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0193A - 吸能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能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0193A
CN112550193A CN202011410560.6A CN202011410560A CN112550193A CN 112550193 A CN112550193 A CN 112550193A CN 202011410560 A CN202011410560 A CN 202011410560A CN 112550193 A CN112550193 A CN 112550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late
energy
mounting pl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05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0193B (zh
Inventor
曾婷
刘素红
李德根
涂金刚
李平
李文平
李淑慧
武义成
余艳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05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0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0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0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能装置和车辆,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吸能结构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吸能结构的前端被构造成适于连接前保横梁;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后部,且所述支撑结构被构造成适于连接至shotgun的下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可以解决MPDB罚分问题。

Description

吸能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吸能装置和具有该吸能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C-NCAP与Euro-NCAP每三年一更新,2021版的两个NCAP中,都新增了MPDB工况,即前端带可变形壁障的1400kg台车以50km/h的速度,碰撞同样50km/h相向而行的整车,前部重叠率50%,考察整车中假人伤害,且新增了壁障罚分,用以考察壁障的变形侵入及台车加速度。随着NCAP的更新,解决避障罚分问题成为各大车企的研究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吸能装置,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可以减少车辆的避障罚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吸能结构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吸能结构的前端被构造成适于连接前保横梁;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后部,且所述支撑结构被构造成适于连接至shotgun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可以减少车辆的避障罚分。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吸能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前保连接板、吸能盒和第一安装板,所述前保连接板用于连接前保横梁;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前保连接板相连并向后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吸能盒后部,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被构造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盒体结构,所述吸能盒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保连接板的后表面,所述吸能盒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表面,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后表面。
可选地,所述前保连接板为平板形状,所述吸能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保连接板具有预定角度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为平板形状,所述吸能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有上下排布的多个中控盒体组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周缘伸出所述吸能盒的外周面。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前保连接板烧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烧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安装板和支撑盒,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后部,所述支撑盒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支撑盒呈中空盒体形状,其中,所述支撑盒用于连接所述shotgun。
可选地,所述支撑盒盖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盒包括第一盒部和第二盒部,所述第一盒部和所述第二盒部均包括:端板、第一侧板、第一翻边和第二侧板,所述端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方;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端板相连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延伸;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且所述第一翻边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表面;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端板相连并朝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盒部的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盒体的端板下侧和/或所述第一盒部的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盒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盒部的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盒体的端板下侧和/或所述第二盒部的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盒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盒部的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盒体的端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盒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盒部的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盒体的端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盒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盒部的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盒部的第二侧板贴合相连。
