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4845A -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4845A
CN112564845A CN201910853031.4A CN201910853031A CN112564845A CN 112564845 A CN112564845 A CN 112564845A CN 201910853031 A CN201910853031 A CN 201910853031A CN 112564845 A CN112564845 A CN 112564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candidate
target
single board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30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4845B (zh
Inventor
叶瑞
杨金鑫
匡立
马军棋
李祥
冯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30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4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0307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2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4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4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6WDM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15Architectur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15Architecture aspects
    • H04J14/0219Modular or upgradable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5Wavelength grouping or hierarchic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1Fault tolerance; Redundancy; Recovery; Reconfigur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3Testing;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9Topology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网络控制器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与目标单板可能具有逻辑连接的候选单板集合;分别计算目标单板与每一个候选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根据计算出的概率从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通过控制指令调节目标单板或者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当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物理端口与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物理端口和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本申请通过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算法计算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并依据概率进行功率调测,可以提高逻辑连接修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逻辑连纤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波分网络是指采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传输原理的光网络,在波分网络中,信号最终会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城市1的业务要传输到城市2,必须先在城市1和城市2以及经过的其他城市部署好站点,站点部署完成后,再通过纤缆将站点连起来。
在波分网络中,站点内部光纤连接的数量多达几百条甚至上千条,其连接着各种不同功能的单板端口,为了实现对波分网络进行端到端的路径管理,通常在网络控制面创建有与物理连接对应的逻辑连接。
由于网络开局创建的逻辑连接不完整或者部分逻辑连接在之后的运行中损坏等原因,当前波分网络中控制侧逻辑连纤缺失严重,存在大量的逻辑连接断点。当前补齐缺失连接、进行连接修复主要依赖人工,按照网络施工图纸中详细的各单板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确认断点对端的单板端口。按照这种办法,当网络施工图纸不全,依照图纸比对对缺失连接进行补齐低效耗时,且如果部署站点没有施工图纸,则需要人工下站点找到逻辑连接断点对应的物理端口,通过物理连纤找到对端的单板端口,人力成本高耗时长,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因此,如何快速进行缺失逻辑连接修复、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保证逻辑连接的准确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修复逻辑连接需要人工检测导致的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逻辑连接判断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个站点,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多个候选单板,多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分别计算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概率从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调节目标单板或者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当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个物理端口和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通过上述概率计算和功率微扰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进行逻辑连接的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可以针对逻辑连接缺失(断纤)或逻辑连接错连的场景进行逻辑连接确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一个站点,该站点的出站端口与入站端口之间至少连接有光纤。该方法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器,例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网管等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这样可以简化校验流程,更高效地确定目标单板与候选单板之间的逻辑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别计算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之后,将所有概率按照顺序排列。
例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概率计算,依据概率的顺序进行功率微扰,提高逻辑连接修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的差值绝对值;
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待调测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所述逻辑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包括:
根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所述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
具体地,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可以包括站点内与目标单板可能具有连接关系的单板类型和端口类型,或者包括站点内与目标单板可能具有连接关系的单板类型和端口类型的其中一种。依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候选单板集合,可以初步筛选可能和目标单板具有逻辑连接的单板,进一步提高了逻辑连接修复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包括:
根据网络逻辑连接的缺失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失逻辑连接的所述第二物理端口。
例如,所述候选单板集合包含目标单板站点内的至少部分单板,也可以包含目标单板站点内除目标单板以外的所有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根据所述概率从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之前,所述该方法还包括:
