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3118A -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3118A
CN112473118A CN202011300864.7A CN202011300864A CN112473118A CN 112473118 A CN112473118 A CN 112473118A CN 202011300864 A CN202011300864 A CN 202011300864A CN 112473118 A CN112473118 A CN 112473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kle
driving device
arc
guard bar
hing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08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3118B (zh
Inventor
郑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Zhengtu Sport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08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3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3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8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 A63B71/12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for the body or the legs, e.g. for the shoulders
    • A63B71/1225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for the body or the legs, e.g. for the shoulders for the legs, e.g. thighs, knees, ankles, 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8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 A63B71/12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for the body or the legs, e.g. for the shoulders
    • A63B71/1225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for the body or the legs, e.g. for the shoulders for the legs, e.g. thighs, knees, ankles, feet
    • A63B2071/1275Body-protectors for players or sportsmen, i.e. body-protecting accessori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body parts against blows or collisions for the body or the legs, e.g. for the shoulders for the legs, e.g. thighs, knees, ankles, feet for the ank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包括脚踝防护装置,所述脚踝防护装置包括对脚踝进行防护的脚踝防护部,和将脚踝防护部固定在小腿上的第一固定部。本发明通过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当脚踝要向两侧弯曲造成扭伤时,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对脚踝有一个支撑力,使脚踝有受力点而不会导致弯曲扭伤,很好的保护了脚踝,弧形防护板保护小腿,避免小腿在运动过程中被踢伤,弧形防护板内的硅胶层更好的缓冲受到的力,同时使小腿与弧形防护板的接触更舒适。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设备。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场地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足球运动具有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多等特点。
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
足球和篮球,是现在较多人选择的运动方式,通过踢足球和打篮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但是由于踢足球和打篮球有较多的身体对抗,在运动的过程中腿部和脚踝容易受伤,崴脚或者小腿被踢到,在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好好休息,不能锻炼,且对人的身心有着一定影响,容易使人觉得心累和消极。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运动的过程中腿部和脚踝容易受伤,崴脚或者小腿被踢到,在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好好休息,不能锻炼,且对人的身心有着一定影响,容易使人觉得心累和消极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设备,通过该生产设备的加工机构将脚踝防护装置的各部件加工出来,装配机构将各部件全自动化装配起来形成脚踝防护装置,实现自动化生产脚踝防护装置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工艺,通过该生产工艺的加工机构将脚踝防护装置的各部件加工出来,装配机构将各部件全自动化装配起来形成脚踝防护装置,将脚踝防护装置通过鞋口放在鞋子里,将鞋垫盖在连接块上,使脚踩着连接块不会感到不适,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很好的保护脚踝,当脚踝要向两侧弯曲造成扭伤时,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对脚踝有一个支撑力,使脚踝有受力点而不会导致弯曲扭伤,很好的保护了脚踝,弧形防护板保护小腿,避免小腿在运动过程中被踢伤,弧形防护板内的硅胶层更好的缓冲受到的力,同时使小腿与弧形防护板的接触更舒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包括脚踝防护装置,所述脚踝防护装置包括对脚踝进行防护的脚踝防护部,和将脚踝防护部固定在小腿上的第一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脚踝防护部包括对对脚踝的两侧进行支撑的脚踝支撑部,和在崴脚时进行调节的调节部。
进一步,所述脚踝支撑部包括处于脚踝一侧的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处于脚踝另一侧的第二脚踝支撑组件,以及连接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的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脚踝防护杆;所述第一脚踝防护杆的上端形成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形成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脚踝防护杆的下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下部形成有与第一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轴的上部形成有与第二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铰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脚踝防护杆、第二连接轴和第四脚踝防护杆;所述第三脚踝防护杆的上端形成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形成有第三铰接孔,所述第四脚踝防护杆的下部形成有第四铰接孔,所述第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下部形成有与第三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轴的上部形成有与第四铰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铰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三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第四铰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和第一脚踝防护杆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和第三脚踝防护杆垂直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脚踝防护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调节部包括与小腿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调节件。
进一步,所述弧形调节件的底端形成有与第二脚踝防护杆相对应的第一滑动槽,和与第四脚踝防护杆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脚踝防护杆的上部伸入第一滑动槽内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脚踝防护杆的上部伸入第二滑动槽内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对脚踝防护部进行固定的第一弹性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包括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贴合于弧形调节件的外壁且第一弹性带环绕弧形调节件的外壁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带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带第一端的外侧面设有魔术贴公贴,所述第一弹性带第二端的内侧面设有魔术贴母贴;所述第一弹性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脚踝防护装置还包括对小腿进行防护的小腿防护部,和将小腿防护部固定在肢体上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小腿防护部包括穿戴于小腿前端的小腿防护件。
进一步,所述小腿防护件包括与小腿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防护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下表面和弧形调节件的上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所述弧形防护板下表面的弧形面与弧形调节件上表面的弧形面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将小腿防护部固定在肢体上的第二弹性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包括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贴合于弧形防护板上部的外壁且第二弹性带环绕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带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第四端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带第三端的外侧面设有魔术贴公贴,所述第二弹性带第四端的内侧面设有魔术贴母贴;所述第二弹性带的第三端和第四端通过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第四脚踝防护杆与人体的接触面均形成有弹性涂层。
进一步,所述弹性涂层包括硅胶层。
进一步,所述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的内侧面均形成有与小腿表面接触的弹性涂层。
进一步,所述弹性涂层包括硅胶层。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设备,包括加工出各部件的加工机构,和将各加工出的部件装配成脚踝防护装置的装配机构。
进一步,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多个加工出各部件的3D打印装置,以及加工出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的弹性体加工装置。
进一步,所述3D打印装置包括提供固态原料的第一供料装置,输出液态原料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部件成型的第一工作台,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沿Z向和X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和驱动第一工作台沿Y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供料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原料输出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包括将固态原料熔化成液态原料的第一热熔装置,和输出液态原料的第一打印头;所述第一热熔装置包括容置固态原料的第一热熔腔室,和将第一热熔腔室内的固态原料加热熔化成液态原料的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热熔腔室包括固态原料逐渐输入的第一固态原料输入口,和液态原料逐渐输出的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所述第一打印头具有液态原料输入的第一液态原料输入口,和液态原料输出的第二液态原料输出口;所述第一打印头连接于第一热熔装置上,所述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和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液态原料输出口朝向第一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光固化组件;所述光第一光固化组件设于第一打印头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沿X向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和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沿Z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安装于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分处第一工作台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传送带,和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形成有第一传送带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从动轮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一从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主动轮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一主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一传送带穿过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的通孔缠绕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设置,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主动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与第一传送带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所述第一传送带处于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包括第一导向块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连接于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包括第二导向块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连接于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连接于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的端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驱动第一安装座沿Z向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装配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通过第二移动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与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和第一传送带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传送带、第一丝杆、第一传动块和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形成容置第一丝杆和第一传动块的空间;所述第二传送带缠绕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块上形成螺纹通孔,所述第一丝杆竖直设置,第一丝杆的一端和第二从动轮相连接,第一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通孔和第一传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块的一端和第一安装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主动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第三导向部件和第四导向部件。
