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2205A - 支座 - Google Patents

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2205A
CN112482205A CN202011438450.0A CN202011438450A CN112482205A CN 112482205 A CN112482205 A CN 112482205A CN 202011438450 A CN202011438450 A CN 202011438450A CN 112482205 A CN112482205 A CN 112482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structure
thread
adjusting
adjustment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8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敏
李靖
文望青
严爱国
曹文杰
夏俊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84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82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82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2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4Bearings; Hinges
    • E01D19/048Bearings being adjustable once installed; Bearings used in incremental launch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00Ballastway; Other 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sleepers or the track; Drainage of the ballastwa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6Bearings or like supports allowing mov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座,包括:第一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第二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第三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和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之间;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绕所述第一螺纹或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且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随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调节结构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的支座可以有效降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受力,提高整个支座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支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座。
背景技术
支座是指用以支承和固定设备的部件,在桥梁上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对线路平顺度要求较高的铁路,需要利用可以调节高度的支座对铁轨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保障线路的平顺度。相关的技术方案采用螺纹调节的方式调节支座的支撑高度,这种方式调节方便,但是由于支座需要承受较大的承载力,并且该承载力主要作用于螺纹上,导致支座的使用寿命较短。相关的技术方案采用千斤顶调节支座的支撑高度,但是这种方式调节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座,以解决支座调节复杂并且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座,包括:第一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第二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第三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和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之间;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绕所述第一螺纹或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且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随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调节结构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调节结构的顶面和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结构的底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所述第一螺纹的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的所述顶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的所述底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顶面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底面;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顶面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底面;其中,所述顶面包括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所述底面包括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调节部分,沿第二方向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以调节所述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邻;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邻;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为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分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部分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驱动结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传动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以驱动所述第二调节结构相对于所述底座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蜗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外;蜗杆,传动连接于所述蜗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顶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关节件,顶面抵接于所述顶座,底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所述关节件用于连接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一调节结构,以使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一调节结构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调节结构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螺纹;或,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调节结构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螺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座,包括第一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和第三调节结构,其中第一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第二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连接以调节第二调节结构与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即调节支座的支撑高度;第三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之间,并且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设置第三调节结构能够实现由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进行调节之外的微调,并且第三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之间,能够承载部分载荷,有效降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受力,提高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座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座的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座;110-第一调节结构;111-第一螺纹;120-第二调节结构;121-第二螺纹;130-第三调节结构;131-第一部分;132-第二部分;133-调节部分;134-第一侧壁;135-第二侧壁;140-底座;150-驱动结构;151-蜗轮;152-蜗杆;153-固定件;160-顶座;170-关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上”、“下”、“顶”、“底”等描述的方向是在工作状态下的方向。
