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458B -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458B
CN112583458B CN202011420405.2A CN202011420405A CN112583458B CN 112583458 B CN112583458 B CN 112583458B CN 202011420405 A CN202011420405 A CN 202011420405A CN 112583458 B CN112583458 B CN 112583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layer
network
mimo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04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458A (zh
Inventor
董安明
崔文琪
禹继国
李素芳
梁风
邱静
黄耀
张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4204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8Activation fun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属于MIMO传输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抑制MIMO系统的流间干扰、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系统包括:编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转换为one‑hot向量后的符号向量集,输出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初始发送符号;预编码网络为一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信道矩阵,输出为预编码器,上述预编码器与信道矩阵配合用于对初始发送符号进行信道广播,输出接收符号;无线变换网络为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接收符号,输出校正符号;解码器网络输入为校正符号,输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Description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IMO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能够利用空间多路复用提高吞吐量和扩大覆盖范围,因而被广泛用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在空间复用MIMO系统中,多个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相互干扰导致传输性能的下降。为了抑制MIMO系统中的流间干扰,需要在发送器端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在接收器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后处理。目前,在MIMO传输中已经存在多种经典的空间复用方法,例如迫零(Zero-Forcing,ZF)预编码、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 Ratio,SINR)最大化预编码、干扰泄漏最小化预编码和均方误差最小化(Minimizing Mean-Square-Error, MMSE)预编码等。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能够表示数学模型无法描述的复杂通信系统,近年来受到无线通信领域的广泛关注。DL已经应用至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个方面,例如信号分类,信道估计和性能优化等。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单输入单输(Single input singleoutput,SISO)通信系统中基于自编码器的端到端编解码优化系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L的传输方法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传统方法的性能。但是,基于自编码器的端到端通信系统是数据驱动的,其通信系统可被视为黑盒子。相应地,在不考虑诸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之类的专家知识的情况下收发器的优化性能受到局限。为了整合专家知识以提高性能,无线变换网络(Radio Transformer Networks, RTN)被引入。RTN最初用于调制识别,最近已被用于接收机设计中。RTN被视为模型驱动的DL网络,能够增强信号处理能力并加速收敛。现有研究结果表明, SISO无线通信系统在收敛速度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方面也受益于RTN结构。
与传统单天线通信系统相同,DL与MIMO系统的结合也有改善性能的巨大潜力。目前,国际上已经有研究者在DL与MIMO的结合上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自编码器的DL端到端MIMO系统。但是这些已有研究未充分利用CSI去优化MIMO系统的收发机,从而导致通信系统的性能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基于上述背景,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抑制MIMO系统的流间干扰、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以进一步提升性能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 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来解决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抑制MIMO系统的流间干扰、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等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发送器包括编码器网络和预编码网络,接收器包括无线变换网络和解码器网络;
所述编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转换为 one-hot向量后的符号向量集,输出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初始发送符号;
所述预编码网络为一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信道矩阵,输出为预编码器,所述信道矩阵模拟瑞利衰落信道,所述预编码器对初始发送信号进行乘法操作、输出满足功率约束的发送符号,上述预编码器与信道矩阵配合用于对初始发送符号进行信道广播,输出接收符号;
所述无线变换网络为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接收符号,用于对接收符号产生的相位偏移和旋转进行校正,输出校正符号;
所述解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校正符号,用于通过对校正符号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进行恢复,输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作为优选,所述符号向量集中符号向量为从离散星座集合中提取的,为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符号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31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32
其中,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33
表示预编码处理后的发送符号,x表示初始发送符号,V表示预编码器,H表示信道矩阵,n表示高斯噪声,ρ表示归一化功率。
作为优选,所述编码器网络由四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包括:
输入层,所述输入层的维度由输入数据的长度决定,用于传输输入的符号向量集;
