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107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107B
CN112469107B CN201910849492.4A CN201910849492A CN112469107B CN 112469107 B CN112469107 B CN 112469107B CN 201910849492 A CN201910849492 A CN 201910849492A CN 112469107 B CN112469107 B CN 112469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dentity
network
information
plmn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94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107A (zh
Inventor
肖洁华
李新县
唐浩
王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494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910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3829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4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9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而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采用该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第一用户身份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从而为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随机接入方法。当该终端设备仅配置有一个射频Rx通路时,采用上述方法实现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能够有效缩短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的中断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终端设备(如手机)都具备支持多个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的功能。以终端设备支持两个SIM卡为例,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双卡单待(dual SIM single standby,DSSS)、双卡双待(dual SIMdual standby,DSDS)、双卡双通(dual SIM dual active,DSDA)。
其中,DSSS表示终端设备中虽然有两个SIM卡,但同一时间只能驻留在一个SIM卡所属的网络中,不同时间可以通过用户选择驻留在不同SIM卡所属的网络中。DSDS表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驻留在两个SIM所属的网络中,但同时只能有一个SIM卡所属的网络处于通信状态,例如使用一个SIM卡上网时,不能使用另一个SIM接听电话。DSDA表示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同时驻留在多SIM卡所属的网络中,而且可以同时在多个SIM卡所属的网络中进行通信,例如使用一个SIM卡上网时,还可以使用另一个SIM接听电话。
出于成本效率的原因,终端设备的两个SIM卡之间可以共享终端设备的射频资源和/或基带资源,此种情形下,终端设备如何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针对至少支持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实现终端设备以其中一个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包括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所述方法包括: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连接的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第一用户身份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为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随机接入方法。且,当该终端设备仅配置有一个射频Rx通路时,采用上述方法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能够有效缩短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的中断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如此,由于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控制信息后,可以识别出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可以为新定义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由于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从而无需再在控制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来指示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实现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该种方式中,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如此,终端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能力信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知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为第一PLMN;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所述第一PLMN;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PLMN。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时,可以独立进行,终端设备在以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可以参考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选择的PLMN,从而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相同的PLM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均为所述第一PLMN;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PLMN。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第一用户身份进行PLMN搜索的搜索结果和以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搜索的搜索结果,从而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相同的PLMN,以有效避免不同运营商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进行小区选择时,可以独立进行,终端设备在以第二用户身份进行小区选择可以参考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选择的小区,从而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同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以有效避免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省信令开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可以适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身份所处的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的网络设备,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包括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所述第一PLMN,其中,所述第一PLMN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PLMN中选择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小区;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二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小区,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均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二小区。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包括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均为所述第一PLM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小区,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均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以及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二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PLMN中选择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小区;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小区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二小区。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涉及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网络设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终端设备、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同一网络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和网络设备102为同一网络设备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e为图1d所示意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1g为采用现有方法发生业务中断示意图;
