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3488B - 可切换双向自由轮耦联装置和具有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切换双向自由轮耦联装置和具有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3488B
CN112513488B CN201980049977.3A CN201980049977A CN112513488B CN 112513488 B CN112513488 B CN 112513488B CN 201980049977 A CN201980049977 A CN 201980049977A CN 112513488 B CN112513488 B CN 112513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ing
blocking element
release position
recess
actu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3488A (zh
Inventor
U·奥内穆斯
M·艾特泽尔
S·利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Publication of CN112513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3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12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 F16D41/1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the action being revers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12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 F16D41/125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the pawl movemen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12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 F16D41/1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hinged pawl co-operating with teeth, cogs, or the like the effective stroke of the pawl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耦联装置的驱动装置,耦联装置具有设置第一构件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构件连接且能在第一阻止位置与第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第一阻止元件及第一操纵元件,第一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一阻止元件的第一通孔且能在将第一阻止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第一解耦位置与允许第一阻止元件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的第一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阻止元件运动,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之外且在第一阻止位置中在穿透第一通孔的情况下嵌入第一凹槽中。此外,在第一构件的相对置的侧上设置第二凹槽、与第二构件连接的第二阻止元件和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操纵元件。

Description

可切换双向自由轮耦联装置和具有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联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的耦联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特别是用于汽车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这样的用于至少暂时抗扭地连接至少两个构件的耦联装置以及这样的用于机动车、特别是用于汽车的驱动装置例如已经由WO 2017/091433 A1已知。所述耦联装置例如可以用作自由轮、特别是用作可切换的自由轮,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或要设置在所述构件之中的第一构件上。所述耦联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阻止元件,所述第一阻止元件与第二构件连接或可连接并且能在至少一个第一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一释放位置之间特别是相对于第二构件运动。
此外,所述耦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操纵元件,所述第一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一阻止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第一操纵元件能在至少一个将第一阻止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第一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一阻止元件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的第一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阻止元件运动。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之外并且因此在第一释放位置中不嵌入凹槽中。在第一阻止位置中,第一阻止元件穿透第一通孔,从而在第一阻止位置中第一阻止元件在穿透第一通孔的情况下嵌入第一凹槽中。由此,所述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或可连接。
此外,这样的耦联装置由WO 2014/110319 A1已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耦联装置和驱动装置,从而能实现特别有利的运行。
按照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耦联装置以及通过一种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驱动装置来解决。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至少暂时抗扭地连接至少两个构件、特别是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或驱动装置的至少两个构件的耦联装置。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或要设置在所述构件之中的第一构件上。例如,第一凹槽抗扭地与第一构件连接或可连接。此外,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阻止元件,所述第一阻止元件与第二构件连接或可连接。所述第一阻止元件能在至少一个第一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特别是相对于第二构件运动、特别是枢转。此外,所述耦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操纵元件,所述第一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一阻止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操纵元件能在至少一个将第一阻止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第一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一阻止元件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的第一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阻止元件运动、特别是转动。
换句话说,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第一操纵元件将第一阻止元件保持或固定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其中,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之外并且因此不嵌入第一凹槽中。
