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5666B -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5666B
CN112505666B CN202011298120.6A CN202011298120A CN112505666B CN 112505666 B CN112505666 B CN 112505666B CN 202011298120 A CN202011298120 A CN 202011298120A CN 112505666 B CN112505666 B CN 112505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echo
bright spot
matrix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81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5666A (zh
Inventor
魏波
李海森
周天
徐超
陈宝伟
朱建军
杜伟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981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5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5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5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5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5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旋转矩阵计算非理想航迹情况下的声呐载体运动轨迹,根据二维基阵阵列流型获得不同采样位置处的发射阵元和所有接收阵元的空间位置;根据“声亮点”模型利用表面切线分割立体目标;设定目标沉底区域,按照不同走航位置计算生成水底影区和水底亮点区域;利用扫描亮点位置与各基元之间的声程计算单一亮点回波;将多个亮点回波累加至接收基元,遍历各采样位置获得最终所需的目标回波。本发明能够为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提供立体目标及其影区的回波信号,有助于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系统评估及成像算法性能仿真。

Description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属于声呐信号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海洋能源、矿藏的开发和利用,逐渐的成为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声波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在水下进行长距离探测和信息传播的能量形式,因此水声技术是海洋资源勘察、水下目标探测和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的探测手段。成像声呐技术就是利用声波的形式,对水下目标进行遥感观测,通过对辐射出和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进行成像算法处理,得到能够直接显示和观察的二维或三维的声学图像。成像声呐设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具有其他声学设备不可替代的应用需求和技术特点。目前,国内外的成像声呐技术已经发展出了多个技术分支,都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成像优势,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包括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声呐以及合成孔径声呐。此外,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作为一种成像声呐探测新机理,结合了侧扫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算法及多波束测深声呐成像算法的技术优势,能够在航迹向、水平向及深度向三个维度获得高分辨的声呐图像。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航迹向上通过载体的走航,利用二维面阵的换能器阵列流形虚拟合成大孔径基阵,从而获得航迹向的恒定图像分辨率。
在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系统的研究中,目标回波信号的仿真模拟是重要的基础研究内容。与之相关的多波束合成孔径成像算法、换能器基阵校准研究、运动姿态估计与补偿仿真研究的开展,均需要目标的回波模型研究作为基础支持。传统的多波束测深声呐多利用均匀直线阵的形式沿水平向布置接收阵元,采用的是一维线阵结构,每次探测获得水平向-深度向平面的二维声呐图像,通过载体的走航拼接形成探测区域的三维成像。多波束测深声呐系统的目标回波仿真主要针对一维线阵结构,在六自由度的运动中某些维度的运动主要影响声波辐射能量的强弱及空间归位,而对成像算法中关键的相位补偿不敏感。因此,在多波束测深声呐系统中通常采取单亮点、单位置处的回波仿真,而对于全航迹、立体目标的仿真能力不足,对于不同位置处照射立体目标及其影区的回波仿真能力相对较差。合成孔径声呐采用单阵元或沿航迹向排列的均匀线阵结构,通过载体的运动虚拟合成大孔径基阵,获得航迹向-斜距向平面的二维声呐图像。合成孔径声呐能够对立体目标及其影区取得精细化的探测结果,然而受限于其探测机理以及基阵形式,类似于多波束测深声呐的目标仿真,其对于六自由度的载体运动也有若干维度的变化不敏感,因此该类方法也不适用于二维面阵结构的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结构。
