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2433A -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2433A
CN112482433A CN202011033729.0A CN202011033729A CN112482433A CN 112482433 A CN112482433 A CN 112482433A CN 202011033729 A CN202011033729 A CN 202011033729A CN 112482433 A CN112482433 A CN 112482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isture absorption
moisture
underground building
bottom plate
proo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37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伊浩
陈彦霖
熊文康
肖孝武
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37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82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8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2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4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for making damp-proof;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 E04B1/644Damp-proof cour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侧嵌板和底板,所述侧嵌板和底板分别嵌入式的设置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所述侧嵌板和底板内分别设有吸潮风道,所述侧嵌板和底板朝向地下建筑内侧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连通吸潮风道的吸潮孔;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地下建筑的外侧,所述抽风机的一端与吸潮风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排湿道。本发明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设置侧嵌板和底板进行不间断的抽湿,能够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将动力部件设置在建筑之外,避免工作噪声影响地下建筑的使用,布设简单,除湿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建筑能够更大化的利用起建筑空间,但存在容易潮湿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防潮式的结构设计,但这些结构需要在建筑施工阶段就进行布设,无法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同时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容易发生故障等,效果并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该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设置侧嵌板和底板进行不间断的抽湿,能够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将动力部件设置在建筑之外,避免工作噪声影响地下建筑的使用,布设简单,除湿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侧嵌板和底板,所述侧嵌板和底板分别嵌入式的设置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
所述侧嵌板和底板内分别设有吸潮风道,所述侧嵌板和底板朝向地下建筑内侧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连通吸潮风道的吸潮孔;
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地下建筑的外侧,所述抽风机的一端与吸潮风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排湿道。
对于地下建筑的防潮来说,一方面要解决来自地下浸入的水汽,另一方面要解决地下建筑内部产生的水汽,本发明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分别嵌入设置侧嵌板和底板,在侧嵌板和底板中设置吸潮风道,通过吸潮孔去除建筑内部的水汽,对于地下浸入的水汽不专门设置吸潮孔,当水汽浸入侧嵌板和底板中时同样能够通过吸潮风道对其进行去除,将抽风机设置在建筑的外侧,抽风机工作的噪音不会影响室内,通过排湿道将潮湿空气排出,本发明的防潮结构既可以应用在新建建筑,也可以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成本低廉,防潮效果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嵌板和底板朝向地下建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吸潮板。
通过设置吸潮板,一方面能够通过吸潮板对建筑内部的水汽进行吸收后再通过吸潮孔排除,吸潮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将吸潮板设置在吸潮孔与建筑的墙体之间,起到隔离的效果,对吸潮孔本身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湿道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所述横向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抽风机和竖向段的底部,所述竖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所述横向段靠近抽风机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靠近竖向段的一端的水平高度。