进一步,所述第三导向部件包括第三导向块和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竖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导轨上,且第三导向块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导向部件包括第四导向块和第四导轨;所述第四导轨竖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四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四导轨上,且第四导向块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导向部件和第四导向部件关于第一丝杆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安装于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所述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分处第一工作台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三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第三传送带,和驱动第三主动轮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所述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上均形成有第三传送带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三从动轮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三从动轮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之间;所述第六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三主动轮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三主动轮转动连接于第六连接板上,所述第三传送带穿过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上的通孔缠绕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设置,所述第三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三主动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工作台的底端和第三传送带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导向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导向装置包括第五导向部件和第六导向部件;所述第五导向部件和第六导向部件装配于第一工作台的底端。
进一步,所述第五导向部件包括第五导向块和第五导轨;所述第五导轨连接于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五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五导轨上;所述第六导向部件包括第六导向块和第六导轨;所述第六导轨连接于第五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之间,所述第六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六导轨上;所述第五导向块和第六导向块的上表面和第一工作台的下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3D打印装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3D打印装置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加工装置包括输出弹性带的供带装置,和对弹性带进行裁剪的裁剪装置。
进一步,所述供带装置包括卷筒和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卷绕于卷筒上。
进一步,所述供带装置还包括对弹性带进行输送的弹性输送装置。
进一步,所述弹性输送装置包括对弹性带进行传输的第一弹性输送部和第二弹性输送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输送部包括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带动第一输送辊转动的第四转动电机,以及带动第二输送辊转动的第五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之间形成弹性带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的轴线均竖向设置,且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的轴线平齐设置;所述第四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输送辊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辊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输送部包括第三输送辊,第四输送辊,带动第三输送辊转动的第六转动电机,以及带动第四输送辊转动的第七转动电机;所述第三输送辊和第四输送辊之间形成弹性带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三输送辊和第四输送辊的轴线均竖向设置,且第三输送辊和第四输送辊的轴线平齐设置;所述第六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三输送辊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七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四输送辊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裁剪装置包括对弹性带进行裁切的裁切组件。
进一步,所述裁切组件包括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所述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通过第五转轴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裁切组件还包括驱动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闭合的开闭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开闭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座、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以及驱动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开闭的开闭气缸;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的一端,第三连接轴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裁切刀上;所述第四连接轴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的另一端,第四连接轴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裁切刀上;所述开闭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五转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裁剪装置还包括驱动裁切组件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裁切组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将多个部件装配成脚踝支撑部的第一装配装置,对弧形防护板的内侧面进行喷胶的喷胶装置,对脚踝支撑部和弧形防护板进行输送的部件输送装置,以及将脚踝支撑部、弧形防护板、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装配成脚踝防护装置的第二装配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包括对部件上的孔进行精加工的钻孔装置,夹取部件进行钻孔和装配的第一夹取装置和第二夹取装置,以及辅助第一夹取装置和第二夹取装置装配作业的第一辅助装置。
进一步,所述钻孔装置包括对部件的孔进行精加工的精加工部件。
进一步,所述精加工部件包括多个适配多种孔径大小的钻头。
进一步,所述精加工部件还包括多个与各钻头一一对应的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钻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转动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钻孔装置还包括承载精加工部件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容置各钻头的钻头容置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装置包括对部件进行夹取的第一夹取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部包括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手包括夹取第一脚踝防护杆的第一夹取块、第二夹取块,以及驱动第一夹取块和第二夹取块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夹取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夹取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手包括夹取第三脚踝防护杆的第三夹取块、第四夹取块,以及驱动第三夹取块和第四夹取块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三夹取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夹取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部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三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夹取部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部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夹取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三移动装置转动的第四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四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移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取装置包括对部件进行夹取的第二夹取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取部包括夹取各部件的第三夹手。
进一步,所述第三夹手包括第五夹取块、第六夹取块,以及驱动第五夹取块和第六夹取块开合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所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五夹取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六夹取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二夹取部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四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二夹取部伸缩的第二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夹取部旋转的第五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五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六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六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七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七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七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六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五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夹取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四移动装置转动的第八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八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四移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装置包括配合第一夹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装配的第一辅助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组件包括第一辅助块、第二辅助块,以及驱动第一辅助块和第二辅助块开合的第四开合驱动装置;所述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辅助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辅助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辅助组件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五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五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辅助组件伸缩的第三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辅助组件旋转的第九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九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十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三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九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九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辅助组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五移动装置转动配合装配的第十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十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喷胶装置包括夹取各部件的喷胶夹取装置,和向各部件的亲肤面输出硅胶的硅胶输出装置。
