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2820A -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2820A
CN112562820A CN202110190650.7A CN202110190650A CN112562820A CN 112562820 A CN112562820 A CN 112562820A CN 202110190650 A CN202110190650 A CN 202110190650A CN 112562820 A CN112562820 A CN 112562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information
account
detection
response
detection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06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2820B (zh
Inventor
陈孝良
苏少炜
古擘
常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06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2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2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2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8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e.g. flu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以及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该方法将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从而使用户能够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Description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流行性疾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为了控制流行性疾病的进一步扩散以及及时地对感染者进行治疗,需要对人们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例如可以组织居民到检测地点进行血液、咽拭子等采样来获取检测样本,并且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居民中是否有人已经被感染。
当检测样本被检测完成后,如果用户想要获知检测结果,用户可以自行去检测地点领取纸质的检测报告。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实现用户能够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第一方面,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以及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还包括根据第二身份信息或第一身份信息,确定应用程序中的第一账户;以及向第一账户发送第一检测记录。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获取请求携带的所述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检测记录;以及根据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获取请求携带的第二身份信息,并发送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记录。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或者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查询数据库,以从数据库获取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根据第一身份信息而生成的检测请求,建立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虚拟账户,以利用虚拟账户记录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虚拟账户与第一账户合并,以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上传请求包括第一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或者根据应用程序中的第一账户,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响应于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获取第一身份信息中的参考生物特征信息;利用采集装置采集使用对象在当前时刻的实时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响应于实时生物特征信息与参考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响应于获取到来自应用程序的关联请求,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检测记录包括检测结果,方法还包括:将第一身份信息与检测样本相关联;以及响应于获取到检测样本的标记结果,根据标记结果更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结果。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在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情形中,第二身份信息为注册第一账户时所使用的身份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记录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关联单元,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以及第二关联单元,配置为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第三方面,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法可以使用户能够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所涉及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关联的核酸检测过程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性应用场景图;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流行性疾病爆发的国家、地区或者社区等例如可以设置多个检测地点,以便用户到检测地点进行血液、咽拭子等的采样。用户例如可以是居民等。用户在到检测地点采样前可以先使用身份信息预约检测地点的采样,然后再到检测地点进行采样,或者也可以直接到检测地点使用身份信息进行登记、采样。
在采样之后,如果用户需要查询自己的检测记录(例如检测结果),则需要根据该身份信息进行查询,这样导致用户查询检测记录不够灵活和便捷。例如用户携带自己的护照到检测地点进行登记和采样,那么用户只能再次携带自己的护照到指定的机构领取自己的检测记录,或者用户需要另外下载该检测机构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中注册并输入护照信息后才能查询到自己的检测记录。用户可能具有多个身份信息,例如护照号码、身份证号码、社保卡号码、驾照号码等,这些不同的身份信息都能唯一标识该用户。而用户采用某一身份信息进行检测预约和采样后,只能用该身份信息来查询检测记录,进行检测预约和采样的身份信息需要与查询检测记录的身份信息一致,这使得查询检测记录的灵活性较低,便捷性不足,降低了用户体验。
为此,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以及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该方法可以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从而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图1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所涉及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终端101、服务器102和通信网络103。该检测记录例如可以包括检测结果。例如,该检测结果可以为核酸检测的结果,例如为阴性或阳性。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101通过通信网络103与服务器102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通信网络103用以在终端设备101和服务器102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通信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wifi、3g、4g、5g和光纤电缆等。
终端101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本公开实施例不对终端101的产品类型作具体的限定。例如,终端101中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该指定应用程序能够进行检测预约、查询用户健康状况等,该指定应用程序可以为健康宝等。例如用户所预约的检测可以为核酸检测、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
