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6357B -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6357B
CN112546357B CN202011611740.0A CN202011611740A CN112546357B CN 112546357 B CN112546357 B CN 112546357B CN 202011611740 A CN202011611740 A CN 202011611740A CN 112546357 B CN112546357 B CN 1125463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ead
hole
blade
sharp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17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6357A (zh
Inventor
涂良丹
李艳
李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6117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6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6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6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6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78Apparatus for destroying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78Apparatus for destroying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 A61M2005/3284Deformaton of needle by deflection or be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涉及医用垃圾处理领域,由输入动力的手柄,以及夹持锐器的钳形头,用于对套管进行径向和轴向定位的定位套,用于对套管进行输送的输送轮对构成,还设置有将套管切断的刀片。本发明的钳形头对针梗进行夹持后在针尖穿上套管;钳形头对针梗的夹持力,以及穿入套管的运作,以及输送套管的动作,均是由手柄输入提供,手柄前端通过离合组件与输送轮对传动连接。本发明可以对使用过的废弃医用锐器的针尖进行包裹处理,防止针尖划伤医护人员皮肤,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并且本发明处理快速,处理成本低。

Description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医用垃圾处理装置,具体为收集和处理用过的锐器。
背景技术
医用锐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用注射针头。最常见的针头为注射器针头,皮下静脉输液针头。锐器包括与针筒连接的针栓,以及固定在针栓上的针梗(管状部分),针梗前端的针尖构成。
在治疗过程中,针头需要侵入到病人的肌肉内,治疗完成后,从肌肉里拔出,因此针头极可能已经感染病人体内存在的病菌,医护人员在操作医用锐器过程会严格按照注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操作完成之后将用过的医用锐器按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但但仍然有部分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将用过的医用锐器刺伤医护人员的皮肤,这种情况极易发生病人病菌感染医护人员事故。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对废弃锐器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
专利CN201822147180.2公开了一种手握式医用废弃针头安全回收装置,该装置设计了一个包裹头,采用弹性材料制作的一个空腔,将用过的锐器的针头刺入空腔对锐器针头进行保护,防止锐器针头外露而刺伤人员皮肤。但该装置体积极小,将锐器针头插入空腔的过程当中,就可能会误操作,未能插准腔反而插到使用人的手指上,非常不安全。
专利CN201910373717.3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疗的方便对针头弯曲型垃圾箱,该装置将用过的废弃针头的针头部分进行卷曲,成为回形针状,针尖部位处于回形针状的中央,减少了针尖与皮肤接触的可能性,尽管针尖处于中央,但从两个侧面仍然能够摸到平面中心的针尖,倘若针尖上有毛刺也可划伤人员皮肤。
专利CN201920778915.3公开了一种注射器针头用处理装置,该装置将锐器根部大端头(针栓)去除,只留下一根圆柱形的针头,然后将针头弯曲之后放入保护套内,防止针头扎伤人。但是去除根部大端时会在大端头留下毛刺,具有划伤人员皮肤风险。
CN202010408049.6公开了一种医用针头塑封仪器,设置有一个融化热熔胶的装置,内是熔化后的热熔胶,将针头插入熔化的热熔胶后取出,会在针头的表面覆盖一层热熔胶,以防止针头刺伤人的皮肤。但该种装置需要事先对热熔胶进行加热五到十分钟,如果要使用的话,可能医护人员会认为难以等待而放弃使用,直接危险处理锐器针头。或者是要保持对加热池进行常开加热的状态备用,还得随时取电。因此该装置使用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如下。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包括机壳;前段伸入至机壳内并输入动力的手柄;机壳内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纵向设置的并在下端部夹持锐器的钳形头,用于对套管进行径向和轴向定位的定位套,用于对套管进行输送的输送轮对。
