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371B -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371B
CN112565371B CN202011360242.3A CN202011360242A CN112565371B CN 112565371 B CN112565371 B CN 112565371B CN 202011360242 A CN202011360242 A CN 202011360242A CN 112565371 B CN112565371 B CN 112565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chain
information
roaming
mobile
visi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02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5371A (zh
Inventor
李才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pire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pire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pire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spire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02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3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5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5Discovery involving distributed pre-established resource-based relationships among peers, e.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视频处理技术领域。该拜访确认方法,包括: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将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接收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将漫游信息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获取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从而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力,判断拜访业务是否完成;并将区块链和网格化治理结合运用,运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将相关数据入链到区块链中,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有利于提高信息上报的真实性。

Description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将客户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与传统管理思维不同的是,网格化管理强调划片分区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贴近客户;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通过网格快速了解客户需求,将适合服务提供给客户,提升客户便利性。
然而,当前的网格化管理中的服务确认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各网格间采用独立数据库部署方式,容易带来信息孤岛等问题;二、通过网格间数据库串联,失去了扁平化管理优势,用户隐私在传送过程中无法得到保障、未记录用户漫游和营销的中间过程,导致网格管理员无激励,不愿意上传数据,及上报一些中间细节等问题;三、缺乏系统自动触发机制,没有充分和客户的系统事件有机结合,例如无法将客户地理信息共享等。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拜访确认方法,包括:
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所述区块链交易包括拜访时间、拜访地址和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
将所述漫游信息入链到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获取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所述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业务区块链和地理信息区块链,所述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
将所述拜访时间和所述拜访地址入链到所述业务区块链;
将所述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入链到所述地理信息区块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漫游信息包括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所述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包括:
将所述漫游位置和所述漫游时间入链到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漫游信息区块链,所述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包括:
将所述漫游位置和所述漫游时间入链到所述漫游信息区块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智能合约规则,具体包括:
将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进行比对;
若所述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智能合约规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规则确定完成所述待拜访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规则确定拜访的可信度;
将所述拜访的可信度通知去中心化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拜访确认装置,包括:
交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所述区块链交易包括拜访时间、拜访地址和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交易入链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
漫游入链模块,用于将所述漫游信息入链到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拜访业务完成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所述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程序;
所述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
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并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然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再将所述漫游信息入链到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从而获取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所述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从而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力,判断拜访业务是否完成;并将区块链和网格化治理结合运用,运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将相关数据入链到区块链中,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有利于提高信息上报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实施例的图1中步骤202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拜访确认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拜访确认方法应用于一具体应用场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若干名词进行解析: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将客户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与传统管理思维不同的是,网格化管理强调划片分区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贴近客户;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通过网格快速了解客户需求,将适合服务提供给客户,提升客户便利性。并通过客户经理、实体渠道的厅店服务,线上渠道服务等多种方式,丰富客户的触点,送服务上门,具体手段有:客户经理约客户,服务到达后通过客户的签名,服务到达后,还需要定期通过客服回访方式确认;通过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客户扫描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二维码以确认服务到达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无法确认客户经理是否提供了客户面对面服务。
当前的网格化管理中的服务确认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各网格间采用独立数据库部署方式,容易带来信息孤岛等问题;二、通过网格间数据库串联,失去了扁平化管理优势,用户隐私在传送过程中无法得到保障、未记录用户漫游和营销的中间过程,导致网格管理员无激励,不愿意上传数据,及上报一些中间细节等问题;三、缺乏系统自动触发机制,没有充分和客户的系统事件有机结合,例如无法将客户地理信息及管理员的地理信息共享等。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网格化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拜访确认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可应用于终端中,也可应用于服务器端中,还可以是运行于终端或服务器端中的软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或者智能手表等;服务器端可以配置成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配置成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配置成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软件可以是实现拜访确认方法的应用等,但并不局限于以上形式。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应用于网络结构中,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结构包括:服务端101、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102、移动网格化区块链103。服务端101用于接收客户端104的业务需求,并将相应的业务需求作为区块链交易发送给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102,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102用于获取相关的区块链交易并将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103。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端101包括客户经理应用端。客户端104包括客户应用端。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图,图2中的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5。图2所示的拜访确认方法应用于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102。
步骤201、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区块链交易包括拜访时间、拜访地址和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202、将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步骤203、接收服务端的漫游信息;漫游信息包括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