可选地,所述支撑盒的上端敞开,且所述支撑盒上端的至少一侧边沿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水平方向朝所述支撑盒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翻边用于连接shotgun。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盒相连,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向上伸出支撑盒,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shotgun。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中间部分朝远离所述支撑盒的方向凸起,以将所述连接件构造成“几”字形的片状。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了前述的吸能装置,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可以减少车辆的避障罚分。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前保横梁、Shotgun和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为根据前述的吸能装置,所述吸能结构的前部与所述前保横梁相连,所述吸能装置的支撑结构连接所述shotgun的下部。
可选地,所述shotgun的前端连接有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shotgun之间连接有连接盒,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shotgun和所述连接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吸能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吸能结构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第二盒部的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后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与shotgun、纵梁连接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与shotgun、纵梁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能装置与shotgun、纵梁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吸能装置100,吸能结构11,支撑结构12,前保连接板111,吸能盒112,第一安装板113,第二安装板121,支撑盒122,第一盒部1221,第二盒部1222,连接件1201,第二翻边1202,端板1203,第一侧板1204,第一翻边1205,第二侧板1206,Shotgun200,纵梁300,连接盒400。
具体实施方式
2021版的两个NCAP中,都新增了MPDB工况。此工况是全球范围的碰撞新工况,各大车企都处于研究中,此工况的难点在于,不仅评价碰撞车的假人伤害,还评价对面车的侵入及加速度,用以保护对面车的人员伤害。此工况的设计要点,要求车身前部多个传递路径,且可传力结构与壁障的覆盖范围尽可能大,这样可以使壁障整体侵入,降低壁障罚分。但由于整车前部布置受造型影响较大,同一平台支持多个车型,有多个造型风格,而车辆除主要三个传递路径(主吸能盒+纵梁;副吸能盒+shotgun;下吸能盒+副车架边梁/框式副车架)外,如果还想增加和壁障的覆盖范围,主要因素是造型风格能否支持布置下相应的结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100和具有该吸能装置100的车辆,本发明的设计有利于减少MPDB罚分的外装结构,用以支持能布置下的车型,其他车型可取消本结构,且不影响平台件,并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1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吸能装置100,包括:吸能结构11和支撑结构12。其中,吸能装置100可以连接于前保横梁和Shotgun200之间,实现动力传利以及吸能。
其中,吸能结构11沿前后方向延伸,吸能结构11的前端被构造成适于连接前保横梁;支撑结构12连接于吸能结构11的后部,且支撑结构12被构造成适于连接至Shotgun200的下部。可以通过吸能结构11和支撑结构12连接前保横梁和Shotgun200,实现动力传递,而且,吸能结构11还具有吸能的作用,可以起到对冲击的缓冲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吸能装置100,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可以通过在车辆上设置该吸能装置100,减少MPDB罚分。
其中,MPDB工况是全球范围碰撞新工况,各大车企都处于研究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吸能装置100,可以有效降低C-NCAP/Euro-NCAP中MPDB工况的壁障罚分。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MPDB工况罚分,且本结构为外装结构,可根据造型和安全目标,选择是否增加本结构,不改动平台件,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的吸能结构11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前保横梁连接的吸能结构11,第二部分是与Shotgun200、纵梁300间的连接盒400子连接的后部支撑结构12,这两部分结构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共同组成本吸能装置100。本吸能装置100外装在前保横梁至Shotgun200下部,可以有效平推MPDB壁障检测区域的左下角,使壁障的均匀性提高,降低MPDB壁障罚分。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吸能结构11包括:前保连接板111、吸能盒112和第一安装板113,前保连接板111用于连接前保横梁;吸能盒112与前保连接板111相连并向后延伸;第一安装板113安装于吸能盒112后部,其中,支撑结构12与第一安装板113相连。可以简化吸能结构11,提高吸能结构11的能力,便于缓冲和传递冲击,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中,前保连接板111可以与前保横梁通过螺栓连接,另外,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前保连接板111和前保横梁。吸能盒11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吸能盒112前端连接前保连接板111,从而可以将前保横梁的冲击力传递到吸能盒112。
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113,可以方便吸能结构11与支撑结构12的连接,提高吸能装置100的装配效率和稳定性。当然,本发明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安装板113。而将支撑结构12直接连接吸能盒112。
可选地,吸能盒112被构造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盒体结构,吸能盒112的前端连接于前保连接板111的后表面,吸能盒112的后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3的前表面,其中,支撑结构12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3的后表面。从而进一步地简化吸能结构11,提高吸能结构11的吸能能力,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前保连接板111为平板形状,吸能盒112的延伸方向与前保连接板111具有预定角度的夹角。从而可方便支撑结构12连接Shotgun200、并方便前保连接板111连接前保横梁,便于动力传递。