服务器102可以为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为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等,本公开实施例不对服务器102的类型作具体的限定。服务器102为指定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该服务器102维护有多个数据库,该多个数据库包括检测预约数据库、检测机构数据库、检测人员数据库、样本检测数据库等。该检测预约数据库包括每个检测地点每天的检测人数等信息,该检测机构数据库包括对指定疾病进行检测的多个检测机构的信息,该检测人员数据库包括每个检测机构中对指定疾病进行检测的检测人员的信息。该样本检测数据库包括对各个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后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并且这些检测结果与用户标识信息具有对应关系,样本检测数据库中也存储该对应关系。基于用户标识信息,可以在样本检测数据库中查询到对应的检测结果。
例如,在进行采样时,需要将采样得到的咽拭子、血液、体液等存放到容器中,然后再将容器送到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对容器中的样本进行检测。每个容器内盛放从至少一个用户体内采集的、用于对指定疾病进行检测的样本,该容器可以为试管等。根据检测需求,每个试管中盛放的样本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以为一个样本或多个样本。在通常情况下,每个试管中盛放一个样本,用于对一个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该试管中的样本的检测结果即为对应的用户的检测结果。在大规模检测场景下,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每个试管中可以盛放多个样本,例如采用“5合1”的方式,也即是,每个试管中最多能够盛放5个样本,或者采用“10合1”的方式,也即是每个试管中最多盛放10个样本。在该情形下,试管中的样本的检测结果为对应的5个或10个用户的检测结果。例如,当该试管中的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则对应的5个或10个用户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又例如,当该试管中的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则需要对与之对应的5个或10个用户再次进行针对性检测,从而得到每个用户各自的检测结果。
该服务器102中还存储着用户标识信息与试管信息之间的绑定关系,基于所存储的绑定关系,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时,能够查询到相应的检测结果。该用户标识信息例如可以是根据用户预约检测地点或者到现场进行登记时使用的身份信息而生成的。例如,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根据用户预约检测地点时使用的社保卡号码(或者其他证件号码,该证件号码可以唯一标识该用户)生成的,或者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根据用户预约检测地点时使用的社保卡号码、预约时间、检测地点等多种信息生成的。
下面结合图1B以对指定疾病的检测方式为核酸检测为例来说明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过程。
图1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关联的核酸检测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1B所示,核酸检测过程可以包括现场采样、样本入库及检测结果上传等。
在现场采样时,例如,用户可以携带社保卡到采样现场,利用该社保卡进行现场登记并采样。采样现场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根据该社保卡生成用户标识信息码,该用户标识信息码指示了用户标识信息。用户标识信息码例如可以是二维码。当然,用户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例如健康宝中预约核酸检测,健康宝可以根据健康宝账户中的注册身份信息为该用户生成用户标识信息码。
检测机构可以提前配置多个用于盛放核酸检测样本的试管,每个试管上粘贴一个二维码,该二维码中包括试管的相关信息。当用户来到检测地点进行现场采样时,样本采集人员使用扫码枪扫描用户的用户标识信息码和试管上的二维码,将用户标识信息和二维码包括的试管信息进行绑定,并将该绑定关系同步到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例如可以与应用程序(例如健康宝)交互。应用程序可以是针对某类疾病,对用户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的程序。
在进行样本入库时,检测人员采用智能扫码仪扫描各个试管上的二维码,将各个试管扫码入库,并将扫描结果同步到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中。
在检测结果上传过程中,检测人员检测每个试管中的样本,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将检测结果批量上传,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进行复检,并将复检结果扫码上传。
在检测结果上传到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后,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例如健康宝查询检测进度,并查询、下载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例如,用户可以使用第一身份信息进行核酸检测的预约、登记、采样等过程,然后,在查询检测记录时,用户不仅可以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查询核酸检测的检测记录,还可以利用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身份信息查询核酸检测的检测记录,从而实现了用户可以方便灵活地查询到检测记录的技术效果。例如,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可以指用户的不同证件号码,例如,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可以分别为身份证号码、社保卡号码、护照号码、驾照号码等任意的可以唯一标识用户的证件号码中的一个,且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为不同类型的证件的号码。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A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S20。
在步骤S10中,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在步骤S20中,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该方法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从而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对于步骤S10,第一身份信息例如是可以确定唯一用户的信息。第一身份信息例如可以是用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使用的身份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驾照号码或者社保卡号码等。
对于步骤S10,例如在图1A所示的情景中,可以是服务器102通过通信网络103接收来自终端101的第一身份信息。终端101例如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例如用户可以在终端101上安装的应用程序中上传第一身份信息,由应用程序向服务器102发送第一身份信息,以便服务器102执行步骤S10。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用户也可以利用终端101的浏览器来登录相应的网页,并在该网页中上传第一身份信息,从而向服务器102发送第一身份信息。或者,终端101也可以是检测机构的查询设备。该查询设备例如可以包括读取装置,读取装置例如可以是摄像头和识别程序,识别程序用于识别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或者,读取装置也可以是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 NFC)装置。信息采集终端例如可以识别用户的身份证件而获得第一身份信息,并且向服务器102发送该第一身份信息,以便服务器102执行步骤S10。
对于步骤S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账户例如可以是应用程序账户,该应用程序可以是针对某种疾病检测用户的健康状态的应用,例如健康宝等。
在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情形中,第二身份信息为注册第一账户时所使用的身份信息。用户例如可以使用身份证号码、社保卡号码、护照号码、驾照号码等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例如,用户可以使用身份证号码注册健康宝账户,则第二身份信息为身份证号码。
