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2153A -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2153A
CN112562153A CN202011216871.9A CN202011216871A CN112562153A CN 112562153 A CN112562153 A CN 112562153A CN 202011216871 A CN202011216871 A CN 202011216871A CN 112562153 A CN112562153 A CN 112562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handheld mobile
intelligent handheld
entrance guard
cloud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68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2153B (zh
Inventor
白金龙
万里
熊榆
洪敏�
胡宇
唐良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i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68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2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2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06V20/41Higher-level, semantic 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or understanding of video scenes, e.g. detection, labelling or Markovian modelling of sport events or news i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06V20/49Segmenting video sequences, i.e.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parsing or cutting the sequence, low-level clustering or determining units such as shots or scen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3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by means of a passwo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包括佩戴于头部且用于防护头部免受伤害的安全帽,在所述安全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的PCB板安装座,在PCB板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所述PCB板;在PCB板上设置有PCB板控制器及与所述PCB板控制器相连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在所述PCB板控制器内存储有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用于建筑工人进出建筑工地的门禁;在所述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门禁PCB板的门禁PCB板安装座,门禁PCB板固定安装在门禁PCB板安装座上,在门禁PCB板上设置有门禁无线收发模块。本发明能够对进入建筑区域的建筑工人进行人身安全验证,防止其受到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地人员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钢制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性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安全帽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生产场地。但是,由于安全意识淡等原因,一些人员在进入建筑工地区域时未佩戴安全帽,从而在发生事故时遭受人身伤害。专利申请号2019109997649,名称为“一种未佩戴安全帽人员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公开了获取对生产场地同一区域拍摄得到的至少一张实景图像;使用YOLO 模型分别对各所述实景图像进行处理;所述YOLO模型分别输出各所述实景图像对应的未佩戴安全帽人员识别结果;从各所述未佩戴安全帽人员识别结果中选择出最优识别结果;根据所述最优识别结果,标记出各所述实景图像中的未佩戴安全帽人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包括佩待于于头部且用于防护头部免受伤害的安全帽,在所述安全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的PCB板安装座,在PCB板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所述 PCB板;在PCB板上设置有PCB板控制器及与所述PCB板控制器相连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
在所述PCB板控制器内存储有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该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宿舍住址之一或者任意组合;联系电话包括建筑工人本人的联系电话或/和建筑工人添加的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及紧急联系电话所对应的紧急联系人;
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用于建筑工人进出建筑工地的门禁;
在所述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门禁PCB板的门禁PCB板安装座,门禁PCB 板固定安装在门禁PCB板安装座上,在门禁PCB板上设置有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的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相连;
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与安全帽上的无线收发模块通讯;门禁将生成的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门禁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包括门禁Blue Tooth模块、门禁WiFi模块、门禁NFC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Blue Tooth模块时,门禁Blue Tooth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Blue Tooth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Blue Tooth与安全帽通讯;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WiFi模块时,门禁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WiFi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WiFi与安全帽通讯;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NFC模块时,门禁NFC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NFC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NFC与安全帽通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PCB板无线收发模块包括PCB板Blue Tooth 模块、PCB板WiFi模块、PCB板NFC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Blue Tooth模块时,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Blue Tooth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Blue Tooth与门禁通讯;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WiFi模块时,PCB板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WiFi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WiFi与门禁通讯;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NFC模块时,PCB板NFC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NFC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NFC与门禁通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Blue Tooth模块;
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Blue Tooth模块;
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Blue Tooth模块与安全帽上的Blue Tooth模块通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门禁控制器是否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
若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
若门禁控制器未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返回步骤S1;
S2,门禁与安全帽通讯,判断其建筑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
若建筑工人未佩戴安全帽,则门禁发出提示语音;
若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则门禁将生成的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S3,云端服务器接收到门禁码后,云端服务器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门禁生成门禁码的方法为:
门禁获取安全帽内存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4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x表示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
X表示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4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x1表示建筑工人的姓名;
x2表示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x3表示建筑工人的宿舍住址;
x4表示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x5表示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
当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时;
当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之三、之四、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1′、x2′、x3′,x1′、x2′、x3′、x4′,x1′、x2′、x3′、 x4′、x5′;x=x1′-x2′或x1′-x2′-x3′或x1′-x2′-x3′-x4′或x1′-x2′-x3′-x4′-x5′;-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x1′-x2′;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x1′-x2′-x3′;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x1′-x2′-x3′-x4′;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5′;x=x1′-x2′-x3′-x4′-x5′。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云端门禁码并将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方法为:
对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5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x′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
X′表示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5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x1″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x2″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x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宿舍住址;
