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364A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32364A CN112532364A CN202011287960.2A CN202011287960A CN112532364A CN 112532364 A CN112532364 A CN 112532364A CN 202011287960 A CN202011287960 A CN 202011287960A CN 112532364 A CN112532364 A CN 112532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control
- control information
- channel resource
- bits
- control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第一比特数量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终端设备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终端设备根据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比特数量;终端设备使用该信道格式在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传输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实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2月11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8/07635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80003220.6、发明名称为“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5G系统或称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支持多种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格式,不同信道格式能够承载相应比特数量的上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配置选择用来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并使用该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信道格式传输该上行控制信息。但是,若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与实际调度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不匹配时,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比特开销,从而影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使用所述信道格式传输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因此,终端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实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例如,所述第一阈值等于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一类信道格式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二类信道格式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到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内承载一个传输块;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信道格式在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因此,网络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且实际接收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一类信道格式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二类信道格式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已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已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发送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发送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内承载一个传输块;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阈值的取值为2。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的模块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操作的模块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执行使得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执行使得该网络设备实现第四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简称为“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为“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通信系统或未来的5G系统等。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例如UE)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可选地,终端设备120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其中,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也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NR系统中,可以支持5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的信道格式(format),即PUCCH format 0、PUCCH format1、PUCCH format2、PUCCH format 3和PUCCH format 4。其中,PUCCH format 0和PUCCH format 1能够承载1比特或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PUCCH format 2、PUCCH format 3和PUCCH format 4能够承载多于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配置选择用来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并使用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传输该上行控制信息。但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与实际调度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不匹配时,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比特开销,从而影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实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如图2所示,该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210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
其中,该第一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可以理解为,该第一比特数量为终端设备半静态确定的。
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在ACK/NACK反馈时序集合中选择最大反馈时序和最小反馈时序,并根据最大反馈时序和最小反馈时序之间的差值,半静态地确定该第一比特数量。
又例如,该第一比特数量可以是协议约定的。
在220中,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在230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比特数量。
在240中,该终端设备使用该信道格式在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预先给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每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高层参数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即该第一比特数量,从至少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PUCCH资源集合。该终端设备通过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从该PUCCH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来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该终端设备根据选择的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例如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实际传输所使用的比特数或者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内容等,使得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实际传输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比特数量。从而该终端设备使用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在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比特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该第一阈值可以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事先约定例如协议中规定并预存在终端设备中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方式用于终端设备根据其选择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下面分别描述。
方式1
可选地,在230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一类信道格式时,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等于该第一比特数量。
其中,该第一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
也就是说,如果终端设备所选择的用来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大于第一阈值,则该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比特数量的比特来传输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即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实际传输所占用的比特数为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该第一比特数量。
