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8782B -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8782B
CN112558782B CN202110190706.9A CN202110190706A CN112558782B CN 112558782 B CN112558782 B CN 112558782B CN 202110190706 A CN202110190706 A CN 202110190706A CN 112558782 B CN112558782 B CN 112558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erimental
experimental body
experiment
time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07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8782A (zh
Inventor
罗涛
王志远
陈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nne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07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87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8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8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当进行实验时,根据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属性列表文本变化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若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则继续实验;若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正确,则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根据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顺序对第二实验体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实验过程中将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进而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生成一种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和当前一定范围内的真实环境相近似的虚拟数字环境的技术。该技术是人类在科学探索中所逐渐总结和形成的一种模拟技术,通过此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虚拟仿真技术则是以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并结合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技术,其是一种更加高级、科学的仿真技术。虚拟仿真不同于传统的二维仿真,其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开复杂的数据,同时还提供简单的交互接口,实验者可以通过与计算机及相关虚拟设备的简单交互来获取直观形象的仿真结果。
但是对于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不但需要模拟仿真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的产生的大量的实时数据也需要进行仿真,并将实验数据作用于实验对象,呈现与实验结果结合的实验仿真画面,而且还需要提供仿真以外的教学流程,因此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无法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展示,通常一个实验对象包含多种组件,多个组件作用于同一个实验对象,将数据和逻辑耦合在一起,不适合做以数据为基础的仿真实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维仿真实验局限性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
当进行实验时,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属性列表文本变化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若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则继续实验;
若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正确,则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或所述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中参数的先后顺序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并记录调整的参数数量,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所述属性列表文本包括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
实验结束后,根据调整的参数数量确定间隔时间,获取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实验结果内所需调取的数据列表,然后从数据列表对应的接口调取所述数据列表中的数据,并利用数据将所述实验结果经过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所述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包括:
在第一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在静态时,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
在第二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实验进程确定在第二时刻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是否符合实验需要,若不符合,则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符合实验需要。
进一步地,当对实验体的位置参数进行确定时,获取第一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1(x1,y1,z1)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2(x2,y2,z2),在中控单元内预先存储有第一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10(x10,y10,z10)和第二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20(x20,y20,z20),在中控单元内还设置有X轴方向上的第一标准差值ΔX,Y轴方向上的第二标准差值ΔY以及Z轴方向上的第三标准差值ΔZ,在对第一实验体进行校正时,将第一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1(x1,y1,z1)与第一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10(x10,y10,z10)进行比较,若|x1-x10|≤ΔX,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X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x1-x10|>ΔX,则对X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若|y1-y10|≤ΔY,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Y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y1-y10|>ΔY,则对Y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z1-z10|≤ΔZ,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Z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z1-z10|>ΔZ,则对Z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在对第二实验体进行校正时,将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2(x2,y2,z2)与第二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20(x20,y20,z20)进行比较,若|x2-x20|≤ΔX,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X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x2-x20|>ΔX,则对X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y2-y20|≤ΔY,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Y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y2-y20|>ΔY,则对Y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z2-z20|≤ΔZ,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Z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z2-z20|>ΔZ,则对Z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地,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