进一步,所述喷胶夹取装置包括夹取各部件的喷胶夹取组件。
进一步,所述喷胶夹取组件包括第七夹取块、第八夹取块,以及驱动第七夹取块和第八夹取块开合的第五开合驱动装置;所述第五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七夹取块连接在一起,第五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八夹取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喷胶夹取装置还包括喷胶夹取组件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六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六移动装置包括驱动喷胶夹取组件伸缩的第四伸缩驱动装置,驱动喷胶夹取组件旋转的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四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喷胶夹取组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喷胶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六移动装置转动的第十六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十六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四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硅胶输出装置包括输出硅胶的硅胶输出部。
进一步,所述硅胶输出部包括硅胶输出头。
进一步,所述硅胶输出部还包括储存硅胶的硅胶储存箱;所述硅胶储存箱具有容置硅胶的硅胶容置腔,和输出硅胶的第一硅胶输出口,所述硅胶输出头具有输入硅胶的第一硅胶输入口,和输出硅胶的第二硅胶输出口;所述第一硅胶输出口和第一硅胶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硅胶输出口朝向弧形防护板的内侧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硅胶输出装置还包括驱动硅胶输出部沿各部件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硅胶输出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部件输送装置包括部件输送带,和驱动部件输送带循环输送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喷胶夹取装置和硅胶输出装置分处部件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部件输送带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第二装配装置包括各部件装配的第二工作台,夹取弧形防护板和脚踝防护部的第三夹取装置,吸附弹性带的吸附装置,以及对弧形防护板的上部和下部的外表面进行上胶处理的上胶装置;所述部件输送带具有沿其输送方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工作台设于部件输送带输出端的一侧,所述第三夹取装置和上胶装置处于第二工作台的一侧,所述吸附装置和弹性体加工装置处于第二工作台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三夹取装置包括夹取部件输送带上的部件的第三夹取爪。
进一步,所述第三夹取爪包括第九夹取块、第十夹取块,以及驱动第九夹取块和第十夹取块开合的第六开合驱动装置;所述第六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九夹取块连接在一起,第六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十夹取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三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三夹取爪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七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七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三夹取爪伸缩的第五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夹取爪旋转的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五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夹取爪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三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七移动装置转动的第二十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十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五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对弹性带进行吸附的吸附部。
进一步,所述吸附部包括真空吸盘,和使真空吸盘内产生负气压的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真空吸盘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吸附部还包括驱动真空吸盘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八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八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真空吸盘伸缩的第六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真空吸盘旋转的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六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真空吸盘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驱动吸附部在第二工作台和弹性体加工装置之间转动的第二十四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十四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六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上胶装置包括持续输出胶水的施胶枪。
进一步,所述施胶枪包括输出胶水的施胶头。
进一步,所述上胶装置还包括驱动施胶枪沿预定轨迹移动对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进行施胶的第九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九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施胶枪伸缩的第七伸缩驱动装置,驱动施胶枪旋转的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七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施胶枪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上胶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九移动装置转动的第二十八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十八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七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连接片;
(2)加工出第二脚踝防护杆、第四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
(3)加工出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
(4)加工出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
(5)将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装配在一起,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第四脚踝防护杆、第二连接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装配在一起;
(6)将第一弹性带缠绕弧形防护板上部的外壁设置,将第二弹性带缠绕弧形调节件的外壁设置;
(7)将弧形调节件底端的一侧和第二脚踝防护杆插装连接,弧形调节件底端的另一侧和第四脚踝防护杆插装连接;
在步骤(1)中,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连接片一体成型;
在步骤(3)中,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在步骤(1)-步骤(3)中,采用3D打印装置进行加工。
进一步,通过3D打印装置的第一供料装置向第一原料输出装置持续供料,第一原料输出装置的第一热熔装置将固态原料熔化成液态原料,第一打印头将液态原料输出到第一工作台上,第一移动机构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沿Z向和X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第一工作台沿Y向移动,两者配合,使第一原料输出装置可以到达第一工作台的任何一个位置,将各部件逐层打印出来。
进一步,在步骤(4)中,通过弹性体加工装置加工出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
进一步,通过弹性体加工装置的第一弹性输送部和第二弹性输送部逐渐将卷绕于卷筒上的弹性带输出到裁剪装置的输出端,当输出到所需长度后,裁剪装置的裁剪组件将弹性带切断。
进一步,在步骤(5)中,通过第一装配装置进行装配。
进一步,通过第一装配装置的钻孔装置对部件上的孔进行精加工,通过第一夹取装置的第一夹手夹取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二夹手夹取第三脚踝防护杆,将第一脚踝防护杆移动到孔与孔径大小相对应的钻头上方对齐,通过钻头对孔进行精加工处理,将第三脚踝防护杆移动到孔与孔径大小相对应的钻头上方对齐,通过钻头对孔进行精加工处理;第二夹取装置夹取第二脚踝防护杆、第四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并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四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上的孔移动到对应大小的钻头上方,进行精加工处理;第一夹取装置的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将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连接块垂直放于装配台上,第一辅助装置和第二夹取装置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逐个装配到第一脚踝防护杆上,将第四脚踝防护杆、第二连接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逐个装配到第三脚踝防护杆上,形成脚踝支撑部。
进一步,在步骤(6)和步骤(7)中,采用第二装配装置进行装配。
进一步,通过第三夹取装置先将脚踝支撑部夹取到第二工作台上,第三夹取装置再夹取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通过上胶装置的施胶头在弧形防护板上部的外壁和弧形调节件下部的外壁涂抹粘性胶水,吸附装置吸附裁切好的第一段弹性带和第二段弹性带,与第三夹取装置配合,将第一段弹性带和第二段弹性带分别环绕粘附在弧形调节件外壁涂抹胶水和弧形防护板外壁涂抹胶水的位置上,将弹性带粘附好之后,将弧形调节件的第一滑动槽与第二脚踝防护杆对应,弧形调节件的第二滑动槽与第四脚踝防护杆对应,将第二脚踝防护杆和第四脚踝防护杆分别插入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
进一步,在步骤(3)中,通过喷胶装置在弧形防护板、弧形调节件的内侧面,以及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第四脚踝防护杆与人体的接触面进行喷胶处理。
进一步,通过喷胶夹取装置夹取所需喷胶的部件,将各部件的内侧面朝向硅胶输出装置的硅胶输出头的输出端,硅胶输出装置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硅胶输出头沿各部件的高度方向移动,使硅胶均匀地附在各部件的内侧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脚踝防护部设置在鞋口内,脚踩脚踝防护部防止脚踝防护部产生位移,通过第一固定部将脚踝防护部穿戴好,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分别对脚踝两边进行支撑,当脚踝发生弯曲时,脚踝左右弯曲的连个方向均有受力点,使脚踝不会弯曲到扭伤的角度,很好的保护脚踝不会扭伤变肿,保护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不会扭伤,弧形调节件的底端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使第二脚踝防护杆可以在第一滑动槽内滑动,第四脚踝防护杆可以在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在脚腕要弯曲时,第一脚踝支撑组件的第二脚踝防护杆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的第四脚踝防护杆均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使脚踝有支撑力的同时不会太过生硬,具有缓冲的效果;弧形防护板保护小腿不会在运动过程中被其他人踢伤,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的内侧面形成的硅胶层缓冲被别人踢到时的力,在保护小腿的同时与小腿表面贴合更舒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设备,通过该生产设备的加工机构将脚踝防护装置的各部件加工出来,装配机构将各部件全自动化装配起来形成脚踝防护装置,实现自动化生产脚踝防护装置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工艺,通过该生产工艺的加工机构将脚踝防护装置的各部件加工出来,装配机构将各部件全自动化装配起来形成脚踝防护装置,将脚踝防护装置通过鞋口放在鞋子里,将鞋垫盖在连接块上,使脚踩着连接块不会感到不适,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很好的保护脚踝,当脚踝要向两侧弯曲造成扭伤时,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对脚踝有一个支撑力,使脚踝有受力点而不会导致弯曲扭伤,很好的保护了脚踝,弧形防护板保护小腿,避免小腿在运动过程中被踢伤,弧形防护板内的硅胶层更好的缓冲受到的力,同时使小腿与弧形防护板的接触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脚踝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3D打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弹性体加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喷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踝防护装置,11-脚踝防护部,12-第一固定部,111-脚踝支撑部,112-调节部,113-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4-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5-连接部,1131-第一脚踝防护杆,1132-第一连接轴,1133-第二脚踝防护杆,11311-第一铰接座,1141-第三脚踝防护杆,1142-第二连接轴,1143-第四脚踝防护杆,11411-第二铰接座,13-小腿防护部,14-第二固定部,2-3D打印装置,21-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2-第一工作台,23-第一移动机构,24-第二移动机构,211-第一热熔装置,212-第一打印头,231-第一移动装置,232-第二移动装置,233-第一支撑架,234-第一移动驱动装置,2331-第三支撑板,2332-第四支撑板,2341-第一主动轮,2342-第一从动轮,2343-第一传送带,2344-第一转动电机,2333-第一连接板,2334-第二连接板,2335-第三连接板,235-第一导向装置,236-第一导向部件,237-第二导向部件,2361-第一导向块,2362-第一导轨,2371-第二导向块,2372-第二导轨,2321-第一安装座,2322-第二安装座,2323-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4-第二主动轮,2325-第二从动轮,2326-第二传送带,2327-第一丝杆,2328-第