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0430A - 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 - Google Patents

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0430A
CN112470430A CN201980045400.5A CN201980045400A CN112470430A CN 112470430 A CN112470430 A CN 112470430A CN 201980045400 A CN201980045400 A CN 201980045400A CN 112470430 A CN112470430 A CN 112470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yod
network device
app
beacon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54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0430B (zh
Inventor
M·T·A·A·范德海伦
G·勒纳德
L·C·范登布洛克
J·P·F·德格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r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ar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rco Corp filed Critical Bar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70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0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89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media; by remov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rein the security policies are location-dependent, e.g. entities privileges depend on current location or allowing specific operations only from locally connect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3User guidance or featur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Abstract

一种用于提供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软件。该方法包括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信标系统的网络设备以及BYOD(自带设备)。经确认的BYOD邻近度可以用于发起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的数据信道的设置,并且进一步将BYOD加入UC(统一通信系统和工具)会话。

Description

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
描述了用于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以及用于执行方法的软件。
背景技术
企业环境(例如,在公司、教育场所、医院、娱乐场所等等)内的通信已从因位置而异的行为改变并偏离,在因位置而异的行为中存在具有特定电话或视频呼叫号的专用本地设备。无线连接使得员工可以访问企业建筑物内或附近的几乎任何位置的数字基础设施。然而,虽然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自由度,但当用户希望在目前位置连接到资源时许多解决方案导致复杂的用户工作流。在许多情形中,用户需要事先预订会议或使用会议室控制面板以访问会议室资源,或呼叫特定的会议室号码来得以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以允许任何企业房间(用于会议、培训、舞台展示等等)变成用户中心式并且优选地来自用户的动作非常有限。通信可以是集中式的,例如,在标准化的统一通信(UC)系统或工具环境内,而使用会议室则变成不同的体验。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以为协作环境提供标准化和统一的工作流。因此,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以克服上面提到的至少一个缺陷。
例如,用户可以走进房间,马上从用户的膝上型设备进行连接并开始UC会议。此外,用户可以使用会议室的资源(举例而言,诸如房间显示器、相机、话筒等资源)来增强其能力。由此,用户可以使用房间显示器在本地共享,并使用视频和/或音频装备来增强会议中的通信质量。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既可以远程地也可以在本地实现共享。该体验相当于用户在他/她桌面上可能具有的体验,因此使用房间资源可能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培训或障碍。最终,用户以及他/她的访客可以进入任何房间中的UC会话而不必遵循或更改预先的预订、预先配置或其他预定约束。
由此,当将BYOD(自带设备)带入信标系统射程内时,所检测到的邻近度可以触发将房间资源配置为变成用户/BYOD或UC会话的扩展资源的自动设置。
因此,当在本地网络设备的邻近度射程内没有更多BYOD时,也可以自动终止与房间资源的连接(而正在进行的UC会话不需要终止)。因此,用户/BYOD可以进入另一会议室并自组织地连接到该房间的网络设备和对应房间资源。不需要预先分配房间或资源或查询日历工具来收集关于参与者的信息,但连接授权基于正参与UC会话的至少一个BYOD位于网络设备(信标系统)的邻近度射程内。
参与会议的设备可以包括位于相关会议室中的BYOD、会议室中的房间资源、以及经由UC(统一通信系统或工具)会话进行连接的远程BYOD。会议室内可能还存在未连接到UC会话的BYOD。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允许在UC会话、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之间同步UC会话的连接性状态,以使得在BYOD app内执行的动作随后可以在BYOD UC会话内执行。例如,BYOD操作者可以通过与BYOD app执行动作(例如,按压图标)来请求共享动作,该BYOD app随后可以将该请求自动传达给UC客户端并触发UC会话内共享动作的启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会议、培训、舞台演示等的房间以及一种用于操作该房间以使得协作变得更加用户中心式并且优选地来自用户的动作非常有限的方法。
这具有改变会议室和会议被用户感知的方式的优点。由于减少了加入电子会议的耗时规程,因此协作变得更加高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将网络设备UC客户端加入UC会话的方法,该UC会话连接到至少一个BYOD UC客户端,该网络设备和BYOD可以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BYOD可以交换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ID、网络设备应用(app)和UC客户端,并且该BYOD可以包括BYOD app和UC客户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BYOD和网络设备可以交换包括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以及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所交换的信标信号可以触发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所配置的数据信道可以触发BYODapp检查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如果为是,则BYOD app可以向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网络设备app可以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该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UC会话中,如果为是,则网络设备app可以接受该邀请并指令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这具有以下优点:BYOD可以加入UC会话而无需首先开始UC会话或开始登录规程(可能在附加设备上),而是在连接规程本身中实现UC会话信息传输。
另外,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BYOD,网络设备和第二BYOD各自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该得网络设备和该第二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具有射程,该第二BYOD可以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UC客户端,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第二BYOD和该网络设备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可以触发第二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可以触发第二BYOD app检查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第二BYOD app可以指令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这具有以下优点:进入会议室的第二BYOD用户仅通过走进该会议室就可以自动加入。UD会话主持人不需要邀请该第二人员或BYOD。
另外,网络设备和BYOD可以包括第二信标系统,该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第二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网络设备和BYOD带入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该第二信标系统可以交换第二信标信号,该第二信标信号可以触发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第一信标信号。
这提供了不连续传送颤音(第一信标信号)的可能性。
另外,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该BYOD可以确认要与该网络设备连接。
这确保BYOD连接到正确的网络设备。
另外,BYOD可以包括BYOD身份,并且该方法可以包括注册数据信道的步骤,该方法可以包括BYOD app请求网络设备app认证BYOD身份。
另外,该方法可以包括注册数据信道的步骤,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生成并注册具有BYOD身份的认证码。
附加地或替换地,网络设备可以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并且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app控制该房间资源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步骤。