所述钳形头由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在靠近上端处铰接构成,其中第二钳头设置在横向钳头滑轨上使钳形头进行横向移动;第一钳头上端面设置第一凹槽。
钳形头上方设置有通过手柄中端推移进行横向移动的滑块,设置使滑块复位的滑块弹簧;滑块上设置有向下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销。
所述定位套中心为用于穿过套管的第一通孔,并在定位套端面处设置用于切断套管的刀片,刀片尾端设置有第二凸块,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二凸块对应并推动刀片纵向移动的第一凸块。
所述输送轮对由两只轴线平行且外圆相切的输送轮构成;手柄前端通过离合组件与输送轮对传动连接。
两只输送轮外圆相切形成的虚拟切线穿过第一通孔中心与钳形头下部。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相对侧为夹持面,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夹持面上均设置有横向槽,并在钳形头钳合后,两个横向槽合并构成夹持锐器的夹持孔。
所述虚拟切线与夹持孔轴线重叠,夹持孔为喇叭口形,其中靠近定位套一侧为夹持锐器的小孔段,远离定位套一侧为便于锐器插入的大口端。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至少在所述第二钳头上下两端各设置一根钳头滑轨;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铰接处设置钳头弹簧,通过钳头弹簧张力保持钳形头为钳合状态。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第二钳头上端面设置第二凹槽,滑块上设置有向下伸入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销。
第一凹槽具有四侧的边框,并在第一凹槽内设置使第一凸销沿所述四侧的边框行走的凸销拨块,所述凸销拨块绕第一凹槽中央的销钉旋转,销钉上设置有使销钉回转复位的销钉弹簧;所述四侧的边框靠近定位套一侧的边角处设置有宽度与第一凸销外径相当的凹缺,拨块前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凹缺的口部。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滑块设置在滑块滑轨上,滑块滑轨与钳头滑轨平行。
第一凸销设置在滑块下方靠右侧,第二凸销设置在滑块下方靠左侧。
在滑块右侧面设置有销柱,手柄中段与销柱外圆面相切。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在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形凸台。
所述刀片包括刀刃和刀座,刀座尾端分叉为两个叉臂,每个叉臂均设置在刀片轨道上,刀片轨道垂直于钳头滑轨。
刀片轨道两端均设置有刀片弹簧,使刀座保持在刀片轨道的中端位置。
滑块从两个叉臂之间穿过,第二凸块设置在叉臂内侧;第二凸块为长条形凸台,下端向钳形头方向倾斜45度。
第二凸块设置在第一凸块行进的路径上。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定位套通过支架固定在机壳上,其中第一通孔为横向设置台阶孔,台阶孔靠近钳形头一端为大孔,远离钳形头一端为小孔,小孔内径与套管外径相当,并在大孔与小孔之间通过锥形面进行过渡;在锥形面处设置至少三颗向心钢珠,向心钢珠通过压板向小孔方向推移,在大孔内设置与大孔同心的并对压板进行挤压的压板弹簧,并通过定位套端面处的盖板将压板弹簧限定在大孔内。
压板、盖板、压板弹簧的中心均设置有供套管穿过的孔。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定位套靠近钳形头一侧设置有孔套,孔套中心为供套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虚拟切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叠,孔套与定位套之间留置有刀片行走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输送轮对包括第一输送轮和第一输送轮上方的第二输送轮。
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两者之一的外缘设置用于输送套管的套管凹槽,余者设置有将套管挤入套管凹槽的轮缘。
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穿过第一输送轮的轮轴,轮轴外圆上套接有第一齿套和第二齿套,第一齿套与第二齿套通过相邻侧设置的棘齿进行啮合传动;第一齿套设置在轮轴上且能沿轴向活动,并能够通过离合弹簧将第一齿套向第二齿套方向推移;第二齿套固定在手柄前端。
所述第一输送轮、第一齿套分别通过传动键与轮轴啮合传动;轮轴两端固定在机壳上。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机壳侧面设置有窗口,窗口从机壳侧面靠近夹持孔处连续贯通至钳形头下方处。
如上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更进一步说明为:设置有存放套管的套管仓,套管仓的仓壁上设置有供套管穿入到输送轮对的第三通孔。
机壳下方设置废弃锐器收集仓,废弃锐器收集仓的仓口设置在钳形头下方;收集仓内可拆卸设置有收集废弃锐器的抽屉,收集仓底部设置配重块和磁铁。
所述的手柄后端具有手持部分,并伸出机壳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对使用过的废弃医用锐器的针尖进行包裹处理,防止针尖划伤医护人员皮肤。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
本发明仅对针尖部分进行处理,达到处理快速的效果,并能立即进行处理,无需等待。同时处理成本低。
在操作本发明时风险极低,降低操作人员刺伤自己皮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封套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主要示出了滑块、钳形头的布置位置与结构。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主要示出了滑块、刀片的结构。
