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032B -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032B
CN112543032B CN201910900887.2A CN201910900887A CN112543032B CN 112543032 B CN112543032 B CN 112543032B CN 201910900887 A CN201910900887 A CN 201910900887A CN 112543032 B CN112543032 B CN 112543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enuator
signal
communication
receiver
commun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08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3032A (zh
Inventor
岳仲博
何大武
张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08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3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3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3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9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by improving strong sig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ceiver when strong unwanted signals are present at the receiver in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接收机依次包括天线、带通滤波器、衰减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中通滤波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如果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以使衰减器衰减信号强度;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固定特征;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持续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基于本发明,可以提高收机抗强信号阻塞干扰及其他大信号干扰的水平,改善产品在客户端的应用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接收机通信过程中,如果有其他频率间隔相近的其他接收机靠近,就会造成所靠近的接收机的通话质量变差,甚至通信中断。
一般来说,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其他接收机发射的强干扰信号使其所靠近的接收机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饱和,增益下降,产生非线性失真导致通信链路被大信号阻塞。
因此,如何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水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收机,所述接收机依次包括天线、带通滤波器、衰减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中通滤波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所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如果所述通信信号中不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以使所述衰减器衰减信号强度;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固定特征;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
优选的,所述固定特征包括:数字通信下的同步帧或者模拟通信下的亚音数据。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不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控制所述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则执行所述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优选的,用于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至少基于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按照所述第一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用于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持续按照所述第一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优选的,用于至少基于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将所述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衰减值作为所述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
优选的,用于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至少基于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二衰减值;持续按照所述第二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判断连续多个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均小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连续多个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所述强度阈值,控制所述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控制所述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至少基于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三衰减值;持续按照所述第三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一种处理方法,应用于所述接收机中的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如果所述通信信号中不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以使所述衰减器衰减信号强度;
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固定特征;
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在该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的过程中,通过通信信号中的固定特征来判定是否存在通信故障;如果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接收机存在通信故障,此时控制衰减器工作;进一步通过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的固定特征来判定是否存在大信号干扰;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存在大信号干扰、衰减器工作有效,此时持续控制衰减器直到本次通信结束。基于本发明,可以提高收机抗强信号阻塞干扰及其他大信号干扰的水平,改善产品在客户端的应用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接收机通信场景的示例;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方便理解,以下以一应用场景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背景:
如图1所示的接收机通信场景,间隔500m、频率为400MHZ的接收机A和接收机B正在通信,此时频率为401MHZ的接收机C靠近接收机A发射通信信号。在接收机C距离接收机A1.5m时,接收机A的通信质量变差,甚至通信中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接收机依次包括天线10、带通滤波器20、衰减器30、低噪声放大器40、混频器50、中通滤波器60和处理器70。其中,
天线10,用于接收通信信号,此时通信信号中包括干扰信号(包含大信号)和有用信号;带通滤波器20,用于过滤一定带宽的通信信号;可变衰减器30,用于衰减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低噪声放大器40,用于放大有用信号的信号强度;混频器50,用于调节通信信号的频率;中通滤波器60,用于过滤一定频率的通信信号;
