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9576B -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9576B
CN112539576B CN202011380665.1A CN202011380665A CN112539576B CN 112539576 B CN112539576 B CN 112539576B CN 202011380665 A CN202011380665 A CN 202011380665A CN 112539576 B CN112539576 B CN 112539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er
pipe
auxiliary
stagn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06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9576A (zh
Inventor
叶军
杨程建
张家洪
赵文兴
赵剑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06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9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9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1Details of condensers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却器、喷淋机构、辅助冷却器及风机,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冷却器设置于壳体内且上方设置有喷淋机构,该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辅助冷却器,风机设置于出风口处,隔板正对冷却器及辅助冷却器的部位均安装有滞液器,出风口设置有末端滞液器,通过利用在滞液器与辅助冷却器之间设置辅助滞液器,以及在出风口处设置末端滞液器,通过隔板的摆动带动辅助滞液器与末端滞液器相互配合,对壳体内完成喷淋冷却的液体进行滞留,避免随空气的流动被带出壳体外,解决了现有的冷凝装置液体持续流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循环冷凝器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背景技术
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是集管壳式冷凝器、冷却塔、循环水泵、水池及连接水管为一体,具有占地面积少,安装方便,噪声低,节水,省电,运行费用低,不污染环境,使用寿命长及维修简便等众多优点,是环保型的节能产品。
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啤酒、医药化工、合成氨、甲醇、煤碳、建筑、水产食品等行业。
这种结构的冷凝器是以水和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分左右两腔,左腔顶部装有轴流风机,下部为空体,两腔之间装有除水器。右腔顶部连通大气,作为进风入口,顶上部装有冷凝盘管组及喷淋水装置,下方设有高效PVC填料层,右下侧部与大气连通,也设为是进风口,底部设集水盘。箱体外部设循环水泵、电子水处理仪。在原理上,利用部分冷却水的蒸发带走制冷剂气体冷凝过程所放出的热量。冷却水由水泵送至冷凝盘管上面的喷淋水管,均匀地喷淋在冷凝盘管的外表面,形成很薄的一层水膜。高温制冷剂蒸汽从蛇形冷凝盘管的上部集管进入,冷凝的液体从冷凝盘管下部集管流出。部分水因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被轴流通风机吸走排入大气,没有被蒸发的冷却水流过高效PVC层填料时被侧面新风再次冷却,滴落在下部的集水盘内,供水泵循环使用。轴流通风机由顶部引风,强化了空气流动,箱内形成负压,降低水的蒸发温度,促进水膜蒸发,强化了冷凝盘管的放热。除水器的作用是阻挡空气流中未蒸发的水滴,并使其流回水盘,以减少冷却水的消耗。此外,水盘内还设置浮球阀,当水分不断消耗,浮球阀就自动打开,补充冷却水至正常水位。
在专利号为CN103353240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冷凝装置,其包括壳体,其上限定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多个板状的主冷却器,其布置在壳体内,主冷却器包括封闭的容纳腔、与容纳腔流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其中,主冷却器的进口用于流入热气体,主冷却器的出口用于将冷凝热气体而成的液体流出;喷淋组件,其至少包括布置在多个主冷却器的上方用于向主冷却器喷水而使得主冷却器内的热气体冷凝为液体的喷头;以及风机,其将外部空气从空气进口吸入并流经每两块主冷却器之间的空隙再从空气出口排出从而限定了第一空气流通路径。与现有的冷凝装置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冷凝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换热效果更好,可以节省设备用地,还可便于控制。
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冷凝装置,气体从出风口排出时会带走大量的液滴和水汽,导致壳体内用于循环冷却的液体的量持续减少,需要频繁的外部补入液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通过利用在滞液器与辅助冷却器之间设置辅助滞液器,以及在出风口处设置末端滞液器,通过隔板的摆动带动辅助滞液器与末端滞液器相互配合,对壳体内完成喷淋冷却的液体进行滞留,避免随空气的流动被带出壳体外,解决了现有的冷凝装置液体持续流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却器、喷淋机构、辅助冷却器及风机,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上方设置有所述喷淋机构,该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辅助冷却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摆动的隔板,该隔板上均布有通孔,且该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换热区及排风区,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区上,该进风口正对所述辅助冷却器设置,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排风区的顶部;
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末端滞液器,该末端滞液器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的若干的叶板,该叶板均由所述隔板的摆动带动进行摆动,对所述出风口处排出的气体中的水汽进行集液处理;
所述隔板正对所述冷却器及所述辅助冷却器的部位均安装有滞液器,所述辅助冷却器与对应的所述滞液器之间安装有辅助滞液器,该辅助滞液器随所述隔板的摆动对所述辅助冷却器输出的气体内的液体进行滞留,该辅助滞液器包括若干中空设置的滞液管,该滞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气体进入的通孔,且该滞液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所述滞液管随所述隔板的摆动旋转切换所述通孔的开关。
作为改进,所述冷却器包括: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水平设置且开设有进气口;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下方且开设有出液口;
