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144A -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144A
CN112543144A CN201910894720.XA CN201910894720A CN112543144A CN 112543144 A CN112543144 A CN 112543144A CN 201910894720 A CN201910894720 A CN 201910894720A CN 112543144 A CN112543144 A CN 112543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oute
routing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rou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47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礼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47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31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分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分析设备获取到第一性能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性能信息对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进行修改。进一步地,分析设备将修改后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路由接收设备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由此可见,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根据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来修改链路属性,这样一来,路由接收设备根据修改后的链路属性计算等价路由时,也就兼顾了链路性能这个因素,从而使得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在“性能”维度是等价的,进一步地,基于该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实现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之间的路由可达,并选择最优路由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在路由设备间传递的是直接的路由信息,比如,目的地址为192.168.2.0/24,下一跳为192.168.1.0/24这条路由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到达同一目的地的路由可能有多条,为了提升网络性能,BGP在配置时,可以配置成负载均衡模式,具体地,可以从可以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由中,计算出等价路由来进行流量均衡。
但是,在传统技术中,BGP所配置的负载均衡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的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BGP所配置的负载均衡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网络性能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BGP所配置的负载均衡模式,之所以不能有效提升网络性能,是因为其在根据链路属性计算等价路由时,并没有考虑链路的性能。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具体地,分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该第一性能信息,可以体现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性能。分析设备获取到第一性能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性能信息对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进行修改。进一步地,分析设备将修改后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路由接收设备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由此可见,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根据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来修改链路属性,这样一来,路由接收设备根据修改后的链路属性计算等价路由时,也就兼顾了链路性能这个因素,从而使得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在“性能”维度是等价的,进一步地,基于该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传统技术中的链路属性,包括链路优先级,故而分析设备可以根据前述第一路由信息修改该链路对应的优先级。具体地,可以预先建立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性能信息之后,将第一性能信息与该映射关系中的性能信息进行匹配,例如,该映射关系中的目标性能信息与第一性能信息匹配,则可以将该映射关系中与目标性能信息对应的目标链路优先级,确定为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链路优先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在传统的链路属性中,增加一个维度的链路属性,即为该链路新增性能参数。换言之,分析设备可以直接将第一性能信息确定为该链路新增的性能参数。这样一来,在根据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时,也就考虑了链路的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可以理解的是,若该链路的链路属性包括性能参数例如该性能参数为第二性能信息,则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之后,实际上是利用第一性能信息,对之前的第二性能信息进行了更新。若该链路的链路属性不包括性能参数,例如该链路的链路属性仅包括传统技术中提及的优先级、始发路由设备标识、AS路径长度、路由起点类型以及MED等等链路属性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之后,实际上是在原有的链路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性能信息这一链路参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链路属性是由路由发布设备发布的,而路由发布设备发布的链路属性,受控制器控制。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析设备可以将修改后的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控制器,并由控制器将该修改后的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发布设备,最终由路由发布设备将该修改后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路由设备会为第一路由设备建立一个缓存队列,该缓存队列用于缓存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上传递、并等待第二路由设备处理的数据报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路由设备中与前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性能。一般而言,当占用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表示等待第二路由设备处理的数据比较多,相应的该链路的性能越差。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路由设备中与前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考虑到一条链路的丢包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链路的性能,因此,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前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考虑到一条链路的拥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链路的性能,因此,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前述链路对应的拥塞信息。考虑到一条链路的负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链路的性能,因此,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前述链路对应的负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具体地,路由接收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属性,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链路属性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修改得到;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由此可见,路由接收设备根据修改后的链路属性计算等价路由时,兼顾了链路性能这个因素,从而使得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在“性能”维度是等价的,进一步地,基于该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修改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单元,用于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对应的目标链路优先级,并将所述链路的优先级修改为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单元,具体用于:为所述链路新增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或者,将所述链路对应的性能参数修改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有用于: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发布设备,并由所述路由发布设备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所述路由接收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者组合: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中与所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所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所述链路的拥塞信息、以及所述链路对应的负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计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属性,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链路属性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修改得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计算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或者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或者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的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BGP所配置的负载均衡模式,在某些场景下并不能有效提升网络性能的问题。
