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3956A -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3956A
CN112573956A CN202011564693.9A CN202011564693A CN112573956A CN 112573956 A CN112573956 A CN 112573956A CN 202011564693 A CN202011564693 A CN 202011564693A CN 112573956 A CN112573956 A CN 112573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ed dressing
dressing agent
liquid
see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46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凤兰
冯哲
张世宏
刘娣
李柱刚
冯艳忠
何流琴
袁强
吴建
杨秀梅
梁飞
田文会
常婷婷
杨劲松
姜雪峰
陈志刚
贺付蒙
赫兰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646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3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3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50Treatments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s, e.g. anaerobic and aerobic treatment or vermicomposting and aerobic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拌种剂由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原料中各组分以重量计为:磷酸二氢钙10‑20份、磷酸二氢钾5‑10份、熟鱼肉5‑10份、硫酸亚铁2‑4份、硫酸镁4‑8份和复合益生菌液50‑60份。该拌种剂的应用方法为:将0.5‑1.0L拌种剂均匀喷洒到100kg种子表面,混拌均匀后暴晒12小时,然后播种。本发明能从外部为种子补充萌发需要的营养,促进胚的发育和幼苗的生根,使得作物幼苗健壮,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拌种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需求越来越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是,种植户在作物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作物植株矮小、容易倒伏的现象,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农作物产量。一个重要原因是作物从种子萌发至幼苗生根过程中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作物需要的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和传导。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通过拌种剂从外部为种子补充营养和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种子胚的发育、幼苗的生根以及作物的生长。这对于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农产品品质、解决我国农业面临的耕地逐渐减少和农业产量增长缓慢的问题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从外部为种子补充萌发需要的营养和生理活性物质,促进胚的发育和幼苗的生根,使得作物幼苗健壮。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其由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拌种剂是通过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0天以上制备而成的。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0-2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5-10份、所述熟鱼肉5-10份、所述硫酸亚铁2-4份、所述硫酸镁4-8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0-6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9份、所述熟鱼肉10份、所述硫酸亚铁3份、所述硫酸镁8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6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3份、所述磷酸二氢钾10份、所述熟鱼肉8份、所述硫酸亚铁4份、所述硫酸镁7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6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7份、所述磷酸二氢钾7份、所述熟鱼肉5份、所述硫酸亚铁3份、所述硫酸镁6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4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2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5份、所述熟鱼肉7份、所述硫酸亚铁2份、所述硫酸镁4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益生菌液包括地衣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和酿酒酵母。
优选地,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含菌量≥1.5×1010cfu/mL,所述干酪乳杆菌的含菌量≥5.0×1011cfu/mL,所述德氏乳杆菌的菌含量≥4.0×1011cfu/mL,所述酿酒酵母的含菌量≥5.0×108cfu/mL。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拌种剂的应用,将0.5-1.0L拌种剂均匀喷洒到100kg种子表面,混拌均匀后暴晒12小时,然后播种。
本发明的拌种剂能从外部为种子补充萌发需要的营养和生理活性物质,促进胚的发育和幼苗的生根,使得作物幼苗健壮,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当理解,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下文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所涉及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则均是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的原料。
本发明将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和硫酸镁混合后,采用益生菌发酵制成具有促进作物生根功能的拌种剂。从外部为种子补充萌发需要的营养和生理活性物质,促进胚的发育和幼苗的生根,使得作物幼苗健壮,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生根功能的拌种剂采用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其具体制备过程包括:步骤1,制备复合益生菌液;步骤2,制备混合物料;步骤3,将混合物料发酵。
在制备复合益生菌液的步骤1,选取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液、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液、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菌液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液,然后将四种菌液按照重量计的配比关系进行复配获得复合益生菌液,优选地衣芽孢杆菌菌液25-40份、干酪乳杆菌菌液20-35份、德氏乳杆菌菌液20-35份和酿酒酵母菌液20-30份。其中,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含菌量≥1.5×1010cfu/mL,干酪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5.0×1011cfu/mL,德氏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4.0×1011cfu/mL,酿酒酵母菌液的含菌量≥5.0×108cfu/mL。四种菌液可以自行制备,分别将地衣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在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获得菌液。
在制备混合物料的步骤2,按照预定的重量配比称取各种原料组分,然后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分别优选:磷酸二氢钙10-20份、磷酸二氢钾5-10份、熟鱼肉5-10份、硫酸亚铁2-4份、硫酸镁4-8份和复合益生菌液50-60份。其中的熟鱼肉可以自行制备,将生鱼肉进行蒸煮处理,尤其将不适合食用的鱼肉(如在运输、储存或加工过程中变质的鱼肉或低值鱼)进行蒸煮处理,从而得到熟鱼肉。