x4″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x5″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时;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之三、之四、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1″′、x2″′、x3″′,x1″′、 x2″′、x3″′、x4″′,x1″′、x2″′、x3″′、x4″′、x5″′;x′=x1″′-x2″′或x1″′-x2″′-x3″′或x1″′-x2″′-x3″′-x4″′或 x1″′-x2″′-x3″′-x4″′-x5″′;-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x1″′-x2″′;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x1″′-x2″′-x3″′;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x1″′-x2″′-x3″′-x4″′;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5″′;x′=x1″′-x2″′-x3″′-x4″′-x5″′;
云端服务器判断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是否一致: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一致,则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不一致,则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门禁生成门禁码的方法为:
门禁获取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6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
Z表示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71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z1表示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z2表示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z3表示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当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一时;
当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1′、z2′、z3′;z=z1′-z2′或z1′-z2′-z3′;-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z1′-z2′;
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3′;z=z1′-z2′-z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云端门禁码并将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方法为:
对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72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h′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
H′表示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073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录入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h1″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h2″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h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一时;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1″、h2″、h3″;h′=h1″-h2″或h′=h1″-h2″ -h3″;-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h1″-h2″;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1″、h2″、h3″;h′=h1″-h2″或h′=h1″-h2″-h3″;
云端服务器判断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是否一致: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一致,则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不一致,则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中,触发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的方法包括手动触发或/和自动触发。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对进入建筑区域的建筑工人进行人身安全验证,防止其受到伤害。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包括佩戴于头部且用于防护头部免受伤害的安全帽,在所述安全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的 PCB板安装座,在PCB板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所述PCB板;在PCB板上设置有PCB 板控制器及与所述PCB板控制器相连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
在所述PCB板控制器内存储有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该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宿舍住址之一或者任意组合;联系电话包括建筑工人本人的联系电话或/和建筑工人添加的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及紧急联系电话所对应的紧急联系人;
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用于建筑工人进出建筑工地的门禁;
在所述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门禁PCB板的门禁PCB板安装座,门禁PCB 板固定安装在门禁PCB板安装座上,在门禁PCB板上设置有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的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相连;
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与安全帽上的无线收发模块通讯;门禁将生成的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门禁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包括门禁Blue Tooth模块、门禁WiFi模块、门禁NFC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Blue Tooth模块时,门禁Blue Tooth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Blue Tooth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Blue Tooth与安全帽通讯;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WiFi模块时,门禁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WiFi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WiFi与安全帽通讯;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NFC模块时,门禁NFC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NFC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NFC与安全帽通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PCB板无线收发模块包括PCB板Blue Tooth 模块、PCB板WiFi模块、PCB板NFC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Blue Tooth模块时,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Blue Tooth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Blue Tooth与门禁通讯;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WiFi模块时,PCB板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WiFi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WiFi与门禁通讯;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NFC模块时,PCB板NFC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NFC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NFC与门禁通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Blue Tooth模块;
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Blue Tooth模块;
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Blue Tooth模块与安全帽上的Blue Tooth模块通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门禁控制器是否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
若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
若门禁控制器未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返回步骤S1;
S2,门禁与安全帽通讯,判断其建筑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
若建筑工人未佩戴安全帽,则门禁发出提示语音;
若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则门禁将生成的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S3,云端服务器接收到门禁码后,云端服务器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门禁生成门禁码的方法为:
门禁获取安全帽内存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12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本发明散列函数运算不限于采用MD5,也可以采用 SHA-1或sha244或其它类型的散列函数运算。
x表示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
X表示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11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x1表示建筑工人的姓名;
x2表示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x3表示建筑工人的宿舍住址;
x4表示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x5表示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
当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时;
当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之三、之四、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1′、x2′、x3′,x1′、x2′、x3′、x4′,x1′、x2′、x3′、 x4′、x5′;x=x1′-x2′或x1′-x2′-x3′或x1′-x2′-x3′-x4′或x1′-x2′-x3′-x4′-x5′;-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x1′-x2′;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x1′-x2′-x3′;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x1′-x2′-x3′-x4′;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5′;x=x1′-x2′-x3′-x4′-x5′。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云端门禁码并将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方法为:
对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2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x′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
X′表示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31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x1″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x2″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x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宿舍住址;