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系统采用单发射阵元、多接收阵元的二维面阵结构,对载体六个自由度的运动都较为敏感,因此载体的运动轨迹变化也会影响三维空间的成像效果,上述多波束测深声呐及合成孔径声呐的回波目标仿真方法将不再适用。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通过旋转矩阵计算所有阵元在不同采样位置处的空间坐标。利用“声亮点”模型分割立体目标表面,根据载体的不同运动位置计算影区及其沉底区域的分割亮点,从而计算扫描点与阵元间的声程。根据不同位置处的声程计算回波时延,将多个亮点目标回波信号叠加在各阵元上即可获得所需的回波信号。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目标回波仿真精细化程度,能够为成像算法研究提供有效的仿真数据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探测新机理,为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提供立体目标及其影区的回波信号,有助于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系统评估及成像算法性能仿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旋转矩阵计算载体中心的实际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和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型计算发射阵元和各接收阵元在不同采样时刻的空间位置分布;
步骤二:根据“声亮点”模型利用表面切线分割立体目标,生成能够被声波照射到的表面独立亮点;
步骤三:设定目标沉底区域,根据不同走航位置计算生成水底影区和水底亮点区域,影区部分不会产生有效的亮点回波,水底亮点区域模拟水下地形;
步骤四:利用扫描亮点位置与各基元之间的声程计算单一亮点回波时延,结合使用的探测信号形式计算得到单一亮点的回波信号;
步骤五:将多个亮点回波累加至接收基元,遍历各采样位置获得最终所需的目标回波。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步骤一具体是:通过旋转矩阵和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型计算不同时刻发射阵元和各接收阵元的空间位置矩阵PT1和Pr1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21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22
其中:基阵沿x轴旋转的纵摇角为α,沿y轴旋转的横摇角为β,沿z轴旋转的艏向角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31
由此定义旋转矩阵Mα、Nβ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32
定义基阵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平移矩阵PΔ,发射阵元的初始位置矩阵为PT0,接收基阵的初始位置矩阵为Pr0
2.步骤二具体是:对于仿真的立方体目标,采用分别与水平向、航迹向和深度向平行的切线均匀分割表表面亮点;对于球体目标,采用球坐标系下按照经纬度均匀划分亮点间隔;对于圆柱体目标,在柱坐标系下划分圆柱体及上下表面的亮点目标;最终,通过坐标变换给出划分出亮点目标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空间位置;当需要验证成像算法在角度向上的分辨力时,也可在y-r-θ混合坐标系下进行仿真目标回波时延的推导,即仿真可以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也可在航迹向-斜距向-角度向坐标系下开展。
3.步骤三具体是:根据需要仿真的区域首先划定水底亮点区域,首先采用平海底假设均匀划分亮点区域,其次加入所需的起伏量,模拟海底粗糙不平的形式;根据射线声学理论,计算仿真目标各表面的法向量,利用发射阵元与仿真目标边界计算出射线两点式方程,在底面投影计算出投影区域的边界坐标;根据不同的走航位置约束边界位置的描述方程,划分出立体目标在底面的投影区域。
4.步骤四具体是:需要根据各扫描点位置计算接收阵元至亮点之间的时延,从而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回波;假设在合成孔径起始位置,发射基元坐标(x0,y0,z0),目标所在位置坐标(xT,yT,zT),则目标距发射基元距离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33
基阵沿航迹向运动时间τ后,换能器基阵中第k条接收阵的第n基元所处位置坐标为(xk(n),yk(n),zk(n)),则目标位置距该基元的距离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34
当水中声速为c时,声波的双程传播距离为cτ,得到双程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R1+R2=cτ
当基阵从零点位置开始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时,典型时延解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35
5.步骤五具体是:将多个亮点目标的时延信号叠加在各接收阵元上,获得所需的立体目标仿真回波,累加公式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41
其中,s(n,t)表示第n号基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A为接收到信号的幅值,sT(t)为发射信号,共计有M个声亮点回波信号被叠加在第n号基元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旋转矩阵,能够计算出在不同采样位置处所有阵元的空间坐标,适用于载体存在运动误差时的情况,能够反映任意载体运动轨迹情况下的真实回波信号。2、针对不同的仿真目标在不同的坐标系下分割亮点,方法较为灵活且接近于真实的系统工作情况,能够有效地评估系统工作性能。3、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目标影区及其沉底区域的水底起伏,为成像算法提供足够精细的分割目标及其回波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流程图;
图2是存在运动误差时的各阵元位置示意图;
图3是几何声亮点模型;
图4是立体目标分割示意图;
图5是目标影区生成示意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起始位置照射影区、中间位置照射影区、终止位置照射影区;
