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225A -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225A
CN105813225A CN201610140509.5A CN201610140509A CN105813225A CN 105813225 A CN105813225 A CN 105813225A CN 201610140509 A CN201610140509 A CN 201610140509A CN 105813225 A CN105813225 A CN 105813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back
terminal
network
target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05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书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405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3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13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2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回传隧道用于实现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通信结构中包括接入网络侧和传输侧,其中,终端(例如手机等)接入到接入网,然后通过接入网与网络(例如,互联网)实现通信连接。接入侧可以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路由器等。传输侧,还可以称为回传侧,是指接入网络设备向互联网方向进行传输的部分。
由于现有技术中长期演进/增强的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Long-TermEvolutionAdvance,简称为LTE-A)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rdGeneration,简称为4G)的快速发展,带了更多的移动数据的传输需求,为了满足上述传输需求,在传统基站的技术上,衍生出多种形态的基站,例如,微基站(PicoeNB)、微微基站(NanoeNB)、家庭式基站(FemtoeNB/HeNB)等。上述微基站或者微微基站等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实现更小的覆盖范围。但是上述无线接入设备需相应的回传通道支持,以保证正常通信。
现有的回传通道包括有线回传通道和无线回传通道。有线回传通道的部署相对较复杂,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有线回传通道对微基站或者微微基站的部署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无线回传通道相对于有线回传通道,对环境的要求较低,更加经济,但是要求定向天线的配置,对网络设备的位置固定性要求较高,另外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从而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仍然具有可以提升的空间。除此之外,由于无线链路受到传输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一些恶劣天气如雨、雪、雾等,其回传链路的性能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包括: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包括: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回传隧道和所述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装置,包括:获取建立单元,用于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装置,包括:发送建立单元,用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回传隧道和所述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系统,包括:目标基站;路由终端,所述路由终端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回传隧道,并基于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路由终端包含目标终端和路由模块,所述目标终端为能够实现与所述目标基站和网络通信连接的任意终端,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传输回传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的方式,通过路由终端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建立回传隧道,路由终端再根据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而,非回传终端和网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回传,采用路由终端进行数据回传的方法达到了通过终端就能实现数据回传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强了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回传数据的灵活性,使得附着于目标基站的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数据的传输受环境和地域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的交互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回传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回传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回传的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建立回传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2至步骤S104:
步骤S102,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回传隧道用于实现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回传隧道用于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实现数据的中转传输,例如,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回传数据传输至目标基站,或者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传输至路由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回传隧道中传输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时,可以将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再通过回传隧道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可以按照预设协议将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封装在压缩包内,预设协议可以为PPP协议,还可以为L2TP等协议。上述目标基站包括TD-SCDMA、WCDMA、LTE/LTE-A以及LTE/LTE-A的演进中的任一种基站,该目标基站还可以为微基站或者微微基站。
步骤S104,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具体地,在进行数据的回传之前,路由终端需在建立的回传隧道的基础上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又可称为,回传链路),该第一通信链路为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通信链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可以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太网、局域网、3G核心网络和4G核心网络中的任一种。
在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完成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来自非回传终端的原始数据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并传输至路由终端,再通过路由终端将原始数据发送至网络;网络在接收到原始数据之后,发送回传数据至路由终端,进而,路由终端将回传数据通过回传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非回传终端为能够与目标基站实现无线通讯连接的任意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
