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4827A -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4827A
CN112564827A CN202011394157.9A CN202011394157A CN112564827A CN 112564827 A CN112564827 A CN 112564827A CN 202011394157 A CN202011394157 A CN 202011394157A CN 112564827 A CN112564827 A CN 112564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mance detection
signal
detection signal
performance
ab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41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4827B (zh
Inventor
刘阳
马腾飞
程以泰
丁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41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4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4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方法包括: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并接收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性能检测,即终端设备自身进行信号发送以及信号接收,从而检验是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异常信号进行正常接收,从而起到接受性能检测的目的。由于不需要其他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设备自检测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简化检测流程,便于进行问题排查,提高性能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Wi-Fi技术的发展,Wi-Fi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环境多样化,Wi-Fi技术从最初的802.11bg发展到802.11n,802.11ac,再到802.11ax,Wi-Fi天线也从最初的1根天线增加到2根、6根甚至更多的天线;同时,无线环境也变的复杂多样,自由空间中的无线干扰越来越多,对于Wi-Fi接收机的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接收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接收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上行和下行的吞吐率,因此,对接收机进行接收性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接收机进行性能检测通常是在接收机制作完成后,通过专门用于进行接收性能检测的设备来对接收机进行检测。然而,由于需要使用到其他设备,会导致接收机性能检测的成本增加,并且存在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包括:
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并接收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处理结果为通过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不到对应的解调信号时,确定所述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不同时,确定通过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不到对应的解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校验码为所述性能检测信号所携带的校验码,所述第二校验码为根据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信号内容得到的校验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待测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性能检测信号之前,还包括:
基于当前性能检测任务,生成对应异常类型的性能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包括第一包头以及第二包头,所述第一包头与所述第二包头的功率不同;
和/或,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包头包括干扰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性能检测信号;
解调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性能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依次连接的信号产生器、发射通路、回环通路、接收通路以及解调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信号产生器以及所述解调器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产生器用于产生性能检测信号,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所述发射通路用于发射所述性能检测信号;
所述回环通路用于将所述性能检测信号接入所述接收通路;
所述接收通路用于接收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解调器;
所述解调器用于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方法包括: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并接收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性能检测,即终端设备自身进行信号发送以及信号接收,从而检验是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异常信号进行正常接收,从而起到接受性能检测的目的。由于不需要其他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设备自检测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简化检测流程,便于进行问题排查,提高性能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Wi-Fi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检测信号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三种,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Wi-Fi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Wi-Fi接收机(简称接收机)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及解调模块等结构,接收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信号的正常接收处理。
在对接收机进行接收性能检测时,现有技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整机跑吞吐,通过和各种不同型号的多天线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转圈测试,发现吞吐差的AP和角度,再一步一步分析,还需要使用昂贵的仪表调试,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研发调试成本
另外,由于实际测试的随机性,很难造出100%覆盖的场景;且真实场景下测量会出现偶然性,复现困难;出现问题时也很难在线分析。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检测成本高、检测过程复杂以及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本申请方案的主要构思为:针对需要进行接收性能检测的DUT(Device UnderTest,待检测设备,例如接收机等),可以采用DUT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性能检测,即DUT自身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号、自身进行信号发送以及信号接收,从而检验是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正常接收,从而起到接受性能检测的目的。本申请提出的检测方法,可以适用于处于各种不同阶段的DUT,例如研发阶段、验证阶段以及应用阶段均可以进行DUT的接收性能检测,从而可以提前发现DUT的性能问题。本申请由于不需要其他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设备自检测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简化检测流程,便于进行问题排查,提高性能检测效率。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中具备接收性能自检测功能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解释说明,终端设备具体例如可以是接收机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终端设备10,包括:处理器11,以及依次连接的信号产生器12、发射通路13、回环通路14、接收通路15以及解调器16,处理器11分别与信号产生器12以及解调器16连接。