处理器70,用于在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如果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以使衰减器30衰减信号强度;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固定特征;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70在接收到通信信号后,通过解调来判断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固定特征,而接收机所采用的解调方式和与其通信的其他接收机的通信信号的调制方式相对应。
为方便理解,以下对解调进行简单介绍:
解调是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消息的过程。在各种信息传输或处理系统中,发送端用所欲传送的消息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携带这一消息的信号。而接收端则必须恢复所传送的消息才能加以利用,这就是解调。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调制方式不同,解调方式也不一样。与调制的分类相对应,解调可分为正弦波解调(有时也称为连续波解调)和脉冲波解调。正弦波解调还可再分为幅度解调、频率解调和相位解调,此外还有一些变种如单边带信号解调、残留边带信号解调等。同样,脉冲波解调也可分为脉冲幅度解调、脉冲相位解调、脉冲宽度解调和脉冲编码解调等。对于多重调制需要配以多重解调。
解调过程大体上包含两个主要环节:首先把位于载波附近携带有用信息的频谱搬移到基带中,然后用相应的滤波器滤出基带信号,完成解调任务。
进一步,由于不同通信类型所特有的特征并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通信类型指定不同的固定特征,具体的,数字通信所指定的固定特征为同步帧,模拟通信所指定的固定特征为亚音数据。相较于连续出现的亚音数据,同步帧的出现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因此对于数字通信,处理器70解调通信信号的时隙要大于同步帧出现的时间间隔。
如果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接收机存在通信故障,当然是否是大信号干扰引起的通信故障需要后续控制衰减器30工作来确定。而如果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接收机通信正常,此时处理器70可以继续处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
由于衰减器30位于处理器70前端,因此处理器70控制衰减器30工作后,处理器70接收到是衰减后的通信信号。而衰减器30工作时对信号强度的衰减值可以由用户预先指定,还可以利用其他参数,比如信号强度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衰减值可以实现将信号强度降低至低噪声放大器40和混频器50的1dB压缩点以下、恢复通信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步帧的出现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因此对于数字通信,衰减器30的工作时长要大于同步帧出现的时间间隔。
更进一步,通过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的固定特征来判定是否存在大信号干扰。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存在大信号干扰、且衰减器30工作有效,此时处理器70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直至接收到数据结束标记、本次通信结束。而在处理器70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衰减器30工作时对信号强度的衰减值可以与上述检测大信号干扰引起的通信故障时的衰减值相同,还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衰减值可以实现将信号强度降低至低噪声放大器40和混频器50的1dB压缩点以下、恢复通信即可。
而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不存在大信号干扰、衰减器30工作无效,此时处理器70可以继续处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
此外,如果本次通信结束或者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处理器70可以控制衰减器30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当然,处理器70还可以将衰减器30的衰减值调整为零或者其他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降低处理器70的计算量,处理器70还用于:
判断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则执行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本实施例中,首先对接收机出现通信故障的原因做出如下分析:
对于一个功能正常的接收机,其出现通信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
1)对端停止发射信号/超出通信距离/障碍物阻挡导致的信号强度低于接收机的动态灵敏度。此时,无通信信号或者信号强度小于接收机的动态灵敏度。
2)普通信号干扰,出现临道、杂散、多怪的现象。此时,信号强度大于接收机的动态灵敏度,但无同步帧或者压音数据。
3)大信号干扰,出现阻塞、互调。此时,信号强度大于接收机的动态灵敏度,但无同步帧或者压音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强度阈值,也就是第一接收机的动态灵敏度,来排除非信号干扰的情况。具体的,如果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则表示接收机可能出现普通信号干扰或者大信号干扰的问题;反之,如果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强度阈值,则表示第一接收机可能出现对端停止发射信号或者超出通信距离或者障碍物阻挡的问题,此时处理器70可以继续处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用于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的处理器70,具体用于:
至少基于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30的第一衰减值;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
用于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的处理器70,具体用于:
持续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至少基于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30的第一衰减值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预先设置信号强度与衰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对应的第一衰减值。当然,用户还可以预先设置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范围与衰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再将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衰减值作为衰减器30的第一衰减值。
而在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的过程中,处理器70将第一衰减值发送给衰减器30,由衰减器30按照该第一衰减值衰减信号强度。当然,在后续处理器70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处理器70也可以持续将第一衰减值发送给衰减器30,由衰减器30持续按照该第一衰减值衰减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处理器70持续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的过程中,接收机的大信号干扰还可能突然消失,此时只要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则处理器70继续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接收机在衰减器30工作过程中再次出现通信故障,用于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的处理器70,还用于:
至少基于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30的第二衰减值;持续按照第二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70可以按照指定时间间隔对当前接收到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进行分析以重新确定第二衰减值。而确定第二衰减值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确定第一衰减值的过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第二衰减值与第一衰减值的数值不同,则表示接收机在衰减器30工作过程中再次出现通信故障,此时处理器70将第二衰减值发送给衰减器30,由衰减器30按照该第二衰减值衰减信号强度。
进一步,处理器70通过后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确定通信是否恢复正常。如果连续多个数据时隙的通信信号中均不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通信未恢复正常,此时处理器70可以控制衰减器30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当然,处理器70还可以将衰减器30的衰减值调整为零或者其他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而如果连续多个数据时隙的通信信号中至少一个通信信号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通信恢复正常,此时处理器70可以继续处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接收机在衰减器30工作过程中再次出现通信故障,处理器70,还用于:
在持续控制衰减器30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判断连续多个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均小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连续多个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强度阈值,控制衰减器30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果连续多个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强度阈值,则表示接收机可能出现对端停止发射信号或者超出通信距离或者障碍物阻挡的问题,此时处理器70可以控制衰减器30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当然,处理器70还可以将衰减器30的衰减值调整为零或者其他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果连续多个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至少一个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强度阈值,则表示接收机不存在对端停止发射信号或者超出通信距离或者障碍物阻挡的问题,此时处理器70可以继续处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
而在控制衰减器30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处理器70还可以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强度阈值;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至少基于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30的第三衰减值;持续按照第三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操作。也就是说,在关闭衰减器30的过程中,如果当前出现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则处理器70按照当前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三衰减值控制衰减器30执行衰减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三衰减值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确定第一衰减值的过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在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的过程中,通过通信信号中的固定特征来判定是否存在通信故障;如果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接收机存在通信故障,此时控制衰减器工作;进一步通过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的固定特征来判定是否存在大信号干扰;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则表示存在大信号干扰、衰减器工作有效,此时持续控制衰减器直到本次通信结束。基于本发明,可以提高收机抗强信号阻塞干扰及其他大信号干扰的水平,改善产品在客户端的应用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接收机的处理器,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S20,如果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以使衰减器衰减信号强度。
S30,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固定特征。
S40,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存在固定特征,持续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
可选的,固定特征包括:数字通信下的同步帧或者模拟通信下的亚音数据。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中不存在固定特征,控制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10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可选的,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至少基于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相应的,持续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持续按照第一衰减值控制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可选的,至少基于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包括:
确定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
将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衰减值作为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
可选的,持续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至少基于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的第二衰减值;
持续按照第二衰减值控制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持续控制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判断连续多个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均小于指定的强度阈值;
如果连续多个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强度阈值,控制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强度阈值;
如果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强度阈值,至少基于衰减后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衰减器的第三衰减值;
持续按照第三衰减值控制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收机抗强信号阻塞干扰及其他大信号干扰的水平,改善产品在客户端的应用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及处理方法,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如下实施样例:
1)抗强信号阻塞干扰测试(传导)
测试方法:采用信号源3921发射400MHz调制信号,采用100A干扰源发射干扰信号,两路信号通过三通传导输入接收机PD780U1,同步增大干扰源的信号强度。当接收机PD780U1误码率达到5%记录干扰源的信号强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211778390000101
表12)抗强信号阻塞干扰测试(辐射)
测试方法:采用信号源3921发射400MHz调制信号,接收机A处于正常接收状态,接收机B高功率发射作为干扰源,接收机B逐渐靠近接收机A,当接收机A的误码率达到5%记录接收机A与接收机B的距离(记为干扰距离),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Figure BDA0002211778390000111
表23)抗互调干扰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信号源3921发射400MHz调制信号,采用100A干扰源1发射400.025MHz干扰信号,采用100A干扰源2发射400.050MHz干扰信号,三路信号通过四通传导输入接收机PD980UX,同步增大干扰源2的信号强度。当接收机PD980UX误码率达到5%记录干扰源2的信号强度,则互调抗扰性=干扰源2的信号强度-干扰源1的信号强度,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2211778390000112
表3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接收机,所述接收机依次包括天线、带通滤波器、衰减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中通滤波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所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如果所述通信信号中不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以使所述衰减器衰减信号强度;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固定特征;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