如果第一操纵元件从解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则第一操纵元件允许第一阻止元件从释放位置运动到阻止位置件中。换句话说,第一阻止元件于是从释放位置运动到阻止位置中,其中,例如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阻止位置中穿透第一通孔并且在此嵌入第一凹槽中。换句话说,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阻止位置中在穿透第一通孔的情况下嵌入第一凹槽中,由此使所述构件借助于第一阻止元件沿第一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或可连接。因此,如果例如第一操纵元件位于耦联位置中,则第一阻止元件位于第一阻止位置中,从而所述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并且因此不能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彼此转动。
为了现在能够实现之前提及的驱动装置或动力传动系统的特别有利的且特别高效的并且因此低能耗的、特别是低燃料消耗的运行,按照本发明,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特别是抗扭地设置或要设置在第一构件上。例如,第二凹槽与第一构件抗扭地连接或可连接。
此外,按照本发明,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二构件连接或可连接的第二阻止元件,所述第二阻止元件能在至少一个第二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特别是相对于第二构件运动、特别是枢转。此外,按照本发明,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操纵元件,所述第二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二阻止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操纵元件能在至少一个将第二阻止元件保持在第二释放位置中的第二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二阻止元件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的第二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二阻止元件运动。换句话说,所述第二操纵元件在第二解耦位置中将第二阻止元件保持或固定在第二释放位置中。
例如如果第二操纵元件从解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则第二操纵元件允许第二阻止元件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或者第二阻止元件于是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在此,第二阻止元件在第二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所述凹槽之外,从而第二阻止元件在第二释放位置中不嵌入所述凹槽中。然而,在第二阻止位置中,第二阻止元件在穿透第二通孔的情况下嵌入第二凹槽中。换句话说,第二阻止元件在第二阻止位置中穿透第二通孔并且在此嵌入第二凹槽中,由此所述构件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或可连接。例如当第二阻止元件在第二阻止位置中穿透第二通孔并且嵌入第二凹槽中时,第二阻止元件例如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之外。第一阻止元件例如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所述凹槽之外并且因此不嵌入所述凹槽中。例如当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阻止位置中穿透第一通孔并且在此嵌入第一凹槽中时,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阻止位置中设置在第二凹槽之外。
优选地,第一阻止元件能通过如下方式从第一阻止位置运动到第一释放位置中,即,第一操纵元件从耦联位置运动、特别是转动到解耦位置中。此外优选地,第二阻止元件能通过如下方式从第二阻止位置运动到第二释放位置中,即,第二操纵元件从第二耦联位置运动、特别是转动到第二解耦位置中。因此,相应的操纵元件例如是相应的选择板或相应的选择环,其中,借助于相应的操纵元件能根据需求引起相应的阻止元件在相应的释放位置与相应的阻止位置之间相应地运动。由此,例如能够使所述构件根据需求沿第一转动方向和/或第二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
例如如果两个阻止元件同时位于各自的释放位置中,则所述构件例如不仅能够沿第一转动方向而且能够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彼此转动。例如如果两个阻止元件同时位于各自的阻止位置中,则所述构件不仅沿第一转动方向而且沿第二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例如如果第一阻止元件位于第一阻止位置中,而第二阻止元件位于第二释放位置中,则所述构件例如能够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彼此转动,其中,所述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例如如果第一阻止元件位于第一释放位置中,而第二阻止元件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则所述构件例如能够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彼此运动,其中,所述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因此,能够实现特别根据需求的且因此高效的运行。特别是可能的是,第一阻止元件和/或第二阻止元件根据需求保持在各自的释放位置中,从而例如第一构件在期望在所述构件之间沿所述转动方向之中的至少一个转动方向相对转动时不与相应的位于释放位置中的阻止元件接触。
在常规的耦联装置中例如不设置第二操纵元件。如果在此例如第一阻止元件借助于第一操纵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则由此例如所述耦联装置能够作为自由轮、特别是可切换的自由轮起作用,所述自由轮——因为例如第一阻止元件借助于第一操纵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允许在所述构件之间沿第一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然而阻止在所述构件之间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因为例如第二阻止元件特别是能够以弹簧加载的方式嵌入第二凹槽,以便由此避免所述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转动。然而在此,第二阻止元件允许在所述构件之间沿第一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因为此时例如第一构件在相对于第二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转动的情况下接触第二阻止元件并且在所述第二阻止元件上滑动、特别是这样滑动,使得例如当第二凹槽被第二阻止元件遮盖时第二阻止元件暂时地进入到第二阻止位置中并且由此暂时地嵌入第二凹槽中,然而随后,第二阻止元件由第一构件从第二凹槽中运动出来并且由此从第二阻止位置中运动到第二释放位置中。因此,常规地,在第一构件与第二阻止元件之间发生接触,由此出现不舒服的噪声、特别是以咔嗒噪声的形式的噪声,所述噪声例如由用于自行车的常规自由轮充分已知。此外,由于在第一构件与第二阻止元件之间的所提及的接触,通常在第二阻止元件与第一构件之间发生摩擦,其中,所述摩擦使所述耦联装置的效率受损并且因此使所述驱动装置的效率受损或者总体上使所述动力传动系统的效率受损。
因为现在按照本发明不仅使用第一操纵元件、而且使用第二操纵元件,从而第二阻止元件能够借助于第二操纵元件根据需求保持在释放位置中,所以按照本发明的耦联装置能够根据自由轮的类型、特别是根据可切换的自由轮的类型起作用,然而其中例如在所述构件之间存在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转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在第一构件与第二阻止元件之间的不期望的接触,特别是通过使第二阻止元件借助于第二操纵元件保持在第二释放位置中来避免。因此,能够避免产生不期望的噪声。此外,能够避免在第一构件与第二阻止元件之间的不期望的摩擦,从而能实现特别效率有利的或者说高效的运行。
为了实现特别有利且高效的运行,在本发明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规定,各所述操纵元件相互连接、特别是抗扭地连接并且由此能共同地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特别是转动。各所述操纵元件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的共同运动或共同可运动性特别是可理解为,各所述操纵元件由于其连接而同时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或可运动。由此,例如能够将用于所述耦联装置的调节或控制耗费保持得特别低。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设置有一个对于各所述操纵元件而言共用的致动器,借助于所述致动器,各所述操纵元件共同地或同时地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或可运动。由此,所述耦联装置的部件数量和重量、成本和结构空间需求能够保持得特别低,因为对于两个操纵元件设置唯一的由各所述操纵元件所共用的用于使操纵元件运动的致动器并且该唯一的致动器是足够的。
