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6720B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6720B
CN112526720B CN202011435691.XA CN202011435691A CN112526720B CN 112526720 B CN112526720 B CN 112526720B CN 202011435691 A CN202011435691 A CN 202011435691A CN 112526720 B CN112526720 B CN 112526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refractive pow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56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26720A (zh
Inventor
白在铉
任敏爀
安佳英
赵镛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1061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7192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26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6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26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6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for correction of secondary colour or higher-order chromatic aberr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方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1<|f134567‑f|/f,其中,f134567是所述第一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f134567和f。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2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61393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8年9月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10618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例如,一种包括七个或更多个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便携式终端通常设置有用于视频通信或捕获图像的相机。然而,由于便携式终端内部的空间限制,导致在用于便携式终端的这种相机中难以实现高性能。
因此,随着设置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的数量的增加,对能够提高相机的性能而不增加相机的尺寸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需求增大。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按照简化形式介绍选择的构思,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所述选择的构思。本发明内容并不意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方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1<|f134567-f|/f,其中,f134567是所述第一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f134567和f。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二者上可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二者上可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可以为6mm或更小。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可以小于1.7。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
所述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方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凸出的。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1<L1w/L7w<0.3,其中,L1w是所述第一透镜的重量,L7w是所述第七透镜的重量,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L1w和L7w。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分隔件,并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5<S6d/f<1.2,其中,S6d是所述分隔件的内径,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S6d和f。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4<L1TR/L7TR<0.7,其中,L1TR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L1TR和L7TR。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5<L1234TRavg/L7TR<0.75,其中,L1234TRavg是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L1234TRavg和L7TR。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5<L12345TRavg/L7TR<0.76,其中,L12345TRavg是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L12345TRavg和L7TR。
所述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近轴区可以是凹入的。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0.1<L1w/L7w<0.4;
0.5<S6d/f<1.4;
0.4<L1TR/L7TR<0.8;
0.5<L1234TRavg/L7TR<0.9;0.5<L12345TRavg/L7TR<0.9;
1<|f134567-f|/f<100,
其中,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S6d是第六分隔件的内径,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L1TR是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L1234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12345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并且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L1w和L7w,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S6d、f、L1TR、L7TR、L1234TRavg、L12345TRavg和f134567。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0.01<R1/R4<1.3;
0.1<R1/R5<0.7;
0.05<R1/R6<0.9;
0.2<R1/R11<1.2;
0.8<R1/R14<1.2;
0.6<(R11+R14)/(2×R1)<3.0;
0.4<D13/D57<1.2;
0.1<(1/f1+1/f2+1/f3+1/f4+1/f5+1/f6+1/f7)×f<0.8;
0.1<(1/f1+1/f2+1/f3+1/f4+1/f5+1/f6+1/f7)×TTL<1.0;
0.2<TD1/D67<0.8;
0.1<(R11+R14)/(R5+R6)<1.0;
SD12<SD34;
SD56<SD67;
SD56<SD34;
0.6<TTL/(2×(IMG HT))<0.9;
0.2<ΣSD/ΣTD<0.7;
0<min(f1:f3)/max(f4:f7)<0.4;
0.4<(ΣTD)/TTL<0.7;
0.7<SL/TTL<1.0;
0.81<f12/f123<0.96;
0.6<f12/f1234<0.84,
其中,R1是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11是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14是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D13是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距离,D57是从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距离,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焦距,T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TD1是第一透镜沿光轴的厚度,D67是从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距离,SD12是从第一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二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SD34是从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四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SD56是从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SD67是从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IMG HT是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ΣSD是透镜之间的间距之和,ΣTD是透镜沿光轴的厚度之和,min(f1:f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小值,max(f4:f7)是第四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大值,SL是从光阑到成像面的距离,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f1234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以相同的度量单位表示R1、R4、R5、R6、R11、R14、D13、D57、f1、f2、f3、f4、f5、f6、f7、f、TTL、TD1、D67、SD12、SD34、SD56、SD67、IMG HT、ΣSD、ΣTD、min(f1:f3)、max(f4:f7)、SL、f12、f123和f1234。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的示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的示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的示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的示图。
图8示出了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的示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1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的示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1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的示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1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的示图。
图16示出了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1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的示图。
图18示出了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1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的示图。
图20示出了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2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的示图。
图22示出了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2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的示图。
图24示出了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2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的示图。
图26示出了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2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四示例的示图。
图28示出了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2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的示图。
图30示出了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3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的示图。
图32示出了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3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的示图。
图34示出了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3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的示图。
图36示出了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3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的示图。
图38示出了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3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的示图。
图40示出了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4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的示图。
图42示出了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4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二示例的示图。
图44示出了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4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的示图。
图46示出了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4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四示例的示图。
图48示出了图4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4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五示例的示图。
图50示出了图4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5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六示例的示图。
图52示出了图5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5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七示例的示图。
图54示出了图5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5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八示例的示图。
图56示出了图5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图57和图58是示出彼此结合的光学成像系统和镜筒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59是示出第七透镜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60是示出透镜的肋的形状的示例的截面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为了清楚、说明及便利起见,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变换、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变化。另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公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将不被解释为被这里所描述的示例限制。更确切的说,已经提供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仅为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施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很多可行的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描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能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所列项中的任意一个以及任意两个或更多个的任意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更确切的说,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描述的示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上方”、“上面”、“下方”和“下面”的空间关系术语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括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在“上方”或“上面”的元件于是将相对于另一元件在“下方”或“下面”。因此,术语“上方”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装置还可被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于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列举存在所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便于说明,可略微夸大附图中示出的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此外,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透镜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仅仅是示例。即,透镜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不限于这里描述的示例。
以毫米(mm)表示透镜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包括透镜的元件之间或者表面之间的距离、透镜的有效半径以及各种元件的直径、厚度和长度的数值,并且以度表示角度。透镜的厚度以及包括透镜的元件之间的距离或者表面之间的距离是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测量的。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有效半径”是指透镜表面(物方表面或像方表面)的光实际通过的部分的半径。因此,如果光不通过透镜的光学部的边缘部分,则有效半径可以等于透镜的光学部的半径,或者可以小于透镜的光学部的半径。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可具有不同的有效半径。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提及透镜表面形状是指透镜表面的近轴区的形状。透镜表面的近轴区是透镜表面的围绕透镜表面的光轴的中央部分,在近轴区中,入射到透镜表面的光线与光轴成小角度θ并且以下近似有效:sinθ≈θ、tanθ≈θ和cosθ≈1。
例如,表述“透镜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是指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至少近轴区是凸出的,并且表述“透镜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是指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至少近轴区是凹入的。因此,即使透镜的物方表面可被描述为是凸出的,透镜的整个物方表面也可能不是凸出的,并且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边缘区可以是凹入的。另外,即使透镜的像方表面可被描述为是凹入的,透镜的整个像方表面也可能不是凹入的,并且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边缘区可以是凸出的。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设置的多个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方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因此,第一透镜是最接近将通过光学成像系统成像的物(或被摄体)的透镜,而第七透镜是最接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或图像传感器的透镜。
