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9373A -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9373A
CN112479373A CN202011253252.7A CN202011253252A CN112479373A CN 112479373 A CN112479373 A CN 112479373A CN 202011253252 A CN202011253252 A CN 202011253252A CN 112479373 A CN112479373 A CN 112479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reaction tank
impeller
pusher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32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华龙
谢建萍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32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9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9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9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池、进水管、出水区、放空区和位于反应池中的曝气区与非曝气区,进水管连接于反应池底部,放空区与出水区均设置于反应池中部,且分布于反应池两端,反应池中部设置隔板,所述反应池中分布有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第三推流器和第四推流器,第一推流器、第三推流器位于隔板同侧,第二推流器与第四推流器位于隔板另一侧。将本申请应用于污水处理,进一步丰富系统在低溶解氧状态下的生物菌密度,进一步提升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中通常会含有NH3-、NH4+,这些例子的存在会影响排放废水的总含氮量,总含氮量太高,则水体依富营养化,因此处理中需要进行脱单处理,脱氮最常用的一种设备就是氧化沟,氧化沟的反应池分为曝气区(硝化区)和非曝气区(反硝化区),曝气区溶解氧一般要求在3-5mg/L,非曝气区的溶解氧通常高于0.5mg/L,氧化沟内硝化反应充分,但反硝化区无法充分进行,总氮去除率一般只要40-50%。
处理过程中,混合效果较差,氧化沟表面经常可见黑色淤泥沉积;特别是弯道处流速缓慢,淤泥沉积更为严重。整体流速为0.15m/s,低于设计值0.3m/s;弯道处推力不够,容易堆积污泥;曝气分布不均匀,且气体扩散速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以进一步丰富系统在低溶解氧状态下的生物菌密度,提升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反应池、进水管、出水区、放空区和位于反应池中的曝气区与非曝气区,进水管连接于反应池底部,放空区与出水区均设置于反应池中部,且分布于反应池两端,曝气区的DO为0.3-0.5mg/L,反应池流速0.5-0.8m/s,反应池中部设置隔板,所述反应池中分布有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第三推流器和第四推流器,第一推流器、第三推流器位于隔板同侧,第二推流器与第四推流器位于隔板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推流器、第四推流器位于出水区一端的反应池中,第二推流器、第三推流器位于放空区一端的反应池中;第一推流器与第二推流器结构相同,由多个推流器组件构成;第三推流器与第四推流器结构相同,由多个推流器组件构成。
本案中混合效果明显改善,氧化沟水面无淤泥沉积,而弯道处流速加快,污泥上翻,水面呈红褐色。在反应池的进水管、出水管两端处各设置两组推流器,当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反应池后,整体水流速度明显提升,流速由0.35-0.4m/s提升至0.6-0.7m/s,使水体循环量增大,此时空气鼓进去后,溶解在水中,氧随水流的转移效率提高,曝气区面积可以减少,有机物在氧化沟内的停留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曝气区的DO由3-4mg/L降低至0.3-0.5mg/L,而缺氧区的缺氧状态更加明显,空气中的氧气利用率大大提高,同等出水效果的情况下,鼓风成本下降约40%左右,风量节省显著,总氮下降3-4mg/L。
所述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均由五个推流器组件构成。更优选的,相邻两个推流器组件间距相同。
所述第三推流器、第四推流器均由三个推流器组件构成。更优选的,相邻两个推流器组件间距相同。
所述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均由五个推流器组件一构成,第三推流器、第四推流器均由三个推流器组件二构成,且推流器组件一高于推流器组件二。更优选的,推流器组件一的高度为5250mm,相邻推流器组件一的间距为3000mm;推流器组件二的高度为4550mm,相邻推流器组件二的间距为300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推流器的安装位置剖面图。
图中标号:1.反应池;2.推流器;21.第一推流器;22.第二推流器;23.第三推流器;24.第四推流器;2a.推流器组件一;2b.推流器组件二;3.进水管;4.出水区;5.放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图1,包括反应池1、进水管3、出水区4、放空区5和位于反应1中的曝气区与非曝气区,曝气区的DO为0.3-0.5mg/L,反应池流速0.5-0.8m/s,进水管3连接于反应池1底部,放空区5与出水区4均设置于反应池1中部,且分布于反应池1两端,出水区4与进水管3可同端设置,反应池1中部设置隔板,反应池1中分布有推流器2,即第一推流器21、第二推流器22、第三推流器23和第四推流器24,第一推流器21、第三推流器23位于隔板同侧,第二推流器22与第四推流器24位于隔板另一侧,且第一推流器21、第四推流器24位于出水区4一端的反应池1中,第二推流器22、第三推流器23位于放空区5一端的反应池1中;第一推流器21与第二推流器22结构相同,由多个推流器组件构成;第三推流器23与第四推流器24结构相同,由多个推流器组件构成。
在反应池1的出水区4、放空区5所在端处各设置两组推流器2,当选菌池来的污水由进水管3进入反应池1后,混合效果明显改善,氧化沟水面无淤泥沉积,而弯道处流速加快,污泥上翻,水面呈红褐色;整体水流速度明显提升,流速由0.35-0.4m/s提升至0.6-0.7m/s,使水体循环量增大,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转移效率太高,曝气区面积可以减少,有机物在氧化沟内的停留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曝气区的DO由3-4mg/L降低至0.3-0.5mg/L,而缺氧区的缺氧状态更加明显,空气中的氧气利用率大大提高,同等出水效果的情况下,鼓风成本下降约40%左右,风量节省显著,总氮下降3-4mg/L。
作为备选方案,推流器2距离出水区4一端的反应池池壁距离D1为3500mm,距离放空区5一端的反应池池壁距离D3为3000mm,推流器2的构成可采用两种形式:
(1)方式一:结合图2,第一推流器21、第二推流器22均由五个推流器组件构成,第三推流器23、第四推流器24均由三个推流器组件构成,这些推流器组件的间距D2相同,均为3000mm;相邻推流器组件在反应池1中呈高低错位设置。
(2)方式二:结合图2,第一推流器21、第二推流器22均由五个推流器组件一2a构成,第三推流器23、第四推流器24均由三个推流器组件二2b构成,且推流器组件一2a高于推流器组件二2b,推流器组件一2a的高度H1为5250mm,相邻推流器组件一的间距为3000mm;推流器组件二2b的高度H2为4550mm,相邻推流器组件二的间距为3000mm。
氧化沟在不同水平高度上流速差异明显,特别是在左拐角处从上到下均保持较低流速运行,且整体速度场分布不均匀,平均速度约为0.15m/s,使曝气区和非曝气区O2、活性污泥和污染物的传质效率降低,最终影响了COD、氨氮的生物降解效率。
从曝气区和非曝气区中心竖直切面的流场分布可以看出,曝气区底部流速过高,但受曝气区竖直方向上的气流影响,动量损失过大,直接造成曝气区域后部的流速急剧下降。而在非曝气区,由于左弯道处不能对整个流场进行动量补充,仅非曝气区的推流器来增加流速,显然平均流速仅为0.17m/s,且上下分层明显,不能进行有效混合以及防止活性污泥的沉降。
受气泡聚并、碰撞、破碎等因素的影响,气含率分布面积先有大到小,然后在接近水面区域受压力变化的影响逐渐扩大分布面积,在水面处分布面积达到最大。由于气体扩散速率受水流速度的影响较大,只要在曝气量能够满足整个氧化沟设计需氧量的情况下,提高曝气区的整体水流方向上的速度即可提升气体扩散速率。
曝气区和非曝气区在竖直方向上的气含率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别:从两个区域的中心竖直切面上来看,曝气区的气含率分布受到推流器的影响较为显著,从底部到水面处的气含率分布面积由高到底最后再升高,而整个非曝气区的气含率基本为零。
本实施例上述方案中,设置四组推流器2:第一推流器21、第二推流器22、第三推流器23和第四推流器24,虽然氧化沟在不同水平高度上流速仍有差异,但已明显改善,流速普遍在0.67m/s附近,特别是非曝气区从下至上速度梯度过高的现象已有明显改善,利于活性污泥的有效停留。
从曝气区和非曝气区中心竖直切面的流场分布也可以看出,曝气区底部流速仍保持高速,有利于活性污泥向曝气区域的传输,更有利于后部速度的传输和空气的扩散。在非曝气区,由下而上速度梯度差也有较大改善,平均速度保持在0.28m/s,在不发生活性污泥沉降和充分混合的情况下,有利于活性污泥的停留,提高硝化与反硝化的效果。
高低错位设置(相邻各推流器组件,或每组推流器中的推流器组件)的推流器结构,气含率分布面积先减少然后缓慢增加,气体扩散速率明显优于常规氧化沟的状态,特别是曝气区气体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增加氧气利用率。即使在曝气量降低50%的情况下,处理效果也依旧优于常规氧化沟。
表1硝态氮分析表
Figure BDA0002772289490000051
四组推流器作用下,反应池1中的整体水流速度明显提升,使水体循环量增大,有机物在氧化沟内的停留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流场分布更均匀、气含率分布更有梯度,污泥浓度分布均匀,基本不出现死泥上浮和堆积现象,而且可实现低溶解氧状态下的稳定运行,与其他流程形成一个全新的低溶解氧模式生化系统,从表1可以看出:
(1)硝化反应在常规生化系统中的氧化沟中与本实施例中基本一致。
(2)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选菌池,本案的脱氮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生化系统,常规的脱氮效率为8.8%,而本实施例处理后,脱氮效率为34.5%,原因在于:四组推进器作用下,生化系统呈低溶解氧状态,回流污泥中DO低,创造了选菌池也呈低DO环境。
(3)选菌池的ORP也逐渐达到反硝化条件,可下降至-200mA左右。
(4)出水TN平均值为18mg/L,较常规氧化沟普遍低出4-5mg/L,脱氮效果较好。
(5)二沉池出水正常,没有出现跑泥现象,说明上述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下,这种低溶解氧运行模式,没有造成污泥厌氧等不良现象。
(6)本申请低溶解氧模式运行下,结合表2,生化池污泥浓度和回流污泥浓度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表2污泥浓度对照表
生化池MLSS 回流污泥MLSS
常规生化系统 2877mg/L 4611mg/L
本实例生化系统 2318mg/L 4503mg/L
(7)曝气风量比较:
从现场风量趋势对比可以发现,本申请处理工艺下,风量是常规生化系统下的一半左右,预计节约10000方/组,按40万吨水量计算,可节约吨水成本0.11元/吨,年预计节省1540万。

Claims (7)

1.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反应池、进水管、出水区、放空区和位于反应池中的曝气区与非曝气区,进水管连接于反应池底部,放空区与出水区均设置于反应池中部,且分布于反应池两端,其特征在于:曝气区的DO为0.3-0.5mg/L,反应池流速0.5-0.8m/s,反应池中部设置隔板,所述反应池中分布有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第三推流器和第四推流器,第一推流器、第三推流器位于隔板同侧,第二推流器与第四推流器位于隔板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推流器、第四推流器位于出水区一端的反应池中,第二推流器、第三推流器位于放空区一端的反应池中;第一推流器与第二推流器结构相同,由多个推流器组件构成;第三推流器与第四推流器结构相同,由多个推流器组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均由五个推流器组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推流器组件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呈高低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推流器、第四推流器均由三个推流器组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推流器组件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呈高低错位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流器、第二推流器均由五个推流器组件一构成,第三推流器、第四推流器均由三个推流器组件二构成,且推流器组件一高于推流器组件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推流器组件一的高度为5250mm,相邻推流器组件一的间距为3000mm;推流器组件二的高度为4550mm,相邻推流器组件二的间距为3000mm。
