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730A -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730A
CN112583730A CN201910944637.9A CN201910944637A CN112583730A CN 112583730 A CN112583730 A CN 112583730A CN 201910944637 A CN201910944637 A CN 201910944637A CN 112583730 A CN112583730 A CN 112583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unit
source
link
destination
sourc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46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为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46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7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8059 priority patent/WO20210632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73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7Multipath using M:N active or standby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Description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数据交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交换系统是分组交换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图1是单级交换组网下的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交换系统包括业务单元A、业务单元C和交换单元B,A/B/C三个节点间连线可以理解为通信的通道,也被称为链路。图1所示的网络是传统全交叉形式的拓扑网络,业务单元A上的源交换接入单元发出的信元,经过交换单元B达到业务单元C上的各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在下文中,交换接入单元简称SA(switch access),交换单元简称SF(switch fabric)。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交换单元和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通信为双向双工,因此每个交换接入单元既有源交换接入单元的角色也有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角色,按照信息流的方向将源交换接入单元从逻辑上划分到业务单元A,而将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从逻辑上划分到业务单元B,因此,此处业务单元A和业务单元C的划分,并不是指物理上的不同业务设备。
在源交换接入单元到交换单元和交换单元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之间,存在带宽不一致的情况,即进入交换单元的链路(也称为源端链路、上游链路)的带宽(也称为源端带宽、上游带宽)和出交换单元的链路(也称为目的端链路、下游链路)的带宽(也称为目的端带宽、下游带宽)不一致。例如,图2是交换单元和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非对称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0#、1#、2#交换单元设计上与交换接入单元0#、1#、2#是相互对称性结构,但实际产品应用过程中,链路存在失效可能性,失效在图中用黑色叉表示。一旦链路有失效,则交换单元系统中会出现多打少的拥塞状态,也就是说,进入交换单元的实际链路带宽(即源端带宽)高于出交换单元的实际链路带宽(即目的端带宽),这会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在分布式系统中,单片交换单元或者多片交换单元拥塞会导致系统交换性能大幅下降。
不仅仅是下游链路失效,其他情况(例如,交换单元连接关系改变,包括下游链路关闭、下游链路带宽能力减小等情况)也可能使得交换单元的上游链路和下游链路的带宽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带宽的非对称问题,导致交换单元局部出现拥塞。
针对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的问题,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完善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以至少解决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包括: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比较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在所述源端带宽大于所述目的端带宽的情况下,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包括: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包括: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包括以下之一:将对应的链路号与所述首发链路号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的总条数作为除数,对所述首发链路号取模,将对应的链路号与取模得到的余数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包括:读取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以确定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其中,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中包含多个源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链接关系;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之后,还包括: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循环控制模块,设置为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分别调用非对称性处理模块;所述非对称性处理模块包括:非对称性评估单元,设置为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非对称性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非对称性评估单元确定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设置为: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设置为: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设置为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由于在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时,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可以使得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之间趋于匹配,因此,可以解决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的问题,达到防止交换单元处出现拥塞的效果。
此外,通过本发明,由于对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性处理时,选择的变更为不可达的源端链路因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不同而至少部分不相同,可以在不同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之间实施非对称处理时候,能考虑评估不同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非对称处理情况,做出负载均衡最优选择,避免再次造成拥塞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单级交换组网下的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交换单元和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非对称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处理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就会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例如,如图2所示的情况,下游链路失效会导致目的端带宽减小,从而导致交换单元处出现多打少的情况,引起交换单元的拥塞。