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上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用户在利用第二身份信息登录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后,在应用程序中上传第一身份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账户将第一身份信息上传到应用程序的上传请求,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之前(即未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时)便使用第一身份信息进行现场采样检测,之后,如果用户想要通过应用程序查询检测结果,可以再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注册第一账户,并且在第一账户中上传第一身份信息。或者,用户也可以在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上传到应用程序之后,再到检测地点进行采样检测。
当然,用户可以在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之前(即未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时)使用第一身份信息进行现场采样检测,之后,如果用户想要通过应用程序查询检测结果,也可以再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注册第一账户,这样便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查询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结果。
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第一身份信息,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从而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身份信息直接通过应用程序查询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记录,提高了查询的便捷性。
在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以第二身份信息为身份证信息为例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在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以第一身份信息为社保卡信息为例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
例如,用户利用身份证号码注册了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并且用户在利用第一账户登录应用程序后,在应用程序中上传社保卡图像,则响应于第一账户将社保卡图像上传到应用程序,将社保卡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相关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上传请求包括第一身份信息,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上传请求包括第一身份信息,以及响应于获取到来自应用程序的关联请求,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响应于第一账户将第一身份信息上传到应用程序的上传请求,服务器可以向第一账户发送关联选择的弹窗,使得第一账户可以选择是否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如果用户选择了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则向服务器发送关联请求。服务器响应于获取到来自应用程序的关联请求,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2B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步骤S13。
在步骤S11中,响应于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获取第一身份信息中的参考生物特征信息。
如上所述,上传请求中包括第一身份信息,第一身份信息例如可以为社保卡图像,则可以识别社保卡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该人脸图像作为参考生物特征信息。或者,第一身份信息可以是社保卡号码,则可以到被授权的社保平台上获取用户办理社保卡时提交的人脸图像,从而将该人脸图像作为参考生物特征信息。
在步骤S12中,利用采集装置采集使用对象在当前时刻的实时生物特征信息。
采集装置例如可以是摄像头。例如,可以使用摄像头采集使用对象在当前时刻的实时人脸图像。
在步骤S13中,在实时生物特征信息与参考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将实时人脸图像与社保卡图像中的人脸图像或在社保平台获取的人脸图像进行比较,若实时人脸图像与社保卡图像中的人脸图像或在社保平台获取的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大于预设值,则确定实时生物特征信息与参考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此时可以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该方法可以保证查询检测记录的合法性,避免他人未经用户同意便私自利用用户的第一身份信息查询用户的检测记录。
又例如,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中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根据应用程序中的第一账户,确定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第二身份信息为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包含的信息。
例如,在用户使用第二身份信息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后,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二身份信息查询被授权的数据库,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响应于从数据库中获取到与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例如用户利用身份证号码注册了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后,后台服务器可以查询被授权的数据库(例如社保平台数据库、政府管理平台数据库),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身份证号码相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例如若从社保平台数据库中查询到存在一个社保卡号码与身份证号码相对应,则在后台服务器中将该身份证号码与该社保卡号码相关联。
该实施例可以在用户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注册第一账户后,主动地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从而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程序中查询使用第一身份信息进行采样检测的检测记录,进一步提高了查询检测记录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对于步骤S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查询数据库,以从数据库获取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例如,响应于获取到来自信息采集终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查询被授权的数据库(例如社保平台数据库、政府管理平台数据库等),以从数据库获取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例如,用户将社保卡号码录入到信息采集终端后,信息采集终端向后台服务器发送该社保卡号码,后台服务器可以查询被授权的数据库(例如社保平台数据库、政府管理平台数据库等),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社保卡号码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例如若从社保平台数据库中查询到存在一个身份证号码与社保卡号码相对应,则在后台服务器中将该身份证号码与该社保卡号码相关联。
