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1523B -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1523B
CN109581523B CN201811340977.2A CN201811340977A CN109581523B CN 109581523 B CN109581523 B CN 109581523B CN 201811340977 A CN201811340977 A CN 201811340977A CN 109581523 B CN109581523 B CN 109581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gradient
satellite
value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09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1523A (zh
Inventor
吴云龙
邹正波
张毅
胡敏章
李查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filed Critical HUBE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to CN2018113409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1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1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1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1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1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7/00Measuring gravitational fields or waves; Gravimetr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3/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G01V1/00 – G01V11/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本发明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获取观测值,并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能够有效解决单纯用重力场模型生成的数据不能达到较好的精度要求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受地势约束等的问题,达到对重力加速度计进行高精度校准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地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研制的卫星重力梯度平台主要为国际上欧洲空间局发射运行GOCE重力梯度测量卫星任务和我国正在研制的民用重力梯度测量卫星技术系统。欧洲空间局发射的GOCE卫星搭载了多类型载荷,包括三轴正交重力梯度仪(EGG)、激光后向反射棱镜(LRR)、高精度双频GNSS接收器、卫星跟踪装置、姿态控制系统、星象仪和离子推进器。其中重力梯度仪和卫星跟踪装置是GOCE卫星技术系统的关键载荷。
重力梯度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加速度计观测值。重力梯度观测值由原始加速度计观测值通过转换生成得到。重力梯度数据作为位函数的二阶导数,能够探测到重力场的中短波信号,可避免重力场信号随高度的增加而衰减,使利用低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反演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成为可能。在GOCE卫星搭载的重力梯度仪采用的是差分加速度模式。
观测数据的校准有飞行前校准,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在卫星飞行的过程中,运行环境存在非理想状态。在此过程中,观测数据会出现系统偏差,通常表现为加速度计对读数的错位,即偏差和尺度因子的不匹配。因此在后期的数据校准处理中,多以尺度因子和偏差作为参考依据和评价标准。
飞行前校准是在卫星发射运行前对载荷进行的测试校准,属于地面测试范畴。
内部校准将重力梯度仪三方向加速度计的观测值转换成普通模式(CM,CommonMode)和差分模式(DM,Different Mode),对数据产出进行质量控制。普通模式加速度为无拖曳控制系统提供线性加速度信息,差分模式加速度用来生成重力梯度观测值。由于内部校准需要无拖曳系统产生加速度,在内部校准期间飞行观测数据就无法使用,这样一来会造成卫星的使用效率降低,通常情况下,内部校准的频次在一月一次。
外部校准采用独立的数据源对观测数据进行校准,常见的外部校准的方法有: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校准方法和利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的校准方法。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校准方法是指用已知重力场模型生成重力梯度,将这个计算值与重力梯度仪实际测量的观测值进行对比,得到偏差值。利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的校准方法是指在地面上选取具有高精度重力数据且覆盖率较好的区域作为检验区,由地面重力数据计算出重力梯度,将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得到偏差值。
现有技术中,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校准方法是指用已知重力场模型生成重力梯度计算值,将这个计算值与重力梯度仪实际测量的观测值进行对比,得到偏差值。然而现有技术中已知重力场模型有很多,例如OSU91A模型、EGM96模型、CG03C模型、EGM2008模型等,以尺度因子和偏差作为参考标准,不同模型达到校准精度不同,并且单纯的用重力场模型生成的数据不能达到较好的精度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联合卫星测高数据和地面重力数据。
另外,现有技术中利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的校准方法是指在地面上选取具有高精度重力数据且覆盖率较好的区域作为检验区,由地面重力数据计算出重力梯度,将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得到偏差值。然而此方法对检验区选取的要求十分高,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地势起伏平缓、数据采集密集的地区校准效果最好;地势起伏大、数据采集稀疏的地区校准效果差,不能达到精度水平要求。
发明内容
本方法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系统搭载的加速度计进行高精度校准验证。为避免现有技术中对检验区地势欺负和地面数据的受限制约束,本方法采取利用卫星跟踪卫星观测数据实现对加速度计观测值进行校准验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
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
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
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
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原始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在轨道中相对于地心参考框架下的卫星位置、卫星距离地面高度和卫星的旋转角速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为将星象仪参考框架转换到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坐标转换的变换式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31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32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33
其中,XGRF、YGRF、ZGRF分别为在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下的坐标值,XSSRF、YSSRF、ZSSRF分别为在星象仪参考框架下的X、Y、Z轴方向上的坐标矩阵,RSSRG_GRF_X、RSSRG_GRF_Y、RSSRG_GRF_Z分别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在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中X、Y、Z轴方向上的矩阵,x、y、z分别为在星象仪参考框架下的坐标值,αSTR、βSTR、γSTR分别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和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之间的固定旋转角度在X、Y、Z轴方向上的分量。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重力梯度观测方程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41
