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253A -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253A
CN112532253A CN202011224938.3A CN202011224938A CN112532253A CN 112532253 A CN112532253 A CN 112532253A CN 202011224938 A CN202011224938 A CN 202011224938A CN 112532253 A CN112532253 A CN 112532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word
information bits
information
bit set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49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公正
张华滋
李榕
王俊
葛屹群
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用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实现极化编码的技术。特别地,发射器可以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第一码字和长度是第一码字的两倍的第二码字,第一码字作为原始传输发送,以及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作为重传发送而不发送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共有的信息比特被映射到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中更可靠的比特位置。接收器可以比较原始传输中和重传中共有信息的经解码的比特值以执行奇偶校验。

Description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用于编码的方法和设备,并且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涉及一种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IR-HARQ)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极化码(polar code)是利用信道极化来提高整体传输容量的线性分组纠错码。特别地,极化码被设计用于在较可靠的比特信道(例如,噪声较小的信道)上发送信息比特,同时在不太可靠的比特信道(例如,噪声较大的比特信道)上发送固定(或冻结)比特。题为“Channel Polarization and Polar codes”的学术论文对极化编码进行了更详细地描述,该论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文中,如同以其整体再现。
发明内容
一般地,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实现技术优势,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了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R-HARQ)重传的系统和方法。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极化编码的方法。在该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包括信息比特的消息,使用第一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第一码字,使用第二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第二码字,第二码字的长度是第一码字的长度的两倍,将第一码字发送给接收器,以及当接收器基于第一码字不能解码消息时,将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发送到接收器,而不将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发送到接收器。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码字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该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包括在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中并且不包括在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中。可选的,在该示例中,或者在另一示例中,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不包括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共有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奇偶校验信息。可选的,在上述任意一个示例中,或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共有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被映射到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中最可靠的比特位置。可选的,在上述任意一个示例中,或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码字作为原始传输发送,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作为重传发送,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重传期间被携带于比在原始传输期间更可靠的比特位置。可选的,在上述任意一个示例中,或在另一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使用第三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第三码字,第三码字的长度是第一码字的长度的三倍,以及当接收器基于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不能解码消息时,发送第三码字的后三分之一而不发送第三码字的前三分之二。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极化解码的方法。在该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码字,第一码字携带有与消息对应的一组信息比特,接收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接收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以及通过至少根据第一极化码处理第一码字和根据第二极化码处理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消息。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携带有与消息对应的一组信息比特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上述一组信息比特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不包括在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中。在一个示例中,解码消息包括:将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与第一码字合并以获得合并的码字,以及基于合并的码字中的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信息解码合并的码字。可选的,在该示例中,或者在另一示例中,解码消息包括:解码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以获得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携带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值,以及通过将从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获得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值与第一码字中的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比较来执行奇偶校验。