上述路由终端可以由路由模块和移动终端组成,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回传终端,还可以为能够安装该路由模块的任意一种与该回传终端不相同的终端。
当该移动终端为回传终端(例如,目标基站所覆盖区域的一个手机A)时,则在该手机A中安装有能够实现路由功能的软件路由(即,上述路由模块),其中,该手机A可以通过空口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Wifi等方式实现与网络的无线通信连接。此时,基于该路由终端进行数据的回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非回传终端首先将数据发送至基站,基站通过回传隧道将数据发送给安装有路由模块的手机A(即,回传终端),该手机A再将数据传输至网络,网络在接收到该数据之后,将回传数据按照原路径发送给安装有路由模块的手机A,该手机A再将回传数据通过基站回传至非回传终端,以实现数据的回传。
当该移动终端为安装该路由模块的任一种与该回传终端不相同的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时,则在该电脑中安装有实现路由功能的软件路由(即,上述路由模块),此外,还需一个回传终端来实现数据的回传,例如,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手机B,其中,该电脑可以通过Wifi等方式实现与手机B的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以太网口实现与网络的通信连接。此时,基于该路由终端进行数据的回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非回传终端首先将数据发送至基站,基站通过回传隧道将数据发送给手机B(即,回传终端),该手机B再将数据传输至安装有路由模块的电脑,进而,电脑通过以太网口将数据发送至网络,网络在接收到该数据之后,将回传数据按照原路径发送给安装有路由模块的电脑,该电脑再将回传数据发送给手机B,手机B再将回传数据通过基站回传至非回传终端,以实现数据的回传。由此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路由终端,可以安装在回传终端上,还可以安装在任意一个能够与回传终端实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上,并且,不需要修改终端设备和回传终端的任何协议,并且不受地域和环境的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路由终端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建立回传隧道,路由终端再根据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而,非回传终端和网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回传,采用路由终端进行数据回传的方法达到了通过终端就能实现数据回传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强了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回传数据的灵活性,使得附着于目标基站的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数据的传输受环境和地域的影响较小。
可选地,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包括如下步骤S1021至步骤S1023:
步骤S1021,路由终端在获取到网络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第一请求信令至目标基站,其中,第一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所述回传隧道的信令。
步骤S1023,路由终端在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确认建立回传隧道的第一应答信令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回传隧道。
具体地,目标基站在与之实现通信连接的多个终端中查找用于建立回传隧道的路由终端,当路由终端获取到目标基站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时,发送第一请求信令(即,回传隧道建立请求信令)至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在接收到第一请求信令(即,回传隧道建立请求信令)后,向路由终端发送第一应答信令(即,回传隧道建立响应信令)。路由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确认建立回传隧道的第一应答信令建立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回传隧道。
至此,回传隧道已经成功建立,后续所有需要发送到网络的原始数据都封装在回传隧道内进行传输。
可选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包括如下步骤S1041: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并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具体地,在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的第一通信链路之前,可以根据已建立的回传隧道建立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进而,再根据已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即,数据回传链路)。在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数据回传链路建立之后,即可以实现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包括如下步骤S11至步骤S15:
S11,路由终端接收目标基站通过回传隧道发送的第二请求信令,其中,第二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
S13,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将接收到的第二请求信令发送至网络,并接收来自网络的第二应答信令。
S15,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二应答信令通过回传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若第二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具体地,在回传隧道建立完成之后,目标基站通过回传隧道发送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请求信令至路由终端,其中,目标基站首先将第二请求信令(例如,S1-SetupRequest信令)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得到封装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并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信令发送至路由终端。路由终端接收到该第二请求信令后,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还原得到原始的第二请求信令,并将还原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进行源地址转换(即,SNAT转换),然后将源地址转换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转发至网络。网络在接收到经过源地址转换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之后,发送第二应答信令(即,S1-SetupResponse信令)至路由终端。路由终端将收到的第二应答信令(即,S1-SetupResponse信令)经过SNAT还原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并将已封装的第二应答信令转发给目标基站。
至此,目标基站与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已经成功建立,后续所有来自非回传终端的原始数据都经由此第二通信链路在目标基站与网络之间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终端可以为安装有路由模块的回传终端,还可以为安装有该路由模块的任意终端。其中,当路由终端为安装有路由模块的回传终端时,目标基站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路由终端;当路由终端为安装有该路由模块的任意终端时,目标基站首先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回传终端,回传终端再将该第二请求信令发送至路由终端。
