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0554A -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0554A
CN112550554A CN202011357551.5A CN202011357551A CN112550554A CN 112550554 A CN112550554 A CN 112550554A CN 202011357551 A CN202011357551 A CN 202011357551A CN 112550554 A CN112550554 A CN 112550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
area
ice
region
s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75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75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05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0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05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26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16Sh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全船骨架的非冰区加强区域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全船骨架的冰区加强区域根据承受的冰载荷从艏到艉依次划分为艏部A区域、艏部A1区域、舯部B区域、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所述艏部A1区域划分为艏部第一加强区和艏部第二加强区,所述舯部B区域通过底平线划分为舯部第一加强区和舯部第二加强区,所述艏部A区域、艏部第一加强区、舯部第一加强区、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均采用横骨架式板架结构,所述艏部第二加强区、舯部第二加强区均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本发明的冰区加强结构设计更为优化,结构抗冰性能得到最大发挥,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高冰级船舶,尤其是对于比较注重冰区独立操纵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破冰能力的船舶,其在利用艏部破冰时通常靠船舶艉倾时船艏抬起的重力利用艏部的冰刀型线型来挤压冰层实现破冰,但遇到局部较为厚的冰层或冰脊时艏破冰方式效率大大降低,需要将船掉头过来采用艉部破冰的方式才能继续前行,艉部破冰时利用破冰船的吊舱式全回转推进器旋转180度向艉推进,螺旋桨的加强型叶片快速旋转将厚冰层和冰脊根部切碎从而实现艉破冰,同样厚度的冰层往往艉破冰时航速更快。因此传统LNG船上的冰区加强区域里艏部A区域的冰载荷最强即船体结构强度最强,而艉部C区域的冰载荷要小很多即其船体结构强度很弱,若破冰船舶需要多次使用上述艉破冰方式时,会对船艉结构强度带来较大风险,不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
且船舶在冰区航行时,冰块对外板的挤压主要位于冰带区域,该区域通常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即骨材分布与冰层为平行状态,则其部分着力点很可能落到相邻纵骨之间的区域,纵骨就起不到支撑作用,冰带区域的结构抗冰性能很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所述全船骨架的非冰区加强区域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
所述全船骨架的冰区加强区域根据承受的冰载荷从艏到艉依次划分为艏部A区域、艏部A1区域、舯部B区域、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所述艏部A1区域划分为艏部第一加强区和艏部第二加强区,所述舯部B区域通过底平线划分为舯部第一加强区和舯部第二加强区,
所述艏部A区域、艏部第一加强区、舯部第一加强区、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均采用横骨架式板架结构,所述艏部第二加强区、舯部第二加强区均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横骨架式板架结构由垂向设置的若干根横骨、垂直固定在外板内壁上的若干根水平桁,所述横骨与水平桁横纵交错以构成框架型结构。
优选地,纵骨架式板架结构由垂直固定在外板内壁上的若干根纵骨构成;
上、下两根水平桁的间距至少为上、下两根纵骨的间距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艏部A区域与艏部A1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艏端第一距离的第一边界线分开;
艏部A1区域与舯部B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艏端第二距离的第二边界线分开;
舯部B区域与艉部A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艉端第三距离的第三边界线分开;
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艉端第四距离的第四边界线分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为艏部b值的0.58倍;