为了实现有利且高效的运行,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之外。
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各所述凹槽设置在彼此相对置的侧上。由此,例如能够将耦联装置的结构空间需求、特别是沿构件的轴向方向的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得特别低,从而能实现特别高效的运行。所述侧之中的一侧例如是第一构件的第一轴向端侧,其中,例如所述侧之中的第二侧是第一构件的第二轴向端侧,其中,各所述轴向端侧沿第一构件的轴向方向彼此背离。
为了在此使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得特别低,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开口或敞开,并且所述第二凹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开口或敞开。因此,第一阻止元件例如能够沿第二方向嵌入第一凹槽中,其中,例如第二阻止元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嵌入第二凹槽中。
在此,已证明为特别有利的是,各所述阻止元件设置在相对置的侧上,由此,能够使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得特别低。优选地,所述阻止元件和所述凹槽沿着第一转动方向或沿着第二转动方向彼此错开地设置,由此,特别是能够将轴向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在特别低的范围中。
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具有第一运行状态或者能切换到第一运行状态中。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各所述操纵元件同时位于各自的解耦位置中,从而各所述阻止元件借助于所述操纵元件同时保持在各自的释放位置中。因此,所述构件能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例如不仅沿第一转动方向而且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彼此转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耦联装置具有第二运行状态或者能切换到第二运行状态中。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操纵元件位于第一耦联位置中,而所述第二操纵元件位于第二耦联位置中。由此,所述第一阻止元件位于第一释放位置中,而所述第二阻止元件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
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具有第三运行状态或者能切换到第三运行状态中。在所述第三运行状态下,各所述操纵元件同时位于各自的耦联位置中,从而各所述阻止元件同时位于各自的阻止位置中。
特别是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所述通孔具有彼此不同的、沿着相应的转动方向延伸的长度或大小或尺寸,由此,例如第二阻止元件可以穿透第二通孔并且由此嵌入第二凹槽中,而第一阻止元件借助于第一操纵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
在相应的解耦位置中,相应的阻止元件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借助于相应的操纵元件保持在相应的释放位置中,即,相应的阻止元件、特别是沿构件的轴向方向支撑或可支撑在相应的操纵元件的相应的壁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特别是用于汽车、例如轿车的驱动装置或动力传动系统。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构件。此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至少暂时抗扭地相互连接所述构件的至少一个耦联装置,其中,所述耦联装置优选地构造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按照本发明的耦联装置。
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设置在第一构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和与第二构件连接的并且能在至少一个第一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止元件。此外,所述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操纵元件,所述第一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一阻止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并且能在至少一个将第一阻止元件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第一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一阻止元件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的第一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阻止元件运动、特别是转动。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之外。在第一阻止位置中,第一阻止元件在穿透第一通孔的情况下嵌入第一凹槽中,所述构件由此沿第一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
为了现在能够实现特别有利且特别高效地并且因此效率有利地运行所述驱动装置,按照本发明规定,所述驱动装置、特别是耦联装置具有设置在第一构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和与第二构件连接的并且能在至少一个第二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止元件。此外,所述驱动装置、特别是耦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操纵元件,所述第二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二阻止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并且能在至少一个将第二阻止元件保持在第二释放位置中的第二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二阻止元件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的第二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二阻止元件运动、特别是转动。第二阻止元件在第二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凹槽之外。在第二阻止位置中,第二阻止元件在穿透第二通孔的情况下嵌入第二凹槽中,所述构件由此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点和有利实施方案可视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优点和有利实施方案,并且反之亦然。
最后,已证明为特别有利的是,所述第二构件是壳体并且所述第一构件是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轴、特别是驱动装置的变速器的轴。所述轴例如是行星齿轮架或者抗扭地与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架连接。例如如果两个阻止元件同时位于各自的阻止位置中,则所述例如轴抗扭地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从而所述轴不能相对于壳体转动。根据第一阻止元件和/或第二阻止元件是否位于各自的阻止位置中,所述轴例如能够沿第一转动方向和/或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转动,而例如所述轴借助于所述耦联装置被固定以防止沿第二转动方向或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相对转动。由此能够实现特别根据需求地运行所述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细节由下面对优选实施例连同所属附图的描述得出。在此:
图1局部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耦联装置处于第一运行状态下;
图2局部地示出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耦联装置处于第二运行状态下;
图3局部地示出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耦联装置处于第三运行状态下;
