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4751A -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4751A
CN112484751A CN202011140141.5A CN202011140141A CN112484751A CN 112484751 A CN112484751 A CN 112484751A CN 202011140141 A CN202011140141 A CN 202011140141A CN 112484751 A CN112484751 A CN 112484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coordinate system
test field
total station
ver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0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84751B (zh
Inventor
王洁
唐明章
黄伟
黎光宇
张亚婧
张剑勇
隋毅
王立武
冯佳瑞
赵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Resear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Resear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Resear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 Resear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ity
Priority to CN2020111401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84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84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4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84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4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5/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referred to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00Measuring ang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4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3D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16Rotation, translation, sc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对航天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中航天验证器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位置、姿态等物理量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通过合理的各标志点布点方式布点及全站仪建站测点,并通过3次绝对定向、4次坐标转换数据处理,及矩阵分解,可获得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Description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航天器测量领域,涉及一种航天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为测试验证航天器在地外天体着陆或起飞时运动状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一般通过航天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对大空间场景中运动目标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位置、姿态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随着国内深空探测专项任务的深入开展,空间探测器在地外天体表面的安全着陆和起飞是空间探测工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而空间探测器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的一些物理量和运动参数是衡量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探测器的起飞着陆运动状态一般由器上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在地面验证试验中,一般可通过基于双目视觉测量的方法、基于单目视觉测量的方法或验证器上组合惯导设备测量航天验证器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中验证器相对于试验场或其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等物理量。由于视觉测量方法或组合惯导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均会存在测量误差,且测量系统构成复杂,价格昂贵,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方法对试验过程中航天验证器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位置、姿态进行测量,得到一个相对真值,用于判断视觉测量方法及组合惯导设备得到的测量结果的精度。
现有的航天验证器相对于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的位置姿态测量方法是通过GNC控制系统的输出结果判断航天验证器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位置及姿态,该方法输出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且航天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中采用的视觉测量手段及组合惯导测量设备也是为了验证GNC控制系统的精确性。因此GNC控制系统的输出值对判断视觉测量得到的结果及组合惯导得到的结果不具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解决了航天验证器在静止状态时所在坐标系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精确测量问题,具有测量方法简单、设备成本及人工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1)在测量前布置试验场坐标转换标志点C、目标转换标志点Q、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试验场坐标系坐标已知点PF
2)在航天验证器上布设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上布设16个以上非共线坐标转换标志点C;
3)面向航天验证器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尽可能多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和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调平设备,并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1;保持航天验证器位置不动,对航天验证器上目标转换标志点Q、目标坐标已知点PQ测点获得其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三维坐标;
4)面向坐标转换标志点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试验场上尽可能多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和坐标转换标志点C,坐标转换标志点C需至少有3个以上非共线点,调平设备,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2;对坐标转换标志点C、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测点获得其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三维坐标;
5)若步骤4)中的全站仪在其建站位置无法观测到所有的坐标转换标志点,则应在完成操作步骤4)后,移动全站仪,调平设备,建站即全站仪坐标4,并使全站仪可观测到步骤3)中未观测到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且应同时观测到部分操作步骤2)中已经被全站仪,即全站仪坐标2测点过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和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这两类点共计应3个以上,且不共线;
6)若步骤4)、5)中全站仪在其建站位置无法将所有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三维坐标测点获得,则应重复步骤5)直至能使全站仪观测到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为止;
7)在航天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开始之前,面向航天验证器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16个以上非共线坐标转换标志点C,及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调平设备,并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3;
8)使用全站仪打点获得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该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整个过程应保持全站仪位置不动;
9)使用全站仪分别打点获得静止时航天验证器上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的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
10)根据步骤3)获得的航天验证器上目标转换标志点Q及目标坐标已知点PQ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1)根据步骤4)获得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三维坐标,结合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2)若步骤4)无法获得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根据步骤5)中全站仪在全站仪坐标系4下测点获得的步骤4)中未测到的坐标转换点C和可观测到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及步骤4)中可观测到的坐标转换点C的三维坐标结合可观测到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和步骤11)计算获得的部分坐标转换点PF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步骤4)中未观测到的部分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3)若步骤12)仍无法获得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则应结合步骤11)、12)获得的数据,重复步骤13),以获得其余坐标转换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4)根据步骤8)获得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三维坐标、步骤9)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全站仪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计算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5)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为(0,0,0),结合数据处理步骤2)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以及步骤14)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计算,可得到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6)根据步骤10)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以及步骤14)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计算,获得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通过矩阵分解获得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
所述坐标转换标志点C:布设在待测目标周围,要求3个以上非共线点。
所述目标转换标志点Q:布设在航天验证器即待测目标上,要求分散布置3个以上非共线点。
所述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为航天验证器上的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已知点,为航天验证器上的安装螺钉,该类点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坐标已知,要求需存在3个以上非共线点;若单点误差在3mm以上时,则单点误差不应大于3mm,当单点误差在3mm以内时,布置尽可能多的点.
