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8500A - 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8500A
CN112488500A CN202011364401.7A CN202011364401A CN112488500A CN 112488500 A CN112488500 A CN 112488500A CN 202011364401 A CN202011364401 A CN 202011364401A CN 112488500 A CN112488500 A CN 112488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d
station
site
index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44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丽
金宇宁
吴兵
李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2488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8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站点位置信息、土地利用特征、衔接设施条件;综合TOD特征和乘客换乘满意度,以多准则选取TOD站点与步行、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的衔接设计评价指标,然后将指标分级;建立AHP‑云模型,计算指标数字特征;计算各衔接方式综合数字特征,获得三维评价结果;分析站点功能定位和衔接需求特征,结合站点实际情况,进行最终评判。本发明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增加评价的灵活度,使得评价结果更为直观和准确。

Description

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站点规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OD模式下轨道站点衔接设计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产生交通拥堵问题,使得TOD模式受到重视,轨道交通凭借其技术经济特征成为TOD模式的重要依托。TOD站点具有区别于一般站点的特征,站点周边土地高密度、集约化,土地功能混合且多样,适合公交慢行交通,因此如何评价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交通衔接设计的合理性或优劣,是必要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未披露涉及TOD模式下的站点衔接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首次公开一种科学客观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有助于完善规划设计、提供优化思路、帮助方案比选,促进TOD轨道站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TOD,英文全称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中文术语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APH-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TOD站点与步行、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衔接的评价指标;
步骤二,采用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收集TOD轨道站点指标数据;
步骤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步骤二调研问卷中乘客对换乘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打分(满分为5分)和“以便捷性、可达性为主,保证舒适性和安全性,重视公平性和生态性”的原则确定判断矩阵标度,重要程度大致关系为:便捷性≈可达性≈适配性>安全性≥舒适性>公平性≈生态性;
步骤四,建立云模型对站点进行评价;
将步骤一中指标以十分制划分为差、较差、中等、较好、好五个等级,对应分数为0~4.0、5.0~6.0、7.0~7.5、7.5~9.0、9.0~10.0,计算评语集各等级数字特征;划分指标等级,根据步骤二中获得的指标数据计算指标数字特征,最后分别计算三种衔接方式的综合数字特征,画出对应的云图;
第五步,结合站点类型分析评价结果;
根据TOD站点位置和周边土地利用确定其类型,通过分析云模型评价结果是否符合站点衔接需求特征,以对站点衔接设计作出综合评判。
步骤一中,指标的选择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切合TOD模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易实现性的原则。不同交通方式其衔接要求和客观因素不同,需分别讨论。
进一步,步骤一中,TOD站点与步行、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衔接设计的指标体系具体见图1至图3,对指标的解释如表1。
表1指标及含义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31
所述表1,其中,
所述绕路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a.将以轨道站点为圆心、500m为半径的圆平均分成八个象限;
b.在每个象限内随机选取一个道路与圆相交的点,测量从圆心出发至交点的最短路径距离;
c.计算象限的平均最短路径距离,将平均值除以500得到绕路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41
式中,
E12——绕路系数;
li——圆心至各交点的最短路径距离。
所述运能匹配度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高峰期内:1、接驳客流量恒定;2、发车频率恒定;3、公交车额定人数一定;4、不考虑其他方式换乘公交车。
运能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42
式中,
C15min——高峰期15min内常规公交运能;
Q15min——高峰期15min内公交接驳量;
q——每辆公交额定人数;
α——为平均公交满载率;
n——附近公交站点数量;
Qz——高峰期15min内出站轨道交通量;
β——公交分担率;
f——公交发车频率;
由式子可得,G21≤1为公交运能满足公交接驳量,G21>1为不满足。
进一步,步骤四中,评语集的数字特征根据评语集双边约束[Cmin,Cmax],采用如下公式近似表示该评语集(其中i可根据评语集模糊程度进行调节):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51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52
He=i (5)
Ex——数学期望,指某概念量化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概念在论域空间的中间值;
En——熵,指定性概念云滴的离散程度和取值范围;
He——超熵,体现En的不确定度,反映不确定性的凝聚性。