图4分别局部地示出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借助于图4阐述用于运行包括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装置的方法,
图5分别局部地示出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借助于图5阐述所述方法;
图6分别局部地示出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借助于图6阐述所述方法;以及
图7分别局部地示出耦联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借助于图7进一步阐述所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以示意性的俯视图局部地示出机动车(特别是汽车、例如轿车)的在图1中同样局部可见的驱动装置2的耦联装置1。轿车包括动力传动系统,借助于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能驱动轿车。在此,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例如是变速器或者包括这样的变速器。变速器例如构造为自动变速器、特别是构造为转换器-自动变速器。此外,动力传动系统例如包括至少一个在图中不可见的驱动发动机,驱动发动机具有例如构造为曲轴的输出轴。驱动发动机例如构造为内燃机并且在此特别是构造为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并且能够通过其输出轴提供用于驱动机动车的转矩。所述转矩例如被导入到变速器中或者被导入到驱动装置2中,变速器或驱动装置2由此被驱动。特别是,例如可以通过驱动装置2来驱动机动车的车轮并且由此使所述机动车总体上由驱动发动机驱动。借助于驱动装置2、特别是借助于变速器例如将相应的由驱动发动机提供的转矩转换成与此相对的不同转矩。为此,驱动装置2、特别是变速器例如包括多个挡位或者说挡级,所述挡位或者说挡级在其相应的传动比方面彼此不同。
相应的挡位或者说挡级例如可以挂入或者说激活以及脱开或者说断开。在换挡(所述换挡也称为切换)的范围内,例如断开所述挡位之中的第一挡位和激活所述挡位之中的第二挡位。例如,在升挡的范围内,最初激活的第一挡位被断开,而最初断开的第二挡位被激活。例如,在降挡的范围内,最初激活的第二挡位被断开,而最初断开的第一挡位被激活。在此,第一挡位例如具有第一传动比,其中,第二挡位例如具有相对于第一传动比更小的第二传动比。
在此,驱动装置2包括以轴3的形式的第一构件,所述轴例如是驱动装置2的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架或者抗扭地与这样的行星齿轮架连接。此外,驱动装置2包括以在图中特别示意地示出的壳体4的形式的第二构件,其中,轴3至少部分地、特别是至少大部分或完全地容纳在壳体4中。在图1中也可看出转动轴线5,所述转动轴线也称为变速器轴线。转动轴线5与驱动装置2的轴向方向重合并且因此特别是与轴3的轴向方向重合,其中,例如轴3在耦联装置1的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壳体4转动或可转动,特别是当驱动装置2、特别是轴3被驱动的时候。驱动装置2、特别是变速器例如由驱动发动机在驱动发动机的牵引运行中被驱动,其中,例如所述驱动发动机在其牵引运行中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之前提及的车轮。此外可设想的是,驱动装置2、特别是变速器在驱动发动机的滑移运行中由所提及的车轮驱动,其中,在滑移运行中,所述车轮通过驱动装置2、特别是通过变速器来驱动所述驱动发动机。“驱动发动机特别是通过变速器驱动车轮”可理解为:所述驱动发动机通过变速器借助于输出轴来驱动车轮。“在滑移运行中车轮通过变速器来驱动所述驱动发动机”特别是可理解为:在滑移运行中车轮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输出轴。
如下面还要详细阐述的那样,耦联装置1可以如自由轮、特别是可切换的自由轮那样起作用并且为此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轴3上的第一凹槽6。此外,耦联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与壳体4连接的第一阻止元件7,所述第一阻止元件也称为第一张开元件。在此,第一阻止元件7能在至少一个图1所示的第一释放位置与至少一个图3所示的第一阻止位置之间相对于构件运动,其中,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阻止元件7能围绕枢转轴线8相对于构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与第一阻止位置之间枢转。转动轴线5例如垂直于第一平面延伸,其中,枢转轴线8垂直于第二平面延伸,并且各所述平面彼此垂直地延伸。此外,阻止元件7例如关于转动轴线5抗扭地保持在壳体4上,从而阻止元件7虽然能够围绕枢转轴线8相对于壳体4转动或者说枢转,然而阻止元件7不能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壳体4转动。由此,如果阻止元件7例如位于其第一阻止位置中,则例如轴3的围绕转动轴线5起作用的第一转矩能够通过阻止元件7传递到壳体4上,这在下面还更详细地阐述。
阻止元件7配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9,该弹簧元件一方面至少间接地、特别是直接地支撑在壳体4上并且另一方面至少间接地、特别是直接地支撑在阻止元件7上。在此,弹簧元件9例如在第一释放位置中比在第一阻止位置中被更强烈地张紧,从而弹簧元件9至少在第一释放位置中提供第一弹力,该第一弹力作用于第一阻止元件7。如下面还要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第一阻止元件7例如借助于第一弹力能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并且特别是能保持在第一阻止位置中。
此外,耦联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操纵元件10,所述第一操纵元件例如构造为第一选择板或第一选择环。第一操纵元件10具有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一阻止元件7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例如沿轴3的轴向方向特别是完全地穿透第一阻止元件7的第一壁12。
第一操纵元件10能相对于阻止元件7并且特别是相对于壳体4在至少一个将第一阻止元件7保持或固定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并且在图1和2中示出的第一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一阻止元件7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的第一耦联位置之间运动,其中,第一耦联位置在图3中示出。在此,第一操纵元件10能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阻止元件7并且相对于壳体4在第一耦联位置与第一解耦位置之间转动。
第一阻止元件7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6之外并且因此不嵌入凹槽6中。然而,在第一阻止位置中,阻止元件7穿透第一通孔11并且因此在穿透第一通孔11的情况下嵌入对应的第一凹槽6中,所述构件(轴3和壳体4)由此借助于第一阻止元件7沿在图1中通过箭头30表示的第一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通过阻止元件7在第一阻止位置中嵌入凹槽6中,之前提及的围绕转动轴线5起作用的并且使轴3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4转动的第一转矩能够特别是通过轴3的至少部分地限定凹槽6的壁13传递到阻止元件7上并且通过所述阻止元件传递到壳体4上并且支撑在壳体4上,从而轴3在第一阻止位置中借助于阻止元件7被固定,以防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4相对转动。
为了现在能够实现特别有利地且特别高效地或者说效率有利地运行驱动装置2,耦联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轴3上的第二凹槽14和至少一个与壳体4连接的第二阻止元件15,所述第二阻止元件也称为第二张开元件。在此,第二阻止元件15关于转动轴线5抗扭地保持在壳体4上并且因此不能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壳体4转动,从而——如在下面还更准确地阐述的那样——轴3的围绕转动轴线5起作用的并且与第一转矩相反的第二转矩能够通过阻止元件15传递到壳体4上并且支撑在壳体4上,从而例如轴3备选地或附加地被固定或能够被固定,以防相对于壳体4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并且在图1中通过箭头16表示的第二转动方向相对转动。
在此,第二阻止元件15也能在至少一个在图2和3中示出的第二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在图1中示出的第二释放位置之间特别是相对于构件和/或相对于壳体4运动。为此,阻止元件15能围绕第二枢转轴线17相对于壳体4在第二释放位置与第二阻止位置之间枢转。在此,第二枢转轴线17例如垂直于第二平面延伸。例如,枢转轴线8和17彼此平行地延伸。因此,阻止元件15能够围绕枢转轴线17相对于壳体4转动,然而阻止元件15不能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壳体4转动。
