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886A -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886A
CN112532886A CN202011377048.6A CN202011377048A CN112532886A CN 112532886 A CN112532886 A CN 112532886A CN 202011377048 A CN202011377048 A CN 202011377048A CN 112532886 A CN112532886 A CN 112532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oting
target
scene
photograph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70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886B (zh
Inventor
黄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70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景拍摄方法,通过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检测拍摄目标的视场区域转动拍摄装置,以将待拍摄的目标场景始终保持在拍摄装置的拍摄镜头中心视场区域中进行拍摄作业,并在输出视频文件时,将检测到的始终处于中心视场区域的场景图像拼接为视频文件输出,以提高拍摄目标的图像质量。

Description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觉拍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全景相机在使用时都是固定放置不动的,在拍摄有重点目标的全景视频时,当重点拍摄的目标偏离拍摄镜头的拍摄中心时,一方面拍摄镜头边缘视场成像质量要低于中心视场的成像质量,另一方面,相邻两个拍摄镜头在边缘视场会进行拼接融合,存在拼接融合带来的画面拼接失真问题,使得目标偏离拍摄镜头拍摄中心时的目标的图像质量不佳。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全景相机拍摄时镜头固定造成的画面拼接失真造成的图像质量不佳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景拍摄方法,用于全景拍摄设备,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
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
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
可选地,所述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
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可选地,所述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的步骤,包括:
在确认所述目标拍摄镜头的镜头数量大于1时,以所述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镜头数量对应数量的目标场景图像。
可选地,所述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
可选地,所述全景拍摄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是否为重叠视场区域;
若是,以所述重叠视场区域的其一视场区域对应拍摄镜头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可选地,所述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是否处于预置中心视场;
若是,则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可选地,所述全景拍摄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调整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使所述拍摄目标当前市场区域处于阈值的中心视场。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当前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的差异计算所述拍摄机构的二维旋转角度;
以所述二维旋转角度控制摄像机构旋转。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景拍摄装置,所述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拍摄设备,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全景拍摄程序,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全景拍摄程序,所述全景拍摄程序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在应用时通过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通过检测拍摄目标的视场区域转动拍摄装置,以将待拍摄的目标场景始终保持在拍摄装置的拍摄镜头中心视场区域中进行拍摄作业,并在输出视频文件时,将检测到的始终处于中心视场区域的场景图像拼接为视频文件输出,以提高拍摄目标的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全景拍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基于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的视场区域划分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
由于现有全景相机拍摄时镜头固定造成的画面拼接失真造成的图像质量不佳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检测拍摄目标的视场区域转动拍摄装置,以将待拍摄的目标场景始终保持在拍摄装置的拍摄镜头中心视场区域中进行拍摄作业,并在输出视频文件时,将检测到的始终处于中心视场区域的场景图像拼接为视频文件输出,以提高拍摄目标的图像质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便携计算机等的可移动式或不可移动式能够连接全景摄像设备的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全景拍摄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
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
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
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确认所述目标拍摄镜头的镜头数量大于1时,以所述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镜头数量对应数量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认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是否为重叠视场区域;
若是,以所述重叠视场区域的其一视场区域对应拍摄镜头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处理器2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是否处于预置中心视场;
若是,则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处理器2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若否,则调整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使所述拍摄目标当前市场区域处于阈值的中心视场。
进一步地,处理器2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全景拍摄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当前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的差异计算所述拍摄机构的二维旋转角度;
以所述二维旋转角度控制摄像机构旋转。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全景拍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全景拍摄方法包括:
步骤S10,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
步骤S20,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