图6是仿真回波信号及其时频分析图;
图7a为立方体目标成像结果切片,图7b为目标及影区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中所示流程,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旋转矩阵计算载体中心的实际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和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型计算发射阵元和各接收阵元在不同采样时刻的空间位置分布。
步骤(2):根据“声亮点”模型利用表面切线分割立体目标,生成能够被声波照射到的表面独立亮点。
步骤(3):设定目标沉底区域,根据不同走航位置计算生成水底影区和水底亮点区域,影区部分不会产生有效的亮点回波,水底亮点区域模拟水下地形。
步骤(4):利用扫描亮点位置与各基元之间的声程计算单一亮点回波时延,结合使用的探测信号形式计算得到单一亮点的回波信号。
步骤(5):将多个亮点回波累加至接收基元,遍历各采样位置获得最终所需的目标回波。
步骤(1)中,需要根据基阵六个维度的位置、姿态变化,结合基阵的阵列流形,计算在不同时刻所有阵元的位置。在进行目标回波仿真时,可以利用旋转矩阵的方法,给出基阵运动后各基元所处位置的坐标,之后再按照计算出的时延差对回波进行仿真。存在运动误差时的各阵元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给出各基元在合成孔径初始位置时的接收阵坐标(xk(n),yk(n),zk(n)),其中xk(n)和yk(n)可以由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形推导得到,zk(n)=z0
xk(n)=n·dx,n∈[-M/2+1,M/2]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51
由此,定义一个3×MN的接收基阵初始位置矩阵Pr0=[x;y;z],其中x为1×MN阶向量,按照阵元序号排列的水平向位置坐标:
x=[x1(-M/2+1)…xk(n)…xN(M/2)]
类似的,定义y为按照阵元序号排列的航迹向位置坐标,z为按照阵元序号排列的深度向位置坐标:
y=[y1(-M/2+1)…yk(n)…yN(M/2)]
z=[z1(-M/2+1)…zk(n)…zN(M/2)]
假设基阵沿x轴旋转的纵摇角为α,沿y轴旋转的横摇角为β,沿z轴旋转的艏向角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52
定义旋转矩阵Mα、Nβ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53
表征了基阵沿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54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55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61
涉及的声呐系统采用单发射基元配备多接收基元的阵列形式,通过二维面阵结构的换能器结构接收回波信号。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阵列设计为沿水平向半波长均匀布阵,沿航迹向以远大于半波长的阵元间距布阵,发射基元位于二维接收面阵的一侧。通过旋转矩阵和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型计算不同时刻发射阵元和各接收阵元的空间位置矩阵。
假设基阵沿水平向、航迹向和深度向的位移分别为Δx,Δy,Δz,则可定义平移矩阵PΔ=[Δx;Δy;Δz]。其中,Δ(·)为由各方向位移生成的1×MN阶向量,按照阵元序号排列。其中Δy=Δy'+vτ,表示了基阵沿航迹向的运动。由以上计算得到的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可以计算出在任意采样位置处的所有基元的准确位置: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62
类似的,对于发射换能器的单基元所在位置计算更为简单,可以由下式得到: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63
其中,基阵沿x轴旋转的纵摇角为α,沿y轴旋转的横摇角为β,沿z轴旋转的艏向角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64
由此定义旋转矩阵Mα、Nβ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65
定义基阵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平移矩阵PΔ,发射阵元的初始位置矩阵为PT0,接收基阵的初始位置矩阵为Pr0
步骤(2)中,对于仿真的立方体目标,采用分别与水平向、航迹向和深度向平行的切线均匀分割表表面亮点;对于球体目标,采用球坐标系下按照经纬度均匀划分亮点间隔;对于圆柱体目标,在柱坐标系下划分圆柱体及上下表面的亮点目标。最终,通过坐标变换给出划分出亮点目标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空间位置。
根据“声亮点”模型利用表面切线分割立体目标,生成能够被声波照射到的表面独立亮点。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仿真算法与成像算法工作在一种混合坐标系下,目标所在位置用航迹向位置、目标斜距和水平方位角度去描述,即工作在y-r-θ坐标系下。二维换能器基阵发射阵元、接收阵元及其经过走航后所处位置,依旧通过笛卡尔坐标系表述,目标与基阵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以二维接收基阵的第一条接收线阵的中心阵元为坐标系原点(0,0,0),此位置也是系统信号发射起始时刻基阵所处位置。
假设在起始位置时发射阵元所处位置记为(B,D,0),其中D为基阵中心距基阵边缘位置水平距离,B为发射阵元距第一条基线的航迹向距。给定目标所处位置为(-y,r,θ),推导目标距离不同走航位置时距离各接收基元的时延差。
在起始位置,目标位置距第1条接收基线边缘斜距记为l1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1
目标位置距第1条基线边缘垂直距离记为l2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2