综合所述云有多种算子,考虑到权重影响,宜采用加权平均算子,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53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54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55
式中,
Exi——某指标对应数学期望;
Eni——某指标对应熵;
Hei——某指标对应超熵;
ωi——某指标权重;
m——指标个数。
评语集数字特征及指标等级划分如表2和表3。其中,指标等级判定需体现TOD模式集约性的要求,例如人均占用面积在满足舒适度的情况下受到制约。
表2评价等级数字特征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61
表3定量指标等级标准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62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7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重视轨道站点衔接设计的生态性和公平性,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指标的选取和判定体现TOD模式的特征;
2、本发明重点考虑主要衔接方式,评价结果用三维方式呈现,使得各衔接方式的评价结果更为直观,便于结合站点实际情况分析;
3、本发明采用云模型对站点进行评价,更够减少主观影响,将随机性和模糊性有效关联,实现精确数值与定性指标之间的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TOD轨道站点与步行衔接设计的评价指标。
图2是本发明TOD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衔接设计的评价指标。
图3是本发明TOD轨道站点与非机动车衔接设计的评价指标。
图4是本发明结合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评价结果的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结合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南京新街口站交通衔接设计的评价方法。
(1)采用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收集TOD轨道站点指标数据
通过问卷调研获得新街口站接驳乘客对定性指标等级的判定,用以计算指标的数字特征。调研时间为2020年4月26日(工作日),地点为南京新街口地铁站,问卷调查时间为6:30至9:00的早高峰时间,共获得有效问卷142份。问卷回答者分布于各年龄段,其中青年和中年乘客占多数,18岁至50岁乘客约占73.9%;乘客出行目的多样,以工作和购物为主,符合新街口站点周边主体用地特征。
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真实、准确和最新的定量指标数据,用以确定所属等级及其对应的数字特征。人均占用面积、运能匹配度等与客流大小有关的定量指标数据,均在2020年4月26日(工作日)早高峰6:30至9:00间进行统计获得。
(2)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
a.建立层次结构
将决策层、准则层、因素层按照相互关系依次确定为最高层、中间层、最底层。
b.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一致矩阵法构造判断矩阵,标度方法如表4。
表4判断矩阵标度方法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91
c.层次单排序以及逻辑一致性检验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计算CI与CR指标,方法如下,其中RI对应的值如表5。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92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93
式中,n——指标个数。
表5RI值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094
若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对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得到该层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权值。
d.层次总排序及逻辑一致性检验
某因素层因素对决策层的权值为
ω=ω1×ω2 (11)
式中,ω——因素层对决策层的权重;
ω1——准则层对决策层的权重;
ω2——因素层对准则层的权重。
根据以上步骤,南京新街口站与步行、常规公交、非机动车衔接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下表6至表8:
表6与步行衔接评价体系因素权重结果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01
表7与常规公交衔接评价体系因素权重结果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02
表8与非机动车衔接评价体系因素权重结果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03
(3)计算三种衔接方式指标数字特征和综合数字特征。
采用加权平均算子算子的综合云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04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05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06
式中,
Ex——数学期望;
En——熵;
He——超熵;
m——指标个数;
ωi——指标或准则层权重。
南京新街口站与三种交通衔接设计的数字特征如表9至表11所示。新街口站衔接设计评价结果:[步行,常规公交,非机动车]=[(7.40,0.24,0.10),(7.86,0.25,0.10),(6.89,0.27,0.10)]。
表9与步行衔接设计云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11
表10与常规公交衔接设计云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12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21
表11与非机动车衔接设计云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804993410000122
(4)通过正向云发生器将数字特征转化为云图
云滴主要分布在[Ex-3Ex,Ex+3En]范围内,三种衔接方式的云图如图5所示。
(5)分析站点类型及衔接需求特征
在《2016年中国轨道交通TOD发展研究报告》中,新街口站的TOD发展质量指数排名第二,为TOD站点。该站点位于玄武区,属于南京市中心区域,站点500m范围以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主,约占51.23%,属于市中心区域商业型TOD站点。该类型站点用地紧张,接驳量大,主要为步行和公交衔接,一般不设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因此,新街口站与步行和常规公交应具有良好的衔接设计,非机动车衔接设计次之,但不低于中等水平。