可选的,在上述任意一个示例中,或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码字是原始传输,其中,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是原始传输的重传,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重传期间比在原始传输期间在更可靠的比特位置被携带。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方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来自图2中描绘的递增冗余HARQ重传方案的码字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2中描绘的递增冗余HARQ重传方案的原始传输和重传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极化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比较实施例的极化编码递增冗余HARQ重传方案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重传方案的性能的一个曲线图;
图8示出了比较实施例的极化编码递增冗余HARQ重传方案和LDPC重传方案的性能的另一曲线图;
图9A是消息的原始传输的示意图;
图9B是图9A中描绘的消息的原始传输的重传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收发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制作和使用进行详细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概念可以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具体语境中,并且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示例,而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以下参考文献涉及本申请的主题。以下申请中的每个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文中如同以其整体再现:非临时专利申请15/717,745,该申请要求了于2016年9月30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 Device for ParallelPolar Code Encoding/Decoding”的申请号为62/402,862的临时申请的优先权;非临时专利申请15/699,976和非临时专利申请15/699,967,这些申请要求了于2016年9月19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 Device for Assigning Dynamic Frozen Bits and Constructinga Parity Function on Them in a Polar Code”的申请号为62/396,618的临时申请的优先权;以及于2016年9月15日递交的名称为“An Encoding Method for Parity CheckConcatenated Polar Codes”的申请号为62/395,272的临时申请。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技术为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correction,FEC)编码方案提供差错控制功能。更具体地,FEC编码方案可以随信息比特一起发送冗余信息(例如,FEC比特),以增加传输将被成功解码的可能性。如果接收器在接收到原始传输之后不能解码消息,则执行后续重传,直到消息被成功解码或达到最大重传次数。软合并(chase-combing)是一种HARQ重传技术,在该技术中,重新发送相同的数据(例如,信息和奇偶校验比特的相同组合),直到底层消息(underlyingmessage)被解码。递增冗余是另一种HARQ重传技术,在该技术中,重新发送不同的数据(例如,信息和奇偶校验比特的不同组合),直到消息被成功解码。通常,当实现为HARQ重传技术时,递增冗余提供比软合并更好的编码增益。
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递增冗余HARQ重传实现极化编码的技术。特别地,发射器可以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以获得多个码字。第一码字在原始传输中发送。如果基于原始传输不能解码消息,则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作为重传的一部分被发送而不发送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
通常,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可以是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所共有的,使得那些信息比特存在于原始传输和第一次重传中。然而,共有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通常可以被映射到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中比第一码字中的比特位置更可靠的比特位置,因此,接收器可以从重传中得到更可靠的经解码的比特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可以通过将重传中的共有信息比特的经解码的比特值与原始传输中的共有信息比特的经解码的比特值进行比较来执行奇偶校验。如果经解码的比特值不同,则接收器可以用从重传中获得的共有信息比特的经解码的比特值替换从原始传输中获得的共有信息比特的经解码的比特值,然后基于来自原始传输的奇偶校验比特重新执行奇偶校验功能。以下更详细地讨论这些和其他方面。
图1示出了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网络100。网络100包括具有覆盖区101的基站110、多个移动设备120、以及回程网络130。如图所示,基站110与移动设备120建立上行链路连接(以虚线示出)和/或下行链路连接(以点划线示出),上行链路连接和/或下行链路连接用于承载从移动设备120到基站110的数据,以及从基站110到移动设备120的数据。上行链路连接/下行链路连接上承载的数据可包括移动设备120之间通信的数据,以及通过回程网络130向/从远端(未示出)通信的数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站”是指用于提供网络的无线接入的任何器件(或器件组合),如增强型基站(enhanced base station,eNB)、宏小区、毫微微小区、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其他启用无线的设备。基站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协议提供无线接入,无线通信协议例如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高级长期演进(LTE advanced,LTE-A)、高速分组接入(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Wi-Fi802.11a/b/g/n/ac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移动设备”指的是能够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的任何器件(或器件组合),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STA)、以及其他启用无线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100可包括各种其他无线设备,如中继、低功率节点等。
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了用递增冗余HARQ重传实现极化编码的技术。图2示出了一种在递增冗余HARQ重传中实现极化编码的方案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使用四个不同的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以获得四个码字210、220、230、240。码字220是码字210的两倍长,码字230是码字210的三倍长,并且码字240是码字210的四倍长。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码字210在原始传输中发送,如果基于原始传输不能解码消息,则将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作为第一次重传发送,如果在第一次重传之后不能解码消息,则将码字230的后三分之一233作为第二次重传发送,如果在第二次重传之后不能解码消息,则将码字240的第四个四分之一244作为第三次重传发送。
