统;所述底座本体上对准所述激光接收模块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底座本体侧壁的出光孔,经过所述腔体内的所述接收光学系统会聚的回波激光通过所述出光孔入射至所述激光接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形成所述发射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光学系统包括快轴准直模块和慢轴准直模块,由多个发射镜片组成,所述发射通道内包括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发射镜片的发射镜片位,相邻的所述发射镜片位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发射通道的里侧并位于上下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减重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射光阑和第二发射光阑;
所述第一发射光阑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快轴准直模块和所述慢轴准直模块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射子光阑,每个第一发射子光阑均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下侧和所述第一底板上侧的挡光部;
所述第二发射光阑设置于所述慢轴准直模块和所述分束模块之间,所述第二发射光阑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光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顶板、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底板,一对或多对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所述接收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光学系统包括聚焦模块和校正模块,由多个接收镜片组成,所述接收通道内包括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接收镜片的接收镜片位,相邻的所述接收镜片位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接收通道的上下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通道内至少设置有第一接收光阑和第二接收光阑;
所述第一接收光阑设置于所述聚焦模块和所述校正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接收光阑设置有圆形的第二通光孔;
所述第二接收光阑设置于所述校正模块和所述激光接收模块之间,所述第二接收光阑设置有圆形的第三通光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和所述第一安装架为一体式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反射镜模块,所述反射镜模块用于将所述分束模块偏转的所述回波激光反射后射向所述接收光学系统;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四安装架,所述第四安装架内设置有反射通道,所述反射镜模块安装于所述反射通道内;所述反射通道的入光口与所述分束通道的所述第三光口对准,所述反射通道的出光口与所述接收通道的入光口对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架为一体式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从所述底座本体一侧延伸出的固定板,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侧壁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光学系统、所述分束模块和所述接收光学系统通过胶粘分别固定于所述发射通道、所述分束通道和所述接收通道内。
14.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
15.一种自动驾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安装于所述驾驶设备本体。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的发射光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分别固定于所述发射通道、所述分束通道和所述接收通道内,得到预装模组;
将所述预装模组固定于发射光调平台上,对准平行光板;
将所述激光发射模块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固定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的区域内;
通过工装夹夹住所述激光发射模块,使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的激光出射口对准所述底座的入光孔;
通过三维调节架对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在X轴、Y轴和Z轴方向进行调节,直至所述平行光板上的光斑满足预设要求;
将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固定于所述底座。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收发模组的接收光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经过发射光调的底座固定于接收光调平台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激光发射模块、发射光学系统、分束模块和接收光学系统;
通过工装夹夹住所述激光接收模块,使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接触所述底座的出光孔;
通过三维调节架对所述激光接收模块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调节,直至回波激光信号满足预设要求;
将所述激光接收模块固定于所述底座。
CN202080004056.8A 2020-01-03 2020-01-03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Active CN112585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0295 WO2021051724A1 (zh) 2020-01-03 2020-01-03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5493A CN112585493A (zh) 2021-03-30
CN112585493B true CN112585493B (zh) 2024-02-27

Family

ID=7488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056.8A Active CN112585493B (zh) 2020-01-03 2020-01-03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7489A1 (zh)
EP (1) EP4086657A4 (zh)
JP (1) JP7312979B2 (zh)
CN (1) CN112585493B (zh)
WO (1) WO2021051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916B (zh) * 2021-06-29 2023-01-06 珠海市华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发射器校准装配设备
CN113534168A (zh) * 2021-07-19 2021-10-22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及驾驶设备
CN216385506U (zh) * 2022-02-17 2022-04-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极片制造设备
CN114518579B (zh) * 2022-04-20 2022-07-29 探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装置
CN115267741B (zh) * 2022-08-17 2023-09-15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收发模组、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285A (zh) * 2006-09-14 2007-05-23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激光雷达透射式共焦距收发光学系统
CN108594206A (zh) * 2018-06-29 2018-09-28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传输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激光雷达系统及车辆