为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目前,BGP可以根据链路属性来进行等价路由的确定。当多条路由的路由属性完全相同时,则这多条路由可以被称为等价路由。其中,路由属性可以根据该路由包括的链路的链路属性确定。目前,路由属性可以在组网规划时静态设置完成,也可以由用户例如运维人员手动修改。但是,传统技术中,并没有考虑链路的性能,这就导致传统技术中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在“性能”维度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等价。从而导致基于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并不能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可结合图1进行理解,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路由设备R1到路由设备R3存在三个路由属性相同的等价路由,分别为:R1-R4-R3、R1-R2-R3和R1-R5-R3。当只有用户设备User1和用户设备User2时,用户设备User1的流量和用户设备User2的流量均衡到前述三条等价路由上。当新增用户设备User3后,用户设备User3的流量导致路由设备R5到路由设备R3的链路拥塞。对于这种情况,由于在计算等价路由时,并没有考虑链路性能,这就导致计算得到的路由设备R1到路由设备R3的等价路由仍然有三条,即R1-R4-R3、R1-R2-R3和R1-R5-R3,相应的,从路由设备R1到路由设备R3的流量会均衡到这三条等价路由上。可是实际上,路由设备R5到路由设备R3的链路已经拥塞,其不能正常对该链路上的流量进行处理,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和路由计算方法,以下结合附图介绍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包括下文提及的第一路由设备、第二路由设备、路由发布设备以及路由接收设备),可以为交换机或者路由器。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属性确定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步骤101-103实现。
步骤101:分析设备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为同一个AS中的路由设备,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AS中的路由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方式,作为一种示例,分析设备可以直接从第一路由设备或者第二路由设备处获取该第一性能信息。作为又一种示例,分析设备也可以从其它设备处获取该第一性能信息,例如,可以由采集设备从第一路由设备或者第二路由设备处采集该第一性能信息,分析设备从该采集设备处获取该第一性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性能信息,指的是用于体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性能的信息。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第二路由设备而言,其可能会接收来自一个或者多个其它路由设备的数据报文,第二路由设备会为前述一个或者多个其它路由设备中的每个路由设备分别建立一个缓存队列。换言之,第二路由设备会为第一路由设备建立一个缓存队列,该缓存队列用于缓存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上传递、并等待第二路由设备处理的数据报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路由设备中与前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性能。一般而言,当占用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表示等待第二路由设备处理的数据比较多,相应的该链路的性能越差。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路由设备中与前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相应的,分析设备或者采集设备可以通过读取前述缓存队列的方式,确定前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一条链路的丢包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链路的性能,因此,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前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相应的,分析设备或者采集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测试包的方式,确定前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另外,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路由设备一般会监测自身的丢包率,因此,分析设备或者采集设备也可以直接从第二路由设备处获取前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一条链路的拥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链路的性能,因此,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前述链路对应的拥塞信息。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路由设备本身也会监测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拥塞情况,具体地,第二路由设备确定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拥塞情况之后,会在第二路由设备接收到的来自第一路由设备的数据报文的特定字段中添加拥塞信息。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分析设备或者采集设备可以获取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来自第一路由设备的数据报文,并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解析,从而获取该数据报文中携带的拥塞信息,从而得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拥塞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一条链路的负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链路的性能,因此,前述第一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前述链路对应的负载。相应的,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一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带宽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该条链路的负载,该比值越高,表示负载越高,该比值越低,表示负载越低。因此,分析设备或者采集设备可以通过该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带宽的比值,来确定该链路对应的负载。
步骤102:分析设备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路由信息修改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提升网络性能,在确定链路属性时,除了如传统技术中那样,考虑优先级、始发路由设备标识、AS路径长度、路由起点类型以及多出口标识(multi-exit-discriminator,MED)等等链路属性之外,还进一步兼顾了链路的性能。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析设备获取到第一路由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路由信息修改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步骤102的具体实现方式,步骤102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介绍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传统技术中的链路属性,包括链路优先级,故而分析设备可以根据前述第一路由信息修改该链路对应的优先级。具体地,可以预先建立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性能信息之后,将第一性能信息与该映射关系中的性能信息进行匹配,例如,该映射关系中的目标性能信息与第一性能信息匹配,则可以将该映射关系中与目标性能信息对应的目标链路优先级,确定为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链路优先级。可以理解的是,在执行步骤102之前,该链路一般已经具备对应的优先级,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之后,实际上是利用基于第一性能信息确定的链路优先级,对之前的链路优先级进行了更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在传统的链路属性中,增加一个维度的链路属性,即为该链路新增性能参数。换言之,分析设备可以直接将第一性能信息确定为该链路新增的性能参数。这样一来,在根据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时,也就考虑了链路的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在执行步骤102之前,若该链路的链路属性包括性能参数例如该性能参数为第二性能信息,则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之后,实际上是利用第一性能信息,对之前的第二性能信息进行了更新。若在执行步骤102之前,该链路的链路属性不包括性能参数,例如该链路的链路属性仅包括传统技术中提及的优先级、始发路由设备标识、AS路径长度、路由起点类型以及MED等等链路属性时,执行步骤102之后,实际上是在原有的链路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性能信息这一链路参数。
步骤103:分析设备将修改后的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路由接收设备包括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