尽管每个码字210、220、230、240携带同一组信息比特(相同的信息比特集)290,但是在各个码字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比特的分布基于码字210、220、230、240中的冻结比特和奇偶校验比特的数量和分布而不同。通常,码字210至少部分地与码字220的前二分之一221、码字230的前三分之一231、以及码字240的第一个四分之一241重叠,使得码字210中的一些信息比特被包括在码字220、230、240的前段中。重叠程度(例如,共有信息比特的数量)可以根据用于生成码字210、220、230、240的极化码的设计和/或码率而变化。例如,码字210与码字220的前二分之一221大部分重叠,使得码字210中的许多信息比特存在于码字220的前二分之一221中,而码字210中的仅少数信息比特存在于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中。
码字220的前二分之一221中的信息比特通常被排除在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之外,反之亦然。同样地,码字230的每三分之一中的信息比特通常被排除在码字230的其他三分之二之外,并且码字240的每四分之一中的信息比特通常被排除在码字240的其他四分之三之外。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码字230的后三分之一、以及码字240的后四分之一(第四个四分之一)244可以包括不同的信息比特子集,使得在每次重传期间发送不同的比特子集。
如上所述,码字210在原始传输中发送。如果基于码字210不能解码消息,则将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作为第一次重传发送。在第一次重传期间不发送码字220的前二分之一221。在接收到第一次重传时,接收器可以尝试基于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和码字210来解码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可以合并(例如,使用软合并)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和在原始传输中接收的码字210并将其作为一个码字进行解码,以获得码字220和码字210携带的所有信息比特。在那种情况下,执行或不执行奇偶校验操作,将从码字210获得的信息比特值与从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获得的相应信息比特值合并。对于执行奇偶校验操作的实施方式,接收器可以使用从码字210获得的奇偶校验比特值对从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获得的信息比特值执行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操作存在其他可能性。
如果基于码字210和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不能解码消息,则将码字230的后三分之一233作为第二次重传发送。在第二次重传期间不发送码字230的前三分之一231和中三分之一232。在接收到第二次重传时,接收器可以对码字230的后三分之一233、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以及码字210进行解码。各部分233、222、和210可以被合并在一起并且一起被解码。接收器还可以使用从码字210和/或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获得的奇偶校验比特值对从码字230的后三分之一233获得的信息比特值执行奇偶校验。
如果在第二次重传之后不能解码消息,则可以将码字240的第四个四分之一244作为第三次重传发送。在第三次重传期间不发送码字240的第一个四分之一241、第二个四分之一242、以及第三个四分之一244。接收器可以解码第四次重传,并执行类似于上述的奇偶校验。
图3示出了码字210和22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码字210、220包括信息比特、奇偶校验比特、和冻结比特。码字220的前二分之一221包括码字210中的除信息比特子集312、314之外的所有信息比特,信息比特子集312、314包括在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比特子集312、314可以被映射到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中比在码字210中更可靠的比特位置。例如,信息比特312、314可以被映射到码字210中相对低可靠性的比特位置,以及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中相对高可靠性的比特位置。在该示例中,接收器可以利用从解码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获得的信息比特312、314的经解码的值,以改善纠错功能。下面在与图5有关的描述中提供了对该概念的更详细的解释。
图4示出了用于递增冗余HARQ重传的极化编码方法400的流程图400,该方法400可以由诸如处理系统1000(下面进一步详述)的发射器装置、单元、或设备执行。在步骤410,发射器装置接收或获得(例如,用装置的编码器或其他器件)包括信息比特的消息。在步骤420,发射器装置使用第一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例如,用编码器)以获得第一码字。在步骤430,发射器装置使用第二极化码对消息进行编码(例如,用编码器)以获得第二码字。在步骤440,发射器装置将第一码字发送(例如,用发射器)给诸如处理系统1000(下面进一步详述)的接收器装置、单元、或设备。在步骤450,当接收器装置基于第一码字不能解码消息时,发射器装置发送(例如,用发射器)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发送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
图5示出了由接收器装置接收的原始传输510和第一次重传520的示意图。原始传输携带码字210,并且第一次重传携带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在接收到原始传输510(例如,经由接收器)之后,接收器装置对原始传输510中的奇偶校验和信息比特进行解码,然后例如使用解码器对经解码的信息比特值执行奇偶校验。在该示例中,接收器装置根据奇偶校验比特301的经解码的比特值,对信息比特311、312的经解码的值执行奇偶校验,并确定经解码的比特值之一是不正确的。
然后,接收器装置接收(例如,用接收器)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作为重传520。在接收器尝试解码原始传输510未能成功之后,可以由接收器通过传送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消息、或通过无法传送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消息来触发重传520。或者,重传520可以由发射器自动执行,而不管原始传输510是否被成功解码。
在接收时,接收器装置例如使用解码器尝试解码码字220的后二分之一222中的至少信息比特314、312,并且通过将从第一次重传520获得的信息比特312、314的经解码的信息比特值与在原始传输510期间接收的信息比特312、314的经解码的信息比特值进行比较来执行奇偶校验。另外,解码器还可以基于原始传输中的奇偶校验比特对从第一次重传和/或原始传输获得的经解码的信息比特值执行奇偶校验。在该示例中,接收器装置使用从原始传输510获得的奇偶校验比特301的经解码的比特值对从第一次重传520获得的信息比特312的经解码的比特值和从原始传输510获得的信息比特311的经解码的比特值执行奇偶校验。其他示例也是可能的。
图6示出了用于递增冗余HARQ重传的极化解码方法600的流程图600,该方法600可以由诸如处理系统1000(下面进一步详述)的接收器装置、单元、模组、或设备执行。在步骤610,接收器装置接收(例如,用接收器)携带有与消息对应的一组信息比特的第一码字。第一码字作为原始传输的一部分被接收。在步骤620,接收器装置接收(例如,用接收器)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接收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作为重传的一部分被接收。在步骤630,接收器装置通过至少根据第一极化码处理第一码字和根据第二极化码处理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来解码(例如,用解码器)消息。