在将混合物料发酵步骤3,混合物料的初始pH自然,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0天以上,发酵后的产物作为拌种剂。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拌种剂及其制备过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拌种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磷酸二氢钙10份、磷酸二氢钾9份、熟鱼肉10份、硫酸亚铁3份、硫酸镁8份和复合益生菌液60份。其中的复合益生菌液由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四种菌液的份数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菌液25份、干酪乳杆菌菌液30份、德氏乳杆菌菌液35份和酿酒酵母菌液27份。四种菌液的含菌量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含菌量≥1.5×1010cfu/mL,干酪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5.0×1011cfu/mL,德氏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4.0×1011cfu/mL,酿酒酵母菌液的含菌量≥5.0×108cfu/mL。
该拌种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益生菌液,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益生菌液。
步骤2,混合原料制备混合物料,将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3,发酵,物料的初始pH自然,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3天,发酵后的产物作为拌种剂1。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拌种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磷酸二氢钙13份、磷酸二氢钾10份、熟鱼肉8份、硫酸亚铁4份、硫酸镁7份和复合益生菌液56份。其中的复合益生菌液由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四种菌液的份数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菌液31份、干酪乳杆菌菌液35份、德氏乳杆菌菌液20份和酿酒酵母菌液23份。四种菌液的含菌量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含菌量≥1.5×1010cfu/mL,干酪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5.0×1011cfu/mL,德氏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4.0×1011cfu/mL,酿酒酵母菌液的含菌量≥5.0×108cfu/mL。
该拌种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益生菌液,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益生菌液。
步骤2,混合原料制备混合物料,将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3,发酵,物料的初始pH自然,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5天,发酵后的产物作为拌种剂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拌种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磷酸二氢钙17份、磷酸二氢钾7份、熟鱼肉5份、硫酸亚铁3份、硫酸镁6份和复合益生菌液54份。其中的复合益生菌液由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四种菌液的份数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菌液37份、干酪乳杆菌菌液25份、德氏乳杆菌菌液30份和酿酒酵母菌液20份。四种菌液的含菌量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含菌量≥1.5×1010cfu/mL,干酪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5.0×1011cfu/mL,德氏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4.0×1011cfu/mL,酿酒酵母菌液的含菌量≥5.0×108cfu/mL。
该拌种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益生菌液,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益生菌液。
步骤2,混合原料制备混合物料,将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3,发酵,物料的初始pH自然,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0天,发酵后的产物作为拌种剂3。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拌种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的磷酸二氢钙20份、磷酸二氢钾5份、熟鱼肉7份、硫酸亚铁2份、硫酸镁4份和复合益生菌液50份。其中的复合益生菌液由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四种菌液的份数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菌液40份、干酪乳杆菌菌液20份、德氏乳杆菌菌液25份和酿酒酵母菌液30份。四种菌液的含菌量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含菌量≥1.5×1010cfu/mL,干酪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5.0×1011cfu/mL,德氏乳杆菌菌液的含菌量≥4.0×1011cfu/mL,酿酒酵母菌液的含菌量≥5.0×108cfu/mL。
该拌种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1,制备复合益生菌液,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液、干酪乳杆菌菌液、德氏乳杆菌菌液和酿酒酵母菌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益生菌液。
步骤2,混合原料制备混合物料,将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添加在一起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3,发酵,物料的初始pH自然,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7天,发酵后的产物作为拌种剂4。
为了帮助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作物种植的试验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效果。
试验例一:拌种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选用郑单958为试验品种,数取种子750粒,随机分成5组,包括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50粒。在试验组中,取0.26mL拌种剂,用清水稀释至26mL,然后将150粒玉米种子与稀释后的拌种剂混拌均匀、晾干,将晾干后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份,分别播种于3个发芽盒中。对照组中的150粒玉米种子与试验组处理过程相似,区别是用26mL清水替代试验组中的稀释液。
在25℃下进行发芽试验,第4天测定发芽势,第7天统计发芽率并测定幼苗高度和根干重,计算每组的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平均幼苗高度和平均根干重。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6026766000006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拌种剂处理的4组玉米种子在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高度、根干重四个性状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拌种剂1-拌种剂4均能明显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
选取同一田块,田间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7.46,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6.5g/kg,速效磷量28mg/kg,速效钾量185mg/kg,碱解氮量126mg/kg。试验设计5组,包括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20m2,所有试验小区均随机分布。
在5月上旬人工开沟,单粒点播郑单958,株距25cm,行距60cm。试验组的种子按照0.5L拌种剂:100kg种子的比例,将拌种剂均匀喷洒在玉米种子表面,混拌均匀,种子暴晒12小时后播种。对照组与试验组处理过程相似,区别是用等量的清水代替拌种剂。各小区采用同样的常规管理,10月上旬收获。