一传动块,238-第二导向装置,2381-第三导向部件,2382-第四导向部件,2383-第三导向块,2384-第三导轨,2385-第四导向块,2386-第四导轨,241-第二支撑架,242-第三移动驱动装置,2411-第五支撑板,2412-第六支撑板,2421-第三从动轮,2422-第三传送带,2423-第三转动电机,2424-第四连接板,2425-第五连接板,243-第三导向装置,2431-第五导向部件,2432-第六导向部件,2433-第五导向块,2434-第五导轨,2435-第六导向块,2436-第六导轨,3-弹性体加工装置,31-供带装置,32-裁剪装置,311-卷筒,312-弹性带,313-弹性输送装置,3131-第一弹性输送部,3132-第二弹性输送部,31311-第一输送辊,31312-第二输送辊,31321-第三输送辊,31322-第四输送辊,321-裁切组件,3211-第一裁切刀,3212-第二裁切刀,3213-第五转轴,322-开闭驱动装置,3221-连接座,3222-第三连接轴,3223-第四连接轴,323-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第一装配装置,5-喷胶装置,6-部件输送装置,7-第二装配装置,41-钻孔装置,42-第一夹取装置,43-第二夹取装置,44-第一辅助装置,411-精加工部件,4111-钻头,412-承载座,421-第一夹取部,422-第一夹手,423-第二夹手,4221-第一夹取块,4222-第二夹取块,4231-第三夹取块,4232-第四夹取块,424-第三移动装置,4241-第一伸缩驱动装置,4242-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3-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4-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25-第四旋转驱动装置,431-第二夹取部,4311-第五夹取块,4312-第六夹取块,432-第四移动装置,433-第八旋转驱动装置,441-第一辅助组件,4411-第一辅助块,4412-第二辅助块,442-第五移动装置,443-第十二旋转驱动装置,51-喷胶夹取装置,52-硅胶输出装置,511-喷胶夹取组件,5111-第七夹取块,5112-第八夹取块,512-第六移动装置,5121-第四伸缩驱动装置,5122-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3-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4-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513-第十六旋转驱动装置,521-硅胶输出部,5211-硅胶输出头,5212-硅胶储存箱,522-第三升降驱动装置,61-部件输送带,71-第二工作台,72-第三夹取装置,73-吸附装置,74-上胶装置,721-第三夹取爪,7211-第九夹取块,7212-第十夹取块,722-第七移动装置,723-第二十旋转驱动装置,731-吸附部,7311-真空吸盘,7312-第八移动装置,732-第二十四旋转驱动装置,741-施胶枪,7411-施胶头,742-第九移动装置,743-第二十八旋转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包括脚踝防护装置1,脚踝防护装置1包括对脚踝进行防护的脚踝防护部11,和将脚踝防护部11固定在小腿上的第一固定部12。
这样,通过将脚踝防护部11设置在鞋口内,脚踩脚踝防护部11防止脚踝防护部11产生位移,通过第一固定部12将脚踝防护部11穿戴好,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分别对脚踝两边进行支撑,当脚踝发生弯曲时,脚踝左右弯曲的连个方向均有受力点,使脚踝不会弯曲到扭伤的角度,很好的保护脚踝不会扭伤变肿,保护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不会扭伤,弧形调节件的底端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使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可以在第一滑动槽内滑动,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可以在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在脚腕要弯曲时,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的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的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均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使脚踝有支撑力的同时不会太过生硬,具有缓冲的效果;弧形防护板保护小腿不会在运动过程中被其他人踢伤,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的内侧面形成的硅胶层缓冲被别人踢到时的力,在保护小腿的同时与小腿表面贴合更舒适。
优选地,脚踝防护部11包括对对脚踝的两侧进行支撑的脚踝支撑部111,和在崴脚时进行调节的调节部112。当脚踝弯曲时,通过脚踝支撑部111对脚踝进行支撑,同时调节部112使脚踝被支撑时不会太过生硬,避免划伤脚踝的表面皮肤。
优选地,脚踝支撑部111包括处于脚踝一侧的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处于脚踝另一侧的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以及连接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的连接部115。将连接部115固定于鞋垫底下,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均和连接部115连接,使人们在踩着鞋垫的时候同时对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进行固定,使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始终位于脚踝的两侧,保证脚踝在弯曲时能与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接触支撑。
优选地,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包括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一连接轴1132和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的上端形成第一铰接座11311,第一铰接座11311上形成有第一铰接孔,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的下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连接轴1132的下部形成有与第一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轴1132的上部形成有与第二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一铰接孔和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一起,第二铰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连接轴1132、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设置,使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和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可以前后左右做适应性弯曲,避免折断。
优选地,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包括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第二连接轴1142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的上端形成第二铰接座11411,第二铰接座11411上形成有第三铰接孔,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的下部形成有第四铰接孔,第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二连接轴1142的下部形成有与第三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轴1142的上部形成有与第四铰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第三铰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三转轴铰接在一起,第四铰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连接轴1142、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设置,使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可以前后左右做适应性弯曲,避免折断。
优选地,为了使脚踩连接部115的感觉更好,连接部115包括连接片;连接片的一端和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垂直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和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垂直连接。
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一体成型。
优选地,为了使脚踝防护部11的适应性更强,调节部112包括与小腿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调节件。
优选地,弧形调节件的底端形成有与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相对应的第一滑动槽,和与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的上部伸入第一滑动槽内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的上部伸入第二滑动槽内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当向右崴脚,脚踝向右弯曲时,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对脚踝进行支撑,避免脚踝过度弯曲受伤,此时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和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在第一滑动槽内向上滑动,避免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变形,影响使用。
优选地,为了便于穿戴,第一固定部12包括对脚踝防护部11进行固定的第一弹性连接部115。
优选地,为了便于穿戴,第一弹性连接部115包括第一弹性带312;第一弹性带312贴合于弧形调节件的外壁且第一弹性带312环绕弧形调节件的外壁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穿戴,第一弹性带3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弹性带312第一端的外侧面设有魔术贴公贴,第一弹性带312第二端的内侧面设有魔术贴母贴;第一弹性带3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连接。将脚踝防护部11放入鞋口内后,撕开魔术贴母贴,将第一弹性带312捆绑于小腿上,使脚踝防护部11固定在脚上。
优选地,脚踝防护装置1还包括对小腿进行防护的小腿防护部13,和将小腿防护部13固定在肢体上的第二固定部14。通过小腿防护部13保护小腿,降低小腿受伤的风险,同时第二固定部14将小腿防护部13很好的固定在肢体上,便于穿戴。
优选地,为了降低小腿受伤的风险,小腿防护部13包括穿戴于小腿前端的小腿防护件。
优选地,为了使穿戴弧形防护板时更舒适,小腿防护件包括与小腿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防护板;弧形防护板的下表面和弧形调节件的上表面相贴合。
优选地,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合理,弧形防护板下表面的弧形面与弧形调节件上表面的弧形面相匹配。
优选地,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合理,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为了便于穿戴,第二固定部14包括将小腿防护部13固定在肢体上的第二弹性连接部115。
优选地,第二弹性连接部115包括第二弹性带312;第二弹性带312贴合于弧形防护板上部的外壁且第二弹性带312环绕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穿戴,第二弹性带312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和第四端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优选地,第二弹性带312第三端的外侧面设有魔术贴公贴,第二弹性带312第四端的内侧面设有魔术贴母贴;第二弹性带31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通过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连接。撕开魔术贴母贴,将第二弹性带312捆绑于小腿上,使脚踝防护部11和弧形防护板均固定在脚上。
优选地,为了防止脚踝和脚腕位置与各防护杆接触时产生刮擦,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第四脚踝防护杆与人体的接触面均形成有弹性涂层
优选地,为了使防刮擦的效果更好,所述弹性涂层包括硅胶层。
优选地,为了缓冲小腿受到的冲击力,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的内侧面均形成有与小腿表面接触的弹性涂层。
优选地,为了缓冲小腿受到的冲击力,弹性涂层包括硅胶层。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设备,包括加工出各部件的加工机构,和将各加工出的部件装配成脚踝防护装置1的装配机构。
这样,通过该生产设备的加工机构将脚踝防护装置1的各部件加工出来,装配机构将各部件全自动化装配起来形成脚踝防护装置1,实现自动化生产脚踝防护装置1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地,加工机构包括多个加工出各部件的3D打印装置2,以及加工出第一弹性带312和第二弹性带312的弹性体加工装置3。通过各3D打印装置2分别打印出各部件,弹性体加工装置3加工出弹性带312便于后续装配使用。
优选地,3D打印装置2包括提供固态原料的第一供料装置,输出液态原料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部件成型的第一工作台22,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和X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23,和驱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24;第一供料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供料装置向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持续供料,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将原料输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第一移动机构23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和X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4驱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两者配合,使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可以到达第一工作台22的任何一个位置,将部件逐层打印出来。
优选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包括将固态原料熔化成液态原料的第一热熔装置211,和输出液态原料的第一打印头212;第一热熔装置211包括容置固态原料的第一热熔腔室,和将第一热熔腔室内的固态原料加热熔化成液态原料的第一加热组件;第一热熔腔室包括固态原料逐渐输入的第一固态原料输入口,和液态原料逐渐输出的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第一打印头212具有液态原料输入的第一液态原料输入口,和液态原料输出的第二液态原料输出口;第一打印头212连接于第一热熔装置211上,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和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相连通,第二液态原料输出口朝向第一工作台22的上表面设置。将固态原料逐渐输入第一热熔装置211的第一热熔腔室内,第一加热组件对固态原料进行加热,使固态原料熔化变为液态后,逐渐输出到第一打印头212内,通过第一打印头212将液态原料输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将各部件逐层打印出来。