光学成像系统的每个透镜包括光学部和肋(rib)。透镜的光学部是透镜的用于折射光的部分。透镜的这样的光学部通常形成在透镜的中央部分。透镜的肋是透镜的能够使透镜安装在镜筒中并且使透镜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对准的边缘部分。透镜的这样的肋从光学部径向向外延伸。通常,透镜的光学部彼此不接触。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安装在镜筒中,使得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沿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彼此分开预定距离。透镜的肋彼此可选择性地接触。例如,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肋可彼此接触,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肋可彼此接触,或者第二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肋可彼此接触,使得这些透镜的光轴可容易地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对准。
接下来,将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构造。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方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滤光器。图像传感器形成成像面并且将通过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滤光器设置在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并且阻挡通过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的光中的红外线入射在成像面上。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和分隔件。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方或者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以调节入射在成像面上的光的量。分隔件设置在两个透镜之间或者在第七透镜与滤光器之间,以保持两个透镜之间或者第七透镜与滤光器之间的恒定距离。此外,分隔件可利用遮光材料形成,以阻挡不必要的光透入透镜的肋中。可有六个分隔件或七个分隔件。例如,第一分隔件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第二分隔件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第三分隔件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第四分隔件设置在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第五分隔件设置在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并且第六分隔件设置在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与滤光器之间的第七分隔件。
接下来,将描述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一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一透镜可包括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一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作为示例,第二透镜的物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二透镜可包括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二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三透镜的物方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三透镜可包括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三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四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四透镜的物方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四透镜可包括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四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凸出的。例如,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是凸出的。第五透镜可包括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五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六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凹入的。例如,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六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具有至少一个拐点。例如,在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可形成至少一个拐点。因此,第六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具有形状彼此不同的近轴区和边缘区。例如,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近轴区可以是凹入的,其边缘区可以是凸出的。第六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六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第七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七透镜的一个表面可以是凹入的。例如,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第七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具有至少一个拐点。例如,在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可形成至少一个拐点。因此,第七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可具有形状彼此不同的近轴区和边缘区。例如,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近轴区可以是凹入的,而其边缘区可以是凸出的。第七透镜可包括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七透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以是非球面的。
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可利用具有高透光率的轻质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利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材料。
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由下式1表示: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111
在式1中,c是透镜的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Y是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点到透镜的光轴的距离,常数A至H是非球面常数,并且Z(或弧高(sag))是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到光轴的距离为Y处的某点和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相交的垂直于光轴的切平面之间的距离。在本申请中公开的一些示例包括非球面常数J。附加项JY20可添加到式1,以反映非球面常数J的影响。
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至条件表达式6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0.1<L1w/L7w<0.4 (条件表达式1)
0.5<S6d/f<1.4 (条件表达式2)
0.4<L1TR/L7TR<0.8 (条件表达式3)
0.5<L1234TRavg/L7TR<0.9 (条件表达式4)
0.5<L12345TRavg/L7TR<0.9 (条件表达式5)
1<|f134567-f|/f (条件表达式6)
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mg),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mg),S6d是第六分隔件的内径(mm),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mm),L1TR是第一透镜的总外径(mm),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mm),L1234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mm),L12345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mm),并且f134567是第一透镜以及第三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mm)。透镜的总外径是包括透镜的光学部和透镜的肋二者的透镜的直径(即,最大直径)。
条件表达式1和条件表达式3指定第一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重量比的范围和总外径比的范围,以便于执行透镜之间的自对准和通过镜筒的对准。条件表达式2指定第六分隔件的内径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之比的范围,以使闪耀现象(flare phenomenon)最小化。条件表达式4和条件表达式5指定透镜之间的外径比,以便于执行像差校正。条件表达式6指定通过第二透镜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的程度的下限。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7至条件表达式12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0.1<L1w/L7w<0.3 (条件表达式7)
0.5<S6d/f<1.2 (条件表达式8)
0.4<L1TR/L7TR<0.7 (条件表达式9)
0.5<L1234TRavg/L7TR<0.75 (条件表达式10)
0.5<L12345TRavg/L7TR<0.76 (条件表达式11)
1<|f134567-f|/f<100 (条件表达式12)
除了条件表达式7至条件表达式12指定较窄的范围之外,条件表达式7至条件表达式12与条件表达式1至条件表达式6相同。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3至条件表达式33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0.01<R1/R4<1.3 (条件表达式13)
0.1<R1/R5<0.7 (条件表达式14)
0.05<R1/R6<0.9 (条件表达式15)
0.2<R1/R11<1.2 (条件表达式16)
0.8<R1/R14<1.2 (条件表达式17)
0.6<(R11+R14)/(2×R1)<3.0 (条件表达式18)
0.4<D13/D57<1.2 (条件表达式19)
0.1<(1/f1+1/f2+1/f3+1/f4+1/f5+1/f6+1/f7)×f<0.8 (条件表达式20)
0.1<(1/f1+1/f2+1/f3+1/f4+1/f5+1/f6+1/f7)×TTL<1.0 (条件表达式21)
0.2<TD1/D67<0.8 (条件表达式22)
0.1<(R11+R14)/(R5+R6)<1.0 (条件表达式23)
SD12<SD34 (条件表达式24)
SD56<SD67 (条件表达式25)
SD56<SD34 (条件表达式26)
0.6<TTL/(2×(IMG HT))<0.9 (条件表达式27)
0.2<ΣSD/ΣTD<0.7 (条件表达式28)
0<min(f1:f3)/max(f4:f7)<0.4 (条件表达式29)
0.4<(ΣTD)/TTL<0.7 (条件表达式30)
0.7<SL/TTL<1.0 (条件表达式31)
0.81<f12/f123<0.96 (条件表达式32)
0.6<f12/f1234<0.84 (条件表达式33)
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R1是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11是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14是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D13是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距离,D57是从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距离,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焦距,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T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TD1是第一透镜沿光轴的厚度,D67是从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距离,SD12是从第一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二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SD34是从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四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SD56是从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SD67是从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到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距离,IMG HT是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ΣSD是透镜之间的间距之和,ΣTD是透镜沿光轴的厚度之和,min(f1:f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小值,max(f4:f7)是第四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大值,SL是从光阑到成像面的距离,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并且f1234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
条件表达式13指定第二透镜的设计范围,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引起的像差最小化。例如,针对具有大于条件表达式13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二透镜,难以期望纵向球面像差的充分校正效果,并且针对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3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二透镜,难以期望像散场曲的充分校正效果。
条件表达式14和条件表达式15指定第三透镜的设计范围,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引起的像差最小化。例如,针对具有大于条件表达式14或条件表达式15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三透镜,难以期望纵向球面像差的充分校正效果,并且针对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4或条件表达式15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三透镜,难以期望像散场曲的充分校正效果。
条件表达式16指定第六透镜的设计范围,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引起的像差最小化。例如,针对具有大于条件表达式16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六透镜,难以期望纵向球面像差的充分校正效果,并且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6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六透镜趋于引起闪耀现象。
条件表达式17指定第七透镜的设计范围,用于使由第一透镜引起的像差最小化。例如,针对具有大于条件表达式17的上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七透镜,难以期望纵向球面像差的充分校正效果,并且具有低于条件表达式17的下限值的曲率半径的第七透镜趋于致使成像面弯曲。
条件表达式18指定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和第七透镜的曲率半径之和与两倍的第一透镜的曲率半径的比率,用于校正纵向球面像差并且实现优异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19指定可安装在小型终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比率。例如,大于条件表达式19的上限值的光学成像系统可能引起总长度变长的问题,并且低于条件表达式19的下限值的光学成像系统可能引起透镜的尺寸(光学成像系统的横截面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条件表达式20和条件表达式21指定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屈光力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量产。例如,大于条件表达式20或条件表达式21的上限值或低于条件表达式20或条件表达式21的下限值的光学成像系统难以商业化,因为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屈光力太大。
条件表达式22指定第一透镜的厚度范围,用于实现小型光学成像系统。例如,具有大于条件表达式22的上限值或低于条件表达式22的下限值的厚度的第一透镜因太厚或太薄而无法制造。
条件表达式23指定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和第七透镜的曲率半径之和与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和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之和的比率,用于校正纵向球面像差并且实现优异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24指定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设计条件,以用于改善色差。例如,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短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可有利于改善色差。此外,条件表达式25指定第五透镜至第七透镜的设计条件,条件表达式26指定第三透镜至第六透镜的设计条件。例如,满足条件表达式25或条件表达式26的数值范围的透镜可有利于改善色差。
条件表达式27至条件表达式30指定用于实现小型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条件。例如,偏离条件表达式28或条件表达式30的数值范围的透镜难以注塑和加工。
条件表达式31至条件表达式33指定考虑到光阑的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条件。例如,不满足条件表达式31至条件表达式33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光学成像系统可能由于设置在光阑后方的透镜的屈光力而导致具有较长的总长度。
接下来,将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不同示例。
第一示例
图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的示图,并且图2示出了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包括第一透镜1001、第二透镜2001、第三透镜3001、第四透镜4001、第五透镜5001、第六透镜6001和第七透镜7001。
第一透镜100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0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1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1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1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1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0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1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1和图像传感器9001。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01与第二透镜2001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1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1设置在第七透镜7001与图像传感器9001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1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1示出了构成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161