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时,如果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所述逻辑连接的概率,包括:
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所述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全网逻辑连接的特征参数训练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单板名称、单板类型、单板端口、槽位、子架、网元ID、站点ID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多个候选单板,多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时,如果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当所述候选单板中只包含一个候选单板时,确认该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具有存在逻辑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功率校验之后的候选单板集合通常包含多个候选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候选单板包含至少两个候选单板时,分别计算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概率从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调节目标单板或者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当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个物理端口和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多个候选单板,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还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还用于发送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物理端口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校验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个物理端口和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包括所述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所述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网络逻辑连接的缺失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失逻辑连接的所述第二物理端口;还用于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校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时,如果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计算模块还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的差值绝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校验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待调测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所述逻辑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物理端口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按照顺序排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时,如果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候选单板集合是否只包含一个所述候选单板。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和第二任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网络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站点网络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站点A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站点B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A是站点A中一种逻辑连接断点示意图;
图4B是站点A中另一种逻辑连接断点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连接概率模型的流程图;
图7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建立连接概率模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校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控制器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不同于在实施例中描述的其他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前提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站点网络连接示意图。不同的城市之间通过部署站点来实现相互通信。参见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多站点网络连接示意图。其中,城市1和城市2 之间部署了站点A、站点B、站点C、站点D、站点E、站点F和站点G。站点之间通过光纤连接,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这些站点之间还可以通过电缆连接,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涉及的所述站点是指将同一地点的一个网元或通过光纤、网线相连的能够进行通讯的多个网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站点。例如,将位于同一个机房内的多个网元作为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又可以称为单站点。网元通常包括多个单板,因此,站点也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单板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单板包括但不限于:光波长转换单元(英文:Optical Transponder Unit,缩写:OTU),波长选择性倒换分波板(英文:WavelengthSelective Switching Demultiplexing Board,缩写:WSD),波长选择性倒换合波板(英文: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ing Multiplexing Board,缩写:WSM),光放大器(英文:Optical Amplifier,缩写:OA) 等等。
图2为图1中的站点A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站点A内具有OTU,WSM,WSD,OA等单板,通过出站光放大器和入站光放大器与站点B、站点E相连接。其中,根据站点A的连接约束规则,OTU单板输出端口的对端为WSM单板的输入端口,OTU单板输入端口的对端为WSD单板的输出端口;WSM单板输入端口的对端为OTU单板或者WSD单板的输出端口, WSM单板输出端口的对端为OA单板的输入端口;WSD单板输入端口的对端为OA单板的输出端口,WSD单板输出端口的对端为OTU单板或者WSM单板的输入端口;OA单板输入端口的对端为WSM单板的输出端口,OA单板输出端口的对端为WSD单板的输入端口。所述连接约束规则,也可以称为连纤关系,或者连接约束,是指站点内相邻两个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包括站点内与目标单板可能具有连接关系的单板类型和端口类型,或者包括站点内可能具有连接关系的单板类型和端口类型的其中一种。例如,连纤约束可以是哪些类型的单板通常和哪些类型的单板之间具有连接关系,比如OTU单板通常和WSD、WSM单板具有连接关系。或者哪些类型的单板通常与哪些类型的单板不具有连接关系,比如,OA单板的输出端口通常不会与WSM单板具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连纤约束还可以是哪些类型的端口通常和哪些类型的端口之间具有连接关系,比如,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具有连接关系。或者某种类型的端口通常和哪些类型的端口不具有连接关系,比如,输出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不具有连接关系。所述连纤约束通常可以通过站点内存量网络的连纤数据和单板数据获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站点A内单板连接关系的一种示例,应理解,站点内的单板类型不限于上述四种,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也更为复杂,本发明以此简单的连接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图1中的站点B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为图1中的站点B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站点B内具有OA,WSM,WSD三种单板,通过出站光放大器和入站光放大器与站点C相连接,站点B内没有OTU单板。站点B内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比较简单,比如,OA 单板的输入端口的对端单板只有WSM一种类型的单板,OA单板的输出端口的对端单板只有 WSD一种类型的单板。应理解,不同站点内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同,因此不同站点的连纤约束不同。