优选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还包括第一光固化组件;光第一光固化组件设于第一打印头212上。通过第一光固化组件,使液态原料在挤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后被固化,完成打印操作。
优选地,第一移动机构23包括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231,和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232。通过第一移动装置231控制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第二移动装置232控制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移动,实现逐层打印的操作。
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第一移动装置231包括第一支撑架233,和安装于第一支撑架233上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234。
优选地,第一支撑架233包括第三支撑板2331和第四支撑板2332,第三支撑板2331和第四支撑板2332分处第一工作台22的左右两侧;第一移动驱动装置234包括第一主动轮2341、第一从动轮2342、第一传送带2343,和驱动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2344;第三支撑板2331和第四支撑板2332上形成有第一传送带2343穿过的通孔,第三支撑板233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333和第二连接板2334,第一从动轮2342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一从动轮2342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333和第二连接板2334之间;第四支撑板233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2335,第一主动轮2341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335上,第一传送带2343穿过第三支撑板2331和第四支撑板2332上的通孔缠绕第一主动轮2341和第一从动轮2342设置,第一转动电机2344的输出端和第一主动轮2341连接在一起;第二移动装置232与第一传送带2343相连接。第一转动电机2344启动,驱动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带动第一传送带2343环绕第一主动轮2341和第一从动轮2342转动,第一传送带2343带动第二移动装置232移动,第二移动装置232带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传送带2343的作业更稳定,第一移动装置231还包括第一导向装置235。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传送带2343的作业更稳定,第一导向装置235包括第一导向部件236和第二导向部件237;第一传送带2343处于第一导向部件236和第二导向部件237之间。
优选地,第一导向部件236包括第一导向块2361和第一导轨2362;第一导轨2362连接于第三支撑板2331和第四支撑板2332之间,第一导向块2361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2362上;第二导向部件237包括第二导向块2371和第二导轨2372;第二导轨2372连接于第三支撑板2331和第四支撑板2332之间,第二导向块2371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2372上;第二移动装置232连接于第一导向块2361和第二导向块2371的端面。通过第一导向块2361和第二导向块2371与第二移动装置232相连接,对第二移动装置232起支撑的作用,减少第一传送带2343受到的重力,保证第一传送带2343平稳的沿X向移动。
优选地,第二移动装置232包括第一安装座2321,第二安装座2322,和驱动第一安装座2321沿Z向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3;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安装于第一安装座2321上,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3装配于第二安装座2322上,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二安装座2322通过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3相连接,第二安装座2322的一端与第一导向块2361、第二导向块2371和第一传送带2343相连接。第一导向块2361、第二导向块2371和第一传送带2343带动第二安装座2322沿X向移动,第二安装座2322通过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3带动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一安装座2321上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再通过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3带动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一安装座2321上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轴移动,实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和Z向移动的目的。
优选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2323包括第二主动轮2324、第二从动轮2325、第二传送带2326、第一丝杆2327、第一传动块2328和第二转动电机;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二安装座2322之间形成容置第一丝杆2327和第一传动块2328的空间;第二传送带2326缠绕第二主动轮2324和第二从动轮2325设置,第一传动块2328上形成螺纹通孔,第一丝杆2327竖直设置,第一丝杆2327的一端和第二从动轮2325相连接,第一丝杆2327的另一端通过螺纹通孔和第一传动块2328转动连接,第一传动块2328的一端和第一安装座232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主动轮2324连接在一起。启动第二转动电机,第二主动轮2324带动第二传送带2326和第二从动轮2325转动,第二从动轮2325带动第一丝杆2327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块2328在第一丝杆2327上下运动,使第一传动块2328带动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一安装座2321上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上下运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第二移动装置232还包括第二导向装置238。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第二导向装置238包括第三导向部件2381和第四导向部件2382。
优选地,第三导向部件2381包括第三导向块2383和第三导轨2384;第三导轨2384竖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2322上,第三导向块2383滑动连接于第三导轨2384上,且第三导向块238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2321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导向部件2382包括第四导向块2385和第四导轨2386;第四导轨2386竖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2322上,第四导向块2385滑动连接于第四导轨2386上,且第四导向块238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2321的一端相连接。通过第三导向块2383和第四导向块2385连接于第一安装座2321上,且第三导向块2383沿第三导轨2384上下滑动,第四导向块2385沿第四导轨2386上下滑动,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第三导向部件2381和第四导向部件2382关于第一丝杆2327的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工作台22在Y向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4包括第二支撑架241,和安装于第二支撑架241上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242。
优选地,第二支撑架241包括第五支撑板2411和第六支撑板2412,第五支撑板2411和第六支撑板2412分处第一工作台22的前后两侧;第三移动驱动装置242包括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2421、第三传送带2422,和驱动第三主动轮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2423;第五支撑板2411和第六支撑板2412上均形成有第三传送带2422穿过的通孔,第五支撑板2411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板2424和第五连接板2425,第三从动轮2421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三从动轮2421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接板2424和第五连接板2425之间;第六支撑板2412的一端设有第六连接板,第三主动轮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三主动轮转动连接于第六连接板上,第三传送带2422穿过第五支撑板2411和第六支撑板2412上的通孔缠绕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2421设置,第三转动电机2423的输出端和第三主动轮连接在一起;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和第三传送带2422相连接。启动第三转动电机2423,第三主动轮转动带动第三传送带2422和第三从动轮2421转动,第三传送带2422与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相连接,使第三传送带2422带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工作台22在Y向的移动更稳定,第二移动机构24还包括第三导向装置243。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工作台22在Y向的移动更稳定,第三导向装置243包括第五导向部件2431和第六导向部件2432;第五导向部件2431和第六导向部件2432装配于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
优选地,第五导向部件2431包括第五导向块2433和第五导轨2434;第五导轨2434连接于第五支撑板2411和第六支撑板2412之间,第五导向块2433滑动连接于第五导轨2434上;第六导向部件2432包括第六导向块2435和第六导轨2436;第六导轨2436连接于第五支撑板2411和第六支撑板2412之间,第六导向块2435滑动连接于第六导轨2436上;第五导向块2433和第六导向块2435的上表面和第一工作台22的下表面相连接。第五导向块2433和第六导向块2435连接于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对第一工作台22进行支撑,降低第一工作台22对第三传送带2422的重力,延长第三移动驱动装置242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五导向块2433在第五导轨2434上滑动,第六导向块2435在第六导轨2436上滑动,保证了第一工作台22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便于后续装配作业的进行,多个3D打印装置2从左到右依次排列设置。
优选地,3D打印装置2的数量为3个。从左到右的3D打印装置2分别为第一3D打印装置2、第二3D打印装置2和第三3D打印装置2。第一3D打印装置2打印出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一连接轴1132、第二连接轴1142、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二3D打印装置2打印出将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连接片和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一体打印出来;第三3D打印装置2打印出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弹性体加工装置3包括输出弹性带312的供带装置31,和对弹性带312进行裁剪的裁剪装置32。通过供带装置31输出弹性带312,待弹性带312输出到所需长度后,裁剪装置32将弹性带312裁断。
优选地,供带装置31包括卷筒311和弹性带312;弹性带312卷绕于卷筒311上。当需要输出弹性带312时,转动卷筒311逐渐输出弹性带312。
优选地,为了便于输出弹性带312,供带装置31还包括对弹性带312进行输送的弹性输送装置313。
优选地,为了便于输出弹性带312,弹性输送装置313包括对弹性带312进行传输的第一弹性输送部3131和第二弹性输送部3132。
优选地,第一弹性输送部3131包括第一输送辊31311、第二输送辊31312,带动第一输送辊31311转动的第四转动电机,以及带动第二输送辊31312转动的第五转动电机;第一输送辊31311和第二输送辊31312之间形成弹性带312通过的间隙,第一输送辊31311和第二输送辊31312的轴线均竖向设置,且第一输送辊31311和第二输送辊31312的轴线平齐设置;第四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输送辊31311连接在一起,第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辊31312连接在一起。弹性带312穿过第一输送辊31311和第二输送辊31312之间,第四转动电机和第五转动电机分别驱动第一输送辊31311和第二输送辊31312相向转动,持续将弹性带312输出。
优选地,第二弹性输送部3132包括第三输送辊31321,第四输送辊31322,带动第三输送辊31321转动的第六转动电机,以及带动第四输送辊31322转动的第七转动电机;第三输送辊31321和第四输送辊31322之间形成弹性带312通过的间隙,第三输送辊31321和第四输送辊31322的轴线均竖向设置,且第三输送辊31321和第四输送辊31322的轴线平齐设置;第六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三输送辊31321连接在一起,第七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四输送辊31322连接在一起。弹性带312穿过第三输送辊31321和第四输送辊31322之间,第六转动电机和第七转动电机分别驱动第三输送辊31321和第四输送辊31322相向转动,持续将弹性带312输出。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输出的弹性带312进行裁切,裁剪装置32包括对弹性带312进行裁切的裁切组件321。
优选地,裁切组件321包括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通过第五转轴3213铰接在一起。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闭合后将弹性带312剪断。
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开合,裁切组件321还包括驱动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闭合的开闭驱动装置322。
优选地,开闭驱动装置322包括连接座3221、第三连接轴3222、第四连接轴3223,以及驱动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开闭的开闭气缸;第三连接轴3222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3221的一端,第三连接轴322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裁切刀3211上;第四连接轴3223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3221的另一端,第四连接轴3223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裁切刀3212上;开闭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五转轴3213连接在一起。开闭气缸向上运动,带动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向上运动,使第三连接轴3222和第四连接轴3223变为竖直状态,使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闭合,剪断弹性带312;当开闭气缸向下运动,带动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向下运动,第三连接轴3222和第四连接轴3223向两侧转动,使第一裁切刀3211和第二裁切刀3212打开。