附加地或替换地,BYOD app可以采用BYOD app状态,并且BYOD UC客户端可以采用BYOD UC客户端状态,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BYOD app使BYOD UC客户端状态等于BYODapp状态。
这具有以下优点:BYOD操作者可以经由UC会话或经由本地共享来共享内容而将获得相同的结果,例如,内容被显示在房间显示器上。
另外,可能存在具有BYOD app而没有BYOD UC客户端的第三类型的另一BYOD,该方法可以包括:当网络设备连接到UC会话时,该第三类型的该另一BYOD的BYOD app可以将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app,该网络设备app可以将该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UC客户端,该网络设备UC客户端随后可以在UC会话中共享该内容。
这使得没有UC客户端的BYOD在该BYOD位于具有连接到UC会话的网络设备的会议室内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参与UC呼叫。可以在UC会话中共享内容,并且可以经由房间显示器来共享UC会话。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网络设备UC客户端加入UC会话的系统,该UC会话连接到至少一个BYOD UC客户端,网络设备和BYOD各自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具有射程,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ID、网络设备app和UC客户端,并且该BYOD包括BYOD app和UC客户端,如果BYOD和网络设备被置于信标信号射程内,则在该网络设备与该BYOD之间可以存在信标信号的交换,其中该信标信号可以包括网络设备ID和对应的认证-ID以用于授权BYOD 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该系统实现了以下规程:其中BYOD可以加入UC会话而无需首先开始该UC会话或开始登录规程(可能在附加设备上),而是在连接规程本身中实现UC会话信息传输。
另外,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二BYOD,网络设备和第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第二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可以具有射程,该第二BYOD可以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UC客户端,该系统可以被配置成:
将第二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第二BYOD和该网络设备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可以触发第二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可以触发第二BYOD app检查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第二BYOD app可以指令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该系统可以使得进入会议室的第二BYOD用户仅通过走进该会议室就自动加入。主持人不需要邀请该第二人员或BYOD。
另外,网络设备和BYOD可以包括第二信标系统,该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第二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网络设备和BYOD带入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该第二信标系统可以交换第二信标信号,该第二信标信号可以触发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第一信标信号。
这提供了不连续传送颤音(第一信标信号)的可能性。
另外,该系统可以包括连接到网络设备的BYOD确认以及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的数据信道。
另外,该系统可以包括BYOD具有BYOD身份,并且该系统可以包括经注册的数据信道以及对网络设备app认证BYOD身份的BYOD app请求。
另外,该系统可以包括经注册的数据信道,并且网络设备app可以包括具有BYOD身份的认证码。
附加地或替换地,该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可以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该输入和输出信号可以由该网络设备控制。
附加地或替换地,该系统可以包括BYOD app具有BYOD app状态并且BYOD UC客户端具有BYOD UC客户端状态,并且该系统可以被配置成:使得BYOD app将BYOD UC客户端状态带入为等于BYOD app状态。
另外,该系统可以包括具有BYOD app而没有BYOD UC客户端的第三类型的另一BYOD,该系统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连接到UC会话,该第三类型的该另一BYOD的BYOD app的内容可以共享给网络设备app,该内容可以由网络设备app共享给网络设备UC客户端,该网络设备UC客户端可以在UC会话中共享该内容。
该系统使得没有UC客户端的BYOD在该BYOD位于具有连接到UC会话的网络设备的会议室内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参与该UC呼叫。可以在UC会话中共享内容,并且可以经由房间显示器来共享UC会话。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单元、操作系统、存储器、以及信标发射机或信标接收机,该存储器可以包括提供用于处理设备与标准类别的BYOD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协议的至少一个预先安装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处理设备可以被配置成:
使BYOD和网络设备交换包括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
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
使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使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BYOD app检查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使BYOD app向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使网络设备app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该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UC会话中,
并且如果为是,则使网络设备app接受邀请并指令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引擎上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任何方法。非瞬态存储装置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针对任何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引擎进行编译或者以解释性语言(诸如在虚拟机(诸如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Java)来编写。非瞬态信号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光盘(CD-ROM或DVD-ROM)、数字磁带、磁盘、固态存储器(诸如USB闪存存储器)、ROM等。
附图说明
图1解说了本发明的包括位于信标系统射程内的BYOD和网络设备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解说了本发明的包括在不同位置的多个BYOD和网络设备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详细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详细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包括离开UC会话的BYOD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网络设备的状态图。
图8示出了具有UC客户端的BYOD的状态图。
图9示出了没有UC客户端的BYOD的状态图。
定义
“BYOD”(自带设备)可以是计算处理设备,包括膝上型设备、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设备、掌上平板等等。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它还可以包括驻定计算机。计算处理设备具有用于提供可以在内部或外部显示设备上输出的内容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术语“网络设备”涉及具有网络能力的数字处理设备(诸如个人计算机(PC)或工作站),该数字处理设备具有某种形式的信息显示器,诸如显示屏或以下一者或多者:投影仪或其他可见、音频或触觉显示设备。网络设备具有处理引擎(即,诸如FPGA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PU)和/或图形处理单元(GPU)的数字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诸如串行端口或网络接口之类的接口。操作中的网络设备连接到网络,可以接入该网络并使用该网络的设施,以及具有本地能力、应用、功能等等。例如,会议室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控制对连接到该网络设备的资源的访问和操纵。此类资源的示例可以是显示器、扬声器、话筒、家具、照明、温度等等。该网络可以是共享资源网络,诸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或数据网络(诸如因特网),或者可以包括这些网络的组合。
如关于本发明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一般不涉及仅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调数据的硬件,诸如网关、路由器、网桥、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多层交换机、协议转换器、网桥路由器、纯代理服务器、防火墙、网络地址转换器、复用器、网络接口控制器、无线网络接口控制器、调制解调器、ISDN终端适配器、线路驱动器、纯无线接入点、网络电缆以及其他相关硬件。
网络设备可以利用网络接入设备(或即NAD),该网络接入设备是自动将该网络设备连接到网络(诸如优选网络)的电子电路。NAD是在与之连接的情况下提供对某种较大通信网络的接入的任何设备。