举例来说,以表一为例,假设第一阈值等于2,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两个PUCCH资源集合,即PUCCH资源集合1和PUCCH资源集合2,其中每个资源集合包括编号0至编号3的4个PUCCH资源。而且,PUCCH format 0和PUCCH format 1用于承载1比特或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PUCCH format 2、PUCCH format 3和PUCCH format 4可承载多于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该终端设备首先根据其半静态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选择PUCCH资源集合,例如,若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该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小于或等于2比特时,该终端设备选择PUCCH资源集合1,若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该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大于2比特时,该终端设备选择PUCCH资源集合2。
其中,对于配置了半静态(Semi-Static)的混合自动重传应答(Hybrid Automatic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码本(codebook)的终端设备,即反馈信息使用的比特数量为根据高层参数半静态确定的终端设备,可以按照semi-static HARQ-ACKcodebook的取值确定PUCCH资源集合,例如,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取值为10时,该终端选择PUCCH资源集合2。
表一
资源编号 | PUCCH资源集合1 | PUCCH资源集合2 |
0 | PUCCH格式0资源a’ | PUCCH格式0资源a |
1 | PUCCH格式0资源b’ | PUCCH格式2资源b |
2 | PUCCH格式1资源c’ | PUCCH格式3资源c |
3 | PUCCH格式1资源d’ | PUCCH格式4资源d |
假设终端设备选择了PUCCH资源集合2,那么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在PUCCH资源集合2中选择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
若该下行控制信令指示编号2的PUCCH资源,由于编号2的PUCCH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PUCCH format 3,而PUCCH format 3可以承载多于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且第一阈值等于2,那么,由于PUCCH format 3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大于第一阈值2,该终端设备使用PUCCH format 3在资源c上传输10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10比特为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第一比特数量即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的值。
方式2
可选地,在230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该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二类信道格式时,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该第二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也就是说,如果终端设备所选择的用来传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该终端设备针对实际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进行反馈,即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这时,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由终端设备接收到的PDSCH的数量决定。
可选地,在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该终端设备在该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到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该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阈值,且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内承载一个传输块。
这里,所述的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该配置信息选择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该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举例来说,仍以表一为例,假设第一阈值等于2,终端设备选择了PUCCH资源集合2,且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指示编号0的PUCCH资源,由于编号0的PUCCH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PUCCH format 0,而PUCCH format 0可以承载1比特或2比特的上行控制信息,那么,由于PUCCH format0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2等于第一阈值2,若该终端设备接收到的PDSCH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2,那么该终端设备会针对实际接收到的PDSCH进行反馈。如果该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PDSCH,那么该终端设备使用PUCCH format 0在资源a上向网络设备仅发送这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即传输1比特的反馈信息;如果该终端设备接收到两个PDSCH,那么该终端设备使用PUCCH format 0在资源a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这两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即传输2比特的反馈信息。
因此,终端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实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例如,当待使用的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时,按照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而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阈值时,针对实际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反馈。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中所示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10。如图3所示,该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310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在320中,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在330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
在340中,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信道格式在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因此,网络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且实际接收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一类信道格式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二类信道格式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已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在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已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发送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发送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内承载一个传输块;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第一阈值的取值为2。
应理解,网络设备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图2中对终端设备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400包括确定单元410和通信单元420。其中:
确定单元410,用于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通信单元42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确定单元410确定的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确定单元410还用于,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
所述通信单元420还用于,在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使用所述信道格式传输所述确定单元410确定的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因此,终端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实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例如,当待使用的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时,按照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而该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阈值时,针对实际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反馈。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410具体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一类信道格式时,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410具体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二类信道格式时,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通信单元420还用于: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到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接收到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内承载一个传输块;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第一阈值的取值为2。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4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500包括确定单元510和通信单元520。其中:
确定单元510,用于根据第一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第一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所述确定单元510还用于,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510还用于,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