优选地,为了便于裁切组件321对弹性带312进行裁剪操作,裁剪装置32还包括驱动裁切组件321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23;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23的输出端和裁切组件321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23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装配机构包括将多个部件装配成脚踝支撑部111的第一装配装置4,对弧形防护板的内侧面进行喷胶的喷胶装置5,对脚踝支撑部111和弧形防护板进行输送的部件输送装置6,以及将脚踝支撑部111、弧形防护板、第一弹性带312和第二弹性带312装配成脚踝防护装置1的第二装配装置7。通过第一装配装置4将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装配于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上,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装配于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上,喷胶装置5使弧形防护板与肢体的接触面形成一层弹性硅胶,缓冲冲击力,降低受伤的风险,部件输送装置6便于装配流水线的稳定进行,第二装配装置7将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安装于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上,并将弹性带312分别粘接于弧形防护板的上部和弧形调节件的下部。
优选地,第一装配装置4包括对部件上的孔进行精加工的钻孔装置41,夹取部件进行钻孔和装配的第一夹取装置42和第二夹取装置43,以及辅助第一夹取装置42和第二夹取装置43装配作业的第一辅助装置44。通过钻孔装置41将部件上的孔进行精加工处理,便于后续装配,第一夹取装置42夹取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连接片和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对部件上的孔进行精加工后,放置于装配台上,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一连接轴1132,并对第一连接轴1132上的孔精加工后,与第一辅助装置44相配合,将第一连接轴1132放置于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上,第一连接轴1132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的第一铰接孔重叠,第二夹取装置43再夹取第一转轴,将第一转轴装配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一铰接孔内,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将第二连接孔和第二铰接孔相对应,第一辅助装置44夹住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后,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二转轴,将第二转轴装配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二铰接孔内,完成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的装配;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二连接轴1142,并对第二连接轴1142上的孔精加工后,与第一辅助装置44相配合,将第二连接轴1142放置于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上,第二连接轴1142的第三连接孔和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的第三铰接孔重叠,第二夹取装置43再夹取第三转轴,将第三转轴装配于第三连接孔和第三铰接孔内,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将第四连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相对应,第一辅助装置44夹住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后,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四转轴,将第四转轴装配于第四连接孔和第四铰接孔内,完成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的装配。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孔进行精加工处理,钻孔装置41包括对部件的孔进行精加工的精加工部件411。
优选地,精加工部件411包括多个适配多种孔径大小的钻头4111。通过与各部件孔径相匹配的钻头4111,对各部件上各个孔进行精加工。
优选地,精加工部件411还包括多个与各钻头4111一一对应的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钻头4111连接在一起,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转动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转动驱动装置驱动钻头4111转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钻头4111逐渐向上升起,逐渐穿过部件上的孔后收回,完成对孔精加工的过程;具体地,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保护钻头4111,钻孔装置41还包括承载精加工部件411的承载座412;承载座4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容置各钻头4111的钻头4111容置槽。
优选地,第一夹取装置42包括对部件进行夹取的第一夹取部421。通过第一夹取部421,对部件进行夹取。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和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进行夹取,第一夹取部421包括第一夹手422和第二夹手423。
优选地,第一夹手422包括夹取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的第一夹取块4221、第二夹取块4222,以及驱动第一夹取块4221和第二夹取块4222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夹取块4221连接在一起,第一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夹取块4222连接在一起。第一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取块4221和第二夹取块4222开闭,实现对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抓取的目的;具体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二夹手423包括夹取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的第三夹取块4231、第四夹取块4232,以及驱动第三夹取块4231和第四夹取块4232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三夹取块4231连接在一起,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夹取块4232连接在一起。第二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夹取块4231和第四夹取块4232开闭,实现对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抓取的目的;具体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一夹取装置42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部421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三移动装置424。通过第三移动装置424,驱动第一夹取部421对第二3D打印装置2上的部件进行夹取,并与第二夹取装置43、第一辅助装置44配合装配。
优选地,第三移动装置424包括驱动第一夹取部421伸缩的第一伸缩驱动装置4241,驱动第一夹取部421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2,驱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2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3,以及驱动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3旋转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244;第一伸缩驱动装置4241的输出端和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244连接在一起,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244的输出端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3连接在一起,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3的输出端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2连接在一起,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2的输出端和第一夹取部42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伸缩驱动装置4241、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2、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3和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244,使第一夹取部42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一伸缩驱动装置4241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242、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243和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244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一夹取装置42还包括驱动第三移动装置424转动的第四旋转驱动装置425;第四旋转驱动装置425的输出端和第三移动装置424连接在一起。通过第四旋转驱动装置425,实现第一夹取部421在3D打印装置2、钻孔装置41和装配台之间来回转动的目的;具体地,第四旋转驱动装置425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二夹取装置43包括对部件进行夹取的第二夹取部431。通过第二夹取部431,对部件进行夹取,执行钻孔、装配的操作。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各部件进行夹取,第二夹取部431包括夹取各部件的第三夹手。
优选地,第三夹手包括第五夹取块4311、第六夹取块4312,以及驱动第五夹取块4311和第六夹取块4312开合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三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五夹取块4311连接在一起,第三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六夹取块4312连接在一起。第三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五夹取块4311和第六夹取块4312开闭,实现对第一3D打印装置2上的各部件夹取的目的;具体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二夹取装置43还包括驱动第二夹取部431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432。通过第四移动装置432,驱动第二夹取部431对第一3D打印装置2上的部件进行夹取,并与第一夹取装置42、第一辅助装置44配合装配,完成各部件的装配过程。
优选地,第四移动装置432包括驱动第二夹取部431伸缩的第二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夹取部431旋转的第五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五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六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六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七旋转驱动装置;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七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七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六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六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五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五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夹取部43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伸缩驱动装置、第五旋转驱动装置、第六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七旋转驱动装置,使第二夹取部43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二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五旋转驱动装置、第六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七旋转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二夹取装置43还包括驱动第四移动装置432转动的第八旋转驱动装置433;第八旋转驱动装置433的输出端和第四移动装置43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八旋转驱动装置433,实现第二夹取部431在第一3D打印装置2、钻孔装置41和装配台之间来回转动的目的;具体地,第八旋转驱动装置433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一辅助装置44包括配合第一夹取装置42和第二抓取装置装配的第一辅助组件441。通过第一辅助组件441,夹取各部件,配合第一夹取装置42和第二夹取装置43进行装配。
优选地,第一辅助组件441包括第一辅助块4411、第二辅助块4412,以及驱动第一辅助块4411和第二辅助块4412开合的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辅助块4411连接在一起,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辅助块4412连接在一起。第四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辅助块4411和第二辅助块4412开闭,实现对各部件抓取的目的;具体地,第四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一辅助装置44还包括驱动第一辅助组件441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五移动装置442。通过第五移动装置442,实现第一辅助组件441转动和移动到任意角度配合装配。