目标位置距发射阵元斜距记为rT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3
根据基阵模型,可以推导出目标位置距第1条基线的第n号阵元斜距r(1,n),其中水平向阵元间距为dx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4
类似的,对于目标位置与第k条基线的第n号阵元间的斜距r(k,n)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5
其中,r(k,0)为目标位置与第k条基线的中心阵元斜距,航迹向阵元间距为dy,r(k,0)可以计算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6
l3为目标位置与第k条基线边缘斜距: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7
θk为目标位置与第k条基线中心阵元夹角: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8
下面将公式推广到第m个走航采样位置,规定每个走航位置间距为Δ,则目标位置距该采样时刻的发射阵元斜距rT(m):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79
类似的,在第m个走航位置,目标位置与第k条基线的第n号阵元斜距r(k,n,m):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81
其中,r(k,0,m)为目标在第m个走航位置,与第k条基线的中心阵元斜距: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82
类似的,l3(m)为目标在第m个走航位置时与第k条基线边缘斜距: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83
设定θk(m)为目标在第m个走航位置时与第k条基线中心阵元夹角: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84
在进行多波束合成孔径目标仿真时,通过对各采样位置的回波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即可得到所需的阵元仿真信号。针对任意基元处于任意航迹向采样位置时,与初始位置第1条基线中心基元位置之间的声程差可以计算获得:
rΔ=r(1,0,1)+rT(1)-(r(k,n,m)+rT(m))
其中,r(1,0,1)+rT(1)表征了在合成孔径初始位置时,发射基元与第1条基线中心阵元间声波的双程传播距离;r(k,n,m)+rT(m)表征了在第m个采样位置时,发射基元与第k条基线的第n阵元间声波的双程传播距离。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对rΔ计算时延后,可以得到单点目标的回波。
下面给出一种较为简单初始条件下的阵元位置解析解,即在匀速直线运动模型下扫描位置与基阵中心点位置的时延关系。给定计算初始条件为:设定发射时刻的基阵中心为原点,则发射时刻发射基元的坐标位置为(x0,0,0),经过时间τ后基阵的中心位置移动至(0,vτ,0),此时发射基元位于(x0,vτ,0),带入下式中,方程解析解如: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85
对于立方体目标进行均匀分割,生成亮点子回波,仿真过程中不考虑声波的透射性,只针对目标表面进行分割,不考虑目标内部及底部的回波。目标分割方法如图4所示,分割出的亮点位置为表面切线的交点,立方体内部及下表面无有效的声亮点。对于三维空间内的任一平面,可以通过点法式方程进行描述:设定平面的法向量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91
与平面垂直,平面上具有一已知点M0=(x0,y0,z0),设平面上的任意点M=(x,y,z),则必有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92
即: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93
任意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在该平面上附加边界信息,就可以利用多条直线构造出目标区域,目标区域内的有效点即为所需的“声亮点”目标。法向量表征了该平面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目标平面与坐标系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二者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确定: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94
其中,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95
为各坐标平面的法向量,如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096
通过计算目标平面与基阵平面位置之间的夹角,可以对基阵指向性、声波照射有效性、声影区等进行判断,从而对阵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得到较为真实的回波信号。
对于球体目标,需要在球坐标系下进行目标分割,按照经纬度划分目标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球体目标的分割及回波仿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设定仿真球体半径,设定经纬度划分间隔,先将球心设定在原点位置。
(2)生成球体表面网格,离散成“声亮点”。
(3)设定目标所在的起始位置,将分割得到的“声亮点”目标进行平移。
(4)按照回波公式生成各采样位置、各基元所需的接收信号。
对于圆柱体目标,需要结合球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进行目标分割。对于水平向-高度向平面,采用极坐标系下角度均匀划分的方式生成“声亮点”的X-Z坐标,对于航迹向采用直角坐标系下等间距分割的方式生成“声亮点”的Y坐标,即类似于柱坐标系下的分割,圆柱体目标的分割及回波仿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设定圆柱底面半径,设定圆柱高度,先将圆柱底面中心在原点位置。
(2)设定极坐标系下角度分割间距、径向分割间距,直角坐标系下航迹向分割间距。