图7和图8示出了在Es/No值(Es/No对应每符号的发射信号能量与噪声频谱密度的比)范围内的不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编码技术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性能的曲线图。
图9A是消息的原始传输的示意图,以及图9B是图9A中描绘的消息的原始传输的重传的示意图。在该实例中,消息包括三个信息比特。通过将信息比特与4×4Kronecker矩阵相乘,三个信息比特被编码成四比特码字,并且将得到的四比特码字作为原始传输发送。在原始传输中,信息比特被映射到比特位置[1,2,3]。对于重传,通过将信息比特与8×8Kronecker矩阵相乘,三个信息比特被编码成八比特码字。在重传中,信息比特被映射到比特位置[5,6,7]。然而,就长码而言,新选择的信息比特集是I_2=[3,6,7],其中,3属于长码的前二分之一或扩展部分。这意味着I_1中的子信道5对于长码不是最优的,而3对于长码是最优的。所以,长码中的信息比特在3而不是5中。请注意,该过程不会改变原始部分[4,5,6,7]的值。合并的原始和扩展部分被编码为8比特码字(乘以8×8Kronecker矩阵),并且仅经编码的比特的前二分之一将在第二次传输中发送(参见第二个图)。长码的经编码的比特的后二分之一与第一次传输中的经编码的比特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合并两次传输的接收的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并且作为整个码字对其进行解码(在解码器侧,u3将在u5之前被解码,u5将被视为奇偶校验比特)。
当使用奇偶校验极化码时,除了奇偶校验功能被引入预编码过程以外,重传过程是类似的。以下细节涉及使用奇偶校验极化码的实施例。递增编码的比特生成过程:第t次传输中的信息比特集It、冻结比特集Ft、和奇偶校验(parity-check,PC)冻结比特PFt、以及所有子信道集St。在第(t+1)次传输中:如果在扩展之后母码长度加倍(例如,从N到2N),则更新It、Ft、PFt、和St的索引(将N加到所有索引上)。
步骤1:根据扩展的码长度和扩展的子信道索引集St+1确定信息比特集I't+1、PC冻结比特PF't+1、以及冻结比特集F't+1;
例如,对于第一次传输,St={1,2,…,N}。对于第二次传输,在码扩展之后,St+1={1,2,…,2N},并且St将被更新为St={N+1,N+2,…,2N}。
步骤2:从I't+1中确定属于扩展的部分(即,在St+1中但不在St中)的信息比特集,并将该信息比特集标记为大小为K'的新的信息比特集Inew;从PF't+1中确定属于扩展的部分(即,在St+1中但不在St中)的PC冻结比特集,并将该PC冻结比特集标记为新的PC冻结比特集PFnew;从It中确定不属于Inew的K'个最不可靠的子信道,并将该子信道标记为单PC冻结比特集PFs;
步骤3:将来自PFs的比特依次复制到Inew中,即,在Inew和PFs之间进行一对一映射或单奇偶校验;
步骤4:以PC-polar(极化)构造的方式对PFnew和Inew进行奇偶校验功能。
步骤5:根据扩展的PC极化码进行预编码和Arikan编码,发送经递增编码的比特(由于Arikan核,与原始部分对应的编码的比特不改变)。
对于第(t+1)次传输,信息比特集变成It+1=Inew∪排除PFs的It;PC冻结比特变成PFt+1=PFt∪PFnew∪PFs,PC功能包括根据与PFt∪PFnew对应的奇偶校验功能以及与PFs对应的单奇偶校验功能做出的PC功能。
图10示出了实施例的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处理系统1000的框图,该处理系统1000可安装在主机设备中。如上所述,处理系统1000是如何实现上述发射器或接收器装置的示例。如图所示,处理系统1000包括处理器1004、存储器1006、以及一个或多个接口1010-1014,其布置可以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采用其他布置。处理器1004可为任何适合执行计算和/或其他处理相关任务的器件或器件组合,存储器1006可为任何适合存储由处理器1004执行的程序和/或指令的器件或器件组合。在实施例中,存储器1006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接口1010、1012、和1014可为任何允许处理系统1000与其他设备/器件和/或用户通信的器件或器件组合。例如,接口1010、1012、和10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于从处理器1004向安装在主机设备和/或远程设备上的应用传送数据、控制消息、或管理消息。又例如,接口1010、1012、和10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各自包括收发器(发射器和/或接收器)或用于将处理系统1000连接到外部收发器(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外部收发器适于通过电信网络发送和/或接收信令,或者,更一般地,用于与另一设备通信(例如,用户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或网络设备)。处理系统1000可包括图10中未描述的附加器件,如长期存储设备(如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系统1000包括在接入电信网络或作为该电信网络的一部分的网络设备中。例如,处理系统1000可以在用于在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中运行的网络设备中实现,网络设备例如是基站、中继站、调度器、控制器、网关、路由器、应用服务器、或电信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系统1000可以在用于在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中运行的用户设备中实现,用户设备例如是移动台、用户设备(UE)、无线设备、个人计算机(PC)、平板电脑、可穿戴通信设备(如智能手表等)、或其他适合在电信网络中运行的设备。
特定设备可以利用所示的所有器件,或者仅利用器件的子集,并且集成水平可以随设备而变化。此外,设备可以包含器件的多个实例,例如,多个处理器1004、存储器1006、接口1010、1012、1014(包括发射器或接收器),以及图10中未示出的另外的或替代的器件。虽然未示出,但是处理系统1000可以另外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例如扬声器、麦克风、鼠标、触摸屏、小键盘、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处理器1004可以是通用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器件或专用硬件平台的器件。例如,处理器1004可以是嵌入式处理器,并且指令可以作为固件提供。可以通过仅使用硬件来实现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处理器1004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非易失性或非暂时性存储器或存储介质中,例如,可以是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闪存盘、或者可移动硬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06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指令,该指令用于由处理器1005执行以实现和/或控制处理器1004和处理系统1000的其他器件(例如,接口1010-1014)的操作,和/或以控制本文描述的功能和/或实施例的执行。在实施例中,存储器1006可以包括用于启动的ROM、以及用于在执行程序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存储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系统1000包括或实现编码器(和/或解码器),编码器(和/或解码器)用于如本文所述地编码(解码)数据。编码器(解码器)可以在硬件或电路中实现(例如,在一个或多个芯片组、处理器、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逻辑电路、或其组合中实现),以如本文所述地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从而由单独的(radio frequency,RF)单元发送(在接收之后)。在编码器(解码器)的基于处理器的实现中,用于执行编码(解码)操作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1006中,存储器1006可以实现为非暂时性处理器可读介质。非暂时性介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固态存储器设备和/或具有可移动且可能可拆卸的存储介质的存储器设备。