CN202011253252.7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Pending CN112479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3252.7A CN112479373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3252.7A CN112479373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9373A true CN112479373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2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3252.7A Pending CN112479373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93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7607A (zh) * 2022-08-31 2023-01-03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反应池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9241A (ja) * 2003-12-10 2005-06-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曝気設備
CN107867783A (zh) * 2017-12-08 2018-04-03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脱氮水处理工艺
CN108503152A (zh) * 2018-06-21 2018-09-07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废水脱氮工艺
CN108726679A (zh) * 2018-06-21 2018-11-02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污废水的脱氮工艺
CN208617485U (zh) * 2018-07-19 2019-03-19 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缺氧好氧混合池
CN214327469U (zh) * 2020-11-11 2021-10-01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氧化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9241A (ja) * 2003-12-10 2005-06-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曝気設備
CN107867783A (zh) * 2017-12-08 2018-04-03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脱氮水处理工艺
CN108503152A (zh) * 2018-06-21 2018-09-07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废水脱氮工艺
CN108726679A (zh) * 2018-06-21 2018-11-02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污废水的脱氮工艺
CN208617485U (zh) * 2018-07-19 2019-03-19 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缺氧好氧混合池
CN214327469U (zh) * 2020-11-11 2021-10-01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氧化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7607A (zh) * 2022-08-31 2023-01-03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反应池系统及方法
CN115557607B (zh) * 2022-08-31 2024-02-23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反应池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6099B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86740B (zh) 一种污水二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602541B (zh) 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5293702B (zh) 一种通过控制不同的缺好氧体积比启动并稳定维持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法与装置
US6787035B2 (en)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6315853B (zh) 一种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和应用
CN101973678A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工艺
CN103936229A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2358663A (zh) 一种低do后置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13845218A (zh) 一种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05084637B (zh) 一种折流反硝化除磷及cod降解集成装置
CN213266150U (zh) 一种脱氮除磷系统
CN110386723A (zh) 一种基于mbbr与磁分离的污水自养处理系统与方法
CN201338965Y (zh) 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KR100428047B1 (ko) 역유입 슬러지를 이용한 오폐수 정화장치 및 방법
CN113860633A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CN214327469U (zh) 一种新型氧化沟
CN112479373A (zh) 一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CN213977157U (zh) 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103787501B (zh) 多级缺氧好氧串联生化池及其对制革废水的脱氮方法
CN210505759U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210457867U (zh) 一种污水二级处理系统
CN106045026A (zh) 厌氧‑兼氧上流式反应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14142023U (zh) 一种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CN112062288B (zh) 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