优选地,第五移动装置442包括驱动第一辅助组件441伸缩的第三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辅助组件441旋转的第九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九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十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三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十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九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九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辅助组件44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伸缩驱动装置、第九旋转驱动装置、第十旋转驱动装置和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使第一辅助组件44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三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九旋转驱动装置、第十旋转驱动装置和第十一旋转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辅助组件441配合装配,第一辅助装置44还包括驱动第五移动装置442转动配合装配的第十二旋转驱动装置443;第十二旋转驱动装置443的输出端和第三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十二旋转驱动装置443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喷胶装置5包括夹取各部件的喷胶夹取装置51,和向各部件的亲肤面输出硅胶的硅胶输出装置52。通过喷胶夹取装置51夹取需要形成硅胶层的各部件,硅胶输出装置52在亲肤面上喷涂一层弹性硅胶。
优选地,为了便于将各部件夹持到硅胶输出装置52的输出端,喷胶夹取装置51包括夹取各部件的喷胶夹取组件511。
优选地,喷胶夹取组件511包括第七夹取块5111、第八夹取块5112,以及驱动第七夹取块5111和第八夹取块5112开合的第五开合驱动装置;第五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五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七夹取块5111连接在一起,第五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八夹取块5112连接在一起。第五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七夹取块5111和第八夹取块5112开闭,实现抓取各部件的目的;具体地,第五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喷胶夹取装置51还包括喷胶夹取组件511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六移动装置512。通过第六移动装置512,实现喷胶夹取组件511在第三3D打印装置2上抓取部件和调整到适合硅胶输出装置52输出硅胶的角度进行喷胶作业。
优选地,第六移动装置512包括驱动喷胶夹取组件511伸缩的第四伸缩驱动装置5121,驱动喷胶夹取组件511旋转的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2,驱动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2旋转的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3,以及驱动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3旋转的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5124;第四伸缩驱动装置5121的输出端和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5124连接在一起,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5124的输出端和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3连接在一起,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3的输出端和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2连接在一起,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2的输出端和喷胶夹取组件51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四伸缩驱动装置5121、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2、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3和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5124,使第喷胶夹取组件51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四伸缩驱动装置5121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十三旋转驱动装置5122、第十四旋转驱动装置5123和第十五旋转驱动装置5124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便于喷胶夹取组件511在第三3D打印装置2和硅胶输出装置52之间来回转动,喷胶夹取装置51还包括驱动第六移动装置512转动的第十六旋转驱动装置513;第十六旋转驱动装置513的输出端和第四伸缩驱动装置512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硅胶输出装置52包括输出硅胶的硅胶输出部521。通过硅胶输出部521,向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的内侧面喷涂一层弹性硅胶,缓冲小腿受到的力。
优选地,硅胶输出部521包括硅胶输出头5211。通过硅胶输出头5211,向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的内侧面喷涂一层弹性硅胶,缓冲小腿受到的力。
优选地,为了便于连续对多个各部件进行喷涂作业,硅胶输出部521还包括储存硅胶的硅胶储存箱5212;硅胶储存箱5212具有容置硅胶的硅胶容置腔,和输出硅胶的第一硅胶输出口,硅胶输出头5211具有输入硅胶的第一硅胶输入口,和输出硅胶的第二硅胶输出口;第一硅胶输出口和第一硅胶输入口相连通,第二硅胶输出口朝向弧形防护板的内侧面设置。
优选地,为了使喷涂在各部件内侧面的硅胶层均匀,硅胶输出装置52还包括驱动硅胶输出部521沿各部件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522;第三升降驱动装置522的输出端和硅胶输出部52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部件输送装置6包括部件输送带61,和驱动部件输送带61循环输送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喷胶夹取装置51和硅胶输出装置52分处部件输送带61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部件输送带6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二装配装置7包括各部件装配的第二工作台71,夹取弧形防护板和脚踝防护部11的第三夹取装置72,吸附弹性带312的吸附装置73,以及对弧形防护板的上部和下部的外表面进行上胶处理的上胶装置74;部件输送带61具有沿其输送方向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工作台71设于部件输送带61输出端的一侧,第三夹取装置72和上胶装置74处于第二工作台71的一侧,吸附装置73和弹性体加工装置3处于第二工作台71的另一侧。通过第三夹取装置72将脚踝支撑部111从部件输送带61上夹取到第二工作台71上,吸附装置73在弹性带312的预定位置将所需长度的弹性带312吸附后,裁切组件321将弹性带312裁切下来,第三夹取装置72夹取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与上胶装置74相配合,使弧形防护板的上部外壁涂满胶水,在弧形调节件下部外壁涂满胶水,第三夹持装置将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水平放置,再与吸附装置73配合,吸附装置73吸附弹性带312的一端粘附在外壁上后,环绕外壁将弹性带312完全粘附在外壁上,弹性带312与弧形防护板、弧形调节件之间形成肢体穿过的空间;当两条弹性带312分别与弧形防护板、弧形调节件连接好厚,第三夹取装置72将弧形防护板、弧形调节件竖直放置,使弧形调节件位于下端,将弧形调节件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分别插入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完成装配过程;具体地,胶水在侧壁上的涂抹范围等于弹性带312的宽度,弹性带312的长度,等于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的外周长度尺寸。
优选地,第三夹取装置72包括夹取部件输送带61上的部件的第三夹取爪721。通过第三夹取爪721,对各部件进行夹取、装配、配合粘接工序。
优选地,第三夹取爪721包括第九夹取块7211、第十夹取块7212,以及驱动第九夹取块7211和第十夹取块7212开合的第六开合驱动装置;第六开合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六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九夹取块7211连接在一起,第六开合驱动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十夹取块7212连接在一起。第六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九夹取块7211和第十夹取块7212开闭,实现对部件的夹取;具体地,第六开合驱动装置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三夹取装置72还包括驱动第三夹取爪721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七移动装置722。通过第七移动装置722,实现第三夹取爪721转动和移动到任意角度配合装配。
优选地,第七移动装置722包括驱动第三夹取爪721伸缩的第五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夹取爪721旋转的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第五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夹取爪72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五伸缩驱动装置、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和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使第三夹取爪72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五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第十八旋转驱动装置和第十九旋转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三夹取爪721配合装配,第三夹取装置72还包括驱动第七移动装置722转动的第二十旋转驱动装置723;第二十旋转驱动装置723的输出端和第五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弹性带312进行吸附,吸附装置73包括对弹性带312进行吸附的吸附部731。
优选地,吸附部731包括真空吸盘7311,和使真空吸盘7311内产生负气压的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真空吸盘7311连接在一起。真空吸盘7311与弹性带312的侧面接触,当弹性带312输出到所需长度后,启动真空发生器,是真空吸盘7311内产生负气压,从而将弹性带312吸牢,裁切组件321将弹性带312裁断,真空吸盘7311始终将弹性带312吸附在输出端,当需要松开弹性带312时,平稳地充气进真空吸盘7311内,使真空吸盘7311内由负气压变为零气压或者正气压,真空吸盘7311就会脱离弹性带312。
优选地,吸附部731还包括驱动真空吸盘7311沿预定的轨迹移动的第八移动装置7312。通过第八移动装置7312,实现真空吸盘7311转动和移动到任意角度配合弹性带312粘接在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上的工作。
优选地,第八移动装置7312包括驱动真空吸盘7311伸缩的第六伸缩驱动装置,驱动真空吸盘7311旋转的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第六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真空吸盘731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六伸缩驱动装置、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使真空吸盘731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六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二十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二十二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十三旋转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便于真空吸附部731将弹性带312粘接在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上,吸附装置73还包括驱动吸附部731在第二工作台71和弹性体加工装置3之间转动的第二十四旋转驱动装置732;第二十四旋转驱动装置732的输出端和第六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进行上胶处理,上胶装置74包括持续输出胶水的施胶枪741。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进行上胶处理,施胶枪741包括输出胶水的施胶头7411。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弧形调节件和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进行上胶处理,上胶装置74还包括驱动施胶枪741沿预定轨迹移动对弧形防护板的外壁进行施胶的第九移动装置742。
优选地,第九移动装置742包括驱动施胶枪741伸缩的第七伸缩驱动装置,驱动施胶枪741旋转的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转动的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的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第七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施胶枪74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七伸缩驱动装置、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使施胶枪741可以转动任意角度对部件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七伸缩驱动装置包括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肩部升降驱动装置和肘部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连接臂转动,从而实现肩部和肘部的伸缩升降,从而实现伸缩升降的目的,第二十五旋转驱动装置、第二十六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十七旋转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便于施胶枪741的施胶作业,上胶装置74还包括驱动第九移动装置742转动的第二十八旋转驱动装置743;第二十八旋转驱动装置743的输出端和第七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和连接片;
(2)加工出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一连接轴1132、第二连接轴1142、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
(3)加工出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
(4)加工出第一弹性带312和第二弹性带312;
(5)将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一连接轴1132、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装配在一起,将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二连接轴1142、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装配在一起;
(6)将第一弹性带312缠绕弧形防护板上部的外壁设置,将第二弹性带312缠绕弧形调节件的外壁设置;
(7)将弧形调节件底端的一侧和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插装连接,弧形调节件底端的另一侧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插装连接;
在步骤(1)中,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和连接片一体成型;