表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16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171
第二示例
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示出了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包括第一透镜1002、第二透镜2002、第三透镜3002、第四透镜4002、第五透镜5002、第六透镜6002和第七透镜7002。
第一透镜100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2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2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2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2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0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2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2和图像传感器9002。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02与第二透镜2002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2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2设置在第七透镜7002与图像传感器9002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2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3示出了构成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181
表4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191
第三示例
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的示图,并且图6示出了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3包括第一透镜1003、第二透镜2003、第三透镜3003、第四透镜4003、第五透镜5003、第六透镜6003和第七透镜7003。
第一透镜100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3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3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3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3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0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3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3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3和图像传感器9003。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03与第二透镜2003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3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3设置在第七透镜7003与图像传感器9003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3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5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3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5示出了构成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6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0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11
表6
K A B C D E F G H J
S1 -7.5196 0.0476 -0.039 0.0108 -0.0002 -0.006 0.0045 -0.0012 0.0001 0
S2 -19.661 -0.0106 -0.0481 0.0183 0.0105 -0.0109 0.0039 -0.0006 3E-05 0
S3 0.042 -0.0249 -0.0196 0.0094 0.0041 0.0108 -0.014 0.0056 -0.0008 0
S4 0 0.0098 -0.0507 0.0341 0.0229 -0.0518 0.0341 -0.0103 0.0012 0
S5 -5.6502 -0.0476 0.0152 -0.0398 0.11 -0.1327 0.082 -0.0252 0.0031 0
S6 0.5327 -0.067 0.0583 -0.0705 0.0922 -0.0854 0.0499 -0.0161 0.0024 0
S7 0 -0.0158 -0.0083 -0.0305 0.0756 -0.0736 0.035 -0.0077 0.0005 0
S8 0 -0.0099 -0.0427 0.0077 0.0285 -0.0272 0.01 -0.0013 0 0
S9 -44.395 0.1048 -0.1251 0.08 -0.0437 0.0187 -0.0058 0.001 -7E-05 0
S10 -4.0715 -0.0175 0.0211 -0.0368 0.0252 -0.01 0.0024 -0.0003 2E-05 0
S11 -1.1211 0.0034 -0.0742 0.0637 -0.0381 0.0134 -0.0026 0.0003 -1E-05 0
S12 0.0464 -0.092 0.0339 -0.0168 0.0044 -0.0005 1E-05 3E-06 -2E-07 0
S13 -0.795 -0.2987 0.11 -0.0259 0.0046 -0.0007 7E-05 -5E-06 2E-07 -5E-09
S14 -1.3233 -0.199 0.0846 -0.0285 0.0073 -0.0013 0.0002 -1E-05 5E-07 -9E-09
第四示例
图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的示图,并且图8示出了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4包括第一透镜1004、第二透镜2004、第三透镜3004、第四透镜4004、第五透镜5004、第六透镜6004和第七透镜7004。
第一透镜100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4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4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4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4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0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4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4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4和图像传感器9004。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04与第二透镜2004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4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4设置在第七透镜7004与图像传感器9004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4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7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4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7示出了构成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8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7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2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31
表8
K A B C D E F G H J
S1 -7.5279 0.0857 -0.105 0.0528 -0.0256 -0.0221 0.0379 -0.0166 0.0023 0
S2 -19.893 -0.0142 -0.1337 0.0682 0.0621 -0.0783 0.0306 -0.0031 -0.0006 0
S3 -0.0142 -0.0449 -0.0418 -0.0147 0.1136 0.012 -0.1333 0.0892 -0.0193 0
S4 0 0.0281 -0.189 0.276 -0.0808 -0.2297 0.2908 -0.1382 0.024 0
S5 -6.2325 -0.0763 -0.0054 -0.0795 0.6054 -1.1875 1.107 -0.5047 0.0912 0
S6 0.4782 -0.115 0.1396 -0.2676 0.5637 -0.7991 0.6898 -0.325 0.0682 0
S7 0 -0.0188 -0.0772 0.0717 0.0184 -0.081 0.0225 0.0277 -0.0139 0
S8 0 -0.0127 -0.1356 0.0837 0.0781 -0.1502 0.0847 -0.0163 0 0
S9 -49.08 0.1815 -0.3205 0.2837 -0.2161 0.1317 -0.0595 0.0158 -0.0017 0
S10 -5.4303 -0.0205 0.025 -0.1003 0.1046 -0.0624 0.0222 -0.0043 0.0003 0
S11 -1.136 0.0314 -0.2615 0.3261 -0.2695 0.133 -0.0369 0.0053 -0.0003 0
S12 0.0272 -0.1293 0.0241 5E-05 -0.0123 0.0085 -0.0024 0.0003 -2E-05 0
S13 -0.8 -0.5247 0.2994 -0.1227 0.0414 -0.0108 0.002 -0.0002 2E-05 -4E-07
S14 -1.3207 -0.3666 0.2425 -0.1248 0.0468 -0.0121 0.002 -0.0002 1E-05 -3E-07
第五示例
图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0示出了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5包括第一透镜1005、第二透镜2005、第三透镜3005、第四透镜4005、第五透镜5005、第六透镜6005和第七透镜7005。
第一透镜100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0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5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0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5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5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5和图像传感器9005。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05与第二透镜2005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5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5设置在第七透镜7005与图像传感器9005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5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9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5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9示出了构成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0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9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4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51
表10
K A B C D E F G H
S1 -3.5715 0.0005 0.0011 -0.0181 0.0025 0.0107 -0.0084 0.0026 -3.5715
S2 -9.1496 -0.0513 -0.0055 0.0116 0.0161 -0.0207 0.0078 -0.001 -9.1496
S3 -2.5622 -0.0879 0.1115 -0.1204 0.1625 -0.1325 0.0578 -0.0118 -2.5622
S4 -90 -0.078 0.2103 -0.4384 0.6397 -0.6153 0.3736 -0.1288 -90
S5 0 -0.1133 0.2975 -0.5447 0.7496 -0.7199 0.4525 -0.1642 0
S6 4.6946 -0.0705 0.1434 -0.2144 0.1998 -0.0956 -0.0142 0.0399 4.6946
S7 0 -0.0972 0.1221 -0.3303 0.5457 -0.6222 0.4555 -0.1995 0
S8 0 -0.1596 0.2027 -0.3281 0.3412 -0.2472 0.1212 -0.0385 0
S9 -18.27 -0.0564 -0.0069 0.0518 -0.0566 0.0228 -0.0011 -0.0019 -18.27
S10 -15.127 -0.0603 -0.0145 0.0594 -0.0601 0.0318 -0.0096 0.0015 -15.127
S11 0 0.0027 -0.0398 0.025 -0.0137 0.005 -0.001 1E-04 0
S12 -1.1693 0.1224 -0.1006 0.0535 -0.0195 0.005 -0.0008 8E-05 -1.1693
S13 -4.4446 -0.097 -0.0137 0.0358 -0.0141 0.0028 -0.0003 2E-05 -4.4446
S14 -8.7431 -0.0906 0.0342 -0.009 0.0017 -0.0002 2E-05 -1E-06 -8.7431
第六示例
图1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2示出了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6包括第一透镜1006、第二透镜2006、第三透镜3006、第四透镜4006、第五透镜5006、第六透镜6006和第七透镜7006。
第一透镜100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0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6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6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6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6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6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0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6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6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6和图像传感器9006。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06与第二透镜2006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6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6设置在第七透镜7006与图像传感器9006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6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11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6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11示出了构成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2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6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71
表1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7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81
第七示例
图1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4示出了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7包括第一透镜1007、第二透镜2007、第三透镜3007、第四透镜4007、第五透镜5007、第六透镜6007和第七透镜7007。
第一透镜100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7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7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0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7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7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7和图像传感器9007。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07与第三透镜3007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7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7设置在第七透镜7007与图像传感器9007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7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13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7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13示出了构成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4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91
表14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29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01
第八示例
图1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6示出了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8包括第一透镜1008、第二透镜2008、第三透镜3008、第四透镜4008、第五透镜5008、第六透镜6008和第七透镜7008。
第一透镜100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0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8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0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8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8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8和图像传感器9008。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08与第三透镜3008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8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8设置在第七透镜7008与图像传感器9008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8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15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8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15示出了构成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6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11
表16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1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21
第九示例
图1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8示出了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9包括第一透镜1009、第二透镜2009、第三透镜3009、第四透镜4009、第五透镜5009、第六透镜6009和第七透镜7009。
