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3237A -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3237A
CN112483237A CN202011443520.1A CN202011443520A CN112483237A CN 112483237 A CN112483237 A CN 112483237A CN 202011443520 A CN202011443520 A CN 202011443520A CN 112483237 A CN112483237 A CN 112483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e oil
distance value
test
distanc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35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83237B (zh
Inventor
肖波
徐磊
袁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35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83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83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3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83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3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 F01P7/04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using fluid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包括:调节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当车辆在多个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根据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调节风扇轴的长度以使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本发明通过控制可调节长度的风扇轴自适应线性调整,找到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以将风扇最优散热性能完全发挥。

Description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散热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控硅油风扇是将普通硅油风扇中感应空气温度的部分改成电器控制,通过ECU电控单元采集分析发动机水温等信号,控制电控硅油离合器内部电磁阀进油口的开闭,进而控制风扇转速。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低时,电控硅油风扇处于自由状态,当冷却液温度较高时,电控硅油风扇转速较高接近于刚性连接。
目前,电控硅油风扇通常为固定型成熟风扇(即风扇轴不可调节的风扇),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装配距离为固定值,且不可调节。现有技术中,固定型成熟风扇通常采用发动机水温、进气温度以及空调压力来控制风扇的转速,但由于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装配距离不可调节,使得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装配距离没有达到能够产出最优风量的最佳散热距离,此时无论怎么控制均不能达到释放最优的散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电控硅油风扇能够在最优散热能力下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长度可调节的风扇轴的电控硅油风扇,包括:
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所述距离区间为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当车辆在多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根据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
控制所述电控硅油风扇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以使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
可选地,所述当车辆在多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发动机许用温度、所述距离区间内的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
当车辆在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获取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在所述距离区间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并将所述最小距离值、所述最大距离值以及多个所述特定距离值作为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
当所述车辆在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获取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中,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t-(t0-t1),其中,T为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t1为所述环境温度,t0为所述发动机水温,t为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距离区间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作为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包括:采用二分法将所述距离区间等分为2n-1个测试区间,选取每个所述测试区间的中点距离值作为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n为采用二分法的次数,且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包括:
将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行比较,选取其中的最大者作为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是否满足最佳条件;
若不满足,则重新选取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若满足,则将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作为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并将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所述测试距离值作为最佳散热距离值。
可选地,所述最佳条件包括:测试区间的两个端点处的距离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其中,所述测试区间为所述距离区间被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分割所形成的区间。
可选地,所述最佳条件包括: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与预设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包括:
调节单元,其用于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所述距离区间为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第一确定单元,其用于当车辆在多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第二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
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所述电控硅油风扇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以使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包括长度可调节的风扇轴和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设计为可调整长度的自适应轴,通过控制风扇轴自适应线性调整,找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获得最大的风量,以便电控硅油风扇的最优散热性能完全发挥,同时,防止通过增大发动机转速来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时所带来的附件功损失和油耗的增加,从而可以降低整车油耗和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电控硅油风扇轴的长度可调节,使得当整车上动力点的变化、发动机型号变化等引起发动机的长度变化,以及车型的变化等导致发动机相对水箱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来调节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长度,以找到匹配新车型的最佳散热距离值,从而无需选择不同的电控硅油风扇进行匹配,不仅使得电控硅油风扇可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动力点等的整车布置,提高了电控硅油风扇的通用性,还可以减少开发新车型时选择不同的风扇轴的开发成本,节省开发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00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调节单元,20-第一确定单元,30-第二确定单元,40-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不同车型布置中,比如说采用6×4、4×2、或8×4的布置方式,或者在发动机型号不同(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发动机的长度可能不相同)的车型中,又或者在发动机动力点布置方式不同的车型中,电控硅油风扇相对于发动机缸体前端面的最佳散热距离也不相同,对于风扇轴长度不可调节的电控硅油风扇来说,通常无法满足通用化需求,故需要开发多种不同长度的风扇轴以匹配不同的车型,增加了开发成本,浪费了开发资源。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长度可调节的风扇轴的电控硅油风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调节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距离区间为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步骤S200、当车辆在多个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步骤S300、根据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