图4A与图4B为逻辑连接出现断点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其中,图4A以逻辑连接的断点所在的端口为输入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图4B以逻辑连接的断点端口为输出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A、4B所示,网络架构包括两个平面,上层为控制平面,下层为数据平面。数据平面包括网络设备、单板、光纤、电缆等物理实体,用于承载业务数据。控制平面包括控制信道、控制信令等,用于控制数据平面中业务路径的建立、业务数据的转发等。数据平面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每个网络设备又包括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包括多个物理端口。数据平面的网络设备、单板、物理端口、光纤、电缆等物理实体都可以一一映射到控制平面,物理实体映射到控制平面后可以称为逻辑实体。本申请中“连接”,如不特殊指出,可以是物理连接或逻辑连接。本申请中的“端口”,如不特殊指出,可以是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为站点A内部分单板的连接关系。其中,控制平面包括不同单板之间逻辑连接关系,或者单板上的不同端口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逻辑连接关系可以是通过控制平面上的存储器等内存保存的连接关系,例如,通过绑定两个端口的标识来指示该绑定的两个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关系。数据平面包括不同单板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或者单板上不同的端口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物理连接关系可以是通过光纤连接的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电缆、无线电磁波等物理传输介质连接的连接关系。控制平面内的单板与数据平面内的单板一一对应,因此,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也是一一对应的。图4A、图4B示出了光信号在站点A下业务与上业务的过程,作为一个示例,WSD单板的光信号经过WSD单板被分成三路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由输出端口D1输出,经由OTU1单板输入端口T11进入OTU单板进行波长转换,之后由输出端口T12下业务;第二业务由OTU单板的输入端口T13上来,经过波长转换由输出端口T14输出,之后到达WSM单板的输入端口M1,与来自其他输入端口的业务合成第三信号经OA单板进行功率放大之后继续传输。如图,数据平面的物理连接正常,控制面中 WSM单板的输入端口M1为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即M1与对端之间的逻辑连接缺失,根据站点A中的连纤约束,WSM输入端口的对端可以是WSD单板的输出端口,也可以是OTU 单板的输出端口。如图4B所示,当WSD的输出端口D1为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时,根据站点A的连纤约束,其对端可能连接为OTU单板的输入端口或者WSM单板的输入端口。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逻辑连接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应用于一个站点,具体地,应用于至少两个单板的端口之间。参见图5,以光网络为例进行说明,该例子中的“物理连接”指的是光纤连接,“逻辑连接”指的是光纤连接映射到控制平面后的逻辑实体。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逻辑连接缺失(出现逻辑连接断点) 或逻辑连接错连的场景进行逻辑连接判断。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一个站点,该站点的出站端口与入站端口之间至少连接有光纤。该方法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器,例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网管等执行,包括如下步骤:
501: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候选单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单板,至少一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
例如,目标单板为出现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所在的单板,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可能和该目标单板的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连接的对端单板,候选单板集合可以包括一个或的多个单板。第一物理端口可以是目标单板上的任意一个端口,也可以是目标单板上出现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第二物理端口可以候选单板上的任意一个端口,也可以是候选单板中可能和目标单板上出现断纤的端口具有连接关系的端口。这里的“可能”指的是有可能,可以是根据一定规则估计的结果,并不能确定可能性的大小。
可以将全网的任意单板作为候选单板集合,例如,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全网中除目标单板以外的所有单板,第二物理端口为候选单板集合中任一物理端口。
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筛选出部分单板作为候选单板集合。例如,可以根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所述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以图4A为例,WSM单板的M1输入端口为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根据前述站点A内的连接约束规则, WSM单板的逻辑连接断点端口(M1端口)的对端可能是OTU类单板的输出端口或者WSD类单板的输出端口,因此A站点内所有满足连接约束规则的OTU单板和WSD单板组成候选单板集合A。由于出现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M1为输入端口,可能和M1存在连接关系的为输出端口。因此,可以确定候选单板集合A中的OTU单板和WSD单板上的输出端口可能和 M1存在连接关系。
此外,网络中存在逻辑连接缺失的单板可以为候选单板,则根据网络逻辑连接的缺失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失逻辑连接的所述第二物理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单板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类型的单板,单板之间的连纤也可以更为复杂,基于此,上述关于断纤点对端单板端口的确定仅作为一个示例,集合 A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单板,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制。
502:分别计算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算法计算出目标单板和候选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例如,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别计算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这个概率为具体的概率值,例如,20%、 50%、90%等任意一个概率值。
例如,代入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参数可以包括单板名称、单板类型、单板端口、槽位、子架、网元ID、站点I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机器模型为一种算法模型,用于计算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具体地,通过将目标单板特征参数与候选单板特征参数输入该算法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单板端口具有逻辑连接的概率。关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生成,本发明在后面的实施例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和介绍。