中转接管,所述中转接管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液管之间;以及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与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之间、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之间及所述出液管与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换热管倾斜设置,该换热管内流动介质倾斜向下流动。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铰接,该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板。
作为改进,所述滞液管沿所述辅助冷却器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排列设置,该滞液管呈折线形排列设置成滞液管组,且相邻的两组所述滞液管组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作为改进,所述辅助滞液器还包括:
安装支架组件,所述安装支架组件用于排列安装所述滞液管,该安装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冷却器及所述滞液器铰接,且该安装支架组件随所述隔板的摆动可伸缩设置;以及
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上,该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滞液管绕其自身轴向自旋转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支架,若干的所述支架沿所述辅助冷却器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等距排列设置,该支架呈方框形设置,且该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导向槽,该导向槽垂直于所述隔板的摆动方向设置;
导向轴,所述导向轴沿所述辅助冷却器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穿设于所述支架上,该导向轴上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均设置于相邻两组的支架之间;以及
安装隔板单元,所述安装隔板单元呈V形设置,该安装隔板单元均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架上,且相邻的所述安装隔板单元支架铰接设置,所述安装隔板单元的正对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滞液管。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隔板单元包括:
主轴,所述主轴竖直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架上,该主轴的两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以及
安装隔板,所述安装隔板对称安装于所述主轴的两侧,该安装隔板的一端均转动套设于所述主轴上,且该安装隔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导向销钉,该导向销钉置于相邻的所述支架的导向槽内,所述安装隔板上转动安装有所述滞液管。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
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导向槽的设置方向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齿轮,所述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主轴上,该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设置;以及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安装于所述主轴与所述滞液管上,相邻的所述传动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末端滞液器还包括:
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叶板均转动安装于该安装环上;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安装于相邻的所述叶板之间,该伸缩杆带动所述叶板同步摆动;
摆杆,所述摆杆传动连接所述隔板及相邻的所述叶板;以及
接液槽,所述接液槽安装于所述安装环的下方,该接液槽用于接取所述叶板上落下的液滴,且该接液槽上连通设置有排液的导液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利用在滞液器与辅助冷却器之间设置辅助滞液器,以及在出风口处设置末端滞液器,通过隔板的摆动带动辅助滞液器与末端滞液器相互配合,对壳体内完成喷淋冷却的液体进行滞留,避免随空气的流动被带出壳体外,解决了现有的冷凝装置液体持续流失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末端滞液器,利用出气处温度低,水汽与液滴在此处凝结的特点,通过末端滞液器上的叶板对凝结后的液滴进行收集,使得液滴滞留在壳体内,维持壳体内部液体循环的均衡;
(3)本发明通过利用在壳体内设置的隔板,利用隔板在风机运行时的摆动带动辅助滞液器进行运行,辅助滞液器内的气流通道随隔板的摆动反复的拉长与弯折,达到与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反复冲击的目的,使得气体可以通入到滞液管内,利用滞液管进行液体滞留;
(4)本发明利用旋转驱动组件带动滞液管随隔板的摆动进行旋转,使得滞液管在进入气体后,旋转切换关闭通孔,使得气体在滞液管内停留一段时间,而气体内的液滴则附着在滞液管内壁上,进行滞留,达到滞留液体的目的;
(5)本发明通过利用将进行热交换的换热管进行倾斜设置,使得气体进入换热管换热形成液体后,可以沿换热管顺畅的向下流动,避免冷却后的液体与气体发生混合,导致无法顺畅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巧妙、热交换效果好、液体滞留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水循环冷凝器机械结构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冷却器运转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喷淋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辅助滞液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安装隔板单元安装滞液管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安装隔板单元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滞液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滞液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末端滞液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末端滞液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叶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包括壳体1、冷却器2、喷淋机构3、辅助冷却器4及风机5,所述壳体1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所述冷却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上方设置有所述喷淋机构3,该冷却器2的下方设置有辅助冷却器4,所述风机5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摆动的隔板6,该隔板6上均布有通孔,且该隔板6将所述壳体1分隔成换热区13及排风区14,所述进风口11设置于所述换热区13上,该进风口11正对所述辅助冷却器4设置,所述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排风区14的顶部;