图1h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发生业务中断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可能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以及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工业控制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的接入网设备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的接入网设备以及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的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其它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a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a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第一网络中包括网络设备101,第二网络中包括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03可以注册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03可以支持两个用户身份(比如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其中,当终端设备103的用户身份为第一用户身份时,从网络侧的角度来看,终端设备103可以理解为一个用户(即第一用户);当终端设备103的用户身份为第二用户身份时,从网络侧的角度来看,终端设备103可以理解为又一个用户(即第二用户)。终端设备103可以以第一用户身份注册在第一网络,以及以第二用户身份注册在第二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3支持两个用户身份,也可以描述为:终端设备103具有两个用户身份。
需要说明的是:(1)图1a中仅是以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身份,并注册在两个网络为例,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支持两个以上用户身份,并可以注册在两个以上网络中。本申请实施例将主要基于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身份,并注册在两个网络进行描述,当终端设备支持两个以上用户身份,并注册在两个以上网络时,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身份,并注册在两个网络的相关描述。
(2)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身份”(比如第一用户身份、第二用户身份)为逻辑概念,比如,“用户身份”可以对应SIM卡或签约用户信息或虚拟SIM卡或用户标识(如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从网络侧的角度来看,不同“用户身份”在逻辑上对应网络侧服务的不同通信实体,例如一个支持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对于网络侧来说,是两个通信实体。再例如,“用户身份”对应SIM卡或签约用户信息时,网络侧会将支持不同SIM卡或不同签约用户信息的两个终端设备识别为两个不同的通信实体,也会将支持多个不同SIM卡或多个签约用户信息的同一终端设备识别为多个不同的通信实体,即使在实际上,支持多个不同SIM卡或多个签约用户信息的终端设备只是一个物理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主要以“用户身份”对应SIM卡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SIM卡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接入移动网络的钥匙,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SIM卡以及其演进都统称为SIM卡。比如SIM卡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身份识别卡,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识别码和密钥,并支持GSM系统对用户的鉴权;又比如,SIM卡也可以是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也可以称为升级SIM卡。
示例性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可以是同一网络,如图1b所示。当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同一网络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网络设备,如图1c所示。
针对于图1a、图1b或图1c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系统架构中网络侧设备的数量、终端侧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系统架构中除了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侧设备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如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将所有的功能集成在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将功能分布在多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上,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侧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网络侧设备连接。
上述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的通信系统中,例如5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参见图1d,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a中所示意的终端设备103。如图1d所示,终端设备103可以包括:第一SIM卡接口110、第二SIM卡接口120、与第一SIM卡接口110和第二SIM卡接口120分别耦合的管理器140、与管理器140耦合的处理器130,处理器130连接收发器150。其中,上述处理器130可以为基带处理器(base band processor,BBP)。如图1d所示,收发器150中包括射频接收Rx1通路和射频发射Tx1通路。其中,上述第一SIM卡接口110用于安装SIM卡1,上述第二SIM卡接口120用于安装SIM卡2。处理器130可以从管理器140获取与SIM卡1相关的信息和/或与SIM卡2相关的信息,其中,与SIM卡1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SIM卡1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与SIM卡2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SIM卡2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示例性地,处理器130可以根据与SIM卡1相关的信息,在射频Tx1通路上发送与SIM卡1的业务相关的上行数据包,或者,处理器130可以根据与SIM卡2相关的信息,在射频Tx1通路上发送与SIM卡2的业务相关的上行数据包。以及,处理器130可以在射频Rx1通路上接收与SIM卡1的业务相关的下行数据包,或者,接收与SIM卡2的业务相关的下行数据包。参见图1e所示,为图1d的简化示意图。此种情形下,可以理解为SIM卡1和SIM卡2共享射频Rx1通路或射频Tx1通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Tx通路也可以称为发射射频资源或发射器(Transmitter),射频Rx通路也可以称为接收射频资源或接收器(Receiver),具体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03可以为能够支持一个或多个运营商的网络制式的终端设备,即终端设备103能够支持一个或多个运营商(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网络。以SIM卡1为例,终端设备103获取SIM卡1的识别码,以SIM卡1对应的用户身份(比如第一用户身份)选择并向选择的网络进行注册(也可以简述为SIM卡1注册到网络)。注册成功之后,终端设备103可以以SIM卡1对应的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接入选择的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比如上述第一网络中的网络设备101)中的小区,进入连接状态,进而向网络设备101发送业务的上行数据包,以及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以SIM卡2为例,终端设备103获取SIM卡2的识别码,以SIM卡2对应的用户身份(比如第二用户身份)选择并向选择的网络进行注册。注册成功之后,终端设备103可以以SIM卡2对应的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接入选择的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比如上述第二网络中的网络设备102)的小区,进入连接状态,进而向网络设备102发送业务的上行数据包,以及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随机接入可以为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图1f为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f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触发随机接入的信令,该信令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RA preamble)。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触发随机接入的信令可以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order),比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命令,即PDCCH order。
步骤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随机接入请求中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
