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1265A -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1265A
CN112561265A CN202011405798.XA CN202011405798A CN112561265A CN 112561265 A CN112561265 A CN 112561265A CN 202011405798 A CN202011405798 A CN 202011405798A CN 112561265 A CN112561265 A CN 112561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udents
class
evaluation
stud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57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福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4057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1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1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1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包括建立组、班、校级分级制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及其考核评价机制,每个学生在体系中均具有自身的岗位和职责,并根据其运行规则进行自主管理和评价。本发明为学生进行不同职务的任命,可以赋予学生责任感,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Description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背景技术
新时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德树人需要把把“育人”放到首位,把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作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的育人途径。
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途径。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主要的心理需求”,心理学中提到的“表现欲望”特征,群体行为理论的团体动力学,管理科学的组织行为学等行为科学理论,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通过学习运用行为科学理论,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每个人走向社会,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就应在学生时期进行培养。激励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围绕学生素质评价和中学生核心素养考核要素,通过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通过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包括建立组、班、校级分级制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及其考核评价机制;
每个所述组包括六个学生,并使其分别任命不同的班务组长:行政组长、考核组长、学习组长、行为组长、生活组长和活动组长;
每个所述班由若干个组组合而成,每个班设置有若干个部,包括:行政部、学习部、行为部、生活部、活动部,每个所述部采用“部委制”,分别设有部长和委员;
每个所述校级建立以年级划分的学生会部委,所述学生会部委所述学生会的部委分别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管理处室工作对接;
所述考核评价机制包括明确体系内岗位职责和工作运行规则,并根据学生、组、班的实际表现形成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的评比机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的系统,包括:学生端、监控端、数据处理系统和输出显示端,所述学生端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组别、班级、年级、任职、学习状况和评价记录,所述学生端设有输入端,指定任职的学生修改对应班级、组别及任职权限内的评价记录;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存储学生端处生成的数据,并生成表格然后在输出显示端显示;所述监控端监控学生端数据状况,并具有修改学生端数据的权力。
作为改进,每个所述组中还设有学科组长,所述学科组长有六个,根据学生所学科目设置,所述组内学生同时担任一个班务组长和一个学科组长。
作为改进,所述班级组织结构为: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21
作为改进,所述学生会部委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处室对接结构为: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22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31
作为改进,所述班级评价办法为打分制,为: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32
作为改进,所述学生个人评价办法为打分制,为: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33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41
作为改进,所述评价打分周期性进行,包括:日点评、周小结和月反思。
作为改进,所述体系还设有激励机制,包括为学生设有显示职务的胸卡和对评价高的学生进行表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为学生进行不同职务的任命,可以赋予学生责任感,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学生素质整合分类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包括建立组、班、校级分级制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及其考核评价机制;
每个所述组包括六个学生,并使其分别任命不同的班务组长:行政组长、考核组长、学习组长、行为组长、生活组长和活动组长。每个所述组中还设有学科组长,所述学科组长有六个,根据学生所学科目设置,如:语文组长,数学组长,外语组长等。每个组内的学生同时担任一个班务组长和一个学科组长。
每个所述班由若干个组组合而成,每个班设置有若干个部,包括:行政部、学习部、行为部、生活部、活动部,每个所述部采用“部委制”,分别设有班长、支部书记、部长和委员。班级组织结构为:
表1班级组织结构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51
这样的结构调整,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每个同学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培养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各部及各岗位职责,实现班级管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每个所述校级建立以年级划分的学生会部委,所述学生会部委所述学生会的部委分别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管理处室工作对接。
学生会部委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处室对接结构为:
表2学生会部委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处室对接结构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52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61
为了实现学校、年级、班级管理一体化,学校学生管理体制必须与年级和班级学生管理体制相适应。学校按照“部委制”建立年级学生会机构,使学生会各部委和班级部委制有机结合。
各年级学生会成员由各班班长、团支书和各部部长构成,通过年级部推荐候选人,学生会成员选举,产生年级学生会主席(兼任年级团总支书记)、团总支副书记、副主席、各部长、副部长(各1—2名)、委员(与班级部委相同),年级学生会负责协助本年级部实行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见表二)
学校学生会实行过渡制。高一学生会主要负责本年级管理,并配合高二年级学生会参与全校管理,高一年级学生会主席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高二学生会为学校学生会执行机构,既负责协助学校各部门的相关管理,又负责本年级的管理,高二年级学生会主席为学校学生会常务主席;高三年级学生会主要负责本年级管理,高三年级学生会主席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负责对常务主席、副主席的工作指导。这种传帮带和逐步推进的形式,确保了工作效率,而且到高三年级也不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复习。
所述考核评价机制包括明确体系内岗位职责和工作运行规则,并根据学生、组、班的实际表现形成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的评比机制。包括如下方案:
1、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运行规则:班级部委制为行政、学习、行为、生活、活动五个部委完善工作职责和工作运行规则,明确“做什么”。
2、建立班级工作常规:使学生的行为管理、部委责任和素质评价相结合,明确班级管理常规,弄清“怎么做”。
根据相关规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各部委职责,确立班级行政管理常规和学习、行为、生活、活动一日常规。
⑴班级行政管理常规:明确班级各岗位责任,并抓好督促落实,实施班干部执勤、班呼、点评制度等,以及班风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
⑵建立学生一日学习规范:班级学业发展管理能够推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实现上课、作业、自习、考试、评价管理一体化的统筹管理,并规范试验课(科技)、阅览课(图书)的管理,逐步实现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自治管理。
⑶强化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学生行为管理做到行为有标准、管理有机制、育人有氛围,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同伴管理、集体教育等,最终实现学生行为管理自动化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⑷明确班级一日生活常规:班级生活管理做到标准明确,责任清晰,统筹规划、合理分工、科学管理,如:扫地、摆桌椅、擦黑板、清洁讲桌等值日事项,关灯、锁门、门面、玻璃、窗帘、电器等专人管理事项,实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为避免学生缺勤影响相关事务的完成,可以设立AB岗制,实行分工合作。
⑸建立学生一日活动规范:学生活动管理实行学校系统化设计,年级和班级科学化实施,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包括体育、艺术、实践、升旗、上操、集会等,学生活动管理建立各种活动管理体系、制度、规范和评价办法,实现学生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和对学生学业发展的保障功能。
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根据班级部委制建设的需要,调整完善了《文明班评比办法》、《学生基础素质评价办法》和《学生违规违纪处理办法》。
⑴修订班级评价办法:
班级评价是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明班评比的内容分为五大类,各40分,总分200分(见表3)。每项达到36分,记“★”,同类班级某类排名前50%的班级,记“★”,最高每项可获两“★”,所以,我们也称之为“十星级”文明班评比,各班每月获“★”情况与学生素质评价加分相关,期末先进班集体评比按获“★”多少确定。
所述班级评价办法为打分制,为:
表3班级评价办法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71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81
⑵修订学生个人基础素质评价办法:
学生个人基础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七个维度,对应的八种基本素质,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取了“合、分结合”的方法,根据基础素质评价的22个要素,按五大项进行整合(见表4)。整合后,各大类由相应部门的学生及部委负责。
表4学生个人评价办法
Figure BDA0002814099650000082
基础素质评价分为月评价和学期评价:
①月素质评价:政教处每月根据文明班评比办法,确定各班五大项的获“★”结果,并整理当月各班违规违纪情况,一并通报到各班。各班按本班各项获“★”情况,根据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考核结果等次加分,对违规违纪问题依据相应的标准减分。
A、校评班学生加分:
文明班评比某类获“★★”:全班同学每人加0.4分;对应部委成员每人再分别加0.4分;
文明班评比某类获“★”:全班同学每人加0.2分;对应部委成员每人再分别加0.2分;
文明班评比某类未获“★”:全班同学及对应部委成员均不加分。
B、班评组学生加分:
文明班评比某类获“★★”:前一半的组内成员每人加0.4分;后一半的组内成员每人加0.2分;
文明班评比某类获“★”:前两名的组内成员每人加0.4分;三、四名组内成员每人加0.2分;
文明班评比某类未获“★”:前一名的组内成员每人加0.4分;第二名组内成员每人加0.2分。
C、组评生加分:
各组某类组评生按名次由前往后分别加0.6、0.5、0.4、0.3、0.2、0.1分。
D、职务加分:
班内某类组长认真履行职责(负责事项班内不为后三名),月末在所负责类别加0.2分。
班内某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经班内评议确定在所负责的类别再加0.2分。
班内某部长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值班,经班内评议报年级部批准,各大项可再加0.4分。
班长、团支书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值班,经班内评议报年级部批准,各大项可再加0.6分。
年级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团总支副书记经年级部考核,在各大项均可再加0.2----0.4分。
E、各班根据本班学生违规违纪情况(包括政教处通报和本班自查的情况),按照《学生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实施减分。
F、实施加分、减分,均在班级多媒体公开计算,每个学生都要知道自己的加分、减分情况。各班每个学生的各月加分减分结果,均报政教处备案。
②学期基础素质评价:
计算每个学生的考核得分:五大项每项基础分14分(合格中间分,五大项满分100分),结合各月加分、减分合并计算后,得出每生学期五大项得分。
计算基础素质评价得分:基础素质评价共七大项(考评维度),按以上五项取一定比例计算。
A、道德品质:为平时考核评价的品德类得分。
B、公民素养、审美表现:为平时考核评价行为类和生活类的平均分。
C、学习能力、创新与发现:为平时考核评价的学习类得分
D、交流合作:为平时考核评价品德类、行为类、生活类、活动类得分的平均分
E、运动与健康:为平时考核评价的活动类得分。