在X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的过程包括:确定第一实验体在X轴方向的实时坐标x1与标准坐标x10的距离,若x1=4×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极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一移动速度V1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3×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较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二移动速度V2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2×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三移动速度V3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0.5×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右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极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四移动速度V4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0.1×x10,表示第一实验体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五移动速度V5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进一步地,设定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
若第一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1≥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一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则无需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二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2≥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二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则无需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三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3≥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三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则无需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四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4≥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四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则无需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在中控单元内设置有差值矩阵Δn(Δn1,Δn2,Δn3,Δn4),其中Δn1表示第一差值,Δn2表示第二差值,Δn3表示第三差值,Δn4表示第四差值,且Δn1<Δn2<Δn3<Δn4;
在进行任意实验时,当利用修正系数进行预修正时,将n1-n10与第一差值Δn1、n2-n20与第二差值Δn2、n3-n30与第三差值Δn3、n4-n40与第四差值Δn4分别进行比较;
若n1-n10≥第一差值Δn1,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一修正系数k1,第一修正系数k1=(n1-n10)/n10×k;
若n2-n20≥第二差值Δn2,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二修正系数k2,第二修正系数k2=(n2-n20)/n20×k;
若n3-n30≥第三差值Δn3,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三修正系数k3,第三修正系数k3=(n3-n30)/n30×k;
若n4-n40≥第四差值Δn4,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四修正系数k4,第四修正系数k4=(n4-n40)/n40×k;
并采用第一修正系数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修正,采用第二修正系数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修正,采用第三修正系数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修正,采用第四修正系数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实验体的实时变化事件,并记录变化参数以及发生变化时间的关键帧;
在记录每个实验体的实时变化事件时,根据所述事件与所述实验体的相关度设置优先级;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流程相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最高,赋值为0;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数据相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高,赋值为1;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成绩相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低,赋值为2;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流程无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最低,赋值为3。
进一步地,所述属性列表文本中包括n个参数,参数的排列顺序为1-n,将n个参数设定4个部分,n≥4,对于除不尽数量的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计算,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参数包括第一个至第1/4×n个,第二部分为第1/4×n个至第1/2×n个,第三部分为第1/2×n个至第3/4×n个,第四部分为第3/4×n个至第n个;
当对参数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调整时,若调整第i个参数后,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一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一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二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二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三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三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四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四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包括:
在第一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在静态时,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
在第二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实验进程确定在第二时刻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是否符合实验需要,若不符合,则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符合实验需要。
进一步地,在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模型导入,选中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进行数据解析,自动生成属性列表文本,所述属性列表文本的格式为xml格式;
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模型导入包括:
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在第一坐标系下的位置;
根据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的关系进行转换;
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根据第一坐标系的位置和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在第二坐标系下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实验体包括第一属性实体、第一数据载体和第一业务逻辑,所述第一属性实体用以描述第一实验体的属性,所述第一数据载体用以绑定所述第一属性实体和第一业务逻辑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业务逻辑用以处理所述第一属性实体的属性变化产生的业务逻辑。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列表包括点坐标集合列表、绘制类型列表、数据集合、坐标轴、轴标题、图标标题、数据标签、图例、绘图类型和绘图类别;
所述坐标集合列表和绘制类型列表由基础绘图接口调取;