步骤S400、控制电控硅油风扇调节风扇轴的长度以使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
具体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指的是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芯体之间的距离,在步骤S100中,通过调节风扇轴的伸出长度来调整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当风扇轴伸出至最长时,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最大,当风扇轴缩回至最短时,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最小,如此以确定出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即确定出距离区间。在步骤S200中,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每调整一次,就需要对整车重新做热平衡测试,并在整车达到热平衡时获取相应的热平衡数据,用于确定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其中,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是指发动机运行时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值。在步骤S300中,由于对于同一车型而言,水箱与发动机缸体前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故在确定出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后,也相当于确定出电控硅油风扇与发动机缸体前端面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
这样,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设计为可调整长度的自适应轴,通过控制风扇轴自适应线性调整,找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获得最大的风量,以便电控硅油风扇的最优散热性能完全发挥,同时,防止通过增大发动机转速来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时所带来的附件功损失和油耗的增加,从而可以降低整车油耗和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电控硅油风扇轴的长度可调节,使得当整车上动力点的变化、发动机型号变化等引起发动机的长度变化,以及车型的变化等导致发动机相对水箱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来调节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长度,以找到匹配新车型的最佳散热距离值,从而无需选择不同的电控硅油风扇进行匹配,不仅使得电控硅油风扇可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动力点等的整车布置,提高了电控硅油风扇的通用性,还可以减少开发新车型时选择不同的风扇轴的开发成本,节省开发资源。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步骤S200具体包括:
步骤S210、获取环境温度、发动机许用温度、距离区间内的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
步骤S220、当车辆在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获取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
步骤S230、根据环境温度、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步骤S240、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并将最小距离值、最大距离值以及多个特定距离值作为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
步骤S250、当车辆在各个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获取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
步骤S260、根据环境温度、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具体地,步骤S210中的发动机许用温度指的是允许发动机使用的最大环境温度,其在发动机出厂时根据车辆使用地区的不同而进行预先设置的,可以通过整车的ECU电控单元直接获取,比如说,不同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若车辆主要在中国使用,通常将发动机许用温度预设为45℃,若车辆主要在非洲等热带国家使用,通常将发动机许用温度预设为60℃。在步骤S230中,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优选法进行特定距离值的选取,即每次选择区间内的黄金分割点作为特定距离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二分法进行特定距离值的选取,即每次选择区间内的中点作为特定距离值,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由于在找出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的过程中,通过一次特定距离值的选取不一定能够找到,往往需要在距离区间内进行多次特定距离值的选取,而距离区间内的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通常只需要选取一次就行,不用每次都重复选取,故在步骤S200中,首先将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出来,然后再进行多个特定距离值的选取,并确定各个特定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这样,在确定出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后,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作为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当车辆在各个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通过分别获取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并根据环境温度、发动机许用温度和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水温,计算出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发动机水温或发动机所处的海拔高度来控制电控硅油风扇动作相比,能够保证电控硅油风扇本身发挥出其最大散热能力,进而精准控制发动机的散热量。
可选地,步骤S230中,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t-(t0-t1),其中,T为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t1为环境温度,t0为发动机水温,t为发动机许用温度。如此,采用此公式以分别计算出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可选地,步骤S250包括:采用二分法将所述距离区间等分为2n-1个测试区间,选取每个所述测试区间的中点距离值作为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n为采用二分法的次数,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优选步骤S250中采用二分法选取特定距离值,具体地,采用二分法将距离区间等分为2n-1个测试区间(其中,n为采用二分法的次数)指的是,在计算出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后,采用二分法调节风扇轴的长度,而风扇轴长度的调节改变了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故采用二分法调节风扇轴的长度也相当于是采用二分法将距离区间进行等分,第一次采用二分法是在距离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将距离区间等为两个测试区间,然后选取这两个测试区间的中点距离值循环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并在得到这两个中点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后再重新采用二分法调节风扇轴的长度,此时即为第二次采用二分法,且第二次采用二分法是在两个测试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两个测试区间均进行二分法,从而将两个测试区间变为四个测试区间,然后选取这四个测试区间的中点距离值循环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并在得到这四个中点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后再重新采用二分法调节风扇轴的长度,以此类推。
这样,采用二分法进行特定距离值的选取,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执行起来更加简单方便,容易控制。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步骤S300具体包括:
步骤S310、将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行比较,选取其中的最大者作为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步骤S320、判断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是否满足最佳条件;