本申请的支座可以应用在不用的环境和场景下,例如,作为轨道的支座,桥梁的支座,承重梁体的支座等。以下以支座用作桥梁支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座100,这种支座100包括:第一调节结构110、第二调节结构120以及第三调节结构130。
第一调节结构110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111,第一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即图1中的竖直方向),第一螺纹111可以为内螺纹也可以为外螺纹。
第二调节结构120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二螺纹121,并且第二螺纹121和第一螺纹111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111为内螺纹的情况下,第二螺纹121可以为外螺纹,以旋入至第一螺纹111内;在第一螺纹111为外螺纹的情况下,第二螺纹121可以为内螺纹,以使第一螺纹111可以旋入其中(如图2所示)。通过调节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绕第一方向的相对转动,可以调节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以调节第一调节结构110相对于第二调节结构120在第一方向上上升或下降,从而改变支座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在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的情况下,即实现了对支座100的支撑高度的调节。
第三调节结构130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即第三调节结构130位于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可以是第三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与第一调节结构或第二调节结构接触,也可以不接触而通过其他的连接件接触。第三调节结构绕第一螺纹111或第二螺纹121设置,第三调节结构130套设于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之外。第三调节结构130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随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即第三调节结构130在第二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不完相同,通过调节第三调节结构130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利用第三调节结构130上的不同位置填充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间隙,以使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间隙固定在不同的高度,即可以调节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整个支座100的支撑高度的调节。在第三调节结构130填充于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第三调节结构130直接或者支撑第一调节结构110,作用于第一调节结构110的向下的外力通过第三调节结构130传导至第二调节结构120,从而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可以减少受力或者不受力,可以有效降低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的磨损,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具体的,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例如,在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如图1中的竖直方向)的情况下,第二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座,包括第一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和第三调节结构,其中第一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第二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连接以调节第二调节结构与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即调节支座的支撑高度;第三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之间,并且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设置第三调节结构能够实现由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进行调节之外的微调,并且第三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之间,能够承载部分载荷,有效降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受力,提高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结构110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外表面设置第一螺纹111;第二调节结构120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螺纹121。在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凸起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凸起相对于第一凹槽转动,即可实现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距离的增加或减少。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结构也可以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可以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二调节结构也可以设置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外表面可以设置第二螺纹。在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凸起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凸起相对于第一凹槽转动,即可实现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之间距离的增加或减少。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调节结构130具有靠近第一调节结构110的顶面和靠近第二调节结构120的底面。需要说明的是,靠近包括接触也包括不接触,靠近所表达的含义是顶面到第一调节结构的距离小于顶面到第二条件结构的距离,所以称为第三调节结构具有靠近第一调节结构的顶面,底面靠近第二调节结构具有类似的含义。具体的,顶面或者底面均可以为平面,也均可以为曲面,也可以其中一个为平面且另一个为曲面,只需要顶面和底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即可。在顶面和底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第三调节结构130在沿背离第一螺纹11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三调节结构130所支撑的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反之,则逐渐减少;在顶面和底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第三调节结构130在沿背离第一螺纹11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三调节结构130所支撑的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反之,则逐渐增加。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调节结构130的顶面抵接于第一调节结构110,并且第三调节结构130的底面抵接于第二调节结构120。第三调节结构130可以承担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作用力,在该支座100支撑桥梁等荷载的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一调节结构110,通过第三调节结构130传递至第二调节结构120,可以有效降低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承担的荷载,从而有效提高整个支座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调节结构130包括: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132以及调节部分133。其中,第一部分131包括第一顶面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底面,第一顶面为第一部分131靠近于第一调节结构110的面,第一顶面为顶面的部分;第一底面为第一部分131靠近于第二调节结构120的面,第一底面为底面的部分。第二部分132包括第二顶面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底面,第二顶面为第二部分132靠近于第一调节结构110的面,第二顶面为顶面的另外部分;第二底面为第二部分132靠近于第二调节结构120的面,第二底面为底面的另外部分。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在第二方向上相邻并间隔预设距离,这里的相邻指的是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之间相互贴合或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结构,从而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节。调节结构沿第二方向连接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以调节预设距离。具体的,调节结构连接于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并且通过控制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之间的间距来调节预设距离。