所述数据集合、坐标轴、轴标题、图标标题、数据标签、图例、绘图类型和绘图类别由高级绘图接口调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实验体包括:工科实验仿真体、理科实验仿真体、文科实验仿真体和医学实验仿真体;
所述第二实验体包括:工科实验仿真体、理科实验仿真体、文科实验仿真体和医学实验仿真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顺序对第二实验体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实验过程中将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进而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尤其,通过属性文本列表各部分需要调整的参数的数量与标准数量的差值的不同对修正系数k进行调整确定使用第一修正系数、第二修正系数、第三修正系数和第四修正系数对第一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第三间隔时间和第四间隔时间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实验结果展示时间的精准调节,以在对实验体的参数进行调整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显示,提高实验结果显示时间的精准性,便于对实验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尤其,通过对实验体的需要调整的参数的数量的确定和比较,调整实验结果展示时间,给予实验者充足的修正时间,以便于对实验过程的修正,保证实验过程顺利进行,不同的部分设置不同的数量标准,提高对文本属性列表中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对实验结果展示的时间进行精准控制,提高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调整的时间。
尤其,本发明实施例绕过引擎提供的固定接口,直接在图形库的基础上进行图像绘制,便不存在此限制问题,同时也补充了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可视化结果呈现,使得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可以将实验结果可视化,使得虚拟实验的过程完整,使得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均可以在虚拟仿真软件中实现,提高实验者使用体验。
尤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提供流程管理、数据保存和录像回放等内容,可以在虚拟的场景下模拟现实中的教学实验过程,实现过程的回放,便于教师根据需要查看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操作的准确性或熟练度进行评分,进而确定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评分。
尤其, 通过序列化技术,将虚拟仿真实验的操作过程翻译为可阅读的文本数据。可保存在本地、数据库或者云端。此文本数据可在应用程序中再次加载,通过文本数据的转义,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操作过程回放。也可为仿真教学中的指导以及成绩批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完善了三维仿真实验的整个教学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属性列表文本的流程绘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实验结果显示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模型处理及应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包括:
步骤S100:创建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在当前坐标系下的位置,建立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
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属性列表文本变化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步骤S300:若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则继续实验。
步骤S400:若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正确,则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或所述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中参数的先后顺序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并记录调整的参数数量,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步骤S500:实验结束后,根据调整的参数数量确定间隔时间,获取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实验结果内所需调取的数据列表,然后从数据列表对应的接口调取所述数据列表中的数据,并利用数据将所述实验结果经过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0中,所述属性列表文本包括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所述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以xml格式呈现;实验体包括属性实体、数据载体和业务逻辑三部分数据结构,其中所述属性实体用以描述实验对象的属性,数据载体用以绑定属性实体和业务逻辑之间的关联关系,业务逻辑用以处理具体的属性实体的属性变化产生的业务逻辑。
在步骤S100中,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的过程为:
在第一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在静态时,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
在第二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实验进程确定在第二时刻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是否符合实验需要,若不符合,则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符合实验要求。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各个实验体的实验参数进行一一校验,确定在实验过程中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关系正确,提高校正速度,进而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体操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速度。
具体而言,当对实验体的位置参数进行确定时,获取第一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1(x1,y1,z1)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2(x2,y2,z2),在中控单元内预先存储有第一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10(x10,y10,z10)和第二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20(x20,y20,z20),在中控单元内还设置有X轴方向上的第一标准差值ΔX,Y轴方向上的第二标准差值ΔY以及Z轴方向上的第三标准差值ΔZ,在对第一实验体进行校正时,将第一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1(x1,y1,z1)与第一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10(x10,y10,z10)进行比较,若|x1-x10|≤ΔX,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X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x1-x10|>ΔX,则需要对X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y1-y10|≤ΔY,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Y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y1-y10|>ΔY,则需要对Y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z1-z10|≤ΔZ,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Z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z1-z10|>ΔZ,则需要对Z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在对第二实验体进行校正时,将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2(x2,y2,z2)与第二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20(x20,y20,z20)进行比较,若|x2-x20|≤ΔX,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X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x2-x20|>ΔX,则需要对X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y2-y20|≤ΔY,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Y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y2-y20|>ΔY,则需要对Y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若|z2-z20|≤ΔZ,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Z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z2-z20|>ΔZ,则需要对Z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调整程度设置标准差值,当小于等于该标准差值,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再进行调整,此时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也许有偏差,但是该偏差对于实验本身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无需进行调整,提高实验效率,当大于该标准差值时,则需要对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经过多次调整之后,直至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小于等于标准差值,提高实验调整速度,使得实验结果正确。