例如,在得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目标单板端口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之后,将所有概率按照顺序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将本步骤放在503之前执行,但在实际运行时,也可以在步骤503功率校验之后进行。如图6所示,候选单板集合中的候选单板经过功率校验之后排除了明显错误的候选单板,保留的单板组成新的候选单板集合,当新的候选单板集合中至少包含两个单板时,分别将集合中的每个候选单板特征参数与目标单板特征参数代入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得出组合连接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将概率结果按照顺序排列。这样,在排除明显错误的候选单板之后,仅将集合中保留的候选单板特征参数与目标单板特征参数代入机器学习模型即可,之后根据概率进行功率微扰确认,从而实现与图5所示实施例相同的效果,避免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增加确认逻辑连接的准确性。
503:对候选单板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进行功率校验。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目的是为了对候选单板集合进一步筛选,根据网络中的功率变化情况排除那些与目标单板不存在连接关系的物理单板。例如,对候选单板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组合之后进行功率校验,所述组合是指单独查询每一个候选单板与断纤单板的端口功率,并非将每一个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进行物理连接。功率校验流程可参阅图8。应理解,如果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具有逻辑连接则该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应该均有功率且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据此,通过查询并比较每一条组合连纤的候选单板端口和断纤单板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可以初步排除明显错误的候选单板。所述功率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控制器功率数据查找并导出。
例如,对候选单板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组合之后,分别查询并比较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和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是否一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目的在于排除明显错误的组合连纤,提高连纤修复的准确性,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执行。
504:判断候选单板集合中是否只包含一个候选单板。
例如,可以根据候选单板集合中包含的单板数量,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功率微扰校验: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候选单板集合中只含有一个候选单板,则确认该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流程结束。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果候选单板集合中至少含有两个候选单板,则执行步骤505。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选择不执行本步骤直接对候选单板集合执行步骤505。
505:根据概率从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
例如,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例如,所述阈值为90%。
例如,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单板所在的站点内选择一条路径,所述路径至少包含目标单板和待调测的候选单板。所述路径为站点内的一条光传输的通路,该路径为单向路径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板,所述路径用于确定功率调节点。
作为一个示例,当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为输入端口时,所述路径至少包括目标单板和一个候选单板,所述候选单板为候选单板集合中与目标单板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的单板,所述候选单板即为待调测的候选单板。如图4A所示,当M1为目标单板端口时,假如候选单板集合中OTU1单板与目标单板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则选择一条路径,所述路径至少包括目标单板端口M1和候选单板OTU1,因此选择的路径可以是T13→T14→M1。当目标单板端口为输出端口时,假如候选单板集合中OTU1单板与目标单板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则OTU1单板为待调测的候选单板。选择一条路径,所述路径至少包括目标单板端口 D1和候选单板OTU1,因此选择的路径可以是D1→T11→T12。
506:通过控制信令调节目标单板或其上游的功率,判断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待调测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功率变化趋势是否一致。
本实施例中,站点内具有多个衰减器和多个OA单板,作为波分系统中的关键调试器件,所述衰减器可以实现单板内部通道的衰减,即可对针对每个端口的光信号设置不同的衰减,所述OA单板可以针对整体光路进行调节,实现整体光信号的功率增益。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目标单板端口上游的功率,是指基于目标单板的端口进行调节。应理解,当目标单板断纤侧(输入侧或输出侧)具有多个端口时,通常通过衰减器调节基于目标端口的路径的功率,当目标单板断纤侧具有唯一的端口时,则可以通过衰减器或者OA单板调节基于目标端口的路径的功率。本实施例以通过衰减器调节目标单板端口上游的功率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如果所述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调节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目标单板端口与候选单板端口光功率变化趋势应该保持一致。基于此,调节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可以根据目标单板端口与候选单板端口的光功率变化趋势是否一致确定该候选单板是否与目标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
如图4A所示,当断纤单板端口为M1时,选择的用于确定调节点的路径可以为T13→T14 →M1,该路径包括目标单板端口M1和候选单板OTU1,确定调节点为OTU单板的T14端口。当调节功率衰减使得T14端口的光功率小幅减小时,查询M1端口的输入功率是否相应减小,按照图4A所示连纤,OTU1与目标单板端口M1之间存在逻辑连接,因此调节T14端口的衰减时,OTU1单板的输出端口T14以及M1端口均会发生一致的功率变化。此外,当目标单板端口为M1时,选择的用于确定调节点的路径也可能为其他路径,当然,由于其他路径中的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之间不存在逻辑连接,因此调节候选单板端口的衰减时,M1 端口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图4B所示,当目标单板端口为D1时,选择的用于确定调节点的路径为D1→T11→T12,该路径包括目标单板端口D1和候选单板OTU1,确定调节点为WSD单板的D1端口,当调节衰减使得D1端口的光功率减小时,查询候选单板OTU1的输入端口或者输出端口的功率是否相应减小。按照图4B的所示连纤,OTU1单板端口与目标单板D1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因此调节D1端口的衰减时,OTU1单板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功率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优选地,为了保障传输业务的稳定,仅对信号的衰减进行较小幅度的调节,使输出光功率产生小幅改变。本发明对衰减调节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定。
507:确定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不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果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与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同,则二者之间不存在逻辑连接。例如,重复步骤505、506校验其他候选单板,直至检测到端口功率与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功率变化趋势一致的候选单板。例如,校验顺序按照候选单板集合中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的高低排序进行。