所述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为试验场上的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已知点,要求存在3个以上非共线点。
所述步骤10)的具体过程为:
假设航天验证器上有n个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第i个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i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OG-XGYGZG中的坐标为PPQ-G,i(XPQ-G,i,YPQ-G,i,ZPQ-G,i)。PQ,i在全站仪坐标系1中的坐标为PPQ-T1,i(XPQ-T1,i,YPQ-T1,i,ZPQ-T1,i),i=0,1,…,n-1。PPQ-G,i与PPQ-T1,i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由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此时全站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1G和平移向量TT1G来描述
PG,i=RT1GPT1,i+TT1G (1)
Figure BDA0002737976860000051
当存在3个以上不共线点时,解算公式(2),这也是绝对定向原理。
假设航天器上有m个目标转换标志点Q,第i个目标转换点Qi在全站仪坐标系中的坐标为QT1,i(XT1,i,YT1,i,ZT1,i),i=0,1,…,m-1。QG,i与QT1,i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由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此时全站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1G和平移向量TT1G来描述。第i个目标转换标志点Qi在航天验证器坐标中的坐标为QG,i(XG,i,YG,i,ZG,i)通过公式(3)计算获得
QG,i=RT1GQT1,i+TT1G。 (3)
所述步骤16)的具体过程为:
令试验场坐标系绕X轴旋转AX得到旋转矩阵为RX,绕Y轴旋转AY得到旋转矩阵为RY,绕Z旋转AZ得到的旋转矩阵为RZ,根据坐标变换关系,RX、RY、RZ分别为
Figure BDA0002737976860000052
AX、AY、AZ分别对应航天器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让试验场坐标系先绕当前的Y轴转AY、再绕当前的X轴转AX,最后绕当前的Z轴转AZ
R=RZRXRY (4)
根据求得的矩阵,可分解求出应航天器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现有的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可采用基于双目视觉的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基于双目视觉的位置姿态测量方法需要先标定2台光学相机的内、外参数,对于大视场范围测量,需要布置满足标定要求的标定合作标志点,当标定合作标志点无法满足要求时,解算误差较大,因此使用时具有局限性;该测量方法在实现时对相机架设位置有要求,一般要求两台相机光心与待测目标连线夹角接近90°,否则测量误差较大,现实测量条件可能无法满足该测量要求;该测量方法还要求2台光学相机可同步触发,对测量仪器技术指标要求较高,会导致仪器设备成本较高。相对现有的该测量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测量方法只需要1台全站仪即可完成操作,测量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单且测量成本低;
2、现有的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可采用基于单目视觉的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完成。基于双目视觉的位置姿态测量方法需要先标定光学相机的内、外参数,对于大视场范围测量,需要布置满足标定要求的标定合作标志点,当标定合作标志点无法满足要求时,解算误差较大,因此使用时具有局限性;且基于单目视觉的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精度较差,一般在150米的测量距离范围内,误差大于1㎝。本发明提出的测量方法精度由全站仪的测点精度决定,以常用的莱卡TCA2003型号全站仪为例,该全站仪的测量精度为0.5″,在150m测量范围内,测点精度优于3.6×10-4m,最终精度也优于1㎝。
3、现有的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可在航天验证器上安装组合惯导设备完成测量,但该方法需要在待测目标上安装其他的设备,首先会对其配置产生影响,且该测量方法测量误差较大。本发明提出的测量方法相对组合惯导测量方式测量精度较高,且属于非接触式测量的范畴,不会对待测物体的表面物理特性及重量等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关系转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操作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发明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在测量前需要布置试验场坐标转换标志点、目标转换标志点、目标上坐标已知点、试验场坐标系坐标已知点;
坐标转换标志点(C):布设在待测目标周围,作用为用于确定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于全站仪坐标系2的位姿关系。为满足解算条件理论上要求3个以上非共线点即可,但通过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需要分散布置的16个以上异面点,可保证在大空间范围内试验时的计算精度。
目标转换标志点(Q):布设在航天验证器(待测目标)上,为满足解算条件,理论上要求分散布置3个以上非共线点即可。目标转换标志点作用为用于确定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于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的位姿关系;
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为航天验证器上的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已知点,一般为安装螺钉或三维坐标(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已知的标志点,为满足解算条件,理论上要求需存在3个以上非共线点,若单点误差较大,通过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单点误差不应大于3㎜,当单点误差在3㎜以内时,点数量越多,最终误差越小。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作用为用于计算目标转换标志点C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
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为试验场上的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已知点,为满足解算条件,理论上要求需存在3个以上非共线点。作用为用于计算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
测量原理如下:
首先,如图1中框图a部分所示,根据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在航天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XPQ-G,YPQ-G,ZPQ-G)及在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坐标(XPQ-T1,YPQ-T1,ZPQ-T1)结合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坐标(XQ-T1,YQ-T1,ZQ-T1),通过绝对定向可得到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全站仪坐标系1的位姿关系,再依据该相对位姿关系,及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航天器坐标系下的坐标(XQ-G,YQ-G,ZQ-G);如图1中框图b部分所示,根据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坐标(XPF-T2,YPF-T2,ZPF-T2)及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XPF-F,YPF-F,ZPF-F)结合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坐标(XC-T2,YC-T2,ZC-T2),通过绝对定向可得到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于全站仪坐标系2的位姿关系,再依据该相对位姿关系及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可得到坐标转换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XC-F,YC-F,ZC-F);如图1中框图c部分所示,根据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XC-F,YC-F,ZC-F)及在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XC-T3,YC-T3,ZC-T3),结合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XQ-T3,YQ-T3,ZQ-T3),通过绝对定向可得到试验场坐标系相对于全站仪坐标系3的位姿关系,再依据该相对位姿关系及目标转换标志点在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XQ-F,YQ-F,ZQ-F);如图1中框图d部分所示,根据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XQ-F,YQ-F,ZQ-F),在航天器坐标系下的坐标(XQ-G,YQ-G,ZQ-G),通过绝对定向可得到航天验证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位姿关系,再依据该位姿关系,结合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即原点)在航天器坐标系下的坐标(0,0,0),通过坐标转换可得到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即得到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目标转换标志点群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及其在航天器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可得到航天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对旋转矩阵进行分解,可得到航天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
如图2所示,操作步骤如下:
1)在航天验证器上布设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上布设16个以上非共线坐标转换标志点C。
2)面向航天验证器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尽可能多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和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调平设备,并设站即全站仪坐标系1。保持航天验证器位置不动,对航天验证器上目标转换标志点Q、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测点获得其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三维坐标。
3)面向坐标转换标志点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试验场上尽可能多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和坐标转换标志点C,(坐标转换标志点需至少有3个以上非共线点),调平设备,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2)。对坐标转换标志点C、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测点获得其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三维坐标。
4)由于坐标转换标志点C数量较多,若操作步骤3)中的全站仪在其建站位置无法观测到所有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则应在完成操作步骤3)后,移动全站仪,调平设备,建站(全站仪坐标4),并使全站仪可观测到步骤3)中未观测到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且应同时观测到部分操作步骤2)中已经被全站仪(全站仪坐标2)测点过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和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这2类点共计应3个以上,且不共线);
5)若操作步骤3)、4)中全站仪在其建站位置无法将所有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的三维坐标测点获得,则应重复步骤4)直至能使全站仪观测到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为止;
6)在航天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开始之前,面向航天验证器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16个以上非共线坐标转换标志点C,及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调平设备,并任意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3);
7)使用全站仪打点获得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该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整个过程应保持全站仪位置不动;
8)使用全站仪分别打点获得航天验证器静止时刻航天验证器上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的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
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1)根据操作步骤2)获得的航天验证器上目标转换标志点Q及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全站仪坐标系1的相对位姿关系,再通过坐标转换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具体公式推导如下:
假设航天验证器上有n个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第i个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i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OG-XGYGZG中的坐标为PPQ-G,i(XPQ-G,i,YPQ-G,i,ZPQ-G,i)。PQ,i在全站仪坐标系1中的坐标为PPQ-T1,i(XPQ-T1,i,YPQ-T1,i,ZPQ-T1,i),i=0,1,…,n-1。PPQ-G,i与PPQ-T1,i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由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此时全站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1G和平移向量TT1G来描述
PG,i=RT1GPT1,i+TT1G (1)
Figure BDA0002737976860000111
当存在3个以上不共线点时,可解算公式(2),这也是绝对定向原理。
假设航天器上有m个目标转换标志点Q,第i个目标转换点Qi在全站仪坐标系中的坐标为QT1,i(XT1,i,YT1,i,ZT1,i),i=0,1,…,m-1。QG,i与QT1,i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由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此时全站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1G和平移向量TT1G来描述。第i个目标转换标志点Qi在航天验证器坐标中的坐标为QG,i(XG,i,YG,i,ZG,i)可通过公式(3)(公式(3)为坐标转换运算)计算获得
QG,i=RT1GQT1,i+TT1G (3)
2)根据操作步骤3)获得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三维坐标,结合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3)若操作步骤3)无法获得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在C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根据操作步骤4)中全站仪在全站仪坐标系4下测点获得的操作步骤3)中未测到的坐标转换点C和可观测到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及操作步骤3)中可观测到的坐标转换点C的三维坐标结合可观测到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和数据处理步骤2)计算获得的部分坐标转换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操作步骤3)中未观测到的部分坐标转换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4)若数据处理步骤3)仍无法获得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则应结合操作步骤4)获得的数据,重复数据处理步骤3),以获得其余坐标转换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5)根据操作步骤7)获得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三维坐标、操作步骤8)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全站仪坐标系(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计算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6)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为(0,0,0),结合数据处理步骤2)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数据处理步骤5)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计算,可得到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7)根据数据处理步骤1)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数据处理步骤5)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计算,可获得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通过矩阵分解可获得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
令试验场坐标系绕X轴旋转AX得到旋转矩阵为RX,绕Y轴旋转AY得到旋转矩阵为RY,绕Z旋转AZ得到的旋转矩阵为RZ,根据坐标变换关系,RX、RY、RZ分别为
Figure BDA0002737976860000121
AX、AY、AZ分别对应航天器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让试验场坐标系先绕当前的Y轴转AY、再绕当前的X轴转AX,最后绕当前的Z轴转AZ
R=RZRXRY (4)
根据求得的矩阵,可分解求出应航天器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

Claims (7)

1.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测量前布置试验场坐标转换标志点C、目标转换标志点Q、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试验场坐标系坐标已知点PF
2)在航天验证器上布设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上布设16个以上非共线坐标转换标志点C;
3)面向航天验证器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尽可能多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和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调平设备,并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1;保持航天验证器位置不动,对航天验证器上目标转换标志点Q、目标坐标已知点PQ测点获得其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三维坐标;
4)面向坐标转换标志点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试验场上尽可能多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和坐标转换标志点C,坐标转换标志点C需至少有3个以上非共线点,调平设备,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2;对坐标转换标志点C、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测点获得其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三维坐标;
5)若步骤4)中的全站仪在其建站位置无法观测到所有的坐标转换标志点,则应在完成操作步骤4)后,移动全站仪,调平设备,建站即全站仪坐标4,并使全站仪可观测到步骤3)中未观测到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且应同时观测到部分操作步骤2)中已经被全站仪,即全站仪坐标2测点过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和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这两类点共计应3个以上,且不共线;