由于第一部分131设置于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的一侧(如图1中的左侧),第二部分132设置于第一螺纹111和第二螺纹12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另一侧(如图1中的右侧),从而调节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之间的间距即可以控制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沿第二方向运动。具体的,在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均沿第二方向朝向靠近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运动,在顶面和底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相互远离,即预设距离增加;在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相互远离的过程中,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均沿第二方向朝向背离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运动,在顶面和底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第一螺纹111的方向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相互靠近,即预设距离减少。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31还包括连接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的第一侧壁134,第一侧壁134与第一螺纹111相邻。这里的相邻指的是第一侧壁134和第一螺纹111之间相互贴合或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其他结构。第一部分13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即第一侧壁134和第一螺纹111之间的间距调节的过程。第一侧壁134可以为弧面,并且弧面的开口朝向第一螺纹111的方向(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使第一部分131更贴合于第一螺纹111,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第二部分132还包括连接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的第二侧壁135,第二侧壁135与第二螺纹121相邻。这里的相邻指的是第二侧壁135和第二螺纹121之间相互贴合或具有一定的间隙,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其他结构。第一部分13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即第二侧壁135和第二螺纹121之间的间距调节的过程。第二侧壁135可以为弧面,并且弧面的开口朝向第二螺纹121的方向(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使第二部分132更贴合于第二螺纹121,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均设置有通孔,第一部分131的通孔贯穿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132的通孔贯穿第二部分132,并且第一部分131的通孔和第二部分132的通孔之间可以相互连通。调节结构包括螺杆和螺母。其中,螺杆穿过第一部分131的通孔和第二部分132的通孔并连接于螺母,即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被夹持于螺母和螺杆的头部之间,调节旋紧螺母可以控制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相互靠近;调节旋松螺母可以控制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相互远离。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31的通孔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通孔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部分131的两端;第二部分132的通孔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通孔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部分132的两端。调节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调节结构的螺杆可以穿过位于第一部分131的一端(如图1中的上端)的通孔和位于第二部分132的一端(如图1中的上端)的通孔并连接于螺母,以调节第一部分131的一端和第二部分13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另一个调节结构的螺杆可以穿过位于第一部分131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下端)的通孔和位于第二部分132的一端(如图1中的下端)的通孔并连接于螺母,以调节第一部分131的另一端和第二部分132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通过两个调节结构,可以降低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弯矩,防止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发生过量的形变,保障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之间距离调节过程的稳定。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支座100还可以包括底座140和驱动结构150。其中底座140转动连接于第二调节结构120,并且底座14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发生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具体的,底座140的上表面可以为水平面,第二调节结构120的底面也可以为水平面,第二调节结构120放置于底座140上,第二调节结构120的底面贴合于底座140的上表面,第二调节结构120在不脱离底座140的情况下仅能发生平动和绕第一方向的转动。驱动结构150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40,传动端传动连接于第二调节结构120,以驱动第二调节结构120相对于底座140绕第一方向转动。具体的,驱动结构150的固定端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底座140。驱动结构150的传动端可以采用键连接等方式传动连接于第二调节结构120。底座140可以固定连接于桥梁的桥墩上,具体的,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将底座140固定连接于桥梁的桥墩上。底座140相对于桥梁位置固定,在保持第一调节结构110不绕第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结构120相对于底座140绕第一方向转动,可以调节第一调节结构110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整个支座100的支撑高度。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包括蜗轮151、蜗杆152和固定件153。其中,固定件153固定连接于底座140,蜗杆152转动连接于固定件153,固定件153套设于蜗杆152,以限制蜗杆152在垂直于蜗杆152轴向的方向上平动并限制蜗杆152沿蜗杆152的轴向移动,从而蜗杆152仅可绕其轴向转动。具体的,固定件153可以为轴承。蜗杆152传动连接于蜗轮151,蜗杆152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蜗轮151转动,蜗轮151的转动轴可以沿第二方向,具体的,蜗轮151上具有沿第二方向贯穿的通孔(如图4所示),蜗轮151套设于第二螺纹121外,第二螺纹121在通孔内,蜗轮151和第二调节结构120上均具有孔,通过销轴贯穿蜗轮151的孔和第二调节结构120的孔,可以实现蜗轮151和第二调节结构120的键连接。由于蜗轮151键连接于第二调节结构120,从而蜗轮151可以带动第二调节结构120转动,即通过蜗杆152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调节结构120的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支座100的支撑高度的提高或下降,在没有千斤顶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支座100的支撑高度的调节,使用方便。