图4为本发明的左视图,主要示出了输送轮对、滑块的结构。
图5为钳形头工作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钳形头与滑块的配合结构图。
图7为钳形头铰接示意图。
图8为定位套剖视图。
图9为输送轮对结构示意图以及工作动作示意图。
图10为离合组件结构图。
图11为刀片与滑块配合结构,以及刀片工作动作示意图。
图12为工作过程中,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工作过程中,钳形头夹持针头插入套管示意图。
图14为工作过程中,切断套管,钳形头松开针头示意图。
图15为手柄从右侧伸出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6为手柄从上方伸出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7为手柄从上方伸出的实施方式,以及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钳形头1;第二钳头1-1;第一钳头1-2;一号钳头滑轨1-3;三号钳头滑轨1-4;二号钳头滑轨1-5;夹持孔1-6;钳头弹簧1-7;铰链套简1-8;定位套2;向心钢珠2-1;压板2-2;压板弹簧2-3;孔套2-4;盖板2-5;支架2-6;第一输送轮3;轮轴3-1;齿轮3-3;套管凹槽3-5;轮缘3-6;离合弹簧3-7;键3-10;第二输送轮4;滑块滑轨5;滑块弹簧6;刀座7;刀片弹簧7-1;刀刃7-2;刀片轨道7-3;滑块8;第二凸销8-1;第一凸销8-2;销钉弹簧8-3;销钉8-4;第二凹槽8-5;第一凹槽8-6;拨块8-7;滑块滑轨8-9;第一凸块8-10;第二凸块8-11;销柱8-13;手柄9;第二齿套10;第一齿套10-1;止动爪11,棘轮11-1;针尖12;针筒12-1;针栓12-2;针梗12-3;套管13;收集仓14;盖子15;套管卷16;套管仓17;封套装置18;磁铁19;窗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的描述中,使用到了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便于技术人员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装置的限制。
在本实施的描述中,使用到了“封套装置”、“本设备”两个术语。需要说明的是,“封套装置”是指主要由手柄9、钳形头1、刀片、定位套2、输送轮对以及上、下、左、右的壳体构成的装置部分;“封套装置”尤其不包括套管仓17、收集仓14。“本设备”是上述的封套装置以及套管仓、收集仓14组合在一起的整体部分,包括封套装置18、套管仓17、收集仓14。
本发明所述的“锐器”与“针头”为同一技术特征。“针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口头常用语。“锐器”为本领域书面文件用语,但二者一般均指代同一技术特征。
参考图12-14,医用注射器主要由装药以及提供压力的针筒12-1,以及在针筒12-1前端设置长度为5mm的管口,锐器通过头部的“针栓”套在管口上完成针头与针筒12-1的连接,“针梗”(管状部分)固定在针栓12-2上的,针梗12-3前端是“针尖”。
针梗12-3的规格的长度一般为49mm-55mm,其外径一般为0.62mm-0.9mm,容易刺伤或划伤皮肤的是针尖部分,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将软质的套管套上针尖,将针尖12进行包裹,以防止外露伤人。
参考附图1-1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
示例一:
参考附图8、9、12-15,关于套管,本发明的套管13用于将锐器的针尖部分进行包裹。
由于PE、PVC塑料材料可以加工为直径小于2mm且内径小于0.5mm的管体。因此,本发明的套管采用是PE、PVC材料制成。同时,PE、PVC材料具备有适当的弹性,将套管设置为长度不限,外径为2mm,内径为0.3mm的管状,在外径为0.62mm-0.9mm的针尖12插入套管13后,可以通过弹性张力,紧紧包裹在针尖上,且不会掉落,也不会胀破套管。
采用PE、PVC塑料材料加工为外径2mm且内径0.4mm的管体,至少可以适用针尖外径为0.5mm-1mm规格的针头。
当然,为了适用更多规格的针头,以及提高套管的强度、张力,可以加粗套管的外径,使用3mm外径套管。也可以使用更具有张力的橡胶材料制成套管,效果更好。
由于套管的硬度不高,如果套管中心没有空心,直接通过针尖也可以插入套管。如果加工外径2mm且内径0.4mm管体的加工工艺难度较大,可以直接加工无空心套管。
套管的加工成型可采用热塑挤压方法,加工长度不限的套管。一定长度后,卷成整卷,形成套管卷16。
示例二:
参考图16-17,封套装置18设置在左侧上方,套管仓17设置在封套装置18右侧,套管卷16放在套管仓17内。收集仓14设置在本设备底部。
参考图1、图17,封套装置18的机壳包括:顶部机壳,底部机壳,左侧上方靠近钳形头1的左机壳,输送轮对的右侧与套管仓17隔断的右机壳。
套管仓17的仓壁与右机壳为同一板体。
套管仓17的仓壁(或者是右机壳)上设置有供套管13穿入到输送轮对的第三通孔。
当套管使用完后,须加装套管入套管仓17,并将套管穿入封套装置18中待用,因此有必要将套管仓17设置为可拆卸式的,向封套装置18穿入套管的过程中,将套管仓17取下,方便向封套装置18穿入套管。
废弃锐器收集仓14的仓口设置在钳形头1下方;收集仓14内可拆卸设置有收集废弃锐器的抽屉,当抽屉内的锐器装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倒掉(按规处理)。从窗口20掉落到收集仓14内的锐器,被底部磁铁19吸引,在搬动本设备的时候,防止锐器外翻。由于操作本设备的时候,需要扳动手柄9施力,因此本设备应当放置得足够稳当,为此,在收集仓14底部设置配重约1kg以上的配重块(铁或铅块),磁铁19具有一定的质量,如果磁铁19足够配重的时候,就无需另外增加配重。或本设备的各部件材质采用质量更重材料制成也可达到足够配重,例如,增加壳体厚度、增加各轴直径,采用钢材料制成等方案,使本设备具备1.5kg以上的重量。
手柄9的后端(上半段)为手持部分,从上方伸入到机壳内。
机壳内从左侧向右侧依次设置:钳形头1、定位套2、输送轮对。
示例三:
参考图2、图5-6,钳形头1纵向设置,由两个大体为长方体的第一钳头1-2与第二钳头1-1构成。钳形头1可以采用尼龙塑料,也可以采用铝合金制作。因为钳形头1是运动部件,考虑到磨损,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是采用不锈钢。当采用尼龙塑料和铝合金制作的时候,需要在磨损部位加装不锈钢套壳,例如与钳头滑轨配合处加装不锈钢套筒,第一凹槽8-6和第一凹槽8-6内加装不锈钢套壳。
钳形头1总高100mm-120mm,厚度(从靠近左机壳的表面至靠近定位套2的表面的距离)为25mm-35mm。
第一钳头1-2与第二钳头1-1从下端起向上约3/4处采用铰接销进行铰接,铰接方式参考图7,铰链中心为一号钳头滑轨1-3,铰接销为一个铰链套简1-8,铰链套简1-8套在一号钳头滑轨1-3外,可以在第一钳头1-2一号钳头滑轨1-3上轴向移动,第一钳头1-2与第二钳头1-1分别设置有一个铰座,铰链套筒穿过铰座后使第一钳头1-2与第二钳头1-1活动连接起来。铰接处设置钳头弹簧1-7,通过钳头弹簧1-7张力保持钳形头1为钳合状态,钳头弹簧1-7张力无需太大,仅保持钳形头1为钳合状态即可,对锐器的夹持还是主要通过后端的滑块8施加的力量来完成的。
其中第二钳头1-1设置在横向钳头滑轨上使钳形头1进行横向移动。钳头滑轨包括设置在第二钳头1-1下端处的二号钳头滑轨1-5,铰链中心的一号钳头滑轨1-3,第二钳头1-1上端处的三号钳头滑轨1-4,设置三个钳头滑轨是为保证钳形头1移动的过程中更平稳,防止偏离而与侧方的定位套2未对正。钳头滑轨的两端固定机壳上。当钳形头1左行时,为使钳形头1走到距离左机壳20mm时停止行走,因此钳头滑轨靠近左机壳端设置20mm宽的阻挡块,阻挡钳头滑轨向左机壳行走。铰链中心的一号钳头滑轨1-3直径较小(直径5mm-8mm即可),二号钳头滑轨1-5和三号钳头滑轨1-4直径8mm-10mm。钳头滑轨最好采用不锈钢材料。
从钳形头1下端起向上约1/4处设置夹持锐器的夹持孔1-6。夹持孔1-6的轴心线方向与钳头滑轨平行。夹持孔1-6的组成方式为:第一钳头1-2、第二钳头1-1的相对侧为夹持面,在两个夹持面上均设置有横向槽,并在钳形头1钳合后,两个横向槽合并后就构成夹持孔1-6。
夹持孔1-6为喇叭口形,其中靠近定位套2一侧为夹持锐器的小孔段,远离定位套2一侧为便于锐器插入的大口端。
在实际工作中,夹持孔1-6的小孔段主要用于夹持住锐器的针梗12-3,然后带着锐器向右移动并针尖12穿入套管13。由于针梗12-3的外径一般为0.62mm-0.9mm,所以小孔段的内径最好是0.5mm,为了适应更多的针头规格(适应不同的直径),小孔段最好为椭圆形(也就是构成夹持孔1-6的横向槽设计成比较浅又比较宽的形状)。
大口端的用处主要是使插入的针尖12导向至小孔段内,并且插入锐器后,针栓12-2也部分进入到大口端内。大口端的口径为10mm。
大口端长度约为10mm,小孔段长度约为20mm,该长度并非是一定的,因为大口端到小孔段是利用曲面过渡,没有明确分段线。
示例四:
钳形头1的主要作用不仅是要夹持住针头,而且还要将针尖12向套管13内穿入,因此夹持住针头后,钳形头1带动针尖12向定位套2方向移动。同时,移动时要保持针梗12-3被夹紧。在穿上套管13后,钳形头1要向左机壳方向回移,回移到位后,第一钳头1-2、第二钳头1-1要分开,丢弃针头。因此,为完成上述一系统动作,本示例设置如下第一凹槽8-6与滑块8配合的机构。
参考图5-6,第一钳头1-2上端面为一个平面,由于第一钳头1-2绕铰接处旋转,在第一钳头1-2与第二钳头1-1钳合时,该平面向附图5的左侧倾斜,当第一钳头1-2与第二钳头1-1分开时,该平面向附图5的右侧倾斜。第一钳头1-2上端面设置一个下沉的第一凹槽8-6,参考附图5,第一凹槽8-6总体为梯形,具有四侧的边框,分别为左边框(靠近左机壳方向)、右边框(与左边框相反方向)、后边框(靠近第二钳头1-1方向)、前边框(与后边框相反方向)。其中右边框的靠近后边框的一端,向右倾斜,并在右边框与后边框的夹角处(也就是靠近定位套2一侧的边角处)设置有一个凹缺,凹缺为半圆形,凹缺的形状刚好能容下第一凸销8-2,当第一凸销8-2向右移动时,最后就移动到凹缺内被限定。
第一凹槽8-6内设置有一个拨块8-7,拨块8-7的作用主要是限定第一凸销8-2按规定的方向和路线,沿第一凹槽8-6的四侧边框行走。
拨块8-7为一个长条形,拨块8-7中端绕第一凹槽8-6中央的销钉8-4旋转,销钉8-4上设置有使拨块8-7回转复位的销钉弹簧8-3。销钉弹簧8-3使拨块8-7前端保持贴紧在凹缺的口部并靠前边框上,拨块8-7尾端靠近后边框;当第一凸销8-2从左边框向右边框移动时,顺着拨块8-7边缘滑动被挤压到后边框,再顺后边框移动到凹缺内,拨块8-7进入么凹缺内后,拨块8-7回转复位。当第一凸销8-2从右边框向左边框移动时,顺着拨块8-7边缘滑动被挤压到前边框,再顺前边框移动左边框处,然后拨块8-7回转复位。
第二钳头1-1上端面设置第二凹槽8-5,第二凹槽8-5结构简单,仅为一个正方形的槽。第二凹槽8-5和第二凸销8-1配合,主要作用是为第一凹槽8-6和第一凸销8-2分担滑块8向右、向左的压力,以让滑块8对钳形头1的压力平衡和平稳。
参考图2-3,图11-14,滑块8的整个形态为长方形块状物,滑块8上设置有向下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8-6内的第一凸销8-2;有向下伸入到第二凹槽8-5内的第二凸销8-1。第一凸销8-2设置在滑块8下方靠右侧、第二凸销8-1设置在滑块8下方靠左侧。为保持滑块8移动过程中稳定,因此滑块8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滑块滑轨8-9,滑块滑轨8-9的安装方向平行于钳头滑轨,滑块滑轨8-9前后两端安装在机壳上。由于滑块8的下端有第一凸销8-2和第二凸销8-1都是运动部件,以及滑块8和滑块滑轨8-9之间存在摩擦,所以整个滑块8最好都采用较耐磨材料制作,也就是最好采用不锈钢。
滑块8厚度(底面与上表面之间的距离)25mm,下方伸出的第一凸销8-2长度为9mm,第二凸销8-1伸出长度为15mm。滑块8宽度(靠近左机壳的端面与靠近右机壳的端面的距离)70mm,滑块8长度(靠近第二凸销8-1侧端面与靠近第一凸销8-2侧端面的距离)85mm,在滑块8右侧面设置的销柱8-13伸出长度为15mm。
手柄9中端从滑块8的靠近第一凸销侧的端面穿过并紧贴端面。销柱8-13也就在靠近第一凸销侧的端面上。手柄9在销柱8-13与左机壳之间,并紧贴销柱8-13。
滑块弹簧6设置在滑块8与右机壳之间,滑块弹簧6套在滑块滑轨8-9上。
因此,当手柄9以前端为支点,绕前端旋转时,可向右推移滑块8,滑块8随动,带动钳形头1,然后滑块弹簧6又能使滑块8向左复位。