针对该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关闭上游链路,改变交换单元由多打少的局面。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处理方法的应用示意图。图3中示出了一种组网情况,各交换接入单元SA之间要实现通信,必须有有效通路,每个通路有相应的链路号,如SA_2#出口有Link_0、Link_1、Link_2、Link_3,都连接中间级SF单元,SF芯片均有有效链路连接SA_0#/SA_1#,因此可以借助SF实现2-0/2-1/2-2的路由转发过程。实际过程中,SA出口的链路数(即目的端链路数)代表SA出口到达SF的带宽,当SF转发时候比如转发给SA_0#,则需要评估去往SA_0#的转发能力,因为SF是中间级,因此存在一个非对称处理,SF需告诉上游SA_2#,下游目的端的带宽情况。举个例子:在一个流量传输过程中,SA_2#流量打往SA_0#,这就存在一个源和目的问题,这个情况中,SA_2#->SA_0#,那么目的ID应当是dst_id=0,源ID应当是src_id=2。反之,SA_0#->SA_2#,那么目的ID应当是dst_id=2,源ID应当是src_id=0。由此可见,本申请中,对于每个SA,其作为目的SA还是源SA在组网结构中是相对概念,而ID是绝对概念,即组网结构中接入单元SA的识别码。
如图3所示的场景中,SA_2#路由表示出了针对于每个dst_id,SA_2#上的链路是否能够经由SF通往dst_id所指示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处理之前SA_2#路由表可以看到,对于每个dst_id,SA_2#上的全部Link_0、Link_1、Link_2、Link_3链路均可以经过SF通往各个dst_id。而在SF通往SA_0#和SA_1#的前两条下游链路失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非对称处理,否则就会存在上下游链路数量不同导致SF拥塞的问题。对于dst_id=0,因为通往dst_id=0的链路有两条失效,需要将SA_2#和SF之间能够路由到dst_id=0的所有上游链路中的前两条进行关闭,使得SF的源端带宽也相应减小,从而实现与减小的目的端带宽的匹配。对于dst_id=1,因为通往dst_id=1的下游链路也有两条失效,所以基于针对dst_id=0所进行的非对称处理的相同的逻辑,需要将SA_2#和SF之间能够路由到dst_id=1的所有上游链路中的前两条也进行关闭。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针对于dst_id=0还是dst_id=1,对于SA_2#具体关闭哪两条上游链路是基于相同的选取原则,且非对称处理相互独立,不会考虑针对其他dst_id已进行的非对称处理的结果。因此,当通往dst_id=0和通往dst_id=1的链路中均有两条失效的时候,从SA_2#角度来说,具体选取SA_2#和SF之间的多条源端链路中的哪两条链路进行关闭,这个选取原则都是相同的,因此,就会存在选择结果一致性过高的问题,例如,图3中非对称处理后SA_2#路由表显示,对于dst_id=0和dst_id=1,都是Link_3和Link_2被关闭了(路由表中指示值从1变为0),这就导致了该Link_3和Link_2的使用效率大大下降,不仅如此,多交换单元组网情况下,多个目的端同时关闭相同的源端链路又会导致二次拥塞。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关闭链路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关闭,而是指对应于该源端链路的路由的删除,对应于该源端链路的路由仅指链路被用作上游链路时的路由,而不包含该链路被用作下游链路时的路由。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用于解决多个目的端非对称算法关闭同一源端链路,造成的二次拥塞的问题。该方法通过从全局算法角度考虑,对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处理时,可以考虑其他已经完成非对称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非对称处理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关闭链路号,使得在不同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之间实施非对称时候,能考虑评估各自情况,做出负载均衡最优选择,避免再次造成拥塞问题。
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对该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
步骤S402,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步骤S404,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通过上述步骤,由于在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时,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可以使得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之间趋于匹配,因此,可以解决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的问题,达到防止交换单元处出现拥塞的效果。此外,由于对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性处理时,选择的变更为不可达的源端链路因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不同而至少部分不相同,可以在不同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之间实施非对称处理时候,能考虑评估不同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非对称处理情况,做出负载均衡最优选择,避免再次造成拥塞问题。
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步骤S402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比较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其中,源端带宽为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所有源端链路的总带宽,目的端带宽为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所有目的端链路的总带宽;
在所述源端带宽大于所述目的端带宽的情况下,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
为了实现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步骤S404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
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对于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在选择要关闭的源端链路时使用不同的起始链路作为起始点,就能保证对于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处理时,最终关闭的源端链路不同(或起码部分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除了对应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设置不同的起始链路,还有其他方法能够保证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例如,可以在对于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处理时,将已完成非对称处理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源端链路选择结果作为处理的依据,避开(或至少部分避开)已完成非对称处理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源端链路选择结果。
针对于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可以通过设置一个首发链路表来实现。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包括: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包括以下之一:将对应的链路号与所述首发链路号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的总条数作为除数,对所述首发链路号取模,将对应的链路号与取模得到的余数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
在该首发链路表中,相邻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之间的差值,建议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从所述交换单元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链路的最大失效链路条数,该最大失效链路条数并不一定是一个绝对的最大失效链路的数量,而可以是一个预设值,或是一个统计值,也就是说,当统计链路失效的条数高于m的概率低于一个预定概率阈值的时候,就可以将所有满足该条件的m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最大失效链路条数。这样做,能够较大概率保证对于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处理时,最终关闭的源端链路不同。