第二距离为艏部b值+L31
第三距离为艉部b值+L32
第四距离为艉部b值的0.58倍,其中,所述L31和L32均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所述艏部b值为冰吃水线最艏端的位置到冰吃水线在艏部刚到达最宽位置处之间的距离值;艉部b值为冰吃水线最艉端的位置到冰吃水线在艉部刚到达最宽位置处之间的距离值。
优选地,艏部第二加强区为由底平线、第二边界线和第六边界线围成的区域,艏部A1区域中除了艏部第二加强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艏部第一加强区。
优选地,所述第六边界线为自距离基准点第五距离的位置处自下向上画出的与底平线相交的直线,
所述基准点为船艏根部与船体中心线的交点,
所述第五距离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
优选地,所述舯部第二加强区中靠近艉端的部分区域的结构密度比其他区域的结构密度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发明方法布置而成的全船骨架型式分布合理,在冰载荷较大的区域采用横骨与适当加密的水平桁组成的横骨架式板架结构,其与冰层作用方向垂直,板架的支撑作用非常好,而其它受冰载荷影响较弱的区域可采用加密的纵骨架式或常规纵骨架式即可,使得船舶冰区加强结构设计更为优化,结构抗冰性能得到最大发挥,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本申请将船体艏部、舯部和艉部的冰区加强区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冰载荷等级,可使加强区域的板厚呈渐变式变化,从而使冰区加强结构更加合理,使其冰区冰载荷更加符合船舶在极地海域航行时的实际受力特征,从而可提高了船舶的使用寿命。
3、本申请中艉部的冰区加强区域不采用传统的C区域冰载荷等级,而使采用与艏部同样冰载荷大小的A区域冰载荷等级和A1区域冰载荷等级,能很好的满足极地破冰船舶需要艏艉双向破冰时的冰区加强规范要求,帮助船舶实现艏艉双向快速破冰,有效地解决了极地破冰船舶遇到较厚冰层或冰山时需要采用艉部破冰方式而传统艉部冰区加强区域范围不合理且冰载荷设计大小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在船体外板展开图上的示意图。
图2是破冰船的侧视图。
图3是破冰船的横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展开视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为冰吃水线,2为压载吃水线,3为上冰带线,4为下冰带线,5为边平线,6为底平线,7为第四边界线,8为第三边界线,9为第二边界线,10为第一边界线,11为第五边界线,12为第六边界线,13为平底区域,14为纵骨,15为横骨,16为水平桁,17为非冰区加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发明给出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所述全船骨架包含有非冰区加强区域和冰区加强区域。
全船骨架的非冰区加强区域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
全船骨架的冰区加强区域根据承受的冰载荷从艏到艉依次划分为艏部A区域、艏部A1区域、舯部B区域、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
全船骨架的冰区加强区域的划分步骤如下:
首先,将三维船壳外板上的冰吃水线1、冰带线、边平线5和底平线6二维展开画在外板展开图上。
所述冰带线包括上冰带线3和下冰带线4,上冰带线3为船舶冰吃水线上移h1高度的水线,下冰带线4为船舶压载水线下移h3高度的水线,h1和h3的大小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
所述边平线5为外板最大船宽处平面边缘连接形成的轮廓线。
所述底平线6为外板平底区域13的边缘连接形成的轮廓线。
将上述几条在三维船壳外板上的线进行二维展开,画在外板展开图上。
外板展开图是一张为了表示外板大小和形状,将具有曲度线型的船体外板完全“摊平”的展开视图。
然后,按照外板展开图上冰吃水线1的线型在外板展开图上从艏到艉依次画出艏部A区域与艏部A1区域之间的第一边界线10、艏部A1区域与舯部B区域之间的第二边界线9、舯部B区域与艉部A区域之间的第三边界线8、以及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的第四边界线7。
所述第一边界线10是画在距冰吃水线1最艏端第一距离的直线,第一距离为艏部b值的0.58倍;
所述第二边界线9是画在距冰吃水线1最艏端第二距离的直线,第二距离为艏部b值+L31
所述第三边界线8是画在距冰吃水线1最艉端第三距离的直线,第三距离为艉部b值+L32
所述第四边界线7是画在距冰吃水线1最艏端第四距离的直线,第四距离为艉部b值的0.58倍,其中,所述L31和L32均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所述艏部b值为冰吃水线1最艏端的位置到冰吃水线1在艏部刚到达最宽位置处之间的距离值;艉部b值为冰吃水线1最艉端的位置到冰吃水线1在艉部刚到达最宽位置处之间的距离值。
实际造船过程中,不同加强区域的冰载荷不同,通常A区域的冰载荷>A1区域的冰载荷>B区域的冰载荷>C区域的冰载荷。
本实施例中,艏部A区域的冰载荷>艏部A1区域的冰载荷>舯部B区域的冰载荷,艉部A区域的冰载荷>艉部A1区域的冰载荷>舯部B区域,艏部A区域的冰载荷与艉部A区域的冰载荷略有不同,艏部A1区域的冰载荷与艉部A1区域的冰载荷略有不同。因此,艏部A区域的外板板厚>艏部A1区域的外板板厚>舯部B区域的外板板厚,艉部A区域的外板板厚>艉部A1区域的外板板厚>舯部B区域的外板板厚。
所述艏部A1区域划分为艏部第一加强区和艏部第二加强区。