图11示出了适合通过电信网络发送和接收信令或更一般地用于与另一设备(例如,用户或网络设备)通信的收发器1100。该收发器1100可作为单独的或独立的RF单元或作为接口(例如,接口1010、1012、1014)的一部分安装在主机设备(例如,网络或用户设备)中。如图所示,收发器1100包括网络侧接口1102、耦合器1104、发射器1106、接收器1108、信号处理器1110、以及设备侧接口1112。网络侧接口1102可包括任何适合通过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发送或接收信令或用于在无线或有线电信网络上通信的器件或器件组合。耦合器1104可包括任何适合促进通过网络侧接口1102进行的双向通信的器件或器件组合。发射器1106可包括任何适合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通过网络侧接口1102发送的调制载波信号的器件或器件组合(如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等)。接收器1108可包括任何适合将通过网络侧接口1102接收的载波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的器件或器件组合(如下变频器、低噪声放大器等)。信号处理器1110可包括任何适合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通过设备侧接口1112通信的数据信号或将数据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的器件或器件组合。设备侧接口1112可包括任何适合在信号处理器1110与主机设备中的器件(如处理系统1000、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端口等)之间传送数据信号的器件或器件组合。
收发器1100可通过任何类型的通信媒介发送和接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1100通过无线媒介发送和接收信令。例如,收发器1100可为适合根据无线电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无线收发器,无线电信协议例如是蜂窝协议(如长期演进(LTE)等)、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例如Wi-Fi等)、或其他类型的无线网协议(例如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等)。在这些实施例中,网络侧接口1102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辐射元件。例如,网络侧接口1102可包括用于多层通信的单个天线、多个独立天线、或多天线阵列,多层通信例如是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多输入单输出(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MIS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发器1100通过诸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的有线媒介发送和接收信令。具体的处理系统和/或收发器可使用示出的所有器件或部分器件,且不同设备的集成度可不同。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说明书,但是应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更改。此外,本公开的范围不旨在限于本文描述的特定实施例,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中容易理解:目前存在或稍后开发的程序、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或步骤可以执行与本文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实现与本文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果。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包括在其范围内的这样的程序、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或步骤。

Claims (21)

1.一种用于极化编码的重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信息比特;
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第一极化编码以获得用于初次传输的第一码字,所述第一极化编码对应的子信道索引集为S0;
发送所述第一码字;以及
当接收器基于所述第一码字不能解码所述信息比特时,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第二极化编码以获得第二码字,所述第二极化编码对应的子信道索引集为S1,所述第二码字的长度是所述第一码字的长度的两倍,具体包括:根据相对于第一码字扩展的码长度和所述子信道索引集S1,确定信息比特集I'1和冻结比特集F'1;将来自单PC冻结比特集PFs的比特复制到信息比特集Inew,其中,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包括所述信息比特集I'1中同时属于S0和所述S1的信息比特,其中,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的大小为K',所述单PC冻结比特集PFs为初次传输的信息比特集I0之中不属于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的K'个最不可靠的子信道,所述初次传输的信息比特集I0为所述第一码字对应的信息比特集;根据所述冻结比特集F'1和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进行所述第二极化编码以获得所述第二码字;
发送所述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发送所述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包括在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中并且不包括在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前二分之一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不包括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共有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奇偶校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被映射到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中最可靠的比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码字作为原始传输发送,其中,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作为重传发送,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所述重传期间被携带于比在所述原始传输期间更可靠的比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当所述接收器基于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不能解码所述信息比特时,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第三极化编码以获得第三码字,所述第三码字的长度是所述第一码字的长度的三倍;以及
发送所述第三码字的后三分之一而不发送所述第三码字的前三分之二。
7.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指令,用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信息比特;
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第一极化编码以获得用于初次传输的第一码字,所述第一极化编码对应的子信道索引集为S0;
发送所述第一码字;以及