在执行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时,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可以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也就是说,在针对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进行非对称处理时,由于需要分别对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进行可达信息的计算,所以按照什么样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进行计算,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该顺序是可以配置的,具体的配置方式可以是设置一个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可以包括:读取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以确定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其中,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中包含多个源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链接关系;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
为了在执行完非对称处理之后,让源交换接入单元也能够了解路由信息的变更,可以在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之后,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以便源交换接入单元相应变更发送数据包的链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循环控制模块52、非对称性处理模块54。
所述循环控制模块52,设置为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分别调用非对称性处理模块54;
所述非对称性处理模块54包括:
非对称性评估单元542,设置为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非对称性处理单元544,用于在所述非对称性评估单元542确定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544设置为: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544设置为: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知模块62,耦合至所述非对称性处理模块54,设置为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S2,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S2,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在该实例中,从实现角度详细描述了算法的处理过程。
为完成源带宽不能大于目的带宽的计算,首先需要从单播转发表中,得到目的dst_id带宽总和。在对源dst_id的遍历计算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针对不同目的dst_id计算相同源src_id时候,链路计算选择的相关性,不同dst_id计算相同源src_id对于链路计算的关断效果则会趋近于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算法过程中,增加配置首发链路表(简称为首发Link表),对不同目的dst_id计算相同源src_id时候,对链路选择的起始位置进行算法处理,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关系配置决定,通过本实施例的处理后,对于不同目的的相同源不对称计算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选择链路趋于相同的算法缺陷问题,有效改善不对称的拥塞处理效果。
输入表项的改进
以图3所示组网为例,对输入表项说明如下:
1、单播转发表,下表1是单播转发表,表示到达目的交换单元的连接关系。
表1:单播转发表
Figure BDA0002223814710000151
该表中,行坐标是SA_ID,0、1、2分别对应SA_0#、SA_1#、SA_2#,纵坐标代表SF与SA相连接的端口号,SA_0#、SA_1#、SA_2#分别对应四个元素为1代表SF与SA_0#、SA_1#、SA_2#之间分别有四条链路相连接。当元素值为0,则代表有链路失效。
2、同槽位src_id连接关系表(简称:SRC链接表,对应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
下表2是SRC链接表,表示src_id的计算顺序。
表2:SRC链接表
Figure BDA0002223814710000152
行坐标:src_id
纵坐标:bit[3]=1表示当前行src_id是连接关系的最后一个节点bit[2:0]为bit[3]=0时有效,表示链接到下一个节点的src_id号。
实际上,该SRC链接表类似于一种单链表,以表2中的SRC链接表为例:
本例中第一行的行坐标为0,表明第一个要计算的src_id=0,第一行的bit[3]=0,表明其不是最后一个节点,此时bit[2:0]有效,bit[2:0]所指示的值为001,该值即为下一个要计算的src_id值(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地址)。因为第一行bit[2:0]的值为001,所以继src_id=0之后,下一个要计算的src_id=1,第二行的行坐标为1,应进入第二行。
第二行的bit[3]=0,表明src_id=1不是最后一个节点,此时bit[2:0]有效,bit[2:0]所指示的值为010,该值即为下一个要计算的src_id值。因为第二行bit[2:0]的值为001,所以继src_id=1之后,下一个要计算的src_id=2,第三行的行坐标为2,应进入第三行。
第三行的bit[3]=1,表明src_id=2是最后一个节点。
综上,基于表2中的SRC链接表,可以看出src_id的计算顺序是0->1->2,同一槽位的src_id从小到大链接。
在实际应用中,链接顺序可以随需求配置,而不限于从小到大的顺序。
3、首条发送路由Link_ID表(简称:首发Link表,对应于前述实施例中的首发链路表)
下表3是首发Link表,表示对每个dst_id进行非对称处理时,应当首先选择的链路号,以下也称首发Link号。
表3:首发Link表
Figure BDA0002223814710000161
行坐标:dst_id
纵坐标:针对当前dst_id应该首先选择的链接号Link_ID,例如,对于dst_id=0,其所在行的值为0001,表明首发链路号是1,对于dst_id=1,其所在行的值为0111,表明首发链路号是7,对于dst_id=2,其所在行的值为1100,表明首发链路号是12。在本例中,假定在源端有四条链路,则需要对首发链路号以4为除数取模(MOD运算),以余数(也称为首发有效Link号)对应的链路作为首发链路。
非对称处理流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701,读取第一个dst_id对应单播转发表,通过得到出口port数量以及port对应的速率,计算出口带宽。
S702,读取SRC链接表,得到要计算的src_id,并根据src_id再次读取单播转发表;与此同时以当前dst_id为地址读取首发Link表,获得要计算的首发Link号。
S703,根据src_id查询出口Link号信息,同时以首发有效Link号为起始,遍历Link号完成一轮可达信息DR的计算。
S704,如果根据SRC链接表bit[3]信息判断不是尾部节点,则跳到下一节点,继续完成src_id的计算。如果根据SRC链接表bit[3]信息判断是尾部节点,跳到下一个dst_id节点计算。
S705,确认当前dst_id是否为最后一个节点,如果是,当前全部dst_id计算完成,整个流程结束。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示意图。如图8所示,采用上述改进型非对称算法执行后,可以达到不同SA选择关闭上游链路能够协同执行,对于dst_id=0和dst_id=1分别进行非对称处理后,SA_2#在源端关闭的链路分别为Link_3、Link_2和Link_1、Link_0,不存在重叠,因而不容易产生二次拥塞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
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包括:
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比较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
在所述源端带宽大于所述目的端带宽的情况下,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包括: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
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包括: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包括以下之一:
将对应的链路号与所述首发链路号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
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的总条数作为除数,对所述首发链路号取模,将对应的链路号与取模得到的余数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包括:
读取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以确定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其中,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中包含多个源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链接关系;
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之后,还包括:
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