此外,耦联装置1具有配置给阻止元件15的第二操纵元件18,所述第二操纵元件例如构造为第二选择板或构造为第二选择环。第二操纵元件18具有配置给第二阻止元件15的第二通孔19,所述第二通孔19例如特别是沿轴3的轴向方向特别是完全地穿透操纵元件18的壁20。
此外,第二操纵元件18能在至少一个将第二阻止元件15保持在第二释放位置中的并且在图1中示出的第二解耦位置与至少一个允许第二阻止元件15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的并且在图2和3中示出的第二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二阻止元件15运动、特别是能围绕枢转轴17枢转。第二阻止元件15在第二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凹槽6和14之外,其中,阻止元件7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凹槽6和14之外。然而,在第二阻止位置中,第二阻止元件15穿透对应的通孔19并且在此嵌入第二凹槽14中,所述构件(轴3和壳体4)由此沿所提及的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抗扭地相互连接。例如,当阻止元件7位于第一阻止位置中并且在此嵌入凹槽6中时,阻止元件7完全设置在凹槽14之外并且因此不嵌入凹槽14中。类似于此地,当阻止元件15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并且因此嵌入凹槽14中时,阻止元件15完全设置在凹槽6之外并且因此不嵌入凹槽6中。
阻止元件15配置有第二弹簧元件31,所述第二弹簧元件例如一方面至少间接地、特别是直接地支撑在壳体4上并且另一方面间接地、特别是直接地支撑在阻止元件15上。弹簧元件31在第二释放位置中比在第一释放位置中被更强烈地张紧并且因此至少在第二释放位置中提供第二弹力,所述第二弹力作用于第二阻止元件15。借助于所述第二弹力,例如能够使第二阻止元件15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并且特别是保持在第二阻止位置中。
从图1中可看出,相应的凹槽6或14例如通过轴3本身构成。备选地可设想的是,凹槽6或14例如通过耦联装置1的部件形成,其中,所述部件例如是与轴3分开构造的并且与轴3抗扭地连接或可连接的组件。
此外可设想的是,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至少基本上直接地保持在壳体4上。备选地可设想的是,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例如保持在耦联装置1的第二部件上,其中,所述第二部件例如可以是与壳体4分开构造的并且抗扭地与壳体4连接或可连接的第二组件。
在相应操纵元件10或18的相应解耦位置中,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借助于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这样保持在相应的释放位置中,使得例如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沿轴3的朝向轴3的轴向方向支撑在或贴靠在相应的壁12或20上。由此,例如尽管存在相应的弹力作用于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上的情况,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借助于相应的弹力不能运动到相应的凹槽6或14中。换句话说,例如在相应的解耦位置中,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沿朝向轴3的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地、特别是至少大部分地或完全地被相应的壁12或20遮盖,由此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被固定以防止运动到阻止位置中。
为了允许通过相应的弹力引起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从释放位置运动到阻止位置中,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从相应的解耦位置运动到相应的耦联位置中。在相应的耦联位置中,相应的通孔11或19至少部分地、特别是至少大部分地或完全地被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遮盖,从而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于是通过相应的弹力至少部分地运动穿过相应的通孔11或19并且因此能够嵌入相应的凹槽6或14中。
从图2中特别良好地可见的是,例如当阻止元件15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时,轴3的之前所提及的第二转矩能够特别是通过轴3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限定凹槽14的壁21传递到阻止元件15上并且通过所述阻止元件传递到壳体4上并且例如能够支撑在壳体4上,由此禁止或避免在轴3与壳体4之间通过由箭头16表示的第二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
为了使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从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使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从相应的耦联位置运动到相应的解耦位置中、特别是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壳体4转动。在所述运动中,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在首先位于相应的阻止位置中的阻止元件7或15上滑动,由此例如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逐渐地从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设想的是,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借助于至少一个调节件主动地从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或可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为了例如使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从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并且使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从相应的耦联位置运动到相应的解耦位置中,例如首先使相应的首先位于阻止位置中的阻止元件7或15借助于所提及的调节件从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随后例如使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从相应的耦联位置运动或转动到相应的解耦位置中。
从图1至3中可见的是,操纵元件10和18抗扭地相互连接并且由此能够共同地或同时地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为此,耦联装置1例如包括在图中特别示意地示出的并且由操纵元件10和18所共用的致动器22,借助于所述致动器,操纵元件10和18共同地或同时地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特别是转动或可运动、特别是可转动。由此能够将耦联装置1的部件数量、结构空间需求、重量和成本保持得特别低,因为两个操纵元件10和18能够借助于刚好一个致动器22运动。
为了特别是将轴向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得特别低,凹槽6和14设置在彼此相对置的侧上。在此,凹槽6设置在轴3的第一轴向端侧23中或上,而凹槽14设置在轴3的第二轴向端侧24上或中。在此,轴向端侧23和24沿轴3的轴向方向彼此背离。在此,凹槽6沿通过箭头25表示的并且指向阻止元件7的第一方向开口或敞开,其中,凹槽14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通过箭头26表示的并且指向阻止元件15的第二方向开口或敞开。因此,例如阻止元件7能够沿第二方向嵌入凹槽6中,其中,阻止元件15能够沿第一方向嵌入凹槽14中。在此,阻止元件7和15设置在相对置的侧上,其中,阻止元件7例如设置在轴3的轴向端侧23之上,而阻止元件15设置在所述轴的轴向端侧24之上。
图1图解说明耦联装置1的第一运行状态Z1。在第一运行状态下,操纵元件10和18同时位于各自的解耦位置中,从而阻止元件7和15借助于操纵元件10和18同时保持在各自的释放位置中。因此,在第一运行状态下,阻止元件7和15同时位于各自的释放位置中。由此允许在轴3与壳体4之间的不仅沿第一转动方向(箭头30)而且沿第二转动方向(箭头16)的相对转动。换句话说,在第一运行状态下,轴3不仅能够沿第一转动方向也能够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4围绕转动轴线5转动。