参考图5,当第一凸销8-2从左边框向右边框移动时,顺着拨块8-7边缘滑动被挤压到后边框,此时第一凸销8-2的力量会使第一钳头1-2尾端向着远离第二钳头1-1尾端的方向移动,通过铰接销的作用,力量转移到第一钳头1-2前端,就会使第一钳头1-2前端向第二钳头1-1前端挤压,以达到夹紧针梗12-3的作用,夹紧了针梗12-3,针尖12向套管13内插入的时候才不会退移。第一凸销进入凹缺内后,拨块8-7回转复位。再继续推移拨块8-7,第一凸销8-2到达第一凹槽8-6最右端,同时第二凸销8-1到达第二凹槽8-5最右端,因此继续推移滑块8便推动了钳形头1向右移动。
当第一凸销8-2从右边框向左边框移动时,滑动顺着拨块8-7边缘被挤压到前边框,此时第一凸销8-2的力量会使第一钳头1-2尾端向着靠近第二钳头1-1尾端的方向移动,通过铰接销的作用,力量转移到第一钳头1-2前端,就会使第一钳头1-2前端远离第二钳头1-1前端,钳形头1被打开,放开针梗并使针头掉落。
示例五:
定位套2的作用就是,当钳形头1夹住锐器向右移动的时候,针尖12扎入套管13,定位套2使套管13不径向摆动,并且不轴向后退。因此套管13应当是被套在定位套2中的第一通孔中,并且套管13是单向移动的,也就是套管13可以从定位套2的右端穿入,并向左端移动,但是不能够从左端向右端移动,所以它的移动是单向的。
参考图3,定位套2通过支架2-6固定在机壳上,固定的方式不限定,支架2-6避开钳形头1移动的路径,以及刀架移动的路径即可,并且同时避开其它零部件。
参考图8,第一通孔为横向设置台阶孔,台阶孔靠近钳形头一端为大孔,远离钳形头一端为小孔,当套管13外径为3mm时小孔内径被设置为3.5mm即可。
在大孔与小孔之间通过锥形面进行过渡;锥形面的锥度大致4:5(小孔内径3.5mm,大孔内径9mm)。
在锥形面处设置三颗直径2mm向心钢珠2-1,向心钢珠2-1通过压板2-2向小孔方向推移,在大孔内设置与大孔同心的并对压板2-2进行挤压的压板弹簧2-3,并通过定位套2端面处的盖板2-5将压板弹簧2-3限定在大孔内。因此,套管13向右移动时,向心钢珠2-1在锥面作用下向内挤压套管13,使套管13无法移动,套管13向左移动时,向心钢珠2-1在锥面作用下向外分散,减少对套管13的挤压,使套管13可以移动,从而实现套管13向左的单向移动。
压板2-2、盖板2-5、压板弹簧2-3的中心均设置孔,套管13依次从第一通孔的小孔、三颗向心钢珠2-1的间隙处、压板2-2、压板弹簧2-3、盖板2-5中穿过;然后穿入到孔套2-4中。
孔套2-4安装在定位套2靠近钳形头1一侧,孔套2-4中心为供套管13穿过的第二通孔(套管13外径为3mm时第二通孔内径被设置为3.5mm即可)。孔套的作用是保持套管不径向摆动。
示例六:
刀片(的刀刃7-2)在孔套2-4与定位套2之间往返,对穿入孔套2-4中的套管13进行切断。刀片厚度设置为2mm,孔套2-4与定位套2之间留置稍大于2mm的间隙(例如2.3mm)。
要使用刀片工作,需要设计将手柄9的动力转换为刀片的移动,手柄9的动力直接输入到滑块8上的,因此设置滑块8与刀片的相对移动转换方式即可。
参考图3,参考图11-14,在滑块8右侧面和左侧面均对称设置第一凸块8-10。刀刃7-2设置在下方的孔套2-4与定位套2之间,刀座7设置在上方,刀刃7-2固定在刀座7上(采用螺钉固定,可更换刀刃7-2)。刀座7尾端分叉为两个叉臂,每个叉臂又设置在刀片轨道7-3上,刀片轨道7-3垂直于钳头滑轨;因此,刀座7可以上下返往移动。
在刀片轨道7-3两端均设置有刀片弹簧7-1,使刀座7保持在刀片轨道7-3的中端位置,主要以刀刃7-2保持在第一通孔边缘为准,刀刃7-2向下移动,即可切断套管13。
第二凸块8-11设置在叉臂内侧;第二凸块8-11为倒圆角的长条形凸台,第二凸块8-11斜向安装(下端向钳形头1方向倾斜45度)。
滑块8从两个叉臂之间穿过,滑块8上设置有第一凸块8-10;第二凸块8-11设置在第一凸块8-10行进的路径上。第一凸块8-10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形凸台,四周倒圆角。当滑块8向右移动时,第一凸块8-10与第二凸块8-11上倾斜面相切,因此向下推移刀座7,当第一凸块8-10划过第二凸块8-11时,刀片弹簧7-1使刀座7复位。当滑块8向左移动时,第一凸块8-10与第二凸块8-11下倾斜面相切,因此向上推移刀座7,当第一凸块8-10划过第二凸块8-11时,刀片弹簧7-1使刀座7复位。从而使刀片向下向上移动,切断套管13后并退出。
示例七:
套管13是通过输送轮对送入定位套2的。
参考图4、图9-10,输送轮对由两只输送轮组成的,分别为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其中,第一输送轮3在下方,第二输送轮4在上方。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中心轴线平行,并且中心轴线处于同一铅垂线位置。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外圆相切,相切获得虚拟切线。
第二输送轮4外缘设置套管凹槽3-5,在输送套管13时,套管13就卡在套管凹槽3-5内,第一输送轮3设置轮缘3-6,轮缘3-6沿径向方向从第一输送轮3的边缘凸出。轮缘3-6宽度略小于套管凹槽3-5的宽度。当套管13外径被设计成3mm外径时,套管凹槽3-5宽度3mm,深度4mm;轮缘3-6的宽度2.5mm,深度3mm,轮缘3-6将套管13挤入套管凹槽3-5。由于套管13外径与套管凹槽3-5宽度均为3mm,因此套管13在套管凹槽3-5内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并在轮缘3-6的挤压下更具有摩擦力,当输送轮对转动时,使套管13可以被向左拉动。
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转动必须同步,因此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3-3。齿轮3-3设置在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侧面即可。
输送轮对的旋转运动是由手柄9输入的。手柄9前端通过离合组件与输送轮对传动连接。第一输送轮3的轮轴3-1上套上了第一齿套10-1和第二齿套10,并且第一齿套10-1与第二齿套10通过相互啮合的棘齿进行传动;第一齿套10-1在轮轴3-1上可以轴向移动,又将第一齿套10-1通过键7和轮轴3-1连接构成传动关系,最佳的方式是第一齿套10-1和轮轴3-1通过花键7连接,但是第一齿套10-1在轴向不固定。第二齿套10与手柄9前端焊接在一起,第二齿套10在轮轴3-1上的轴向进行固定,但径向又不固定。利用离合弹簧3-7将第一齿套10-1向第二齿套10方向推移。因此,当手柄9带动第二齿套10旋转时,通过棘齿啮合,也会带动第一齿套10-1旋转,第一齿套10-1旋转又通过花键7驱动轮轴3-1旋转,轮轴3-1最终驱动第一输送轮3。