第一透镜100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0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0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0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0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0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09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0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0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0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09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9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09和图像传感器9009。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09与第三透镜3009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09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09设置在第七透镜7009与图像传感器9009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09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17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9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17示出了构成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18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7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31
表18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3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41
第十示例
图1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的示图,并且图20示出了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0包括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2010、第三透镜3010、第四透镜4010、第五透镜5010、第六透镜6010和第七透镜7010。
第一透镜10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1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1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0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0和图像传感器9010。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10与第三透镜3010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0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0设置在第七透镜7010与图像传感器9010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0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19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0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19示出了构成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0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9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51
表20
K A B C D E F G H J
S1 -1 -0.006 -0.0037 -0.012 0.012 0.0136 -0.0351 0.0267 -0.009 0.0011
S2 -13.101 0.0148 -0.0546 -0.0452 0.1269 -0.1111 0.056 -0.0175 0.0031 -0.0002
S3 -1.2472 -0.0205 0.0163 -0.1488 0.2518 -0.2171 0.1218 -0.045 0.0097 -0.0009
S4 -7.0515 -0.0205 0.1049 -0.3805 0.7515 -0.8792 0.6257 -0.2656 0.0617 -0.006
S5 8.9156 -0.0324 -0.0045 0.0638 -0.1003 0.0567 0.0072 -0.0234 0.0103 -0.0015
S6 1.6638 -0.0267 -0.1125 0.5983 -1.3543 1.7261 -1.3193 0.5999 -0.1494 0.0157
S7 -4.619 -0.0378 -0.0049 0.0644 -0.1511 0.1787 -0.1225 0.0479 -0.0096 0.0007
S8 5.6116 -0.0667 0.143 -0.4869 0.9313 -1.0571 0.7241 -0.2938 0.0651 -0.006
S9 -44.124 0.0571 -0.0758 0.0454 -0.0145 0.0009 5E-05 0.0002 -8E-05 9E-06
S10 -4.9813 0.0353 -0.0999 0.1024 -0.0647 0.026 -0.0068 0.0011 -0.0001 4E-06
S11 -15.42 0.099 -0.1649 0.1482 -0.1003 0.0426 -0.0109 0.0016 -0.0001 5E-06
S12 0.1791 -0.0585 0.0531 -0.0451 0.0177 -0.0038 0.0005 -4E-05 2E-06 -3E-08
S13 -0.825 -0.303 0.1166 -0.0228 0.0011 0.0005 -0.0001 1E-05 -7E-07 1E-08
S14 -1.3872 -0.2937 0.1877 -0.0863 0.0269 -0.0055 0.0007 -6E-05 3E-06 -5E-08
第十一示例
图2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的示图,并且图22示出了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1包括第一透镜1011、第二透镜2011、第三透镜3011、第四透镜4011、第五透镜5011、第六透镜6011和第七透镜7011。
第一透镜101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1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1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1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1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1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1和图像传感器9011。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11与第三透镜3011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1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1设置在第七透镜7011与图像传感器9011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1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21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的列出的示例11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21示出了构成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2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2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7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81
表22
K A B C D E F G H J
S1 -1 -0.0092 0.003 -0.0414 0.0636 -0.0562 0.026 -0.0049 -0.0002 0.0001
S2 -11.557 0.0601 -0.1844 0.2568 -0.3524 0.3604 -0.23 0.0871 -0.018 0.0016
S3 -0.8307 -0.0024 -0.0852 0.1656 -0.3174 0.3977 -0.2764 0.1063 -0.0212 0.0016
S4 33.131 -0.027 0.1754 -0.4193 0.3931 -0.0382 -0.2294 0.1977 -0.0691 0.0091
S5 14.848 -0.09 0.2473 -0.422 0.2881 0.1413 -0.4099 0.3093 -0.1063 0.0142
S6 2.0645 -0.0757 0.0883 0.0177 -0.3102 0.6013 -0.6108 0.357 -0.1119 0.0146
S7 -10.536 -0.0399 -0.0508 0.2144 -0.4431 0.5288 -0.3825 0.1604 -0.034 0.0025
S8 1.3378 -0.0489 -0.0512 0.1032 -0.1013 0.0149 0.0599 -0.0576 0.0222 -0.0032
S9 -44.096 0.0784 -0.1355 0.1317 -0.0913 0.0374 -0.0091 0.001 4E-05 -1E-05
S10 -6.651 0.049 -0.1189 0.1277 -0.0852 0.0342 -0.0083 0.0012 -1E-04 3E-06
S11 -13.816 0.0584 -0.1268 0.1161 -0.0837 0.0379 -0.0102 0.0016 -0.0001 5E-06
S12 1.0596 -0.0574 0.0273 -0.0248 0.0087 -0.0016 0.0002 -9E-06 2E-07 -5E-10
S13 -0.8717 -0.4042 0.1652 -0.0262 -0.0057 0.0037 -0.0008 9E-05 -6E-06 1E-07
S14 -1.3714 -0.3652 0.2385 -0.1205 0.0439 -0.0107 0.0017 -0.0002 9E-06 -2E-07
第十二示例
图2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的示图,并且图24示出了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2包括第一透镜1012、第二透镜2012、第三透镜3012、第四透镜4012、第五透镜5012、第六透镜6012和第七透镜7012。
第一透镜101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1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2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1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2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2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2和图像传感器9012。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12与第三透镜3012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2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2设置在第七透镜7012与图像传感器9012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2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23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2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23示出了构成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4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2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39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01
表24
K A B C D E F G H J
S1 -0.9977 -0.0046 -0.0139 -0.024 0.0712 -0.0925 0.0658 -0.0257 0.0051 -0.0004
S2 -10.008 0.0879 -0.2624 0.4378 -0.5581 0.4751 -0.2476 0.0753 -0.0122 0.0008
S3 -0.5121 -0.0082 0.0297 -0.2049 0.402 -0.4509 0.3219 -0.1392 0.0325 -0.0031
S4 42.587 -0.0077 -0.0816 0.5107 -1.169 1.3206 -0.8193 0.2839 -0.0514 0.0038
S5 14.891 -0.0724 0.0409 0.4245 -1.2505 1.5731 -1.0799 0.4229 -0.0892 0.0079
S6 1.8054 -0.0886 0.1906 -0.2777 0.2837 -0.2167 0.1131 -0.0327 0.0033 0.0002
S7 -10.152 0.028 -0.4038 1.2639 -2.2626 2.4845 -1.6998 0.7029 -0.16 0.0153
S8 1.7534 -0.0643 0.1117 -0.3935 0.7438 -0.8306 0.565 -0.2306 0.0519 -0.005
S9 -44.62 0.0891 -0.1333 0.115 -0.0807 0.043 -0.017 0.0044 -0.0006 4E-05
S10 -4.9001 0.0976 -0.137 0.0999 -0.0465 0.0132 -0.0022 0.0002 -1E-05 2E-07
S11 -13.159 0.0954 -0.1535 0.1202 -0.0703 0.0264 -0.006 0.0008 -6E-05 2E-06
S12 0.7792 -0.0211 -0.0288 0.0188 -0.0093 0.003 -0.0006 6E-05 -4E-06 9E-08
S13 -0.8786 -0.3003 0.0918 -0.0015 -0.0073 0.0023 -0.0004 3E-05 -1E-06 3E-08
S14 -1.3086 -0.2504 0.1203 -0.0427 0.0114 -0.0021 0.0003 -2E-05 9E-07 -2E-08
第十三示例
图2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的示图,并且图26示出了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3包括第一透镜1013、第二透镜2013、第三透镜3013、第四透镜4013、第五透镜5013、第六透镜6013和第七透镜7013。
第一透镜101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1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3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1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3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3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3和图像传感器9013。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13与第三透镜3013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3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3设置在第七透镜7013与图像传感器9013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3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25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3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25示出了构成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6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2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1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21
表26
K A B C D E F G H J
S1 -1 -0.0146 0.01 -0.0522 0.0643 -0.0468 0.0217 -0.0061 0.0009 -6E-05
S2 -9.9316 0.0529 -0.0805 0.0187 0.0015 0.0183 -0.0206 0.0089 -0.0018 0.0001
S3 -0.3035 -0.0312 0.1094 -0.2703 0.3068 -0.1783 0.0505 -0.0026 -0.0019 0.0003
S4 42.587 -0.14 0.5905 -1.3419 1.845 -1.6056 0.8858 -0.299 0.0561 -0.0045
S5 14.878 -0.1698 0.5798 -1.2212 1.6455 -1.4398 0.807 -0.2778 0.0533 -0.0044
S6 2.4782 -0.0974 0.3302 -0.8477 1.4713 -1.6606 1.1916 -0.5238 0.1288 -0.0136
S7 -10.89 -0.0126 -0.1352 0.3555 -0.5088 0.426 -0.2043 0.0479 -0.0019 -0.0008
S8 2.4559 -0.0438 -0.0219 -0.0159 0.1351 -0.2288 0.1952 -0.0929 0.0235 -0.0025
S9 -44.519 0.0902 -0.1408 0.1256 -0.0754 0.0253 -0.0032 -0.0008 0.0003 -3E-05
S10 2.7864 0.0708 -0.1198 0.1033 -0.057 0.0193 -0.004 0.0005 -3E-05 9E-07
S11 -17.823 0.0653 -0.1084 0.075 -0.0394 0.0131 -0.0026 0.0003 -2E-05 5E-07
S12 0.5903 -0.0273 -0.0096 0.0039 -0.0025 0.001 -0.0002 2E-05 -1E-06 3E-08
S13 -0.8439 -0.2851 0.1057 -0.0237 0.0034 -0.0003 5E-07 2E-06 -1E-07 4E-09
S14 -1.3672 -0.238 0.119 -0.0473 0.0138 -0.0027 0.0003 -3E-05 1E-06 -2E-08
第十四示例
图2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四示例的示图,并且图28示出了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4包括第一透镜1014、第二透镜2014、第三透镜3014、第四透镜4014、第五透镜5014、第六透镜6014和第七透镜7014。
第一透镜101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4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4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4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1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4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4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4和图像传感器9014。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4与第二透镜2014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4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4设置在第七透镜7014与图像传感器9014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4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27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4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27示出了构成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28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27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3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41
表28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4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51
第十五示例
图2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的示图,并且图30示出了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5包括第一透镜1015、第二透镜2015、第三透镜3015、第四透镜4015、第五透镜5015、第六透镜6015和第七透镜7015。