CN208013418U (zh) * 2018-04-18 2018-10-26 北京爱尔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云雷达的光学系统
CN208110044U (zh) * 2018-04-18 2018-11-16 北京爱尔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云雷达装置
WO2019061279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OF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INTERNAL OPTICAL LIGHT REFLECTIONS, INCREASING YIELD, REDUCING HIGH-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FAILURES, AND / OR IMPROVING OS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OPTICAL TRANSCEIVER USING THESE LAST
WO2019109993A1 (zh) * 2017-12-08 2019-06-13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扫描角度的获取方法及车辆
CN109991585A (zh) * 2019-03-25 2019-07-09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的装调方法
CN110632618A (zh) * 2019-11-22 2019-12-31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自动驾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622A (en) * 1997-07-15 1999-02-02 Kyocera Corporation Module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JP2005233775A (ja) * 2004-02-19 2005-09-02 Denso Corp 距離検出装置
GB2504890A (en) * 2011-04-15 2014-02-12 Faro Tech Inc Enhanced position detector in laser tracker
EP2817586B1 (en) * 2012-02-15 2020-03-25 Apple Inc. Scanning depth engine
CN116299342A (zh) * 2019-03-11 2023-06-23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系统
CN109975783B (zh) * 2019-03-19 2020-04-2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
CN110376597B (zh) * 2019-08-08 2021-09-10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其探测装置
CN109991588A (zh) * 2019-04-29 2019-07-09 北京握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扫描装置
CN110275177B (zh) * 2019-06-10 2021-07-02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固态激光雷达、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285A (zh) * 2006-09-14 2007-05-23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激光雷达透射式共焦距收发光学系统
WO2019061279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OF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INTERNAL OPTICAL LIGHT REFLECTIONS, INCREASING YIELD, REDUCING HIGH-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FAILURES, AND / OR IMPROVING OS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OPTICAL TRANSCEIVER USING THESE LAST
WO2019109993A1 (zh) * 2017-12-08 2019-06-13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扫描角度的获取方法及车辆
CN208013418U (zh) * 2018-04-18 2018-10-26 北京爱尔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云雷达的光学系统
CN208110044U (zh) * 2018-04-18 2018-11-16 北京爱尔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云雷达装置
CN108594206A (zh) * 2018-06-29 2018-09-28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传输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激光雷达系统及车辆
CN109991585A (zh) * 2019-03-25 2019-07-09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的装调方法
CN110632618A (zh) * 2019-11-22 2019-12-31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自动驾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12979B2 (ja) 2023-07-24
JP2023500746A (ja) 2023-01-10
WO2021051724A1 (zh) 2021-03-25
CN112585493A (zh) 2021-03-30
US20220057489A1 (en) 2022-02-24
EP4086657A1 (en) 2022-11-09
EP4086657A4 (en) 2023-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5493B (zh)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CN112327275B (zh) 一种激光雷达
CN108594206B (zh) 光传输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激光雷达系统及车辆
KR102319494B1 (ko) 차량 센서들에 대한 가변 빔 간격, 타이밍, 및 전력
JP2018028555A5 (zh)
JP2018028555A (ja) 共用伝送/受光経路を備えたlidar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回転させる装置及び方法
KR102210101B1 (ko) 광학계 모듈 및 그를 갖는 스캐닝 라이다
CN112585488B (zh) 接收光学系统、激光接收模组、激光雷达和光调方法
CN113167870B (zh) 激光收发系统、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CN111656215A (zh) 激光雷达装置、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辆
US20230145710A1 (en) Laser receiving device, lidar, and intelligent induction apparatus
CN112585490B (zh) 激光发射模组及其装调方法、激光雷达及智能感应设备
CN111413687A (zh) 激光雷达光学系统与激光雷达
US20230100657A1 (en) Lidar
CN113030910A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
CN220399650U (zh) 激光雷达系统和车辆
CN113567957B (zh) 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及激光雷达
CN110007291B (zh) 一种接收系统和激光雷达
US11867837B2 (en) LiDAR and device having LiDAR
JP2000121725A (ja) 距離測定装置
CN218630189U (zh) 激光雷达
CN110687034A (zh) 流式细胞仪的激光照射系统及流式细胞仪
CN115980709A (zh) 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探测方法
CN117665719A (zh)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激光雷达及终端设备
CN117518124A (zh) 激光雷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