可选地,第一安装板113为平板形状,吸能盒1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安装板113垂直。便于吸能结构11与支撑结构12的连接,提高吸能结构11和支撑结构12之间的连接、冲击传递等,从而提高具有该吸能装置100的车辆的稳定性。
可选地,吸能盒112有上下排布的多个中控盒体组成。从而提高吸能和的吸能效果,进而提高吸能装置100的能力,提高具有该吸能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安装板113的周缘伸出吸能盒112的外周面。从而方便支撑结构12与第一安装板113的连接,提高吸能装置100的装配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可选地,吸能盒112与前保连接板111烧焊连接。提高吸能盒112与前保连接板111的连接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吸能盒112与前保横梁之间冲击传递的稳定性。可选地,还可以将吸能盒112与第一安装板113烧焊连接。当然,本发明中的吸能盒112与前保连接板111、第一安装板113还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形式。
可选地,如图5至图8,支撑结构12包括第二安装板121和支撑盒122,第二安装板121连接于吸能结构11的后部,支撑盒122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21上,支撑盒122呈中空盒体形状,其中,支撑盒122用于连接Shotgun200。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板121,可以方便将支撑盒122安装到吸能结构11上,避免支撑盒122与吸能结构11的直接安装工艺难度高的问题,从而简化了吸能装置100的工艺结构,并方便吸能结构11的安装、装配,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吸能装置100的吸能和动力传递效果,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当然,本发明中的支撑盒122可以用于连接Shotgun200,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安装板121,而将支撑盒122直接连接到吸能结构11上。
可选地,支撑盒122盖在第二安装板121的后表面上。从而简化了支撑盒122的结构,以及简化了吸能装置100的结构,并可以提高吸能装置100的缓冲能力。
进一步可选地,支撑盒122包括第一盒部1221和第二盒部1222,第一盒部1221和第二盒部1222均包括:端板1203、第一侧板1204、第一翻边1205和第二侧板1206,端板1203设于第二安装板121的后方;第一侧板1204与端板1203相连并朝向第二安装板121延伸;第一翻边1205与第一侧板1204相连,且第一翻边1205贴合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21的后表面;第二侧板1206与端板1203相连并朝背离第二安装板121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提高支撑盒122与第二安装板121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地提高了吸能装置100的稳定性和性能,并可以提高吸能装置100与Shotgun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第一盒部1221的第一侧板1204连接于第一盒体的端板1203下侧;或第一盒部1221的第一侧板1204连接于第一盒部1221的端板1203的远离第二盒部1222的一侧;或第一盒体的端板1203下侧、第一盒部1221的端板1203的远离第二盒部1222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侧板1204。
第二盒部1222的第一侧板1204连接于第二盒体的端板1203下侧;或第二盒部1222的第一侧板1204连接于第二盒部1222的端板1203的远离第一盒部1221的一侧;或第二盒体的端板1203下侧、第二盒部1222的端板1203的远离第一盒部1221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侧板1204。
另外,第一盒部1221的第二侧板1206连接于第一盒体的端板1203的靠近第二盒体的一侧,第二盒部1222的第二侧板1206连接于第二盒体的端板1203的靠近第一盒体的一侧,且第一盒部1221的第二侧板1206和第二盒部1222的第二侧板1206贴合相连。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盒体的结构强度以及缓冲能力,有效地提高吸能装置100的整体性能。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支撑盒122可以直接连接Shotgun200,也可以在支撑盒122上设置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将支撑盒122安装到Shotgun200上。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盒122的上端敞开,且支撑盒122上端的至少一侧边沿设有第二翻边1202,第二翻边1202沿水平方向朝支撑盒122的外侧延伸,第二翻边1202用于连接Shotgun20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2还包括连接件1201,连接件1201与支撑盒122相连,且连接件1201的上端向上伸出支撑盒122,连接件1201用于连接Shotgun200。通过上述的第二翻边1202和连接件1201均可以用于连接Shotgun200,其中,第二翻边1202与连接件1201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在支撑盒122上同时设置第二翻边1202和连接件1201。
可选地,连接件1201的中间部分朝远离支撑盒122的方向凸起,以将连接件1201构造成“几”字形的片状。从而提高支撑盒122与Shotgun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另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件1201的适应能力,满足配合公差不满足的情况下连接件1201与Shotgun200之间的装配。
结合图1至图1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前保横梁、Shotgun200和吸能装置100,吸能装置100为根据前述的吸能装置100,吸能结构11的前部与前保横梁相连,吸能装置100的支撑结构12连接Shotgun200的下部。
可选地,Shotgun200的前端连接有纵梁300,纵梁300与Shotgun200之间连接有连接盒400,支撑结构12连接Shotgun200和连接盒400。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能装置100,可以有效降低MPDB工况壁障罚分,且可以根据造型和安全目标,选择是否增加本结构,不改动平台件,降低成本。
本专利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利于MPDB罚分的吸能装置100,此装置包括吸能结构11和支撑结构12。吸能结构11与前保横梁连接,吸能结构11包括前保连接板111,吸能盒112,第一安装板113,前保连接板111连接前保横梁,吸能盒112与前保连接板111烧焊连接,吸能盒112与第一安装板113烧焊连接,吸能结构11前面通过螺栓连接前保横梁,后面通过第一安装板113螺栓连接支撑结构12;支撑结构12是后部支撑,支撑结构12包括第二安装板121、第一盒部1221、第二盒部1222、第二翻边1202、连接件1201,支撑结构12中,第一盒部1221和第二盒部1222通过焊接连接,第一盒部1221与第二盒部1222同第二安装板121焊接/螺栓连接,支撑结构12前面通过螺栓连接吸能结构11的第一安装板113,支撑结构12后面第一盒部1221通过第二翻边1202和连接件1201螺栓连接上方Shotgun200,且第二盒部1222通过螺栓连接Shotgun200与纵梁300间的连接盒400。