③确定基础素质评价等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七项(维度)的满分均为20分。期末各项(维度)得分达到满分的18分为A等、达16分为B等、达12分为C等、不足12分为D等。
每个学生核定后的等第,印发到各班,由学生签字确认,然后上传河北省学籍管理系统。几年来,学生素质评价等第学生及家长都能认可,包括出现D等,均没有异议。
⑶修订学生违规违纪处理办法:
为便于各类考核评价的统一性,我们将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归纳为品德、学习、行为、生活、活动五大类,学生个人的违规违纪行为,按同等标准分别在文明班评比和基础素质评价月考核结果中减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的系统,包括:学生端、监控端、数据处理系统和输出显示端,所述学生端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组别、班级、年级、任职、学习状况和评价记录,所述学生端设有输入端,指定任职的学生修改对应班级、组别及任职权限内的评价记录;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存储学生端处生成的数据,并生成表格然后在输出显示端显示;所述监控端监控学生端数据状况,并具有修改学生端数据的权力。
本实施例可以形成:
1、形成“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的评比机制:
所有考核事项都按品德、纪律、学习、生活、活动五大项归类。校评班由政教处牵头,教务处、总务处、体育处、年级部等部门根据每月的检查评比情况,上传到系统中,月末政教处下载汇总。文明班评比结果是班级评“★”和班主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班评组、组评生参照三个指导性制度,月末分别排出各组各项名次和各组每个学生各项的名次。
2、实施“日点评、周小结、月反思”的评价过程:
根据我校“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管理措施,通过“课堂评价、日点评、周小结、月反思”落实考核评价。
⑴日常课堂评价和日常检查:每堂课按10分制,计分方法采取n+x的方法加分。
⑵日点评:每天晚自习前5分钟进行,在班长的主持下,由班级各部委对班级管理、学习、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点评,核定各组分数。各组积分情况由行政部长和考核委员负责记录,各组对本组学生的突出表现或违规违纪等加减分得分情况由考核组长记录。
①学生的学习评价是班改课改一体化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学习表现(课堂表现、课下表现、作业完成)和学习成绩。每节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各组的课堂表现打分,每天各科打分总和减去课堂、课间违规违纪减分和作业减分,累计各组得分、排名,第一名10分,依次每降一个名次降1分,由学习部长负责。
②品德、行为、生活、活动等方面学校检查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通报,各班根据通报情况及班内发现的情况,按照基础素质评价办法和违规违纪处理办法要求,加分、减分。分别由各部长负责点评。
⑶周小结:利用每周一班会时间,对上周班级管理、学习等方面进行小结,由班长、团支书分别负责主持和点评,各部长负责小结各方面的情况,各组可以发表各自的见解,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进行思想纪律教育。
学习分按每天的学习积分再次排序,第一名10分,依次每降一个名次降1分,得到上周学习分。品德、行为、生活、活动事项则通报累计加减分情况。
⑷月反思:每月的第一个班会课对上月情况进行总结反思,组织形式与周小结相近,但要对每周的积分进行整理,确定各组五大项的名次,各组也要汇报各组每个学生的名次。每月根据文明班评比办法,确定各班五大项的获“★”情况,并整理当月各班违规违纪情况,一并通报到各班。各班按本班各项获“★”情况,结合班评组、组评生的名次,和违规违纪情况,在班级多媒体公开计算加分、减分。重点学生要在班会上进行自勉表态发言。
本实施例还设有学生激励机制,对于评价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学生实施:
⑴胸卡管理:将学生的职务印在学生的胸卡上,使学生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如果有职务的同学出现违规违纪问题,老师的一句“你是学生干部,还不能以身作则,怎么给同学树立榜样?”这句话比其他的批评方式更有效。同时也教育学生“德要配位”。
⑵学生表彰:根据各班学生基础素质评价,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本发明可以赋予学生责任感,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等同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做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组、班、校级分级制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及其考核评价机制;
每个所述组包括六个学生,并使其分别任命不同的班务组长:行政组长、考核组长、学习组长、行为组长、生活组长和活动组长;
每个所述班由若干个组组合而成,每个班设置有若干个部,包括:行政部、学习部、行为部、生活部、活动部,每个所述部采用“部委制”,分别设有部长和委员;
每个所述校级建立以年级划分的学生会部委,所述学生会部委所述学生会的部委分别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管理处室工作对接;
所述考核评价机制包括明确体系内岗位职责和工作运行规则,并根据学生、组、班的实际表现形成校评班,班评组,组评生的评比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组中还设有学科组长,所述学科组长有六个,根据学生所学科目设置,所述组内学生同时担任一个班务组长和一个学科组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班级组织结构为:
表1班级组织结构
Figure FDA0002814099640000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学生会部委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处室对接结构为:
表2学生会部委与班级部位以及学校处室对接结构
Figure FDA00028140996400000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班级评价办法为打分制,为:
表3班级评价办法
Figure FDA0002814099640000022
Figure FDA00028140996400000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学生个人基础素质评价办法为打分制,为:
表4学生个人基础素质评价办法
Figure FDA00028140996400000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打分周期性进行,包括:日点评、周小结和月反思。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还设有激励机制,包括为学生设有显示职务的胸卡和对评价高的学生进行表彰。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学生端、监控端、数据处理系统和输出显示端,所述学生端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组别、班级、年级、任职、学习状况和评价记录,所述学生端设有输入端,指定任职的学生修改对应班级、组别及任职权限内的评价记录;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存储学生端处生成的数据,并生成表格然后在输出显示端显示;所述监控端监控学生端数据状况,并具有修改学生端数据的权力。