“统一通信系统或工具”或UC指的是音频或视音频通信,诸如由“SkypeTM”或“SkypeTM for business”提供的通信。此类软件可以接管从主机处理设备提供的音频和/或视觉数据。统一通信工具可以被描述为进行VOIP、(网络)会议、共享白板、消息交换(例如,聊天)、文件传输、或出席的工具集。统一通信系统或工具可以利用协议——或者定义的标准或者特定通信会话或交互,诸如网际协议语音(“VoIP”)、文本或即时消息收发(例如,AIM、Blauk、eBuddy、Gadu-Gadu、IBM Lotus Sametime、ICQ、iMessage、IMVU、Lync、MXit、Paltalk、Skype、Tencent QQ、Windows Live MessengerTM或MSN MessengerTM、Wireclub、Xfire以及Yahoo!MessengerTM电子邮件、Twitter(例如,发推)、数字服务协议(DSP),等等。统一通信系统或工具可以利用包括视频会议节点的视频会议云服务,其在视频会议中允许位于第一视频会议端点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与位于第二视频会议端点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通信。
UC可以被实现为与本地计算设备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服务器上的中央计算机程序产品。本地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可以访问中央UC的本地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谓的客户端)。由此,“UC会话”可以在远程服务器上运行,并且可以被一个或多个本地“UC客户端”访问,由此这些本地UC客户端可以交换内容。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术语“UC”还包括变体,诸如举例而言,统一通信与协作(UC&C)、统一通信即服务(UCaaS)、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或允许在本地和远程进行音频和视频通信的类似解决方案。
“信标系统”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和信标接收机。信标发射机或收发机是被设计成以下操作的设备:借助于发送可以由射程或距离内的任何适当收发机或接收机读取和解析的无线信号来引起对该设备自身和/或其能力的关注。信标可以是低功率发射机,并且不同于与基本单元或基站进行的全面通信,信标不需要携带话务数据。例如,导频信号可以作为信标来操作,此类导频仅在无线电信系统的导频信道中传送。信标可以传送和接收包括接入请求和准予的信令信息。一些信标还可以传送和接收话务数据。例如,由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相机捕获的视频流可以在信标信道上或通过其他手段(诸如经由至少一个服务器在网络上)发送给移动设备。因此,如果信标仅被保留用于信令,则该话务(即,视频流)的传输将不会经由信标信道而是经由另一无线信道行进。
在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中,该段落具体公开了信标可以是用于短距离通信(例如蓝牙、低功耗蓝牙、近场通信、Zigbee、Li-fi)的手段。
一种用于与邻近度检测相关的短距离通信的简单装置可以使用扬声器(信标发射机)和话筒(信标接收机)来实现。所交换的音频信号可以被称为“颤音(warble)”。
信标系统的邻近度或信标射程可以用距离表示,并且该射程可以附加地受到例如房间墙壁的限制。
软件应用或“app”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被配置成处置数字或计算机化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App可以位于远程应用服务器上并经由本地客户端来访问。App可以在计算机化设备上执行专用任务。
BYOD app、网络设备app或UC客户端可以采用与例如连接状态或共享状态相关的“状态”。例如,BYOD app状态或仅BYOD状态可以是“未连接”到网络设备,或者可以是“已连接”和“共享UC内容”等等。本发明允许在任一类型的设备上的设备app与UC客户端之间同步连接性和共享状态。例如,如果从BYOD app共享内容,则该app自动触发BYOD UC客户端在UC会话中共享该相同内容。由于房间显示器可以是UC会话的参与者(经由网络设备UC客户端),并且将其内容共享给UC会话中的所有参与者,因此会议室内的那些参与者和位于远程的参与者都可以接收共享的内容。
“媒体数据流”包括视觉和/或听觉内容,例如图像、记录的视频、现实生活相机流、文档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协作平台中的任何显示设备上进行检查。附加地或替换地,数据流可以包含音频数据或诸如键盘和鼠标事件之类的元数据。
“房间”是结构或建筑物内部的空间,例如一般而言,房间通过墙壁和天花板与其他房间和外部间隔开。每个房间一般具有指定目的(在本发明情形中是会议室或会谈室),由其用途定义并由房间的装备来实现该目的。房间可以使穿过房间墙壁的无线信号衰减15dB。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用户是使用BYOD的操作者或个人。为了方便起见,以下文本可以使用“房间显示器”作为房间资源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包括可以由网络设备控制的任何资源,诸如举例而言,扬声器、视频相机、话筒、照明、恒温器、投影仪设备、电子白板、室内家具等等。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包括受限空间或房间10的实施例。在房间10内存在BYOD 11和可以控制房间显示器14的网络设备15。网络设备15可以经由信道20(其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信道)连接到房间显示器14。BYOD 11可以包括可以接收信标信号17的信标接收机12。此外,BYOD 11可以包括UC客户端13,该UC客户端13可以连接到UC服务器21上的活跃UC会话。UC服务器21可以位于其他位置的场所外服务器上(通常“在云中”)。
网络设备15可以包括UC客户端24,该UC客户端24可以连接到UC服务器21处的UC会话。网络设备15可以进一步包括可以传送信标信号17的信标发射机16。信标发射机16和信标接收机12可以被称为具有邻近度射程的信标系统22。邻近度射程可以是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被分开并且仍然交换信号的距离23的最大值。距离23的最大值也会受到房间墙壁的限制。当房间的墙壁和天花板提供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以使得房间外部的信号没有足以使通信维持的能量时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多个BYOD正在参与UC会话(BYOD可以位于房间14内或远程连接),则可能期望将UC会话的内容共享给房间显示器14。
可能还期望将房间显示器14的内容共享给所有参与方BYOD。例如,如果一个参与者在未使用UC会话的情况下向房间显示器14共享,则若所有BYOD也可以接收该内容将是有利的。这可以通过以下操作实现:使控制房间显示器14的网络设备15成为UC会话的参与者,以使得可以从房间显示器14向所有参与者共享内容,而与用于向房间显示器14提供内容的信道无关。
本发明包括网络设备app 18和BYOD app 19形式的软件应用或“app”。App 18和19可以被配置成监视和执行与BYOD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相关的动作。App 18和19可以被配置成使得某些数据传输可以触发app执行动作。以此方式,BYOD可以接收例如建立与资源设备的连接所需的数据,并且对来自BYOD操作者的输入需求有限。本发明可以提供用户中心式办法,其中环境可以对BYOD的存在做出反应并且被配置成对此进行适配。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描述了如何将网络设备(以及由此房间资源)自动加入UC会话的事件。
在步骤40中,将BYOD 11带入会议室10。信标发射机16可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号,例如人类不能感知的信号,诸如超声信号(例如,颤音)、UV或红外线信号(诸如以使得人眼无法检测的高频进行调制的各种UV或红外线信号或光学信号)。该信号在房间内广播,从而等待合适的接收机进入邻近度或信标射程内。
在步骤41中,信标系统22检测到BYOD 11和网络设备15位于该信标系统22的邻近度或信标射程内。邻近度检测(例如,包括信标信号已被信标接收机接收到)可以触发BYODapp 19与网络设备app 18连接。在该步骤之前BYOD app 19可以从BYOD 11接收对连接的确认,例如,可以请求BYOD 11的用户确认他/她想要连接到网络设备15。将BYOD app 19与网络设备app 18连接的事件可以触发BYOD app 19检查是否存在连接到BYOD UC客户端13的活跃UC会话(步骤43)。如果确认有活跃UC会话,则BYOD app 19可以向网络设备UC客户端24发送加入该UC会话的邀请(步骤44)。在步骤45中,网络设备app 18可以针对与其连接的每个BYOD进行检查以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所连接的BYOD也具有连接到UC会话的UC客户端。(如果UC会话在房间中没有BYOD,则将房间显示器或其他房间资源连接到UC会话是没有用的。)如果确认了这一点,则网络设备app 18接受加入UC会话的邀请(步骤46)。利用图2中所描述的规程,可以使房间显示器14用作为参与者,以使得可以将其上显示的任何内容共享给UC会话中的所有参与者。这与如何将内容提供给房间显示器14无关。
在网络设备的会议室中可能具有未连接到UC会话的本地BYOD。网络设备(以及相关房间资源)可以经由处于UC会话中的远程BYOD来连接到该UC会话。本地BYOD可以在本地连接到房间显示器(以及其他房间资源),并且由此参与UC会话从而无需具有UC客户端。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包括同一场所内的房间60和80以及远程房间90的实施例。图3中的所有设备都可以传送或接收信标信号并且分别包括信标发射机或接收机(参见图1),然而信标发射机或接收机为了清楚起见已省略。房间60包括可以传送信标信号62的网络设备61、网络设备app 63和UC客户端64。BYOD 65可以接收信标信号62,并且包括BYOD app66。BYOD 67、70可以接收信标信号62,并且分别包括BYOD app 68、71和UC客户端69、72。房间80包括可以传送信标信号82的网络设备81、网络设备app 83和UC客户端84。BYOD 85可以接收信标信号82,并且包括BYOD app 86和UC客户端87。远程房间90包括BYOD 91,该BYOD91进而包括UC客户端92。所有设备app 63、66、68、71、83和86都经由信令信道101(其可以包括LAN、无线或任何类似网络)与托管应用云100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每个UC客户端可以连接到UC服务器上的UC会话(未示出),并且经由UC信道110(其可以包括LAN、无线或任何类似网络)与UC服务器111进行通信。可以经由数据流信道120(其可以包括LAN、无线或任何类似网络)在BYOD之中共享诸如媒体数据流之类的内容。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包括由BYOD操作者150、BYOD 11(来自图1)、网络设备15(来自图1)和UC服务器21在连接场景期间执行的不同动作。对于该情形,还没有任何其他BYOD连接到网络设备15。虽然图2中的流程图给出了概述,但本流程图强调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交互。