x4″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x5″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时;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之三、之四、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1″′、x2″′、x3″′,x1″′、 x2″′、x3″′、x4″′,x1″′、x2″′、x3″′、x4″′、x5″′;x′=x1″′-x2″′或x1″′-x2″′-x3″′或x1″′-x2″′-x3″′-x4″′或 x1″′-x2″′-x3″′-x4″′-x5″′;-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x1″′-x2″′;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x1″′-x2″′-x3″′;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x1″′-x2″′-x3″′-x4″′;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5″′;x′=x1″′-x2″′-x3″′-x4″′-x5″′;
云端服务器判断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是否一致: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一致,则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不一致,则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其中将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待上传视频按照顺序分割为I个,分别为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第2 待上传分割视频、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
第二步:对待上传视频以及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第3 待上传分割视频、……、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分别进行散列运算,依次得到待上传视频散列以及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
第三步:将其第二步中的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以及第二步中的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和待上传视频散列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第四步: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第三步中的数据分别为第1接收分割视频(第1待上传接收分割视频对应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第2接收分割视频(第2接收分割视频对应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第3接收分割视频(第3接收分割视频对应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第I接收分割视频(第I接收分割视频对应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以及第1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1接收分割视频散列对应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2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2接收分割视频散列对应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3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3接收分割视频散列对应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对应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和接收视频散列(接收视频散列对应待上传视频散列);
第五步:对第1接收分割视频、第2接收分割视频、第3接收分割视频、……、第I接收分割视频分别进行散列运算,分别依次得到第1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2 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3接收分割视频散列、……、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
第六步:判断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是否一致:
若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一致,i为小于或者等于I 的正整数;执行第七步;
即:若第1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一致;
且若第2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一致;
且若第3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一致;
……
且若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一致;
若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不一致,则请求重新上传第 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所对应的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
即:若第1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不一致,则请求重新上传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所对应的第1待上传分割视频;
或若第2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不一致,则请求重新上传第2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所对应的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
或若第3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不一致,则请求重新上传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所对应的第3待上传分割视频;
……
或若第I接收分割视频散列与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不一致,则请求重新上传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散列所对应的第I待上传分割视频;
第七步:将第1接收分割视频、第2接收分割视频、第3接收分割视频、……、第I接收分割视频按照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视频;对连接视频进行散列运算,得到连接视频散列,判断连接视频散列与接收视频散列是否一致:
若连接视频散列与接收视频散列一致,则连接正确;
若连接视频散列与接收视频散列不一致,则重新连接。通过将一个视频分割为多个视频,降低传输难度,并保证视频的正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门禁生成门禁码的方法为:
门禁获取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6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
Z表示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6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z1表示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z2表示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z3表示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当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一时;
当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1′、z2′、z3′;z=z1′-z2′或z1′-z2′-z3′;-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z1′-z2′;
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3′;z=z1′-z2′-z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云端门禁码并将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方法为:
对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72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h′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
H′表示云端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71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录入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h1″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h2″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h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一时;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1″、h2″、h3″;h′=h1″-h2″或h′=h1″-h2″ -h3″;-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h1″-h2″;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1″、h2″、h3″;h′=h1″-h2″或h′=h1″-h2″-h3″;
云端服务器判断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是否一致: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一致,则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不一致,则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中,触发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的方法包括手动触发或/和自动触发。
其手动触发为在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进入按钮触发模块的进入按钮触发模块安装座以及用于固定安装离开按钮触发模块的离开按钮触发模块安装座,进入按钮触发模块固定安装在进入按钮触发模块安装座上,离开按钮触发模块固定安装在离开按钮触发模块安装座上,进入按钮触发模块的进入检测数据输出端与门禁控制器的进入检测数据输入端相连,离开按钮触发模块的离开检测数据输出端与门禁控制器的离开检测数据输入端相连;所述进入按钮触发模块用于检测建筑工人是否按碰进入按钮;所述离开按钮触发模块用于检测建筑工人是否按碰离开按钮;当进入按钮触发模块或者离开按钮触发模块被按碰时,即门禁控制器监测到有待进入或者待离开建筑工地区域的建筑人员,门禁控制器唤醒无线收发模块;进入按钮触发模块包括进入按钮,进入按钮的第一端与电源地(低电平)相连,进入按钮的第二端与门禁控制器的进入检测数据输入端相连;离开按钮触发模块包括离开按钮,离开按钮的第一端与电源地(低电平)相连,离开按钮的第二端与门禁控制器的离开检测数据输入端相连。其自动触发为在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一红外模块的第一红外模块安装座以及在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二红外模块的第一红外模块安装座,第一红外模块固定安装在第一红外模块安装座上,第二红外模块固定安装在第二红外模块安装座上,第一红外模块的红外检测信号输出端与门禁控制器的红外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红外模块的红外检测信号输出端与门禁控制器的红外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一红外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建筑工人待进入建筑工地;第二红外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建筑工人待离开建筑工地。
下面给出一个实施例:
假设写入建筑工人(zhangjia)的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为姓名(wangjia)、联系电话(13666666666)以及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为姓名(wangjia)、联系电话(13666666666);和安全帽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00:0C:29:5F:04:53)、安全帽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14:D0:00:E3:68:C4)、安全帽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044641A36E4A800181210556206694025AE2D05C8AC5AAEF)以及将其录入云端服务器。
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后与安全帽通讯;
门禁计算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91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92
其中,wangjia表示门禁获取的佩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其写入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13666666666表示门禁获取的佩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其写入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门禁将门禁码(0808cee7bd89b5f9)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其云端服务器计算门禁码的方法为: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193