可选地,步骤S1041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包括如下步骤S21至步骤S25:
步骤S21,路由终端接收来自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三请求信令,其中,第三请求信令为非回传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
步骤S23,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三请求信令发送至网络,并接收来自网络的第三应答信令,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步骤S25,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三应答信令通过回传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如果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具体地,在第二通信链路建立之后,非回传终端发起附着在目标基站的流程;当附着流程结束之后,非回传终端将第三请求信令通过空口发送到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第三请求信令封装在在回传隧道,得到封装之后第三请求信令,并将封装后的第三请求信令转发送给路由终端;路由终端进行解隧道封装的操作后,得到解隧道封装之后的原始的第三请求信令,将原始的第三请求信令经过源地址转换(即,SNAT转换)之后,发送至网络;网络在接收到该第三请求信令的情况下,向路由终端发送第三应答信令;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三应答信令经过还原SNAT处理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通过路由终端发送到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在接收到该第三应答信令的情况下,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并将隧道内部的第三应答信令通过空口发送给非回传终端,当该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时,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至此,非回传终端的附着流程结束,默认承载激活,进而从非回传终端到网络的第一通信链路已经建立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终端可以为安装有路由模块的回传终端,还可以为安装有该路由模块的任意终端。其中,当路由终端为安装有路由模块的回传终端时,目标基站发送第三请求信令至路由终端;当路由终端为安装有该路由模块的任意终端时,目标基站首先发送第三请求信令至回传终端,回传终端再将该第三请求信令发送至路由终端。
当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完成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传输,具体过程为:非回传终端将原始数据通过空口发送到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封装在在回传隧道,并将该封装在回传隧道内的原始数据转发送给路由终端;路由终端进行解隧道封装的操作后,得到解隧道封装之后的原始数据,然后将原始数据进行源地址转换,并将转换之后的原始数据发送到网络;网络在接收到该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向路由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即,回传数据);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回传数据进行SNAT还原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并通过路由终端发送到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在接收到该回传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并将隧道内部的回传数据通过空口发送给非回传终端。
可选地,在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路由终端获取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请求;路由终端根据通信连接请求建立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在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
具体地,在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回传隧道之前,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起通信连接请求;路由终端在获取到该通信连接请求之后,建立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并在路由终端建立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之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起网络连接请求。如果在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之前,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已建立通信连接,则路由终端可以直接获取目标基站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数据回传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2至步骤S204:
步骤S202,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其中,回传隧道用于实现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回传隧道用于在目标基站(下述均简称为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实现数据的中转传输,例如,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回传数据传输至目标基站,或者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传输至路由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回传隧道中传输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时,需将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再通过回传隧道传输至路由终端。其中,将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封装于回传隧道内为按照预设协议将原始数据或者回传数据封装在压缩包内,该预设协议可以为PPP协议,还可以为L2TP等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基站为TD-SCDMA、WCDMA、LTE/LTE-A以及LTE/LTE-A的演进中的任一种基站;路由终端可以包括路由模块和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回传终端,还可以为能够安装该路由模块的任意一种与该回传终端不相同的终端。当该移动终端为回传终端时,目标基站发送数据至路由终端,当该移动终端并非为回传终端时,目标基站首先将数据发送至回传终端,回传终端再将该数据传输至路由终端。
步骤S204,目标基站基于回传隧道和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具体地,在进行数据的回传之前,目标基站需在建立的回传隧道的基础上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又可以称为,回传链路),该第一通信链路为基站和网络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网络可以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太网、局域网、3G核心网络和4G核心网络中的任一种。
在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完成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来自非回传终端的原始数据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并传输至路由终端,再通过路由终端将原始数据发送至网络;网络在接收到原始数据之后,发送回传数据至路由终端,进而,路由终端将回传数据通过回传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非回传终端为能够与目标基站实现无线通讯连接的任意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路由终端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建立回传隧道,路由终端再根据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而,非回传终端和网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回传,采用路由终端进行数据回传的方法达到了通过终端就能实现数据回传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强了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回传数据的灵活性。