步骤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图1f仅是对随机接入的流程进行简单说明,其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现有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图1f所示意的步骤流程可知,针对于终端设备103,若终端设备103需要以第一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需要先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PDCCH order1;若终端设备103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需要先接收网络设备102发送的PDCCHorder2。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以图1d和图1e所示意的情形为例,终端设备103以第一用户身份与网络设备101建立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当终端设备103正在以第一用户身份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下行数据时,若终端设备103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由于终端设备103只有一个射频接收通路,因此,终端设备103需要中断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以使用该射频接收通路接收网络设备102发送的PDCCH order。参见图1g,可以看出在完成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的射频接收通路需要在第二用户身份所属的网络中进行接收,而导致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会发生较长时间的中断。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是以第一用户身份工作在第一频率上,以及以第二用户身份工作在第二频率,第一频率不同于第二频率,此种情形下,当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使用射频接收通路接收信息时,射频接收通路工作在第一频率,当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使用射频接收通路接收信息时,射频接收通路工作在第二频率。因此,即便上述场景中网络设备101和网络设备102为同一网络设备,依旧会发生图1g所示意的业务中断情形。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第一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而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采用该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第一用户身份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为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随机接入方法。当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场景时,参见图1h所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射频接收通路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PDCCH order,并在需要接收网络设备102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时,中断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的中断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终端设备在第一用户身份所属的网络中与第一网络设备建立连接。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SIM卡1和SIM卡2,其中,SIM卡1对应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身份,SIM卡2对应终端设备的第二用户身份。在一个示例中,SIM卡1和SIM卡2所属的网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以第一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属的网络(比如第一网络)中的小区,比如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网络)的小区,并与第一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进而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中的状态为RRC连接(RRC_Connected)态,或者说终端设备在第一用户身份所属的网络中与第一网络设备保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比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能力询问(capacity enquiry)消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能力询问消息后,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又比如,终端设备可以主动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能力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用户身份的个数。比如,能力信息包括2个比特,当2个比特的取值为非0时,其所指示的值代表终端设备支持的用户身份的个数,比如01代表终端设备支持1个用户身份,10代表终端设备支持2个用户身份,11代表终端设备支持3个用户身份。又比如,能力信息包括1个比特,可以预先设定该比特的取值所代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用户身份的个数,比如0代表终端设备支持1个用户身份,1代表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身份,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后,若确定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则可以为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分配对应的标识,并将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后可以存储。其中,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也可以理解为SIM卡标识符,可以表示为SIMID。比如,终端设备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为0(即SIMID=0),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1(即SIMID=1)。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由于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与第一网络设备建立了连接,因此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可以为一个默认值,比如默认为SIMID=0。此种情形下,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后,可以为第二用户身份分配对应的标识,而不再为第一用户身份分配对应的标识,并将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
步骤202,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个示例中,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相应地,在步骤203中,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
步骤204,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下面对控制信息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新拓展的第一比特域、保留域。下文中将以新拓展的第一比特域来承载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为例进行说明。
当控制信息为DCI时,控制信息可以使用C-RNTI加扰,或者,也可以使用非C-RNTI加扰,比如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A-RNTI)加扰,或者使用新定义的RNTI加扰。当控制信息使用新定义的RNTI加扰时,终端设备根据该新定义的RNTI可以识别出控制信息为PDCCH order,也就是说,该新定义的RNTI可以用于指示控制信息为PDCCH order。新定义的RNTI可以称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DCCH order RNTI,PO-RNTI)。
示例性地,控制信息使用C-RNTI或非C-RNTI加扰,可以理解为,控制信息中的CRC使用C-RNTI或非C-RNTI加扰。下面将简要描述DCI的编码过程以说明DCI使用C-RNTI加扰(此处是以DCI使用C-RNTI加扰为例,当DCI使用非C-RNTI加扰可以参照使用C-RNTI加扰的理解)的含义,DCI的编码过程包括:步骤1,信息比特按照一定的格式(DCI format)组成信息块,或称为信息序列,如a0,a1,a2,a3,......,aA-1;步骤2,根据信息块a0,a1,a2,a3,......,aA-1生成CRC校验信息p0,p1,p2,p3,......,pL-1,在信息块上附加上CRC校验信息生成b0,b1,b2,b3,......,bk-1,其中:bk=ak,k=0,1,2,……,A-1;bk=pk-A,k=A,A+1,A+2,……,A+L-1,,k=A+L。步骤3,附加后,CRC校验信息可以用C-RNTI(比如xrnti,0,xrnti,1,……,xrnti,15)进行加扰生成信息序列c0,c1,c2,c3,......,ck-1,比如可以是指进行如下运算:ck=bk,k=0,1,2,……,A+7;ck=(bk+xrnti,k-A-8)mod2,k=A+8,A+9,A+10,...,A+23。步骤4,进行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完成编码过程,得到编码后的DCI。
控制信息可以为多种可能的格式的DCI,比如DCI format 0_0、DCI format 0_1、DCI format1_0或DCI format 1_1。DCI中可以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编号(HARQ process number)指示域、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新传数据(new data indicator,NDI)指示域、发送功率(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指示域(可以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的TPC或PUCCH的TPC)、跳频(frequencyhopping flag)指示域、保留域中的一项或多项。
