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0380A - 一种压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0380A
CN112510380A CN202011256483.3A CN202011256483A CN112510380A CN 112510380 A CN112510380 A CN 112510380A CN 202011256483 A CN202011256483 A CN 202011256483A CN 112510380 A CN112510380 A CN 112510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ing
die
arc
polygonal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64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小冒
王梓林
李儒彬
肖连新
赵雅凤
宋悠全
邹建元
龙谷宗
顾丽
陶炎文
王璐萍
曾美扬
姚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64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0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0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0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接设备,包括用以成形压接件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有第一压接面,所述第二模具设有第二压接面,当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接触相抵时,所述第一压接面和所述第二压接面二者可形成用以防止压接件产生毛刺且保证压接件的外径在预设范围内的压接内腔。上述压接设备可以实现无毛刺压接,即可以在形成压接件时避免产生毛刺;同时,该压接设备可以使成形后的压接件的最大外径得到控制,其压接后的最大外径与压接前相比几乎保持不变,这样即可将压接件的外径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压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接设备。
背景技术
压接是指一种通过施加压力以使电缆、导线、铜棒、铝棒等上的圆管变形或改变几何形状的永久性连接方法。
现有技术中,铜或铝质端子的压接普遍采用六角形压接或者点压接的方式开展,现有的六角形压接和点压接均通过液压机构使六角形压接模具或点压接模具向固定方向运动,以对连接金具(一般为圆管)和电缆(或导线、棒材)施压并产生塑性变形,连接金具变形后的外形和压接模具内腔几乎完全相同。变形程度通过液压机构和压接模具共同保证,由于模具的硬度和强度远高于连接金具和电缆(或导线、棒材),压接过程中模具的变形可忽略不计,压接时被压接件(金具和电缆)处于上下模具的正中间,压接最后阶段上下模具两面接触在一起,保持较短时间(数秒)后压接结束,模具在液压机构的反向驱动下分离开到合适的距离后,被压接件可从压接模中取出。然而,现有的六角形压接一般会使被压接件产生毛刺,需要采用锉刀等工具将毛刺打磨掉,而打磨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粉尘或大的金属颗粒,而这些金属粉尘或大的金属颗粒进入绝缘环境后会对绝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打磨毛刺会消耗较多的工时,影响作业效率;现有点压接会使圆管压扁,其变形较严重,且最大外径增大很多,在多根电缆并联的情况下,由于尺寸增加的缘故不能采用点压接,以致点压接的应用范围受限。
因此,如何实现无毛刺压接且压接后被压接件的最大外径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设备,可以在压接过程中避免产生毛刺,以实现无毛刺压接,并且可以使压接后圆管外径变化较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设备,包括用以成形压接件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有第一压接面,所述第二模具设有第二压接面,当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接触相抵时,所述第一压接面和所述第二压接面二者可形成用以防止压接件产生毛刺且保证压接件的外径在预设范围内的压接内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接面具体为单边弧形面,所述第二压接面具体为第一多边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单边弧形面和所述第一多边弧形面二者形成第一压接内腔,且所述单边弧形面和所述第一多边弧形面的多个弧面均朝所述第一压接内腔的内侧方向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多边弧形面关于所述第二模具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接面具体为第二多边弧形面,所述第二多边弧形面包括第一弧面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弧面两侧的第二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弧面为椭圆弧面,所述第二弧面为圆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接面包括第三多边弧形面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多边弧形面两侧、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平面,两个所述平面与两个所述第二弧面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接面包括第四多边弧形面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多边弧形面的下方并与所述第四多边弧形面相连的第一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接面包括第五多边弧形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五多边弧形面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五多边弧形面相连的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五多边弧形面与第四多边弧形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压接内腔具体为封闭内腔。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用于供待压接件压接成形为压接件,其中,第一模具设有第一压接面,第二模具设有第二压接面,当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接触相抵时,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二者可形成压接内腔,压接内腔可防止压接件产生毛刺且保证压接件的外径在预设范围内。如此设置的压接设备,其有益效果主要包括:相对于传统六角形压接和点压接工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可以实现无毛刺压接,即可以在形成压接件时避免产生毛刺;同时,该压接设备可以使成形后的压接件的最大外径得到控制,其压接后的最大外径与压接前相比几乎保持不变,这样即可将压接件的外径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其中:
01-主框架、02-液压设备、03-电控系统、04-上模座、05-第一模具、06-待压接件、07-第二模具、08-下模座;
1-第一压接内腔、11-单边弧形面、12-第一多边弧形面;
2-第二压接内腔、21-第二多边弧形面、211-第一弧面、212-第二弧面、22-第三多边弧形面、23-平面;
