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6277B -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6277B
CN112566277B CN201910909548.0A CN201910909548A CN112566277B CN 112566277 B CN112566277 B CN 112566277B CN 201910909548 A CN201910909548 A CN 201910909548A CN 112566277 B CN112566277 B CN 112566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station
terminal
portable central
backhau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95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6277A (zh
Inventor
江森
范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95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6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6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6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6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6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其中便携中心站向通信范围内的所有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回传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测量各自与该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作为第二消息上报给便携中心站,便携中心站从该些第二消息中选择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从而建立与目标回传终端、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使得各回传终端更加灵活、动态地接入便携中心站,实现便携中心站与回传终端不绑定时的数据回传,实现了便携中心站能够动态选择目标回传设备。

Description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小型化、便携化,出现了便携式的无线宽带通信中心站,以下简称为便携中心站,该便携中心站一般集成了无线宽带通信基站、核心网以及调度机等,能够提供一个小范围的无线专网,为小范围内的专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提供集群通信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等。但是,若该无线专网无法与指挥中心进行通信,使得该无线专网成为一个信息孤岛,无法通过指挥中心与其他无线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则导致该无线专网的使用价值降低。
为实现无线专网与服务器通信,需要在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构建回传链路,使得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通过回传链路进行通信。常见的回传链路构建方法中,每个便携中心站绑定一个回传终端,该回传终端固定置于有有线回传网络或公网覆盖的位置,利用该回传终端构建便携中心站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回传链路,实现便携中心站的自回传。
上述方案中,当回传终端与便携中心站之间为一一绑定关系时,比较容易实现。然而,当存在多个回传终端和多个便携中心站时,由于回传终端的位置相对固定,若将回传终端和便携中心站一一绑定,则导致便携中心站的移动性受到限制。为此,要求各回传终端灵活、动态的接入便携中心站。然而,当回传终端和便携中心站不绑定时,存在回传终端与便携站的配对问题和路由配置问题,难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便携中心站通过动态选择目标回传终端,并建立自身与服务器之间的互联网安全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隧道,使得便携中心站无需与回传终端一一绑定,实现便携中心站与回传终端不绑定时的数据回传。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包括:
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所述便携中心站接收至少一个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各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
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
所述便携中心站接收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IPSec隧道发送给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建立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
所述便携中心站向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所述第一IP地址,以使得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可选地,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四消息,以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除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外的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所述便携中心站。
可选地,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检测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周期性地上报的测量结果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便携中心站检测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低于预设阈值,则关闭所述IPSec隧道;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所述第一消息,以重新选择目标回传终端。
可选地,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所述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或者,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所述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地,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
所述便携中心站向所述N个回传终端中的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包括:
目标回传终端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至少一个回传终端的第二消息确定出的;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IPSec隧道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确定出的;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所述回传数据。
可选地,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接收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的第一IP地址;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可选地,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主信息块MIB,所述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或者,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块SIB,所述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周期性地向所述便携中心站上报的测量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各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IPSec隧道发送给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目标回传终端建立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时,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所述第一IP地址,以使得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广播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广播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除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外的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所述便携中心站。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检测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周期性地上报的测量结果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便携中心站检测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低于预设阈值,则通知所述处理模块关闭所述IPSec隧道,通知所述发送模块广播第一消息,以重新选择目标回传终端。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广播的第一消息,包括:所述发送模块广播MIB,所述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或者,所述发送模块广播SIB,所述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广播第一消息之前,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后,为N个回传终端在所述便携中心站上注册;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为N个回传终端在所述便携中心站上注册后,向所述N个回传终端中的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质量和强度;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至少一个回传终端的第二消息确定出的;
所述监听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IPSec隧道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确定出的;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所述回传数据。
可选地,所述监听模块,还用于在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之前,接收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的第一IP地址;