进一步地,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为用于触发随机接入的信令,比如PDCCH order。由于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RV指示域、MCS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等均是在调度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传输时,用于指示相应的信息;比如,DCI format 1_0用于调度下行数据时,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用于指示下行数据所占用的频域资源。而当DCI为PDCCHorder时,其不再用于调度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因此,可以借助上述域来承载指示信息。在一个示例中,以下一个或多个域可以用于承载指示信息:HARQ编号指示域、RV指示域、MCS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新扩展的第二比特域、保留域。比如,若通过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来承载指示信息,则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取值可以为全1。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通过其它可能的域来承载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信息使用非C-RNTI加扰时,比如使用PO-RNTI加扰,由于PO-RNTI可以指示控制信息为PDCCH order,此种情形下,控制信息中也可以不包括指示信息。
以控制信息为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1_0为例,如表1所示,为控制信息所包括的域示例。
表1:控制信息所包括的域示例
Figure BDA0002196417510000111
基于表1,终端设备检测到用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1_0格式中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信息为全1时,确定其为PDCCH order。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C-RNTI加扰的DCIformat 1_0格式中的SIMID所指示的用户身份为第二用户身份,则可以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以控制信息为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1_1为例,如表2所示,为控制信息所包括的域示例。
表2:控制信息所包括的域示例
Figure BDA0002196417510000121
基于表2,终端设备检测到用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1_1格式中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信息为全1时,确定其为PDCCH order。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C-RNTI加扰的DCIformat 1_0格式中的SIMID所指示的用户身份为第二用户身份,则可以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示例性地,由上述表1和表2可以看出,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信息或者说控制信息中可以携带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索引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不增加UE的PDCCH盲检次数,控制信息的大小可以与原DCIformat的大小进行对齐,比如控制信息为DCI format 1_0时,其大小可以与用于下行数据调度的DCI format 1_0的大小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触发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方式1,可以是由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触发的;又比如方式2,可以是由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触发的(此时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的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后直接触发的(此时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下面对方式1和方式2进行说明。
方式1
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当终端设备确定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以第一用户身份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请求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步骤202中的控制信息。
在该种方式中,第一请求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请求后,根据第一请求中所携带的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可以获知终端设备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及,根据第一请求中所携带的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可以获知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需要随机接入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判断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与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说明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的网络设备;此种情形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上述的第一信息,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控制信息。若相同,则说明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自身获取第一信息,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1)第一请求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需要随机接入的小区的标识、终端设备的标识等,具体不做限定。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非激活态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nactive RNTI,I-RNTI)或5G系统临时用户标识(5G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ption identifier,5G-S-TMSI)。(2)网络设备的标识可以为基站标识符(gNB ID)(用于标识PLMN内的基站),或者,全球gNB ID(用于全局识别基站)。其中,全局gNB ID可以由gNB所属的PLMN的标识和gNB ID构成。(4)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所驻留的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的驻留小区,驻留小区是指终端设备在空闲态(RRC_idle)或去活动态(RRC_inactive)接收系统消息的小区。
方式2
第二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后,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网络设备,则此种情形下,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需要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后,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示例性地,第二请求中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请求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控制信息。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则此种情形下,第二网络设备确定需要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后,可以直接从自身获取第一信息,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知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比如,终端设备先以第一用户身份注册并和第一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获取了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当该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注册到第二网络时,可以将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和/或核心网网元。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时,可以读取保存的第一网络设备标识;或者,核心网网元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结合上述方式1和方式2,从第一网络设备的角度来看,第一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的驻留小区(驻留小区是指终端设备在RRC_idle或RRC_inactive接收系统消息的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后,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网络设备,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或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确定需要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知终端设备的驻留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比如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后,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驻留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的标识(即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又比如,核心网网元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驻留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基于上述描述,下面结合图3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可能的整体流程。假设终端设备支持SIM卡1(对应于第一用户身份)和SIM卡2(对应于第二用户身份),且终端设备中仅配置有一个射频Rx通路,比如上述图1d和图1e中所示意的情形。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终端设备在第一用户身份所属的网络中与第一网络设备建立连接。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比如小区1),并处于RRC_Connected态。