隐含层,所述隐含层共三层,上述三层隐含层依次连接并连接于输入层的输出端,每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均为ReLU,每一层隐含层的神经元通过不同方式转换输入的数据以对符号向量进行编码;
输出层,所述输出层为线性全连接层,连接于隐含层的输出端,输出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转换,输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发送符号。
作为优选,所述预编码网络使用的激活函数为ReLU。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变换网络由四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包括:
输入层,所述输入层共一层,用于传输输入的接收符号;
隐含层,所述隐含层共两层,两层隐含层依次连接并连接于输入层的输出端,每层隐含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上述两层隐含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分别为tanh和ReLU;
输出层,所述输出层共一层,连接于隐含层的输出端,输出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输出层的输出为估计参数,估计参数与接收符号相乘得到校正符号。
作为优选,所述解码器网络由五层全连接神经网络层组成,每层神经网络层包括:
输入层,所述输入层用于传输输入的数据;
隐含层,所述隐含层共三层,每层隐含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依次为tanh、ReLU和ReLU,上述隐含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以恢复校正符号;
输出层,所述输出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输出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以输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初始MIMO系统,所述初始MIMO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
获取传输数据流,所述传输数据流为由符号向量组成的一组序列,所述符号向量为从一个离散星座集合提取的,所述离散星座集合支持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将符号向量转换为one-hot向量作为训练数据集;
将上述训练数据集输入初始MIMO系统,得到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构建损失函数,所述损失函数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41
其中,si表示符号向量,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42
表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N表示训练数据集中样本数量;
通过损失函数计算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与发送的符号向量之间的误差值,计算误差值的导数和上述MIMO系统的权重,使用adam优化器对损失函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MIMO系统。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构建方法构建MIMO 系统,得到优化后MIMO系统;
获取待传输的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由符号向量组成的一组序列,所述符号向量支持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将符号向量转换为one-hot向量作为测试数据集;
将上述测试输入优化后MIMO系统,得到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本发明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发送器由两个顺序连接的神经网络组成,通过联合编码符号和信道状态信息以进行预编码,这种结构类似于传统的预编码模块,该模块能够有效地抑制流间干扰;在接收方,采用RTN结构进行解码增强,仿真结果表明,该MIMO系统优于经典MIMO收发机方案,可以有效抑制MIMO系统的流间干扰、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3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中传统MIMO系统的的结构框图;
图3、图4和图5为实施例3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传输方法中信噪比(SNR)和误码率(BER)的关系图;
图6、图7为实施例3为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传输方法中在不同训练周期下的每个天线的信号星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用于解决如何利用DL技术抑制MIMO系统的流间干扰、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发送器包括编码器网络和预编码网络,接收器包括无线变换网络和解码器网络;编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转换为one-hot向量后的符号向量集,输出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初始发送符号;预编码网络为一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信道矩阵,输出为预编码器,信道矩阵模拟瑞利衰落信道,预编码器对初始发送信号进行乘法操作、输出满足功率约束的发送符号,上述预编码器与信道矩阵配合用于对初始发送符号进行信道广播,输出接收符号;无线变换网络为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接收符号,用于对接收符号产生的相位偏移和旋转进行校正,输出校正符号;解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校正符号,用于通过对校正符号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进行恢复,输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本实施例中,符号向量集中符号向量为从离散星座集合中提取的,为 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编码器网络由四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输入层的维度由输入数据的长度决定,其中输入层只用来传递输入数据符号向量集,没有任何计算方法或准则。根据多次实验确定编码器网络的最优参数,隐含层的层数固定,层数为3;每层神经元的个数固定,神经元的个数分别为128、128、64,每层使用的激活函数都为ReLU,隐藏层的神经元(节点)通过不同方式转换输入数据,最后一个隐藏层把值传递给输出层;输出层为线性全连接层,神经元个数为 2×d,输出层的输出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初始发送符号x。
传统算法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预编码器V,如:ZF算法、MMSE算法,本实施例将预编码模块建模为预编码神经网络。预编码网络由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输入数据为信道矩阵H,这里需要改变H的维度,假设H是一个2×2的矩阵,需要将H变为1×4的行向量作为预编码网络的输入数据。根据多次实验确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64,使用的激活函数为ReLU,输出层的输出同样也是1x4的行向量,再将其转换为矩阵形式,因此得到预编码器V,将编码器生成的初始发送符号x与预编码器V作乘法操作,得到满足功率约束的发送符号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1
上述预编码器与信道矩阵配合用于对初始发送符号进行信道广播,输出接收符号。接收符号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2
其中,V表示预编码器,H表示信道矩阵,n表示高斯噪声,ρ表示归一化功率。