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包括:数字通信下的同步帧或者模拟通信下的亚音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不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控制所述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则执行所述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至少基于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按照所述第一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用于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持续按照所述第一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用于至少基于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在的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将所述目标信号强度范围对应的衰减值作为所述衰减器的第一衰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至少基于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二衰减值;持续按照所述第二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判断连续多个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均小于指定的强度阈值;如果连续多个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所述强度阈值,控制所述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控制所述衰减器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至少基于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衰减器的第三衰减值;持续按照所述第三衰减值控制所述衰减器执行衰减操作。
9.一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接收机中的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接收机与其他接收机每次通信过程中,判断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固定特征;
如果所述通信信号中不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以使所述衰减器衰减信号强度;
判断接收到的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固定特征;
如果衰减后的所述通信信号中存在所述固定特征,持续控制所述衰减器处于工作状态,直到所述接收机与所述其他接收机本次通信结束;
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包括:数字通信下的同步帧或者模拟通信下的亚音数据。
CN201910900887.2A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Active CN112543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887.2A CN112543032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887.2A CN112543032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032A CN112543032A (zh) 2021-03-23
CN112543032B true CN112543032B (zh) 2022-06-24

Family

ID=7501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0887.2A Active CN112543032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03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566A (en) * 1998-06-26 2000-04-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bined RSSI/SNR-driven intermodulation-mitigation scheme for CDMA terminals
CN102324946A (zh) * 2011-06-10 2012-01-18 武汉理工大学 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
CN204046583U (zh) * 2014-07-04 2014-12-2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高动态高增益宽带接收机
CN106330224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机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9646B2 (en) * 2002-04-25 2005-02-22 Broadcom Corp Signal gain adjustment within an RF integrated circuit
US9264084B2 (en) * 2013-05-30 2016-02-16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Radio receiver having enhanc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r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566A (en) * 1998-06-26 2000-04-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bined RSSI/SNR-driven intermodulation-mitigation scheme for CDMA terminals
CN102324946A (zh) * 2011-06-10 2012-01-18 武汉理工大学 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
CN204046583U (zh) * 2014-07-04 2014-12-2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高动态高增益宽带接收机
CN106330224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机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032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5890B2 (en) Radio receiver and radio receiving method
JP3180682B2 (ja) 受信機
JP3373216B2 (ja) 利得制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RU2576593C2 (ru)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ки усиления
US6741844B2 (en) Receiver for audio enhance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KR19980042507A (ko) 무선 수신 장치
JPWO2007000860A1 (ja) 放送受信装置、妨害検出装置および妨害検出方法
JPH05335855A (ja) ラジオ受信機
US720347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utilizing an attenuation device in a two-way radio receiver based on squelch detect and radio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
JP2000349847A (ja) 受信機及びその利得制御方法
EP0696852B1 (en) FM receiver
JP2540299B2 (ja) 無線受信機
US9119004B2 (en) Wireless device
JP2000174644A (ja) Fm信号受信中ノイズを低減する方法及びレシ―バ
CN112543032B (zh) 一种接收机及处理方法
US5678214A (en) RF receiver using if amplifier operative during low level reception
JP3080879B2 (ja) 無線電話装置
JP7164377B2 (ja) 無線機
JP3458834B2 (ja) 交差偏波干渉除去システム
JP5168971B2 (ja) Fm検波回路
JP2005197918A (ja)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の受信機
KR102175387B1 (ko) 반이중 무선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US7133468B2 (en) Concurrent FM signal receiver
JP3005472B2 (ja) 受信機
JP3248179B2 (ja) 無線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