艏部第二加强区为由底平线6、第二边界线9和第六边界线12围成的区域,即为图1中的艏部A1-IV区域。第六边界线为自距离基准点第五距离的位置处自下向上画出的与底平线相交的直线;基准点为船艏根部与船体中心线的交点,船艏根部是指船舶艏部翘起的部位与水平面的相交线;第五距离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
艏部A1区域中除了艏部第二加强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艏部第一加强区。
艏部第一加强区可划分为艏部A1-I区域、艏部A1-II区域和艏部A1-III区域。
艏部A1-I区域为第五边界线11和第六边界线12与第一边界线10之间的区域。
艏部A1-II区域、艏部A1-III区域和艏部第二加强区(艏部A1-IV区域)是边平线5和底平线6将第五边界线11和第六边界线12与第二边界线9之间的区域从上往下依次划分得到的区域。
艏部A1-I区域的冰载荷>艏部A1-II区域的冰载荷>艏部A1-III区域的冰载荷>艏部A1-IV区域的冰载荷,因此,艏部A1-I区域的外板板厚>艏部A1-II区域的外板板厚>艏部A1-III区域的外板板厚>艏部A1-IV区域的外板板厚。
第五边界线11为距离基准点A第五距离(L2)的位置处的垂线与底平线6的交点和距离基准点A第六距离(L2+2h4)的位置处的垂线与下冰带线4的交点(图3中B点)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外板展开线,L2和h4均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
所述舯部B区域通过底平线划分为舯部第一加强区(舯部B-I区域、舯部B-II区域和舯部B-III区域)和舯部第二加强区。
舯部第二加强区即为图1中的舯部B-IV区域。
舯部第一加强区通过上冰带线3、下冰带线4、边平线5和底平线6自上向下依次将舯部B区域划分成舯部B-I区域、舯部B-II区域、舯部B-III区域。
舯部B-I区域的冰载荷>舯部B-II区域的冰载荷>舯部B-III区域的冰载荷>舯部B-IV区域的冰载荷,舯部B-I区域的外板板厚>舯部B-II区域的外板板厚>舯部B-III区域的外板板厚>舯部B-IV区域的外板板厚。
所述艏部A区域、艏部第一加强区、舯部第一加强区、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均采用横骨架式板架结构,所述艏部第二加强区、舯部第二加强区均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骨架式板架结构由垂向设置的若干根横骨、垂直固定在外板内壁上的若干根水平桁,所述横骨与水平桁横纵交错以构成框架型结构。相邻两根横骨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350mm-480mm。
所述纵骨架式板架结构由垂直固定在外板内壁上的若干根纵骨构成。
上、下两根水平桁的间距至少为上、下两根纵骨的间距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舯部第二加强区中靠近艉端的部分区域的结构密度比其他区域的结构密度大,即舯部第二加强区中靠近艉端的部分区域的纵骨架式板架结构中的纵骨设置密度相比其他区域更密,该加密纵骨的间距可设置为400mm-5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船骨架的非冰区加强区域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
所述全船骨架的冰区加强区域根据承受的冰载荷从艏到艉依次划分为艏部A区域、艏部A1区域、舯部B区域、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
所述艏部A1区域划分为艏部第一加强区和艏部第二加强区,所述舯部B区域通过底平线划分为舯部第一加强区和舯部第二加强区,
所述艏部A区域、艏部第一加强区、舯部第一加强区、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均采用横骨架式板架结构,所述艏部第二加强区、舯部第二加强区均采用纵骨架式板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骨架式板架结构由垂向设置的若干根横骨、垂直固定在外板内壁上的若干根水平桁,所述横骨与水平桁横纵交错以构成框架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纵骨架式板架结构由垂直固定在外板内壁上的若干根纵骨构成;
上、下两根水平桁的间距至少为上、下两根纵骨的间距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艏部A区域与艏部A1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艏端第一距离的第一边界线分开;
艏部A1区域与舯部B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艏端第二距离的第二边界线分开;
舯部B区域与艉部A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艉端第三距离的第三边界线分开;
艉部A区域和艉部A1区域通过距冰吃水线最艉端第四距离的第四边界线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艏部b值的0.58倍;
第二距离为艏部b值+L31
第三距离为艉部b值+L32
第四距离为艉部b值的0.58倍,其中,所述L31和L32均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所述艏部b值为冰吃水线最艏端的位置到冰吃水线在艏部刚到达最宽位置处之间的距离值;艉部b值为冰吃水线最艉端的位置到冰吃水线在艉部刚到达最宽位置处之间的距离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艏部第二加强区为由底平线、第二边界线和第六边界线围成的区域,艏部A1区域中除了艏部第二加强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艏部第一加强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边界线为自距离基准点第五距离的位置处自下向上画出的与底平线相交的直线,