当接收器基于所述第一码字不能解码所述信息比特时,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第二极化编码以获得第二码字,所述第二极化编码对应的子信道索引集为S1,所述第二码字的长度是所述第一码字的长度的两倍,具体包括:根据相对于第一码字扩展的码长度和所述子信道索引集S1,确定信息比特集I'1和冻结比特集F'1;将来自单PC冻结比特集PFs的比特复制到信息比特集Inew,其中,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包括所述信息比特集I'1中同时属于S0和所述S1的信息比特,其中,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的大小为K',所述单PC冻结比特集PFs为初次传输的信息比特集I0之中不属于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的K'个最不可靠的子信道,所述初次传输的信息比特集I0为所述第一码字对应的信息比特集;根据所述冻结比特集F'1和所述信息比特集Inew进行所述第二极化编码以获得所述第二码字;
发送所述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发送所述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包括在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中并且不包括在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前二分之一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不包括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共有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奇偶校验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被映射到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中最可靠的比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码字作为原始传输发送,其中,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作为重传发送,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所述重传期间被携带于比在所述原始传输期间更可靠的比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指令还使得所述处理器在所述接收器基于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不能解码所述信息比特时,对所述信息比特进行第三极化编码以获得第三码字,所述第三码字的长度是所述第一码字的长度的三倍;以及
发送所述第三码字的后三分之一而不发送所述第三码字的前三分之二。
13.一种用于极化解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器接收第一码字,所述第一码字携带一组信息比特;
所述接收器接收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接收所述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携带有与所述一组信息比特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所述一组信息比特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不包括在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中;以及
解码器通过至少根据第一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一码字和根据第二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所述一组信息比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至少根据第一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一码字和根据第二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所述一组信息比特包括:
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与所述第一码字合并以获得合并的码字;以及
基于所述合并的码字中的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信息解码所述合并的码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一码字和根据所述第二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所述一组信息比特包括:
解码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以获得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携带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值;以及
通过将从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获得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所述值与所述第一码字中的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比较来执行奇偶校验。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码字是原始传输,其中,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是所述原始传输的重传,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所述重传期间比在所述原始传输期间在更可靠的比特位置被携带。
1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指令,用以:
接收第一码字,所述第一码字携带有一组信息比特;
接收第二码字的后二分之一,而不接收所述第二码字的前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携带有与所述一组信息比特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所述一组信息比特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比特不包括在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中;以及
通过至少根据第一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一码字和根据第二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所述一组信息比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以通过至少根据第一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一码字和根据第二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所述一组信息比特的指令包括指令,用以:
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与所述第一码字合并以获得合并的码字;以及
基于所述合并的码字中的信息比特和奇偶校验信息解码所述合并的码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以通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一码字和根据所述第二极化码处理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来解码所述一组信息比特的指令包括指令,用以:
解码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以获得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携带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值;以及
通过将从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获得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的所述值与所述第一码字中的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比较来执行奇偶校验。