可选地,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包括如下步骤S2021至步骤S2023:
步骤S2021,目标基站在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之后,接收来自路由终端通过回传隧道发送的第一请求信令,其中,第一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回传隧道的消息。
步骤S2023,目标基站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请求信令发送确认建立回传隧道第一应答信令至路由终端,并建立回传隧道。
具体地,目标基站在与之实现通信连接的多个终端中查找用于建立回传隧道的路由终端,当路由终端获取到目标基站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时,发送第一请求信令(即,回传隧道建立请求信令)至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在接收到第一请求信令(即,回传隧道建立请求信令)后,向路由终端发送第一应答信令(即,回传隧道建立响应信令)。路由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确认建立回传隧道的第一应答信令建立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回传隧道。
至此,回传隧道已经成功建立,后续所有需要发送到网络的原始数据都封装在回传隧道内进行传输。
可选地,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包括如下步骤S2041: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
具体地,在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的第一通信链路之前,可以根据已建立的回传隧道建立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进而,再根据已建立的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即,数据回传链路)。在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数据回传链路建立之后,即可以实现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目标基站基于回传隧道和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包括如下步骤S31至步骤S33:
步骤S31,目标基站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路由终端,其中,第二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路由终端基于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网络。
步骤S33,目标基站第二请求信令接收来自路由终端的第二应答信令,其中,如果第二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具体地,在回传隧道建立成功之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路由终端,其中,目标基站首先将第二请求信令(例如,S1-SetupRequest信令)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得到封装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并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信令发送至路由终端。
路由终端在接收到该封装后的第二请求信令后,对第二请求信令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解封装得到第二请求信令,并将该解封装后的第二请求信令进行源地址转换(即,SNAT),并将转换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转发到网络。
网络在接收到经过源地址转换之后的第二请求信令之后,发送第二应答信令(即,S1-SetupResponse信令)至路由终端。路由终端将收到的第二应答信令(即,S1-SetupResponse信令)经过SNAT还原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并将已封装的第二应答信令转发给目标基站。如果目标基站接收到的第二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至此,目标基站与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已经成功建立,后续所有来自非回传终端的原始数据都经由此第二通信链路在目标基站与网络之间进行传输。
可选地,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包括如下步骤S41至步骤S45:
步骤S41,目标基站接收来自非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三请求信令,其中,第三请求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
步骤S43,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第三请求信令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发送至路由终端。
步骤S45,目标基站接收路由终端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发送的第三应答信令,其中,如果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具体地,在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建立成功之后,还需完成非回传终端的附着在目标基站的流程;当附着流程结束之后,目标基站通过空口接收非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三请求信令,并将该第三请求信令封装于回传隧道内,得到封装之后的第三请求信令,并将封装后的第三请求信令发送至路由终端,其中,路由终端在接收到该第三请求信令之后,对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解封装得到第三请求信令,并将该解封装之后的第三请求信令进行源地址转换(即,SNAT),并将转换后的第三请求信令转发到网络。
网络在接收到经过源地址转换之后的第三请求信令之后,回复第三应答信令至路由终端,路由终端将第三应答信令封装于回传隧道内,并将该封装好的第三应答信令传输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再将接收到的第三应答信令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得到解封装之后的第三应答信令,并将解隧道封装操作之后的第三应答信令发送至非回传终端,当该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时,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在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通信连接请求;目标基站根据通信连接请求建立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在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
具体地,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起通信连接请求;路由终端在获取到该通信连接请求之后,建立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并在路由终端建立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之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起网络连接请求。如果在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之前,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已建立通信连接,则路由终端可以直接获取目标基站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无线回传的方法的时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02至步骤S34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包括板载EPC和原基站模块,路由终端包括回传终端和路由模块。