第一透镜101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5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1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5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5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5和图像传感器9015。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5与第二透镜2015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5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5设置在第七透镜7015与图像传感器9015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5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29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5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29示出了构成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0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29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61
表30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6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71
第十六示例
图3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的示图,并且图32示出了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6包括第一透镜1016、第二透镜2016、第三透镜3016、第四透镜4016、第五透镜5016、第六透镜6016和第七透镜7016。
第一透镜101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6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6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6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6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6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1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6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6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6和图像传感器9016。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6与第二透镜2016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6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6设置在第七透镜7016与图像传感器9016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6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31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6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31示出了构成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2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81
表3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8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491
第十七示例
图3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的示图,并且图34示出了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7包括第一透镜1017、第二透镜2017、第三透镜3017、第四透镜4017、第五透镜5017、第六透镜6017和第七透镜7017。
第一透镜101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7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7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7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7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1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7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7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7和图像传感器9017。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7与第二透镜2017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7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7设置在第七透镜7017与图像传感器9017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7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33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7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33示出了构成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4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01
表34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0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11
第十八示例
图3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的示图,并且图36示出了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8包括第一透镜1018、第二透镜2018、第三透镜3018、第四透镜4018、第五透镜5018、第六透镜6018和第七透镜7018。
第一透镜101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1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8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8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8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1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8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8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8和图像传感器9018。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8与第二透镜2018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8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8设置在第七透镜7018与图像传感器9018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8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35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8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35示出了构成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6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21
表36
K A B C D E F G H
S1 -1.7971 0.02 0.0153 -0.0575 0.0794 -0.0689 0.0296 -0.0048 0
S2 0 -0.0249 -0.1102 0.1727 -0.1632 0.1101 -0.0441 0.0076 0
S3 0 0.0215 -0.1293 0.2068 -0.2278 0.2 -0.1022 0.0204 0
S4 72.117 -0.0714 0.2664 -0.6184 0.7522 -0.5313 0.203 -0.0324 0
S5 -15.337 -0.2046 0.4728 -0.8108 0.9542 -0.6926 0.2852 -0.0496 0
S6 -5.3786 -0.102 0.2031 -0.1151 -0.1096 0.3352 -0.285 0.0916 0
S7 0 -0.0443 -0.0061 -0.1088 0.0952 -0.0067 -0.0694 0.0382 0
S8 0 -0.1919 0.079 0.0071 -0.1552 0.1775 -0.0954 0.0212 0
S9 -54.709 -0.2046 -0.0908 0.3474 -0.3213 0.1526 -0.0388 0.0033 0
S10 0 -0.1486 -0.156 0.3054 -0.2298 0.1087 -0.0342 0.0052 0
S11 0 0.0817 -0.1186 -0.0496 0.1291 -0.0835 0.0241 -0.0026 0
S12 -1.7559 0.2122 -0.171 0.0184 0.0388 -0.0196 0.0037 -0.0003 0
S13 -4.6993 0.0063 -0.2121 0.1837 -0.071 0.0154 -0.0019 0.0001 -4E-06
S14 -1.1263 -0.2142 0.0916 -0.0298 0.0072 -0.0012 0.0001 -9E-06 3E-07
第十九示例
图3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的示图,并且图38示出了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19包括第一透镜1019、第二透镜2019、第三透镜3019、第四透镜4019、第五透镜5019、第六透镜6019和第七透镜7019。
第一透镜101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1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1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1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1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1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1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1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1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1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1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1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1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1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1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19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19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19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19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19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19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19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19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19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19和图像传感器9019。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19与第二透镜2019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19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19设置在第七透镜7019与图像传感器9019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19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37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19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37示出了构成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38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7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4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51
表38
K A B C D E F G H
S1 -3.7488 0.0012 -0.0066 -0.0004 -0.0198 0.0252 -0.0132 0.0034 -0.0004
S2 -7.1577 -0.061 -0.0104 0.0163 0.0115 -0.0163 0.0063 -0.0009 0
S3 -2.6408 -0.0742 0.0698 -0.0582 0.0727 -0.0412 0.0034 0.0048 -0.0013
S4 -99 -0.0752 0.197 -0.3925 0.5174 -0.4377 0.2286 -0.0663 0.008
S5 0 -0.1076 0.2644 -0.4642 0.6109 -0.5485 0.3128 -0.0997 0.0134
S6 4.364 -0.0584 0.0882 -0.068 -0.0405 0.1629 -0.1817 0.0962 -0.0201
S7 0 -0.0603 0.0743 -0.2389 0.4197 -0.4882 0.353 -0.1472 0.0274
S8 0 -0.1174 0.165 -0.2983 0.348 -0.2864 0.1556 -0.0507 0.0077
S9 -15.429 -0.0562 0.0005 0.0397 -0.0576 0.0355 -0.0117 0.0015 3E-05
S10 -9.1654 -0.1003 0.0623 -0.0379 0.0141 -0.0032 5E-05 0.0002 -3E-05
S11 0 -0.001 -0.0216 0.0157 -0.0111 0.0043 -0.0009 8E-05 -3E-06
S12 -1.7327 0.1074 -0.0935 0.0649 -0.0289 0.0078 -0.0012 0.0001 -4E-06
S13 0.6082 -0.1509 0.0462 0.0036 -0.0043 0.001 -0.0001 6E-06 -2E-07
S14 -8.5925 -0.0951 0.041 -0.0124 0.0026 -0.0004 4E-05 -2E-06 4E-08
第二十示例
图3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0示出了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0包括第一透镜1020、第二透镜2020、第三透镜3020、第四透镜4020、第五透镜5020、第六透镜6020和第七透镜7020。
第一透镜10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0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0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0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20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0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0和图像传感器9020。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20与第二透镜2020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0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0设置在第七透镜7020与图像传感器9020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0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39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0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39示出了构成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0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9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6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71
表40
K A B C D E F G H J
S1 -1.1332 0.0154 0.0091 -0.0108 0.01 -0.0053 0.0015 -0.0002 -1E-05 0
S2 12.901 -0.0771 0.0315 0.036 -0.0911 0.0858 -0.0454 0.0132 -0.0016 0
S3 9.6379 -0.1255 0.0603 0.0962 -0.2261 0.222 -0.1214 0.036 -0.0045 0
S4 -0.8719 -0.061 0.0524 0.0027 0.0041 -0.069 0.0931 -0.0498 0.0101 0
S5 0 -0.0121 0.0151 -0.088 0.1573 -0.1697 0.1016 -0.0315 0.004 0
S6 -99 -0.0237 -0.0073 0.0365 -0.1182 0.1732 -0.1421 0.0603 -0.0104 0
S7 0 -0.104 -0.0751 0.2741 -0.5665 0.6635 -0.4435 0.1557 -0.0222 0
S8 0 -0.1088 0.0332 -0.0258 -0.0057 0.0249 -0.0175 0.0048 -0.0003 0
S9 0 -0.1824 0.192 -0.1693 0.1022 -0.0423 0.0117 -0.002 0.0002 0
S10 -96.971 -0.1318 0.0661 -0.0223 -0.0048 0.0087 -0.0034 0.0006 -4E-05 0
S11 -34.065 -0.0075 -0.0001 -0.0106 0.0081 -0.0035 0.0008 -1E-04 4E-06 0
S12 -2.7443 0.1131 -0.0726 0.0291 -0.0078 0.0012 -9E-05 1E-06 1E-07 0
S13 -10.221 -0.0393 -0.0198 0.0148 -0.0036 0.0005 -3E-05 1E-06 -2E-08 0
S14 -1.2844 -0.0938 0.0319 -0.0092 0.002 -0.0003 4E-05 -3E-06 1E-07 -3E-09
第二十一示例
图4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2示出了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1包括第一透镜1021、第二透镜2021、第三透镜3021、第四透镜4021、第五透镜5021、第六透镜6021和第七透镜7021。