20.一种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至1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全部特征,并且,所述第一码字是原始传输,其中,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后二分之一是所述原始传输的重传,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所述重传期间比在所述原始传输期间在更可靠的比特位置被携带。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由通信装置执行时,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24938.3A 2016-10-21 2017-10-17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25322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11485P 2016-10-21 2016-10-21
US62/411485 2016-10-21
US15/784836 2017-10-16
US15/784,836 US10756853B2 (en) 2016-10-21 2017-10-16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CN201780064644.9A CN109863705B (zh) 2016-10-21 2017-10-17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644.9A Division CN109863705B (zh) 2016-10-21 2017-10-17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53A true CN112532253A (zh) 2021-03-19

Family

ID=6197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4938.3A Pending CN112532253A (zh) 2016-10-21 2017-10-17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201780064644.9A Active CN109863705B (zh) 2016-10-21 2017-10-17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644.9A Active CN109863705B (zh) 2016-10-21 2017-10-17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756853B2 (zh)
EP (1) EP3520266A4 (zh)
CN (2) CN112532253A (zh)
BR (1) BR112019007978A2 (zh)
CA (1) CA3041154C (zh)
WO (1) WO20180726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5145B1 (ko) 2016-08-12 2020-09-11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소프트 출력 폴라 코드 디코더들에 기초한 harq-ir 송신들의 반복 디코딩
EP3602793A4 (en) 2017-03-23 2020-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ITY BIT CHANNEL ASSIGNMENT FOR POLAR CODING
WO2018201481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CN109756307B (zh) * 2017-11-02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WO2019095362A1 (en) * 2017-11-20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design of polar codes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10312948B1 (en) * 2018-04-30 2019-06-04 Polaran Yazilim Bilisim Danismanlik Ithalat Ihracat Sanayi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ystematic polar coding
WO2019227276A1 (en) * 2018-05-28 2019-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WO2020042161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s for polar coded systems
WO2020056679A1 (en) * 2018-09-20 2020-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polar code design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transmission
WO2020069635A1 (en) * 2018-10-03 2020-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quivalent puncture sets for polar coded re-transmissions
CN111181695B (zh) * 2018-11-12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639397B (zh) * 2018-12-06 2020-08-28 浙江大学 一种复合信道下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12152754B (zh) * 2019-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码重传方法及装置
US11817958B2 (en) * 2019-09-05 2023-11-14 Apple Inc. MAC-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7888B1 (en) * 2000-09-14 2005-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ybrid ARQ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CN101217337A (zh) * 2007-01-01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装置和方法
CN101286825A (zh) * 2007-04-11 2008-10-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实现基于可靠性的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发送端和系统
CN101325474A (zh) * 2007-06-12 2008-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dpc码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信道编码及调制映射方法
US20130086455A1 (en) * 2011-10-03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qc-ldpc convolutional coding and low-power high throughput qc-ldpc convolutional encoder and decoder
US20150358113A1 (en) * 2014-06-06 2015-12-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20160013810A1 (en) * 2014-07-10 2016-01-14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 Mcgill University Flexible polar encoders and decoders
US20160269050A1 (en) * 2013-11-20 2016-09-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898A (zh) 2007-10-19 2009-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合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21365B (zh) 2008-06-30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非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系统