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身份信息主动地查询被授权的数据库,提高了多个身份信息相关联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查询检测记录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对于步骤S20,例如可以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和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又例如,在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的情形中,可以是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存在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以及响应于存在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例如,用户在利用第一账户登录应用程序后,在应用程序中上传社保卡图像,则响应于基于第一账户获取到社保卡图像所包含的社保卡号码(即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是否存在与社保卡号码相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以及响应于存在与社保卡号码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账户中的第二身份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与社保卡号码以及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例如,用户携带社保卡到采样现场,利用该社保卡进行现场登记并采样。采样现场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根据该社保卡生成用户标识信息码。样本采集人员使用扫码枪扫描用户的用户标识信息码和试管上的二维码,将用户的社保卡号码和二维码包括的试管信息进行绑定,从而可以根据试管信息追踪检测记录,使得社保卡号码和该试管的检测记录相对应。用户在利用第一账户(利用身份证号码注册的账户)登录应用程序后,在应用程序中上传社保卡图像,则响应于基于第一账户获取到社保卡图像所包含的社保卡号码,确定是否存在与社保卡号码相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以及响应于存在与社保卡号码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第一账户中的第二身份信息(即身份证号码)与社保卡号码以及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程序中查询到自己利用社保卡号码进行采样检测的第一检测记录。例如,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程序中点击“查询核酸检测结果”图标来获取至少一个检测记录,该至少一个检测记录包括利用社保卡号码进行采样检测的第一检测记录。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步骤S30。步骤S30例如可以在步骤S10之前执行。
在步骤S30中,响应于接收到根据第一身份信息而生成的检测请求,建立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虚拟账户,以利用虚拟账户记录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包括: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虚拟账户与第一账户合并,以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该方法可以为用户建立虚拟账户,从而不需要用户提前注册。当用户注册应用程序中的第一账户后,可以自动将虚拟账户和第一账户合并,从而不限制用户必须提前注册,进一步提高了查询检测记录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请求例如可以是预约请求,该预约请求例如可以是检测地点工作人员的信息采集终端生成的。例如,可以是用户将社保卡提供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使用信息采集终端对社保卡上的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身份信息,并生成预约请求,从而向服务器发送该预约请求。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预约请求,建立与社保卡相对应的虚拟账户,以利用虚拟账户记录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例如,当用户利用社保卡进行采样检测完成后,需要查询自己的检测结果,则可以根据应用程序所要求的身份信息(例如,应用程序要求使用身份证号码注册账户)注册第一账户,并且将社保卡图像上传到应用程序,从而后台服务器将社保卡和身份证号码相关联。后台服务器查询到样本检测数据库中存在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虚拟账户与第一账户合并,以将第二身份信息与第一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虚拟账户与第一账户合并可以是将虚拟账户中的第二身份信息填写为第一账户中的第二身份信息,或者也可以是将虚拟账户对应的相关信息(例如第一检测记录、第一身份信息等)添加到第一账户中。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A所示,该处理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步骤S410和步骤S420。步骤S410和步骤S420例如可以在步骤S20之后执行。
在步骤S410中,根据第二身份信息或第一身份信息,确定应用程序中的第一账户。
例如第二身份信息为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时所使用的身份信息,则可以根据第二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第二身份信息例如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得可以唯一标识用户的身份信息。
例如在上述第二身份信息为注册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时所使用的身份信息的情景中,若第一身份信息已经与第一账户或者第二身份信息进行了关联,则可以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确定第一账户。
在步骤S420中,向第一账户发送第一检测记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多个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例如,用户使用身份证号码注册了第一账户,并且将社保卡、护照等第二身份信息上传到第一账户中,那么社保卡、护照均与身份证号码相关联。在步骤S420例如可以是服务器向第一账户发送该多个第一身份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例如,在服务器得到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后,向第一账户发送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在服务器得到护照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后,向第一账户发送护照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例如,第一账户在应用程序中点击“查询核酸检测记录”图标后,应用程序可以同时展示护照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和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又例如,第一账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选择查询哪一个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例如,若第一账户选择查询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则在应用程序中展示社保卡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该处理方法可以将第一检测记录及时地同步到第一账户中,以方便用户可以及时地查收到第一检测记录。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B所示,该处理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步骤S430和步骤S440。步骤S430和步骤S440例如可以在步骤S20之后执行。
在步骤S430中,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获取请求携带的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检测记录。
获取请求例如可以是根据第一账户在应用程序中的输入操作而生成的。例如用户点击应用程序中的“查询核酸检测记录”的图标而生成的。例如第一账户是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注册的,因此,获取请求包括第二身份信息。
在步骤S440中,根据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例如,向第一账户发送该第一检测记录。
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C所示,该处理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获取请求携带的第二身份信息,并发送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记录。
例如,如果用户使用第一账户登录应用程序,第一账户是使用第二身份信息注册的,并且直接在应用程序中预约了样本检测,则试管的二维码包括的试管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或者绑定,从而试管的检测记录(例如检测结果)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例如,用户可以登录应用程序,并且点击“查询核酸检测结果”的图标,则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获取请求携带的第二身份信息,并查询样本检测数据库来确定是否存在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检测记录。如果存在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第二检测记录,则向第一账户发送第二检测记录。
利用该方法,用户不仅可以查询并获取与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还可以查询并获取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记录,也即是,用户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检测记录,从而提高了查询效率。