根据当前的拍摄需求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以当前的全景拍摄设备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述全景拍摄设备包括多镜头全景摄像组,运动结构组,连固定结构组,控制模组和电源模组,运动结构组包括第一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和二维旋转组,二维旋转组能够带动设置在其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分别绕着OY、OZ轴做旋转运动。二维旋转组绕OY轴方向旋转的中心为图中坐标中心O,二维旋转组垂直方向旋转为绕OZ轴方向旋转的中心为图中坐标中心O。二维旋转组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上。第一连接结构和多镜头全景摄像组的下端部分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和固定结构组固定连接,类似的,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控制模组和电源模组设置在固定结构组内,电源模组为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其为控制模组提供电源需求,控制模组包括主控模组,运动控制模,目标方位判断模组,目标确定模组,通信模,存储模组。其中,在以所述全景拍摄设备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时,可基于所述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视场区域与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差异控制拍摄镜头的调转,因而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操作中,所述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
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基于当前目标拍摄场景的拍摄需求,通过对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拍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方式进行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的确认,一般情况下,通过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对当前需拍摄的目标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以此使得主控模组对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目标方位判断模组获取拍摄目标对应的拍摄镜头,并判断拍摄目标在该拍摄镜头的目标视场区域,记该目标视场区域为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所述视场区域,视场,视场天文学术语。指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所能看到的天空范围。即视场区域定义为拍摄镜头能够观察到的最大范围,通常以角度来表示,视场越大,观测范围越大。
而基于所述全景拍摄设备对拍摄目标拍摄所得到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由于所述全景拍摄设备包括多个拍摄镜头,因此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包括全景拍摄装置上的各个拍摄镜头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如图3所示,图3为基于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的视场区域划分示意图,在所述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为四个的情况下,所述拍摄镜头为四个超广角镜头,分别定义为C1,C2,C3,C4,主控模组分别对四个拍摄镜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和目标识别,获得用户所需的拍摄目标对应的拍摄图像,将该拍摄图像记为目标对应拍摄图像,将该目标对应拍摄图像对应的拍摄镜头记为目标对应拍摄镜头。当用户所需拍摄目标位于相邻两个拍摄镜头的视场交叠区域时,(b)中的AbetaH所示的水平交叠视场区域。OS11和OS12构成的拍摄区域afa4H为超广角镜头C4的水平全拍摄视场,OS21和OS22构成的拍摄区域afa2H为超广角镜头C2的水平全拍摄视场,OS31和OS32构成的拍摄区域afa3H为超广角镜头C3的水平全拍摄视场,OS41和OS42构成的拍摄区域afa4H为超广角镜头C4的水平全拍摄视场,彼此相邻两个超广角镜头之间具有交叠视场区域。图(a)中所示为超广角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交叠示意图,图中示出的为镜头C4和C2的垂直全拍摄视场afa4V、afa2V,,将拍摄目标在该拍摄镜头(图中C4)中对应的视场区域,图中CbetaH表示,记为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水平。
并且,在基于全景拍摄设备对目标拍摄场景进行拍摄时,考虑到拍摄位置的差异,可通过拍摄多个图像提高拍摄区域的拍摄质量,即所述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的步骤,包括:
在确认所述目标拍摄镜头的镜头数量大于1时,以所述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镜头数量对应数量的目标场景图像。
当所需拍摄目标位于所述全景拍摄设备的多个拍摄镜头的视场交叠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时,(图中object1表示)。图中object1所示的目标水平方向位于C4镜头的拍摄视场的水平方向与其他镜头非交叠的视场区域Bbeta,根据所述视场交叠区域所对应的拍摄镜头的数量,根据所述拍摄镜头的数量可限定对应的目标场景图像的拍摄数量,一般情况下,所述拍摄镜头的数量为1时,所述目标场景图像的拍摄数量为1,在所述拍摄镜头的数量大于1时,所述目标场景图像的拍摄数量可对应增加。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拍摄,所述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
如上所述的技术内容中,在以全景拍摄设备的多镜头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后,将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传输到主控模组,在此之前,目标确定模组向主控模组发送用户所需的拍摄目标,而所述拍摄目标为用户预先设定的,如用户预先存储在控制模组中的目标图片,或是用户通过在与全景摄像装置可通信连接的设备上的全景视频图像中选取用户关注的目标场景作为用户所需的拍摄目标发送到全景摄像装置的主控模组,主控模组对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目标方位判断模组获取拍摄目标对应的拍摄镜头,并判断拍摄目标在该拍摄镜头的目标视场区域,记该目标视场区域为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并以能够拍摄到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拍摄镜头作为拍摄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位于多个拍摄镜头的视场重叠区域时,所述对应拍摄镜头也包括多个。
或是,主控模组选取其中拍摄目标最靠近非交叠视场区域的作为目标对应拍摄图像,例如用户所需的拍摄目标Object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C3和C4的交叠视场区域,垂直方向上落在C3的非交叠视场区域内,其在C1对应的拍摄图像上的位置远离C3与C4拍摄视场区域的交叠边界线Line1,在C4对应的拍摄图像上的位置更靠近C4与C3拍摄视场区域的交叠边界线Line2,此时可将C4拍摄图像作为目标对应拍摄图像,其对应的超广角镜头作为目标对应拍摄拍摄镜头,将该拍摄镜头的视场区域DbetaH作为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水平区域。
类似的,可以获得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垂直区域,例如,如图3(a)中所示,当用户所需拍摄目标位于该多个超广角镜头的视场交叠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时,图中object1所示的目标垂直方向位于C4镜头的拍摄视场的垂直方向与其他镜头非交叠的视场区域,将拍摄目标在该C4拍摄镜头中对应的视场区域,图中CbetaV表示,记为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垂直区域。当用户所需的拍摄目标位于交叠视场区域时,选取其中一个目标对应拍摄图像对应的超广角镜头作为目标对应拍摄拍摄镜头,如C4,将拍摄目标在C4拍摄镜头中对应的视场区域DbetaV记为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垂直区域。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包括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水平区域和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垂直区域。在另一种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仅包括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水平区域。
基于当前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拍摄需求,所述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是否处于预置中心视场;