图2示出耦联装置1的第二运行状态Z2。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一操纵元件10位于第一解耦位置中,而第二操纵元件18位于第二耦联位置中。因此,第一阻止元件7位于第一释放位置中,而第二阻止元件15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在第二运行状态下,耦联装置1——如之前所表明的那样——作为自由轮起作用,因为耦联装置1或者说自由轮允许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一转动方向(箭头30)的相对转动,然而阻止或者说防止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二转动方向(箭头16)的相对转动。在此,耦联装置1可以作为可切换的自由轮起作用,或者之前所提及的自由轮是可切换的自由轮,因为耦联装置1能在第一运行状态Z1与第二运行状态Z2之间转换。
此外,图3示出耦联装置1的第三运行状态Z3,其中,耦联装置1能根据需求在运行状态Z1、Z2与Z3之间转换。在第三运行状态Z3下,操纵元件10和18同时位于各自的耦联位置中,从而阻止元件7和15同时位于各自的阻止位置中。由此,通过耦联装置1不仅避免或者说禁止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一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而且避免或者说禁止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二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
在第一运行状态Z1下,阻止元件7和15打开,从而不出现拖曳力矩或者不能利用拖曳力矩。在第二运行状态下,例如轴3为了驱动发动机的牵引运行而在变速器的第一挡位中被锁止。
在第二运行状态Z2下,耦联装置1允许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一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从而虽然当轴3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4并且相对于阻止元件15转动时阻止元件15能够进入到第二阻止位置中并且因此能够嵌入凹槽14中,然而阻止元件15例如具有面27,当阻止元件15嵌入凹槽14中时,所述面在第二阻止位置中在轴3围绕转动轴线5相对于壳体4并且相对于阻止元件15运动时与轴3、特别是与轴3的壁28接触,所述壁至少部分地限定凹槽14并且例如与壁21相对置。如果轴3然后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壳体4并且相对于阻止元件15转动,则轴3、特别是壁28能够在面27上滑动。由此,首先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的阻止元件15由轴3、特别是通过壁28朝第二释放位置的方向运动、特别是被挤压或者运动到、特别是被挤压到第二释放位置中,从而阻止元件15从凹槽14中运动出来并且紧接于此地例如能够在轴3上、特别是在轴3的连接于壁28的壁29上滑动。总体上例如可看出,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能够从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或者朝相应的释放位置的方向运动,然而,相应的阻止元件7或15不能超过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由此,耦联装置1能够如前面所提及的自由轮那样起作用并且在此按照所描述的方式根据需求允许或者避免在轴3与壳体4之间的相对运动。
为了设定第一运行状态Z1,操纵元件10和18借助于致动器22运动到例如第一位置中。为了设定运行状态Z2,操纵元件10和18例如借助于致动器22运动到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中。为了设定第三运行状态Z3,操纵元件10和18例如借助于致动器22运动、特别是转动到与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中。
通过使用两个操纵元件10和18例如能够实现,特别是在第一运行状态Z1下两个阻止元件7和15同时保持在释放位置中。由此能够避免在轴3与阻止元件7和15之间的不期望的接触以及由此产生的噪声。此外,因此能够避免在轴3与阻止元件7和15之间的不期望的摩擦,由此能实现特别高效的并且因此效率有利的运行。
借助于图4图解说明一种用于运行驱动装置2或耦联装置1的方法。特别是借助于图4图解说明从第二挡位或从相对较高的挡位到第一挡位或相对较低的挡位中的滑移降挡。为了实现较好的概览,在图4中未示出操纵元件18。在所提及的滑移降挡中,例如设有耦联装置1、特别是阻止元件15的超越运行(überholbetrieb),其中,在所述超越运行的范围内允许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一转动方向的相对转动。在此,轴3按照所描述的方式与阻止元件15接触,所述阻止元件允许在轴3与壳体4之间沿第一方向的所述相对转动。如果也使用操纵元件18,则能够避免在轴3与阻止元件15之间的所述接触。在图4中例如图解说明了初始状态A,从所述初始状态出发实施滑移降挡。在初始状态A下发生阻止元件15的所提及的超越运行。这样的滑移降挡可理解为,在例如驱动发动机位于滑移运行期间从第二挡位或较高挡位切换到第一挡位或较低挡位中。
在第一步骤S1中,例如打开变速器的制动器,并且设定内燃机的正的转矩(也称作发动机力矩),从而例如内燃机通过其输出轴提供正的转矩,所述正的转矩例如被导入到变速器中。通过正的发动机力矩使轴3制动,这在图4中通过箭头16表示。因此,例如阻止元件15落入对应的凹槽14中。
在第二步骤S2中,阻止元件15通过正的发动机力矩与壁21相贴靠并且由此闭锁或者说保持在凹槽14中并且因此保持在第二阻止位置中。在此,操纵元件10这样运动、特别是这样向回转动,使得操纵元件10进入到第一耦联位置中并且因此允许阻止元件7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在第一步骤S1中的初始状态A下,阻止元件7位于第一释放位置中。
在第三步骤S3中,例如构造为内燃机的驱动发动机又进入到其滑移运行中,由此,例如阻止元件7被加载,特别是因为例如壁13与阻止元件7支撑贴靠。此外,例如阻止元件15被卸载,因为例如壁21运动远离阻止元件15。特别是在滑移降挡中规定,驱动发动机从初始状态A起提供正的发动机力矩。于是例如可以取消步骤S3,其中,备选地或附加地,例如之前所提及的并且特别是构造为离合器的制动器在第一步骤S1中继续提供正的输出力矩。
借助于图5例如描述滑移升挡。在这样的滑移升挡的范围内,例如在驱动发动机的滑移运行期间从第一挡位切换到第二挡位中。在初始状态B中,阻止元件7和15位于阻止位置中,其中,例如阻止元件7被加载。通过驱动发动机提供正的发动机力矩(正的转矩),阻止元件7例如能够被卸载。因此,例如在滑移升挡的范围内,在第一步骤S1‘中规定,设定驱动发动机通过输出轴提供的正的发动机力矩。所述正的发动机力矩例如被相应导入到变速器中或者导入到驱动装置2中。
在第二步骤S2‘中,操纵元件10这样运动、特别是向回转动,使得在初始状态B下和在第一步骤S1‘中位于第一耦联位置中的操纵元件10到达第一解耦位置中。在此,阻止元件7例如借助于操纵元件10从第一阻止位置运动到第一释放位置中。这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简单地实现,即,在第一步骤S1‘中设定正的发动机力矩并且由此使阻止元件7卸载、特别是这样卸载,使得例如壁13运动远离阻止元件7。在第三步骤S3‘中,然后例如从第二挡位起,阻止元件15特别是利用在阻止元件15上的拖曳力矩进行超越运行。在第三步骤S3‘中或者通过第三步骤,例如设定初始状态A。通过使用操纵元件18例如可能的是,在第三步骤S3‘中或者说在初始状态A下,阻止元件15保持在第二释放位置中,从而例如在所提及的超越运行中轴3不与阻止元件15接触。由此,能够避免在轴3与阻止元件15之间的噪声以及摩擦。因此,在驱动装置2中的内部摩擦以及因此损耗力矩能够保持在特别低的范围中,使得能够实现特别低能耗的、特别是低燃料消耗的运行。借助于图6例如图解说明牵引升挡、特别是从第一挡位到第二挡位中的牵引升挡。牵引升挡特别是可理解为在驱动发动机的牵引运行期间的升挡。
在牵引升挡的初始状态C中,例如首先使阻止元件7卸载,从而例如在第一步骤S1“中,操纵元件10能够特别简单地从第一耦联位置运动到第一解耦位置中,由此阻止元件7从第一阻止位置运动到第一释放位置中。然后,例如在第二步骤S2“中,阻止元件15的超越运行从第二挡位起利用在阻止元件15上的拖曳力矩进行。
最后,借助于图7图解说明在第一挡位中的牵引传递ZU。此外,在图7中图解说明在第一挡位中的滑移传递SU。在另外的状态Z4中例如设置牵引运行,在此期间设置变速器的倒挡,其中,例如所述状态Z4相应于在第一挡位中的滑移传递SU。此外,在图7中示出状态Z5,在该状态下例如存在滑移运行,在此期间挂入倒挡。在此,所述状态Z5例如相应于在第一挡位中的牵引传递ZU。
总体上可看出,通过使用阻止元件7和15并且通过使用操纵元件10和18在挂入第一挡位的情况下能实现滑移运行,在所述滑移运行中例如至少一个在图中未示出的电机与运动中的机动车的转动车轮一起被驱动。因此,电机由运动中的机动车的动能驱动,其中,所述电机例如以发电机运行的方式运行并且因此作为发电机运行。由此,机动车的动能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发电机转换成电能或电流,这也称作回收。因此,例如所述发电机运行是电机的回收运行,其中,所述回收运行能够特别有利地特别是通过设定第三运行状态Z3在第一挡位中实现。
由此能够实现特别高效的运行。总体上可能的是,仅以低的耗费实现驱动装置2的有利运行,其中,与常规的驱动装置相比,能实现拖曳力矩减小、成本节省和重量减轻。特别是能够实现避免特别是在第一运行状态Z1下在轴3与阻止元件7和15之间的的不期望的摩擦接触,由此,特别是在第一运行状态Z1下能够消除不期望的拖曳力矩。