其中,信号产生器12用于产生性能检测信号,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发射通路13用于发射性能检测信号;回环通路14用于将性能检测信号接入接收通路15;接收通路15用于接收性能检测信号,并发送至解调器16;解调器16用于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处理器11用于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具体的,在需要对终端设备10进行接收性能检测时,处理器11可以根据性能检测任务控制信号产生器12产生相应异常类型的性能检测信号,然后信号产生器12所产生的性能检测信号经由发射通路13进行发射,再由回环通路14将发射通路13所发射的性能检测信号接入接收通路15,接收通路15在接收到性能检测信号以后,将接收到的性能检测信号发送至解调器16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器16再将通过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所得到的处理结果发送至处理器11,最后,由处理器11根据处理结果来确定终端设备10能否正常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从而得到终端设备10的性能检测结果。
可选的,在对终端设备10进行设备性能检测之前,可以预先罗列终端设备10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例如终端设备10能否接收存在A类异常或者B类异常的异常信号等,然后,终端设备10内部的处理器11分别就不同类型的异常信号,控制信号产生器12产生相应类型的性能检测信号,然后通过上述处理流程实现终端设备10的接收性能检测。
例如,处理器11首先控制信号产生器12产生存在A类异常的性能检测信号Sig1,然后通过发射通路13对Sig1进行发射,并通过回环通路14将Sig1接入接收通路15,再由接收通路15将Sig1发送至解调器16,解调器16对Sig1进行解调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发送至处理器11,从而,处理器11可以根据处理结果来确定终端设备10是否可以正常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存在A类异常的异常信号。
可选的,若解调器16发送的处理结果为可以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则处理器11确定终端设备10可以接收该性能检测信号所对应的异常类型的异常信号。
例如,若上述Sig1的处理结果为可以对其进行解调,则处理器11确定终端设备10可以正常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存在A类异常的异常信号。
可选的,若解调器16发送的处理结果为无法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则处理器11确定终端设备10不能正常接收该性能检测信号所对应的异常类型的异常信号。
例如,处理器11控制信号产生器12产生存在B类异常的性能检测信号Sig2,并通过上述处理流程进行接收性能检测,若Sig2的处理结果为无法对其进行解调,则处理器11确定终端设备10不能正常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存在B类异常的异常信号,从而,可以快速确定终端设备10当前存在的接收性能问题,便于相关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性能检测,即终端设备自身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号、自身进行信号发送以及信号接收,从而检验是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正常接收,从而起到接受性能检测的目的。由于不需要其他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设备自检测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简化检测流程,便于进行问题排查,提高性能检测效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的示意图,可以理解,本申请中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的处理步骤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实现,如图3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0、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并接收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具体的,在终端设备通过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接收性能检测时,可以自身发送存在信号异常的性能检测信号,并接收自身发送的性能检测信号进行接收。其中,发送性能检测信号的步骤可以由终端设备内部的发射通路实现,接收性能检测信号的步骤可以由终端设备内部的回环通路以及接收通路实现。
S200、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在接收自身发送的性能检测信号后,终端设备对该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以得到性能检测信号对应的处理结果。其中,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以得到处理结果的步骤可以由终端设备内部的解调器实现。
S30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在得到处理结果后,终端设备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即确定终端设备能否正常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其中,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的步骤可以由终端设备内部的处理器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性能检测,即终端设备自身进行信号发送以及信号接收,从而检验是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异常信号进行正常接收,从而起到接受性能检测的目的。由于不需要其他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设备自检测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简化检测流程,便于进行问题排查,提高性能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性能检测信号包括第一包头以及第二包头,第一包头与第二包头的功率不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检测信号的格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性能检测信号包括第一包头以及第二包头,其中,第一包头可以是Legacy Header(传统包头),第二包头可以是HT/VHT/HE Header(高吞吐量/超高吞吐量/高效率包头),其中,HT(High Throughput高吞吐量)指802.11n;VHT(Very High Throughput超高吞吐量)指802.11ac;HE(HighEfficiency高效率)指802.11ax。802.11n、802.11ac以及802.11ax均表示无线传输标准协议。
具体的,现实中存在以下场景,导致Legacy Header和HT/VHT/HE Header的功率跳变,导致二者的功率不同:
a)Legacy和HT/VHT/HE的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参数不一致,导致Legacy Header和HT/VHT/HE Header的功率不一致,且跳变可正可负,具备随机性;
b)Beamforming(波束赋形)场景,HT/VHT/HE因为相位延迟补偿而使相位对齐,导致功率有提升,在超过4天线AP的场景,功率跳变更大;
c)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场景,用户之间的数据可以在相同的空间中同时传输而互相不影响,可以认为STA(Station,工作站)看到的其他用户的信号能量消失,会出现HT/VHT/HE部分的功率明显往下跳变;
d)某些STA工作站会采用省电的策略,Legacy部分功率较高避免隐藏节点,Payload(有效载荷)部分功率较低可以省电,导致Legacy和HT/VHT/HE部分功率人为制造出差异。
当Legacy Header和HT/VHT/HE Header存在功率差异时,会导致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受到影响,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自身发送及接收包括功率不同的第一包头以及第二包头的性能检测信号,来进行自检测,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接收该类异常信号的接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性能检测信号的包头包括干扰信号。
具体的,现实中存在以下场景,导致信号的包头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信号:
a)某些设备TX EN(发送使能)比PA EN(功放使能)稍晚,存在延迟,导致对端设备在发送信号时将一些干扰信号放大通过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加载在包头前端,引起AGC(Auto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误触发;
b)Wi-Fi的TX/RX(发送/接收)切换时,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在TX关闭,RX打开时,引入干扰,加载到包头前端,引起AGC误触发。