若是,则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将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目标方位判断模组预置中心视场进行对比,若不在预置中心视场,则继续拍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之后的第二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目标方位判断模组预置中心视场是用户预先设置于模组中或由用户通过与全景摄像装置可通信连接的设备进行中心视场的设置。对于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仅包括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水平区域的情况,基于超广角镜头在设计时通常在0.8视场内的成像质量较优,因此预置中心视场可设置为单个拍摄镜头的全拍摄视场的0.4,例如,图3中拍摄镜头的拍摄视场为180*130,镜头C4水平方向的水平全拍摄视场afa4H为130,垂直方向的垂直全拍摄视场afa4V为180,预置中心视场为52,C4与C3的交叠视场区域AbetaH为40,边界线Line2对应的视场区域为45,当目标object1落在靠近Line2的交叠区域且对应的视场区域DbetaH在45~52之间时,满足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在预置中心视场。预置中心视场还可以是其他值,用户可以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情况进行具体设置。
对于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包括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水平区域和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垂直区域的情况,预置中心视场包括水平中心视场和垂直中心视场,分别在两个方向的目标视场和中心视场进行对比,当都满足时可判断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在预置中心视场,否则,判断不在预置中心视场。
基于当前阈值中心视场与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的比对,所述全景拍摄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调整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使所述拍摄目标当前市场区域处于阈值的中心视场。
若是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不在预置中心视场范围内,需调整所述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的角度以使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处于所述预置中心视场后继续拍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而在调整所述全景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角度时,以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所述预置中心视场的角度进行计算,因而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当前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的差异计算所述拍摄机构的二维旋转角度;
以所述二维旋转角度控制摄像机构旋转。
当判断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不在预置中心视场时,主控模组根据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计算多镜头全景拍摄组的二维旋转的角度。对于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仅包括拍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水平区域的情况,如镜头C4水平方向的水平全拍摄视场afa4H为130,目标object1的视场区域DbetaH,50度,预置中心视场为40,二维旋转组需要水平旋转(绕OY轴旋转)10度。通过二维旋转组,全景拍摄镜头绕着中心O进行旋转,使得目标落在镜头的预置中心视场,因此使得在镜头全景拍摄模组拍摄获取的第二拍摄目标场景图像中,目标在对应的拍摄镜头的拍摄图像中具有较优的画质,主控模组对图像进行融合拼接,将拼接后的全景图像存储在存储模组和/或通过通信模组传输到与之可通信连接的设备上。
步骤S30,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
基于当前全景拍摄设备调整拍摄角度执行的目标场景图像的拍摄操作,将拍摄到的目标场景图像进行拼接形成拍摄文件输出,其中,拼接的所述目标场景图像为基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的目标拍摄场景的图像信息,主控模组对拍摄到的目标场景图像进行融合拼接,将拼接后的全景图像存储在存储模组和/或通过通信模组传输到与之可通信连接的设备上。以上,在拼接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形成拍摄文件时,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均为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的图像信息,因此在拼接所述拍摄文件时,还需对所述目标场景图像识别后,将在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进行拼接,而不在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的场景图像则丢弃。
本实施例中,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全景拍摄程序,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
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
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
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
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在确认所述目标拍摄镜头的镜头数量大于1时,以所述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镜头数量对应数量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确认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是否为重叠视场区域;
若是,以所述重叠视场区域的其一视场区域对应拍摄镜头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将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是否处于预置中心视场;
若是,则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若否,则调整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使所述拍摄目标当前市场区域处于阈值的中心视场。
进一步地,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当前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的差异计算所述拍摄机构的二维旋转角度;
以所述二维旋转角度控制摄像机构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药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药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药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全景拍摄设备,所述全景拍摄方法在应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
根据已调整的拍摄角度将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置于预置中心视场拍摄目标场景图像,所述目标场景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
将已拍摄的目标场景图像拼接为拍摄文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拍摄场景,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
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拍摄镜头作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的步骤,包括:
在确认所述目标拍摄镜头的镜头数量大于1时,以所述目标拍摄镜头拍摄所述镜头数量对应数量的目标场景图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在视场区域的对应拍摄镜头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拍摄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是否为重叠视场区域;