轮轴3-1两端固定在机壳上,并相应地设置一些轴垫、轴承、挡圈,使轮轴3-1结构更为合理,减少摩擦,增加使用寿命并在操作时更轻松。
本示例中的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直径相当。输送轮(包括了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直径基本不影响对套管13的输送作用,但是影响一次动作中输送的长度,因此将直径设置为60mm-100mm区间。如果输送的套管过长,将输送轮设置的直径更小一些。本示例将输送轮的直径设置为80mm,根据手柄9一次的运动幅度,输送轮将旋转13度角度,扣除摩擦损失,基本上可以输送8mm套管到定位套中。也就是将针尖12包裹8mm,达到保护针尖12的作用。
设置有使第一输送轮3单向旋转的止动爪11。止动爪11并非必要部件,在此设置止动爪11,是希望套管只向左输送,而不向右退出,但当定位套2本身就是单向输送套管13时,套管已无法向右退出;但是设置止动爪11,是防止手柄9的复位旋转转化为向右牵拉套管13的拉力。止动爪11包括一个爪手,以及在第一输送轮3侧面设置与第一输送轮3同轴的棘轮11-1,第一输送轮3同棘轮11-1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第一输送轮3和第二输送轮4的外圆相切的虚拟切线,分别从第一通孔中心、夹持孔1-6中心、第二通孔中心穿过,因此在套管13穿入后,套管13在定位套2中能很很好地与针尖12对正。
示例八:
参考图1-2,手柄9的主要作用是向封套装置18内输入动力,驱动滑块和输送轮对。从手柄9前端起,手柄9从第二齿套10向上方延伸,并从右侧经过第二输送轮4的轴心时,向左拆弯,以绕开第二输送轮4的轴;然后从刀座7尾端分叉中穿过,然后垂直向上,穿过滑块8侧面后,从顶部机壳穿出,机壳内长度大约3/5。穿出部分为手持部分,使用时向右扳动。手柄9需要一定的强度,采用不锈钢制成,直径大于10mm。
示例九:
参考图17,左机壳设置有窗口20,窗口20从左机壳靠近夹持孔1-6处连续贯通向下,至钳形头1下方处。
该窗口20在左机壳处时,其开窗面积仅大于针栓12-2的横断面,而且小于针筒12-1的横断面,常见的注射器针筒12-1规格10ml、20ml、30ml、50ml、100ml,针头直径规格4.5mm-7mm,因此针栓12-2横断面直径约4.2mm(不超过7mm),针筒12-1横断面直径大于10mm。将左机壳处开窗缺口宽度设为8mm,将针头插入到夹持孔1-6后,针筒12-1被留在机壳外部,当钳形头1夹住针头右移时,针筒12-1位置不变,针头被钳形头1从针筒12-1上拔了下来。
套上套管后,针头要从夹持孔1-6内丢下,因此窗口20在钳形头1下方处的窗口20要便于针头落下到收集仓14的仓口内,开窗尽量大,不阻挡针头下落,本示例此处开窗宽度为30mm。
示例十:
手柄9设置在顶部机壳处并竖直放置时,操作略有不便,为了使操作更方便,本示例将手柄9从右侧伸出。
参考图15,手柄9大致平放,操作的时候,手柄9下压,更利于操作。因此,本示例将套管仓17、收集仓14并列放置在下方,封套装置18横跨于套管仓17、收集仓14,大约将封套装置18的输送轮对部分放置在套管仓17上方,而将钳形头1部分放置在收集仓14上方,收集仓14的仓口与窗口20对应。
在该设计下,手柄9从右机壳伸入后,直接被焊接到第二齿套10上,而不会经过滑块8,因此,需要再设置一个手柄9分支,伸向滑块8处,驱动滑块8移动。
套管13从套管仓17的右上角拉出来,然后从右机壳进入封套装置18,因为套管13从下方向上后又转向左方进入输送轮对,因此套管13输送时进行了转弯,在转弯处适当增加导向轮,可以使拉动套管13时更轻松。套管13从套管仓17的右上角拉出来并从右机壳进入的这一过程中,套管13祼露在机壳外,有必要的,可以加个盖子15盖住,不盖住也基本不影响本发明正常使用。
手柄9从右机壳伸出的开口与第三通孔是错开的,互相不干扰。
上述各示例可以相互接合,达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可以将示例一至九组合,实现本发明;同时也可以将示例一至八,并加上示例十进行组合,实现本发明。
在本发明使用的时候,先将注射器横置,将针尖12横向插入到夹持孔1-6中并穿过夹持孔1-6,推动手柄9,使滑块8运动,第一凸销8-2从左边框向右边框移动的动作会先使夹持孔1-6将针梗12-3夹紧,到达右边框后,再推动钳形头1向右移动,针尖12插入套管13中。
同时,滑块8的向右移动,会推动刀片切断套管13。
针尖12插入套管13后,松开手柄9,滑块8回移,推动手柄9,手柄9前端通过离合组件带动输送轮对旋转。
滑块8回移时,钳形头1被打开,放开针梗12-3,使针头掉落至收集仓14。输送轮对旋转拉动套管13向右移动,并进入定位套2内。等待下一次工作。
上述为本发明的示例说明,不代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前段伸入至机壳内并输入动力的手柄;机壳内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纵向设置的并在下端部夹持锐器的钳形头,用于对套管进行径向和轴向定位的定位套,用于对套管进行输送的输送轮对;
所述钳形头由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在靠近上端处铰接构成,其中第二钳头设置在横向钳头滑轨上使钳形头进行横向移动;第一钳头上端面设置第一凹槽;
钳形头上方设置有通过手柄中端推移进行横向移动的滑块,设置使滑块复位的滑块弹簧;滑块上设置有向下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销;
所述定位套中心为用于穿过套管的第一通孔,并在定位套端面处设置用于切断套管的刀片,刀片尾端设置有第二凸块,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二凸块对应并推动刀片纵向移动的第一凸块;
所述输送轮对由两只轴线平行且外圆相切的输送轮构成;手柄前端通过离合组件与输送轮对传动连接;