所述出风口12处设置有末端滞液器9,该末端滞液器9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2处的若干的叶板91,该叶板91均由所述隔板6的摆动带动进行摆动,对所述出风口12处排出的气体中的水汽进行集液处理;
所述隔板6正对所述冷却器2及所述辅助冷却器4的部位均安装有滞液器7,所述辅助冷却器4与对应的所述滞液器7之间安装有辅助滞液器8,该辅助滞液器8随所述隔板6的摆动对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的气体内的液体进行滞留,该辅助滞液器8包括若干中空设置的滞液管81,该滞液管8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气体进入的通孔811,且该滞液管8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812,所述滞液管81随所述隔板6的摆动旋转切换所述通孔811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2包括:
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水平设置且开设有进气口211;
出液管22,所述出液管22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的下方且开设有出液口221;
中转接管23,所述中转接管23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与所述出液管22之间;以及
换热管24,所述换热管24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与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23之间、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23之间及所述出液管22与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23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24倾斜设置,该换热管24内流动介质倾斜向下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工作后的气体介质通过进气管21进入到冷却器2后,依靠喷淋机构3喷淋冷却,使得气体介质冷却为液体,通过出液管22输出进行循环使用。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冷却过程中,喷淋出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后向下经过辅助冷却器4进行换热后,循环使用,辅助冷却器4的结构在专利号为CN103353240B的对比文献中已经公开,该辅助冷却器4通过进风口11输入的气体对喷淋后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但是在热交换的过程中,气体会带走大量的液体,导致壳体内的液体不断的减少,因此,通过辅助滞液器8配合滞液器7可以将气体中的液体滞留在壳体1内。
此外,在空气经过辅助冷却器4、辅助滞液器8及滞液器7的滞液后,仍会有部分气化的水汽随空气向外通过出风口12向外排出,利用末端滞液器9上的叶板91在出风口12处低温的优势,使得这部分的水汽凝结成液体重新被输入会壳体1底部参与喷淋机构3的循环使用。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淋机构3包括:
喷淋管31,若干的所述喷淋管31水平安装于所述冷却器2的正上方,该喷淋管31朝向所述冷却器2的部位设置有喷头32;
连接头33,所述连接头33位于所述喷淋管31长度方向的一端,该连接头33连通所有的所述喷淋管31;以及
循环泵34,所述循环泵34安装于所述壳体1外,该循环泵34泵送所述壳体1内经所述辅助冷却器4冷却后的喷料液体回转至所述连接头33内循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泵34将壳体1底部经过辅助制冷器4冷却后的液体重新输入搭配喷料管31内,达到循环冷却的目的。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6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铰接,该隔板6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板61。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6依靠弹簧板61进行弹性摆动,而风机5在运转的过程中,高速流动的空气会带动隔板6进行摆动。
如图5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滞液管81沿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排列设置,该滞液管81呈折线形排列设置成滞液管组80,且相邻的两组所述滞液管组8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83。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滞液器8还包括:
安装支架组件84,所述安装支架组件84用于排列安装所述滞液管81,该安装支架组件8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冷却器4及所述滞液器7铰接,且该安装支架组件84随所述隔板6的摆动可伸缩设置;以及
旋转驱动组件85,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5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84上,该旋转驱动组件85驱动所述滞液管81绕其自身轴向自旋转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组件84包括:
支架841,若干的所述支架841沿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等距排列设置,该支架841呈方框形设置,且该支架841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导向槽842,该导向槽842垂直于所述隔板6的摆动方向设置;
导向轴843,所述导向轴843沿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穿设于所述支架841上,该导向轴843上套设有弹簧844,该弹簧844均设置于相邻两组的支架841之间;以及
安装隔板单元845,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呈V形设置,该安装隔板单元845均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架841上,且相邻的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支架铰接设置,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的正对所述气流通道83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滞液管81。
并且,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包括:
主轴8451,所述主轴8451竖直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架841上,该主轴8451的两端位于所述导向槽842内;以及
安装隔板8452,所述安装隔板对称安装于所述主轴8451的两侧,该安装隔板8452的一端均转动套设于所述主轴8451上,且该安装隔板845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导向销钉8453,该导向销钉8453置于相邻的所述支架841的导向槽842内,所述安装隔板8452上转动安装有所述滞液管81。
此外,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5包括:
齿条851,所述齿条851沿所述导向槽842的设置方向安装于所述支架841上;