其中,wangjia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13666666666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由于云端服务器生成的门禁码与门禁发送的门禁码一致,则验证通过,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或者,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后与安全帽通讯;
门禁计算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01
其中,00:0C:29:5F:04:53表示安全帽内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14:D0:00:E3:68:C4表示安全帽内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044641A36E4A800181210556206694025AE2D05C8AC5AAEF表示安全帽内的 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门禁将门禁码(162103744937df39)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其云端服务器计算门禁码的方法为: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02
其中,00:0C:29:5F:04:5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安全帽内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14:D0:00:E3:68:C4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安全帽内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044641A36E4A800181210556206694025AE2D05C8AC5AAEF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安全帽内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由于云端服务器生成的门禁码与门禁发送的门禁码一致,则验证通过,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上的无线收发模块通讯;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检测到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的数据信息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生成门禁码,再通过门禁将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门禁打开;若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未检测到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则智能手持移动终端发出提示语音。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判断其建筑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记录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接收到安全帽发送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刻t1和安全帽发送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刻t2
S2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11
其中,c表示通讯传播速度;
t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接收到安全帽发送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刻;
t2表示安全帽发送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刻;
t3表示安全帽接收到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请求安全帽发送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刻;
t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请求安全帽发送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刻;
γ表示传播速度损失率,γ∈[0,5%];
| |表示求绝对值;
S23,若s∈[smin,smax],
其中,smin表示预设阈值最小值;
smax表示预设阈值最大值;
则判定其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
s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间的距离;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21
则判定其筑工人未佩戴安全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判断其建筑工人进入建筑工地区域后是否一直佩戴安全帽,其判断建筑工人进入建筑工地区域后是否一直佩戴安全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记录建筑工人进入建筑工地区域后,安全帽发送的测距时刻Ti以及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接收到安全帽发送的测距时刻Ti+1
S32,Si=(1-γ)c|Ti-Ti+1|,
其中,γ表示传播速度损失率,γ∈[0,5%];
c表示通讯传播速度;
i=2j-1,j表示第j次;j为小于或者等于J的正整数,J为总次数;
Ti表示建筑工人进入建筑工地区域后,安全帽发送的测距时刻;
Ti+1表示建筑工人进入建筑工地区域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接收到安全帽发送的测距时刻;
| |表示求绝对值;
Si表示第i次测距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间的距离;
S33,若Si∈[smin,smax],且测距集合S={S1,S2,S3,...,SJ}中的元素不完全相等,连续相等个数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个数阈值;
其中,smin表示预设阈值最小值;
smax表示预设阈值最大值;
S1表示第1次测距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间的距离;
S2表示第2次测距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间的距离;
S3表示第3次测距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间的距离;
……
SJ表示第J次测距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间的距离;
则判定其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
否则判定其筑工人未佩戴安全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建筑工人在佩戴安全帽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本机联系电话是否一致:
若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本机联系电话一致,则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不对其进行提醒;
若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本机联系电话不一致,则智能手持移动终端对其进行提醒;起到防止拿错安全帽。
假设写入建筑工人(zhangjia)的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为姓名(wangjia)、联系电话(13666666666)以及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为姓名(wangjia)、联系电话(13666666666);和安全帽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00:0C:29:5F:04:53)、安全帽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14:D0:00:E3:68:C4)、安全帽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044641A36E4A800181210556206694025AE2D05C8AC5AAEF)以及将其录入云端服务器。
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后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通讯;
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通讯,s∈[smin,smax],其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
若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智能手机)获取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本机联系电话一致;则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计算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41
其中,wangjia表示佩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其写入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13666666666表示佩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其写入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智能手持移动终端将门禁码(0808cee7bd89b5f9)发送至门禁,门禁接收到门禁码后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其云端服务器计算门禁码的方法为: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42
其中,wangjia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13666666666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由于云端服务器生成的门禁码与门禁发送的门禁码一致,则验证通过,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或者,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后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通讯;
智能手持移动终端与安全帽通讯,s∈[smin,smax],其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
若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智能手机)获取安全帽内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与智能手持移动终端本机联系电话一致;则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计算门禁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51
其中,00:0C:29:5F:04:5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的安全帽内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14:D0:00:E3:68:C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的安全帽内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044641A36E4A800181210556206694025AE2D05C8AC5AAEF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的安全帽内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智能手持移动终端将门禁码(162103744937df39)发送至门禁,门禁接收到门禁码后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其云端服务器计算门禁码的方法为: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52
其中,00:0C:29:5F:04:5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安全帽内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14:D0:00:E3:68:C4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安全帽内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044641A36E4A800181210556206694025AE2D05C8AC5AAEF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安全帽内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20201030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由于云端服务器生成的门禁码与门禁发送的门禁码一致,则验证通过,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门禁开门码的方法为: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6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表示云端服务器生成门禁开门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62