所述候选单板端口与目标单板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同是指,调节信号的衰减使目标单板端口光功率小幅减小(如2dB),但是查询到候选单板端口光功率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增大。如图4A所示,当目标单板端口为W1时,如果按照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得出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的为OTU2单板,则根据步骤505选择路径OTU2→M1,确定调节点为OTU2单板的线路侧输出端口,当调节所述线路侧输出端口的光功率衰减时,虽然候选单板OTU2的输出功率会发生相同的变化,但是目标单板端口W1并不会有一致的功率变化,因此确定OTU2 单板的线路侧输出端口与W1端口之间不需要增加逻辑连接。此时,流程将重新执行步骤 505-506,选择候选单板集合中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为次高的候选单板再次进行功率微扰校验,比如T13→T14→M1,确定功率调节点T14,进行功率微扰校验。
508:确定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本实施例中,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功率变化趋势一致,则该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这样,通过对候选单板集合中的候选单板进行功率微扰校验,可以保证修复结果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本实施例中,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和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是指,当调节目标单板或其上游的功率,使输出光信号功率减小,如果查询到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减小,则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本实施例中对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和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定,也不要求二者必须相等。
例如,当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至少两个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分别计算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与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的差值绝对值;确定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待调测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本实施例是以一个站点内至少包含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一条路径为例进行说明的,事实上,该路径可以有多条,从中选择一条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运用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各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并结合候选单板和目标单板的端口功率的趋势比较以及功率微扰确定唯一的逻辑连接,可以快速进行断纤修复,从之前的周级降低到小时级,效率提升近百倍,极大地节约连纤检查和补齐时间,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高连纤修复的准确率。
将模型推荐和功率微扰相结合,既能降低模型推荐的不确定性,同时按照概率进行功率微扰校验又能大幅减少微扰操作对业务的影响,使整体方案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可靠性。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将步骤502放在503之后执行,其他步骤与图5所示实施例相同,具体方法和实施方式可参考图5的描述,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图7A和图7B示出了所述机器学习模型的建立流程,该模型的建立采用程序算法获得。需要说明的是,概率模型可以通过多种算法获得,本实施例以机器学习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汇聚全网连纤数据中的所有连接关系,由于网络中的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一一对应,这里的连接关系可以是物理连接,也可以是逻辑连接。每一个连接关系均包括两个单板,和两个单板之间的连接。将其中一个单板看作源单板,另一个单板看作一个宿单板,并假设源单板或者宿单板端口为逻辑连接断点的端口,逻辑连接断点端口所在的单板组成目标单板集。其中,所述全网连纤数据汇聚了全网单板的连接关系,每一条连纤包括源单板和宿单板,故全网连纤数据实际为全网中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成对单板。
示例的,汇聚全网连纤数据中OA作为源单板的所有连纤,假设OA输出端口为断纤端口,所述目标单板OA组成目标单板集,如下表1所示:
表1
单板名称 单板类型 单板端口 源槽位 源子架 源网元ID 源站点ID
OAU103 OA OUT 17 0 4 a1
OAU103 OA TDC 17 0 4 a1
OAU103 OA OUT 4 0 4 a1
OAU101 OA TDC 4 0 4 a1
OAU101 OA OUT 7 0 5 a2
OAU101 OA TDC 8 0 5 a2
OAU101 OA OUT 8 0 5 a2
OAU101 OA TDC 9 0 5 a2
步骤②:根据连接约束规则,从全网单板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端口可能连接的对端单板集,组成目标单板端口的候选单板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候选单板集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候选单板集的概念不同,本实施中的候选单板集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所述目标单板也并非真正断纤,而是将全网中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成对单板分别假设成目标单板。其中,所述全网单板数据为网络中所有的单板集合,所述连纤约束,也可以称为连纤关系,是指站点内不同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来讲,就是一种类型的单板通常与哪种类型的单板连接,或者通常不会与哪种类型的单板具有连接关系,以及对于可能连接的单板类型,通常连接的端口以及不可能连接的端口。
例如,选择全网中除了目标单板以外的其他所有单板作为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
示例的,以表1中第一个单板OAU103为目标单板为例,根据连纤约束从全网单板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板OAU103的候选单板子集如表2所示:
表2
单板名称 单板类型 单板端口 槽位 子架 网元ID 站点ID
OAU103 OA OUT 17 0 4 a0
OAU103 OA TDC 17 1 4 a1
FIU OADM RC 8 0 4 a1
OAU101 OA TDC 4 0 4 a2
ITL OADM OUT 7 0 5 a2
FIU OADM TDC 8 0 6 a1
OAU101 OA OUT 8 4 5 a3
OAU101 OA TDC 9 9 5 a1
假设表2为站点内的全网单板数据,其中,站点a1的四个单板组成目标单板OAU103的候选单板子集。其他单板由于单板类型不匹配或者端口不匹配被排除在候选单板集之外。
步骤③:分别将目标单板集中的目标单板端口和其候选单板子集中的每个单板端口进行组合,形成连纤数据集。应理解,所述扩充的连纤数据集包括多个连纤数据子集,每个子集包含一个目标单板和它可能连接的对端单板,所述每个子集中都包括目标单板正确的对端单板以及扩充的其他可能的对端单板。
示例的,假设目标单板为A1,其正确的对端单板为B1,根据连纤约束,目标单板A可能的对端单板除了B1之外还有同类单板B2、B3,以及其他类型的单板C1、C2、D1、D2,则正确单板及其他可能的对端单板B2、B3、C1、C2、D1、D2共同组成一个连纤数据子集A1,同理,目标单板A2的所有可能的对端单板组成连纤数据子集A2,目标单板A3的所有可能的对端单板组成连纤数据子集A3,等等,全网中所有的连纤数据子集共同组成连纤数据集。
具体地,以上述OAU103目标单板及它的候选单板子集为例,其形成的连纤数据子集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197456410000121
其中,所述连纤数据子集是目标单板参数分别与其候选单板参数组合连纤之后的数据集。表3中的最后一列“Label”为将组合连纤与原有正确连纤样本对比之后,存在的打标签为1,不存在的打标签为0,便于之后的特征提取。
应理解,连纤数据集中包含很多上述连纤数据子集,每个连纤数据子集包含一个目标单板和其候选单板子集中所有候选单板的组合连纤。
步骤④:从连纤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连纤数据子集)作为训练集,剩余的样本(连纤数据子集)作为测试集,所述训练集用于机器训练,所述测试集用于程序验证,得出算法的实际精确度。所述训练集包含连纤数据集中的
作为一个示例,对于上述连纤数据集可以随机抽取80%的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20%的样本作为测试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样本的抽取比例没有具体限制,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步骤⑤至⑦可参考图7B,图7B示出了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的过程。