步骤S330、若不满足,则重新选取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若满足,则将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作为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并将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测试距离值作为最佳散热距离值。
具体地,在步骤S310中,若步骤S200中首先确定出了距离区间内的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时,可以将最小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与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行比较,选取其中的最大者作为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并作为下一次的比较对象,而在确定出除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以外的测试距离值时,将除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以外的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分别与上一次的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并将其中的最大者作为本次比较后的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以供下一次比较,如此循环,直至找出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这样,在每一次比较时都选取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中的最大值作为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直至找到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以保证所得到的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更加趋近于发动机的真实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而保证所得到的最佳散热距离值更加准确。
可选地,最佳条件包括:测试区间的两个端点处的距离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其中,测试区间为距离区间被各个测试距离值分割所形成的区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差值为预先设定的距离差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预设差值设置为0.1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预设差值设置为0.2mm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如此,以保证所得到的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更加趋近于发动机的真实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而保证所得到的最佳散热距离值更加准确。
可选地,最佳条件包括: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与预设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
本实施例中,预设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值,可以是行业内根据经验设定的最接近发动机的真实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的温度值,第二预设差值也为预先设定的温度差值,预设最佳使用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差值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预设差值设置为0.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预设差值设置为0.2℃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如此,以保证所得到的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更加趋近于发动机的真实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而保证所得到的最佳散热距离值更加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包括:
调节单元10,其用于调节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距离区间为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第一确定单元20,其用于当车辆在多个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第二确定单元30,其用于根据各个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电控硅油风扇与所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
控制单元40,其用于控制电控硅油风扇调节风扇轴的长度以使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
这样,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设计为可调整长度的自适应轴,通过控制风扇轴自适应线性调整,找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获得最大的风量,以便电控硅油风扇的最优散热性能完全发挥,同时,防止通过增大发动机转速来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时所带来的附件功损失和油耗的增加,从而可以降低整车油耗和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电控硅油风扇轴的长度可调节,使得当整车上动力点的变化、发动机型号变化等引起发动机的长度变化,以及车型的变化等导致发动机相对水箱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来调节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长度,以找到匹配新车型的最佳散热距离值,从而无需选择不同的电控硅油风扇进行匹配,不仅使得电控硅油风扇可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动力点等的整车布置,提高了电控硅油风扇的通用性,还可以减少开发新车型时选择不同的风扇轴的开发成本,节省开发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包括长度可调节的风扇轴和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通过将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设计为可调整长度的自适应轴,通过控制风扇轴自适应线性调整,找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获得最大的风量,以便电控硅油风扇的最优散热性能完全发挥,同时,防止通过增大发动机转速来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时所带来的附件功损失和油耗的增加,从而可以降低整车油耗和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电控硅油风扇轴的长度可调节,使得当整车上动力点的变化、发动机型号变化等引起发动机的长度变化,以及车型的变化等导致发动机相对水箱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来调节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长度,以找到匹配新车型的最佳散热距离值,从而无需选择不同的电控硅油风扇进行匹配,不仅使得电控硅油风扇可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动力点等的整车布置,提高了电控硅油风扇的通用性,还可以减少开发新车型时选择不同的风扇轴的开发成本,节省开发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车辆通过将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设计为可调整长度的自适应轴,通过控制风扇轴自适应线性调整,找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获得最大的风量,以便电控硅油风扇的最优散热性能完全发挥,同时,防止通过增大发动机转速来提升发动机的散热能力时所带来的附件功损失和油耗的增加,从而可以降低整车油耗和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电控硅油风扇轴的长度可调节,使得当整车上动力点的变化、发动机型号变化等引起发动机的长度变化,以及车型的变化等导致发动机相对水箱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来调节电控硅油风扇的风扇轴长度,以找到匹配新车型的最佳散热距离值,从而无需选择不同的电控硅油风扇进行匹配,不仅使得电控硅油风扇可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动力点等的整车布置,提高了电控硅油风扇的通用性,还可以减少开发新车型时选择不同的风扇轴的开发成本,节省开发资源。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长度可调节的风扇轴的电控硅油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所述距离区间为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当车辆在多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根据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
控制所述电控硅油风扇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以使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车辆在多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发动机许用温度、所述距离区间内的最小距离值和最大距离值;
在所述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并将所述最小距离值、所述最大距离值以及多个所述特定距离值作为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