对于实验体的其他参数也可以进行上述过程的调整,不同的参数设置不同的标准,而实验过程中的参数标准可以参考经验数据,或根据大数据进行推算得出。
具体而言,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在X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的过程包括:
确定第一实验体在X轴方向的实时坐标x1与标准坐标x10的距离,若x1=4×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极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一移动速度V1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3×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较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二移动速度V2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2×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三移动速度V3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0.5×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右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极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四移动速度V4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0.1×x10,表示第一实验体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五移动速度V5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在对X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设置不同的移动速度,使得第一实验体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根据位置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移动速度出现在实验者的视野里,减少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调整视野的基准点去进行寻找第一实验体,减少实验过程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实验速度。
具体而言,在实验对象数据库内包含多个实验对象,每个实验对象为三维结构模型,将实验对象的三维结构模型数据转化为仿真模型数据,其中三维结构模型数据可以是从原模型数据库内导入的,仿真模型数据为属性列表文本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转化可以是利用插件完成,使用构建工具即插件对每个三维结构模型按照FBX文件的结构拓扑信息进行数据解析,对于任意实验对象都进行数据解析,在对任意实验对象进行解析后自动生成属性列表文本,属性列表文本包括:位置信息、旋转信息、缩放信息、轴心点信息、实验对象名称信息,属性列表文本的排列顺序按照解析FBX文件中节点的排列顺序。
具体而言,在实验对象数据库内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均为三维结构模型,使用插件对每个实验体的FBX文件按照FBX的文件结构拓扑信息进行数据解析,将实验体的数据自动生成属性列表文本。 解析完成后所存储的属性列表文本格式为XML。
具体而言,在进行仿真实验过程中,当实验者对实验体操作时,即产生操作指令,实验对象为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当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接收操作指令信息,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作用于实验对象,此时,实验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当所述实验对象的参数发生变化时,通常实验对象包括至少一个属性实体,当实验对象的参数变化时,相应地,至少一个属性实体发生变化,相应地,与该属性实体存在关联关系的其他属性实体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实现在实验对象中多个属性实体之间的通信,而不同的实验对象之间也可以进行属性实体的通信,即当前实验对象中的属性实体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实验对象属性实体的变化。
具体而言,在步骤S400中,在判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时,可以按照属性列表文本中的顺序进行检查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关系,例如第一实验体为天平,第二实验体为砝码,将砝码置于天平的称量台上,以确定称量台上物质的重量。当砝码由第一位置转移到第一位置后,第一位置可以是砝码盒内,第二位置为称量台,但是在仿真实验中,将砝码放置在称量台上时,可能会出现放置倾斜,但是由于是仿真实验,放置的位置以实际放置的动作为准。对于位置的调整可以按照属性列表文本中的顺序进行检查确定,例如可以先检查砝码的位置参数,若位置参数准确,则检查旋转参数,若旋转参数准确则确定缩放比例,当缩放比例也在合适的范围内时,则对轴心参数进行确定,当轴心参数也准确时,则表示该动作对应的砝码与天平的相对位置正确,则可以继续实验,读取砝码的数量,以确定天平上待称量的物质的重量。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顺序对第二实验体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实验过程中将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进而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步骤S500中,当完成所有实验仿真操作时,根据实验过程生成实验结果,在仿真环境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不同的图形,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要绘制图形的类型,组织绘图所需要的数据列表,基础绘图接口所需要提供的数据列表包括:点坐标集合列表和绘制的类型,高级绘图接口需要提供的数据列表包括:数据集合、坐标轴、轴标题、图标标题、数据标签、图例、绘图类型和绘图类别。调用绘图引擎的接口,传递数据列表,对绘制好的图形进行截图,并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存储,以实现对实验结果的直观展示。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以opengles2.0图形库为基础,参考实际的实验报告数据图表,设计并提供了可视化的多类型图表模板,包括线图、数据分布图、离散数据图和极坐标图,解决目前三维引擎中限制性的绘图问题,以Unity引擎为例,在Unity中,提供的接口,绘制的图形是基于单个mesh来做的,是不可更改的。本发明实施例绕过引擎提供的固定接口,直接在图形库的基础上进行图像绘制,便不存在此限制问题,同时也补充了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可视化结果呈现,使得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可以将实验结果可视化,使得虚拟实验的过程完整,使得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均可以在虚拟仿真软件中实现,提高实验者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在步骤S200和S400中,将实验过程中的任意时刻产生的动作或参数的变化均进行记录和保存,如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实验操作过程的保存、回放,以便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实验场景的保存和恢复,以便在某次实验中断处继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的智能批改;实验室管理平台对接等。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提供流程管理、数据保存和录像回放等内容,可以在虚拟的场景下模拟现实中的教学实验过程,实现过程的回放,便于教师根据需要查看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操作的准确性或熟练度进行评分,进而确定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评分。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中的属性实体,由数据组成,一个属性实体当中包含多个数据段,通过数据绑定的方式,在业务逻辑中产生对应的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属性列表文本中包括n个参数,参数的排列顺序为1-n,将n个参数设定4个部分,n大于等于4,对于除不尽数量的采用4舍五入方法进行计算,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参数包括第一个至第1/4×n个,第二部分为第1/4×n个至第1/2×n个,第三部分为第1/2×n个至第3/4×n个,第四部分为第3/4×n个至第n个;