所述基准点为船艏根部与船体中心线的交点,
所述第五距离可通过查询俄罗斯船级社规范计算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舯部第二加强区中靠近艉端的部分区域的结构密度比其他区域的结构密度大。
CN202011357551.5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Pending CN1125505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7551.5A CN112550554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7551.5A CN112550554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0554A true CN112550554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7551.5A Pending CN112550554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05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5988A (zh) * 2021-09-17 2021-11-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艏部外底板制造方法
CN114475908A (zh) * 2022-02-25 2022-05-1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船舶船体的分区划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09031U (zh) * 2011-12-23 2012-12-19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
CN206797659U (zh) * 2016-08-27 2017-12-26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体极地航行船
CN211167281U (zh) * 2019-06-19 2020-08-04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09031U (zh) * 2011-12-23 2012-12-19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
CN206797659U (zh) * 2016-08-27 2017-12-26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体极地航行船
CN211167281U (zh) * 2019-06-19 2020-08-04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果等: "大型高冰级破冰LNG船结构设计", 《船海工程》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5988A (zh) * 2021-09-17 2021-11-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艏部外底板制造方法
CN114475908A (zh) * 2022-02-25 2022-05-1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船舶船体的分区划分方法
CN114475908B (zh) * 2022-02-25 2023-09-2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极地船舶船体的分区划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0554A (zh) 一种极地破冰lng船的全船骨架结构
US9038561B2 (en) Planing hull for rough seas
CN105667703B (zh) 一种破冰船艏部结构
AU693858B2 (en) Hull configuration
CN105916763A (zh) 破冰船舶
CN219077412U (zh) 船体和深v折角半小水线面双体船
CN112298484A (zh) 一种用于Arc冰级艏艉双向破冰船的冰区加强区域划分方法
EP1182126A1 (en) Boat hull
KR930009037B1 (ko) 선각(船殼)
AU2013246526B2 (en) Planing hull for rough seas
PL220732B1 (pl) Kształt dziobu statku
CN214565993U (zh) 一种lng船压载舱通道孔结构
CN110053725B (zh) 一种用于破冰船的破冰冰刀
CN112278144A (zh) 一种多体船
CN109911109A (zh) 一种冰区船舶板结构扶强材搭建方法及结构
CN113928482A (zh) 一种应用于内河的薄膜型lng船货舱结构
US7712424B2 (en) Multi-hull vessel adapted for ice-breaking
CN101486375B (zh) 子船体可移动式母子风帆船
CN205440752U (zh) 航行于冰区的 c 型液化气船舷侧结构
CN217374844U (zh) 一种半潜式破冰船
CN211139560U (zh) 一种多体船
JP4441637B2 (ja) 砕氷船および砕氷方法
CN220032145U (zh) 一种带有混合骨架吊舱的冰区航行船
CN218777647U (zh) 一种上层建筑负角隅结构
CN114104213B (zh) 一种极地科考漂流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