图4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D所示,该处理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步骤S50和S60。步骤S50和步骤S60可以在步骤S10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10之后并且步骤S20之前执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记录例如包括检测结果。
在步骤S50中,将第一身份信息与检测样本相关联。
例如,可以如前面所述的,样本采集人员使用扫码枪扫描用户的用户标识信息码和试管上的二维码,将用户标识信息即第一身份信息和二维码包括的试管信息相关联。
在步骤S60中,响应于获取到检测样本的标记结果,根据标记结果更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结果。
在检测人员检测出检测样本的结果后,可以采用智能扫码仪扫描检测样本即试管上的二维码,并且根据检测样本的结果标记该试管而得到标记结果,从而服务器可以根据该试管的标记结果生成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结果。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性应用场景图。
如图5A所示,该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510~S550。
在步骤S510中,例如,用户可以携带社保卡501到检测地点,由检测地点的信息采集终端502识别社保卡501,以利用社保卡501进行预约和采样。
在步骤S520中,例如,用户可以将自己使用的社保卡501的图像上传到应用程序(例如健康宝)的第一账户中。该第一账户注册所使用的第二身份信息例如可以是身份证号码。
在步骤S530中,例如,在上传成功的情况下,后台服务器可以将第二身份信息即身份证号码和社保卡号码相关联。例如,可以执行上文参考图2A中所描述的步骤S10。
在步骤S540中,例如,用户可以点击应用程序中的“查询检测记录”图标,应用程序响应于该点击操作生成获取请求,并且向服务器发送该获取请求。
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该获取请求,查询样本检测数据库从而获取与第二身份信息(即身份证号码)相关联的第一身份信息(社保卡号码)的检测记录以及第二身份信息(即身份证号码)的检测记录,并且向第一账户发送查询到的至少一个检测记录。或者,当未查询到检测记录时,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未找到相关检测记录。例如,可以执行上文参考图2A中所描述的步骤S20和步骤S40。
在步骤S550中,服务器向第一账户发送检测记录,用户使用的终端可以接收该检测记录。例如,展示在第一账户中的检测记录可以包括进行中的检测记录和已完成的检测记录。例如,对于已完成的检测记录可以直接显示检测结果、预约机构、第一身份信息或者第二身份信息等信息。对于进行中的检测记录可以显示预约机构、第一身份信息或者第二身份信息等信息。
在步骤S550中,例如,用户可以选中至少一个检测记录中的某个检测记录,从而获取该检测记录的详细信息。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示意图。
如图5B所示,在检测记录中可以显示核酸检测的检测对象信息(例如包括检测对象的姓名、第二身份信息或者第一身份信息、头像等)、核酸检测机构、核酸检测时间、检测类型、核酸检测结果、签发时间和检测人等信息。在检测记录所在的页面中还可以包括打印检测记录以及历史检测结果查询等图标供用户使用。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装置600的示意框图。
例如,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包括第一关联单元610和第二关联单元620。
第一关联单元610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关联单元610例如可以执行图2A描述的步骤S10。
第二关联单元620配置为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第二关联单元620例如可以执行图2A描述的步骤S20。
例如,第一关联单元610和第二关联单元620可以为硬件、软件、固件以及它们的任意可行的组合。例如,第一关联单元610和第二关联单元620可以为专用或通用的电路、芯片或装置等,也可以为处理器和存储器的结合。关于上述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形式,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检测记录的处理装置600的各个单元与前述的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对应,关于检测记录的处理装置600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考关于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图6所示的装置600的组件和结构只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根据需要,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和结构。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指令。该电子设备可以使得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20。存储器720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处理器710用于运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710运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所述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存储器720和处理器71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它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例如,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程序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可以为X86或ARM架构等。处理器710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可以控制电子设备700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例如,存储器7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任意组合,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闪存等。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处理器710可以运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以实现电子设备700的各种功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各种应用程序和各种数据以及应用程序使用和/或产生的各种数据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0的具体功能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文中关于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该电子设备800例如适于用来实施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800可以是服务器等,例如可以是参考图1A所示的服务器102。需要注意的是,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其不会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8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8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802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803的系统存储器8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804和中央处理单元801的系统总线805。电子设备8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InputOutput System)8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813、应用程序814和其他程序模块8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807。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8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8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809。其中显示器808和输入设备8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8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8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801。