3-第三压接内腔、31-第四多边弧形面、32-第一斜面、33-第五多边弧形面、34-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压接设备,可以在压接过程避免产生毛刺,以实现无毛刺压接,并且可以使压接后圆管外径变化较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包括第一模具05和第二模具07,第一模具05和第二模具07用于供待压接件06压接成形为压接件,其中,第一模具05设有第一压接面,第二模具07设有第二压接面,当第一模具05与第二模具07接触(分模面接触)相抵时,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二者可形成压接内腔,压接内腔可防止压接件产生毛刺且保证压接件的外径在预设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二者表面粗糙度和硬度控制:压接面需要较高的硬度和较小的粗糙度,表面硬度控制在55HRC及以上,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3.2及以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模具05即为上模具,第二模具07即为下模具,上模具通过上模座04与液压设备02连接,下模具固定安装于下模座08上,压接过程的动力可由液压设备02提供;具体地,将待压接件06放置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合适位置,启动液压设备02驱动上模具正向运动(正向即为上模具靠近下模具运动的方向),两个模具开始挤压待压接件06,直到上模具运动到极限位置(理论上位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分模面相互接触)后停止正向运动,之后,液压装备改变运动方向使上模具向相反方向运动,上模具与压接件分开。当然,上述液压设备02可以采用液压缸,也就是说,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杆相对缸座的伸缩运动实现上模具相对下模具的压接运动,第一模具05、第二模具07和液压设备02整体安装于主框架01上。
此外,为提高模具压接面的光洁度,可在压接前用摩擦方式在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上均涂上少量固态石蜡。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压接件的成型效果,上述液压设备02还设有电控系统03,通过电控系统03控制上模具的移动速度,具体为:空行程时,上模具移动速度高于压接(施加载荷)时的移动速度,且压接时上模具的移动需要控制在较低的速度下。空行程时的移动速度及压接(施加载荷)时上模具的移动速度根据需要及工艺试验结果来设定,本文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
这样一来,相对于传统六角形压接和点压接工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接设备可以实现无毛刺压接,即可以在形成压接件时避免产生毛刺;同时,该压接设备可以使成形后的压接件的最大外径得到控制,其压接后的最大外径与压接前相比几乎保持不变,这样即可将压接件的外径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上述压接内腔包括设于第一模具05的第一内腔以及设于第二模具07的第二内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时,压接内腔可以为封闭内腔,也可以设置为开口内腔。下面具体说明不同压接内腔的压接工艺:
参考说明书附图1,第一压接面具体为单边弧形面11,第二压接面具体为第一多边弧形面12。所谓弧形面是指截面形状为弧形。
具体地说,上述第一压接面与第二压接面的结构不同,上述单边弧形面11和第一多边弧形面12二者形成第一压接内腔1,且单边弧形面11和第一多边弧形面12的多个弧面均朝第一压接内腔1的内侧方向凸起,换句话说,单边弧形面11朝第二模具07的方向凸起,第一多边弧形面12的多个弧面朝第一模具05的方向凸起。
此外,单边弧形面11关于第一模具0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多边弧形面12关于第二模具0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单边弧形面11具体为椭圆弧面,第一多边弧形面12可以是由多个圆弧面和/或椭圆弧面组成。
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3,第一压接面具体为第二多边弧形面21,第二多边弧形面21包括第一弧面211以及两个第二弧面212,两个第二弧面212分别设于第一弧面211的两侧;第二压接面包括第三多边弧形面22以及两个平面23,两个平面23分别设于第三多边弧形面22的两侧,且两个平面23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个平面23与两个第二弧面212一一对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第一弧面211和第三多边弧形面22围成的第二压接内腔2,其内壁均朝该压接内腔的内侧方向凸起,同时,第二压接内腔2为开口腔,当第一模具05与第二模具07接触时,第一弧面211与第三多边弧形面22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第一弧面211为椭圆弧面,第二弧面212为圆弧面,第二弧面212的直径设置为与第二压接面中的任一平面23的长度相同,且第二压接面中的第三多边弧形面22与两侧的平面23均通过圆弧过渡相连,第三多边弧形面22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多边弧形面12的结构。
参考说明书附图4和5,第一压接面包括第四多边弧形面31和第一斜面32,第一斜面32位于第四多边弧形面31的左下方,且第一斜面32与第四多边弧形面31相连;第二压接面包括第五多边弧形面33和第二斜面34,第二斜面34设于第五多边弧形面33的右上方,且第二斜面34与第五多边弧形面33相连。
此外,第五多边弧形面33与第四多边弧形面31相对设置,第二斜面34与第一斜面32相对设置,且第一斜面32可以与第二斜面34相互平行,两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压接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由第四多边弧形面31、第一斜面32、第五多边弧形面33和第二斜面34围成的第三压接内腔3,第三压接内腔3的内壁可以朝其内侧方向凸起,也可以朝该压接内腔的外侧方向凸起,本文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同时,第三压接内腔3为封闭内腔,即当第一模具05和第二模具07接触时,第一斜面32的末端与第五多边弧形面33远离第二斜面34的一端接触相抵,第二斜面34的末端与第四多边弧形面31远离第一斜面32的一端接触相抵。
针对第四多边弧形面31和第五多边弧形面33,两者均可以是由多个圆弧面和/或椭圆弧面组成。
综上,为了避免压接件成型后产生毛刺,上述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可以分别设置为单边弧形面11和多边弧形面;或者,第一压接面为多边弧形面,第二压接面则为多边弧形面和平面23的组合面;或者,第一压接面为多边弧形面和平面23的组合面,第二压接面也为多边弧形面和平面23的组合面,当然,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设置方式,第一压接面和第二压接面也可以互换位置,此处将不再一一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压接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压接设备,包括用以成形压接件的第一模具(05)和第二模具(0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05)设有第一压接面,所述第二模具(07)设有第二压接面,当所述第一模具(05)与所述第二模具(07)接触相抵时,所述第一压接面和所述第二压接面二者可形成用以防止压接件产生毛刺且保证压接件的外径在预设范围内的压接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