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0733A -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0733A
CN112550733A CN202011524865.XA CN202011524865A CN112550733A CN 112550733 A CN112550733 A CN 112550733A CN 202011524865 A CN202011524865 A CN 202011524865A CN 112550733 A CN112550733 A CN 112550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unit
aircraft
management system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48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辉
李亚忠
周琨
魏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ero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5248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0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0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3/00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7/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for power plant
    • B64D37/34Conditioning fuel, e.g.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吸热单元、导热单元、换热单元和燃料预热单元,吸热单元设置在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换热单元经导热单元与所述吸热单元连接,燃料预热单元与所述换热单元相连接。本申请通过吸热单元吸收飞行器上需要进行散热区域的热量,并且通过导热单元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单元,燃料预热单元吸收换热单元的热量加热燃料,燃料进行预热以后进入飞行器的动力单元燃烧;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构成简单,可靠性高,能量利用率高,且飞行器中燃料燃烧的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飞行器的高速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但是由于存在气动加热效应,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飞行器表面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大幅度增加,比如在平流层以Ma5状态飞行时,飞行器前缘(包括机头前缘、机翼前缘)受到气动加热温度高达1000℃,远大于飞机蒙皮材料的安全温度,需要采用热防护措施。
热防护措施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被动热防护主要采用隔热层或烧蚀材料,适用于导弹等一次性、短时飞行的场合。长航时、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防护,则必然选择主动热防护措施。
现有技术中的热量回收装置,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对飞行器工作过程中高速来流产生的气动热和发动机燃烧室的传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对飞行器进行有效地热管理和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以提高总的能量利用效率。其缺点在于受到热电转换材料的限制,效率极低,不能可靠的对高温部件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
吸热单元,设置在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所述吸热单元能够吸收所述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的热量;
换热单元,经导热单元与所述吸热单元连接,所述导热单元能够将所述吸热单元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单元;
燃料预热单元,与所述换热单元相连接,所述燃料预热单元能够吸收换热单元的热量加热燃料。
可选的,所述导热单元包括至少一套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吸热单元连通,所述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单元相连通,其中,所述循环管路中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上还安装有介质驱动元件,所述介质驱动元件能够驱动换热介质在所述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
可选的,所述介质驱动元件与气体动力单元相连接,所述气体动力单元能够将所述飞行器外部气流动能转化为介质驱动元件的动力。
可选的,所述气体动力单元与飞行器的吸气发动机连接。
可选的,所述气体动力单元通过气体引流单元与吸气发动机连接。
可选的,所述气体引流单元的入口设置在吸气发动机的喷口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介质循环换热元件的换热介质是液态金属。
可选的,所述液态金属是镓铟合金和/或钾钠合金。
可选的,所述介质驱动元件与飞行器的动力单元连接。
可选的,所述飞行器的前缘设置有蒙皮,所述吸热单元与所述蒙皮相接触。
本公开所述的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吸热单元吸收飞行器上需要进行散热区域的热量,并且通过导热单元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单元,燃料预热单元吸收换热单元的热量加热燃料,燃料进行预热以后进入飞行器的动力单元燃烧;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构成简单,可靠性高,能量利用率高,且飞行器中燃料燃烧的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公开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公开中对蒙皮位置散热时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中对发动机位置散热时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中对电子设备散热时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二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三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吸热单元1、导热单元2、换热单元3和燃料预热单元4,吸热单元1设置在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换热单元3经导热单元2与所述吸热单元1连接,燃料预热单元4与所述换热单元3相连接;热单元能够吸收所述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的热量,导热单元能够将吸热单元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单元,燃料预热单元能够吸收换热单元的热量加热燃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飞行器的前缘设置有蒙皮7,吸热单元1可以与所述蒙皮7相接触,对飞行器的蒙皮7进行吸热降温;如图3所示,吸热单元也可以安装在飞行器的发动机位置,对发动机进行吸热降温;如图4所示,吸热单元1可以安装在飞行器的电子设备8位置,对电子设备进行吸热降温。吸热单元1可以是吸热板,吸热板结构简单,与散热位置的形状相贴合接触,接触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且不受需散热装置的尺寸影响,可以根据现场空间的形状尺寸自由定制。