分析设备对链路属性进行修改之后,可以将修改后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此处提及的路由接收设备,可以为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路由接收设备接收到该修改后的链路属性之后,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具体地,路由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链路属性进行等价路由的计算。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进行等价路由的计算时,考虑了链路的性能,因此,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在性能维度是等价的,因此,基于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现结合图1举例说明,为方便描述,用“链路R5-R3”来表示“路由设备R5至路由设备R3之间的链路”。此处的路由设备R5,即为前文提及的第一路由设备,此处的路由设备R3,即为前文提及的第二路由设备。如前文,新增用户设备User3后,用户设备User3的流量导致路由设备R5到路由设备R3的链路拥塞。分析设备获取链路R5-R3的性能信息之后,根据链路R5-R3的性能信息修改链路R5-R3的链路属性,例如将链路R5-R3的优先级修改为100(代表低优先级)。而链路R5-R3原来的优先级为50(代表高优先级)。换言之,分析设备根据链路R5-R3的性能信息,将链路R5-R3的优先级由原来的高优先级修改为低优先级。这样一来,在进行等价路由的计算时,链路R1-R4-R3的优先级和链路R1-R2-R3的优先级依然相等,而链路R1-R4-R3的优先级和链路R1-R5-R3的优先级则不再相等,因此,在确定从路由设备R1至路由设备R3的等价路由时,则可以得到两条等价路由,分别为R1-R4-R3和R1-R2-R3,进一步地,可以将流量均衡到这两条路由上,而不再均衡到路由R1-R5-R3上,相应的避免流量在路由R1-R5-R3上拥塞,从而提升了网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链路属性是由路由发布设备发布的,而路由发布设备发布的链路属性,受控制器控制。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析设备可以将修改后的该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控制器,并由控制器将该修改后的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发布设备,最终由路由发布设备将该修改后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
关于路由发布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若前述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为同一个AS中的路由设备,则该路由发布设备可以为该AS中的任意一个路由设备。若前述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为不同AS中的路由设备,例如第一路由设备属于第一AS,第二路由设备属于第二AS,则该路由发布设备可以为第一AS中用于向第二AS发布第一AS的路由信息的路由设备,和/或,该路由发布设备可以为第二AS中用于向第一AS发布第二AS的路由信息的路由设备。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根据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来修改链路属性,这样一来,根据链路属性计算等价路由时,也就兼顾了链路性能这个因素,从而使得计算得到的等价路由在“性能”维度是等价的,进一步地,基于该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该链路属性确定方法的执行时机,作为一种实例,分析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时间周期执行该方法,即分析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时间周期根据第一性能信息修改该链路的链路属性,相应的,路由接收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时间周期进行等价路由的计算。可以理解的是,这样一来,路由接收设备计算的等价路由与链路的实时性能相匹配,故而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性能。
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接收设备在接收到该链路属性之后,进行路由计算时,不仅可以利用该链路属性进行等价路由的计算,还可以用于进行最优路由的计算。这样一来,由于计算最优路由时,考虑了链路的性能,故而可以使得计算得到的最优路由在“性能”这个维度是最优的,也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性能。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装置和路由计算装置,以下结合附图介绍该链路属性确定装置和路由计算装置。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属性确定装置300,包括:获取单元301、修改单元302和发送单元303。
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
修改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修改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
发送单元303,用于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单元302,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确定的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对应的目标链路优先级,并将所述链路的优先级修改为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修改单元302,具体用于:
为所述链路新增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或者,
将所述链路对应的性能参数修改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303,具有用于:
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发布设备,并由所述路由发布设备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所述路由接收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者组合: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中与所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所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所述链路的拥塞信息、以及所述链路对应的负载。
由于所述装置300是与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属性确定方法对应的装置,所述装置3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均与以上方法实施例为同一构思,因此,关于所述装置3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实施例关于链路属性确定方法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路由计算装置400,例如可以包括:接收单元401和计算单元402。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属性,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链路属性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修改得到;
计算单元402,用于基于所述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
由于所述装置400是与以上方法实施例中路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步骤对应的装置,所述装置4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均与以上方法实施例为同一构思,因此,关于所述装置4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实施例关于路由接收设备执行的步骤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实施例提及的由分析设备执行的链路属性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计算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实施例提及的由路由接收设备执行的路由计算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链路属性确定设备以及路由计算设备,其硬件结构均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结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所示,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和存储器530。其中设备500中的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存储器530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5中以通过总线系统540连接为例。
处理器5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5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5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5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5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存储器530可以存储前述实施例提及的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存储器5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程序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处理器510可以读取存储器530中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
总线系统5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系统5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及的、由分析设备执行的链路属性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及的、由路由接收设备执行的路由计算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及的、由分析设备执行的链路属性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及的、由路由接收设备执行的路由计算方法。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设备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
所述分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修改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
所述分析设备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修改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包括:
所述分析设备根据预先确定的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对应的目标链路优先级,并将所述链路的优先级修改为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修改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包括:
所述分析设备为所述链路新增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或者,
所述分析设备将所述链路对应的性能参数修改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设备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包括:
所述分析设备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发布设备,并由所述路由发布设备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所述路由接收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者组合: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中与所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所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所述链路的拥塞信息、以及所述链路对应的负载。