表示门禁开门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y的计算方法为:
若录入云端服务器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一时;
y=yi′=o(yi),i=1或2或3或4或5或6,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
y6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
即y=y1′=o(y1),
其中,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y1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y=y2′=o(y2),
其中,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y2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y=y3′=o(y3),
其中,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y3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y=y4′=o(y4),
其中,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y4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y=y5′=o(y5),
其中,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y5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y=y6′=o(y6),
其中,y6′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y6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1、y2、y3;y1、y2、y3、y4;y1、y2、y3、y4、 y5;y1、y2、y3、y4、y5、y6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8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y1′表示编号y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编号y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编号y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编号y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编号y5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6′表示编号y6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5′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即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 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9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y1′表示编号y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编号y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例如,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9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293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0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0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1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1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2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2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3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3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4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4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5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5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6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三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三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 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6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y1′表示编号y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编号y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编号y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例如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7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 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8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8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9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 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39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0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1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1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 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2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2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 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3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4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4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5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 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6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6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7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7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三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 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8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49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四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四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 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0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y1′表示编号y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编号y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编号y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编号y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例如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0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1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2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2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3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4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4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5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6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7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7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8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 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59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 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0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 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0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五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五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 y1、y2、y3、y4、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1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y1′表示编号y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编号y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编号y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编号y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编号y5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例如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2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3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4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5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5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 y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6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六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六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 y1、y2、y3、y4、y5、y6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7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y1′表示编号y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编号y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编号y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编号y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编号y5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6′表示编号y6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y5′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即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y1、y2、y3、y4、y5、y6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8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y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所对应的编号;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所对应的编号;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所对应的编号;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编号;