步骤S302,通过板载EPC中的S1-MME接口实现原基站模块与回传终端和非回传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S304,回传终端接入到板载EPC,附着在小区,激活默认承载。
步骤S306,若路由模块检测到回传终端的承载已建立,到原基站模块的路由可达后,则发送第一请求信令,其中,第一请求信令又可称为回传隧道建立请求信令。
步骤S308,原基站模块收到的第一请求信令后,向路由模块回复第一应答信令,其中,第一应答信令又可称为回传隧道建立响应信令。
至此,回传隧道已经成功建立,后续所有需要发送到网络的数据都封装在回传隧道内进行传输。
回传隧道建立成功之后,还需建立原基站模块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具体地,通过下述步骤S310至步骤S316建立该第二通信链路。
步骤S310,原基站模块将第二请求信令封装在回传隧道内,并通过回传终端发送该封装后的第二请求信令至路由模块。
步骤S312,路由模块收到该第二请求信令后,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并将解隧道后的第二请求信令经过源地址转换之后,转发到网络。
步骤S314,网络在接收到该第二请求信令之后,回复第二应答信令至路由模块,其中,第二应答信令又可称为S1-SetupResponse信令。
步骤S316,路由模块将收到的第二应答信令经过还原SNAT处理之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通过回传终端,转发给原基站模块。
至此,目标基站与网络之间的S1AP链路(即,第二通信链路)已经成功建立,后续所有非回传终端的信令都经由此链路在原基站模块与网络之间传输。
原基站模块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完成之后,还需完成非回传终端和原基站模块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具体地,第一通信链路的建立流程包括如下步骤S318至步骤328。
步骤S318,非回传终端开始附着流程,将第三请求信令通过空口发送到原基站模块。
步骤S320,原基站模块将第三请求信令封入回传隧道,并通过回传终端转发第三请求信令给路由模块。
步骤S322,路由模块进行解隧道封装后,还原得到第三请求信令,并将还原之后的第三请求信令发送到网络。
步骤S324,网络在接收到路由终端转发的第三请求信令之后,回复第三应答信令到路由模块。
步骤S326,路由模块将接收到的第三应答信令经过源地址转换处理之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通过回传终端发送到原基站模块。
步骤S328,原基站模块接收到第三应答信令之后,进行解隧道封装操作,并将回传隧道内部的第三应答信令通过空口发送给非回传终端。
至此,非回传终端的附着流程结束,默认承载激活,从非回传终端到网络的第一通信链路已经建立。
非回传终端的附着流程结束之后,即可通过建立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具体地,传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S330至步骤S340。
步骤S330,非回传终端通过空口发送原始数据(又可以称为上行数据)到原基站模块。
步骤S332,原基站模块将非回传终端的发送的原始数据封装在回传隧道中,通过回传终端发送给路由模块。
步骤S334,路由模块解封装隧道后,将回传隧道内部的原始数据经过源地址转换之后,发送到网络。
步骤S336,网络在接收到原始数据之后,发送回传数据(又可以称为下行数据)到路由模块。
步骤S338,路由模块将回传数据经过还原SNAT处理后,封装在回传隧道内部,并通过回传终端发送该回传数据至原基站模块。
步骤S340,原基站模块对接收到的回传数据进行解隧道封装后,将该回传数据发送到非回传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回传隧道的目标为通过该回传隧道能够将来自非回传终端的原始数据经由空口发送到目标基站,并且通过回传终端将目标基站发过来的封装在回传隧道内的原始数据成功传送到路由模块。例如:一个带有LAN口的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Equipment,简称CPE),移动终端接入到该CPE的LAN口就可以访问因特网,而此时CPE是需要做一个NAT的转换,让原始数据能够成功给到移动终端。其中,CPE为将高速4G信号转化成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用的Wifi信号的客户终端设备。本发明中的回传隧道的思路就是借有这样一个隧道,让回传终端能够记住以这样的规则,凡是符合隧道五元组的信令都能够在目标基站和路由模块之间转发,而真正的数据则封装在回传隧道内部进行转发。
通过上述步骤,先建立原基站模块和路由模块的回传隧道,进而根据回传隧道建立原基站模块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并在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完成之后,控制完成非回传终端的附着流程,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最终,在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完成之后,即可实现数据的回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无线回传的装置的实施例,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无线回传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建立单元41,用于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回传隧道用于实现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第一建立单元43,用于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路由终端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建立回传隧道,路由终端再根据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而,非回传终端和网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回传,采用路由终端进行数据回传的方法达到了通过终端就能实现数据回传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强了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回传数据的灵活性。
可选地,获取建立单元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路由终端在获取到网络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第一请求信令至目标基站,其中,第一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回传隧道的信令;第一建立模块,用于路由终端在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确认建立回传隧道的第一应答信令的情况下,建立回传隧道。
可选地,第一建立单元包括:第一建立子单元,用于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回传隧道建立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并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一建立子单元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路由终端接收目标基站通过回传隧道发送的第二请求信令,其中,第二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将接收到的第二请求信令发送至网络,并接收来自网络的第二应答信令;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二应答信令通过回传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若第二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一建立子单元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路由终端接收来自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三请求信令,其中,第三请求信令为非回传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第四发送模块,用于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三请求信令发送至网络,并接收来自网络的第三应答信令,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第五发送模块,用于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三应答信令通过回传隧道发送至目标基站,其中,如果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在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路由终端获取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请求;第三建立单元,用于路由终端根据通信连接请求建立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在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