6)若步骤4)、5)中全站仪在其建站位置无法将所有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三维坐标测点获得,则应重复步骤5)直至能使全站仪观测到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为止;
7)在航天器进入、下降、着陆与悬停试验开始之前,面向航天验证器架设全站仪,使全站仪可观测到16个以上非共线坐标转换标志点C,及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调平设备,并建站即全站仪坐标系3;
8)使用全站仪打点获得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该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整个过程应保持全站仪位置不动;
9)使用全站仪分别打点获得静止时航天验证器上3个以上非共线目标转换标志点Q的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坐标;
10)根据步骤3)获得的航天验证器上目标转换标志点Q及目标坐标已知点PQ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1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1)根据步骤4)获得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2下的三维坐标,结合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2)若步骤4)无法获得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根据步骤5)中全站仪在全站仪坐标系4下测点获得的步骤4)中未测到的坐标转换点C和可观测到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及步骤4)中可观测到的坐标转换点C的三维坐标结合可观测到的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和步骤11)计算获得的部分坐标转换点PF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运算,可得到步骤4)中未观测到的部分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3)若步骤12)仍无法获得所有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则应结合步骤11)、12)获得的数据,重复步骤13),以获得其余坐标转换点C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4)根据步骤8)获得的坐标转换标志点C在全站仪建站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三维坐标、步骤9)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全站仪坐标系即全站仪坐标系3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计算可得到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5)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为(0,0,0),结合数据处理步骤2)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以及步骤14)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和坐标转换计算,可得到航天验证器中心点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16)根据步骤10)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验证器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以及步骤14)获得的目标转换标志点Q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绝对定向计算,获得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通过矩阵分解获得航天验证器坐标系相对试验场坐标系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转换标志点C布设在待测目标周围,要求3个以上非共线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转换标志点Q布设在航天验证器即待测目标上,要求分散布置3个以上非共线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为航天验证器上的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的坐标已知点,为航天验证器上的安装螺钉,该类点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下坐标已知,要求需存在3个以上非共线点;若单点误差在3mm以上时,则单点误差不应大于3mm,当单点误差在3mm以内时,布置尽可能多的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场上坐标已知点PF为试验场上的在试验场坐标系下的坐标已知点,要求存在3个以上非共线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的具体过程为:
假设航天验证器上有n个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第i个目标上坐标已知点PQ,i在航天验证器坐标系OG-XGYGZG中的坐标为PPQ-G,i(XPQ-G,i,YPQ-G,i,ZPQ-G,i);PQ,i在全站仪坐标系1中的坐标为PPQ-T1,i(XPQ-T1,i,YPQ-T1,i,ZPQ-T1,i),i=0,1,…,n-1;PPQ-G,i与PPQ-T1,i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由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此时全站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1G和平移向量TT1G来描述
PG,i=RT1GPT1,i+TT1G (1)
Figure FDA0002737976850000041
当存在3个以上不共线点时,解算公式(2),这也是绝对定向原理;
假设航天器上有m个目标转换标志点Q,第i个目标转换点Qi在全站仪坐标系中的坐标为QT1,i(XT1,i,YT1,i,ZT1,i),i=0,1,…,m-1;QG,i与QT1,i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由验证器坐标系相对于此时全站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1G和平移向量TT1G来描述;第i个目标转换标志点Qi在航天验证器坐标中的坐标为QG,i(XG,i,YG,i,ZG,i)通过公式(3)计算获得
QG,i=RT1GQT1,i+TT1G。 (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6)的具体过程为:
令试验场坐标系绕X轴旋转AX得到旋转矩阵为RX,绕Y轴旋转AY得到旋转矩阵为RY,绕Z旋转AZ得到的旋转矩阵为RZ,根据坐标变换关系,RX、RY、RZ分别为
Figure FDA0002737976850000051
AX、AY、AZ分别对应航天器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让试验场坐标系先绕当前的Y轴转AY、再绕当前的X轴转AX,最后绕当前的Z轴转AZ