步骤204、将漫游信息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步骤205、获取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拜访业务是指网格业务;步骤201中,服务端包括客户经理、网格员,其中,网格员可以是管理员;拜访时间和拜访地址是指业务产生交易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例如与待拜访约定好的拜访时间和地址;客户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客户经理的地理位置信息。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业务区块链和地理信息区块链;则步骤202包括:
步骤301:将拜访时间和拜访地址入链到业务区块链;
步骤302:将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入链到地理信息区块链。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网格员的区块链交易在进行业务分派时,通过业务区块的方式入库到业务区块链中。
将服务拜访地址、客户经理及客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作为区块链不同的交易入链到相应的区块链。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地理信息区块链包括多个区块,将接收到的客户经理及客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以不同蜂窝位置入链到对应地理信息区块链的区块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客户经理到客户拜访前,需要提供服务拜访点(即拜访地址)作为一个区块链交易入链到业务区块链中。不同的业务事件作为区块链交易,区块链交易中包括网格业务拜访点(即拜访地址),客户经理的地理位置信息及客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入链到对应的区块链中,以便与做后续的智能合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漫游信息包括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步骤203包括:接收服务端的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步骤204包括:将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网格化区块链还包括漫游信息区块链;则步骤204包括:
将漫游信息入链到漫游信息区块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网格化区块链还包括漫游信息区块链,漫游信息包括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则步骤204包括:将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入链到漫游信息区块链。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客户经理进行网格业务时产生的漫游位置信息及时间入链到漫游信息区块链。网格客户在客户经理进行网格业务的时候,所产生的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入链到漫游信息区块链。
上述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都完成入链,是后续智能合约达成的必要条件。根据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通过智能合约规则,在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发布业务事件后,当移动网格化区块链中对应的地理信息区块链的客户经理拜访的地理位置信息及客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入链后,客户经理与网格客户的用户行为轨迹与移动网格化区块链中的拜访业务地点一致,则智能合约条件成立。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拜访确认方法,还包括:确定智能合约规则,具体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4。
步骤401、将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进行比对;
步骤402、判断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是否一致;若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一致,则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确定智能合约规则。具体地,若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一致,则确定智能合约规则。
步骤404、确定智能合约规则不成立。具体地,若所述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不一致,则确定智能合约规则不成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拜访确认方法,还包括:根据智能合约规则确定完成待拜访业务。具体地,由于智能合约规则成立的条件是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一致,即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一致时,可以判断完成待拜访业务;区块链记录位置过程,通过智能合约能力,可以判断是否完成拜访。
在一些实施例中,拜访确认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规则确定拜访的可信度;
将所述拜访的可信度通知去中心化应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去中心化应用程序通过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例如,已入链的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上述的将客户经理的拜访确认的可信度通知给下游系统。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当待拜访业务的拜访地址入库到业务区块链后,在对应的移动网格化区块链中有对应客户经理的拜访信息及客户的轨迹信息,则智能合约成立,之后会通知去中心化应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这样的智能合约,因此,客户经理与客户的用户行为轨迹一致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网格员提供客户经理与网格客户。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区块链记录位置的过程,即在定位过程中,不依赖客户经理及客户(用户)的主动操作,而是通过信息区块链进行信息匹配,从而避免了信息被随意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中存储客户的行为轨迹信息,从而可以提高排查信息的真实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遗漏情况。本公开实施例还通过智能合约能力来判断拜访的区块链交易是否完成,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事件跨区联动、资源共享,是一种网格管理新模式;从而实现将过去被动应对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应用端和平台的方式,客户经理与客户的用户轨迹匹配服务;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客户及客户经理的手机客户端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入链到相应的区块链,将地理位置信息分到以不同的区域范围,将不同的地理信息存入到不同的地理信息区块链;通过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客户服务业务录入业务区块链,通过业务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力,判断拜访业务是否完成。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手段,建立标准的管理手段和流程保证网格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在服务开始、立案、分派、完成四个步骤形成闭环,从而提升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将区块链和网格化治理结合运用,运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蜂巢的高效信息共享。包括将手机终端的客户经理及客户的流动数据进行上链,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实现以地域为单位,进行综合信息化精细管理。
以此类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网格化社区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网格化客户服务拜访等确认,同时可以实现所有官方信息的及时更新。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有利于提高信息上报的真实性。
同时,数据存储在区块中,客户经理及客户无法查询对应的用户轨迹,但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客户经理提供客户面对面的服务。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的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中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拜访确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客户经理应用端将服务送达至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
客户应用端将服务送达至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
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客户经理应用端的相关信息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的地理信息区块链、将客户应用端的相关信息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的地理信息区块链;
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将已入链的相关信息广播到所有节点;
客户应用端向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进行服务申请;
客户经理应用端将服务分派给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
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根据网格事件向移动网格化区块链进行服务到达确认;
确定智能合约规则;具体地,网格员与客户信息一致,并进行服务派发信息确认;
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向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确认网格事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拜访确认方法,通过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并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然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再将所述漫游信息入链到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从而获取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所述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进一步地,通过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客户服务业务录入业务区块链,通过业务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力,判断拜访业务是否完成。并将区块链和网格化治理结合运用,运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蜂巢的高效信息共享。包括将手机终端的客户经理及客户的流动数据进行上链,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实现以地域为单位,进行综合信息化精细管理。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网格化社区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网格化客户服务拜访等确认,同时可以实现所有官方信息的及时更新。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有利于提高信息上报的真实性。同时,数据存储在区块中,客户经理及客户无法查询对应的用户轨迹,但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客户经理提供客户面对面的服务。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拜访确认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拜访确认方法,该装置包括:
交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区块链交易包括拜访时间、拜访地址和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交易入链模块,用于将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端的漫游信息;
漫游入链模块,用于将漫游信息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
拜访业务完成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程序;
所述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上述拜访确认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简称POS)、车载电脑等任意智能终端。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拜访确认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拜访确认方法、拜访确认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移动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客户服务业务录入业务区块链,通过业务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力,判断拜访业务是否完成。并将区块链和网格化治理结合运用,运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蜂巢的高效信息共享。包括将手机终端的客户经理及客户的流动数据进行上链,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实现以地域为单位,进行综合信息化精细管理。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网格化社区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网格化客户服务拜访等确认,同时可以实现所有官方信息的及时更新。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有利于提高信息上报的真实性。同时,数据存储在区块中,客户经理及客户无法查询对应的用户轨迹,但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客户经理提供客户面对面的服务。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5中示出的拜访确认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步骤,或者组合某些步骤,或者不同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多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的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公开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拜访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所述区块链交易包括拜访时间、拜访地址和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业务区块链、地理信息区块链、漫游信息区块链;
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其中,所述漫游信息包括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
将所述漫游位置和所述漫游时间入链到所述漫游信息区块链;
获取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所述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
其中,所述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
将所述拜访时间和所述拜访地址入链到所述业务区块链;
将所述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入链到所述地理信息区块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智能合约规则,具体包括:
将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进行比对;
若所述预存的客户端信息与已入链的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漫游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智能合约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规则确定完成所述待拜访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合约规则确定拜访的可信度;
将所述拜访的可信度通知去中心化应用。
5.一种拜访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端的待拜访业务的区块链交易;所述区块链交易包括拜访时间、拜访地址和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交易入链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拜访的区块链交易入链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包括业务区块链、地理信息区块链、漫游信息区块链;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漫游信息;其中,所述漫游信息包括漫游位置和漫游时间;
漫游入链模块,用于将所述漫游位置和所述漫游时间入链到所述漫游信息区块链;
拜访业务完成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确定的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其中,所述移动网格化区块链根据所述区块链交易和所述漫游信息进行智能合约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拜访业务的完成度;
其中,所述交易入链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拜访时间和所述拜访地址入链到所述业务区块链;
将所述服务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入链到所述地理信息区块链。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程序;
所述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60242.3A 2020-11-27 2020-11-27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65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0242.3A CN112565371B (zh) 2020-11-27 2020-11-27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0242.3A CN112565371B (zh) 2020-11-27 2020-11-27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371A CN112565371A (zh) 2021-03-26
CN112565371B true CN112565371B (zh) 2023-05-26

Family

ID=7504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0242.3A Active CN112565371B (zh) 2020-11-27 2020-11-27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37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9150A (zh) * 2013-10-31 2015-05-06 大连智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客户拜访方法
CN108765070A (zh) * 2018-05-22 2018-11-06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提供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91189B2 (en) * 2018-10-25 2021-04-27 Myomega Systems Gmbh Establishing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CN111738743B (zh) * 2020-05-27 2022-10-2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客户服务交互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371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8852B2 (en) Toll-fre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CN109118214A (zh) 运行智能合约的方法和装置
EP4318362A1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556552A (zh) 欺诈探测和分析
CN111860865B (zh) 模型构建和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4154194A (zh)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22267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053271B (zh)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平台数据存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291305A (zh) 基于统一标识的码链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565371B (zh) 拜访确认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89216B (zh) 同事的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Vaillant et al. A field-experimental study of emergent mobilization in online collective action
CN109934546A (zh) 跨团体的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Bu et al. Cross hyperledger fabric transactions
Mishra et al. Us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telecommunication domain
Ezenkwu et a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ommunity policing in Nigeria through Community Informatics Social Network
Bhattacharyya et al. Cloud Computing for Suitable Data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within Organisations
CN11088893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方法
CN115712366B (zh) 资源转换方法、资源转换平台、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0390535B (zh) 客诉对象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40929B (zh) 一种访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2200606B (zh) 一种推广信息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370396A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3935506A (zh) 一种办税线上预约方法及装置
US20210243596A1 (en) Shared Anonymized Databases of Telecommunications-Derived Behavioral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w601, Shenzhen Hong Ko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base, 015 Gaoxin South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SPIRE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outh wing, 6th floor, west block, Shenzhen Hong Ko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base building, South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SPIRE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