在步骤(3)中,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一体成型。
这样,通过该生产工艺的加工机构将脚踝防护装置1的各部件加工出来,装配机构将各部件全自动化装配起来形成脚踝防护装置1,将脚踝防护装置1通过鞋口放在鞋子里,将鞋垫盖在连接块上,使脚踩着连接块不会感到不适,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很好的保护脚踝,当脚踝要向两侧弯曲造成扭伤时,第一脚踝支撑组件113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114对脚踝有一个支撑力,使脚踝有受力点而不会导致弯曲扭伤,很好的保护了脚踝,弧形防护板保护小腿,避免小腿在运动过程中被踢伤,弧形防护板内的硅胶层更好的缓冲受到的力,同时使小腿与弧形防护板的接触更舒适。
优选地,在步骤(1)-步骤(3)中,采用3D打印装置2进行加工。
优选地,通过3D打印装置2的第一供料装置向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持续供料,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的第一热熔装置211将固态原料熔化成液态原料,第一打印头212将液态原料输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第一移动机构23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和X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4驱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两者配合,使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可以到达第一工作台22的任何一个位置,将各部件逐层打印出来。
优选地,在步骤(4)中,通过弹性体加工装置3加工出第一弹性带312和第二弹性带312。
优选地,通过弹性体加工装置3的第一弹性输送部3131和第二弹性输送部3132逐渐将卷绕于卷筒311上的弹性带312输出到裁剪装置32的输出端,当输出到所需长度后,裁剪装置32的裁剪组件将弹性带312切断。
优选地,在步骤(5)中,通过第一装配装置4进行装配。
优选地,通过第一装配装置4的钻孔装置41对部件上的孔进行精加工,通过第一夹取装置42的第一夹手422夹取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二夹手423夹取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将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移动到孔与孔径大小相对应的钻头4111上方对齐,通过钻头4111对孔进行精加工处理,将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移动到孔与孔径大小相对应的钻头4111上方对齐,通过钻头4111对孔进行精加工处理;第二夹取装置43夹取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一连接轴1132和第二连接轴1142,并将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一连接轴1132和第二连接轴1142上的孔移动到对应大小的钻头4111上方,进行精加工处理;第一夹取装置42的第一夹手422和第二夹手423将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和连接块垂直放于装配台上,第一辅助装置44和第二夹取装置43将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第一连接轴1132、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逐个装配到第一脚踝防护杆1131上,将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第二连接轴1142、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逐个装配到第三脚踝防护杆1141上,形成脚踝支撑部111。
优选地,在步骤(6)和步骤(7)中,采用第二装配装置7进行装配。
优选地,通过第三夹取装置72先将脚踝支撑部111夹取到第二工作台71上,第三夹取装置72再夹取弧形防护板和弧形调节件,通过上胶装置74的施胶头7411在弧形防护板上部的外壁和弧形调节件下部的外壁涂抹粘性胶水,吸附装置73吸附裁切好的第一段弹性带312和第二段弹性带312,与第三夹取装置72配合,将第一段弹性带312和第二段弹性带312分别环绕粘附在弧形调节件外壁涂抹胶水和弧形防护板外壁涂抹胶水的位置上,将弹性带312粘附好之后,将弧形调节件的第一滑动槽与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对应,弧形调节件的第二滑动槽与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对应,将第二脚踝防护杆1133和第四脚踝防护杆1143分别插入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
优选地,在步骤(3)中,通过喷胶装置5在弧形防护板、弧形调节件的内侧面,以及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二脚踝防护杆、第三脚踝防护杆和第四脚踝防护杆与人体的接触面进行喷胶处理。
优选地,通过喷胶夹取装置51夹取所需喷胶的部件,将各部件的内侧面朝向硅胶输出装置52的硅胶输出头5211的输出端,硅胶输出装置52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522驱动硅胶输出头5211沿各部件的高度方向移动,使硅胶均匀地附在各部件的内侧面。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包括脚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防护装置包括对脚踝进行防护的脚踝防护部,和将脚踝防护部固定在小腿上的第一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防护部包括对对脚踝的两侧进行支撑的脚踝支撑部,和在崴脚时进行调节的调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支撑部包括处于脚踝一侧的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处于脚踝另一侧的第二脚踝支撑组件,以及连接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和第二脚踝支撑组件的连接部。(柔性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踝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脚踝防护杆;所述第一脚踝防护杆的上端形成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形成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脚踝防护杆的下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下部形成有与第一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轴的上部形成有与第二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铰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踝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脚踝防护杆、第二连接轴和第四脚踝防护杆;所述第三脚踝防护杆的上端形成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形成有第三铰接孔,所述第四脚踝防护杆的下部形成有第四铰接孔,所述第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下部形成有与第三铰接孔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轴的上部形成有与第四铰接孔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铰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通过第三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第四铰接孔和第四连接孔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和第一脚踝防护杆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和第三脚踝防护杆垂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踝防护杆、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脚踝防护杆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与小腿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调节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调节件的底端形成有与第二脚踝防护杆相对应的第一滑动槽,和与第四脚踝防护杆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脚踝防护杆的上部伸入第一滑动槽内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脚踝防护杆的上部伸入第二滑动槽内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对脚踝防护部进行固定的第一弹性连接部。
CN202011300864.7A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Active CN112473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0864.7A CN112473118B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0864.7A CN112473118B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3118A true CN112473118A (zh) 2021-03-12
CN112473118B CN112473118B (zh) 2022-06-07

Family

ID=74931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0864.7A Active CN112473118B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311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720A (en) * 1994-06-21 1996-04-16 Lampropoulos; George Shin and ankle protector
CN1859955A (zh) * 2003-09-26 2006-11-08 阿尔皮纳塔尔研究公司 用于保护人体下肢的防护结构
CN101715357A (zh) * 2007-06-29 2010-05-26 S1体育国际有限公司 脚踝护具
CN206183943U (zh) * 2016-11-21 2017-05-24 湖南华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脚踝护具及其系统
US20170367865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Richard Michael Truhill Ankle reinforcing device
CN207371086U (zh) * 2017-05-24 2018-05-18 浙江和茂盛袜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连动式内外踝x绑带技术袜
CN110652718A (zh) * 2019-09-27 2020-01-07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儿童足球运动专用护具
CN210962486U (zh) * 2019-04-29 2020-07-10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儿足踝矫形支具
CN211095042U (zh) * 2019-10-24 2020-07-28 一和智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轻量化镂空结构踝足矫形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720A (en) * 1994-06-21 1996-04-16 Lampropoulos; George Shin and ankle protector
CN1859955A (zh) * 2003-09-26 2006-11-08 阿尔皮纳塔尔研究公司 用于保护人体下肢的防护结构
CN101715357A (zh) * 2007-06-29 2010-05-26 S1体育国际有限公司 脚踝护具
US20170367865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Richard Michael Truhill Ankle reinforcing device
CN206183943U (zh) * 2016-11-21 2017-05-24 湖南华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脚踝护具及其系统
CN207371086U (zh) * 2017-05-24 2018-05-18 浙江和茂盛袜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连动式内外踝x绑带技术袜
CN210962486U (zh) * 2019-04-29 2020-07-10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儿足踝矫形支具
CN110652718A (zh) * 2019-09-27 2020-01-07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儿童足球运动专用护具
CN211095042U (zh) * 2019-10-24 2020-07-28 一和智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轻量化镂空结构踝足矫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3118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7139B2 (en) Rotational and linear resistance force exercise apparatus
CN207084298U (zh) 一种硫化鞋生产线
US6558235B2 (en) Ergonomic sander handl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653796A (zh) 一种柔性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CN112473118B (zh) 一种智能运动防护装置、生产设备及工艺
CN108113851A (zh) 一种带前臂按摩功能的手指曲张练习装置
CN101243902A (zh) 将用于容纳罩杯支撑元件的衬套无缝痕贴合到胸罩的设备
CN112425837B (zh) 一种运动防护装置及智能生产流水线
CN112278481B (zh) 一种用于向产品内筒壁贴标的方法
CN220446457U (zh) 一种助力外骨骼器械
CN108853979A (zh) 一种乒乓球拍胶皮粘贴装置
US5611755A (en) Isometric hand exercising system
CN112278483B (zh) 用于张贴标签的贴标部
CN213785727U (zh) 一种鞋楦磁吸悬挂式的鞋底喷胶烘干设备
CN209611660U (zh) 一种柔性关节外骨骼机器人
CN110406091B (zh) 贴膜装置
CN110130007A (zh) 一种医用腹部片在线缝制医带的设备及方法
CN112425864A (zh) 一种鞋楦磁吸悬挂式的鞋底喷胶烘干设备
CN112278482B (zh) 用于内筒壁连续贴标的贴标机
CN220309255U (zh) 用于康复护具上的拉绳导向模组及带有该模组的护腰带
CN109938971B (zh) 一种可穿戴的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助力装置
CN116587254A (zh) 一种穿戴式助力助行外骨骼
CN220298852U (zh) 一种浴巾纸缩包装机
CN213722739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前臂吊带
CN207569003U (zh) 一种可调式贴胶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8

Address after: 335200 Yujiang County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ZhengTu Sports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 Jinjiang West Road, Wu'an Town, Changtai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3999

Applicant before: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