当对参数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调整时,若调整第i个参数后,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一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一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二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二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三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三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四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四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具体而言,当对实验体的参数进行调整时,遍历参数的速度决定进行实验体之间调整的速度,而最后进行调整的参数的位置决定实验的进度,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不同的实验进度设置不同的实验结果显示的时间,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仿真实验对于实验过程的设置更为灵活,提高实验者使用的便捷度。
具体而言,设定所述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所述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所述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所述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
若第一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1≥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一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则无需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二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2≥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二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则无需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三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3≥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三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则无需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四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4≥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四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则无需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各部分设定不同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进而对属性列表文本中的参数进行评估,若每个部分需要调整的参数的数量较少,则无需对实验结果显示的时间进行调整,若是每个部分需要进行调整的参数数量较多,则需要根据需要调整的参数的数量对第一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第三间隔时间和第四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以在对实验体的参数进行调整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显示,提高实验结果显示时间的精准性,便于对实验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具体而言,在中控单元内设置有差值矩阵Δn(Δn1,Δn2,Δn3,Δn4),其中Δn1表示第一差值,Δn2表示第二差值,Δn3表示第三差值,Δn4表示第四差值,且Δn1<Δn2<Δn3<Δn4;
在进行任意实验时,当利用修正系数进行预修正时,将n1-n10与第一差值Δn1、n2-n20与第二差值Δn2、n3-n30与第三差值Δn3、n4-n40与第四差值Δn4分别进行比较;
若n1-n10≥第一差值Δn1,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一修正系数k1,第一修正系数k1=(n1-n10)/n10×k;
若n2-n20≥第二差值Δn2,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二修正系数k2,第二修正系数k2=(n2-n20)/n20×k;
若n3-n30≥第三差值Δn3,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三修正系数k3,第三修正系数k3=(n3-n30)/n30×k;
若n4-n40≥第四差值Δn4,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四修正系数k4,第四修正系数k4=(n4-n40)/n40×k;
具体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实验结果显示时间的准确把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属性文本列表各部分需要调整的参数的数量与标准数量的差值的不同对修正系数k进行调整确定使用第一修正系数、第二修正系数、第三修正系数和第四修正系数对第一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第三间隔时间和第四间隔时间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实验结果展示时间的精准调节,以在对实验体的参数进行调整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显示,提高实验结果显示时间的精准性,便于对实验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在理想情况下是对实验体的属性文本列表中的参数均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再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些参数的微小差异,无需进行调整也可以继续进行实验,本发明实施例对属性列表文本中的参数进行分组,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本发明实施例在对实验体进行调整时,采用顺序调整的方式进行,但是需要调整的参数较多时,则实验进度会慢,需要进行实验结果展示的时间就要增加,若需要调整的参数较少,则实验进度变快,进行实验结果展示的时间就可以减少,以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快速展示。
具体而言,通过对实验体的需要调整的参数的数量的确定和比较,调整实验结果展示时间,给予实验者充足的修正时间,以便于对实验过程的修正,保证实验过程顺利进行,不同的部分设置不同的数量标准,提高对文本属性列表中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对实验结果展示的时间进行精准控制,提高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调整的时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对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建立属性列表文本的过程包括:步骤S10:获取FBX文件,步骤S11:利用属性构建工具,步骤S12:生成脚本文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通过上述过程获取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脚本文件。
具体而言,在构建属性过程中可以对属性的参数进行校验,对自动化构建的属性模型,可手动校验不合理参数,若是在构建过程中所生成的数据和老师规定的仿真参数不匹配时,需要手动更正,以实验设计者提供的实际数据作为判断标准。
具体而言,自动化构建的过程即上文中提到的构建工具的解析过程,即对树形结构的递归遍历。
具体而言,在步骤S12中的脚本生成过程中,可以参考合理的XML格式的属性模型,生成对应的编程脚本文件。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中的第一实验体1,包括第一属性实体11、第一数据载体12和第一业务逻辑13,所述第一属性实体11用以描述第一实验体的属性,所述第一数据载体12用以绑定所述第一属性实体和第一业务逻辑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业务逻辑13用以处理所述第一属性实体的属性变化产生的业务逻辑。相应地,第二实验体2包括第二属性实体21、第二数据载体22和第二业务逻辑23,所述第二属性实体21用以描述第二实验体的属性,所述第二数据载体22用以绑定所述第二属性实体和第二业务逻辑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二业务逻辑23用以处理所述第二属性实体的属性变化产生的业务逻辑。且在实际的实验中的每个实验体均包括三层结构,每个实验体中数据载体和业务逻辑以组件的方式与实验体相结合,使用属性实体描述每个实验体的所具有的属性,每个实验体均为一个三层结构的载体,在每个实验体所具有的属性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还可以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体的属性在发生变化,但是属性无论发生何种变化,均体现在实验体的属性实体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采用通用的数据绑定系统,增强了当前主流引擎面向数据编程的基本功能,可建立仿真模型数据和三维引擎中的实验体(例如Unity引擎中的GameObject基本单元)之间的双向绑定对应关系,建立数据驱动的基本要求,进而实现由数据驱动仿真对象的变化。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中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绘图显示的过程包括步骤S20:确定绘图类型所需要选择的绘图接口,S21:调用绘图接口,传递数据列表,S22:绘制所需类型的实验结果图并保存。