经过信道广播后,接收符号产生相位偏移和旋转,偏移信号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3
其中,偏移量记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4
无线变换网络用于对接收符号产生的相位偏移和旋转进行校正。无线变换网络由四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输入层共一层,用于传输输入的接收符号;隐含层共两层,两层隐含层依次连接并连接于输入层的输出端,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分别为64、32,每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分别为tanh、ReLU。输出层神经元数 2*Nr*2*Nr,激活函数为tanh,每层隐含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输出层共一层,连接于隐含层的输出端,输出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输出层的输出为估计参数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5
将接收符号y与估计参数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6
相乘,得到校正符号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77
解码器网络将校正符号恢复为符号向量,其结构由五层全连接的神经网络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均包括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输入数据为无线变换网络输出的校正符号,输入层用于传输输入的数据;隐含层的层数为3,每层隐含层中神经元个数分别为128、128、64,每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分别为tanh、ReLU、ReLU,上述隐含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以恢复校正符号;输出层共一层,神经元数目为 M*d,使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当把校正信号输入到解码器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时,它不执行任何运算,第二层神经完网络层接收第一层神经网络层的值,接着执行乘法、加法和激活函数运算,然后传递至下一层,后续的层重复相同过程,我们从最后一层神经网络层获得输出值,输出值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1
该系统信号从一个包含Nt个发射天线的基站传输到一个有Nr个接收天线的用户端,传输数据流是由符号向量s组成的一组序列,d表示数据流的个数。其中符号向量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2
是从一个离散星座集合M中提取的,该集合 M可以是正交相移键控(QPSK)、16-QAM或64-QAM。假设采用QPSK调制,那么集合M在星座图上观察是4个对称的点,因此集合M表示的是由4个星座点组成的集合,也就是说,s代表的符号向量有4种。
该MIMO系统工作原理为:
模拟瑞利衰落信道,生成信道矩阵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3
符号向量s通过预编码器V 处理后得到发送符号,发送符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4
且满足功率约束。通过信道广播,接收机的接受符号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5
其中,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6
表示预编码处理后的发送符号,V表示预编码器,H表示信道矩阵, n表示高斯噪声,ρ表示归一化功率。
经过信道广播后的接受符号产生相位偏移、旋转,则偏移信号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7
偏移量记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8
目标函数gω()用来估计偏移补偿参数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9
其可以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10
目标函数t()为参数转换函数,对偏移补偿参数和接受符号作相乘计算,得到校正符号,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11
接收机将校正符号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812
恢复为符号向量S。
本发明提供的MIMO系统,发送器由两个顺序连接的神经网络(NN)组成,通过联合编码符号和信道状态信息以进行预编码。这种结构类似于传统的预编码模块,该模块能够有效地抑制流间干扰。在接收方,采用RTN结构进行解码增强,该系统能够抑制MIMO系统的流间干扰、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构建初始MIMO系统,该初始MIMO系统为实施例1公开的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
S200、获取传输数据流,上述传输数据流为由符号向量组成的一组序列,上述符号向量为从一个离散星座集合提取的,上述离散星座集合支持 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S300、将符号向量转换为one-hot向量作为训练数据集;
S400、将上述训练数据集输入初始MIMO系统,得到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S500、构建损失函数,损失函数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91
其中,si表示发送符号向量,
Figure RE-GDA0002941521230000092
表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N表示训练数据集中样本数量;
S600、通过损失函数计算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与发送的符号向量之间的误差值,计算误差值的导数和上述MIMO系统的权重,使用adam优化器对损失函数进行优化,反向传播运用微分学中的链式法则,在其中本实施例首先计算最后一层中每个误差值的导数,调用这些导数、梯度,并使用这些梯度值计算倒数第二层的梯度,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获得梯度以及每个权重;接着从权重值中减去这一梯度值以降低误差。通过上述方式不断接近局部最小值(即最小损失),最终得到优化后MIMO系统。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如实施例2公开的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构建方法构建 MIMO系统,得到优化后MIMO系统;
(2)获取待传输的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由符号向量组成的一组序列,所述符号向量支持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3)将符号向量转换为one-hot向量作为测试数据集;
(4)将上述测试输入优化后MIMO系统,得到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图3展示了Nt=2、Nr=2、d=2的MIMO系统中,所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传输方案所取得的误码率性能。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性能优于传统方案。在所有方案中,基础的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性能最差。与如图2所示的基础系统相比,该方案在10-3误码率时的信噪比增益约为10dB。
为了充分显示所提方案的性能,我们分别在图4和图5中绘制了一个2×4 MIMO系统和一个4×2MIMO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曲线。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加会带来分集增益,因此与2×2系统相比,所有方案的误码率性能都会得到改善。在这两种情况下,该方案在误码率性能方面仍优于其他方法。