致动器22例如是能液压地和/或电气地驱动的致动器,从而例如相应的操纵元件10或18能液压地和/或电动地运动。
如特别良好地从图1至3中可见的那样,通孔11和19具有彼此不同的、在操纵元件10和18的周向方向上或者沿着相应的转动方向延伸的长度或者说伸展尺寸,其中,通孔19沿着相应的转动方向比通孔11更长或具有更大的伸展尺寸。通过通孔11和19实现操纵元件10和18的开窗(Fensterung),其中,例如通过不同的长度能够实现,阻止元件15穿透通孔19并且因此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而阻止元件7仍借助于操纵元件10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耦联装置
2 驱动装置
3 轴
4 壳体
5 转动轴线
6 凹槽
7 阻止元件
8 枢转轴线
9 弹簧元件
10 操纵元件
11 通孔
12 壁
13 壁
14 凹槽
15 阻止元件
16 箭头
17 枢转轴线
18 操纵元件
19 通孔
20 壁
21 壁
22 致动器
23 端侧
24 端侧
25 箭头
26 箭头
27 面
28 壁
29 壁
30 箭头
31 弹簧元件
A 初始状态
B 初始状态
C 初始状态
S1,S1‘,S1“ 第一步骤
S2,S2‘,S2“ 第二步骤
S3,S3‘ 第三步骤
SU 滑移传递
Z1 第一运行状态
Z2 第二运行状态
Z3 第三运行状态
Z4 状态
Z5 状态
ZU 牵引传递

Claims (9)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构件(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构件(4)并且具有用于至少暂时抗扭地连接所述第一构件(3)和所述第二构件(4)的至少一个耦联装置(1),其中,所述耦联装置(1)具有:
-设置在第一构件(3)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6);
-与第二构件(4)连接的并且能在至少一个第一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至少一个第一阻止元件(7);和
-至少一个第一操纵元件(1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一阻止元件(7)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并且能在将第一阻止元件(7)保持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解耦位置与允许第一阻止元件(7)从第一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一阻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阻止元件(7)运动,所述第一阻止元件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6)之外并且在第一阻止位置中在穿透第一通孔(11)的情况下嵌入第一凹槽(6)中,所述第一构件(3)和所述第二构件(4)由此沿第一转动方向(30)抗扭地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第一构件(3)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
-与第二构件(4)连接的并且能在至少一个第二阻止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至少一个第二阻止元件(15);和
-至少一个第二操纵元件(18),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操纵元件具有用于第二阻止元件(15)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9)并且能在将第二阻止元件(15)保持在第二释放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解耦位置与允许第二阻止元件(15)从第二释放位置运动到第二阻止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耦联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二阻止元件(15)运动,所述第二阻止元件在第二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14)之外并且在第二阻止位置中在穿透第二通孔(19)的情况下嵌入第二凹槽(14)中,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由此沿与第一转动方向(30)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16)抗扭地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4)是壳体并且所述第一构件(3)是变速器的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轴;
其中,第一凹槽(6)设置在轴的第一轴向端侧(23)处或上,而第二凹槽(14)设置在轴的第二轴向端侧(24)上或处,并且第一轴向端侧(23)和第二轴向端侧(24)沿轴的轴向方向彼此背离;
其中,第一阻止元件(7)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9),所述第一弹簧元件一方面至少间接地支撑在第二构件(4)上并且另一方面至少间接地支撑在第一阻止元件(7)上,第一弹簧元件(9)在第一释放位置中比在第一阻止位置中被更强烈地张紧,从而第一弹簧元件(9)至少在第一释放位置中提供第一弹力,该第一弹力作用于第一阻止元件(7);
第二阻止元件(15)配置有第二弹簧元件(31),所述第二弹簧元件一方面至少间接地支撑在第二构件(4)上并且另一方面至少间接地支撑在第二阻止元件(15)上,第二弹簧元件(31)在第二释放位置中比在第一释放位置中被更强烈地张紧并且因此至少在第二释放位置中提供第二弹力,所述第二弹力作用于第二阻止元件(15);
为了允许通过相应的弹力引起相应的阻止元件从释放位置运动到阻止位置中,相应的操纵元件能够从相应的解耦位置运动到相应的耦联位置中,在相应的耦联位置中,相应的通孔至少部分地被相应的阻止元件遮盖,从而相应的阻止元件通过相应的弹力至少部分地运动穿过相应的通孔并且因此能够嵌入相应的凹槽中;
为了使相应的阻止元件从相应的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相应的操纵元件能够从相应的耦联位置运动到相应的解耦位置中,在所述运动中,相应的操纵元件在首先位于相应的阻止位置中的阻止元件上滑动,由此相应的阻止元件能够逐渐地从阻止位置运动到相应的释放位置中;并且
第一阻止元件和第二阻止元件沿着第一转动方向或沿着第二转动方向彼此错开地设置,并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着第一转动方向或沿着第二转动方向彼此错开地设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第一操纵元件(10)和第二操纵元件(18)相互连接并且由此能共同地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第一操纵元件(10)和第二操纵元件(18)所共用的致动器(22),借助于所述致动器,第一操纵元件(10)和第二操纵元件(18)能共同地在各自的耦联位置与各自的解耦位置之间运动。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止元件(7)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完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4)之外。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沿第一方向(25)敞开并且所述第二凹槽(14)沿与所述第一方向(25)相反的第二方向(26)敞开。
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止元件(7)和第二阻止元件(15)设置在相对置的侧之上。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具有第一运行状态(Z1),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操纵元件(10)和第二操纵元件(18)同时位于各自的解耦位置中,从而第一阻止元件(7)和第二阻止元件(15)借助于第一操纵元件(10)和第二操纵元件(18)同时保持在各自的释放位置中。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具有第二运行状态(Z2),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操纵元件(10)位于第一解耦位置中并且所述第二操纵元件(18)位于第二耦联位置中,从而使所述第一阻止元件(7)位于第一释放位置中并且所述第二阻止元件(15)位于第二阻止位置中。
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具有第三运行状态(Z3),在所述第三运行状态下,第一操纵元件(10)和第二操纵元件(18)同时位于各自的耦联位置中,从而第一阻止元件(7)和第二阻止元件(15)同时位于各自的阻止位置中。