(3)对于圆柱体表面,按照极坐标分割表面“声亮点”,在第i个航迹向位置处,划分角度为θk的圆柱表面亮点目标的坐标记作(xi,k,yi,k,zi,k)。当底面半径为r,圆柱体高度为H时,在航迹向上将目标划分为Ny个亮点,有如下关系:
xi,k=r sinθk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01
zi,k=r cosθk
(4)对于圆柱体底面,其航迹向坐标固定,在极坐标系下按照角度分割间距和径向分割间距划分亮点。当底面半径为r,划分角度为θk时,在径向划分为Mx个亮点时,底面的亮点目标的坐标记作(xi,k,yi,k,zi,k),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02
yi,k=0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03
(5)对于圆柱体顶面主需要将底面的航迹向坐标平移圆柱体高度为H即可:
yi,k=H
(6)设定所需原点位置,将分割得到的“声亮点”目标进行平移。
(7)按照回波公式生成各采样位置、各基元所需的接收信号。
步骤(3)中,根据需要仿真的区域首先划定水底亮点区域,首先采用平海底假设均匀划分亮点区域,其次加入所需的起伏量,模拟海底粗糙不平的形式。根据射线声学理论,计算仿真目标各表面的法向量,利用发射阵元与仿真目标边界计算出射线两点式方程,在底面投影计算出投影区域的边界坐标。根据不同的走航位置约束边界位置的描述方程,划分出立体目标在底面的投影区域。
设定目标沉底区域,根据不同走航位置计算生成水底影区和水底亮点区域,影区部分不会产生有效的亮点回波,水底亮点区域模拟水下地形。
如图5所示,以立方体为例,对于影区的仿真主要基于射线声学,需要结合“声亮点”模型和目标表面的点法式方程,对目标和水底区域进行分割,并且划分反射声波较弱的“声影区”。首先,需要计算立方体的上表面顶点和沉底的下表面顶点位置,利用单位立方体坐标拉伸和平移生成其三维坐标矩阵U:
U=O+M·L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04
其中,O=[Ox,Oy,Oz]为设定的立方体中心位置,M3×8是边长为2的立方体8个顶点矩阵,L=[lx,ly,lz]为设定立方体在水平向、航迹向和深度向的半边长向量。通过立方体中心和半边长矩阵,可以确定水底所在平面的深度,采用平水底、等间距分割的方式生成水底区域的“声亮点”坐标。
其次,根据合成孔径周期内各采样时刻确定基阵所处位置坐标,由基阵位置与立方体上表面顶点的连线确定与水底平面的交点,即为上表面顶点在水底平面的投影。假设基阵所在位置坐标为(x0,y0,z0),顶点所在位置坐标为(x1,y1,z1),则可以用两点式方程描述空间投影直线。由于水底平面深度已知,将其航迹向深度z2=Oz-lz代入直线方程,即可唯一确定上表面的水底投影坐标(x2,y2,z2)。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11
由于立方体下表面位于水底平面,所以该区域也不能被声波所照射。以图4中情况为例,当基阵航迹向位置尚未抵达AEHD平面时,影区由顶点A,B,C的底面投影A',B',C'与底面顶点E,H,G决定的六条直线A'E,EH,HG,GC',C'B',B'A',形成的封闭空间所决定的。类似的,当基阵航迹向位置驶过BFGC平面时,由A'D',D'H,HG,GF,FB',B'A'形成的封闭空间决定其影区。当基阵航迹向位置处于两平面中间时,其影区由A'E,EH,HG,GF,FB',B'A'形成的封闭空间所决定。
以立方体目标为例,假设上表面定点为A-D,下表面定点为E-H,则有上表面在底面投影记为A’-D’,各顶点坐标形如(xA,yA,zA),通过两点式方程描述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12
给定基阵处于不同采样位置时的亮点筛选约束条件,将切割得到的水底区域离散点坐标代入约束条件,假设虚拟孔径长度为L,则有约束条件如: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21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获得仿真目标所需要的探测影区及沉底区域亮点目标。。
步骤(4)中,利用扫描亮点位置与各基元之间的声程计算单一亮点回波时延,结合使用的探测信号形式计算得到单一亮点的回波信号。需要根据各扫描点位置计算接收阵元至亮点之间的时延,从而计算接受到的信号回波。
假设在合成孔径起始位置,发射基元坐标(x0,y0,z0),目标所在位置坐标(xT,yT,zT),则目标距发射基元距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22
基阵沿航迹向运动时间τ后,换能器基阵中第k条接收阵的第n基元所处位置坐标为(xk(n),yk(n),zk(n)),则目标位置距该基元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23
当水中声速为c时,声波的双程传播距离为cτ,得到双程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R1+R2=cτ
当基阵从零点位置开始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时,典型时延解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24
当基阵各阵元所处位置已知时,由上式可以计算出任意时刻扫描位置至接收阵各基元的时延。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系统使用线性调频信号进行探测,发射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25
其中,A为信号幅值,f0为信号中心频率,T为发射信号脉宽,k=B/T为信号频率变化率,B为信号带宽。信号的瞬时频率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26
发射出的声信号遇到目标后发生反射,基元接收到回波信号表示为发射信号经过时延后的形式: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31
步骤(5)中,将多个亮点回波累加至接收基元,遍历各采样位置获得最终所需的目标回波。也即是最终将多个亮点目标的时延信号叠加在各接收阵元上,获得所需的立体目标仿真回波。在目标仿真过程中,可以根据预设的载体运动状态和换能器基阵的阵列流形,计算得到基阵各阵元在不同时刻的坐标位置,从而对发射信号进行时延处理,得到所需的目标亮点回波信号。多个亮点目标子回波叠加后,即可获得基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下式所示。其中,s(n,t)表示第n号基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A为接收到信号的幅值,sT(t)为发射信号,共计有M个声亮点回波信号被叠加在第n号基元上。累加公式形如:
Figure BDA0002786006630000132
其中,s(n,t)表示第n号基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A为接收到信号的幅值,sT(t)为发射信号,共计有M个声亮点回波信号被叠加在第n号基元上。
下面结合图6、7举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设定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工作在中心频率135kHz,信号带宽30kHz,发射脉宽10ms,目标所在位置坐标(2,5,-15),立体目标尺度均为2.0m×1.0m×2.0m,亮点分割间距10cm。目标坐落在水底区域,载体运动在不同航迹向位置照射目标产生影区。选取单一阵元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观察发射信号及接收信号的峰值、频谱、时延及其脉冲压缩处理结果,如图6所示。
发射信号经目标反射后传递回接收基阵,回波信号经脉冲压缩处理,得到了若干相关峰。通过对单阵元回波时域信号观察,可以发现相关峰的局部极值数目远小于“声亮点”数目,这是因为单阵元系统无法区分水平向回波到达方向,多个临近点目标的时域回波混叠在一起,无法区分目标个数。此外,这种混叠也造成了脉冲压缩信号在时域上的展宽,其相关峰的宽度明显高于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理论值,其侧扫合成孔径成像结果目标混叠严重。立体目标的发射信号、接收信号及其脉冲压缩结果如图6所示,单阵元接收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时频分析结果也证明了目标回波的有效性。
经过多波束合成孔径成像算法处理后的声呐图像如图7a所示,在成像区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立体目标所在位置的“声亮点”,目标位置准确清晰,并且对于水底区域的仿真结果,其亮点划分也较为明显,证明了目标回波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声呐图像的抽稀即目标检测结果如图7b所示,通过能量检测法能够将“声亮点”的位置有效的分离出来,表征了目标所处的方位及尺度,并且对于水底目标也能够监测出水平面所处深度。检测结果对于声影区部分也能够有效的表征出来,在立体目标后侧,投影在水底平面的一部分区域无法被声波照射,因此会形成一部分回波较弱的影区,目标周边会形成一部分暗区,其能量均低于检测门限因此被检测为空白区域。
综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通过旋转矩阵和二维基阵阵列流型获得各阵元的实际位置,利用“声亮点”模型切割预设目标,结合载体运动轨迹获得目标影区及水底区域亮点,进而计算不同时刻、不同位置处所需的目标回波。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旋转矩阵计算非理想航迹情况下的声呐载体运动轨迹,根据二维基阵阵列流型获得不同采样位置处的发射阵元和所有接收阵元的空间位置;根据“声亮点”模型利用表面切线分割立体目标;设定目标沉底区域,按照不同走航位置计算生成水底影区和水底亮点区域;利用扫描亮点位置与各基元之间的声程计算单一亮点回波;将多个亮点回波累加至接收基元,遍历各采样位置获得最终所需的目标回波。本发明能够为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提供立体目标及其影区的回波信号,有助于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系统评估及成像算法性能仿真。

Claims (5)

1.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旋转矩阵计算载体中心的实际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和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型计算发射阵元和各接收阵元在不同采样时刻的空间位置分布;
步骤二:根据“声亮点”模型利用表面切线分割立体目标,生成能够被声波照射到的表面独立亮点;
步骤三:设定目标沉底区域,根据不同走航位置计算生成水底影区和水底亮点区域,影区部分不会产生有效的亮点回波,水底亮点区域模拟水下地形;
根据需要仿真的区域首先划定水底亮点区域,首先采用平海底假设均匀划分亮点区域,其次加入所需的起伏量,模拟海底粗糙不平的形式;根据射线声学理论,计算仿真目标各表面的法向量,利用发射阵元与仿真目标边界计算出射线两点式方程,在底面投影计算出投影区域的边界坐标;根据不同的走航位置约束边界位置的描述方程,划分出立体目标在底面的投影区域;
步骤四:利用扫描亮点位置与各基元之间的声程计算单一亮点回波时延,结合使用的探测信号形式计算得到单一亮点的回波信号;
步骤五:将多个亮点回波累加至接收基元,遍历各采样位置获得最终所需的目标回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是:通过旋转矩阵和二维基阵的阵列流型计算不同时刻发射阵元和各接收阵元的空间位置矩阵PT1和Pr1为: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11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12
其中:基阵沿x轴旋转的纵摇角为α,沿y轴旋转的横摇角为β,沿z轴旋转的艏向角为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13
由此定义旋转矩阵Mα、Nβ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14