具体而言,在绘制实验结果的过程中,由于实验结果的显示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可以是线图、数据分布图、离散数据图还可以是极坐标图,不同的实验结果图所需要调用的接口是不同的,不同的接口提供的数据列表也是不同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接口可以是基础绘图接口,还可以是高级绘图接口,而基础绘图接口需要提供的数据列表包括点坐标集合列表和绘制的类型,高级绘图接口需要提供的数据列表包括数据集合、坐标轴、轴标题、图标标题、数据标签、图例、绘图类型、绘图类别等,当将实验结果绘制完毕后,可以对绘制好的图形进行截图,并以图片的形式保存到本地磁盘,图片的格式可以是png格式,还可以是jpg格式。采用png格式可以减少压缩比例,减少存储空间,实现实验结果的有效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绘制仿真,使得虚拟仿真实验的结果可视化呈现,提高了实验的完整性,也可以使得实验者可以及时了解实验结果,便于学生或教师直观获取实验信息。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中,在实验过程中,对于每个实验体中的属性实体中的每一个数据项变化的事情名称、时间参数以及时间发生的关键帧进行记录,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模型处理及应用过程示意图,在使用仿真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产生实验流程数据,在实验流程数据产生的过程中,对实验体的关键帧进行标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实验流程数据产生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对数据进行存储,经过标记后的实验数据还可以进行智能校验,确定标记的准确性。然后将实验过程增加教学信息,以确定实验过程属于操作者,然后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能力进行成绩的自动批改,在对成绩进行批改时,可以优先确定标记帧的准确性,然后再结合实验过程进行综合评估,进而确定实验成绩,然后将包括实验内容在内的实验数据相关信息存储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以将实验过程共享,提高其他实验者使用学习的便利性。
具体而言,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采用xml格式进行存储,运行仿真实验,加载数据文本,按照关键帧播放事件,实现实验的回放。
具体而言,对实验体的数据项变化的事件进行优先级划分,时间的优先级属性用于区分当前事件的重要级别,使用整数0,1,2,3表示,0表示实验流程相关(重要),1表示实验数据相关(非常重要),2表示实验成绩相关(非常重要),3表示实验流程无关(一般)。通过此标签进行数据筛选,并二次校验,随后执行EventGuide和EventNote进行数据补充并填充至原始数据,执行智能批改,执行数据对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通过序列化技术,将虚拟仿真实验的操作过程翻译为可阅读的文本数据。可保存在本地、数据库或者云端。此文本数据可在应用程序中再次加载,通过文本数据的转义,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操作过程回放。也可为仿真教学中的指导以及成绩批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完善了三维仿真实验的整个教学流程。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
当进行实验时,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属性列表文本变化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若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则继续实验;
若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正确,则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或所述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中参数的先后顺序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并记录调整的参数数量,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所述属性列表文本包括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
实验结束后,根据调整的参数数量确定间隔时间,获取实验结果,确定所述实验结果内所需调取的数据列表,然后从数据列表对应的接口调取所述数据列表中的数据,并利用数据将所述实验结果经过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所述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包括:
在第一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在静态时,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
在第二时刻,当所述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实验进程确定在第二时刻的位置参数、旋转参数、缩放比例和轴心点参数是否符合实验需要,若不符合,则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符合实验需要;
所述根据调整的参数数量确定间隔时间的过程为:
所述属性列表文本中包括n个参数,参数的排列顺序为1-n,将n个参数设定4个部分,n≥4,对于除不尽数量的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计算,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参数包括第一个至第1/4×n个,第二部分为第1/4×n个至第1/2×n个,第三部分为第1/2×n个至第3/4×n个,第四部分为第3/4×n个至第n个;
设定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
若第一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1≥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一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一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10,则无需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二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2≥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二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二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20,则无需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三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3≥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三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三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30,则无需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若第四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n4≥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则采用修正系数k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预修正,若第四部分调整的参数数量<第四部分内的参数调整标准数量为n40,则无需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实验体的位置参数进行确定时,