BYOD 11和网络设备15各自包括信标系统22并分别包括app 19和18。操作者150和BYOD 11进入网络设备15所在的房间或位置,并开启BYOD 11。信标系统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标信号,例如人类不能感知的信号,诸如超声信号(例如,颤音)、UV或红外线信号(诸如以人眼无法检测的高频调制的各种UV或红外线信号或光学信号)。在本场景中,信标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5上的扬声器以用于周期性地发出声音信号,诸如超声信号,例如可以在步骤163被BYOD 11经由其app检测到的颤音162。
替换地,可以存在用于邻近度检测的第二信标系统,该第二信标系统可以检测到BYOD设备位于其信标射程内并触发网络设备(使用第一信标系统)发出颤音以及连接详情。随后可以例如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信标系统邻近度射程内的所有BYOD已连接到网络设备之前传送颤音。该解决方案提供了不连续传送颤音的可能性。
BYOD 11向操作者150显示邀请,以确认BYOD 11应当被连接到网络设备15。操作者150确认BYOD 11应当被连接(步骤165)。BYOD app连接到网络设备15(步骤166),网络设备15确认该连接(步骤167)。用户界面传达经确认的连接(步骤267)。操作者150点击在BYOD11上显示的UC呼叫(或会话)邀请,并且UC客户端请求UC服务器21开始UC会话(步骤169),并且UC服务器21确认BYOD 11的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步骤170)。BYOD 11的app检测到活跃UC会话(步骤171),并且这触发BYOD 11的app邀请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该UC会话(步骤172)。网络设备15的UC客户端请求UC服务器21连接到UC会话(步骤173),并且UC服务器21确认该请求(步骤174),并且网络设备15连接到该UC会话(步骤175)。
一旦网络设备15(的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其他BYOD就可以经由它们的UC客户端直接连接到网络设备15。图5解说了其示例性场景,该示例性场景包括第二BYOD 181的第二操作者180以及相同的网络设备15。第二BYOD 181和网络设备15各自包括与图4的场景中相同类型的信标系统,并且第二BYOD包括BYOD app。
第二操作者180和第二BYOD 181进入网络设备15和BYOD 11所在的房间或位置(步骤182),并且开启第二BYOD 181(步骤183)。App检测信标系统的颤音184(步骤185)。第二BYOD 181向操作者180显示邀请,以确认第二BYOD 181应当被连接到网络设备15(步骤186)。操作者180确认第二BYOD 181应当被连接(步骤187)。BYOD app连接到网络设备15(步骤188),网络设备15确认该连接(步骤189)。网络设备15将UC会话详情发送给第二BYOD app(步骤190),该第二BYOD app 190启动BYOD UC客户端(步骤191)并连接到UC会话。
部分I:检测存在性并建立连接
Figure BDA0002884555850000161
Figure BDA0002884555850000171
部分II:将网络设备自动邀请到UC会话中
Figure BDA0002884555850000172
部分III:网络设备对正在进行的UC会话的自动接受和认证
Figure BDA0002884555850000173
Figure BDA0002884555850000181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200和205,其中BYOD的UC客户端初始地连接到UC会话并且BYOD连接到网络设备,并且其中BYOD与UC会话断开连接或者与网络设备断开连接。
流程图200解说了当一个BYOD离开信标射程以使得与网络设备的连接断开或者关断与UC会话的连接(步骤201)、但在信标射程内仍有另一BYOD连接到网络设备时的场景。UC客户端停止访问UC会话(步骤202)。停止的呼叫被BYOD app检测到(203),并且BYOD app将BYOD与网络设备断开连接(204)。
流程图205解说了当信标射程内的最后BYOD移出信标射程时的场景。BYOD app检测到BYOD不再在该射程内(步骤207)。BYOD app将BYOD与网络设备断开连接(步骤208),并且网络设备UC客户端与UC会话断开连接(步骤209)。
图7到9示出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状态图。在每个状态图中,黑点为起始点,并且每个箭头为事件。矩形块表示设备在事件之后的状态;若干事件可以导致相同的状态。菱形符号表示若干事件是可能的选择点,这通常取决于环境条件。
在描述图7到9的文本中,简化的表达“加入UC会话”将被用于BYOD或网络设备。这可以包括(如图4和相关文本中所描述的):
-BYOD和网络设备彼此连接(如果它们尚未连接的话),和/或
-BYOD UC客户端和/或网络设备客户端被激活并访问(在UC服务器上运行的)UC会话。
BYOD或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不再访问UC会话来“离开UC会话”。
此外,“信标射程”是在图1和相关文本中描述的信标系统的射程。“本地内容”通过经由UC会话以外的手段来共享。“UC内容”在UC会话内共享。
图7中的状态图300示出了网络设备的可能状态。在起始点301,网络设备app被启动或激活(301),并进入“准备就绪”302。在事件303中,当BYOD位于信标系统的“信标射程”内时,该BYOD可以“加入UC会话”。替换地,BYOD已加入UC会话,并且随后进入信标系统的“信标射程”。事件303结束于选择点304,该选择点304包括BYOD不共享内容(305)或共享内容(306)的可能性。305和306两者都导致状态307,在该状态307中网络设备连接到UC会话。状态307包括UC内容“不共享”308或“共享”309的子状态。附加地或替换地,BYOD可以将“本地内容”共享310给网络设备。在状态307内,可能存在子状态308到310的变化,例如,在BYOD停止共享本地内容或UC内容的情况下经由311发生变化,或者在BYOD经由UC会话共享UC内容的情况下经由312发生变化,或者在BYOD共享本地内容的情况下经由313发生变化。从状态307,BYOD可以离开信标射程或“离开UC会话”(314)以最终到达选择点315。如果仍有BYOD位于会议室内(316),则网络设备将保留在UC会话和状态307中。如果没有更多BYOD位于会议室内(317),则网络设备UC客户端与UC会话断开连接并返回到“准备就绪”302。如果BYOD位于会议室内并且与处于状态“准备就绪”302的网络设备连接,则该BYOD可以将本地内容共享(318)给采用状态“本地共享内容”319的网络设备。如果所连接的BYOD停止本地共享或离开信标射程(320),则网络设备返回到“准备就绪”302。如果所连接的BYOD在位于信标射程内时开始呼叫,或者将呼叫带入信标射程中(321),则网络设备前往选择点304,如上所述。
图8中的状态图340示出了BYOD的可能状态。在起始点341,BYOD位于与网络设备相关的信标射程之外。BYOD app被启动(342),并且BYOD采用状态“不在会议室”343。BYOD现在可以手动连接到网络设备(344),并抵达选择点345。替换地,BYOD可以进入信标射程内(346)并采用“检测到”状态347。现在可以提议BYOD连接到网络设备并采用子状态“提议的连接”348。BYOD可以忽略该提议并采用子状态“忽略”349,或者BYOD可以接受连接(350)并抵达选择点345。从状态“忽略”349,BYOD还可以请求连接(351),以抵达选择点345。BYOD可以离开(352)检测到状态347并抵达状态“不在会议室”343。选择点345可以包括“没有正在进行的UC会话”(353),由此BYOD将采用“已连接”状态354及其子状态“不共享”355。替换地,可能已经有BYOD加入(356)的正在进行的呼叫,由此BYOD采用已连接状态354及其子状态“共享UC会话”357。从“不共享”355,BYOD可以在本地共享(358),并采用“本地共享”359,并再次停止共享(360)并且返回到“不共享”355。替换地,BYOD可以通过开始于“本地共享”359并开始或加入UC会话(361)来采用状态“共享UC会话”357,由此可以给予UC共享高于本地共享的优先级,以使得停止本地共享。替换地,开始于BYOD“本地共享”359,网络设备可以停止来自BYOD的本地共享并加入UC会话(362),以使得现在可以经由UC会话共享来自BYOD的内容。此外,从“不共享”355,BYOD可以开始UC会话或加入正在进行的UC呼叫(或会话)并采用“共享UC会话”357。替换地,网络设备可以加入正在进行的UC会话(364)并采用“共享UC会话”357。从“共享UC会话”357,BYOD可以离开UC会话(365)并且返回到“忽略”349。从任何“已连接”354状态,BYOD可以与网络设备断开连接(366)并返回到“忽略”349,或者可以将BYOD带出信标射程(367)并返回到状态“不在会议室”343。
图9中的状态图380示出了没有安装UC客户端的BYOD的可能状态。在起始点381,BYOD位于与网络设备相关的信标射程之外。BYOD app被启动(382),并且BYOD进入状态“不在会议室”382。现在可以将BYOD带入信标射程中(383),并采用状态“不共享”384。如果BYOD离开信标射程,则它将返回到“不在会议室”382。替换地,如果BYOD在本地向网络设备(不在UC会话中)共享内容(385),则BYOD可以采用状态“本地共享”386。BYOD现在可以停止共享(387)(并且另一BYOD可以开始共享),以使得它返回到“不共享”384。替换地,开始于“本地共享”386,可以将BYOD带出信标射程(388)并返回到“不在会议室”382。
电子设备(例如,诸如关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独立的数字处理设备,或者可以被嵌入在另一设备中。此类设备或方法可使用数字处理引擎来执行各项功能。处理引擎优选地具有诸如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FPGA或中央处理单元(CPU)和/或图形处理单元(GPU)提供的处理能力,并且被适配成通过用软件,即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来编程来执行相应的功能。对软件的引用可涵盖以能由处理器直接或间接执行的任何语言(经由经编译或解释性语言(诸如Java))编写的任何类型的程序。本发明的任何方法的实现可以由逻辑电路、电子硬件、处理器或电路执行或辅助,其可以包括任何种类的逻辑或模拟电路,集成到任何程度,并且不限于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FPGA、分立组件或晶体管逻辑门等。
此类设备可以具有存储器(诸如非易失性存储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RAM和/或ROM)、操作系统、可任选地显示器(诸如固定格式显示器)、用于数据输入设备的端口(诸如键盘)、指针设备(诸如“鼠标”)、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串行或并行端口、连接到任何网络的网卡和连接。软件可被包含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程序产品被适配成在软件被加载到控制器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等)上执行时执行以下列出的功能。用于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的设备可以纳入能够运行计算机软件形式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应用的计算机系统。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执行时,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来执行,计算机程序通过被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在诸如由美国微软公司提供的WindowsTM、Linux、Android之类的操作系统上或与之相关联地运行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主存储器,优选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且还可以包括非瞬态硬盘驱动器和/或可移动非瞬态存储器和/或非瞬态固态存储器。非瞬态可移动存储器可以是由合适的读取器读取并写入的诸如压缩碟(CD-ROM或DVD-ROM)之类的光盘、磁带。可移动非瞬态存储器可以是其中存储有计算机软件和/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非易失性储存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的情况下也不应丢失的持久信息。应用程序可使用信息并将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将具有UC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加入UC会话,该UC会话连接到具有BYOD UC客户端的至少一个BYOD。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网络设备和BYOD可以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网络设备包括ID、网络设备应用(app)和UC客户端,并且BYOD包括BYOD app和BYODUC客户端。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将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BYOD和该网络设备交换包括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