还包括,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可选地,所述监听模块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监听模块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MIB,所述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或者,所述监听模块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SIB,所述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地,所述测量模块还用于,周期性地测量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质量和强度,并通知发送模块向所述便携中心站上报测量结果。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回传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服务器上运行时,使得服务器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目标回传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目标回传终端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服务器上运行时,使得服务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目标回传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目标回传终端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便携中心站与回传终端不一一绑定,而是通过向通信范围内的所有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回传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测量各自与该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作为第二消息上报给便携中心站,便携中心站从该些第二消息中选择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从而建立与目标回传终端、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使得各回传终端更加灵活、动态地接入便携中心站,无需与回传终端一一绑定,实现便携中心站与回传终端不绑定时的数据回传,使得便携中心站拥有更高的移动性,实现了便携中心站能够动态选择目标回传设备,提高了便携中心站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中便携中心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回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回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实现无线专网与服务器通信,需要在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构建回传链路,使得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通过回传链路进行通信。常见的回传链路构建方法中,每个便携中心站绑定一个回传终端,该回传终端固定置于有有线回传网络或公网覆盖的位置,利用该回传终端构建便携中心站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回传链路,实现便携中心站的自回传。然而,当存在多个回传终端和多个便携中心站时,由于回传终端的位置相对固定,若将回传终端和便携中心站一一绑定,则导致便携中心站的移动性受到限制。为此,要求各回传终端灵活、动态的接入便携中心站。然而,当回传终端和便携中心站不绑定时,存在回传终端与便携站的配对问题和路由配置问题,难以处理。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便携中心站通过动态选择目标回传终端,并建立自身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实现便携中心站与回传终端不绑定时数据回传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该网络架构包括:便携中心站、回传终端和服务器,便携中心站可以通过回传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回传链路。其中,便携中心站能够提供一个小范围的无线专网,为小范围内的专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提供集群通信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等;回传终端是特殊的专网终端,通过空口接入便携中心站提供的无线专网,用于数据传输,固定置于有有线回传网络或公网覆盖的位置,通过设备上的网口实现与服务器通信,为实现大吞吐量,可采用大功率或者高增益天线(例如定向天线);服务器是多个便携中心站间的信息交换和处理中心,与回传链路有固定的连接和固定的IP地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中便携中心站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申请示例中,便携中心站集成了应用服务、路由交换、核心网、基站以及管理单元等,可以为该便携中心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提供服务。
实际应用中,可以存在多个便携中心站,下面在图1架构的基础上,以其中一个便携中心站为例,从便携中心站与回传终端、服务器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回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回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
便携中心站广播向通信范围内的N个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本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S102、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
在N个回传终端接收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后,各回传终端对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并向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
S103、便携中心站根据第二消息确定目标回传终端。
便携中心站从第二消息所指示的测量结果中,选取其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
示例性的,请参照图2,便携中心站的管理单元在收到第一个第二消息后,即收到第一个回传终端的测量结果后,启动管理单元中的回传终端选择定时器,并继续收集剩余回传终端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平滑,当定时器超时后,便携中心站的管理单元选择其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
S104、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回传终端为N个回传终端中的回传终端2,则便携中心站为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并发送给目标回传终端。目标回传终端接收到该第一IP地址后,根据该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该第二IP地址为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服务器需要发送回传数据时,可以根据各回传终端的第二IP地址确定出目标回传终端并发送回传数据,使得目标回传终端将回传数据发送给便携中心站。完成地址转换后,标志着便携中心站和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的建立。
S105、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向目标回传终端发送回传数据。
示例性的,服务器需要向便携中心站回传数据时,可以根据第二IP从众多的回传终端中确定出目标回传终端,并将回传数据发送给目标回传终端。
S106、目标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发送回传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便携中心站通过向通信范围内的所有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回传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测量各自与该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作为第二消息上报给便携中心站,便携中心站从该些第二消息中选择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基于目标回传终端建立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并利用该IPSec隧道实现服务器与便携中心站之间的数据回传。该过程中,无需便携中心站和回传终端一一绑定,使得各回传终端更加灵活、动态地接入便携中心站,使得便携中心站的移动不受限制,实现了便携中心站能够动态选择目标回传设备。
基于图3对应的实施例,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回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便携中心站接收回传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
S202、便携中心站对回传终端进行注册。
S203、便携中心站向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示例性的,请参照图1,网络架构中存在M个便携中心站和N个回传终端,N≥M。对于每个便携中心站,N个回传终端均可提前向该便携中心站进行注册。图4中仅示意出了一个便携中心站,注册过程中,该N个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发送注册请求,便携中心站完成对该N个回传终端的注册,并向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S204、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
相应的,处于便携中心站通信范围内的各回传终端接收该第一消息。其中,处于便携中心站通信范围内的各回传终端例如为图中的回传终端1~回传终端N。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步骤中是便携站向所有回传终端,即回传终端1~回传终端N广播第一消息,然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能是回传终端1~回传终端N中的部分回传终端能够与便携中心站通信,此时,只有部分回传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一消息。
示例性的,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可以由MIB携带,也可由SIB携带。
S205、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
示例性的,接收到第一广播消息的各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每个第二消息携带对应回传终端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用于指示回传终端对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的结果。
S206、便携中心站确定目标回传终端。
示例性的,便携中心站从接收到的N个第二消息中的测量结果中,确定出最好的测量结果,并将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
S207、便携中心站为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
示例性的,以目标回传终端为回传终端2为例,则便携中心站为回传终端2分配第一IP地址,该第一IP地址是由便携中心站形成的专网中的IP地址。
S208、便携中心站向目标回传终端发送第一IP地址。
相应的,目标回传终端接收该第一IP地址。
S209、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得到第二IP地址。
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也就是说,该第二IP地址为服务器能够识别的IP地址,服务器识别出第二IP地址,即可确定出目标回传终端为哪个便携中心站提供回传。