获取第一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1(x1,y1,z1)和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2(x2,y2,z2),在中控单元内预先存储有第一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10(x10,y10,z10)和第二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20(x20,y20,z20),在中控单元内还设置有X轴方向上的第一标准差值ΔX,Y轴方向上的第二标准差值ΔY以及Z轴方向上的第三标准差值ΔZ,在对第一实验体进行校正时,将第一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1(x1,y1,z1)与第一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10(x10,y10,z10)进行比较,若|x1-x10|≤ΔX,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X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x1-x10|>ΔX,则对X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若|y1-y10|≤ΔY,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Y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y1-y10|>ΔY,则对Y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若|z1-z10|≤ΔZ,则无需对第一实验体做Z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z1-z10|>ΔZ,则对Z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在对第二实验体进行校正时,将第二实验体的实时坐标A2(x2,y2,z2)与第二实验体的标准坐标A20(x20,y20,z20)进行比较,若|x2-x20|≤ΔX,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X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x2-x20|>ΔX,则对X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若|y2-y20|≤ΔY,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Y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y2-y20|>ΔY,则对Y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若|z2-z20|≤ΔZ,则无需对第二实验体做Z轴方向上实时位置的调整,若|z2-z20|>ΔZ,则对Z轴方向上的实时位置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在X轴方向上进行实时位置的调整的过程包括:
确定第一实验体在X轴方向的实时坐标x1与标准坐标x10的距离,若x1=4×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极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一移动速度V1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3×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较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二移动速度V2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2×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左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三移动速度V3向标准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0.5×x10,表示第一实验体位于标准位置的右侧,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极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四移动速度V4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若x1=0.1×x10,表示第一实验体距离标准位置的距离大,此时对第一实验体以第五移动速度V5移动,以使第一实验体接近其标准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控单元内设置有差值矩阵Δn(Δn1,Δn2,Δn3,Δn4),其中Δn1表示第一差值,Δn2表示第二差值,Δn3表示第三差值,Δn4表示第四差值,且Δn1<Δn2<Δn3<Δn4;
在进行任意实验时,当利用修正系数进行预修正时,将n1-n10与第一差值Δn1、n2-n20与第二差值Δn2、n3-n30与第三差值Δn3、n4-n40与第四差值Δn4分别进行比较;
若n1-n10≥第一差值Δn1,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一修正系数k1,第一修正系数k1=(n1-n10)/ n10×k;
若n2-n20≥第二差值Δn2,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二修正系数k2,第二修正系数k2=(n2-n20)/ n20×k;
若n3-n30≥第三差值Δn3,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三修正系数k3,第三修正系数k3=(n3-n30)/ n30×k;
若n4-n40≥第四差值Δn4,则将所述修正系数k调整为第四修正系数k4,第四修正系数k4=(n4-n40)/ n40×k;
并采用第一修正系数对第一间隔时间进行修正,采用第二修正系数对第二间隔时间进行修正,采用第三修正系数对第三间隔时间进行修正,采用第四修正系数对第四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实验体或所述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中参数的先后顺序对第一实验体或第二实验体进行调整包括:
记录每个实验体的实时变化事件,并记录变化参数以及发生变化时间的关键帧;
在记录每个实验体的实时变化事件时,根据所述事件与所述实验体的相关度设置优先级;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流程相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最高,赋值为0;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数据相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高,赋值为1;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成绩相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低,赋值为2;
当所述实时变化事件与实验流程无关,则设置其优先级为最低,赋值为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对参数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调整时,若调整第i个参数后,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一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一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二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二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三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三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若所述第i参数属于第四部分,则在实验结束后采用第四间隔时间后进行绘图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位置,建立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的属性列表文本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模型导入,选中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进行数据解析,自动生成属性列表文本,所述属性列表文本的格式为xml格式;
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的模型导入包括:
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实验体和第二实验体在第一坐标系下的位置;
根据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的关系进行转换;
将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根据第一坐标系的位置和第一坐标系和第二坐标系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实验体和所述第二实验体在第二坐标系下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实验体包括第一属性实体、第一数据载体和第一业务逻辑,所述第一属性实体用以描述第一实验体的属性,所述第一数据载体用以绑定所述第一属性实体和第一业务逻辑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业务逻辑用以处理所述第一属性实体的属性变化产生的业务逻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列表包括点坐标集合列表、绘制类型列表、数据集合、坐标轴、轴标题、图标标题、数据标签、图例、绘图类型和绘图类别;
所述坐标集合列表和绘制类型列表由基础绘图接口调取;
所述数据集合、坐标轴、轴标题、图标标题、数据标签、图例、绘图类型和绘图类别由高级绘图接口调取;
所述第一实验体包括:工科实验仿真体、理科实验仿真体、文科实验仿真体和医学实验仿真体;
所述第二实验体包括:工科实验仿真体、理科实验仿真体、文科实验仿真体和医学实验仿真体。
CN202110190706.9A 2021-02-20 2021-02-20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Active CN112558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706.9A CN112558782B (zh) 2021-02-20 2021-02-20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706.9A CN112558782B (zh) 2021-02-20 2021-02-20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782A CN112558782A (zh) 2021-03-26
CN112558782B true CN112558782B (zh) 2021-05-14

Family