第一透镜102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2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1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1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1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1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21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1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1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1和图像传感器9021。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21与第三透镜3021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1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1设置在第七透镜7021与图像传感器9021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1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41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1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41示出了构成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2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4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8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591
表42
K A B C D E F G H J
S1 -0.9855 -0.0214 0.0439 -0.0925 0.0633 0.0064 -0.0479 0.0372 -0.0126 0.0016
S2 -12.849 0.0234 -0.0441 -0.1546 -0.0352 0.7096 -1.0004 0.6322 -0.1959 0.0242
S3 -1.1002 -0.0276 0.0854 -0.4269 0.4011 0.3152 -0.8128 0.5995 -0.2021 0.0266
S4 -7.367 -0.1684 1.4677 -5.7804 12.64 -16.742 13.734 -6.8183 1.8769 -0.22
S5 9.3187 -0.2245 1.5162 -5.8569 13.059 -17.823 15.121 -7.7778 2.2231 -0.2714
S6 1.6265 -0.0856 0.2704 -0.9806 2.415 -3.7649 3.6777 -2.1905 0.7327 -0.1058
S7 -4.7815 0.0264 -0.5178 1.9131 -4.2532 5.8667 -5.0521 2.6239 -0.7455 0.0886
S8 5.8592 -0.0338 -0.0317 0.0097 0.0291 -0.0644 0.0612 -0.0311 0.0084 -0.0008
S9 -43.521 -0.002 -0.0021 0.0436 -0.1236 0.1389 -0.0871 0.0311 -0.0059 0.0005
S10 -12.729 -0.0608 0.0286 0.0052 -0.0244 0.0182 -0.0074 0.0018 -0.0002 1E-05
S11 -16.199 0.1227 -0.2762 0.2845 -0.2154 0.1043 -0.0311 0.0056 -0.0006 2E-05
S12 0.0242 -0.0902 0.058 -0.0568 0.029 -0.0088 0.0017 -0.0002 2E-05 -5E-07
S13 -0.8394 -0.4114 0.2062 -0.0647 0.0137 -0.0021 0.0003 -2E-05 2E-06 -5E-08
S14 -1.3743 -0.2983 0.1734 -0.0777 0.0258 -0.006 0.0009 -9E-05 5E-06 -1E-07
第二十二示例
图4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二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4示出了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2包括第一透镜1022、第二透镜2022、第三透镜3022、第四透镜4022、第五透镜5022、第六透镜6022和第七透镜7022。
第一透镜102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2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2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2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2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2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2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22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2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2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2和图像传感器9022。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22与第三透镜3022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2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2设置在第七透镜7022与图像传感器9022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2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43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2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43示出了构成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4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4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11
表44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1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21
第二十三示例
图4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6示出了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3包括第一透镜1023、第二透镜2023、第三透镜3023、第四透镜4023、第五透镜5023、第六透镜6023和第七透镜7023。
第一透镜102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2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3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3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3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3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3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23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3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3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3和图像传感器9023。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23与第三透镜3023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3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3设置在第七透镜7023与图像传感器9023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3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45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3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45示出了构成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6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4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31
表46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3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41
第二十四示例
图4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四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8示出了图4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4包括第一透镜1024、第二透镜2024、第三透镜3024、第四透镜4024、第五透镜5024、第六透镜6024和第七透镜7024。
第一透镜102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2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4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4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4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4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4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4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4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4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4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24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4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4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4和图像传感器9024。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24和第二透镜2024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4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4设置在第七透镜7024与图像传感器9024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4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47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4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47示出了构成图4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48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47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51
表48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5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61
第二十五示例
图4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五示例的示图,并且图50示出了图4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5包括第一透镜1025、第二透镜2025、第三透镜3025、第四透镜4025、第五透镜5025、第六透镜6025和第七透镜7025。
第一透镜102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5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5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5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5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5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5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七透镜7025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5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5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5和图像传感器9025。光阑ST设置在第一透镜1025与第二透镜2025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5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5设置在第七透镜7025与图像传感器9025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5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49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5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49示出了构成图4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50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49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71
表50
K A B C D E F G H J
S1 -1.0054 0.0225 0.0222 -0.0696 0.1604 -0.2238 0.1806 -0.0791 0.0141 0
S2 -1.5097 -0.1275 0.3975 -0.6982 0.6801 -0.322 0.0288 0.029 -0.0076 0
S3 6.0294 -0.163 0.4504 -0.8514 1.0525 -0.8203 0.4235 -0.138 0.0213 0
S4 -0.8846 -0.0449 0.0393 0.1574 -0.6934 1.3171 -1.3069 0.6799 -0.143 0
S5 0 -0.0513 -0.0193 -0.016 0.0043 0.0034 -0.0155 0.0319 -0.0128 0
S6 0 -0.1089 -0.0569 0.3576 -0.9255 1.1947 -0.8604 0.3322 -0.0547 0
S7 -7.5 -0.2139 -0.0107 0.1788 -0.1827 -0.1159 0.3046 -0.1897 0.0405 0
S8 -43.341 -0.1402 -0.061 0.2777 -0.4123 0.3523 -0.1857 0.0564 -0.0071 0
S9 -35.081 -0.0602 0.0736 -0.1046 0.1084 -0.0726 0.0255 -0.0041 0.0002 0
S10 -1.5734 0.1621 -0.2197 0.1896 -0.107 0.0396 -0.0091 0.0011 -6E-05 0
S11 0.5153 0.2137 -0.3167 0.2399 -0.1217 0.0384 -0.0069 0.0007 -3E-05 0
S12 -1.1466 0.1967 -0.2565 0.1542 -0.0532 0.0115 -0.0015 0.0001 -4E-06 0
S13 -0.9056 -0.0077 -0.2094 0.1883 -0.0749 0.0167 -0.0022 0.0002 -5E-06 0
S14 -1.2797 -0.2192 0.1006 -0.0338 0.0088 -0.0018 0.0003 -2E-05 1E-06 -3E-08
第二十六示例
图5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六示例的示图,并且图52示出了图5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6包括第一透镜1026、第二透镜2026、第三透镜3026、第四透镜4026、第五透镜5026、第六透镜6026和第七透镜7026。
第一透镜102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6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6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6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6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6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6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26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6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6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6和图像传感器9026。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26与第三透镜3026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6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6设置在第七透镜7026与图像传感器9026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6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51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6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51示出了构成图5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52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5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69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01
表52
K A B C D E F G H J
S1 -0.1525 0.0035 0.0054 -0.0238 0.0587 -0.0925 0.0808 -0.0376 0.0069 0
S2 -36.188 -0.0554 0.191 -0.4954 0.9092 -1.1194 0.849 -0.3546 0.0617 0
S3 -0.1164 -0.0883 0.2264 -0.5273 0.9947 -1.274 1.0104 -0.4343 0.076 0
S4 0.3326 -0.0462 0.097 -0.2316 0.5455 -0.848 0.7854 -0.3759 0.0708 0
S5 51.758 -0.0119 -0.0911 0.3617 -0.9067 1.3845 -1.3014 0.6835 -0.1493 0
S6 42.164 0.0924 -0.5269 1.3558 -2.2584 2.5093 -1.8107 0.7611 -0.139 0
S7 -4.7579 0.1336 -0.5938 1.261 -1.8115 1.7924 -1.1666 0.4427 -0.0728 0
S8 -3.4393 0.0471 -0.1842 0.2886 -0.3575 0.3273 -0.1971 0.067 -0.0093 0
S9 -8.5449 -0.0502 -0.0588 0.1599 -0.2027 0.1398 -0.0542 0.0105 -0.0007 0
S10 -18.064 -0.044 -0.0734 0.1425 -0.1303 0.0691 -0.0217 0.0038 -0.0003 0
S11 -4.6497 0.0633 -0.1193 0.0882 -0.0426 0.0135 -0.0028 0.0004 -2E-05 0
S12 -50 0.034 -0.0497 0.0246 -0.0072 0.0013 -0.0001 7E-06 -2E-07 0
S13 -2.4291 -0.1201 0.0167 0.0022 -0.0009 0.0001 -6E-06 1E-07 9E-10 0
S14 -1.0032 -0.1111 0.0248 -0.0032 -0.0001 0.0001 -2E-05 2E-06 -8E-08 1E-09
第二十七示例
图5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七示例的示图,并且图54示出了图5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7包括第一透镜1027、第二透镜2027、第三透镜3027、第四透镜4027、第五透镜5027、第六透镜6027和第七透镜7027。