两只输送轮外圆相切形成的虚拟切线穿过第一通孔中心与钳形头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相对侧为夹持面,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夹持面上均设置有横向槽,并在钳形头钳合后,两个横向槽合并构成夹持锐器的夹持孔;
所述虚拟切线与夹持孔轴线重叠,夹持孔为喇叭口形,其中靠近定位套一侧为夹持锐器的小孔段,远离定位套一侧为便于锐器插入的大口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第二钳头上下两端各设置一根钳头滑轨;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铰接处设置钳头弹簧,通过钳头弹簧张力保持钳形头为钳合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头上端面设置第二凹槽,滑块上设置有向下伸入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销;
第一凹槽具有四侧的边框,并在第一凹槽内设置使第一凸销沿所述四侧的边框行走的凸销拨块,所述凸销拨块绕第一凹槽中央的销钉旋转,销钉上设置有使销钉回转复位的销钉弹簧;所述四侧的边框靠近定位套一侧的边角处设置有宽度与第一凸销外径相当的凹缺,拨块前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凹缺的口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置在滑块滑轨上,滑块滑轨与钳头滑轨平行;
第一凸销设置在滑块下方靠右侧,第二凸销设置在滑块下方靠左侧;
在滑块右侧面设置有销柱,手柄中段与销柱外圆面相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的至少一个端面上设置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形凸台;
所述刀片包括刀刃和刀座,刀座尾端分叉为两个叉臂,每个叉臂均设置在刀片轨道上,刀片轨道垂直于钳头滑轨;
刀片轨道两端均设置有刀片弹簧,使刀座保持在刀片轨道的中端位置;
滑块从两个叉臂之间穿过,第二凸块设置在叉臂内侧;第二凸块为长条形凸台,下端向钳形头方向倾斜45度;
第二凸块设置在第一凸块行进的路径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通过支架固定在机壳上,其中第一通孔为横向设置台阶孔,台阶孔靠近钳形头一端为大孔,远离钳形头一端为小孔,小孔内径与套管外径相当,并在大孔与小孔之间通过锥形面进行过渡;在锥形面处设置至少三颗向心钢珠,向心钢珠通过压板向小孔方向推移,在大孔内设置与大孔同心的并对压板进行挤压的压板弹簧,并通过定位套端面处的盖板将压板弹簧限定在大孔内;
压板、盖板、压板弹簧的中心均设置有供套管穿过的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靠近钳形头一侧设置有孔套,孔套中心为供套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虚拟切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叠,孔套与定位套之间留置有刀片行走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对包括第一输送轮和第一输送轮上方的第二输送轮;
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两者之一的外缘设置用于输送套管的套管凹槽,余者设置有将套管挤入套管凹槽的轮缘;
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穿过第一输送轮的轮轴,轮轴外圆上套接有第一齿套和第二齿套,第一齿套与第二齿套通过相邻侧设置的棘齿进行啮合传动;第一齿套设置在轮轴上且能沿轴向活动,并能够通过离合弹簧将第一齿套向第二齿套方向推移;第二齿套固定在手柄前端;
所述第一输送轮、第一齿套分别通过传动键与轮轴啮合传动;轮轴两端固定在机壳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侧面设置有窗口,窗口从机壳侧面靠近夹持孔处连续贯通至钳形头下方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存放套管的套管仓,套管仓的仓壁上设置有供套管穿入到输送轮对的第三通孔;
机壳下方设置废弃锐器收集仓,废弃锐器收集仓的仓口设置在钳形头下方;收集仓内可拆卸设置有收集废弃锐器的抽屉,收集仓底部设置配重块和磁铁;
所述的手柄后端具有手持部分,并伸出机壳外。
CN202011611740.0A 2020-12-31 2020-12-31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Active CN112546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740.0A CN112546357B (zh) 2020-12-31 2020-12-31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740.0A CN112546357B (zh) 2020-12-31 2020-12-31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6357A CN112546357A (zh) 2021-03-26
CN112546357B true CN112546357B (zh) 2021-06-04

Family

ID=75034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1740.0A Active CN112546357B (zh) 2020-12-31 2020-12-31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635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7A (zh) * 1993-07-20 1996-07-24 德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外科器械尖锐端护罩
EP2517744A1 (en) * 2011-04-29 2012-10-3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Needle assembly reuse prevention mechanism