可选地,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路由终端依据与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数据回传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发送建立单元51,用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其中,回传隧道用于实现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第二建立单元53,用于目标基站基于回传隧道和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网络和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路由终端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建立回传隧道,路由终端再根据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而,非回传终端和网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回传,采用路由终端进行数据回传的方法达到了通过终端就能实现数据回传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强了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回传数据的灵活性。
可选地,发送建立单元包括:第五接收模块,用于目标基站在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之后,接收来自路由终端通过回传隧道发送的第一请求信令,其中,第一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回传隧道的消息;第六发送模块,用于目标基站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请求信令发送确认建立回传隧道第一应答信令至路由终端,并建立回传隧道。
可选地,第二建立单元包括:第二建立子单元,用于目标基站基于回传隧道和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与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并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二建立子单元包括:第七发送模块,用于目标基站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路由终端,其中,第二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路由终端基于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发送第二请求信令至网络;第六接收模块,用于目标基站第二请求信令接收来自路由终端的第二应答信令,其中,如果第二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第二建立子单元包括:第七接收模块,用于目标基站接收来自非回传终端发送的第三请求信令,其中,第三请求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第八发送模块,用于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第三请求信令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发送至路由终端;第九发送模块,用于目标基站接收路由终端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发送的第三应答信令,其中,如果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在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之前,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通信连接请求;第四建立单元,用于目标基站根据通信连接请求建立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在路由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
可选地,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包括:第十发送模块,用于目标基站依据与路由终端的通信连接,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回传的系统的实施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回传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目标基站61和路由终端63,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基站61可以为小型的一体化基站,即小基站。其中,小基站的体积小于正常基站,并且小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小于正常基站的覆盖范围。
路由终端63,路由终端用于建立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回传隧道,并基于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路由终端包含目标终端和路由模块,目标终端为能够实现与目标基站和网络通信连接的任意终端,回传隧道用于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传输回传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路由终端在目标基站和路由终端之间建立回传隧道,路由终端再根据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而,非回传终端和网络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回传,采用路由终端进行数据回传的方法达到了通过终端就能实现数据回传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回传技术局限性较大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强了非回传终端和网络之间回传数据的灵活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可以为TD-SCDMA、WCDMA、LTE/LTE-A以及LTE/LTE-A的演进中的任一种基站;网络可以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太网、局域网、3G核心网络和4G核心网络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终端包括目标终端和路由模块,其中,目标终端可以为回传终端,并且路由模块安装在回传终端上,该回传终端用于实现目标基站和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具体地,当路由模块安装在回传终端中时,目标基站向回传终端发送原始数据,并通过回传终端发送至路由终端,进而路由终端将原始发送至网络。
目标终端还可以包括回传终端和预设终端,其中,回传终端用于实现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路由终端安装在预设终端上,其中,预设终端通过第一端口与回传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目标终端通过第二端口与网络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地,当路由模块安装在预设终端中时,目标基站向回传终端发送原始数据,然后回传终端将原始数据发送至路由终端。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回传终端可通过TD-SCDMA,WCDMA和LTE/LTE-A通信协议实现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例如,目标基站与回传终端通过移动的2G网络、3G网络或者4G网络实现通信连接。其中,回传终端可以为支持移动2G网络、3G网络或者4G网络的智能手机,还可以为支持移动3G网络或者4G网络的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预设终端可以为能够同回传终端和网络进行通信连接的任意终端。
可选地,上述预设终端可以为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任意的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等设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用于连接回传终端和网络,若第一端口连接至回传终端,则第二端口连接至网络。