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BYOD app检查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BYOD app向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网络设备app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该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UC会话中,
如果为是,则网络设备app接受邀请并指令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对于第二BYOD,网络设备和第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第二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具有射程,
第二BYOD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BYOD UC客户端。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将第二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第二BYOD和该网络设备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第二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第二BYOD app检查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第二BYOD app指令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网络设备和BYOD可以包括第二信标系统,该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该方法包括:将网络设备和BYOD带入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该第二信标系统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触发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标信号。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该网络设备连接;
当BYOD包括BYOD身份时,该方法还包括注册数据信道,该方法包括:BYOD app请求向网络设备app认证BYOD身份;
替换地,注册数据信道,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app生成并注册具有BYOD身份的认证码。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当网络设备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时,网络设备app控制该房间资源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BYOD app采用BYOD app状态,并且BYOD UC客户端采用BYOD UC客户端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YOD app将BYOD UC客户端状态带入为等于BYOD app状态。
当软件被加载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上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引擎(诸如微处理器、ASIC、FPGA)上被执行时实现以下功能:
提供具有BYOD app而没有BYOD UC客户端,并且当网络设备正被连接到UC会话时,第三类型的另一BYOD的BYOD app将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app,该网络设备app将该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UC客户端,该网络设备UC客户端随后在UC会话中共享该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具有UC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加入UC会话的方法,该UC会话连接到具有BYOD UC客户端的至少一个BYOD,
网络设备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BYOD能够交换信标信号,
网络设备包括ID、网络设备应用(app)和UC客户端,并且BYOD包括BYOD app和BYODUC客户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BYOD和该网络设备交换包括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
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BYOD app检查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BYOD app向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网络设备app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该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UC会话中,
如果为是,则网络设备app接受邀请并指令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第一方面可以包括第二方面,第二方面是第二BYOD,网络设备和第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第二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具有射程,
第二BYOD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BYOD UC客户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第二BYOD和该网络设备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第二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第二BYOD app检查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第二BYOD app指令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可以包括第三方面,其中网络设备和BYOD包括第二信标系统,该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该方法包括:将网络设备和BYOD带入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该第二信标系统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触发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标信号。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四方面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网络设备连接。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四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五方面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网络设备连接。
在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六方面,BYOD包括BYOD身份,并且进一步包括注册数据信道的步骤,该方法包括:BYOD app请求向网络设备app认证BYOD身份。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七方面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网络设备连接。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八方面可以包括注册数据信道的步骤,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app生成并注册具有BYOD身份的认证码。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九方面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网络设备连接。
在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九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十方面,网络设备可以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并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网络设备app控制该房间资源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十一方面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网络设备连接。