定义基阵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平移矩阵PΔ,发射阵元的初始位置矩阵为PT0,接收基阵的初始位置矩阵为Pr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是:对于仿真的立方体目标,采用分别与水平向、航迹向和深度向平行的切线均匀分割表表面亮点;对于球体目标,采用球坐标系下按照经纬度均匀划分亮点间隔;对于圆柱体目标,在柱坐标系下划分圆柱体及上下表面的亮点目标;最终,通过坐标变换给出划分出亮点目标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空间位置;当需要验证成像算法在角度向上的分辨力时,也可在y-r-θ混合坐标系下进行仿真目标回波时延的推导,即仿真可以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也可在航迹向-斜距向-角度向坐标系下开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具体是:需要根据各扫描点位置计算接收阵元至亮点之间的时延,从而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回波;假设在合成孔径起始位置,发射基元坐标(x0,y0,z0),目标所在位置坐标(xT,yT,zT),则目标距发射基元距离表示为: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21
基阵沿航迹向运动时间τ后,换能器基阵中第k条接收阵的第n基元所处位置坐标为(xk(n),yk(n),zk(n)),则目标位置距该基元的距离表示为: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22
当水中声速为c时,声波的双程传播距离为cτ,得到双程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R1+R2=cτ
当基阵从零点位置开始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时,典型时延解为: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具体是:将多个亮点目标的时延信号叠加在各接收阵元上,获得所需的立体目标仿真回波,累加公式为:
Figure FDA0003627432230000024
其中,s(n,t)表示第n号基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A为接收到信号的幅值,sT(t)为发射信号,共计有M个声亮点回波信号被叠加在第n号基元上。
CN202011298120.6A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Active CN112505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8120.6A CN112505666B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8120.6A CN112505666B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5666A CN112505666A (zh) 2021-03-16
CN112505666B true CN112505666B (zh) 2022-07-15

Family

ID=7495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8120.6A Active CN112505666B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56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7896B (zh) * 2021-06-07 2023-03-14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遮挡判断的起伏地形sar回波仿真方法
CN113589265B (zh) * 2021-08-10 2024-03-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块近端梯度双稀疏字典学习波束形成方法及系统
CN114494603A (zh) * 2022-02-11 2022-05-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Unity3D的仿真声呐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CN115390052A (zh) * 2022-08-25 2022-11-25 鹏城实验室 一种成像声呐实物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15508837B (zh) * 2022-09-13 2024-04-30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uuv集群的移动多基地声呐目标定位和误差分析方法
CN115856898B (zh) * 2023-03-03 2023-05-16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适应于全海深的面阵三维成像声呐点位归算方法
CN116449291B (zh) * 2023-06-12 2023-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定位误差分析的被动全向声呐浮标补投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0427A (zh) * 2008-12-26 2010-02-1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多子阵合成孔径声纳的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01907707A (zh) * 2010-07-02 2010-12-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用于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组合声基阵
CN106886025A (zh) * 2017-02-21 2017-06-23 天津大学 同向双基地多波束合成孔径声纳的快速时域成像方法