其中,第一端口包括以下任一种端口:以太网端口、WIFI端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端口以及USB端口;第二端口包括以下任一种接口:以太网端口、WIFI端口以及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端口。
若该预设终端为双以太网口的PC、服务器或者其他设备,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以均为笔记本电脑中的以太网口。
若该预设终端为安装有WIFI功能和以太网口的笔记本电脑或其它设备,则第一端口可以为WIFI端口,第二端口可以为以太网端口,其中,WIFI端口用于连接回传终端,以太网口端口连接网络;或者第一端口为以太网端口,第二端口为WIFI端口,其中,以太网端口连接回传终端,WIFI端口连接网络(例如办公室WIFI热点,家庭WIFI热点,公共WIFI热点等任何能够连通网络的WIFI热点)。
若该预设终端为带有USB端口和以太网口的设备,则第一端口可以为USB端口,第二端口可以为以太网端口,其中,USB端口用于连接回传终端,以太网口连接网络。
若该预设终端为带有USB端口和WIFI端口的设备,则第一端口可以为USB端口,第二端口可以为WIFI端口,其中,USB端口用于连接回传终端,WIFI端口用于连接到网络,例如,办公室WIFI热点,家庭WIFI热点,公共WIFI热点等任何能够连通网络的WIFI热点。
可选地,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回传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非回传终端,与目标基站通信连接,非回传终端为发送原始数据至目标基站的终端设备,其中,原始数据为目标基站发送的来自非回传终端的数据。
具体地,非回传终端通过空口实现与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空口指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接口协议。非回传终端为可实现与目标基站无线通讯连接的任意终端设备,其中,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目标基站可同时接收多个非回传终端的原始数据,并将该原始数据封装于回传隧道中,通过回传隧道传输原始数据至网络。
可选地,目标基站包括板载EPC,其中,板载EPC用于分别实现回传终端和非回传终端与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具体地,板载EPC)安装于基站中的集成工控主板,通过板载EPC中的S1-MME接口实现目标基站与回传终端和非回传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建立回传隧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用于建立回传隧道的设备包括目标基站61、路由终端63、多个非回传终端71和网络73,其中,路由终端63包括:回传终端631和路由模块632,回传终端631分别与目标基站61和路由模块632通信连接,用于建立回传隧道;非回传终端71与目标基站61通信连接,用于发送原始数据。
如图7所示,路由模块632包括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路由模块632通过第一端口A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路由模块632通过第二端口B与网络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第一端口包括以太网端口、WIFI端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端口以及USB端口中的任一种端口。第二端口包括以太网端口、WIFI端口以及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端口中的任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终端中安装路由模块的应用程序,则安装该路由模块的应用程序的第三终端即为路由模块632。其中,第三终端可以为包括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的任意的第三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等设备。
路由模块632通过以太网、局域网、3G核心网络和4G核心网络中的任一种实现与网络模块的通信连接。路由模块632通过LTE/LTE-A通信协议和目标基站进行连接后,目标基站将接收到的原始上行数据封装于回传隧道内,并将封装于回传隧道内的原始上行数据传输到互联网;同时,互联网在接收到原始上行数据的情况下,发送下行数据至路由模块632,进而,路由模块632再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实现数据的传输。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
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包括:
所述路由终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发送第一请求信令至所述目标基站,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所述回传隧道的信令;
所述路由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确认建立所述回传隧道的第一应答信令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回传隧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所述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路由终端接收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回传隧道发送的第二请求信令,其中,所述第二请求信令为请求建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
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所述网络的通信连接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请求信令发送至所述网络,并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第二应答信令;
所述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应答信令通过所述回传隧道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其中,若所述第二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路由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三请求信令,其中,所述第三请求信令为所述非回传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
所述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三请求信令发送至所述网络,并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第三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所述路由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三应答信令通过所述回传隧道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其中,如果所述第三应答信令为确认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信令,则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终端获取与所述目标基站的通信连接请求;
所述路由终端根据所述通信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路由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
其中,在所述路由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所述通信连接之后,所述路由终端获取所述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
7.一种数据回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