当所述车辆在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获取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以及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水温,分别确定所述最小距离值和所述最大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中,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t-(t0-t1),其中,T为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t1为所述环境温度,t0为所述发动机水温,t为所述发动机许用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特定距离值作为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包括:采用二分法将所述距离区间等分为2n-1个测试区间,选取每个所述测试区间的中点距离值作为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n为采用二分法的次数,且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包括:
将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进行比较,选取其中的最大者作为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是否满足最佳条件;
若不满足,则重新选取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若满足,则将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作为最佳极限使用环境温度,并将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所述测试距离值作为最佳散热距离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条件包括:测试区间的两个端点处的距离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其中,所述测试区间为所述距离区间被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分割所形成的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条件包括:所述当前最大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与预设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
8.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单元(10),其用于调节风扇轴的长度,在距离区间内选取多个测试距离值进行车辆热平衡测试;其中,所述距离区间为电控硅油风扇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第一确定单元(20),其用于当车辆在多个所述测试距离值状态下分别达到热平衡时,分别确定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
第二确定单元(30),其用于根据各个所述测试距离值所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极限使用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最佳散热距离值;
控制单元(40),其用于控制所述电控硅油风扇调节所述风扇轴的长度以使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所述水箱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最佳散热距离值,并保持运行。
9.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度可调节的风扇轴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系统。
CN202011443520.1A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112483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3520.1A CN112483237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3520.1A CN112483237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3237A true CN112483237A (zh) 2021-03-12
CN112483237B CN112483237B (zh) 2022-01-11

Family

ID=7494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3520.1A Active CN112483237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32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5765A (zh) * 2022-03-16 2022-06-2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油离合器风扇nvh综合实验台架装置及实验方法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6424A (en) * 1980-09-02 1983-03-15 Eaton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control
US20040033136A1 (en) * 2002-08-14 2004-02-19 Bettencourt Harold Ray Controller for variable pitch fan system
US20040234374A1 (en) * 2003-05-22 2004-11-25 Arctic-Cooling Switzerland Ag Axial fan for computer
CN1583445A (zh) * 2003-08-20 2005-02-23 李永信 一种改善轻型面包车冷却系统性能的方法
DE102005016452A1 (de) * 2005-04-11 2006-10-12 Robert Bosch Gmbh Lüft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Lüftermotors
EP2143904A1 (en) * 2008-07-09 2010-01-13 CNH Italia S.p.A. Device for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otation speed of an engine cooling fan
US20110120426A1 (en) * 2009-05-29 2011-05-26 Peter Back Charge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102628741A (zh) * 2012-04-13 2012-08-08 武汉赛弗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电控硅油风扇在线检测装置
US20120288377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Cnh America Llc Engine cooling fan speed control system
CN102878101A (zh) * 2012-09-24 2013-01-16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风扇、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工程机械
KR20130021593A (ko) * 2011-08-23 2013-03-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간극 가변형 냉각팬 쉬라우드 어셈블리
KR20140064237A (ko) * 2012-11-20 2014-05-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팬 쉬라우드 가변 장치
CN103879261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省油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742091A (zh) * 2015-04-08 2015-07-0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风扇轴跟转的可调节装置
US20160115857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Variable fan immersion system for optimal fan efficiency
CN106121801A (zh) * 2016-07-29 2016-11-16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车的降噪冷却系统
CN205818927U (zh) * 2016-07-29 2016-12-2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车的降噪冷却系统
EP3125060A1 (en) * 2014-03-28 2017-02-01 Yanmar Co., Ltd. Autonomously traveling work vehicle
CN107178415A (zh) * 2017-07-17 2017-09-19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升商用车热平衡性能的系统
CN206920131U (zh) * 2017-07-04 2018-01-23 佳木斯大学 硅油风扇离合器检测装置
US20180162217A1 (en) * 2015-05-19 2018-06-14 Horton, Inc. Angled Torqu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8868995A (zh) * 2018-06-26 2018-11-23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扇叶角度连续可调节的风扇及散热系统
US20200130096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directional fan
CN210637279U (zh) * 2019-10-11 2020-05-29 张健铭 一种新型硅油风扇离合器
CN111608786A (zh) * 2020-05-26 2020-09-01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标定方法