具体而言,图1与图2为本发明的吸能装置100的示意图与俯视图,包括吸能结构11与支撑结构12,图3与图4为吸能结构11的俯视图与左视图,吸能结构11包括前保连接板111、吸能盒112、第一安装板113,吸能盒112与连接前保横梁的前保连接板111和第一安装板113通过烧焊连接,吸能结构11通过前保连接板111螺栓连接前保横梁,如图4;图5和图6为支撑结构12的仰视图和左视图,支撑结构12包括第二安装板121、第一盒部1221、第二盒部1222、第二翻边1202、连接件1201,第一盒部1221与第二盒部1222通过焊接连接,如图6与图7,第二翻边1202与连接件1201通过焊接与第一盒部1221连接,如图6与图8,第一盒部1221与第二盒部1222同第二安装板121焊接连接,如图8,支撑结构12前面通过螺栓与吸能结构11连接,如图9,第一盒部1221通过第二翻边1202和连接件1201连接上方Shotgun200,如图10。第二盒部1222通过螺栓连接Shotgun200与纵梁300间的连接盒400,如图11。支撑结构12与Shotgun200和连接盒400连接方式,需确认工艺尺寸公差,来确定是否加第二翻边1202/连接件1201这种小件来连接,Shotgun200型面允许情况下,也可以第一盒部1221直接连接Shotgun200。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外装在前保横梁至Shotgun200下部,可以有效平推MPDB壁障检测区域的左下角,使壁障的均匀性提高,降低MPDB壁障罚分。当布置不支持本结构安装或安全目标较低时,把本结构直接取消掉,不需要修改其他平台件,降低成本。
另外,shotgun在汽车结构中通常指上纵梁、前纵梁加强结构,即铰链柱到大灯横梁之间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吸能结构的前端被构造成适于连接前保横梁;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后部,且所述支撑结构被构造成适于连接至shotgun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包括:
前保连接板,所述前保连接板用于连接前保横梁;
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前保连接板相连并向后延伸;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吸能盒后部,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被构造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盒体结构,所述吸能盒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保连接板的后表面,所述吸能盒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表面,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后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保连接板为平板形状,所述吸能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保连接板具有预定角度的夹角;和/或
所述第一安装板为平板形状,所述吸能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和/或
所述吸能盒有上下排布的多个中控盒体组成;和/或
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周缘伸出所述吸能盒的外周面;和/或
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前保连接板烧焊连接;和/或
所述吸能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烧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后部;
支撑盒,所述支撑盒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支撑盒呈中空盒体形状,
其中,所述支撑盒用于连接所述shotgu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盒盖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表面上,所述支撑盒包括第一盒部和第二盒部,所述第一盒部和所述第二盒部均包括:
端板,所述端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方;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端板相连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延伸;
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且所述第一翻边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表面;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端板相连并朝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盒部的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盒体的端板下侧和/或所述第一盒部的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盒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盒部的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盒体的端板下侧和/或所述第二盒部的端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盒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盒部的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盒体的端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盒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盒部的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盒体的端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盒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盒部的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盒部的第二侧板贴合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盒的上端敞开,且所述支撑盒上端的至少一侧边沿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水平方向朝所述支撑盒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翻边用于连接shotgun。
8.权利要求5述的车辆的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盒相连,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向上伸出支撑盒,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shotgun,
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中间部分朝远离所述支撑盒的方向凸起,以将所述连接件构造成“几”字形的片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保横梁和Shotgun;
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装置,所述吸能结构的前部与所述前保横梁相连,所述吸能装置的支撑结构连接所述shotgun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shotgun的前端连接有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shotgun之间连接有连接盒,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shotgun和所述连接盒。