(6)新街口站评价结果分析
新街口站衔接设计评价结果:[步行,常规公交,非机动车]=[(7.40,0.24,0.10),(7.86,0.25,0.10),(6.89,0.27,0.10)]。比较三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评价结果,常规公交的衔接设计得分最高,分数的期望为7.86的概率最大,属于“较好”,主要落在[7.11,8.61]的范围内;其次为步行衔接设计,分数在7.4分处集中,属于“中等”,很接近“较好”,分数主要落在[6.68,8.12],离7.4越远越分散,厚度逐渐增大,说明误差也逐渐增大;非机动车衔接设计的分最低,期望为6.89,属于“中等”,分数主要落在[6.08,7.70]。
新街口地铁站属于中心商业型TOD站点,步行作为其最重要的接驳方式得分却低于常规公交接驳,主要原因是步行换乘距离长。新街口站作为亚洲最大的地铁站,在地下形成庞大的活动空间,必然会造成从下车到地面出入口的步行距离偏长,这与站点规模有关。除此以外,新街口站点周边在步行道和绿化铺设上都建设得较好,行人满意程度高。综上结合站点具体情况分析,新街口站点的步行衔接设计总体较好。
常规公交也是新街口站重要的衔接方式,其衔接设计得分高,满足该类型站点功能定位的要求。新街口站出站均设有公交站点提示标识,500m范围内公交站点和线路数量多,站台宽敞,但由于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的原因,没有设置专门的公交专用道。
非机动车车衔接设计的得分最低,主要原因是新街口站点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非机动车停车点少,换乘非机动车的乘客常常遇到在距离目的地较近的出入口处没有共享非机动车的情况,使得非机动车换乘整体情况所有欠缺。但新街口站作为中心商业型TOD站点,其自行车换乘量相对少,且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地价高昂等原因,中心商业型TOD站点一般不设置大规模的专门停车场,所以其非机动车衔接得分较低的情况符合新街口地铁站的类型特点。
总体而言,评价结果符合中心商业型TOD轨道站点的特征,与新街口站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本发明具有一定有效性。
(7)针对评价结果呈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对于步行换乘方式,主要存在步行换乘距离过长、高峰期繁忙出入口(如20号口)拥挤的问题。对于前者,由于缩短步行换乘距离的难度较大,因此可通过增加换乘过程中舒适度进行弥补,比如进一步促进地下商业的发展,满足乘客部分购物需求,或对通道进行装饰增加美观度,提高乘客在较长步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对于后者,可采取增加通道数量进行分流的措施,缓解拥挤。
对于常规公交的换乘,突出问题是没有公交专用道,考虑到道路扩建的困难,可设置临时公交专用道,缓解高峰期拥挤现象,但具体实施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对于非机动接驳,停车场少、停车秩序乱引起拥挤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可以重新规划停车点位置,防止停车点分布集中;且可适当增加停车点数量,减少原有停车点非机动车数量,缓解大量非机动车无秩序停放造成的拥挤。总结来说,即停车点散而规模小。

Claims (5)

1.一种基于APH-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TOD站点与步行、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衔接的评价指标;
步骤二,采用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收集TOD轨道站点指标数据;
步骤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步骤二调研问卷中乘客对换乘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打分和确定判断矩阵标度;
步骤四,建立云模型对站点进行评价;
将步骤一中指标以十分制划分为差、较差、中等、较好、好五个等级,对应分数为0~4.0、5.0~6.0、7.0~7.5、7.5~9.0、9.0~10.0,计算评语集各等级数字特征;划分指标等级,根据步骤二中获得的指标数据计算指标数字特征,最后分别计算三种衔接方式的综合数字特征,画出对应的云图;
第五步,结合站点类型分析评价结果;
根据TOD站点位置和周边土地利用确定其类型,通过分析云模型评价结果是否符合站点衔接需求特征,以对站点衔接设计作出综合评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TOD站点与步行、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衔接设计的指标体系具体: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21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22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31
对指标的解释如表1:
表1 指标及含义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32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1,其中所述绕路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a.将以轨道站点为圆心、500m为半径的圆平均分成八个象限;
b.在每个象限内随机选取一个道路与圆相交的点,测量从圆心出发至交点的最短路径距离;
c.计算象限的平均最短路径距离,将平均值除以500得到绕路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42
式中,
E12——绕路系数;
li——圆心至各交点的最短路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表1中所述运能匹配度计算方法如下:
运能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43
式中,
C15min——高峰期15min内常规公交运能;
Q15min——高峰期15min内公交接驳量;
q——每辆公交额定人数;
α——为平均公交满载率;
n——附近公交站点数量;
Qz——高峰期15min内出站轨道交通量;
β——公交分担率;
f——公交发车频率;
由式子可得,G21≤1为公交运能满足公交接驳量,G21>1为不满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评语集的数字特征根据评语集双边约束[Cmin,Cmax],采用如下公式近似表示该评语集,其中i可根据评语集模糊程度进行调节: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51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52
He=i (5)
Ex——数学期望,指某概念量化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概念在论域空间的中间值;
En——熵,指定性概念云滴的离散程度和取值范围;
He——超熵,体现En的不确定度,反映不确定性的凝聚性。