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回传隧道和所述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8.一种数据回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建立单元,用于路由终端获取目标基站的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的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所述路由终端依据与网络的通信连接和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9.一种数据回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建立单元,用于目标基站向路由终端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回传隧道,其中,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的数据中转传输;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回传隧道和所述路由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网络和所述非回传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回传数据。
10.一种数据回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基站;
路由终端,所述路由终端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回传隧道,并基于所述回传隧道建立非回传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其中,所述路由终端包含目标终端和路由模块,所述目标终端为能够实现与所述目标基站和网络通信连接的任意终端,所述回传隧道用于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路由终端之间传输回传数据。
CN201610140509.5A 2016-03-11 2016-03-11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5813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0509.5A CN105813225A (zh) 2016-03-11 2016-03-11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0509.5A CN105813225A (zh) 2016-03-11 2016-03-11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225A true CN105813225A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6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0509.5A Pending CN105813225A (zh) 2016-03-11 2016-03-11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132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3058A (zh) * 2018-12-25 2019-04-23 普兴移动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的车载数据回传系统
CN11256627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13305A (zh) * 2013-06-26 2013-09-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关装置及基站系统
CN103313259A (zh) * 2013-05-20 2013-09-18 南京邮电大学 低空气球荷载的中继应急无线数据通信架构
CN103501499A (zh) * 2013-09-13 2014-01-0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企业网系统的无线回传方法及其实现设备
US2014017784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T-Mobile Usa, Inc. Cellular Backhaul Load Distribution
CN104853402A (zh) * 2014-02-19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服务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17784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T-Mobile Usa, Inc. Cellular Backhaul Load Distribution
CN103313259A (zh) * 2013-05-20 2013-09-18 南京邮电大学 低空气球荷载的中继应急无线数据通信架构
CN103313305A (zh) * 2013-06-26 2013-09-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关装置及基站系统
CN103501499A (zh) * 2013-09-13 2014-01-0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企业网系统的无线回传方法及其实现设备
CN104853402A (zh) * 2014-02-19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服务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3058A (zh) * 2018-12-25 2019-04-23 普兴移动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的车载数据回传系统
CN11256627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CN112566277B (zh) * 2019-09-25 2023-01-3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5857B (zh) 家庭基站与物联网的融合系统及物联网业务实现方法
US89349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short messages in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s
US1056091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quisition of control node information
CN107306456B (zh) 一种终端关联ap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47488A (zh) 一种舰船用短信传输系统及其短信传输方法
CN10801225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03731842A (zh) 一种无线中继组网系统及方法
CN10297071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2665297A (zh) 无线云传感网通讯系统和装置与方法
CN105027475A (zh) 用于提供在本地站点的无线电接入的方法和布置
JP4469285B2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CN105813225A (zh) 数据回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04199A (zh) 启用单个无线电切换的设计和方法
CN102573109A (zh) 基于cdma或gprs无线公网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47137A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A242243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dding data transmission origin information to data
CN103796191A (zh) 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812775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57890A (zh) 一种电力隧道短信与无线网络通信自适应的监控方法
CN103079216B (zh) 一种多网融合接入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CN101541106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方法
CN105472700A (zh) 获取无线接入点连接设备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11761A (zh) PMIPv6协议支持IPv6前缀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CN202759593U (zh) 一种无线组网系统
CN202586960U (zh) 一种舰船用短信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4

Address after: 211103 Building 1, 666 East Qi Road, Q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