由于抽风机排出的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如果仅设置竖向段,会导致水汽在竖向段的侧壁上凝结成水并流向抽风机,影响防潮效果,通过设置横向段,水汽凝结在横向段和竖向段的内壁后,会流向横向段的最低处,而非抽风机处。避免水流影响抽风机的工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段的最低处连接有下水管道。
在横向段的最低处设置下水管道,能够将排湿道中凝结的水流排出。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潮孔为圆台形孔,且吸潮孔直径较大的一端开口与吸潮风道连接。
将吸潮孔设置为圆台形,一方面当水汽凝结在吸潮孔的内部时,能够向吸潮风道流出而非停留在吸潮孔中,另一方面,圆台形的吸潮孔能够避免抽风时在吸潮孔处发生噪音。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与抽风机的距离较远的吸潮孔大于与抽风机的距离较近的吸潮孔。
由于抽风机是通过吸潮风道同时对所有吸潮孔抽湿的,因此距离较近的吸潮孔与距离较远的吸潮孔的吸力区别较大,通过调节各孔的大小,能够使距离较近的吸潮孔与距离较远的吸潮孔的吸力区别减小,抽湿的效果更加平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对于地下建筑的防潮来说,一方面要解决来自地下浸入的水汽,另一方面要解决地下建筑内部产生的水汽,本发明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分别嵌入设置侧嵌板和底板,在侧嵌板和底板中设置吸潮风道,通过吸潮孔去除建筑内部的水汽,对于地下浸入的水汽不专门设置吸潮孔,当水汽浸入侧嵌板和底板中时同样能够通过吸潮风道对其进行去除,将抽风机设置在建筑的外侧,抽风机工作的噪音不会影响室内,通过排湿道将潮湿空气排出,本发明的防潮结构既可以应用在新建建筑,也可以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成本低廉,防潮效果好。
2、通过设置吸潮板,一方面能够通过吸潮板对建筑内部的水汽进行吸收后再通过吸潮孔排除,吸潮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将吸潮板设置在吸潮孔与建筑的墙体之间,起到隔离的效果,对吸潮孔本身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3、由于抽风机排出的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如果仅设置竖向段,会导致水汽在竖向段的侧壁上凝结成水并流向抽风机,影响防潮效果,通过设置横向段,水汽凝结在横向段和竖向段的内壁后,会流向横向段的最低处,而非抽风机处。避免水流影响抽风机的工作。
4、在横向段的最低处设置下水管道,能够将排湿道中凝结的水流排出。
5、将吸潮孔设置为圆台形,一方面当水汽凝结在吸潮孔的内部时,能够向吸潮风道流出而非停留在吸潮孔中,另一方面,圆台形的吸潮孔能够避免抽风时在吸潮孔处发生噪音。
6、由于抽风机是通过吸潮风道同时对所有吸潮孔抽湿的,因此距离较近的吸潮孔与距离较远的吸潮孔的吸力区别较大,通过调节各孔的大小,能够使距离较近的吸潮孔与距离较远的吸潮孔的吸力区别减小,抽湿的效果更加平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侧嵌板;20、底板;30、吸潮风道;40、吸潮孔;50、抽风机;60、排湿道;70、下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侧嵌板10和底板20,侧嵌板10和底板20分别嵌入式的设置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
侧嵌板10和底板20内分别设有吸潮风道30,侧嵌板10和底板20朝向地下建筑内侧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连通吸潮风道30的吸潮孔40;
还包括抽风机50,抽风机50设置在地下建筑的外侧,抽风机50的一端与吸潮风道30连通,另一端连接排湿道60。
对于地下建筑的防潮来说,一方面要解决来自地下浸入的水汽,另一方面要解决地下建筑内部产生的水汽,本发明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分别嵌入设置侧嵌板10和底板20,在侧嵌板10和底板20中设置吸潮风道30,通过吸潮孔40去除建筑内部的水汽,对于地下浸入的水汽不专门设置吸潮孔40,当水汽浸入侧嵌板10和底板20中时同样能够通过吸潮风道30对其进行去除,将抽风机50设置在建筑的外侧,抽风机50工作的噪音不会影响室内,通过排湿道60将潮湿空气排出,本发明的防潮结构既可以应用在新建建筑,也可以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成本低廉,防潮效果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方向布设的吸潮风道30朝向排湿道60倾斜。
由于水汽可能在吸潮孔40及吸潮风道30中凝结成水,将水平方向布设的吸潮风道30朝向排湿道60倾斜,使得水流在吸潮孔40及吸潮风道30中凝结的水能够流向排湿道60排湿。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侧嵌板10和底板20朝向地下建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吸潮板。
通过设置吸潮板,一方面能够通过吸潮板对建筑内部的水汽进行吸收后再通过吸潮孔40排除,吸潮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将吸潮板设置在吸潮孔40与建筑的墙体之间,起到隔离的效果,对吸潮孔40本身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湿道60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横向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抽风机50和竖向段的底部,竖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横向段靠近抽风机50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靠近竖向段的一端的水平高度。
由于抽风机50排出的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如果仅设置竖向段,会导致水汽在竖向段的侧壁上凝结成水并流向抽风机50,影响防潮效果,通过设置横向段,水汽凝结在横向段和竖向段的内壁后,会流向横向段的最低处,而非抽风机50处。避免水流影响抽风机50的工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横向段的最低处连接有下水管道70。
在横向段的最低处设置下水管道70,能够将排湿道60中凝结的水流排出。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潮孔40为圆台形孔,且吸潮孔40直径较大的一端开口与吸潮风道30连接。