基本输入/输出系统8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8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8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大容量存储设备8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8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801。大容量存储设备8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电子设备8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13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数字通用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Disc)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8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8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电子设备8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电子设备800可以通过连接在系统总线8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811连接到网络13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8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上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被配置由CPU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处理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单元811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器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CPU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中限定的功能。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利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使用户能够利用第二身份信息来查询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记录,而不局限于用户只能利用第一身份信息来查询该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使得检测记录的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存储介质900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910。例如,当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910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上文所述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例如,该存储介质900可以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700中。例如,存储介质900可以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700中的存储器720。例如,关于存储介质900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700中的存储器720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以及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或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应用程序中的第一账户;以及
向所述第一账户发送所述第一检测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所述获取请求携带的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检测记录;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发送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获取请求,确定所述获取请求携带的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并发送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
响应于基于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或者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查询数据库,以从所述数据库获取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而生成的检测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虚拟账户,以利用所述虚拟账户记录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虚拟账户与所述第一账户合并,以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基于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上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或者
根据所述应用程序中的所述第一账户,确定所述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响应于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获取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的参考生物特征信息;
利用采集装置采集使用对象在当前时刻的实时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实时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参考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的上传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账户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以及
响应于获取到来自所述应用程序的关联请求,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记录包括检测结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检测样本相关联;以及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检测样本的标记结果,根据所述标记结果更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所述检测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响应于基于所述应用程序的第一账户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账户所包含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情形中,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为注册所述第一账户时所使用的身份信息。
12.一种检测记录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关联单元,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到第一身份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并且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相关联;以及
第二关联单元,配置为获取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一检测记录,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记录相关联。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的指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
CN202110190650.7A 2021-02-20 2021-02-20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62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650.7A CN112562820B (zh) 2021-02-20 2021-02-20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650.7A CN112562820B (zh) 2021-02-20 2021-02-20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2820A true CN112562820A (zh) 2021-03-26