ID=75036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0706.9A Active CN112558782B (zh) 2021-02-20 2021-02-20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8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6325A (zh) * 2021-04-01 2021-07-02 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教学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846A (zh) * 2008-01-04 2008-07-09 清华大学 一种仿真数据的可视化与协同共享方法
US20160378861A1 (en) * 2012-09-28 2016-12-29 Sri International Real-time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using big data drive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ies
CN106327591A (zh) * 2016-09-12 2017-0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VR‑Vantage的HIT‑TENA三维试验场景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7516452A (zh) * 2017-08-17 2017-12-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通用型模拟飞行仿真环境测评系统
CN108986577A (zh) * 2018-07-03 2018-12-11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前置式的移动增强现实型实验的设计方法
CN109858111A (zh) * 2019-01-15 2019-06-07 天津大学 Rlv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及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7022B (zh) * 2017-09-12 2021-07-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生产数据驱动的动态作业车间调度规则智能选择方法
CN109375601B (zh) * 2018-11-13 2020-05-19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建模与仿真优化的流水线规划方法及设备
CN111309321A (zh) * 2019-11-12 2020-06-19 广州银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可定制化gui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846A (zh) * 2008-01-04 2008-07-09 清华大学 一种仿真数据的可视化与协同共享方法
US20160378861A1 (en) * 2012-09-28 2016-12-29 Sri International Real-time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using big data drive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ies
CN106327591A (zh) * 2016-09-12 2017-0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VR‑Vantage的HIT‑TENA三维试验场景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7516452A (zh) * 2017-08-17 2017-12-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通用型模拟飞行仿真环境测评系统
CN108986577A (zh) * 2018-07-03 2018-12-11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前置式的移动增强现实型实验的设计方法
CN109858111A (zh) * 2019-01-15 2019-06-07 天津大学 Rlv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及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e of Data-Driven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Visual Computing Methods for Workplace Evaluation;Robert Ojstersek,et al.;《applied sciences》;20201010;全文 *
基于Unity3d的智能制造仿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朱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月刊)》;20181015(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782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0983A (zh) 一种结合虚拟现实与bim实现虚拟现实场景建筑设计的系统
US20150056582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operator tr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ystem
Cassola et al. A novel tool for immersive authoring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virtual reality
CN109272800A (zh) 一种基于Unity3D的电厂仿真培训方法
Walczak et al. Semantic modeling of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scenarios
CN112558782B (zh) 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仿真实验方法
Palmer et al. Virtual reality based digital twin system for remote laboratories and online practical learning
CN115170365A (zh) 一种基于用户配置生成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以及方法
Pavlou et al. XRSISE: An XR training system for interactive simulation and ergonomics assessment
Guo et al. An evaluation method using virtual reality to optimize ergonomic design in manual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scenarios
Ganlin et 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instruction authoring of augmented assembly systems
Wang RETRACTED: Multimedia technology-assisted stereo geometry teaching
Kuna et al. How to teach CAD/CAE systems
CN105093959B (zh) 一种药品生产过程三维仿真装置与仿真方法
Hincapié et al. Use of laboratory scenarios as a strategy to develop smart factories for Industry 4.0
CN112465676A (zh) 一种基于vr技术的会计教学装置
Žáková et al. Remote Control of Experiments via Matlab.
CN112202861B (zh) 一种基于bim的水电工程工法管理应用系统
Sherman et al. Computer means to form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future ecologists and biologists in Ukraine
Toriya 3D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revolutionary change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with digital data
Eriksson et al. Automating the CAD to Virtual Reality Pipeline for Assembly Simulation
Huang et al. An augmented reality platform for interactiv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N118038722B (zh) 基于虚拟现实的课堂实景再现交互式教学系统和方法
Wijaya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Gazebo and Unity 3D in performing a virtual pick and place of Universal Robot UR3 for assembly process in manufacturing
Myers CAD/CAM: The need for a broader foc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A-1859, 2nd Floor, Building 3, No.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1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nn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Building 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dustrial Park, No.44, Middle North Third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