当信号的包头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信号时,会导致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受到影响,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自身发送及接收包头包括干扰信号的性能检测信号,来进行自检测,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接收该类异常信号的接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性能检测信号包括第一包头以及第二包头,第一包头与第二包头的功率不同,并且,性能检测信号的包头包括干扰信号。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进行自检测时,发送的性能检测信号可以同时包括多种异常类型,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检测对多种异常信号的接收性能的测试,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包括:在处理结果为通过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不到对应的解调信号时,确定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
具体的,终端设备内的处理器可以根据解调器能否得到性能检测信号对应的解调信号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可以正常接收对应类型的异常信号,从而得到准确的性能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不同时,确定通过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不到对应的解调信号;其中,第一校验码为性能检测信号所携带的校验码,第二校验码为根据性能检测信号的信号内容得到的校验码。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查校验码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可以得到性能检测信号对应的解调信号,其中,校验码可以是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CRC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包或计算机文件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一种信道编码技术,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
例如,终端设备发送的性能检测信号携带第一校验码CRC1,终端设备根据性能检测信号的信号内容得到第二校验码CRC2,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比对CRC1与CRC2是否一致,从而确定通过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是否可以得到对应的解调信号,若CRC1与CRC2一致,则确定可以得到解调信号,若CRC1与CRC2不一致,则确定得不到解调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校验码来确定通过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是否可以得到对应的解调信号,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可以正常接收对应类型的异常信号,进而得到准确的性能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待测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
具体的,在终端设备确定无法正常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时,可以通过输出提示信息来告知相关工作人员,从而便于进行设备维护。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语音提示、文字提示以及信息提示中的一种或多种输出提示信息,其中,信息提示具体为向工作人员的设备发送相关提示信息。
从而,通过输出提示信息,可以快速将性能检测结果告知工作人员,从而便于及时对终端设备进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性能检测信号之前,还包括:基于当前性能检测任务,生成对应异常类型的性能检测信号。
具体的,在对终端设备进行设备性能检测之前,可以预先罗列终端设备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例如终端设备能否接收存在A类异常或者B类异常的异常信号等,然后,终端设备内部的处理器基于当前性能检测任务,分别就不同类型的异常信号,控制信号产生器产生相应类型的性能检测信号,然后通过上述处理流程实现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检测,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性能检测。
可选的,性能检测任务可以是人工输入的任务,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向终端设备下达性能检测任务。
可选的,性能检测任务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在处理器内部的任务,在满足任务执行条件时,处理器自动执行性能检测任务。例如,性能检测任务可以是定时任务等,在达到预设时间间隔时,处理器自动执行性能检测任务。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信号发送模块100,用于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信号接收模块200,用于接收性能检测信号;
解调处理模块300,用于对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性能确定模块400,用于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关于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可以采用自检测的方式进行性能检测,即自身进行信号发送以及信号接收,从而检验是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异常信号进行正常接收,从而起到接受性能检测的目的。由于不需要其他检测设备,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此外,设备自检测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简化检测流程,便于进行问题排查,提高性能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在上述终端设备中,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者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如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实现数据访问控制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程序。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还可包括操作系统,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信,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
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并接收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处理结果为通过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不到对应的解调信号时,确定所述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不同时,确定通过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不到对应的解调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校验码为所述性能检测信号所携带的校验码,所述第二校验码为根据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信号内容得到的校验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待测设备无法正常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性能检测信号之前,还包括:
基于当前性能检测任务,生成对应异常类型的性能检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包括第一包头以及第二包头,所述第一包头与所述第二包头的功率不同;
和/或,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包头包括干扰信号。
7.一种设备接收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性能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性能检测信号;
解调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性能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依次连接的信号产生器、发射通路、回环通路、接收通路以及解调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信号产生器以及所述解调器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产生器用于产生性能检测信号,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存在信号异常;
所述发射通路用于发射所述性能检测信号;
所述回环通路用于将所述性能检测信号接入所述接收通路;
所述接收通路用于接收所述性能检测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解调器;
所述解调器用于对所述性能检测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设备接收与所述性能检测信号的异常类型相同的异常信号的性能检测结果。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