y6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所对应的编号;
y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与散列值y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与散列值y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与散列值y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y6′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与散列值y5′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还包括门禁控制器比较门禁接收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门禁开门码与门禁生成门禁开门码是否一致:
若门禁接收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门禁开门码与门禁生成门禁开门码一致,则门禁打开;
若门禁接收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门禁开门码与门禁生成门禁开门码不一致,则门禁不打开,并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其门禁生成门禁开门码的方法为: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9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Z表示门禁生成门禁开门码;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692
表示门禁开门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y的计算方法为:
若门禁获取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一时;
z=zi′=o(zi),i=1或2或3或4或5或6,
z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
z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
z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
z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
z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
z6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
即z=z1′=o(z1),
其中,z1′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z1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z=z2′=o(z2),
其中,y2′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y2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y=y3′=o(y3),
其中,z3′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z3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z=z4′=o(z4),
其中,z4′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z4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z=z5′=o(z5),
其中,z5′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z5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z=z6′=o(z6),
其中,z6′表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z6经散列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散列值;
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时;
对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z1、z2;z1、z2、z3;z1、z2、z3、z4;z1、z2、z3、z4、 z5;z1、z2、z3、z4、z5、z6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71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z1′表示编号z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2′表示编号z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3′表示编号z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4′表示编号z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5′表示编号z5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6′表示编号z6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5′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即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z1、z2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72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z1′表示编号z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2′表示编号z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z1、z2、z3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722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z1′表示编号z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2′表示编号z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3′表示编号z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z1、z2、z3、z4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73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z1′表示编号z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2′表示编号z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3′表示编号z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4′表示编号z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z1、z2、z3、z4、z5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74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z1′表示编号z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2′表示编号z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3′表示编号z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4′表示编号z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5′表示编号z5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或者当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为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MEI、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CC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MEID、智能手持移动终端WiFi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Blue Tooth物理地址、智能手持移动终端SEID之六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对应为z1、z2、z3、z4、z5、z6
Figure RE-GDA0002892843800000751
其中,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门禁生成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融合值;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z1′表示编号z1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2′表示编号z2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1′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3′表示编号z3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2′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4′表示编号z4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3′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5′表示编号z5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4′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
z6′表示编号z6所对应的智能手持移动终端ID数据信息与散列值z5′经散列函数运算得到的散列值。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包括佩待于于头部且用于防护头部免受伤害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PCB板的PCB板安装座,在PCB板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所述PCB板;在PCB板上设置有PCB板控制器及与所述PCB板控制器相连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
在所述PCB板控制器内存储有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该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宿舍住址之一或者任意组合;联系电话包括建筑工人本人的联系电话或/和建筑工人添加的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及紧急联系电话所对应的紧急联系人;
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用于建筑工人进出建筑工地的门禁;
在所述门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门禁PCB板的门禁PCB板安装座,门禁PCB板固定安装在门禁PCB板安装座上,在门禁PCB板上设置有门禁无线收发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的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相连;
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与安全帽上的无线收发模块通讯;门禁将生成的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验证通过后,门禁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包括门禁Blue Tooth模块、门禁WiFi模块、门禁NFC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Blue Tooth模块时,门禁Blue Tooth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Blue Tooth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Blue Tooth与安全帽通讯;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WiFi模块时,门禁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WiFi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WiFi与安全帽通讯;