其中,Εij为重力梯度观测量,Vij为引力梯度张量,i代表加速度,j代表速度;ω为角速度,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42
为角加速度;Vxx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x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xy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y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xz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z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yx、Vyy、Vyz、Vzx、Vzy、Vzz以此类推,ωx、ωy、ωz分别为x、y、z方向上的角速度,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43
分别为x、y、z方向上的角加速度;
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代入上述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出重力梯度计算值。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由卫星上的重力梯度仪测量得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
坐标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
重力梯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
偏差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原始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在轨道中相对于地心参考框架下的卫星位置、卫星距离地面高度和卫星的旋转角速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为将星象仪参考框架转换到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获取观测值,并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能够有效解决单纯用重力场模型生成的数据不能达到较好的精度要求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受地势约束等的问题,达到对加速度计进行高精度校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重力梯度实际观测量的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重力梯度观测值的校准指的是,由各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对,得到偏差值,分析偏差值从而可以对重力梯度观测值进行校准。而重力梯度数据精度与上述利用各种方法获得的计算值有密切关系,不同方法获得的观测值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后获得的重力梯度计算值,具有不同的精度,因而能够影响校准的精度。重力梯度计算值是指由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测量值用重力梯度观测方程得到的计算值,其中包括引力梯度张量和旋转分量。重力梯度测量值是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实际观测值;重力梯度观测值是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实际观测值经过坐标转换之后的值;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是指由卫星上的重力梯度仪测量得到的测量值。
本发明采取的是:利用GOCE卫星上的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的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校准。所谓卫星跟踪卫星技术是指用一颗或几颗卫星对另一颗卫星实施跟踪测量以进行重力场等探测的技术。有两种方式:(1)通过高轨同步卫星跟踪低轨卫星的轨道摄动以确定扰动重力场;(2)通过测定同一低轨道上卫星间的相对速率变化以确定地球重力场。通过测量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测定地球重力场和磁场、探测地球大气层和电离层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100,如图1所示,其具体实现的步骤包括:
步骤110: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观测数据。
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观测数据是以星象仪为参考框架的,它提供了卫星在轨道中相对地心参考框架的方向,主要是卫星的位置、卫星距离地面高度以及卫星的旋转角速度等。
步骤120: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
从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得到的观测数据是基于星象仪参考框架的,而重力梯度观测是在重力梯度仪参考系中进行的,因此涉及到参考框架的转换。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GRF)是卫星测量重力梯度分量选用的坐标系,星象仪参考框架(SSRF)是卫星在轨道中相对于地心参考框架的坐标系。星象仪的参考框架与重力梯度仪的参考框架之间有固定的旋转角度。
坐标转换的旋转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71
其中,RSSRG_GRF_X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在X轴方向上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上的矩阵,αSTR是两个框架之间固定的旋转角度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72
其中,RSSRG_GRF_Y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在Y轴方向上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上的矩阵,βSTR是两个框架之间固定的旋转角度在Y轴方向上的分量。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73
其中,RSSRG_GRF_Z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在Z轴方向上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上的矩阵,αSTR是两个框架之间固定的旋转角度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γSTR是两个框架之间固定的旋转角度在Z轴方向上的分量。
其在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GRF坐标系上对应的坐标矩阵的变换式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74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75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81
其中,XGRF、YGRF、ZGRF分别为在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下的坐标值,XSSRF、YSSRF、ZSSRF分别为在星象仪参考框架下的X、Y、Z轴方向上的坐标矩阵,RSSRG_GRF_X、RSSRG_GRF_Y、RSSRG_GRF_Z分别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在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中X、Y、Z轴方向上的矩阵,x、y、z分别为在星象仪参考框架下的坐标值,αSTR、βSTR、γSTR分别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和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之间的固定旋转角度在X、Y、Z轴方向上的分量。
原始观测数据通过上述坐标矩阵变换式的变换,得到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下的观测数据。
步骤130: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