第一透镜102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7的物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7的像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7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7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7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7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27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7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7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7和图像传感器9027。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27与第三透镜3027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7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7设置在第七透镜7027与图像传感器9027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7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53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7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53示出了构成图5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54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5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1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21
表54
K A B C D E F G H J
S1 -0.1061 -0.0082 0.0469 -0.0925 0.0811 -0.0129 -0.032 0.0224 -0.0047 0
S2 -36.188 -0.0502 0.1624 -0.4029 0.6931 -0.7643 0.5021 -0.1789 0.0264 0
S3 0.0036 -0.0795 0.2057 -0.548 1.0742 -1.291 0.9097 -0.3412 0.052 0
S4 0.4038 -0.0325 0.0884 -0.3009 0.7004 -0.9194 0.6738 -0.2424 0.0308 0
S5 51.758 0.0055 -0.1746 0.5018 -0.9395 1.1442 -0.9144 0.4407 -0.0937 0
S6 42.164 0.0953 -0.4992 1.0397 -1.2284 0.8169 -0.2802 0.0384 4E-06 0
S7 -4.7579 0.1185 -0.4938 0.8554 -0.8643 0.5167 -0.185 0.0417 -0.0054 0
S8 -3.4393 0.0492 -0.194 0.3147 -0.3773 0.3249 -0.1878 0.063 -0.0088 0
S9 -8.5449 -0.0638 0.0289 -0.0884 0.1649 -0.171 0.0983 -0.0306 0.0041 0
S10 -18.064 -0.0543 -0.0172 0.0321 -0.0179 0.004 5E-06 -0.0001 8E-06 0
S11 -4.6497 0.0535 -0.0909 0.0613 -0.0311 0.011 -0.0026 0.0004 -2E-05 0
S12 -50 0.0103 -0.0176 0.0057 -0.0015 0.0003 -4E-05 2E-06 -6E-08 0
S13 -2.606 -0.1177 0.0192 -0.0004 -1E-04 -1E-05 4E-06 -4E-07 9E-09 0
S14 -1.0102 -0.0979 0.0187 -0.0024 0.0001 2E-05 -6E-06 6E-07 -3E-08 6E-10
第二十八示例
图5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八示例的示图,并且图56示出了图5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
光学成像系统28包括第一透镜1028、第二透镜2028、第三透镜3028、第四透镜4028、第五透镜5028、第六透镜6028和第七透镜7028。
第一透镜102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一透镜1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一透镜1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二透镜202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二透镜2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三透镜302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三透镜3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四透镜402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4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四透镜4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五透镜502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五透镜5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第六透镜6028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6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六透镜6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六透镜6028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第七透镜7028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028的物方表面是凸出的,第七透镜7028的像方表面是凹入的。此外,在第七透镜7028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形成至少一个拐点。
光学成像系统28还包括光阑ST、滤光器8028和图像传感器9028。光阑ST设置在第二透镜2028与第三透镜3028之间,以调节入射在图像传感器9028上的光的量。滤光器8028设置在第七透镜7028与图像传感器9028之间,以阻挡红外线。图像传感器9028形成成像面,在成像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像。尽管在图55中未示出,但是光阑ST设置在表57(稍后出现在本申请中)列出的示例28的距成像面距离SL处。
下表55示出了构成图5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表56示出了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5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3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41
表56
K A B C D E F G H J
S1 -0.9867 -0.0114 0.0111 -0.0538 0.0917 -0.0925 0.0542 -0.0183 0.0033 -0.0003
S2 -12.035 0.0479 -0.173 0.2637 -0.3194 0.2597 -0.1301 0.0386 -0.0062 0.0004
S3 -0.9455 -0.0107 -0.0528 0.1054 -0.1922 0.2187 -0.1388 0.0499 -0.0096 0.0008
S4 3.0384 -0.0418 0.2162 -0.5714 0.8143 -0.6941 0.3642 -0.1154 0.0202 -0.0015
S5 10.164 -0.0842 0.2583 -0.5961 0.8439 -0.7413 0.4043 -0.1328 0.0241 -0.0018
S6 2.0809 -0.0648 0.1424 -0.2905 0.4095 -0.3776 0.2224 -0.0802 0.0163 -0.0014
S7 -13.097 -0.0215 -0.0518 0.145 -0.2583 0.2777 -0.1843 0.0733 -0.0157 0.0014
S8 5.8592 -0.0435 0.0377 -0.0856 0.1074 -0.0887 0.0479 -0.0161 0.0031 -0.0003
S9 -43.521 -0.0279 0.0228 0.0104 -0.0468 0.0468 -0.0253 0.0078 -0.0013 9E-05
S10 -17.628 -0.0671 0.0426 -0.0048 -0.0103 0.0068 -0.0022 0.0004 -4E-05 1E-06
S11 -9.8081 0.0426 -0.1025 0.0919 -0.0514 0.0177 -0.0039 0.0006 -5E-05 2E-06
S12 -0.0695 0.0048 -0.0496 0.0379 -0.0164 0.004 -0.0005 4E-05 -8E-07 -1E-08
S13 -0.6908 -0.2261 0.0409 0.0129 -0.0077 0.0017 -0.0002 1E-05 -6E-07 1E-08
S14 -1.419 -0.2123 0.0904 -0.0281 0.0063 -0.001 9E-05 -6E-06 2E-07 -2E-09
下表57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TTL(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从光阑到成像面的距离SL、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F NO.)(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f除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光瞳的直径,其中,以mm表示f和入射光瞳的直径二者)、在成像面上的像高(IMG HT)(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FOV)。以mm表示f、TTL、SL和IMG HT的值。F NO.的值是无量纲值。以度表示FOV的值。
表57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5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61
下表58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示出了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第四透镜的焦距f4、第五透镜的焦距f5、第六透镜的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焦距f7。
表58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6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71
下表59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示出了第一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1edge T)、第二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2edge T)、第三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3edgeT)、第四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4edge T)、第五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5edge T)、第六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6edge T)和第七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7edge T)。
表59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7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81
下表60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示出了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的弧高(L5S1 sag)、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的弧高(L5S2 sag)、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第一拐点处的厚度(Yc71P1)、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第二拐点处的厚度(Yc71P2)、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第一拐点处的厚度(Yc72P1)和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第二拐点处的厚度(Yc72P2)。
表60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8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791
下表61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示出了第一分隔件至第七分隔件中的每个的内径。SP1是第一分隔件的内径,SP2是第二分隔件的内径,SP3是第三分隔件的内径,SP4是第四分隔件的内径,SP5是第五分隔件的内径,SP6是第六分隔件的内径,并且SP7是第七分隔件的内径。
表61
示例 SP1 SP2 SP3 SP4 SP5 SP6 SP7
1 2.8400 2.5300 2.8300 3.2900 4.3400 6.3100
2 1.3500 1.2300 1.1400 1.5300 2.0700 2.7800
3 1.5000 1.3400 1.3200 1.7200 2.3100 3.0300
4 1.2400 1.1500 1.0300 1.4800 1.9000 2.4600
5 1.3400 1.2300 1.0300 1.5000 1.9800 2.6600
6 2.3100 2.1600 2.5400 2.9400 4.0600 4.8400 5.12
7 2.5800 2.4000 2.4900 2.9700 4.1600 4.8900 5.51
8 2.5900 2.5000 2.5300 2.9000 3.8000 4.9000
9 2.6500 2.4600 2.3900 2.9000 3.8000 5.1500
10 2.7700 2.6100 2.7900 3.1200 4.0300 4.8900
11 2.8100 2.6300 2.6500 3.1200 4.0300 4.9100
12 2.8000 2.6500 2.7300 3.5400 3.4200 4.4400 5.74
13 3.1700 3.0000 2.7900 3.0800 4.1800 5.4900
14 2.1200 2.1000 2.0400 2.1200 2.8100 4.6400
15 2.3200 2.3600 2.5600 2.9300 3.7000 4.3500
16 2.4100 2.3000 2.6600 3.0300 3.7600
17 2.1060 1.8860 2.0080 2.7000 3.0740 4.4840
18 2.4200 2.2300 2.0900 2.4700 3.2000 4.3300
19 2.8800 2.6300 2.2900 2.9300 4.3800 5.5100
20 2.6600 2.4700 X 3.1300 3.7800 5.1300
21 2.6700 2.5000 2.4400 2.9900 3.8000 5.2700
22 2.7100 2.5300 2.5200 3.0300 3.7800 4.8300
23 2.3600 2.0300 2.2500 2.6500 3.6400 5.1400 5.3
24 2.3300 2.2700 2.5300 3.1700 4.5200 5.3100 5.64
25 2.0600 1.8900 2.1500 2.7000 3.6100 4.5600 4.84
26 1.8900 1.8400 2.3300 2.7300 3.7300 5.4300 6.03
27 2.3900 2.1500 2.4000 2.8200 3.9400 5.6800 6.02
28 3.2200 3.1100 2.9200 3.2500 4.6000 5.6000 6.15
下表62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3示出了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的体积。L1w是第一透镜的体积,L2w是第二透镜的体积,L3w是第三透镜的体积,L4w是第四透镜的体积,L5w是第五透镜的体积,L6w是第六透镜的体积,并且L7w是第七透镜的体积。
表6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11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21
下表63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g示出了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的重量。L1m是第一透镜的重量,L2m是第二透镜的重量,L3m是第三透镜的重量,L4m是第四透镜的重量,L5m是第五透镜的重量,L6m是第六透镜的重量,并且L7m是第七透镜的重量。
表63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2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31
下表64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示出了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的总外径(包括肋)。L1TR是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2TR是第二透镜的总外径,L3TR是第三透镜的总外径,L4TR是第四透镜的总外径,L5TR是第五透镜的总外径,L6TR是第六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
表64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3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41
下表65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以mm示出了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的肋中的平坦部的厚度。L1rt是第一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L2rt是第二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L3rt是第三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L4rt是第四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L5rt是第五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L6rt是第六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并且L7rt是第七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
表65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42
Figure BDA0002827973680000851
下表66针对这里描述的示例1至示例28中的每个示例示出了:条件表达式1和条件表达式7中的比率L1w/L7w、条件表达式2和条件表达式8中的比率S6d/f、条件表达式3和条件表达式9中的比率L1TR/L7TR、条件表达式4和条件表达式10中的比率L1234TRavg/L7TR、条件表达式5和条件表达式11中的比率L12345TRavg/L7TR以及条件表达式6和条件表达式12中的比率|f134567-f|/f中的每个的无量纲值。通过将以相同度量单位表示的两个值相除来获得这些比率中的每个的无量纲值。
表66
示例 L1w/L7w S6d/f L1TR/L7TR L1234TRavg/L7TR L12345TRavg/L7TR |f134567-f|/f
1 0.172 1.167 0.593 0.703 0.747 0.298
2 0.212 1.209 0.657 0.748 0.780 6.407
3 0.309 0.638 0.662 0.730 0.760 9.951
4 0.355 0.631 0.702 0.811 0.832 8.718
5 0.394 0.622 0.753 0.759 0.790 2.199
6 0.194 0.594 0.669 0.710 0.740 0.357
7 0.232 1.039 0.706 0.645 0.674 6.988
8 0.218 1.076 0.610 0.693 0.724 85.860
9 0.250 1.084 0.656 0.678 0.712 13.836
10 0.288 1.131 0.643 0.709 0.735 17.623
11 0.255 1.012 0.673 0.710 0.736 5.743
12 0.181 0.912 0.603 0.631 0.684 3.469
13 0.144 0.917 0.602 0.701 0.727 2.648
14 0.194 1.311 0.600 0.668 0.721 0.421
15 0.209 1.311 0.601 0.710 0.727 0.304
16 0.155 0.987 0.589 0.682 0.731 0.033
17 0.139 0.000 0.595 0.657 0.702 0.294
18 0.199 1.049 0.647 0.719 0.755 0.642
19 0.225 1.078 0.653 0.734 0.770 2.161
20 0.290 1.266 0.660 0.742 0.776 0.204
21 0.155 1.234 0.616 0.670 0.700 35.229
22 0.196 1.189 0.613 0.669 0.702 3.197
23 0.251 1.072 0.634 0.584 0.610 0.317
24 0.147 1.041 0.583 0.599 0.633 0.290
25 0.247 1.229 0.570 0.579 0.608 0.301
26 0.120 1.060 0.544 0.525 0.550 0.362
27 0.103 1.093 0.495 0.582 0.607 0.220
28 0.121 1.217 0.552 0.652 0.684 5.866
图57和图58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和镜筒结合彼到此的示例的截面图。
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示例可包括如图57和图58中示出的自对准结构。