所述通信单元520还用于,使用所述信道格式在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因此,网络设备基于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且实际接收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比特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510具体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一类信道格式时,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比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510具体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格式为第二类信道格式时,确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已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类信道格式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发送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在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发送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每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内承载一个传输块;其中,所述目标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反馈信息。可选地,第一阈值的取值为2。
应理解,该网络设备5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3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610、收发器620和存储器630,其中,该处理器610、收发器620和存储器6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6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6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6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620接收信号或发送信号。
可选地,该处理器610可以调用存储器6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2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处理器610可以调用存储器6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3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芯片的一个示意性结构图。图7的系统芯片700包括输入接口701、输出接口702、至少一个处理器703、存储器704,所述输入接口701、输出接口702、所述处理器703以及存储器704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连接。所述处理器70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4中的代码。
可选地,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703可以实现方法2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703可以实现方法3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监测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
4.一种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确定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
1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确定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确定待接收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承载的最大比特数量大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87960.2A CN112532364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87960.2A CN112532364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880003220.6A CN109644467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PCT/CN2018/076358 WO2019153311A1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3220.6A Division CN109644467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2364A true CN112532364A (zh) | 2021-03-19 |
CN112532364B CN112532364B (zh) | 2023-01-31 |
Family
ID=6606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87960.2A Active CN112532364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880003220.6A Active CN109644467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202011290384.7A Active CN112532366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3220.6A Active CN109644467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202011290384.7A Active CN112532366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528686B2 (zh) |
EP (2) | EP3982682A1 (zh) |
JP (1) | JP7235680B2 (zh) |
KR (1) | KR20200118358A (zh) |
CN (3) | CN112532364B (zh) |
AU (1) | AU2018408015B2 (zh) |
BR (1) | BR112019026147A2 (zh) |
CA (1) | CA3063789C (zh) |
ES (1) | ES2907009T3 (zh) |
IL (1) | IL270652B2 (zh) |
PH (1) | PH12019502848A1 (zh) |
RU (1) | RU2759826C1 (zh) |
WO (1) | WO2019153311A1 (zh) |
ZA (1) | ZA2019083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9247B (zh) * | 2016-09-30 | 2022-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配置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CN110011945B (zh) * | 2019-04-22 | 2021-10-29 |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Pucch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7300502B2 (ja) * | 2019-05-03 | 2023-06-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BR112021006140A2 (pt) | 2019-05-09 | 2021-11-1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configuração de recurso |
CN111615210A (zh) * | 2019-05-09 | 2020-09-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两步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终端 |
EP3952167B1 (en) * | 2019-08-16 | 2024-02-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Harq codebook determ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14900895B (zh) | 2019-11-08 | 2024-02-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141237B (zh) * | 2020-01-20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资源的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13453372B (zh) * | 2020-03-25 | 2023-08-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用户设备、装置、介质 |
CN114363986A (zh) * | 2020-09-29 | 2022-04-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Pucch重复传输次数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17811706A (zh) * | 2022-09-30 | 202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9483A (zh) * | 2012-01-12 | 2013-07-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20160014764A1 (en) * | 2009-04-24 | 2016-01-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WO2016163720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
CN106060930A (zh) * | 2015-04-09 | 2016-10-2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6160956A (zh) * | 2015-04-10 | 2016-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6257856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
WO2017167003A1 (zh) * | 2016-03-29 | 2017-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43785A3 (de) | 1986-04-30 | 1989-06-28 | WEILNHAMMER Maschinenbau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bzw. Demontage eines Vollreifens oder eines Luftreifens |
US8611238B2 (en) | 2009-04-30 | 2013-1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US10135595B2 (en) | 2010-06-21 | 2018-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apping indicator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378373A (zh) * | 2010-08-17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和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
KR101867311B1 (ko) | 2010-12-21 | 2018-07-19 |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 Ack/nack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
CN102437895B (zh) | 2011-11-07 | 2014-03-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EP2806593B1 (en) | 2012-01-17 | 2019-03-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HUE051240T2 (hu) | 2012-01-27 | 2021-03-01 | Blackberry Ltd |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feltöltés irányú kapcsolati vezérlési információ átvitelére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rendszerben |