在GOCE卫星搭载的重力梯度仪采用的是差分加速度模式,差分加速度测量获取重力梯度数据的基本思想在于:将作用于检测加速度的引力差作为基本观测量,通过两加速度计测量的加速度之差来获取引力梯度张量的各分量。
求S点的引力梯度张量Vij(S),在已知空间里两点M1,M2之间引力加速度差的情况下,由观测方程可以求得: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83
是M1点和M2点的加速度之差,表示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84
dxj(M1,M2)为M1点和M2点的坐标差。
在重力梯度仪坐标系中,引力梯度张量Vij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1
实际上,引力场是一个无旋无源的保守场,因此,它满足方程: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2
又因为这个是无旋场,因此有: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3
实际上,在Vij矩阵的九个分量中,仅需要5个分量就可以确定。
在重力梯度仪坐标系中,重力梯度仪旋转运动引起的离心加速度ΩikΩkj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4
角加速度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5
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6
其中,ω和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7
分别表示重力梯度仪旋转角速度和旋转角加速度的大小。
重力梯度观测量Εij由引力梯度张量和旋转角速度和加速度组成,如图3所示,因此,重力梯度观测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098
其中,Εij为重力梯度观测量,Vij为引力梯度张量,i代表加速度,j代表速度;ω为角速度,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101
为角加速度;Vxx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x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xy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y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xz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z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yx、Vyy、Vyz、Vzx、Vzy、Vzz以此类推,ωx、ωy、ωz分别为x、y、z方向上的角速度,
Figure BDA0001862551110000102
分别为x、y、z方向上的角加速度;以上公式中相同的物理量适用于同样的解释。
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代入上述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出重力梯度计算值。
步骤140: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
步骤150: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对卫星跟踪卫星装置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同时,卫星上的重力梯度仪测量得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然后由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联合解算得到校准参数,然后根据校准参数对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得到实际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其中,联合解算的计算公式为:
y(t)=λys(t)+Δy (14)
y(t)是重力梯度计算值的时间函数,ys(t)是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的时间函数,Δy是坐标值的差,λ为尺度因子,是固定值。
通过上述步骤,利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获取的观测数据经过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然后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根据偏差值对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提高重力梯度仪的校准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系统200,如图4所示,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210,用于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
坐标转换模块220,用于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
重力梯度计算模块230,用于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
偏差计算模块240,用于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
校准模块250,用于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本发明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获取观测值,并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能够有效解决单纯用重力场模型生成的数据不能达到较好的精度要求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受地势约束等的问题,达到对重力加速度计进行高精度校准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9)

1.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
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
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
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
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在轨道中相对于地心参考框架下的卫星位置、卫星距离地面高度和卫星的旋转角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为将星象仪参考框架转换到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转换的变换式为:
Figure FDA0002315530690000011
Figure FDA0002315530690000012
Figure FDA0002315530690000021
其中,XGRF、YGRF、ZGRF分别为在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下的坐标值,XSSRF、YSSRF、ZSSRF分别为在星象仪参考框架下的X、Y、Z轴方向上的坐标矩阵,RSSRG_GRF_X、RSSRG_GRF_Y、RSSRG_GRF_Z分别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在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中X、Y、Z轴方向上的矩阵,x、y、z分别为在星象仪参考框架下的坐标值,αSTR、βSTR、γSTR分别为星象仪参考框架和重力梯度参考框架之间的固定旋转角度在X、Y、Z轴方向上的分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梯度观测方程为:
Figure FDA0002315530690000022
其中,Eij为重力梯度观测量,Vij为引力梯度张量,i代表加速度,j代表速度;ω为角速度,
Figure FDA0002315530690000023
为角加速度;Vxx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x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xy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y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xz代表由x方向上的加速度和z方向上的速度组成的引力梯度值,Vyx、Vyy、Vyz、Vzx、Vzy、Vzz以此类推,ωx、ωy、ωz分别为x、y、z方向上的角速度,
Figure FDA0002315530690000024
分别为x、y、z方向上的角加速度;