在图6、图7中展示了在不同训练epoch的每个天线的信号星座,比如epoch =1和epoch=100。实验中对原始信号进行QPSK调制,将MIMO系统设为Nt=2、 Nr=2、d=2、SNR=20dB。在图6中,绘制了单通道实现训练后的天线处信号的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信号相互交织在一起,这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决策空间来区分信号。
然而,经过足够的训练(例如,epoch=100),天线处的信号会被散射,如图7所示。具体而言,在发射天线处,两个发射天线中数据流的调制方式均为 QPSK,构成一个大小为4×4=16的星座。这些星座点是围绕椭圆的散射点。与此同时,在接收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几乎均匀地围绕一个圆散射。因此,接收到的信号是彼此分开的。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预编码和无线变换网络的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能取得良好的误码率性能。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手段得到本发明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发送器包括编码器网络和预编码网络,接收器包括无线变换网络和解码器网络;
所述编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转换为one-hot向量后的符号向量集,输出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初始发送符号;
所述预编码网络为一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由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输入为信道矩阵,输出为预编码器,所述信道矩阵模拟瑞利衰落信道,所述预编码器将初始发送符号x与预编码器V作乘法操作,得到满足功率约束的发送符号
Figure FDA0003398890940000011
上述预编码器与信道矩阵配合用于对初始发送符号进行信道广播,输出接收符号,接收符号表示为:
Figure FDA0003398890940000012
其中,V表示预编码器,H表示信道矩阵,n表示高斯噪声,ρ表示归一化功率;
经过信道广播后,接收符号产生相位偏移和旋转,偏移信号为:
Figure FDA0003398890940000013
其中,偏移量记为
Figure FDA0003398890940000014
所述无线变换网络为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输入为接收符号,用于对接收符号产生的相位偏移和旋转进行校正,输出校正符号;
所述解码器网络由多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输入为校正符号,用于通过对校正符号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进行恢复,输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向量集中符号向量为从离散星座集合中提取的,为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网络由四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包括:
输入层,所述输入层的维度由输入数据的长度决定,用于传输输入的符号向量集;
隐含层,所述隐含层共三层,上述三层隐含层依次连接并连接于输入层的输出端,每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均为ReLU,每一层隐含层的神经元通过不同方式转换输入的数据以对符号向量进行编码;
输出层,所述输出层为线性全连接层,连接于隐含层的输出端,输出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转换,输出尚未添加功率约束的发送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网络使用的激活函数为ReL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变换网络由四个全连接的神经网络层组成,每个神经网络层包括:
输入层,所述输入层共一层,用于传输输入的接收符号;
隐含层,所述隐含层共两层,两层隐含层依次连接并连接于输入层的输出端,每层隐含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上述两层隐含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分别为tanh和ReLU;
输出层,所述输出层共一层,连接于隐含层的输出端,输出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输出层的输出为估计参数,估计参数与接收符号相乘得到校正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器网络由五层全连接神经网络层组成,每层神经网络层包括:
输入层,所述输入层用于传输输入的数据;
隐含层,所述隐含层共三层,每层隐含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依次为tanh、ReLU和ReLU,上述隐含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以恢复校正符号;
输出层,所述输出层使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输出层的神经元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加法和激活运算以输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7.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初始MIMO系统,所述初始MIMO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获取传输数据流,所述传输数据流为由符号向量组成的一组序列,所述符号向量为从一个离散星座集合提取的,所述离散星座集合支持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将符号向量转换为one-hot向量作为训练数据集;
将上述训练数据集输入初始MIMO系统,得到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构建损失函数,所述损失函数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98890940000031
其中,si表示符号向量,
Figure FDA0003398890940000032
表示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N表示训练数据集中样本数量;
通过损失函数计算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与发送的符号向量之间的误差值,计算误差值的导数和上述MIMO系统的权重,使用adam优化器对损失函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MIMO系统。
8.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构建方法,得到优化后MIMO系统;
获取待传输的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由符号向量组成的一组序列,所述符号向量支持QPSK调制、16-QAM调制或64-QAM调制;
将符号向量转换为one-hot向量作为测试数据集;
将上述测试输入优化后MIMO系统,得到恢复后的发送符号向量。
CN202011420405.2A 2020-12-08 2020-12-08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Active CN112583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0405.2A CN112583458B (zh) 2020-12-08 2020-12-08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0405.2A CN112583458B (zh) 2020-12-08 2020-12-08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458A CN112583458A (zh) 2021-03-30
CN112583458B true CN112583458B (zh) 2022-03-01