US8762570B2 (en) * | 2012-02-21 | 2014-06-2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forwarding strategies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
EP2672788A1 (en) | 2012-06-07 | 2013-12-1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LED ligh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LED lighting arrangement |
KR102694117B1 (ko) | 2014-12-08 | 2024-08-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KR102077379B1 (ko) | 2015-05-15 | 2020-02-13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Harq ack/nack 비트 송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07615849B (zh) | 2015-08-12 | 2020-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291858B (zh) | 2015-09-25 | 2023-11-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
JP6125596B1 (ja) | 2015-11-05 | 2017-05-1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7075787A1 (zh) * | 2015-11-05 | 2017-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上行控制信息的收发方法及装置 |
US20170325216A1 (en) | 2016-05-09 | 2017-11-09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JP2019125816A (ja) | 2016-05-12 | 2019-07-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
WO2019073358A1 (en) * | 2017-10-10 | 2019-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UCCH CONFIGURATION WITH HARQ CODES BOOK SIZE |
EP3742837A4 (en) * | 2018-01-19 | 2021-09-15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ELECTR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
-
2018
- 2018-02-11 EP EP21212187.5A patent/EP398268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2-11 BR BR112019026147-8A patent/BR112019026147A2/pt unknown
- 2018-02-11 CN CN202011287960.2A patent/CN11253236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EP EP18847182.5A patent/EP3550915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US US16/336,813 patent/US115286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CN CN201880003220.6A patent/CN109644467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CA CA3063789A patent/CA3063789C/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ES ES18847182T patent/ES2907009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RU RU2019141684A patent/RU2759826C1/ru active
- 2018-02-11 AU AU2018408015A patent/AU20184080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CN CN202011290384.7A patent/CN11253236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JP JP2019565216A patent/JP72356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WO PCT/CN2018/076358 patent/WO2019153311A1/zh unknown
- 2018-02-11 KR KR1020197036106A patent/KR2020011835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9
- 2019-11-14 IL IL270652A patent/IL270652B2/en unknown
- 2019-12-12 ZA ZA201908307A patent/ZA201908307B/en unknown
- 2019-12-17 PH PH12019502848A patent/PH12019502848A1/en unknown
-
2022
- 2022-11-11 US US17/985,678 patent/US1202247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14764A1 (en) * | 2009-04-24 | 2016-01-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CN103209483A (zh) * | 2012-01-12 | 2013-07-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5227266A (zh) * | 2012-01-12 | 2016-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6163720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
CN106060930A (zh) * | 2015-04-09 | 2016-10-2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6160956A (zh) * | 2015-04-10 | 2016-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6257856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
WO2017167003A1 (zh) * | 2016-03-29 | 2017-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COHERE TECHNOLOGIES: "R1-1711251 "Design of Long-PUCCH for UCI of more than 2 bits"", 《3GPP TSG_RAN\WG1_RL1》 * |
HUAWEI等: "R1-1706954 "Long duration PUCCH formats"", 《3GPP TSG_RAN\WG1_RL1》 * |
NOKIA: ""R1-1720014_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
何成龙等: "LTE-A系统PUSCH信道的研究", 《数字技术与应用》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3063789A1 (en) | 2019-12-09 |
US20230076819A1 (en) | 2023-03-09 |
CN109644467A (zh) | 2019-04-16 |
EP3550915B1 (en) | 2022-01-26 |
US12022471B2 (en) | 2024-06-25 |
ES2907009T3 (es) | 2022-04-21 |
JP7235680B2 (ja) | 2023-03-08 |
CN109644467B (zh) | 2020-12-08 |
PH12019502848A1 (en) | 2020-09-14 |
IL270652B2 (en) | 2023-07-01 |
CN112532364B (zh) | 2023-01-31 |
IL270652B1 (en) | 2023-03-01 |
AU2018408015B2 (en) | 2023-11-16 |
KR20200118358A (ko) | 2020-10-15 |
WO2019153311A1 (zh) | 2019-08-15 |
IL270652A (zh) | 2019-12-31 |
CA3063789C (en) | 2022-05-17 |
RU2759826C1 (ru) | 2021-11-18 |
US20210368493A1 (en) | 2021-11-25 |
EP3550915A4 (en) | 2019-10-09 |
EP3982682A1 (en) | 2022-04-13 |
CN112532366A (zh) | 2021-03-19 |
BR112019026147A2 (pt) | 2020-06-30 |
ZA201908307B (en) | 2020-11-25 |
AU2018408015A1 (en) | 2019-12-05 |
US11528686B2 (en) | 2022-12-13 |
JP2021516458A (ja) | 2021-07-01 |
EP3550915A1 (en) | 2019-10-09 |
CN112532366B (zh) | 202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32364B (zh)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2929981B (zh)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565839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6113052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1641483B (zh)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
CN111935809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1788786A (zh) | 用于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157616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 |
CN111294952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
CN11188691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2333691A (zh) |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1525990B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1525991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
CN114287118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接收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 |
CN110710276B (zh) | 传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107646B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270743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5191139A (zh) | 信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 |
CN111837349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时间的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