当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NFC模块时,门禁NFC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门禁控制器的NFC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门禁通过NFC与安全帽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PCB板无线收发模块包括PCB板Blue Tooth模块、PCB板WiFi模块、PCB板NFC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Blue Tooth模块时,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Blue Tooth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Blue Tooth与门禁通讯;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WiFi模块时,PCB板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WiFi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WiFi与门禁通讯;
当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NFC模块时,PCB板NFC模块的无线数据收发端与PCB板控制器的NFC无线收发数据端相连;PCB板通过NFC与门禁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PCB板无线收发模块为PCB板Blue Tooth模块;
门禁无线收发模块为门禁Blue Tooth模块;
建筑工人待打开门禁进入建筑工地时,门禁通过门禁Blue Tooth模块与安全帽上的Blue Tooth模块通讯。
5.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门禁控制器是否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
若门禁控制器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
若门禁控制器未接收到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唤醒命令,则返回步骤S1;
S2,门禁与安全帽通讯,判断其建筑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
若建筑工人未佩戴安全帽,则门禁发出提示语音;
若建筑工人佩戴了安全帽,则门禁将生成的门禁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S3,云端服务器接收到门禁码后,云端服务器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门禁生成门禁码的方法为:
门禁获取安全帽内存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3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x表示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
X表示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3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x1表示建筑工人的姓名;
x2表示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x3表示建筑工人的宿舍住址;
x4表示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x5表示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
当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时;
当其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之三、之四、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1′、x2′、x3′,x1′、x2′、x3′、x4′,x1′、x2′、x3′、x4′、x5′;x=x1′-x2′或x1′-x2′-x3′或x1′-x2′-x3′-x4′或x1′-x2′-x3′-x4′-x5′;-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x1′-x2′;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x1′-x2′-x3′;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x1′-x2′-x3′-x4′;
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5′;x=x1′-x2′-x3′-x4′-x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云端门禁码并将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方法为:
对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云端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4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x′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
X′表示云端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4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x1″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姓名;
x2″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联系电话;
x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的宿舍住址;
x4″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紧急联系人的姓名;
x5″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紧急联系人的紧急联系电话;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一时;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之三、之四、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1″′、x2″′、x3″′,x1″′、x2″′、x3″′、x4″′,x1″′、x2″′、x3″′、x4″′、x5″′;x′=x1″′-x2″′或x1″′-x2″′-x3″′或x1″′-x2″′-x3″′-x4″′或x1″′-x2″′-x3″′-x4″′-x5″′;-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x1″′-x2″′;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x1″′-x2″′-x3″′;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四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x1″′-x2″′-x3″′-x4″′;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建筑工人个人身份信息x′为x1″、x2″、x3″、x4″、x5″之五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x1″′、x2″′、x3″′、x4″′、x5″′;x′=x1″′-x2″′-x3″′-x4″′-x5″′;
云端服务器判断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是否一致: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一致,则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不一致,则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门禁生成门禁码的方法为:
门禁获取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6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z表示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
Z表示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6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z1表示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z2表示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z3表示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当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一时;
当其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1′、z2′、z3′;z=z1′-z2′或z1′-z2′-z3′;-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z1′-z2′;
安全帽内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z为z1、z2、z3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z1′、z2′、z3′;z=z1′-z2′-z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云端服务器生成云端门禁码并将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方法为:
对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进行散列函数运算,得到云端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71
o()表示散列函数运算;
h′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
H′表示云端门禁码;
Figure FDA0002760692470000072
表示门禁码更新字符串;
-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其录入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其中,h1″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Blue Tooth模块的物理地址;
h2″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WiFi模块的物理地址;
h3″表示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NFC模块的物理地址;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一时;
当其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1″、h2″、h3″;h′=h1″-h2″或h′=h1″-h2″-h3″;-表示字符串连接符;
即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h1″-h2″;
录入云端服务器的PCB板无线收发模块的物理地址h′为h1″、h2″、h3″之二、之三时;对其顺序编号,依次为对应为h1″、h2″,h1″、h2″、h3″;h′=h1″-h2″或h′=h1″-h2″-h3″;
云端服务器判断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是否一致: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一致,则云端服务器向门禁发送门禁开门码,门禁打开;
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码与门禁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门禁码不一致,则将拍摄的时间段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触发门禁控制器唤醒门禁无线收发模块的方法包括手动触发或/和自动触发。
CN202011216871.9A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Active CN112562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6871.9A CN112562153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6871.9A CN112562153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2153A true CN112562153A (zh) 2021-03-26
CN112562153B CN112562153B (zh) 2023-05-02

Family

ID=75041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6871.9A Active CN112562153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2153B (zh)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8767A (ja) * 2007-10-15 2009-05-07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入退出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入退出管理方法