在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十一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十二方面,BYOD app采用BYOD app状态并且BYOD UC客户端采用BYOD UC客户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YOD app使BYOD UC客户状态等于BYOD app状态。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八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十三方面包括以下步骤:在BYOD和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在该注册之前BYOD确认要与网络设备连接。
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意组合的第十四方面可以包括具有BYOD app而没有BYOD UC客户端的第三类型的另一BYOD,该方法包括:当网络设备正被连接到UC会话时,第三类型的该另一BYOD的BYOD app将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app,该网络设备app将该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UC客户端,该网络设备UC客户端随后在UC会话中共享该内容。
第十五方面包括一种用于将具有UC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加入UC会话的系统,该UC会话连接到具有UC客户端的至少一个BYOD,
网络设备和BYOD各自具有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网络设备包括ID、网络设备app和UC客户端,并且BYOD包括BYOD app和BYOD UC客户端,
如果BYOD和网络设备被置于信标信号射程内,则在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存在信标信号的交换,其中该信标信号包括网络设备ID和对应的认证-ID以用于授权BYOD 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在第十六方面,第二BYOD,网络设备和第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该网络设备和该第二BYOD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第二BYOD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UC客户端,
该系统被配置成:
将第二BYOD和网络设备带入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该第二BYOD和该网络设备可以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第二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第二BYOD app检查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第二BYOD app指令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在从属于第十六方面的第十七方面,网络设备和BYOD包括第二信标系统,该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该方法包括:将网络设备和BYOD带入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第二信标系统交换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触发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网络设备与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标信号。
从属于第十六和第十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十八方面包括:对要连接到网络设备的BYOD确认,以及在BYOD与网络设备之间注册的数据信道。
从属于第十六、第十七和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十九方面包括:其中BYOD包括BYOD身份,并且其中,该系统包括经注册的数据信道以及对网络设备app认证BYOD身份的BYOD app请求。
从属于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和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二十方面包括:进一步包括经注册的数据信道,并且其中,网络设备app包括具有BYOD身份的认证码。
在从属于第十六至第二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二十一方面,网络设备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该输入和输出信号由该网络设备控制。
在从属于第十六至第二十一方面的第二十二方面,BYOD app具有BYOD app状态,并且BYOD UC客户端具有BYOD UC客户端状态,并且该系统被配置成:使BYOD app将BYOD UC客户端状态带入为等于BYOD app状态。
在从属于第十六至第二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第二十三方面,包括具有BYODapp而没有BYOD UC客户端的第三类型的另一BYOD,网络设备连接到UC会话,该第三类型的该另一BYOD的BYOD app将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app,该网络设备app将该内容共享给网络设备UC客户端,该网络设备UC客户端随后在UC会话中共享该内容。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单元、操作系统、存储器、以及信标发射机或接收机,该存储器包括提供用于该处理设备与标准类别的BYOD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协议的至少一个预先安装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处理设备被配置成:
使BYOD和网络设备交换包括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
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
使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它们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使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BYOD app检查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使BYOD app向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使网络设备app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该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UC会话中,
如果为是,则使网络设备app接受邀请并指令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UC会话。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将具有UC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加入UC会话的方法,所述UC会话连接到具有BYOD UC客户端的至少一个BYOD,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所述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能够交换所述信标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包括ID、网络设备应用(app)和所述UC客户端,并且所述BYOD包括BYODapp和所述BYOD UC客户端,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带入所述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所述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交换包括所述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
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所述BYOD app和所述网络设备app在所述BYOD app与所述网络设备app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所述BYOD app检查所述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所述BYOD app向所述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所述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所述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所述网络设备app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所述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所述UC会话中,
如果为是,则所述网络设备app接受所述邀请并指令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BYOD,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所述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BYOD能够交换所述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