CN107469200A (zh) * 2017-08-31 2017-12-15 南丹县人民医院 一种污染针头储存盒
CN208326344U (zh) * 2018-06-24 2019-01-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利器盒
CN109533730A (zh) * 2018-12-28 2019-03-2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磁力固定式医用锐器盒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22314U (zh) * 2019-04-26 2020-03-03 王文燕 一种锐器盒的弹簧刀片结构
CN111437470A (zh) * 2020-05-15 2020-07-24 东莞市启力致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取下注射器针头的医用组件
CN211751566U (zh) * 2020-01-03 2020-10-27 王凡 一种预防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
CN112023182A (zh) * 2020-10-16 2020-12-04 开化含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针管的辅助拔出与收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8547B2 (en) * 2012-12-13 2015-09-22 Q Care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destroying a syringe needle of a pen-type hypodermic syring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7A (zh) * 1993-07-20 1996-07-24 德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外科器械尖锐端护罩
EP2517744A1 (en) * 2011-04-29 2012-10-3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Needle assembly reuse prevention mechanism
CN107469200A (zh) * 2017-08-31 2017-12-15 南丹县人民医院 一种污染针头储存盒
CN208326344U (zh) * 2018-06-24 2019-01-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利器盒
CN109533730A (zh) * 2018-12-28 2019-03-2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磁力固定式医用锐器盒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22314U (zh) * 2019-04-26 2020-03-03 王文燕 一种锐器盒的弹簧刀片结构
CN211751566U (zh) * 2020-01-03 2020-10-27 王凡 一种预防接种用的锐器分离装置
CN111437470A (zh) * 2020-05-15 2020-07-24 东莞市启力致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取下注射器针头的医用组件
CN112023182A (zh) * 2020-10-16 2020-12-04 开化含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针管的辅助拔出与收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6357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PA04001636A (es) Equipo de inyeccion hipodermica a chorro.
CN202776322U (zh) 具有留置导管的真空采血器
CN102284104A (zh) 一种安全型静脉穿刺针
CN112546357B (zh) 废弃医用锐器封套处理的装置
CN112870493A (zh) 一种血液科专用注射器回收装置
CN205287130U (zh) 一种针头拔除装置
CN202173450U (zh) 一种安全型静脉穿刺针
CN201395371Y (zh) 剪钳型锐器回收装置
CN211066654U (zh) 一种采血针的按压式安全防护机构
CN210644191U (zh) 采血针与持针器用后自动分离装置
CN201073305Y (zh) 一次性使用安全式采血器
CN211096623U (zh) 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
CN211244577U (zh) 一种针灸取针器
CN211365786U (zh) 一种多功能利器盒
CN112546358B (zh) 全自动废弃医用针头处理装置
CN107929884B (zh) 安全注射针头
CN210992146U (zh) 一种血液透析用穿刺针收集保护盒
CN210131188U (zh) 一种防锐器伤保护套安装装置
CN212037538U (zh) 一种采血针安全防护机构
CN210992310U (zh) 一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用锐器盒
CN210358502U (zh) 一种注射器针头拆卸处理装置
CN217827865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采血针、采血器
CN217592869U (zh) 一次性安全型采血针
CN214859223U (zh) 废弃针灸回收装置
CN217724255U (zh) 一种防刺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