经过上述步骤S208和S209,目标回传终端完成IP地址转换,意味着便携中心站和服务器之间基于目标回传终端的IPSec隧道的建立。
S210、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三消息。
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三消息指示本便携中心站已有回传终端接入,该状态也称为“回传确定”状态。
可选地,在S210之后,还可以执行S211:
S211、便携中心站广播第四消息。
便携站广播第四消息,以指示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本便携中心站,其他回传终端接收到该第四消息后,停止尝试接入本便携中心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10、S211中,便携中心站可以仅广播第三消息,也可以同时广播第三消息以及第四消息。然而,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便携中心站也可以仅广播第四消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
便携中心站通过广播第三、第四消息,指示本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同时指示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便携中心站,进而可以节约信道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信道拥堵,使得各回传终端更加灵活、动态地接入各个便携中心站。
S212、便携中心站向目标回传终端发送数据。
相应的,目标回传终端接收该数据。
S213、目标回传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示例性的,目标回传终端将接收到的来自便携中心站的数据转发给服务器。
S214、服务器确定回传数据。
示例性的,服务器接收到目标回传终端转发的数据后,针对该数据确定回传数据。例如,便携站通过目标回传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用于请求获取存储在服务器上的重要信息。
S215、服务器根据第二IP地址向目标回传终端发送回传数据。
S216、目标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发送回传数据。
S217、目标回传终端向便携中心站上报测量结果。
在目标回传终端接入便携中心站后,目标回传终端测量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将该测量结果上报至便携中心站。例如,目标回传终端将测量结果上报至便携中心站的管理单元。
示例性的,目标回传终端可周期性地测量对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上报。
S218、便携中心站检测该测量结果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示例性的,便携中心站的管理单元在收到目标回传终端的测量结果进行检测。
若便携中心站检测出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高于预设阈值,则说明当前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能够维持本便携中心站正常进行数据回传,进而继续执行S212~S216以进行数据回传。
若便携中心站检测出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低于预设阈值,则说明当前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不能够维持当前回传链路的正常数据回传,需要从其他回传终端中重新选择新的目标回传设备,进而执行S219~S220,以重新选择新的目标回传设备。
S219、便携中心站关闭原IPSec隧道。
S220、重新执行S204。
重新执行S204,便携中心站重新向其他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表示本便携中心站当前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以重新选择新的目标回传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方法,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之前,还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对所述N个回传终端进行注册,并向所述N个回传终端中的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示例性的,便携中心站中的管理单元为该N个回传终端在便携中心站上注册,从而在通信范围内的任意回传终端均可与本便携中心站进行通信。
便携中心站通过向通信范围内的所有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回传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测量各自与该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作为第二消息上报给便携中心站,便携中心站从该些第二消息中选择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最好的回传终端作为目标回传终端,基于目标回传终端建立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并利用该IPSec隧道实现服务器与便携中心站之间的数据回传。该过程中,无需便携中心站和回传终端一一绑定,使得各回传终端更加灵活、动态地接入便携中心站,使得便携中心站的移动不受限制,实现了便携中心站能够动态选择目标回传设备。
在便携中心站和服务器之间基于目标回传终端的IPSec隧道的建立后,通过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三、第四消息,指示本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同时指示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便携中心站,进而可以节约信道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信道拥堵,使得各回传终端更加灵活、动态地接入各个便携中心站。
在便携中心站和服务器之间基于目标回传终端的IPSec隧道的建立后,通过目标回传终端周期性地测量下行信号强度和质量并上报给便携中心站,便携中心站可及时判断当前目标回传终端的状态,当监测到当前目标回传终端的信号强度和质量不足以维持当前回传链路的正常数据回传,则关闭原IPSec隧道,舍弃原目标回传终端,重新向通信范围内的其他回传终端广播第一消息,进而选择新的目标回传终端,从而建立与新的目标回传终端、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使得便携中心站在当前目标回传终端不能够维持正常的数据回传时,能够及时地重新选择新的目标回传终端,实现了便携中心站在当前目标不能够维持正常的数据回传时,能够及时、动态地重新选择新的目标回传终端。
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5所示,该数据回传装置100包括:
发送模块11,用于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接收模块12,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各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还用于接受目标回传终端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IPSec隧道发送给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的;
处理模块13,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
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发送模块11广播的第一消息可由MIB或SIB携带。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3还用于,在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时,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3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向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所述第一IP地址,以使得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13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广播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13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广播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除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外的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所述便携中心站。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接收模块12还用于在发送模块11广播第一消息之前,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3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12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之后,在本便携中心站上为所述N个回传终端注册。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发送模块11还用于向所述N个回传终端中的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装置100在上述图5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
还包括检测模块14,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13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检测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检测模块14检测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低于预设阈值,则通知处理模块13关闭所述IPSec隧道,发送模块11重新广播第一消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7所示,该数据回传装置200包括:
监听模块21,用于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还用于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IPSec隧道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确定出的;
测量模块22,用于测量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质量和强度。
发送模块23,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测量模块22测量结果,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至少一个回传终端的第二消息确定出的;还用于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所述回传数据。
一种可行的设计中,监听模块21接收的第一消息可由MIB或SIB携带。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监听模块21还用于接收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的第一IP地址。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还包括转换模块24,所述转换模块24用于将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测量模块22还用于周期性地测量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质量和强度,并由发送模块23上报至所述便携中心站。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描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数据回传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回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回传装置300包括:
处理器31和存储器32;
所述存储器3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31执行所述存储器3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31执行如上用于便携中心站的数据回传方法或用于目标回传终端的数据回传方法。
处理器3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数据回传装置300还包括通信部件33。其中,处理器31、存储器32以及通信部件33可以通过总线34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便携中心站执行的数据回传方法或目标回传终端执行的数据回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便携中心站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便携中心站执行的数据回传方法;或者,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目标回传终端上运行时,用于实现目标回传终端执行的数据回传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发明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所述便携中心站接收至少一个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各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
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
所述便携中心站接收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IPSec隧道发送给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的;
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建立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
所述便携中心站向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所述第一IP地址,以使得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除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外的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所述便携中心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检测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便携中心站检测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低于预设阈值,则关闭所述IPSec隧道;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所述第一消息,以重新选择目标回传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主信息块MIB,所述主信息块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或者,
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便携中心站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
所述便携中心站对所述N个回传终端进行注册;
所述便携中心站向所述N个回传终端中的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7.一种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回传终端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至少一个回传终端的第二消息确定出的;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IPSec隧道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确定出的;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所述回传数据;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接收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的第一IP地址;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主信息块MIB,所述主信息块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或者,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测量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得到测量结果;
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所述测量结果。
10.一种数据回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各所述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测量结果最好的回传终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IPSec隧道发送给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的;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目标回传终端建立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时,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分配第一IP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发送所述第一IP地址,以使得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广播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已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广播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回传终端中除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外的其他回传终端停止接入所述便携中心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目标回传终端确定所述便携中心站与服务器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检测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周期性地上报的测量结果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所述目标回传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低于预设阈值,则关闭所述IPSec隧道;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广播第一消息,以重新选择目标回传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广播主信息块MIB,所述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广播系统信息块SIB,所述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广播第一消息之前接收N个回传终端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为N个回传终端在所述便携中心站上注册;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N个回传终端中的各回传终端发送注册响应。
16.一种数据回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便携中心站处于没有回传终端接入的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目标回传终端对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所述目标回传终端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至少一个回传终端的第二消息确定出的;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所述IPSec隧道是所述便携中心站根据所述目标回传终端确定出的;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所述回传数据;
所述装置还包括转换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在接收服务器根据IPSec隧道发送的回传数据之前,还用于接收所述便携中心站发送的第一IP地址;
所述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得到第二IP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所述目标回传终端在回传网络中的IP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主信息块MIB,所述主信息块M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或者,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所述便携中心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携带所述第一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便携中心站的下行信号得到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便携中心站上报测量结果。
CN201910909548.0A 2019-09-25 2019-09-25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66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9548.0A CN112566277B (zh) 2019-09-25 2019-09-25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9548.0A CN112566277B (zh) 2019-09-25 2019-09-25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6277A CN112566277A (zh) 2021-03-26
CN112566277B true CN112566277B (zh) 2023-01-31

Family

ID=7502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9548.0A Active CN112566277B (zh) 2019-09-25 2019-09-25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6277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423A (zh) * 2011-03-25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CN104113889A (zh) * 2014-07-10 2014-10-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回传通道的连接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81816A (zh) * 2014-12-18 2015-04-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多流传输方法、装置、锚点及系统