所述第二BYOD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BYOD UC客户端,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二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带入所述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所述第二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能够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所述第二BYOD app和所述网络设备app在所述第二BYOD app与所述网络设备app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所述第二BYOD app检查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所述第二BYOD app指令所述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包括第二信标系统,所述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带入所述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所述第二信标系统交换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触发所述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标信号。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BYOD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注册数据信道,其中在所述注册之前所述BYOD确认要与所述网络设备连接。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YOD包括BYOD身份,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注册数据信道的步骤,所述方法包括所述BYOD app请求向所述网络设备app认证所述BYOD身份。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注册数据信道的步骤,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网络设备app生成并注册具有所述BYOD身份的认证码。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网络设备app控制所述房间资源的所述输入和输出信号。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YOD app采用BYOD app状态并且所述BYOD UC客户端采用BYOD UC客户端状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BYODapp使所述BYOD UC客户端状态等于所述BYOD app状态。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BYOD app而没有BYODUC客户端的另一BYOD,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网络设备正被连接到UC会话时,第三类型的所述另一BYOD的BYOD app将内容共享给所述网络设备app,所述网络设备app将所述内容共享给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随后在所述UC会话中共享所述内容。
10.一种用于将具有UC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加入UC会话的系统,所述UC会话连接到具有UC客户端的至少一个BYOD,
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各自具有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所述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能够交换所述信标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包括ID、网络设备app和所述UC客户端,并且所述BYOD包括BYOD app和所述BYOD UC客户端,
如果所述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被置于所述信标信号射程内,则在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BYOD之间存在信标信号的交换,其中所述信标信号包括网络设备ID和对应的认证-ID以用于授权所述BYOD 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BYOD,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BYOD各自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具有射程的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或者被配置成在其射程内接收所述信标信号的信标接收机,以使得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BYOD能够交换所述信标信号,
所述第二BYOD包括第二BYOD app和第二UC客户端,
所述系统被配置成:
将所述第二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带入所述信标信号射程内,以使得所述第二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能够交换信标信号,
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所述第二BYOD app和所述网络设备app在所述第二BYOD app与所述网络设备app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所述第二BYOD app检查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所述第二BYOD app指令所述第二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包括第二信标系统,所述第二信标系统具有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并且包括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传送信标信号的信标发射机,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BYOD带入所述用于邻近度检测的射程内,所述第二信标系统交换信标信号,所述信标信号触发所述第一信标系统的发射机在有限的时间量期间或者直到在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BYOD之间已配置数据信道之前周期性地或连续地发出信标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BYOD对要连接到所述网络设备的确认以及在所述BYOD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注册的数据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YOD包括BYOD身份,并且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经注册的数据信道以及对所述网络设备app认证所述BYOD身份的BYOD app请求。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经注册的数据信道,并且其中,所述网络设备app包括具有所述BYOD身份的认证码。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连接到具有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房间资源,所述输入和输出信号由所述网络设备控制。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YOD app具有BYOD app状态并且所述BYOD UC客户端具有BYOD UC客户端状态,并且所述系统被配置成:使所述BYOD app将所述BYOD UC客户端状态带入为等于所述BYOD app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BYOD app而没有BYOD UC客户端的第三类型的另一BYOD,所述网络设备连接到UC会话,所述第三类型的所述另一BYOD的BYOD app将内容共享给所述网络设备app,所述网络设备app将所述内容共享给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随后在所述UC会话中共享所述内容。
19.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单元、操作系统、存储器、以及信标发射机或信标接收机,所述存储器包括提供用于所述处理设备与标准类别的BYOD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协议的至少一个预先安装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处理设备被配置成:
使所述BYOD和所述网络设备交换包括所述网络设备ID的信标信号,
生成并注册认证-ID密钥,
使所交换的信标信号触发BYOD app和网络设备app在所述BYOD app与所述网络设备app之间配置数据信道,
使所配置的数据信道触发所述BYOD app检查所述BYOD UC客户端是否连接到UC会话,
如果为是,则使所述BYOD app向所述网络设备app发送包括所述认证-ID密钥的邀请,从而指令所述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使所述网络设备app检查是否有至少一个具有至所述网络设备app的经配置数据信道的BYOD app也在所述UC会话中,
并且如果为是,则使所述网络设备app接受所述邀请并指令所述网络设备UC客户端连接到所述UC会话。
20.一种非瞬态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处理引擎上执行时所述非瞬态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45400.5A 2018-07-06 2019-07-04 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 Active CN112470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28,529 2018-07-06
US16/028,529 US10999332B2 (en) 2018-07-06 2018-07-06 User-centric connections to a location comprising digital collaboration tools
PCT/EP2019/068030 WO2020007999A1 (en) 2018-07-06 2019-07-04 User-centric connections to a location comprising digital collaboration too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0430A true CN112470430A (zh) 2021-03-09
CN112470430B CN112470430B (zh) 2023-04-28

Family

ID=6738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5400.5A Active CN112470430B (zh) 2018-07-06 2019-07-04 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9332B2 (zh)
EP (1) EP3818664A1 (zh)
CN (1) CN112470430B (zh)
WO (1) WO20200079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05024A (ja) * 2018-06-25 2020-01-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端末認証装置、端末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認証方法
AU2021211163A1 (en) * 2020-01-26 2022-07-21 Barco N.V. Synchronizing local room and remote sharing