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代入上述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出重力梯度计算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由卫星上的重力梯度仪测量得到。
7.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卫星跟踪卫星装置上的原始观测数据;
坐标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
重力梯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坐标转换后的观测数据和重力梯度观测方程计算得到重力梯度计算值;
偏差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重力梯度计算值与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做偏差计算,得到偏差值;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差值对所述重力梯度实际观测值进行校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在轨道中相对于地心参考框架下的卫星位置、卫星距离地面高度和卫星的旋转角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为将星象仪参考框架转换到重力梯度仪参考框架。
CN201811340977.2A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9581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0977.2A CN109581523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0977.2A CN109581523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1523A CN109581523A (zh) 2019-04-05
CN109581523B true CN109581523B (zh) 2020-05-01

Family

ID=6592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0977.2A Active CN109581523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1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3355B (zh) * 2019-09-19 2023-03-10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星载加速度计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2180457A (zh) * 2020-09-10 2021-01-05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一种采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对梯度计校准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08256B (zh) * 2021-07-30 2022-05-24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一种地震相对重力联测电子记簿系统及运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5715A1 (en) * 2007-04-10 2008-10-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Navigation Guidance for Aircraft Approach and Landing
EP2753941A4 (en) * 2011-09-08 2015-04-29 Leica Geosystems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ALIBRATING AN INERTIAL SENSOR
CN107024206A (zh) * 2017-04-17 2017-08-0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ggi/gps/ins的组合导航系统
CN108376123A (zh) * 2018-03-01 2018-08-07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一种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异常值提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1523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692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pulse signals within a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CN104154928B (zh) 一种适用于惯性平台内置式星敏感器的安装误差标定方法
CN103323026B (zh) 星敏感器和有效载荷的姿态基准偏差估计与修正方法
CN109581523B (zh) 一种采用卫星跟踪卫星装置对加速度计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Kinetics and design of a mechanically dithered ring laser gyroscop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
CN102322873B (zh) 一种分布式pos地面演示验证系统
CN107728182A (zh) 基于相机辅助的柔性多基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2325886B (zh) 一种基于重力梯度仪和陀螺仪组合的航天器自主定姿系统
CN102168989B (zh) 一种pos方位精度和姿态精度的地面测试方法
Kuang et al. Analysis of orbital configurations for geocenter determination with GPS and low-Earth orbiters
CN108375383A (zh) 多相机辅助的机载分布式pos柔性基线测量方法和装置
Hirt et al. Expected accuracy of tilt measurements on a novel hexapod-based digital zenith camera system: a Monte-Carlo simulation study
Li et al. Airborn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 for aerial remote sensing
CN116203611A (zh) 基于gnss-imu的索道支架变形与姿态监测方法
Klimkovich SINS calibration in inertial mode. Combination of velocity and scalar methods
CN112484751B (zh) 一种航天验证器相对大空间试验场坐标系位置姿态测量方法
Huang et 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n key technological indicators for airborne and shipborne gravimetry
Lyu et al. A factor graph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high-precision IMU based navigation system
CN114296113A (zh) 一种基于姿态数据的天线相位中心测量装置及方法
Liang et al. A Novel Calibration Method Between Two Marine Rotational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 Based On State Constraint Kalman Filter
CN113155149A (zh) 天文/惯性组合导航半物理仿真系统
Huihui et al. Development of ground-based LIDAR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BeiDou/GNSS positioning and 5G technologies
Zhaoxing et al. Dynamic lever arm error compensation of POS used for airborne Earth observation
Zhu et al. A real-time gravity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a high-precision airborn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 based on a gravity map
CN112180457A (zh) 一种采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对梯度计校准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