吸热单元1也可以是散热器,其通过循环流动的散热介质对需散热位置处进行吸热降温,散热器的散热管路能够嵌入至需散热的装置内部,从内部进行散热,所以能够对需要散热的位置进行精准散热。例如,在发动机的壳体中开设流道,通过散热介质进行散热;又如,在飞行器蒙皮中开设流道,通过散热介质通过飞行器蒙皮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单元2可以是导热片,其材料可以采用钨铜合金,能够耐高温。导热单元2的一端连接吸热单元1,导热单元2另一端连接换热单元3,用于传递的热量。在另一个实施中,导热单元2也可以是导热胶、导热硅脂、导热绝缘弹性橡胶,可以对电子元件进行导热,既能导热又能绝缘。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单元2也可以采用循环流动的导热介质吸收吸热单元1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单元3是间壁式换热器,结构成熟,换热效率高,能够将所述吸热单元1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单元。又如,换热单元3是金属基散热板,通过换热材料制造换热板进行直接热传导换热,结构简单。再如,换热单元3是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螺旋管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料预热单元4可以安装在飞行器的燃料箱上,对整个燃料箱中的燃料进行预热保温,让燃料箱中的燃料维持在稳定的温度;或,燃料预热单元4可以安装在燃料箱5与飞行器的动力单元6之间,对需要进入飞行器动力单元6的燃料进行预热,燃料箱5中的燃料通过燃料预热单元4后进入飞行器的动力单元6进行燃烧。该燃料预热单元4可以与换热单元3一体式连设计成间壁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导热单元2传递的热量通过间壁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与燃料换热,从而对燃料预热。
如此,通过吸热单元1吸收飞行器上需要进行散热区域的热量,并且通过导热单元2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单元3,燃料预热单元4吸收换热单元3的热量加热燃料,燃料进行预热以后进入飞行器的动力单元6燃烧,避免了动力单元6由于燃料温度运行不稳定以及出力降低等现象。该热管理系统的构成简单,可靠性高,能量利用率高,且飞行器中燃料燃烧的热效率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热单元2包括一套循环管路21(也可以设置有多套循环管路21),该循环管路21可以采用铜、镍或不锈钢制成,材料成本低,该循环管路21也可以是使用陶瓷材料制作,所述循环管路21的一端与所述吸热单元1连通,该吸热单元1可以是散热器,所述循环管路21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单元3相连通,该换热单元3可以是换热片,其中,所述循环管路21中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21上还安装有介质驱动元件22,该介质驱动元件22可以是叶轮泵、喷射泵、离心泵、机械泵等,介质驱动元件22驱动换热介质通过循环管路21在导热单元2和换热单元之间循环流动。
如果飞行器需散热位置是电子设备,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成本低,换热介质如果有泄露,也容易补充换热介质;或者,换热介质是氟碳类冷却液,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好;
如果飞行器需散热位置是发动机,换热介质可以是油,即使泄漏也不会影响发动机上的电子设备;
如果飞行器需散热位置是飞行器蒙皮,换热介质可以选用熔盐,熔盐升温快,散热效率高,不易引起熔盐分解;或者,换热介质是液态金属,换热能力强,液态金属不会发生相变,系统安全性好;液态金属也可以是铟锡合金,InSn、InSnGa、InSnGaZn合金中的一种;又或是镓、铟、锡、铅的合金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液态金属是镓铟合金和/或钾钠合金,具有极大导热能力和较吸热能力,导热系数远大于传统的金属,
结合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介质驱动元件22与气体动力单元23相连接,所述气体动力单元23能够将所述飞行器外部气流动能转化为介质驱动元件22的动力。该气体动力单元23可以选用空气涡轮,高速空气经过空气涡轮以后带动空气涡轮旋转,空气涡轮将动力再传递给介质驱动元件22,由介质驱动元件22驱动换热介质在吸热单元1和换热单元3之间循环流动。该气体动力单元23也可以是风扇,结构简单,工艺要求较低;气体动力单元23也可以是风力电机,转化为电能以后驱动介质驱动元件22做功。该气体动力单元23可以安装在飞行器中,在使用时,从飞行器中伸出至飞行器外部,飞行器外部的高速空气能够驱动气体动力单元23做功。飞行器中也可以专门开设能够开启和闭合的导流风道,气体动力单元23固定安装在导流中,当开启导流风道,飞行器外部的高速空气进入导流风道驱动气体动力单元做功,当无需使用气体动力单元23时,只需关闭导流风道。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动力单元23与飞行器的吸气发动机连接,气体动力单元23优先采用空气涡轮,飞行器的吸气发动机喷出的高压高温空气驱动空气涡轮旋转,空气涡轮与飞行器中系统连接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空气涡轮可以与介质驱动元件22直接机械连接,例如空气涡轮与介质驱动元件中的转轴同轴设置,动力传输效率较高,结构简单;空气涡轮输出的动力还可以通过电力系统或者液压系统传递给介质驱动元件22,动力输出的距离较远。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动力单元23通过气体引流单元24与吸气发动机连接,吸气发动机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通过气体引流单元24导向至气体动力单元23,气流集中、动力强劲,能够有效利用吸气发动机喷出的气体动力。该气体引流单元24的入口可以设置在吸气发动机的喷口位置处,其另一端安装在气体动力单元23入风口位置处,能够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引导至安全区域驱动气体动力单元23,有效的防止刚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温度太高烧坏气体动力单元23;气体引流单元截面可以是圆管、矩形管、或者是异形结构,其内壁可以喷涂耐高温材料。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气体引流单元23的入口设置在吸气发动机的喷口位置处,因为吸气发动机燃烧后的气体温度较高,气体喷出吸气发动机以后最好适当降温,适当降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由气体引流单元24收集部分气体引导至气体动力单元23位置处。气体引流单元23的入口位置也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或实际情况安装,例如,安装在发动机尾段位置处。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介质驱动元件22与飞行器的动力单元6连接;动力单元6可以直接通过减速机构驱动介质驱动元件22做功,结构接单;该动力单元6也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或电力系统来驱动介质驱动元件22做功,动力传输距离较远,且在飞行器中液压系统和电力系统随处均可接入,介质驱动元件22安装位置的可选择性也较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热单元,设置在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所述吸热单元能够吸收所述飞行器需散热位置处的热量;
换热单元,经导热单元与所述吸热单元连接,所述导热单元能够将所述吸热单元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单元;