CN202011410560.6A 2020-12-03 2020-12-03 吸能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112550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0560.6A CN112550193B (zh) 2020-12-03 2020-12-03 吸能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0560.6A CN112550193B (zh) 2020-12-03 2020-12-03 吸能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0193A true CN112550193A (zh) 2021-03-26
CN112550193B CN112550193B (zh) 2022-08-12

Family

ID=7504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0560.6A Active CN112550193B (zh) 2020-12-03 2020-12-03 吸能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019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3027A (ja) * 2002-10-04 2004-04-2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10210579A1 (en) * 2010-03-01 2011-09-0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Energy absorber elements and vehicle systems
JP2016010983A (ja) * 2012-09-13 2016-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16049811A (ja) * 2014-08-29 2016-04-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9308940B1 (en) * 2014-12-17 2016-04-12 Fca Us Llc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small offset impact forces
CN206287960U (zh) * 2016-12-07 2017-06-30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前机舱吸能框架
CN210149273U (zh) * 2019-05-17 2020-03-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重叠偏置碰撞车身前端组合结构
CN111137233A (zh) * 2020-01-03 2020-05-12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WO2020137102A1 (ja) * 2018-12-27 2020-07-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11731294U (zh) * 2020-01-13 2020-10-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943207U (zh) * 2020-02-21 2020-11-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碰撞结构、汽车前碰撞装置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3027A (ja) * 2002-10-04 2004-04-2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10210579A1 (en) * 2010-03-01 2011-09-0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Energy absorber elements and vehicle systems
JP2016010983A (ja) * 2012-09-13 2016-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16049811A (ja) * 2014-08-29 2016-04-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9308940B1 (en) * 2014-12-17 2016-04-12 Fca Us Llc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small offset impact forces
CN206287960U (zh) * 2016-12-07 2017-06-30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前机舱吸能框架
WO2020137102A1 (ja) * 2018-12-27 2020-07-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10149273U (zh) * 2019-05-17 2020-03-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重叠偏置碰撞车身前端组合结构
CN111137233A (zh) * 2020-01-03 2020-05-12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1731294U (zh) * 2020-01-13 2020-10-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943207U (zh) * 2020-02-21 2020-11-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碰撞结构、汽车前碰撞装置及汽车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晴等: "一种应对MPDB工况碰撞相容性的车辆前端设计研究", 《北京汽车》 *
曾婷等: "影响汽车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 《计算机辅助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0193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560B (zh) 电动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JP7336544B2 (ja) 衝撃特徴部
US8851520B2 (en) Front subframe for a narrow offset collision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10994788B2 (en) Vehicle bottom structure
CN101104395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US11292526B2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9204567B (zh) 电动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US11198474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4424986A (en)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F-F type motor vehicle
CN111791819B (zh) 一件式载荷分配装置
CN112550193B (zh) 吸能装置和车辆
CN10920451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20220073141A1 (en) Vehicle body
US20220169312A1 (en) Dash Panel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4539320B2 (ja) 車両用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CN214295849U (zh) 后防撞梁的安装结构
CN10920446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JP627899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