采用加权平均算子,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53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54
Figure FDA0002804993400000055
式中,
Exi——某指标对应数学期望;
Eni——某指标对应熵;
Hei——某指标对应超熵;
ωi——某指标权重;
m——指标个数。
CN202011364401.7A 2020-09-04 2020-11-29 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24885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35101 2020-09-04
CN202010923510 2020-09-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8500A true CN112488500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3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4401.7A Pending CN112488500A (zh) 2020-09-04 2020-11-29 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85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4498A (zh) * 2021-11-02 2021-11-30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城区tod项目停车配建的方法
CN114240107A (zh) * 2021-12-06 2022-03-25 昆山轨道交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站点站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4498A (zh) * 2021-11-02 2021-11-30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城区tod项目停车配建的方法
CN113724498B (zh) * 2021-11-02 2022-04-22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城区tod项目停车配建的方法
CN114240107A (zh) * 2021-12-06 2022-03-25 昆山轨道交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站点站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9112B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公交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CN103745089A (zh) 一种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方法
Frank et al. An assessment of urban form and pedestrian and transit improvements as an integrated GHG reduction strategy.
Luo et al.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 on the inequality of intercity accessibility: A case study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CN112488500A (zh) 基于ahp-云模型的tod站点衔接设计评价方法
Larranaga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and walking for different trip purposes in Porto Alegre, Brazil
CN111027888A (zh) 一种基于轨道站点的接驳特征分析方法
CN110096804A (zh) 基于移动终端数据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布局方法及系统
Hu et al. Use of automated vehicle location data for route-and segment-level analyses of bus route reliability and speed
CN111369089A (zh)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居民需求供给双向评估方法
CN108876075B (zh)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宜步行性评价方法
Turner et al. Bicycle and pedestrian travel demand forecasting: Literature review
CN116502960B (zh) 一种车站区域tod发展潜力评估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Ahmed et al. A GIS-assisted optimal Baghdad metro route selection based on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CN114819633B (zh) 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交通设施布局评价方法
Phillips et al. Multi-modal quality of service project
Ramadhani et al. Spatial Equity in Trans Jogja Performance in the Yogyakarta Urbanized Area (YUA)
Moudon et al. A transportation-efficient land use mapping index
CN112488582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地铁列车开行方案设计方法
Liu et al. Rail line length in a crosstown corridor with many‐to‐many demand
Zacharias et al. Estimating the shift from bicycle to metro in Tianjin
Lindsey et al. Modeling bicyclist exposure to risk and crash risk: Some exploratory studies
Schlossberg et al.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it relative to livability
Alma Some smart solutions towards rapid urbanization in Albanian cities
Lee et al. Research basis for proposed criteria of the TOD Housing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