Family

ID=75127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0405.2A Active CN112583458B (zh) 2020-12-08 2020-12-08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2313B (zh) * 2021-10-25 2023-07-25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均衡网络辅助scma编解码方法
CN114745234B (zh) * 2022-04-02 2023-06-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深度学习mimo系统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149986B (zh) * 2022-05-27 2023-05-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针对语义通信的信道分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402A (zh) * 2019-07-15 2019-11-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通信系统建立方法
US10541765B1 (en) * 2017-05-12 2020-01-21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Processing o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1342867A (zh) * 2020-02-28 2020-06-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mimo迭代检测方法
CN111683024A (zh) * 2020-06-01 2020-09-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变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6016A1 (ko) * 2018-05-25 2019-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노드에 의해 수행되는 감지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노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1765B1 (en) * 2017-05-12 2020-01-21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Processing o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0460402A (zh) * 2019-07-15 2019-11-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通信系统建立方法
CN111342867A (zh) * 2020-02-28 2020-06-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mimo迭代检测方法
CN111683024A (zh) * 2020-06-01 2020-09-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变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Introduction to Deep Learning for the Physical Layer";Timothy O’Shea等;《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71202;第II、III、IV章 *
"Deep learning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ianqi Wang等;《China Communications》;20171222;第11卷(第14期);第II、III、IV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458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458B (zh) 基于深度学习和无线变换网络的mimo端到端传输系统
US896488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coding vector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51701B (zh) 用于机器学习辅助预编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12272051B (zh) 面向大规模mimo的误码率可控的符号级混合预编码方法
US11050494B2 (en) Signal-multiple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US20120294383A1 (en) Antenna Selection For Mimo Decoding
US2006014696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signal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60388B (zh) 确定低复杂度的最佳整数扰动向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01444054B (zh) 获得信道互易性的方法、收发器和mimo通信系统
CN101369837A (zh) 利用有限前馈信道进行波束形成的设备和方法
CN112702095B (zh) Mimo-ofdm中基于建设性干扰预编码的papr抑制方法
Song et al. Benchmarking end-to-end learning of MIMO physical-layer communication
WO2020209093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送信局装置および受信局装置
CN1956352B (zh) V-blast系统中的发送速率、功率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17443A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Zhang et al. SVD-embedded deep autoencoder for MIMO communications
US202201408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ransmitting station device and receiving station device
CN113225117A (zh) 一种多用户Massive MIMO系统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Cui et al. Deep learning based MIMO transmission with precoding and radio transformer networks
CN111147129A (zh) 一种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US20060182207A1 (en) Hybrid STBC receiver
Belkacem et al. Neural network equalization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nonlinear MIMO channels
CN101350648A (zh) 一种实现发射的方法、系统及发射机
Yarkın et al. Outage performance of spatial modulation with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over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s with arbitrary m
Anitha et al. MIMO system performance using various mod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channels with STBC, ZF and MR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