CN202011394157.9A 2020-12-02 2020-12-02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2564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4157.9A CN112564827B (zh) 2020-12-02 2020-12-02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4157.9A CN112564827B (zh) 2020-12-02 2020-12-02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827A true CN112564827A (zh) 2021-03-26
CN112564827B CN112564827B (zh) 2023-08-08

Family

ID=7504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4157.9A Active CN112564827B (zh) 2020-12-02 2020-12-02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482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0245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with self performance diagnosis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908923A (zh) * 2009-06-04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机自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3248439A (zh) * 2013-04-08 2013-08-14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故障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US20130303098A1 (en) * 2012-04-30 2013-11-14 St-Ericsson S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r Quality Test Measurments
CN106570432A (zh) * 2016-10-26 2017-04-19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hf频段无源rfid读写器的收发链路自测方法
CN107787563A (zh) * 2015-07-08 2018-03-09 莱特普茵特公司 用于测试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误包率的方法
CN109474354A (zh) * 2018-12-17 2019-03-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字射频信号设备、信号链路检测方法和装置
EP3479503A1 (en) * 2016-07-01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ver the air testing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0690929A (zh) * 2018-07-04 2020-01-1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通信设备的测试装置、云端服务器及测试方法
US20200136732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radiated loopback test procedure for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CN111182620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0245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with self performance diagnosis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908923A (zh) * 2009-06-04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机自检测系统及方法
US20130303098A1 (en) * 2012-04-30 2013-11-14 St-Ericsson S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r Quality Test Measurments
CN103248439A (zh) * 2013-04-08 2013-08-14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故障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7787563A (zh) * 2015-07-08 2018-03-09 莱特普茵特公司 用于测试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误包率的方法
EP3479503A1 (en) * 2016-07-01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ver the air testing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6570432A (zh) * 2016-10-26 2017-04-19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hf频段无源rfid读写器的收发链路自测方法
CN110690929A (zh) * 2018-07-04 2020-01-1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通信设备的测试装置、云端服务器及测试方法
US20200136732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radiated loopback test procedure for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CN109474354A (zh) * 2018-12-17 2019-03-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字射频信号设备、信号链路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182620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明山: "无线电测控技术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 , pages: 5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827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4024B2 (en) Achieving greater test efficiencies using ACK signal suppression
EP2454826B1 (en) Diversity receiver and transceiver
KR20130012914A (ko) 전자 장치에서의 패킷 오류율의 결정론적 시험용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73568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836330B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426718B (zh) 一种gnss接收机的电台的自检方法和存储装置
US2020037487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0392390B (zh) 无线局域网发射功率设置方法、设置装置以及无线接入点
CN112285439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605295B1 (ko) 라디오 주파수(rf)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트랜시버 패킷 오류율 테스트 방법
JP2008211482A (ja) 故障検出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11139900B2 (en) Vehicle-to-X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64827A (zh) 设备接收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EP1500290B1 (en) Testing mobile telephone terminals
US9801088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81408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1580320B1 (ko) 무선 신호 수신 강도를 이용한 거리 측정 방법
EP379656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425241B (zh) 信息的接收、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306493B2 (e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CN113473521A (zh) 无线通信基站基带测试系统及方法
KR101540141B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그 테스트 방법
JP2009033472A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808931A (zh) 通信方法、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雷达、雷达系统
US10595220B2 (en) Vehicle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diagnost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