CN111385666B (zh) * 2020-03-04 2022-06-0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45738B1 (en) * 2020-07-30 2022-05-04 Spotify AB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to be remotely controlled by a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media presentation in a vehicle
US11558914B2 (en) 2021-05-07 2023-01-17 Cisco Technology, Inc. Device pairing in hot desking environme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011A (zh) * 2007-09-12 2010-06-30 诺基亚公司 用于同步的呼叫协议信息的集中式呼叫日志
US20120185291A1 (en) * 2011-01-19 2012-07-19 Muralidharan Ramaswamy Automatic meeting invitation based on proximity
US20170006162A1 (en) * 2011-04-29 2017-01-05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Conference system including automated equipment setu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0167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Cisco Technology, Inc. Diverting a Call Session to a Text Session
US20090110169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Cisco Technology, Inc. Initiating a Conference Session Based on Availability of End Users
US20090112996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Cisco Technology, Inc. Determining Presence Status of End User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Access Terminals
US20090112926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Cisco Technology, Inc. Utilizing Presence Data Associated with a Resource
US9094524B2 (en) * 2012-09-04 2015-07-28 Avaya Inc. Enhancing conferencing user experience via components
US10243786B2 (en) * 2013-05-20 2019-03-26 Citrix Systems, Inc. Proximity and context aware mobile workspaces in enterprise systems
US9319532B2 (en) * 2013-08-15 2016-04-19 Cisco Technology, Inc. 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for audio system with bring your own devices (BYOD)
US9754097B2 (en) * 2014-02-21 2017-09-05 Liveensure, Inc. Method for peer to peer mobile context authentication
US9563445B2 (en) * 2014-05-05 2017-02-07 Citrix Systems, Inc. Remote assistance for managed mobile devices
US9351098B2 (en) * 2014-05-19 2016-05-2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oviding access to and enabling functionality of first device based on communication with second device
US9338400B1 (en) * 2014-08-18 2016-05-10 Avay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equivalence classes to identify and manage participants and resources in a conference room
US20160261648A1 (en) 2015-03-04 2016-09-08 Unify Gmbh & Co. K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20190043148A1 (en) * 2015-07-30 2019-02-07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Homeland Securit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using multiple devices
US10447795B2 (en) * 2015-10-05 2019-10-15 Poly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aborative telepresence amongst non-homogeneous endpoints
US9877266B1 (en) 2015-12-10 2018-01-23 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eacon-based management of shared resources
US20190068734A1 (en) * 2017-08-24 2019-02-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Notification api for external iden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011A (zh) * 2007-09-12 2010-06-30 诺基亚公司 用于同步的呼叫协议信息的集中式呼叫日志
US20120185291A1 (en) * 2011-01-19 2012-07-19 Muralidharan Ramaswamy Automatic meeting invitation based on proximity
US20170006162A1 (en) * 2011-04-29 2017-01-05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Conference system including automated equipment setu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0430B (zh) 2023-04-28
US20200014733A1 (en) 2020-01-09
US10999332B2 (en) 2021-05-04
WO2020007999A1 (en) 2020-01-09
EP3818664A1 (en) 202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0430B (zh) 到包括数字协作工具的位置的用户中心式连接
US8909704B2 (en) Network-attached display device as an attendee in an online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ession
US1155843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2974290B1 (en) Smart device pairing and configuration for meeting spaces
JP5903533B1 (ja) マルチユーザー無線ドッキング
US20070288560A1 (en) Chat tool for concurrently chatting over more than one interrelated chat channels
US2016026164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8457019B2 (en) Conferencing that bridges virtual world and real-world meeting places
WO2017117278A1 (en) Displaying content from multiple devices
KR102085383B1 (ko) 그룹 채팅 서비스를 이용하는 단말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US11102254B2 (en) Streamed communications
US9705689B1 (en) Integrated calendar callback feature for inviting to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11489883B2 (en) User-centric connections to a location comprising digital collaboration tools
KR102396392B1 (ko) 통신 세션상의 참가자들 중 일부를 위한 가상의 통신 세션을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A3065726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based transferr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between endpoints
CN113949596B (zh)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9137029B1 (en) State and availability monitoring for customer support services for multimedia conferences
US11916977B2 (en) User-centric connections to a location comprising digital collaboration tools
EP285209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deoconferencing
US11233797B2 (en) Seamless guest access to spaces and meetings
CN113872778B (zh)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102279576B1 (ko) 컨퍼런스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에서의 컨퍼런스 접속 처리 방법
JP2007067535A (ja) 電子会議における参加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