在图57中示出的一个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自对准结构,在该自对准结构中,通过使四个连续的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彼此结合而使四个连续的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的光轴而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最靠近物方设置的第一透镜1000被设置为与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一透镜1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结合到第一透镜1000以使第二透镜2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三透镜3000结合到第二透镜2000以使第三透镜3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并且第四透镜4000结合到第三透镜3000以使第四透镜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至第四透镜4000可设置为不与镜筒的内表面接触。
尽管图57示出了第一透镜1000至第四透镜4000彼此结合,但是彼此结合的四个连续的透镜可更改为第二透镜2000至第五透镜5000,或第三透镜3000至第六透镜6000,或第四透镜4000至第七透镜7000。
在图58中示出的另一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自对准结构,在该自对准结构中,通过使五个连续的透镜镜1000、2000、3000、4000和5000彼此结合而使五个连续的透镜1000、2000、3000、4000和5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最靠近物方设置的第一透镜1000被设置为与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一透镜1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结合到第一透镜1000以使第二透镜2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三透镜3000结合到第二透镜2000以使第三透镜3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四透镜4000结合到第三透镜3000以使第四透镜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并且第五透镜5000结合到第四透镜4000以使第五透镜5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至第五透镜5000可设置为不与镜筒的内表面接触。
尽管图58示出了第一透镜1000至第五透镜5000彼此结合,但是彼此结合的五个连续的透镜可更改为第二透镜2000至第六透镜6000,或第三透镜3000至第七透镜7000。
图59是示出第七透镜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59示出了第七透镜的总外径(L7TR)、第七透镜的肋的平坦部的厚度(L7rt)、第七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7edge T)、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第一拐点处的厚度(Yc71P1)、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第二拐点处的厚度(Yc71P2)以及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第一拐点处的厚度(Yc72P1)。
图60是示出透镜的肋的形状的示例的截面图。
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示例可包括防止闪耀现象和反射的结构。例如,如图60中所示出的,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1000的肋、第二透镜2000的肋、第三透镜3000的肋、第四透镜4000的肋、第五透镜5000的肋、第六透镜6000的肋和第七透镜7000的肋可进行部分地表面处理,以使肋的表面粗糙。表面处理的方法可包括化学蚀刻和物理磨削,但不限于此。
表面处理区域EA可形成在从透镜的光实际通过的光学部的边缘到肋的端部的整个区域中。然而,如图60中所示出的,包括凹入部E11、E21和E22的非处理区域NEA可不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可被表面处理成具有与表面处理区域EA的粗糙度不同的粗糙度。形成在透镜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非处理区域NEA的尺寸G1可不同于形成在透镜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非处理区域的尺寸G2。在图60中示出的示例中,G1大于G2。
具有尺寸G1的非处理区域NEA包括第一凹入部E11,并且具有尺寸G2的非处理区域包括第二凹入部E21和第三凹入部E22。从肋的端部到第二凹入部E21的距离G4小于从肋的端部到第一凹入部E11的距离G3。另外,从肋的端部到第三凹入部E22的距离G5小于从肋的端部到第一凹入部E11的距离G3。
在形成以上描述的非处理区域NEA以及凹入部E11、E21和E22的位置处可有利于测量透镜的同心度。
以上描述的示例能够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并且可易于执行像差校正。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这里描述的示例将仅被认为是描述性含义,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用其他组件或其等同物替代或补充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是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型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7)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共七个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包括:
第一透镜,包括正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第二透镜,包括正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第三透镜,包括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第四透镜,包括正屈光力和凸出的物方表面;
第五透镜,包括负屈光力;
第六透镜,包括正屈光力和凸出的物方表面;以及
第七透镜,包括负屈光力,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沿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方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1<|f134567-f|/f,其中,f134567是用设定为1.0的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计算的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f134567和f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以及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1<L1w/L7w<0.4,其中,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以及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五透镜包括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七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七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至少一个拐点形成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
其中,至少一个拐点形成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是6.0mm或更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小于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分隔件,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0.5<S6d/f<1.2,其中,S6d是所述分隔件的内径,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S6d和f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0.4<L1TR/L7TR<0.7,其中,L1TR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TR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0.5<L1234TRavg/L7TR<0.75,其中,L1234TRavg是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234TRavg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0.5<L12345TRavg/L7TR<0.76,其中,L12345TRavg是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2345TRavg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13.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共七个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包括:
第一透镜,包括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包括正屈光力和凸出的物方表面;
第三透镜,包括负屈光力和凸出的物方表面;
第四透镜,包括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包括负屈光力;
第六透镜,包括正屈光力和凸出的物方表面;以及
第七透镜,包括负屈光力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沿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方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方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1<|f134567-f|/f,其中,f134567是用设定为1.0的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计算的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f134567和f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以及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1<L1w/L7w<0.4,其中,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以及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包括凹入的像方表面,以及
其中,第七透镜包括凸出的物方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至少一个拐点形成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以及
其中,至少一个拐点形成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0.4<L1TR/L7TR<0.7,其中,L1TR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7TR是所述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TR和L7TR以相同的测量单位表示。
CN202011435691.XA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112526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061393 2018-05-29
KR10-2018-0061393 2018-05-29
KR10-2018-0106185 2018-09-05
KR1020180106185A KR102071923B1 (ko) 2018-05-29 2018-09-05 촬상 광학계
CN201910441856.5A CN110542999B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856.5A Division CN110542999B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6720A CN112526720A (zh) 2021-03-19
CN112526720B true CN112526720B (zh) 2022-11-01

Family

ID=6869468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856.5A Active CN110542999B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CN202011032493.9A Pending CN112130283A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CN202011435691.XA Active CN112526720B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CN202211246476.4A Pending CN115437120A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856.5A Active CN110542999B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CN202011032493.9A Pending CN112130283A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6476.4A Pending CN115437120A (zh) 2018-05-29 2019-05-24 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353686B2 (zh)
KR (1) KR102479780B1 (zh)
CN (4) CN110542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321A (zh) * 2018-05-29 2021-12-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42984B (zh) * 2018-05-29 2022-10-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859518A (zh) * 2018-05-29 2022-08-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960765B (zh) * 2018-12-11 2024-03-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665488B (zh) 2018-12-26 2019-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9839729B (zh) * 2018-12-31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644642B2 (en) 2019-02-21 2023-05-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10412748A (zh) * 2019-08-28 2019-11-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908075B (zh) * 2019-12-05 2020-10-30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449142B2 (ja) 2020-04-03 2024-03-13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2578534B (zh) * 2020-12-07 2022-05-1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8471B (zh) 2011-08-24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
TWI570467B (zh) 2012-07-06 2017-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組
TWI449947B (zh) 2012-08-13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片系統組
JP6160423B2 (ja) * 2013-10-04 2017-07-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5072402A (ja) * 2013-10-04 2015-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15141267A (ja) * 2014-01-28 2015-08-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KR101630048B1 (ko) * 2014-07-22 2016-06-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510804B (zh) * 2014-08-01 2015-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5988193B (zh) * 2015-01-30 2018-10-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取像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8710193B (zh) * 2015-02-17 2020-09-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系统及取像装置
CN105425363B (zh) 2015-12-24 2018-01-12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影光学系统
US9810883B2 (en) 2015-12-24 2017-11-07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JP5951913B1 (ja) * 2016-01-08 2016-07-13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TWM527093U (zh) *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JPWO2017199633A1 (ja) 2016-05-19 2019-03-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683128B (zh) 2016-05-20 2020-0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TWI646367B (zh) * 2017-06-30 2019-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362289B1 (ja) * 2017-10-19 2018-07-25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07621683B (zh) * 2017-10-26 2023-06-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60196B (zh) * 2018-03-30 2019-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071924B1 (ko) * 2018-05-29 2020-02-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0542986B (zh) 2018-05-29 2023-04-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805321A (zh) 2018-05-29 2021-12-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69366A1 (en) 2019-12-05
CN115437120A (zh) 2022-12-06
CN112526720A (zh) 2021-03-19
CN112130283A (zh) 2020-12-25
US11353686B2 (en) 2022-06-07
CN110542999A (zh) 2019-12-06
US20230228981A1 (en) 2023-07-20
US20210048648A1 (en) 2021-02-18
US11789239B2 (en) 2023-10-17
KR102479780B1 (ko) 2022-12-22
CN110542999B (zh) 2022-09-27
KR20200010545A (ko) 2020-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6720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2130285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4298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4298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252671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4298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5220193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91162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03830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92811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038306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91162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946513U (zh) 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