玉米出苗后每天记录出苗数,测田间出苗率,出苗30天测量株高,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测定根条数,计算每组的平均株高、平均出苗率和平均根条数。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2860267660000071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拌种剂处理的4组玉米在株高、出苗率、根条数三个性状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拌种剂1-拌种剂4均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根和生长。
在玉米收获前,每个小区随机连续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计算各组的平均穗长、平均穗粗、平均穗粒重、平均百粒重;在玉米收获后,统计每个小区的产量,计算每组的平均小区产量。结果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2860267660000072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施用拌种剂的4组玉米在穗长、穗粗、穗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五个性状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拌种剂1-拌种剂4均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
试验例二:拌种剂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选取同一田块,田间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8.32,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5g/kg,速效磷量10.88mg/kg,速效钾量128.7mg/kg,全氮量0.91g/kg。试验设计5组,包括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30m2,所有试验小区均随机分布,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
选用百农207为试验品种,在10月上旬按照150kg/hm2播种量进行播种,株距25cm,行距60cm。试验组的种子按照0.75L拌种剂:100kg种子的比例,将拌种剂均匀喷洒在冬小麦种子表面,混拌均匀,种子暴晒12小时后播种。对照组与试验组处理过程相似,区别是用等量的清水代替拌种剂。各小区采用同样的常规管理,第二年5月下旬收获。
冬小麦播种15d后每小区取4个1m双行调查出苗数,冬小麦出苗后20d在小区内挖取20株麦苗,洗净后调查株高、根长、单株根数。冬小麦收获后,统计每个小区的产量。计算每组的平均出苗率、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和平均小区产量。结果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2860267660000081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拌种剂处理的4组冬小麦在出苗率、株高、根长、根条数和产量三个性状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拌种剂1-拌种剂4均能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根和生长,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试验例三:拌种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选取同一田块,田间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6.52,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42.5g/kg,速效磷量12.15mg/kg,速效钾量157.3mg/kg,碱解氮193.4mg/kg,全氮量0.28g/kg。试验设计5组,包括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25m2,所有试验小区均随机分布,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
选用龙粳26号为试验品种,在4月中旬按照60kg/hm2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组的种子按照1.0L拌种剂:100kg种子的比例,将拌种剂均匀喷洒在水稻种子表面,混拌均匀,种子暴晒12小时后播种。对照组与试验组处理过程相似,区别是用等量的清水代替拌种剂。各小区采用同样的常规管理,9月下旬收获。
水稻播种40d后每小区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挖取10株进行秧苗素质调查,统计株高、茎基宽、根长、单株根数。计算每组的平均株高、平均茎基宽、平均根长、平均单株根数。结果见表5。
表5
Figure BDA0002860267660000091
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拌种剂处理的4组水稻秧苗在株高、茎基宽、根长和根数四个性状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拌种剂1-拌种剂4均能明显促进水稻秧苗的生根和生长。
在水稻收获前,每个小区随机连续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计算各组的平均穗数、平均结实率、平均千粒重;在水稻收获后,统计每个小区的产量,计算每组的平均小区产量。结果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2860267660000092
由表6数据可以看出,施用拌种剂的4组水稻在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小区产量四个性状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上述制备的拌种剂1-拌种剂4均能明显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其由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熟鱼肉、硫酸亚铁、硫酸镁和复合益生菌液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拌种剂是通过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在高于4℃的温度下兼氧发酵30天以上制备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0-2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5-10份、所述熟鱼肉5-10份、所述硫酸亚铁2-4份、所述硫酸镁4-8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0-60份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9份、所述熟鱼肉10份、所述硫酸亚铁3份、所述硫酸镁8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60份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3份、所述磷酸二氢钾10份、所述熟鱼肉8份、所述硫酸亚铁4份、所述硫酸镁7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6份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17份、所述磷酸二氢钾7份、所述熟鱼肉5份、所述硫酸亚铁3份、所述硫酸镁6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4份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磷酸二氢钙2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5份、所述熟鱼肉7份、所述硫酸亚铁2份、所述硫酸镁4份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50份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益生菌液包括地衣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和酿酒酵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含菌量≥1.5×1010cfu/mL,所述干酪乳杆菌的含菌量≥5.0×1011cfu/mL,所述德氏乳杆菌的菌含量≥4.0×1011cfu/mL,所述酿酒酵母的含菌量≥5.0×108cfu/mL。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拌种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0.5-1.0L拌种剂均匀喷洒到100kg种子表面,混拌均匀后暴晒12小时,然后播种。