燃料预热单元,与所述换热单元相连接,所述燃料预热单元能够吸收换热单元的热量加热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单元包括至少一套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吸热单元连通,所述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单元相连通,其中,所述循环管路中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循环管路上还安装有介质驱动元件,所述介质驱动元件能够驱动换热介质在所述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驱动元件与气体动力单元相连接,所述气体动力单元能够将所述飞行器外部气流动能转化为介质驱动元件的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动力单元与飞行器的吸气发动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动力单元通过气体引流单元与吸气发动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流单元的入口设置在吸气发动机的喷口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循环换热元件的换热介质是液态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是镓铟合金和/或钾钠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驱动元件与飞行器的动力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的前缘设置有蒙皮,所述吸热单元与所述蒙皮相接触。
CN202011524865.X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2550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4865.XA CN112550733A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4865.XA CN112550733A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0733A true CN112550733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31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4865.XA Pending CN112550733A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073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3295A (zh) * 2015-10-21 2016-01-20 上海大学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CN105818988A (zh) * 2015-01-23 2016-08-03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冲压空气流量调节阀
CN206255204U (zh) * 2016-12-18 2017-06-16 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无人机机翼马达散热装置
CN107444653A (zh) * 2016-05-26 2017-12-08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在双进口涡轮机系统中混合冲压空气和排气
CN107719626A (zh) * 2017-09-18 2018-02-23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
CN109850159A (zh) * 2019-02-18 2019-06-07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热能回收的无人机飞行防冻系统
CN109989833A (zh) * 2019-04-24 2019-07-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或发动机的综合热管理系统
CN111114759A (zh) * 2019-12-23 2020-05-08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8988A (zh) * 2015-01-23 2016-08-03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冲压空气流量调节阀
CN105263295A (zh) * 2015-10-21 2016-01-20 上海大学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CN107444653A (zh) * 2016-05-26 2017-12-08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在双进口涡轮机系统中混合冲压空气和排气
CN206255204U (zh) * 2016-12-18 2017-06-16 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无人机机翼马达散热装置
CN107719626A (zh) * 2017-09-18 2018-02-23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
CN109850159A (zh) * 2019-02-18 2019-06-07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热能回收的无人机飞行防冻系统
CN109989833A (zh) * 2019-04-24 2019-07-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或发动机的综合热管理系统
CN111114759A (zh) * 2019-12-23 2020-05-08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5311B (zh) 具有液态金属主动冷却的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
CN106207309A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
EP2589537B1 (en) Heat transfer devices
CN111828198B (zh) 一种喷气式发动机液态金属朗肯循环热电转换装置
CN107542629A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2796843B (zh) 低熔点金属作为流动工质的涡轮导向器叶片冷却装置
ES2115350T3 (es) Sistema anticongelacion en base a los gases de escape de turbina.
CN110062565B (zh) 基于热电制冷技术的均热板加固服务器散热装置及方法
CN112550733A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
CN105786045A (zh) 高能系统的外置式环绕型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7864044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
KR102440189B1 (ko) 에어 냉온 장치 및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CN109210961A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液体散热器
CN208026108U (zh) 一种ftgp翅片换热器
CN109841918A (zh) 利用浸没式冷却散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13748039U (zh) 无人机用集成式中冷换热器
CN212615024U (zh) 一种航模发动机的散热装置
CN206893674U (zh) 一种散热电池箱
CN115717843A (zh) 一种结合相变材料的环路热管式飞行器设备舱散热装置
CN211700499U (zh) 一种汽车电池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12337417U (zh) 一种热交换管冷却式发动机排气装置
CN208075632U (zh) 一种ftgp翅片换热器
CN112696271A (zh) 一种回热循环发动机
CN202611933U (zh)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板翅式egr冷却器
CN106014882A (zh) 一种风电机组的冷却方法及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