将吸潮孔40设置为圆台形,一方面当水汽凝结在吸潮孔40的内部时,能够向吸潮风道30流出而非停留在吸潮孔40中,另一方面,圆台形的吸潮孔40能够避免抽风时在吸潮孔40处发生噪音。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与抽风机50的距离较远的吸潮孔40大于与抽风机50的距离较近的吸潮孔40。
由于抽风机50是通过吸潮风道30同时对所有吸潮孔40抽湿的,因此距离较近的吸潮孔40与距离较远的吸潮孔40的吸力区别较大,通过调节各孔的大小,能够使距离较近的吸潮孔40与距离较远的吸潮孔40的吸力区别减小,抽湿的效果更加平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嵌板和底板,所述侧嵌板和底板分别嵌入式的设置在地下建筑的侧面和底面;
所述侧嵌板和底板内分别设有吸潮风道,所述侧嵌板和底板朝向地下建筑内侧的一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连通吸潮风道的吸潮孔;
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地下建筑的外侧,所述抽风机的一端与吸潮风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排湿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嵌板和底板朝向地下建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吸潮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湿道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所述横向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抽风机和竖向段的底部,所述竖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所述横向段靠近抽风机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靠近竖向段的一端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的最低处连接有下水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潮孔为圆台形孔,且吸潮孔直径较大的一端开口与吸潮风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抽风机的距离较远的吸潮孔大于与抽风机的距离较近的吸潮孔。
CN202011033729.0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Pending CN112482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3729.0A CN112482433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3729.0A CN112482433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2433A true CN112482433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20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3729.0A Pending CN112482433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24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3128A (zh) * 2021-04-15 2021-08-31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bim技术的建筑结构及设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3128A (zh) * 2021-04-15 2021-08-31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bim技术的建筑结构及设计方法
CN113323128B (zh) * 2021-04-15 2022-10-04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bim技术的建筑结构及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2433A (zh)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CN1128956C (zh) 具有除湿系统的地下储藏室及其除湿方法
CN211646701U (zh) 一种防潮地下室
CN207593208U (zh) 一种具备除湿和减震功能的螺丝机
CN105390131A (zh) 一种消声装置及机电设备
CN213187253U (zh) 一种横向通风的粮仓
KR101755891B1 (ko) 연료전지용 가습기
CN214016706U (zh) 一种用于智能型枪弹柜的防潮装置
CN203810431U (zh) 防雨消声风帽
CN105091006A (zh) 防雨消声风帽
CN203741885U (zh) 地下室墙体防潮通风装置
CN209725057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隔振安装装置
CN208170949U (zh) 立式烘干机
SE534791C2 (sv) Byggskiva för våtrum samt byggnadskonstruktionssystem som innefattar byggskivan
CN219436623U (zh) 一种电力线缆管沟用线缆固定结构
CN216720700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变压器配电柜
CN220321523U (zh) 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
KR20150044782A (ko) 수평형건조로 내부에 다방향 다통기홀을가진 다수의관을 병렬형태로 배열한 열풍투과슬러지등의 건조방식의 건조장치
CN210638573U (zh) 一种消音导向型冷却塔
TWI723809B (zh) 建築物自然通風裝置
CN103821395A (zh) 降噪型变电室
CN214209754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除尘装置
CN113241597B (zh) 一种防潮配电柜
CN215637792U (zh) 排烟排风管道、排烟排风系统及地下车库
CN215715528U (zh) 地下室抗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