WO2011108866A2 (ko) 2010-03-03 2011-09-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를 위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262952A1 (en) 2012-03-30 2013-10-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mory architecture for turbo decoder
CN106899311B (zh) * 2012-09-24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极性码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US9304859B2 (en) * 2012-12-29 2016-04-05 Emc Corporation Polar codes for efficient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redundant disk arrays
CA2972642C (en) 2014-03-21 2020-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577793B2 (en) 2014-09-23 2017-02-21 Intel Corporation Soft buffer management
US9742440B2 (en) 2015-03-25 2017-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RQ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for wireless channels
CN105553877A (zh) 2015-12-07 2016-05-04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harq机制动态复用ir数据缓存的方法
CN105743621B (zh) 2016-02-02 2019-03-2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码的harq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TWI629872B (zh) * 2016-02-03 2018-07-1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調整延伸極化碼的碼長度之方法及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7888B1 (en) * 2000-09-14 2005-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ybrid ARQ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CN101217337A (zh) * 2007-01-01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装置和方法
CN101286825A (zh) * 2007-04-11 2008-10-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实现基于可靠性的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发送端和系统
CN101325474A (zh) * 2007-06-12 2008-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dpc码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信道编码及调制映射方法
US20130086455A1 (en) * 2011-10-03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qc-ldpc convolutional coding and low-power high throughput qc-ldpc convolutional encoder and decoder
US20160269050A1 (en) * 2013-11-20 2016-09-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50358113A1 (en) * 2014-06-06 2015-12-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20160013810A1 (en) * 2014-07-10 2016-01-14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 Mcgill University Flexible polar encoders and decod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0266A1 (en) 2019-08-07
WO2018072691A1 (en) 2018-04-26
CN109863705A (zh) 2019-06-07
CN109863705B (zh) 2020-11-17
CA3041154C (en) 2022-09-06
CA3041154A1 (en) 2018-04-26
US20200389261A1 (en) 2020-12-10
EP3520266A4 (en) 2019-10-23
US11184119B2 (en) 2021-11-23
US10756853B2 (en) 2020-08-25
BR112019007978A2 (pt) 2019-07-09
US20180115393A1 (en)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705B (zh) 用于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US1060154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N108781122B (zh) 一种使用具有经过极化编码的传输的harq的方法和装置
US1110182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KR2019011681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극 부호를 이용한 부호화 및 복호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97264B1 (ko) 3gpp nr을 위한 베이스 그래프 선택
US11664928B2 (en) Multi-label offset lifting method
KR2019011426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극 부호를 이용한 부호화 및 복호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349879B1 (ko) 폴라 코드들에 대한 crc 인터리빙 패턴
US20240031058A1 (en) Encoding and modulation method, demodulation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1719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for general channels
CN110651431A (zh) 用于3gpp nr的crc码长度的自适应
JP2020518202A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US2022036911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Communications
US1189553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6375070B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方法和装置
WO2021017977A1 (zh) 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123862A1 (en) Polar cod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7153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