CN104700211A (zh) * 2015-03-11 2015-06-10 上海金能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地施工员工安全rfid管理系统
DE102015206608A1 (de) * 2014-10-20 2016-04-21 Robert Bosch Gmbh Sicherheitskleidungsstück
CN106296926A (zh) * 2016-08-16 2017-01-04 北京智优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限时授权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6312267U (zh) * 2016-12-20 2017-07-07 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帽的监理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
CN106983209A (zh) * 2017-04-24 2017-07-28 四川超影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抄表智能安全帽
CN107767497A (zh) * 2017-08-30 2018-03-06 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
WO2018127199A1 (zh) * 2017-01-09 2018-07-12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门锁系统的离线验证码的生成方法及其系统
CN207780878U (zh) * 2018-01-24 2018-08-28 北京智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特征识别的门禁系统
CN108873791A (zh) * 2018-08-21 2018-11-23 朱明增 一种变电站现场违规检测预警系统
WO2018232922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安防方法及系统
WO2019000445A1 (en) * 2017-06-30 2019-01-03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AN IDENTIFICATION PHOTO
CN208691429U (zh) * 2018-08-15 2019-04-02 河南领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使用的适用于建筑工地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
CN208796293U (zh) * 2018-09-06 2019-04-26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信息管控系统
CN109902756A (zh) * 2019-03-07 2019-06-18 重庆恢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众包机制辅助排序方法和系统
CN110222918A (zh) * 2019-04-18 2019-09-10 重庆恢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533811A (zh) * 2019-08-28 2019-12-03 深圳市万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sd实现安全帽检查的方法及装置与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20038456A (ja) * 2018-09-03 2020-03-12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入退場管理システム
CN111080878A (zh) * 2019-12-11 2020-04-28 广西远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方法及其装置
KR20200057452A (ko) * 2018-11-16 2020-05-26 (주)월드정보기술 생체 정보를 활용한 현장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523432A (zh) * 2020-04-16 2020-08-11 重庆大学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帽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1540093A (zh) * 2020-04-29 2020-08-14 三仟(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83482A (zh) * 2020-04-29 2020-08-25 三仟(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84884A (zh) * 2020-06-16 2020-10-16 中晟宏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815332A (zh) * 2020-06-15 2020-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激活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8767A (ja) * 2007-10-15 2009-05-07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入退出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入退出管理方法
DE102015206608A1 (de) * 2014-10-20 2016-04-21 Robert Bosch Gmbh Sicherheitskleidungsstück
CN104700211A (zh) * 2015-03-11 2015-06-10 上海金能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地施工员工安全rfid管理系统
CN106296926A (zh) * 2016-08-16 2017-01-04 北京智优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限时授权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6312267U (zh) * 2016-12-20 2017-07-07 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帽的监理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
WO2018127199A1 (zh) * 2017-01-09 2018-07-12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门锁系统的离线验证码的生成方法及其系统
CN106983209A (zh) * 2017-04-24 2017-07-28 四川超影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抄表智能安全帽
WO2018232922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安防方法及系统
WO2019000445A1 (en) * 2017-06-30 2019-01-03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AN IDENTIFICATION PHOTO
CN107767497A (zh) * 2017-08-30 2018-03-06 深圳市易联智道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人员非接触式考勤方法
CN207780878U (zh) * 2018-01-24 2018-08-28 北京智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特征识别的门禁系统
CN208691429U (zh) * 2018-08-15 2019-04-02 河南领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复使用的适用于建筑工地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
CN108873791A (zh) * 2018-08-21 2018-11-23 朱明增 一种变电站现场违规检测预警系统
JP2020038456A (ja) * 2018-09-03 2020-03-12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入退場管理システム
CN208796293U (zh) * 2018-09-06 2019-04-26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信息管控系统
KR20200057452A (ko) * 2018-11-16 2020-05-26 (주)월드정보기술 생체 정보를 활용한 현장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902756A (zh) * 2019-03-07 2019-06-18 重庆恢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众包机制辅助排序方法和系统
CN110222918A (zh) * 2019-04-18 2019-09-10 重庆恢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533811A (zh) * 2019-08-28 2019-12-03 深圳市万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sd实现安全帽检查的方法及装置与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080878A (zh) * 2019-12-11 2020-04-28 广西远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方法及其装置
CN111523432A (zh) * 2020-04-16 2020-08-11 重庆大学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帽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1540093A (zh) * 2020-04-29 2020-08-14 三仟(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83482A (zh) * 2020-04-29 2020-08-25 三仟(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15332A (zh) * 2020-06-15 2020-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激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84884A (zh) * 2020-06-16 2020-10-16 中晟宏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友武;刘明军;叶爱民;李善文;: "一种适用于电网中智能安全帽系统的研究与测试" *
唐志津;宗烨琛;刘春玲;姚宗强;: "基于3G的VPDN千里眼全景视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2153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60489A1 (en) Characterization of impact experienced at a headpiece
CN112804498B (zh) 一种安全防护装具佩戴情况监控系统和方法
US20180211345A1 (en) Automated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viding personal safety
CN111523432A (zh)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帽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206312267U (zh) 一种基于安全帽的监理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
CN103971487B (zh) 安全监控系统及安全监控方法
CN108830062A (zh) 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2764303A1 (en) Gait based no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devices
CN109938439A (zh) 安全帽、安全系统、人员的管理方法
CN105785959B (zh) 基于近场通信的现代化工厂设备管理方法
CN106263213A (zh) 基于面部识别技术的安全帽佩戴监管系统和方法
US10298875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identiary management of digital data associated with a localized Miranda-type process
CN106650392A (zh) Vr头戴设备及其解锁方法
KR20210131850A (ko) 안전모 기반의 근로자의 동작을 감지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9003367B (zh) 门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9244091B1 (en) Protective headpiece including an impact sensor and an impact annunciation device
CN112562154B (zh) 一种实现智慧建筑工地区域建筑人员安全意识保障方法
CN112562153A (zh) 一种基于智能云平台的工地行为人员优化方法
CN111241937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攻击车辆意图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562155A (zh) 一种智慧建筑工地区域建筑人员安全工作方法
CN116866841A (zh) 一种对讲机的实时定位监控系统
CN209803819U (zh) 人脸识别记录仪
CN115953815A (zh) 基建现场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213029911U (zh) 一种测温模组和包括该测温模组的可穿戴装置
CN110311903B (zh) 一种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