6.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路由接收设备接收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属性,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链路属性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修改得到;
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
7.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
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性能信息修改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
发送单元,用于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接收设备,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第二路由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确定的性能信息与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对应的目标链路优先级,并将所述链路的优先级修改为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和所述目标链路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单元,具体用于:
为所述链路新增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或者,
将所述链路对应的性能参数修改为所述第一性能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有用于:
将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路由发布设备,并由所述路由发布设备将所述修改后的所述链路对应的链路属性发送给所述路由接收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者组合:
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中与所述链路对应的缓存队列的占用率、所述链路对应的丢包率、所述链路的拥塞信息、以及所述链路对应的负载。
12.一种路由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路由设备至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属性,所述路由接收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路由设备,所述链路属性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设备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第一性能信息修改得到;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链路属性,进行路由计算。
13.一种链路属性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路由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894720.XA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5431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4720.XA CN112543144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4720.XA CN112543144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144A true CN112543144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4720.XA Pending CN112543144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14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9016A1 (en) * 2001-06-22 2002-12-26 Freedman Avraham T. Automated control of outbound transist links in a multi-homed BGP routing environment
US20060215577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Guichard James 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network path performance
CN101065677A (zh) * 2004-03-02 2007-10-31 思科技术公司 被配置用于根据规定路由协议输出指定了所连接的活动路径的检测到的属性变化的更新消息的路由器
CN101888334A (zh) * 2009-05-11 2010-11-17 丛林网络公司 利用路由优先级值的动态重定义的可扩展路由策略结构
CN102082734A (zh) * 2011-02-28 2011-06-0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07547249A (zh) * 2017-06-1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sdn交换机、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US20190132232A1 (en) * 2016-03-28 2019-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method to aggregate changes and to produc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link-state (bgp-ls) content from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is) link-state databas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9016A1 (en) * 2001-06-22 2002-12-26 Freedman Avraham T. Automated control of outbound transist links in a multi-homed BGP routing environment
CN101065677A (zh) * 2004-03-02 2007-10-31 思科技术公司 被配置用于根据规定路由协议输出指定了所连接的活动路径的检测到的属性变化的更新消息的路由器
US20060215577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Guichard James 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network path performance
CN101888334A (zh) * 2009-05-11 2010-11-17 丛林网络公司 利用路由优先级值的动态重定义的可扩展路由策略结构
CN102082734A (zh) * 2011-02-28 2011-06-0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US20190132232A1 (en) * 2016-03-28 2019-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method to aggregate changes and to produc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link-state (bgp-ls) content from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is) link-state database
CN107547249A (zh) * 2017-06-1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sdn交换机、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6114B2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039796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20150222561A1 (en) Bandwidth control apparatus
US9178794B2 (en) Communi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ommuni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153964B2 (en) Network routing using dynamic virtual paths in an overlay network
JP7313480B2 (ja) スライスベー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輻輳回避
CN10961781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788060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16169599A1 (en) Resource reallocation
US958442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utomating return traffic redirection to a service appliance by injecting traffic interception/redirection rules into network nodes
CN110855741B (zh) 业务的自适应接入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225253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088822B (zh) 数据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841026B1 (ko) 최적 경로 설정을 위한 서비스 기능 체이닝 네트워크 시스템
JP6131203B2 (ja) 装置選択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装置選択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86474B1 (ko) 오픈플로우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CN112671662A (zh) 数据流加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12482B (zh) 算力路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77504B (zh) 一种网络流量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543144A (zh) 一种链路属性确定方法、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JP2016122960A (ja) 管理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5580330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JP6263452B2 (ja) 帯域制御システム、帯域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67725B2 (en) Network programming
JP2019521609A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のパス情報を得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