若是,以所述重叠视场区域的其一视场区域对应拍摄镜头为目标拍摄镜头拍摄目标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图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的第一拍摄视场区域确定对应拍摄镜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拍摄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认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是否处于预置中心视场;
若是,则拍摄所述第一拍摄目标场景图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拍摄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调整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使所述拍摄目标当前市场区域处于阈值的中心视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所处的摄像机构视场区域对应调整所述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场景的当前视场区域与预置中心视场的差异计算所述拍摄机构的二维旋转角度;
以所述二维旋转角度控制摄像机构旋转。
9.一种全景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拍摄设备,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全景拍摄程序,所述全景拍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全景拍摄程序,所述全景拍摄程序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全景拍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377048.6A 2020-11-30 2020-11-30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32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7048.6A CN1125328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7048.6A CN1125328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886A true CN112532886A (zh) 2021-03-19
CN112532886B CN112532886B (zh) 2022-06-10

Family

ID=7499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7048.6A Active CN1125328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8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9627A (zh) * 2021-11-24 2022-03-15 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相机预置角度、监测养殖栏的方法及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270A (zh) * 2011-12-14 2013-06-19 杭州普维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人员头部拍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4867140A (zh) * 2015-05-13 2015-08-26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仿生复眼的大视场定位系统
CN106650671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438152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一种运动摄像机对全景目标快速定位捕捉方法及系统
CN107509055A (zh) * 2017-08-21 2017-12-22 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全景焦点识别光电跟踪仪及其实施方法
CN110312075A (zh) * 2019-06-28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成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270A (zh) * 2011-12-14 2013-06-19 杭州普维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人员头部拍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4867140A (zh) * 2015-05-13 2015-08-26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仿生复眼的大视场定位系统
CN107438152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一种运动摄像机对全景目标快速定位捕捉方法及系统
CN106650671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09055A (zh) * 2017-08-21 2017-12-22 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全景焦点识别光电跟踪仪及其实施方法
CN110312075A (zh) * 2019-06-28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成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9627A (zh) * 2021-11-24 2022-03-15 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相机预置角度、监测养殖栏的方法及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886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7924B (zh) 基于混合相机的视频成像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3029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605403B (zh) 拍摄方法和电子设备
EP2477152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23749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235231B1 (ko) 촬상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883035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osite image creation
CN112714255B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19783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2272673A (zh) 用于为本人自动拍摄照片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532886B (zh)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8366B (zh) 一种全景图像虚化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4980A (zh) 全景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701286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11164962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设备、无人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40420B (zh)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JP6387455B2 (ja) カメラ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291114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481122B1 (ko) 드론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US20220053130A1 (en) Multifunctional camera
CN112771854A (zh) 基于多个摄像装置的投影显示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760412A (zh) 获取全视场高锐度图像的方法、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KR20210101656A (ko)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촬영 방법
CN112511744A (zh) 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4449172A (zh)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