步骤⑤:对训练集中的样本进行特征提取,所述特征提取,是指通过处理正确连纤的特征参数和处理错误连纤的特征参数,提取正确连纤的对端单板端口的特征和错误连纤的对端单板端口的参数,用于模型筛选、排除、确定正确的对端单板。本实施例中通过单板名称、单板类型、单板端口、槽位、子架、网元ID、站点ID等特征标识特定的单板端口,包括目标单板端口和候选单板端口。其中,所述连纤的特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源单板名称、源单板类型、源端口、源槽位、源子架、源网元类型、宿单板名称、宿单板类型、宿端口、宿槽位、宿子架、宿网元类型等。基于以上特征参数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或其他算法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初始机器学习模型。
所述概率模型用于计算连纤正确的概率,具体地,将连纤的特征参数(源单板名称、源单板类型、源端口、源槽位、源子架、源网元类型、宿单板名称、宿单板类型、宿端口、宿槽位、宿子架、宿网元类型等)输入模型,通过模型内部计算可以得出该连纤为正确的概率。
步骤⑥用于验证初始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具体地,将测试集中各个连纤的特征参数输入到前述确定的初始机器学习模型,输出各个连纤的正确概率作为目标变量,将所述目标变量与实际样本进行比较得出算法的精确度,所述实际样本为连纤数据集中的Label。示例的,如果机器学习模型计算某连纤的正确概率为99%,其在连纤数据集中的Label为1,则 99%即为目标变量,1即为实际样本,目标变量与实际样本吻合。当测试集中的所有连纤全部验证完毕,可以得出所述初始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当该初始模型的准确率低于预期,则重新进行步骤五,对特征提取过程进行调整或追加,直到调整后的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达到预期。
步骤⑦:输出机器学习模型。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校验方法,应用于图5、图6所示的连纤修复方法中,具体为步骤503、602的展开流程,该方法包括:
801:将候选单板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组合连纤,查询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组合连纤源端口和宿端口的功率数据可以从控制器的全网性能数据中查询并导出。
例如,将候选单板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组合连纤,查询组合连纤的源端口和宿端口的功率。所述组合连纤包括源单板和宿单板,具体地,当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为输入端口时,候选单板为组合连纤的源单板,源端口为候选单板的输入端口;目标单板为组合连纤的宿单板,宿端口为目标单板的输出端口;当断纤端口为输出端口时,目标单板为连纤的源单板,源端口为目标单板的输入端口,候选单板为连纤的宿单板,宿端口为候选单板的输出端口。
例如,将候选单板集合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组合连纤,查询目标单板的任一物理端口的功率以及候选单板的任一物理端口的功率。
802:判断第一物理端口与第二物理端口是否都有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物理端口与第二物理端口均有功率时,可以通过比较第一物理端口与第二物理端口功率变化趋势是否一致确认该组合连纤是否正确。但是当两端口中至少一个端口没有功率数据时,便无法通过功率校验方式确认该组合连纤的正误,此时本实施例中不对该组合连纤对应的候选单板做任何处理,将其保留在候选单板集合中,然后再次校验其他组合连纤。待全部组合连纤校验完毕,可以通过功率微扰再次确定连纤的正误。
803:当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均有功率时,判断两端口功率变化是否一致。
应理解,如果上述组合连纤正确,则该连纤的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应该保持一致。基于此,可以根据全网性能数据中该组合连纤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是否一致确认该组合连纤的正误,进而确认相应的候选单板是否为目标单板正确的对端单板。
804:在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该组合连纤对应的候选单板。
如果目标单板的第一物理端口与候选单板的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该组合连纤对应的候选单板。
805:在候选单板集合中保留该组合连纤所对应的候选单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是图5、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组成部分,作为功率微扰之前的实现步骤,可以通过功率校验初步排除明显错误的组合连纤。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控制器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网络控制器可以应用于一个站点,该站点的出站光放与入站光放之间至少连接有光纤(物理连接),该网络控制器包括处理模块901,校验模块902,计算模块903,该网络控制器用于执行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流程。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以及端口1030,如图10所示:
处理器1010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010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处理器1010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以及控制部件等,其可以是独立的中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嵌入式处理器,比如微处理器(英文: Micro Processor Unit;缩写:MPU)、微控制器(英文:Microcontroller Unit;缩写:MCU) 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缩写:EDSP)等。
具体地,本申请中处理器1010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指令和\或应用程序,例如,可以用于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还用于计算所述候选单板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还用于根据所述概率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
例如,处理器1010还可以用于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例如,处理器用于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
例如,处理器1010用于根据连纤约束规则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包括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
例如,处理器1010还用于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时,如果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保留所述候选单板。
存储器1020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缩写: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缩写: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缩写:PROM),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缩写: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器920 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等可执行的指令。
例如,存储器1020包括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模块。所述应用程序模块用于存储指令性信息和/或实现前述方法的可在处理器10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存储器1020 可以包括预置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所述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全网逻辑连接的特征参数训练获得。
接口1030用于计算机设备100向设备层网络设备下发控制指令,用于调节待调测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