R=RZRXRY (4)
根据求得的矩阵,可分解求出应航天器坐标系相对于试验场坐标系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
CN202011140141.5A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Active CN112484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141.5A CN112484751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141.5A CN112484751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4751A true CN112484751A (zh) 2021-03-12
CN112484751B CN112484751B (zh) 2023-02-03

Family

ID=7492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0141.5A Active CN112484751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47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5432A (zh) * 2021-09-17 2021-12-3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自行火炮身管指向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4085A1 (en) * 2001-05-01 2003-03-06 Dial Oliver Eugene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image coordinates to ground coordinates
CN103278180A (zh) * 2013-05-24 2013-09-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全站仪的视场内无控制点摄像测量系统标定方法
CN104132665A (zh) * 2014-07-23 2014-11-0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初始姿态快速测量方法
CN105180940A (zh) * 2015-09-08 2015-12-2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wMPS系统的室内目标天文坐标的确定方法
CN109269525A (zh) * 2018-10-31 2019-01-2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空间探测器起飞或着陆过程光学测量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4085A1 (en) * 2001-05-01 2003-03-06 Dial Oliver Eugene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image coordinates to ground coordinates
CN103278180A (zh) * 2013-05-24 2013-09-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全站仪的视场内无控制点摄像测量系统标定方法
CN104132665A (zh) * 2014-07-23 2014-11-0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初始姿态快速测量方法
CN105180940A (zh) * 2015-09-08 2015-12-2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wMPS系统的室内目标天文坐标的确定方法
CN109269525A (zh) * 2018-10-31 2019-01-2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空间探测器起飞或着陆过程光学测量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晁志超等: "无人月球探测器缓冲着陆抛投试验视觉测量系统", 《光学精密工程》 *
林婷婷等: "非合作目标视觉位姿测量与地面验证方法",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5432A (zh) * 2021-09-17 2021-12-3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自行火炮身管指向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4751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9798B (zh) 一种高精度航天器精度测量的实现方法
CN106525073B (zh) 一种基于三轴转台的惯性空间陀螺标定试验方法
CN104154928B (zh) 一种适用于惯性平台内置式星敏感器的安装误差标定方法
CN103900576B (zh) 一种深空探测自主导航的信息融合方法
CN107728182A (zh) 基于相机辅助的柔性多基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7894241A (zh) 一种基于椭球拟合的无人机磁传感器校准方法、无人机
CN105651166A (zh) 基于工件坐标系的航天器产品总装精度测量方法
CN104729481B (zh) 一种基于pnp透视模型的合作目标位姿精度测量方法
CN110017812B (zh) 一种垂线偏差、重力加速度和重力梯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2680004A (zh) 一种挠性陀螺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的标度因数误差标定与补偿方法
CN110345970B (zh) 一种光学导航敏感器标定方法及其设备
CN110514228B (zh) 微小型无人机航姿测量系统动态综合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5737858A (zh) 一种机载惯导系统姿态参数校准方法与装置
CN108106637A (zh) 一种分布式pos的精度检校方法和装置
CN110220491A (zh) 一种无人机的光学吊舱安装误差角估算方法
CN104457688B (zh) 卫星上批量设备姿态角度矩阵的高精度自动化测量装置
CN106767673A (zh) 一种卫星高精度光学敏感载荷的指向测量方法
CN108375383A (zh) 多相机辅助的机载分布式pos柔性基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2484751B (zh)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CN109283591A (zh) 以地面点作为控制的航空重力数据向下延拓方法及系统
CN109581523B (zh)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Lyu et al. A factor graph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high-precision IMU based navigation system
CN114659709A (zh) 一种用于大型带翼航天飞行器的三维质心测量方法
CN104330078B (zh) 一种基于三点后方交会模型的联合测量方法
Kurita et al. In-flight wing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