9.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控制模块和非对称性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循环控制模块,设置为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分别调用所述非对称性处理模块;
所述非对称性处理模块包括非对称性评估单元和非对称性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非对称性评估单元,设置为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非对称性评估单元确定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设置为: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
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设置为: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模块,设置为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分组交换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44637.9A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Withdrawn CN112583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637.9A CN112583730A (zh)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PCT/CN2020/118059 WO2021063279A1 (zh) 2019-09-30 2020-09-27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637.9A CN112583730A (zh)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730A true CN112583730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4637.9A Withdrawn CN112583730A (zh) 2019-09-30 2019-09-30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730A (zh)
WO (1) WO202106327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0456A1 (en) * 2000-04-25 2001-10-31 Nortel Matra Cellular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reduced delay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01442490A (zh) * 2008-12-30 2009-05-27 北京畅讯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流量负载均衡处理方法
KR20140131148A (ko) * 2013-05-03 2014-11-12 (주) 시스메이트 비대칭 트래픽 환경에서 가입자별 트래픽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97729A1 (zh) * 2016-01-04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276908A (zh) * 2016-04-07 2017-10-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及分组交换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0456A1 (en) * 2000-04-25 2001-10-31 Nortel Matra Cellular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reduced delay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426648A (zh) * 2000-04-25 2003-06-25 诺泰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具有减少的延迟的无线电电信系统
CN101442490A (zh) * 2008-12-30 2009-05-27 北京畅讯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流量负载均衡处理方法
KR20140131148A (ko) * 2013-05-03 2014-11-12 (주) 시스메이트 비대칭 트래픽 환경에서 가입자별 트래픽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97729A1 (zh) * 2016-01-04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276908A (zh) * 2016-04-07 2017-10-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及分组交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63279A1 (zh)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9928B2 (en) Controller placement for fast failover in the split architecture
US7200117B2 (en) Method of optimizing network capacity and fault tolerance in deadlock-free routing
US93799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ths between source/destination pairs
US6940825B2 (en) Spanning tree recovery in machine networks
US501426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eliminating call looping in a node-by-node routing network
US8964559B2 (en) Deadlock prevention in direct networks of arbitrary topology
US8085794B1 (en) Techniques for fault tolerant routing in a destination-routed switch fabric
CN114257540B (zh) 使用绕行路径解决本地链路故障的无死锁重新路由
US20110280159A1 (en) Multi-card network device appearing as single entity in spanning tree network
US20060268691A1 (en) Divide and conquer route generation technique for distributed selection of routes within a multi-path network
CN114650254A (zh) 一种确定业务路径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0894B (zh) 一种网络带宽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iao et al. Fast failover with hierarchical disjoint paths in SDN
CN102035741B (zh) 一种环形拓扑网络中单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11277510A (zh) 一种链路负载均衡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网关设备
CN112583730A (zh)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US9160649B2 (en) Method for routing traffic using traffic weighting factors
US20060077974A1 (en) Return path derivation i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US7532584B2 (en)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aints to ensure deadlock avoidance in networks
US108555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puting ethernet routing paths
Gliksberg et al. Node-type-based load-balancing routing for Parallel Generalized Fat-Trees
CN117278466B (zh) 针对容错流量工程场景下的候选路径选择方法
US20240195732A1 (en) Fault-tolerant routing algorithm for toroidal network topologies
CN111385182B (zh) 流量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US11765103B2 (en) Large-scale network with high port uti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