面具体为单边弧形面(11),所述第二压接面具体为第一多边弧形面(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边弧形面(11)和所述第一多边弧形面(12)二者形成第一压接内腔(1),且所述单边弧形面(11)和所述第一多边弧形面(12)的多个弧面均朝所述第一压接内腔(1)的内侧方向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边弧形面(12)关于所述第二模具(0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面具体为第二多边弧形面(21),所述第二多边弧形面(21)包括第一弧面(211)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弧面(211)两侧的第二弧面(2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211)为椭圆弧面,所述第二弧面(212)为圆弧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接面包括第三多边弧形面(22)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多边弧形面(22)两侧、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平面(23),两个所述平面(23)与两个所述第二弧面(212)一一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面包括第四多边弧形面(31)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多边弧形面(31)的下方并与所述第四多边弧形面(31)相连的第一斜面(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接面包括第五多边弧形面(33)以及设于所述第五多边弧形面(33)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五多边弧形面(33)相连的第二斜面(34),且所述第五多边弧形面(33)与第四多边弧形面(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斜面(34)与所述第一斜面(32)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内腔具体为封闭内腔。
CN202011256483.3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压接设备 Pending CN112510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6483.3A CN112510380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压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6483.3A CN112510380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压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0380A true CN112510380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5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6483.3A Pending CN112510380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压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038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65409U (zh) * 2013-05-09 2013-11-06 四川爱通电子线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射频连接器安装用的冲压模具
CN209647398U (zh) * 2019-03-19 2019-11-19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花瓣形四点顶压模具
CN112928572A (zh) * 2020-12-25 2021-06-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缆及其线芯接线方法
CN213989524U (zh) * 2020-12-10 2021-08-17 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接模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65409U (zh) * 2013-05-09 2013-11-06 四川爱通电子线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射频连接器安装用的冲压模具
CN209647398U (zh) * 2019-03-19 2019-11-19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花瓣形四点顶压模具
CN213989524U (zh) * 2020-12-10 2021-08-17 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接模具
CN112928572A (zh) * 2020-12-25 2021-06-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缆及其线芯接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91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rimping die
JP2013030274A (ja) 圧着金型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9244788A (zh) 六方压接机构
CN104662738B (zh) 机械和电接合电导体的方法
US2375481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nector tubular splice with worked inner serrations
CN104300339A (zh) 耐张线夹压接装置及压接工艺
CN112510380A (zh) 一种压接设备
CN108288770B (zh) 一种窄头端子、窄头端子生产方法以及专用扩口装置
CN213989524U (zh) 一种压接模具
US11996666B2 (en) Decagon compression die
US3181341A (en) Dies for compression tools
CN210517295U (zh) 一种可调节式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
CN109688769A (zh) 一种实现导热管与散热座无间隙组装的方法及滚压装置
CN107812846A (zh) 一种弓型薄壁型材的定位夹紧装置
CN110508716B (zh) 轴距可调式元器件双边无损成型钳及元器件成型方法
CN211031437U (zh) 一种软袋转移夹具及转移装置
CN107097405A (zh) 一种塑料管弯曲和扩口设备
CN209896417U (zh) 端子倒角压接成型模具
CN110534993B (zh) 一种可快速成型的导线快速压接装置
US3009503A (en) Improved tool for mak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JP5513924B2 (ja) 圧縮ダイス
CN221102663U (zh) 一种用于线簧孔环形铆压的压接工具
KR101650369B1 (ko) 접속용 터미널 단자의 케이블 연결장치
CN221102478U (zh) 一种铆压牢靠的插孔端子及其配套的压接工具
CN110620193A (zh) 一种圆型锂电池正极端面成型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