CN201980049977.3A 2018-10-08 2019-09-26 可切换双向自由轮耦联装置和具有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装置 Active CN112513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24736.2A DE102018124736B3 (de) 2018-10-08 2018-10-08 Koppel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8124736.2 2018-10-08
PCT/EP2019/076082 WO2020074269A1 (de) 2018-10-08 2019-09-26 Schaltbare bidirektionale freilaufkoppeleinrichtung und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der koppel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3488A CN112513488A (zh) 2021-03-16
CN112513488B true CN112513488B (zh) 2023-07-04

Family

ID=67400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977.3A Active CN112513488B (zh) 2018-10-08 2019-09-26 可切换双向自由轮耦联装置和具有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8872B2 (zh)
CN (1) CN112513488B (zh)
DE (1) DE102018124736B3 (zh)
WO (1) WO20200742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32653A1 (en) * 2022-04-14 2023-10-19 Means Industries, Inc. Controllable clutch assembly
US11549559B1 (en) * 2022-05-06 2023-01-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ual direction,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having center plate with drive open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12128A (ko) * 1997-04-28 2001-02-15 민즈 인더스트리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제어가능한 오버런닝 커플링
US6814201B2 (en) 2003-02-13 2004-11-09 Borgwarner, Inc. Bi-directional axially applied pawl clutch assembly
US7258214B2 (en) * 2005-06-09 2007-08-21 Means Industries, Inc. Overrunning coup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ngagement of planar members
JP4887941B2 (ja) 2006-06-30 2012-02-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US8091696B2 (en) 2007-01-12 2012-0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cker clutch assembly
US7766790B2 (en) * 2007-03-13 2010-08-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CN102177358B (zh) * 2008-10-22 2018-03-30 博格华纳公司 具有多排棘齿元件的单向或可选择的离合器
JP2011169344A (ja) * 2010-02-16 2011-09-01 Aisin Aw Co Ltd クラッチ
CN102678782B (zh) 2012-05-10 2016-06-22 无锡江南奕帆电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离合器
EP2895758A1 (en) 2013-01-10 2015-07-22 Means Industries, Inc. Controllable or selectable coupling assembly having an overrun mode and a retained control element
CN104179818B (zh) 2014-08-22 2017-05-03 周士健 可控的盘式离合装置
US9482297B2 (en) * 2015-04-01 2016-11-01 Means Industries, Inc.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having forward and reverse backlash
CN104786834B (zh) 2015-05-15 2017-05-03 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 自适应牵引力控制驱动桥差速器
WO2017091433A1 (en) 2015-11-25 2017-06-01 Means Industries, Inc. Electro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and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08872B2 (en) 2023-07-25
US20210285505A1 (en) 2021-09-16
CN112513488A (zh) 2021-03-16
WO2020074269A1 (de) 2020-04-16
DE102018124736B3 (de)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9053B2 (en) Transmission with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and dual-piston clutch
US8454473B2 (en) Two-spee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wo-speed transmission
CA2570984C (en) Start and operation sequences for hybrid motor vehicles
US9903448B2 (en) Accessory devices drive system
EP0645271B1 (en) Power tr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therefor
JP2011501054A (ja) 高効率車両用変速機
US9624986B2 (en) Friction engagement device
CN112513488B (zh) 可切换双向自由轮耦联装置和具有耦联装置的机动车驱动装置
US5715901A (en) Reduction gearset for electric vehicle
EP1769170A2 (en) Planar coupling assembly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20060225527A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ing a shift support system
CN110030377B (zh) 线控换挡停车系统
EP1090793A2 (en) Control system for hybrid drive unit
US8469847B2 (en) Integrated single motor hybrid transmission using rear-wheel-drive 8-speed transmission
KR20140053824A (ko) 변속기를 포함하는 차량 구동 시스템
US10480651B2 (en) Transmission park control system
JP2004526915A (ja) 乗物用の自動パワーシフト変速装置
CN107810347B (zh) 变速箱
JPWO2021117867A1 (ja) 動力伝達経路切換装置および2段変速機
US20060254872A1 (en) Dry friction launch clutch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WO2015065279A1 (en) Transmission
US20120103117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n auxiliary or accessory of a variable-speed engine, an engine equipped therewith and uses thereof
CN113227598B (zh) 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组件的致动器组件
US20120142482A1 (en) Transmission module for a lorry
US11162544B2 (en) Freewheel and auxiliary dr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