CN108593767A (zh) * 2018-01-24 2018-09-28 天津大学 一种浅滩掩埋管道超声探测回波模型的建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6584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Teledyne Scientific & Imag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ensor motion and position data from underwater acoustic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0427A (zh) * 2008-12-26 2010-02-1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多子阵合成孔径声纳的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01907707A (zh) * 2010-07-02 2010-12-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用于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的组合声基阵
CN106886025A (zh) * 2017-02-21 2017-06-23 天津大学 同向双基地多波束合成孔径声纳的快速时域成像方法
CN108593767A (zh) * 2018-01-24 2018-09-28 天津大学 一种浅滩掩埋管道超声探测回波模型的建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int Motion Error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beam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Bo Wei等;《IEEE Access》;20180723;第6卷;全文 *
"多波束合成孔径声纳载体运动估计技术研究";孙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80415(第04期);全文 *
"水下目标声呐回波模拟方法研究";石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90215(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5666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5666B (zh) 一种二维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目标回波仿真方法
EP0619024B1 (en) Correlation sonar system
Bell et 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ynthetic sidescan sonar images
CN112505710A (zh) 一种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三维成像算法
Lucifredi et al. Subcritical scattering from buried elastic shells
CN111580079A (zh) 一种基于单矢量水听器的水下运动目标最近接近距离估计方法
Synnes et al. Assessment of shallow water performance using interferometric sonar coherence
Palmese et al. Acoustic imaging of underwater embedded objects: Signal simul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sonar instrumentation
CN112904428B (zh) 海洋浅地层剖面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7783137A (zh) 一种基于五波束配置的声多普勒和声相关测速方法
Rajapan et al. Importance of underwater acoustic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oceanographic applications–a brief review
CN113534161A (zh) 一种用于远距离定位水下声源的波束镜像聚焦方法
CN111679248A (zh) 一种基于海底水平l型阵列的目标方位和距离联合稀疏重构定位方法
Makris et al. Long‐range backscatter from the Mid‐Atlantic Ridge
Cestone et al. Latest highlights in acoustic underwater navigation
CN111427044A (zh) 水域目标的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Guo et 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nar imaging technology in China
Mironov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Hydroacoustic Surveys Using MBE for a Autonomous Surface Vehicles
Guériot et al. Sonar data simulation
Keary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velocity log using a computer based acoustic model
Erfan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underwater image formation with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CN118259233A (zh) 一种顾及水平阵测向误差的深海影区目标定位方法
Atmaja et al. Seafloor Imaging Maps by Incorporating Side Scan Sonar Technology on Hybrid Autonomous Underwater Glider
Ogushwitz et al. Computer simulation of multibeam echo sounding over rough seafloor
Ma Virtual Reality-Based Forward Looking Sonar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