CN111997733A (zh) * 2020-07-16 2020-11-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整车运行路况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6424A (en) * 1980-09-02 1983-03-15 Eaton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control
US20040033136A1 (en) * 2002-08-14 2004-02-19 Bettencourt Harold Ray Controller for variable pitch fan system
US20040234374A1 (en) * 2003-05-22 2004-11-25 Arctic-Cooling Switzerland Ag Axial fan for computer
CN1583445A (zh) * 2003-08-20 2005-02-23 李永信 一种改善轻型面包车冷却系统性能的方法
DE102005016452A1 (de) * 2005-04-11 2006-10-12 Robert Bosch Gmbh Lüft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Lüftermotors
EP2143904A1 (en) * 2008-07-09 2010-01-13 CNH Italia S.p.A. Device for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otation speed of an engine cooling fan
US20110120426A1 (en) * 2009-05-29 2011-05-26 Peter Back Charge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20120288377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Cnh America Llc Engine cooling fan speed control system
KR20130021593A (ko) * 2011-08-23 2013-03-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간극 가변형 냉각팬 쉬라우드 어셈블리
CN102628741A (zh) * 2012-04-13 2012-08-08 武汉赛弗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电控硅油风扇在线检测装置
CN102878101A (zh) * 2012-09-24 2013-01-16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风扇、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工程机械
KR20140064237A (ko) * 2012-11-20 2014-05-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팬 쉬라우드 가변 장치
CN103879261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省油控制方法和系统
EP3125060A1 (en) * 2014-03-28 2017-02-01 Yanmar Co., Ltd. Autonomously traveling work vehicle
US20160115857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Variable fan immersion system for optimal fan efficiency
CN104742091A (zh) * 2015-04-08 2015-07-0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风扇轴跟转的可调节装置
US20180162217A1 (en) * 2015-05-19 2018-06-14 Horton, Inc. Angled Torqu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6121801A (zh) * 2016-07-29 2016-11-16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车的降噪冷却系统
CN205818927U (zh) * 2016-07-29 2016-12-2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车的降噪冷却系统
CN206920131U (zh) * 2017-07-04 2018-01-23 佳木斯大学 硅油风扇离合器检测装置
CN107178415A (zh) * 2017-07-17 2017-09-19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升商用车热平衡性能的系统
CN108868995A (zh) * 2018-06-26 2018-11-23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扇叶角度连续可调节的风扇及散热系统
US20200130096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directional fan
CN210637279U (zh) * 2019-10-11 2020-05-29 张健铭 一种新型硅油风扇离合器
CN111608786A (zh) * 2020-05-26 2020-09-01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标定方法
CN111997733A (zh) * 2020-07-16 2020-11-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整车运行路况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硅油风扇离合器设计和试验", 《汽车技术》 *
吕建中等: "发动机普通硅油离合风扇噪声降低试验研究及整车匹配", 《汽车实用技术》 *
杨春丽等: "电控硅油风扇节油效果分析与验证", 《汽车实用技术》 *
王益有: "硅油风扇离合器匹配设计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
苏晓芳等: "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降噪研究与优化", 《汽车技术》 *
贾卫等: "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研究现状、讨论与展望", 《机械设计》 *
郑福新: "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结构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 《辽宁工业大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5765A (zh) * 2022-03-16 2022-06-2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油离合器风扇nvh综合实验台架装置及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3237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6964A (en) Prediction of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a battery using a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CN109782827B (zh) 散热控制方法及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07699B (zh) 用于估计便携式设备的表面温度的方法及便携式设备
US9846444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adjusting fans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805487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483237B (zh) 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CN111005799B (zh) 一种水温的控制方法、装置、热管理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9556943B (zh) 恒温系统的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分析仪器、存储介质
JP2003528241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方法と装置
US20160356256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20200100884A (ko) 차량의 열관리장치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US20180163645A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phase position of a camshaft
CN112265537A (zh) 一种用于增程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2682988A (zh) 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制冷设备
CN109779735B (zh) 使用多维搜索算法的流动模型反演
CN11157744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5939543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充电电流与充电起始温度的自适应方法
CN113685258B (zh) 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190145304A1 (en) Engine coolan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US10006335B2 (en) Coolant temperature corr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927944A (zh) 一种变速器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89324A (zh) 标定点火提前角的方法及台架试验设备和发动机控制系统
KR101558803B1 (ko) 차량용 냉각시스템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326097A1 (en) Coolant deterioration level calculation system
JP2021038722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