齿轮852,所述齿轮852转动安装于所述主轴8451上,该齿轮852与所述齿条851啮合设置;以及
传动齿轮853,所述传动齿轮853分别安装于所述主轴8451与所述滞液管81上,相邻的所述传动齿轮853之间啮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隔板6进行摆动的过程中,会使导向轴843上的弹簧844压缩,使得支架84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使得气流通道83进行折弯和拉扯,与气流通道83内流动的气体发生冲击,使得气体进入到滞液管81内。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气体进入到滞液管81内后,通过旋转驱动组件85,使得滞液管81进行旋转,直接关闭通孔811,使得气体在滞液管81滞留一段时间,通过滞留的时间,气体内的液体通过滞液管81的内壁下落,通过滞液管81底部的排液孔812排放到壳体1内,达到滞液的目的。
如图12装置图1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末端滞液器9还包括:
安装环92,所述安装环92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2处,所述叶板91均转动安装于该安装环92上;
伸缩杆93,所述伸缩杆93安装于相邻的所述叶板91之间,该伸缩杆93带动所述叶板91同步摆动;
摆杆94,所述摆杆94传动连接所述隔板6及相邻的所述叶板91;以及
接液槽95,所述接液槽95安装于所述安装环92的下方,该接液槽95用于接取所述叶板91上落下的液滴,且该接液槽95上连通设置有排液的导液管96。
需要说明的是,在随空流动到出风口12处的水汽,遇到叶板91上的低温,凝结形成小液滴,然后通过叶板91的导向,将液滴收集到接液槽95内,在通过接液槽95下部的导液管96向壳体1底部输送液体。
进一步说明的是,叶板的下边沿成型V形向上凹陷设置,并且在边沿处设置有翻起的翻边911,利用翻边对滑落的液体进行导向,并且对气流进行阻挡,并且叶板91均通过摆杆94与隔板6传动连接,在隔板6摆动的时候,带动叶板91进行摆动与空气进行撞击,吸附水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包括壳体(1)、冷却器(2)、喷淋机构(3)、辅助冷却器(4)及风机(5),所述壳体(1)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所述冷却器(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上方设置有所述喷淋机构(3),该冷却器(2)的下方设置有辅助冷却器(4),所述风机(5)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摆动的隔板(6),该隔板(6)上均布有通孔,且该隔板(6)将所述壳体(1)分隔成换热区(13)及排风区(14),所述进风口(11)设置于所述换热区(13)上,该进风口(11)正对所述辅助冷却器(4)设置,所述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排风区(14)的顶部;
所述出风口(12)处设置有末端滞液器(9),该末端滞液器(9)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2)处的若干的叶板(91),该叶板(91)均由所述隔板(6)的摆动带动进行摆动,对所述出风口(12)处排出的气体中的水汽进行集液处理;
所述隔板(6)正对所述冷却器(2)及所述辅助冷却器(4)的部位均安装有滞液器(7),所述辅助冷却器(4)与对应的所述滞液器(7)之间安装有辅助滞液器(8),该辅助滞液器(8)随所述隔板(6)的摆动对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的气体内的液体进行滞留,该辅助滞液器(8)包括若干中空设置的滞液管(81),该滞液管(8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气体进入的通孔(811),且该滞液管(8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812),所述滞液管(81)随所述隔板(6)的摆动旋转切换所述通孔(811)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2)包括:
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水平设置且开设有进气口(211);
出液管(22),所述出液管(22)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的下方且开设有出液口(221);
中转接管(23),所述中转接管(23)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与所述出液管(22)之间;以及
换热管(24),所述换热管(24)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与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23)之间、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23)之间及所述出液管(22)与相邻的所述中转接管(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4)倾斜设置,该换热管(24)内流动介质倾斜向下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铰接,该隔板(6)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板(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滞液管(81)沿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排列设置,该滞液管(81)呈折线形排列设置成滞液管组(80),且相邻的两组所述滞液管组(8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8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滞液器(8)还包括:
安装支架组件(84),所述安装支架组件(84)用于排列安装所述滞液管(81),该安装支架组件(8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冷却器(4)及所述滞液器(7)铰接,且该安装支架组件(84)随所述隔板(6)的摆动可伸缩设置;以及
旋转驱动组件(85),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5)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84)上,该旋转驱动组件(85)驱动所述滞液管(81)绕其自身轴向自旋转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84)包括:
支架(841),若干的所述支架(841)沿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等距排列设置,该支架(841)呈方框形设置,且该支架(841)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导向槽(842),该导向槽(842)垂直于所述隔板(6)的摆动方向设置;
导向轴(843),所述导向轴(843)沿所述辅助冷却器(4)输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穿设于所述支架(841)上,该导向轴(843)上套设有弹簧(844),该弹簧(844)均设置于相邻两组的支架(841)之间;以及
安装隔板单元(845),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呈V形设置,该安装隔板单元(845)均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架(841)上,且相邻的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支架铰接设置,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的正对所述气流通道(83)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滞液管(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隔板单元(845)包括:
主轴(8451),所述主轴(8451)竖直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架(841)上,该主轴(8451)的两端位于所述导向槽(842)内;以及
安装隔板(8452),所述安装隔板对称安装于所述主轴(8451)的两侧,该安装隔板(8452)的一端均转动套设于所述主轴(8451)上,且该安装隔板(845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导向销钉(8453),该导向销钉(8453)置于相邻的所述支架(841)的导向槽(842)内,所述安装隔板(8452)上转动安装有所述滞液管(8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85)包括:
齿条(851),所述齿条(851)沿所述导向槽(842)的设置方向安装于所述支架(841)上;
齿轮(852),所述齿轮(852)转动安装于所述主轴(8451)上,该齿轮(852)与所述齿条(851)啮合设置;以及
传动齿轮(853),所述传动齿轮(853)分别安装于所述主轴(8451)与所述滞液管(81)上,相邻的所述传动齿轮(853)之间啮合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滞液器(9)还包括:
安装环(92),所述安装环(92)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2)处,所述叶板(91)均转动安装于该安装环(92)上;
伸缩杆(93),所述伸缩杆(93)安装于相邻的所述叶板(91)之间,该伸缩杆(93)带动所述叶板(91)同步摆动;
摆杆(94),所述摆杆(94)传动连接所述隔板(6)及相邻的所述叶板(91);以及
接液槽(95),所述接液槽(95)安装于所述安装环(92)的下方,该接液槽(95)用于接取所述叶板(91)上落下的液滴,且该接液槽(95)上连通设置有排液的导液管(96)。
CN202011380665.1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Active CN112539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65.1A CN11253957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65.1A CN11253957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9576A CN112539576A (zh) 2021-03-23
CN112539576B true CN112539576B (zh) 2021-09-14

Family

ID=7501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0665.1A Active CN11253957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957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0041U (zh) * 2010-07-28 2011-03-30 南京大洋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塔用的收水器
CN201993007U (zh) * 2011-03-25 2011-09-28 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 复合流蒸发式空冷器
CN207716904U (zh) * 2017-12-01 2018-08-10 江苏双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水良好的冷却塔
CN211261851U (zh) * 2019-11-28 2020-08-14 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气气热交换的节水消雾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53048A1 (en) * 2014-05-13 2017-06-01 Klaas Visser Improved Evaporative Condenser
US9789419B2 (en) * 2015-03-08 2017-10-17 Hossein Akhavi Restoring cooling tower outlet fog into water cy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0041U (zh) * 2010-07-28 2011-03-30 南京大洋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塔用的收水器
CN201993007U (zh) * 2011-03-25 2011-09-28 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 复合流蒸发式空冷器
CN207716904U (zh) * 2017-12-01 2018-08-10 江苏双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水良好的冷却塔
CN211261851U (zh) * 2019-11-28 2020-08-14 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气气热交换的节水消雾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9576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461A (zh) 空调烟机
CN105444283A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12710106B (zh) 一种顺流式水循环冷凝器
CN201277817Y (zh)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
CN112984872B (zh) 一种高效节水逆流水循环换热式冷凝器
CN112539576B (zh) 一种循环速冷高效冷凝器
CN100472140C (zh) 空调机
KR100622443B1 (ko) 증발냉각식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응축기
GB2203830A (en) A movable air-conditioning set
CN210004617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螺杆冷水机组
CN201285231Y (zh) 板式蒸发冷却器
CN201285232Y (zh)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
CN217274972U (zh) 通道用蒸发式冷凝器
KR100622453B1 (ko) 증발냉각식 열교환유닛
CN112984871B (zh) 一种高效节水逆流水循环换热式冷凝方法
CN110579013B (zh) 新型空调冷凝水回收组件
CN213020287U (zh)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CN113483506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753995Y (zh) 风冷式冷凝器空调室外机组
CN218380004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水回收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19161096U (zh) 一种冷却塔的喷水装置
GB2293444A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evaporative cooling
CN214095603U (zh) 一种具有缓震装置的冷凝器
CN219589477U (zh) 闭式冷却塔
CN220229632U (zh) 一种复合型蒸发式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