CN112562820B CN112562820B (zh) 2021-09-14

Family

ID=7503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0650.7A Active CN112562820B (zh) 2021-02-20 2021-02-20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28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5819A (zh) * 2021-07-19 2021-09-24 因格(苏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物料采样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69309A (zh) * 2021-05-25 2021-10-01 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69474A (zh) * 2021-12-03 2022-03-11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样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83009A (zh) * 2022-03-29 2022-08-09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基于身份时间信息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9804A1 (en) * 2003-06-14 2008-10-09 Ez-Caretech Co., Ltd. Method for Managing Medical Information Online
CN103870704A (zh) * 2014-03-26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多用户身份识别的生理参数检测装置和健康服务系统
CN108712416A (zh) * 2018-05-17 2018-10-26 北京维康恒科技有限公司 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14325A (zh) * 2019-06-18 2019-11-05 北京优位智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与车辆识别联合检测方法
CN110580942A (zh) * 2019-08-23 2019-12-17 和宇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体检报告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640477A (zh) * 2020-05-29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信息的统一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933305A (zh) * 2020-08-03 2020-11-13 大连遨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可读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9804A1 (en) * 2003-06-14 2008-10-09 Ez-Caretech Co., Ltd. Method for Managing Medical Information Online
CN103870704A (zh) * 2014-03-26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多用户身份识别的生理参数检测装置和健康服务系统
CN108712416A (zh) * 2018-05-17 2018-10-26 北京维康恒科技有限公司 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14325A (zh) * 2019-06-18 2019-11-05 北京优位智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与车辆识别联合检测方法
CN110580942A (zh) * 2019-08-23 2019-12-17 和宇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体检报告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640477A (zh) * 2020-05-29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信息的统一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933305A (zh) * 2020-08-03 2020-11-13 大连遨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可读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9309A (zh) * 2021-05-25 2021-10-01 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9309B (zh) * 2021-05-25 2024-05-10 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5819A (zh) * 2021-07-19 2021-09-24 因格(苏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物料采样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69474A (zh) * 2021-12-03 2022-03-11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样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83009A (zh) * 2022-03-29 2022-08-09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基于身份时间信息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2820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2820B (zh) 检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27527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7773793B2 (en) Computeriz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ociating a portion of a diagnostic image with an electronic record
CN110335667B (zh) 医学影像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10245623A1 (en) Medical Diagnosis Using Community Information
CN11117806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268924A1 (en) Methods for laboratory sample tracking and devices thereof
WO2018113292A1 (zh) 医疗信息化辅助开处方的系统和方法
KR20100122978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59059B1 (ko) M2m 응용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CN112465172A (zh) 一种医院智能就诊方法及装置
CN109545392B (zh)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889247A (zh) 一种基于医码通的用户数据采集方法和就医系统
JP6985721B2 (ja) 病理診断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174231A (zh) 一种智能病历管理系统
CN112272836A (zh) 信息处理装置、图像数据生成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3283410B (zh) 基于数据关联分析的人脸增强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217383A (zh) 用于关于患者的医疗报告的状态通知的方法
CN113793677A (zh) 一种电子病历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80855A (zh) 医疗机构监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51346A (zh) 命令中心
CN113379285A (zh) 建筑环境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496771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导诊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67064A (zh) 物品租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1244A (zh) 一种样本信息采集存储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83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