控制蜗杆152的转动可以通过驱动结构进行驱动,具体的,驱动结构可以包括齿轮结构,例如,蜗杆152上可以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可以直接连接于从动齿轮,也可以通过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于从动齿轮,只需要主动齿轮可以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即可。通过调节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可以使驱动主动齿轮更加省力,可以将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转动盘,利用人力驱动转动盘转动的方式即可驱动主动齿轮,进而驱动蜗杆152转动,从而无需千斤顶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支座100还可以包括顶座160和关节件170。其中,顶座160转动连接于第一调节结构110,并且该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关节件170顶面抵接于顶座160,底面抵接于第一调节结构110,关节件170用于连接顶座160和第一调节结构110,以使顶座160和第一调节结构110绕第二方向转动。具体的,关节件170的顶面为平面,并且该平面贴合于顶座160。关节件170的底面为弧面,且该弧面的开口朝向背离第一调节结构110的方向,第一调节结构110的顶面也为弧面,且第一调节件顶面的弧面和关节件170底面的弧面贴合。利用螺栓等结构可以将顶座160固定连接于桥梁的桥跨结构,调节支座100的支撑高度可以调节桥跨结构的平整度,在桥梁的桥墩的顶面和桥跨结构的底面之间存在夹角的情况下,利用关节件170可以使顶座160贴合于桥跨结构的底面并且底座140贴合于桥墩的顶面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提供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一螺纹;
第二调节结构,设置有绕第一方向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第三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和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之间;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绕所述第一螺纹或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且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随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调节结构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调节结构的顶面和靠近所述第二调节结构的底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沿背离于所述第一螺纹的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的所述顶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第三调节结构的所述底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包括: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顶面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底面;
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顶面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底面;其中,所述顶面包括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所述底面包括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
调节部分,沿第二方向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以调节所述预设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邻;
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邻;
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为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分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部分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
驱动结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传动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以驱动所述第二调节结构相对于所述底座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蜗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外;
蜗杆,传动连接于所述蜗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
关节件,顶面抵接于所述顶座,底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所述关节件用于连接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一调节结构,以使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一调节结构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调节结构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螺纹;
或,
所述第一调节结构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调节结构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螺纹。
CN202011438450.0A 2020-12-07 2020-12-07 支座 Pending CN112482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450.0A CN112482205A (zh) 2020-12-07 2020-12-07 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450.0A CN112482205A (zh) 2020-12-07 2020-12-07 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2205A true CN112482205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4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8450.0A Pending CN112482205A (zh) 2020-12-07 2020-12-07 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220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226A (zh) * 2016-01-06 2016-03-23 衡水宝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实时调节高度功能的桥梁支座及其调节方法
CN111350126A (zh) * 2020-03-20 2020-06-3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组合式可调桥梁支座
CN214737342U (zh) * 2020-12-07 2021-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支座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226A (zh) * 2016-01-06 2016-03-23 衡水宝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实时调节高度功能的桥梁支座及其调节方法
CN111350126A (zh) * 2020-03-20 2020-06-3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组合式可调桥梁支座
CN214737342U (zh) * 2020-12-07 2021-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支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2444B1 (ko) 오픈 척 클램프 용접장치
US6523796B2 (en) Pivot mounting assembly
US20110240409A1 (en) Scissor lift assembly
US20150165567A1 (en) Adjustable Roller Carrier
CN111268392B (zh) 一种柔性自适应支撑机器人及方法
CN214737342U (zh) 支座
CN100540214C (zh) 止挡模块
CN109911060A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通用底盘
US5791233A (en) Lifting column with telescoping guides
CN112482205A (zh) 支座
EP1798184A1 (en) Rope tension adjester of elevator
CN101432217B (zh) 尤其用于小升降高度的升降台
CN106006411A (zh) 伸缩式臂架及其尾部上滑块调整装置和汽车起重机
CN202306139U (zh) 一种用于浸没单元调节的3-psr-v并联机构
CN102360165A (zh) 用于浸没单元调节的3-psr-v并联机构
CN112540434A (zh) 一种光学俯仰调整装置
CN114232513A (zh) 变角度斜爬式挂篮中横梁调整装置
CN102149589A (zh) 提升装置
CN101446112B (zh) 高度可调的支撑座
CN109867213A (zh) 一种高空作业专用汽车转塔调平装置
CN209776616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通用底盘
CN210763874U (zh) 一种能够微调集装箱吊具角度的回转机构
JP4195535B2 (ja) 傾動可能な物品搭載装置
KR101224837B1 (ko) 선박의 곡블록용 핀지그
RU2006451C1 (ru) Подъемни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