示例地,网络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可存储操作系统(未示出),可以是实时操作系统(英文:Real Time eXecutive;缩写:RTX)、LINUX、UNIX、WINDOWS或OS X之类的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同时可以提供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系统可以用来触发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单板的逻辑连接。
例如,网络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组件(图中未示出)。输入/输出组件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其中,显示器和输入设备都通过总线1-40与处理器1010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运用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各候选单板与目标单板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并结合候选单板和目标单板的端口功率的趋势比较以及功率微扰确定唯一的逻辑连接,可以快速进行断纤修复,从之前的周级降低到小时级,效率提升近百倍,极大地节约连纤检查和补齐时间,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高连纤修复的准确率。
将模型推荐和功率微扰相结合,既能降低模型推荐的不确定性,同时按照概率进行功率微扰校验又能大幅减少微扰操作对业务的影响,使整体方案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可靠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并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所述候选单板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候选单板,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
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所述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概率从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通过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所述逻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最高。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包括:
根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包括所述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所述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失逻辑连接的所述第二物理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存在逻辑连接的可能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之后,所述该方法还包括:
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且所述目标单板的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所述逻辑连接的概率,包括:
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存在所述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全网逻辑连接的特征参数训练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包括单板名称、单板类型、单板端口、槽位、子架、网元ID、站点ID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的差值绝对值;
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待调测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所述逻辑连接。
11.一种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控制器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所述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多个候选单板,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还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还用于发送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物理端口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校验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包括所述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所述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缺失逻辑连接的所述第二物理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所述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别查询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每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
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且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候选单板集合是否只包含一个所述候选单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所述的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
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的差值绝对值;
所述检验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待调测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所述逻辑连接。
1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
20.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网络设备,所述网络控制器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目标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物理端口,所述候选单板集合包括多个候选单板,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的每一个候选单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还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单板中确定待调测的候选单板;还用于发送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物理端口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所述逻辑连接包括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和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校验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一致时,确定所述目标单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和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之间需要增加逻辑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网络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目标单板或者所述目标单板上游的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每一个候选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之间存在逻辑连接的概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待调测的候选单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连接约束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单板的候选单板集合,所述连接约束规则包括所述候选单板的类型和/或所述候选单板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类型。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均大于零,且所述目标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物理端口与所述任一个候选单板的任一个第二物理端口的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则在所述候选单板集合中删除所述候选单板。