CN202011564693.9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2573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4693.9A CN112573956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4693.9A CN112573956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3956A true CN112573956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4693.9A Pending CN112573956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39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4718A (zh) * 2020-09-29 2021-01-05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促进水稻生根抗倒伏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3233936A (zh) * 2021-06-10 2021-08-10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4089A (zh) * 2009-04-17 2009-09-09 上海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3777A (zh) * 2012-04-11 2015-02-1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益生菌处理植物的方法
CN106011041A (zh) * 2016-08-10 2016-10-12 青岛科拓恒通乳酸菌产业化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提升番茄品质的复合乳酸菌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6889068A (zh) * 2017-03-03 2017-06-27 山东本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植物生根发芽的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73831A (zh) * 2017-08-31 2017-12-15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党参萌发率的拌种剂
CN108546181A (zh) * 2018-04-25 2018-09-18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羊肚菌播种拌种增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11348967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有机复合育苗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975A (zh) * 2020-06-17 2020-08-18 潍坊市华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酵素微生物拌种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2500232A (zh) * 2020-12-25 2021-03-16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鱼蛋白叶面生物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13233936A (zh) * 2021-06-10 2021-08-10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4089A (zh) * 2009-04-17 2009-09-09 上海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3777A (zh) * 2012-04-11 2015-02-1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益生菌处理植物的方法
CN106011041A (zh) * 2016-08-10 2016-10-12 青岛科拓恒通乳酸菌产业化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提升番茄品质的复合乳酸菌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6889068A (zh) * 2017-03-03 2017-06-27 山东本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植物生根发芽的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73831A (zh) * 2017-08-31 2017-12-15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党参萌发率的拌种剂
CN108546181A (zh) * 2018-04-25 2018-09-18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羊肚菌播种拌种增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11348967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有机复合育苗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975A (zh) * 2020-06-17 2020-08-18 潍坊市华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酵素微生物拌种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2500232A (zh) * 2020-12-25 2021-03-16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鱼蛋白叶面生物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13233936A (zh) * 2021-06-10 2021-08-10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4718A (zh) * 2020-09-29 2021-01-05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促进水稻生根抗倒伏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3233936A (zh) * 2021-06-10 2021-08-10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5492B (zh) 一种有机糯米种植方法
CN104609997A (zh) 人参生物有机肥的制作工艺及施用方法
CN112500232A (zh) 一种鱼蛋白叶面生物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12573956A (zh)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拌种剂及其应用
CN108934838A (zh) 一种青蒿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4756808A (zh) 杂交水稻防衰壮籽抗倒高产栽培技术
CN112661579A (zh) 一种能改良盐碱地的解磷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9486A (zh) 一种能改良盐碱地的微生物冲施肥及其应用
CN112514747A (zh) 一种水稻机插秧育苗方法
CN110741863A (zh) 一种提高茶苗成活率的种植方法
CN112586511B (zh) 促进盐碱地种植作物种子萌发的拌种剂及种子处理方法
CN110896809B (zh) 一种玉米间作菊花脑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13233936A (zh) 一种促进作物生根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CN112592222A (zh) 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固态复合微生物生根剂及其应用
CN108029476B (zh) 一种移栽地膜糯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CN111280004A (zh) 天冬的种植方法
CN105519318A (zh) 一种二季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9197425A (zh) 一种辣椒的育苗方法
CN102918979A (zh) 一种荞麦的施肥方法
CN107285948A (zh) 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肥料
CN108046890A (zh) 一种茄子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RU2792772C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плодородия почвы для озимой пшеницы
Gyuricza et al. Investigation of green manuring plants as secondary crop improving unfavourable field conditions to efficient food production
CN114080961B (zh) 减少甘薯行间杂草的种植方法
Amrutha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fertilizer level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in sodic s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