CN202011405798.XA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Pending CN112561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5798.XA CN112561265A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5798.XA CN112561265A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1265A true CN112561265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5798.XA Pending CN112561265A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126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1687A (zh) * 2016-09-28 2017-05-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在校学生表现评价模型及系统
CN108596413A (zh) * 2017-10-12 2018-09-28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学生管理综合量化考评系统
CN109767059A (zh) * 2019-03-25 2019-05-17 兰州乐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N109993426A (zh) * 2019-03-27 2019-07-09 成都乐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1687A (zh) * 2016-09-28 2017-05-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在校学生表现评价模型及系统
CN108596413A (zh) * 2017-10-12 2018-09-28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学生管理综合量化考评系统
CN109767059A (zh) * 2019-03-25 2019-05-17 兰州乐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N109993426A (zh) * 2019-03-27 2019-07-09 成都乐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nchey Schools That Make a Difference: Final Report. Twelve Canadian Secondary Schools in Low-Income Settings. SAEE Research Series
Sweeney et al. Education for administrative careers in government service
Grant et al. Senior house officers and their training. I.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circumstances.
Cohen et al. FOCUS ON LEARNING--PREPARING TEACHERS FOR THE TWO-YEAR COLLEGE.
Cemaloglu et al. Teacher Leadership Perceptions in Turkish Culture: A Qualitative Analysis.
Rahimi et al. Challenges of action research: Insights from language institutes
Dalby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Further Education.
CN112561265A (zh) 一种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与考评体系
Thongdee et al. The Model of Buddhist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Social Studies, Religion and Culture.
Pinter et al. Fostering Student Agency to Build a Whole Child, Whole School, Whole Community Approach
Маженова et al. STRATEGY OF FORM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IES OF FUTURE TEACHERS-PSYCHOLOGISTS
Okoro et al. Teacher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Tool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in Secondary Schools
Zhang et al. Construc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y Style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Khan et al. Impact of Teachers’ Competency in the Students’ Academic Satisfaction in STEM Subjects at the University Leve
Andini et al.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t Salman Al Farisi Integrated Islamic School Yogyakarta
Moghimi et al. The Survey of Pre-school's Teachers’ Standards in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Malisi Similarity M. Ali Sibram Malisi
Khahramonovna Problems of Improving Soci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Pedagogical Education
Baryanto The Development of Lecturer Competency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at IAIN Curup
Blake Objectives of the Core Curricula in Voc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Operational Vistas
Herington SOCIAL WORK EDCICATION AND VOLCINTARIS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S). Directorate for Science Education. Office of Program Integration The Status of Pre-college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US Schools: an Overview and Summaries of Three Studies
Meyer et al. Designing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affolding secondary content-area teachers’ discipline literacy instruction
Kull A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NCTM"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developmental education/alternative admissions programs in four-ye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ddou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realities: An evaluation of a semester-long experiential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