CN201910853031.4A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Active CN112564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3031.4A CN112564845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PCT/CN2020/100307 WO2021047260A1 (zh) 2019-09-10 2020-07-05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3031.4A CN112564845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845A true CN112564845A (zh) 2021-03-26
CN112564845B CN112564845B (zh) 2022-03-08

Family

ID=7486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3031.4A Active CN112564845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4845B (zh)
WO (1) WO202104726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0429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Laurent Massoulie Self-organizing overlay networks
CN101155137A (zh) * 2006-09-25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路由路径的方法和路由路径确定单元
WO2009010293A2 (en) * 2007-07-17 2009-01-22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System for inductive determination of pattern probabilities of logical connectors
CN104361531A (zh) * 2014-11-14 2015-02-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高风险故障设备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438B (zh) * 2007-07-31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及其光端口自动发现方法
WO2010030800A1 (en) * 2008-09-10 2010-03-18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Three-way handshake (3whs) optical network signaling protocol
CN103856258B (zh) * 2012-11-28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纤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154830B (zh) * 2016-03-02 2019-03-15 中卫大河云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创建逻辑光纤以及逻辑光纤信号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72493B (zh) * 2018-11-27 2020-09-08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分设备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0429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Laurent Massoulie Self-organizing overlay networks
CN101155137A (zh) * 2006-09-25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路由路径的方法和路由路径确定单元
WO2009010293A2 (en) * 2007-07-17 2009-01-22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System for inductive determination of pattern probabilities of logical connectors
CN104361531A (zh) * 2014-11-14 2015-02-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高风险故障设备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845B (zh) 2022-03-08
WO2021047260A1 (zh)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469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xecuting test cases
US9197432B2 (en) Adaptive test system for network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S9582389B2 (en) Automated verification of appliance procedures
US20200242010A1 (en)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using combinatorial test design techniques while adhering to architectural restrictions
US20190044790A1 (en) Testing and delivering verification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s
WO2021047184A1 (zh) 系统故障分析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663113B2 (en) Real time fault localization using combinatorial test design techniques and test case priority selection
US7475164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device configuration and testing
CN112564845B (zh) 一种确定逻辑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US11960385B2 (e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integrated test procedures using system test procedures
US11716241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ctively diagnosing and remediat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a production network
CN105302731A (zh) 网站架构升级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6303042A (zh) 一种基于污点分析的软件配置故障检测方法
CN101931462A (zh) 光传输网络测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091391A (zh) 芯片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77441B (zh) 时序约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10112062A1 (en) Whitelist generator, whitelist evaluator, whitelist generator/evaluator, whitelist generation method, whitelist evaluation method, and whitelist generation/evaluation method
US20210271592A1 (en) Executing tests in deterministic order
CN110417461B (zh) 多故障点的光缆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306302A (zh) Qinq功能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6743579B (zh) 一种舞台灯光信号传输系统的备份方法
US11050527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of harden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implementations
US9355018B1 (en) History N-section for property location
WO2018001228A1 (zh) 光纤连接检测方法、网络管理服务器及接收端网元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40920B (zh) 性能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