CN104581875A (zh) * 2015-01-14 2015-04-2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基站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5325028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网络管理设备
CN105451282A (zh) * 2014-08-22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终端重选的方法及设备
CN105530038A (zh) * 2014-09-30 2016-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继装置、中继服务器及中继方法
CN105813225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59970A (zh) * 2016-06-16 2016-09-21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无线专网
CN106454992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中继终端设备的方法、相应的远程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
WO2017105052A1 (ko) * 2015-12-18 2017-06-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의 릴레이 기반 통신 기법
CN106982083A (zh) * 2016-01-15 201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集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1980A (zh) * 2015-04-09 2017-12-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54659A (zh) * 2017-10-11 2017-12-0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识别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基站
US10051525B1 (en) * 2016-06-28 2018-08-14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ling relay-UE operation based on bearer content type
CN109076634A (zh) * 2016-05-31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9905887A (zh) * 2017-12-08 2019-06-18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6305A (zh) * 2019-02-22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8994A1 (en) * 2001-05-15 2002-12-26 Charles Patt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and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topology,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document flow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ing environment
US8711768B2 (en) * 2008-01-16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based on backhaul capability
US9351193B2 (en) * 2009-01-28 2016-05-24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US9338672B2 (en) * 2010-09-13 2016-05-10 Blinq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hub-beam selection in fixed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423A (zh) * 2011-03-25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CN105325028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网络管理设备
CN104113889A (zh) * 2014-07-10 2014-10-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回传通道的连接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51282A (zh) * 2014-08-22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终端重选的方法及设备
CN105530038A (zh) * 2014-09-30 2016-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继装置、中继服务器及中继方法
CN104581816A (zh) * 2014-12-18 2015-04-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多流传输方法、装置、锚点及系统
CN104581875A (zh) * 2015-01-14 2015-04-29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基站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7431980A (zh) * 2015-04-09 2017-12-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54992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中继终端设备的方法、相应的远程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
WO2017105052A1 (ko) * 2015-12-18 2017-06-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의 릴레이 기반 통신 기법
CN106982083A (zh) * 2016-01-15 2017-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集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13225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76634A (zh) * 2016-05-31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5959970A (zh) * 2016-06-16 2016-09-21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无线专网
US10051525B1 (en) * 2016-06-28 2018-08-14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ling relay-UE operation based on bearer content type
CN107454659A (zh) * 2017-10-11 2017-12-0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识别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09905887A (zh) * 2017-12-08 2019-06-18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6305A (zh) * 2019-02-22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R1-110719 "Backhaul modeling for CoMP".《3GPP tsg_ran\WG1_RL1》.2011, *
林青等.多目标优化的移动中继选择算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6,(第08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6277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4366C2 (ru) Выбор сети
CN109673005B (zh) 一种确定pcf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431969B (zh) 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US899598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act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RU2425466C2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соседних сот
CN106162777B (zh) 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及系统
EP3860240A1 (en)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for terminal accessing 5g network on non-3gpp access
CN109691179B (zh) 一种会话迁移方法及设备
WO2015005626A1 (ko) 근접 서비스 기반의 릴레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2115489A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small cell information to user equipment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40213258A1 (en) Determination of a capability of a user equipment
US8971910B2 (en) Network element,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6177106A1 (zh) 专用核心网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KR100765182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접근 등급 제한 리스트를 이용한 패킷서비스 상태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3841624A (zh) 扫描无线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0903105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 address associated with a neighbouring cell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5081845A1 (zh) 公众陆地移动网标识间的切换方法、基站及通信网络
CN112566277B (zh)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WO2018138939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システム情報通知方法
CN101646159A (zh) 移动性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6341798B (zh) 一种集群组呼迟后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4173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75085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data among mobile stations via a base-station network
CN102056139A (zh) 减少上报信息量的方法与装置
CN107925861B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