步骤302,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身份,即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
步骤303,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能力信息,并为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分配对应的标识,以及将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分别对应的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
步骤304,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分别对应的标识。
步骤305,终端设备确定需要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中的小区,并以第一用户身份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
步骤306,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请求,并根据第一请求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是否为同一网络设备,若是,则执行步骤307A和步骤308A,若不是,则执行步骤307B至310B。
步骤307A,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并将携带第一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步骤308A,终端设备接收控制信息,并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比如小区2)。
示例性地,小区1和小区2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的不同小区。
步骤307B,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一信息。
步骤308B,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三请求,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步骤309B,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并将携带第一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步骤310B,终端设备接收控制信息,并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第一用户身份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为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随机接入方法。且,当该终端设备仅配置有一个射频Rx通路时,采用上述方法实现触发以第二用户身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能够有效缩短第一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的中断时间。
实施例二
根据上述实施例一的内容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时,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相同网络中的不同网络设备,则可以避免不同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地,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相同网络中的同一网络设备,则可以避免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有效节省信令开销。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PLMN选择和小区选择的方法。因为PLMN选择用于确定服务终端设备的网络,小区选择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驻留小区,小区选择还可以用于确定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通过此方法,以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相同的PLMN,以及选择同一网络设备的小区。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进行PLMN选择和小区选择,进而在完成小区选择后,驻留在所选择的小区。
对于支持一个SIM卡(或者说支持一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来说,该终端设备的PLMN选择可以包括两个步骤:步骤1:PLMN搜索。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扫频,搜索终端设备所支持的频带中每个频点或特定频点(例如之前保存的频点)信号最强的小区,读取其广播信息,获得PLMN ID并上报给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步骤2:PLMN选择。终端设备的NAS按照优先顺序选择PLMN,或者根据用户的手动选择进行PLMN选择。进一步地,终端设备选择PLMN(比如选择的PLMN为第一PLMN)后,可以判断搜索到的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中是否存在可驻留的小区,若存在,则可以选择并驻留在该小区。其中,判断一个小区是否为可驻留小区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支持至少两个SIM卡(或者说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来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分别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和小区选择。然而,采用这种方式,由于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小区选择和以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小区选择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很有可能导致以第一用户身份选择的PLMN和以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的PLMN为不同的PLMN,和/或,以第一用户身份选择的小区和以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的小区为不同网络设备的小区。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于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设备,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两种可能的方案,为便于描述,称为方案一、方案二。下面以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用户身份(分别为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为例)为例,结合图4和图5分别对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描述。
方案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其中,第一PLMN为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
此处,终端设备可以以第一用户身份按照上述步骤1和步骤2所描述的方式进行PLMN选择,进而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为第一PLMN。示例性地,第一PLMN为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也可以理解为,第一PLMN为第一用户身份所属的PLMN。
步骤402,若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终端设备确定第一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可以搜索得到一个或多个PLMN,若一个或多个PLMN中包括第一PLMN,则可以判断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可以确定第一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若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可以判断一个或多个PLMN中除第一PLMN外的其它PLMN中是否存在小区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PLMN,若存在(比如第二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可以确定第二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设置,具体不做限定。示例性地,第一阈值可以为SlaveSIMRsrpThreshold。
步骤403,终端设备在第一PLMN选择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为第一PLMN后,可以判断搜索到的第一PLMN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是否存在可驻留的小区,若存在(比如小区1为可驻留的小区,小区1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则可以选择并驻留在小区1。
步骤404,若根据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比如小区2),且小区2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小区2。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和小区选择时,可以独立进行,终端设备在以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和小区选择可以参考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选择的PLMN和选择的小区,从而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相同的PLMN,以及选择同一网络设备的小区。
举个例子,假设终端设备中安装有SIM卡1和SIM卡2,SIM卡1支持第一频带,SIM卡2支持第二频带。比如,第一频带可以为n77频带,第二频带可以为n3频带。需要说明的是:(1)具体实施中,一个SIM卡可以支持多个频带,此处为便于描述,仅是以一个SIM卡支持一个频带为例进行描述。(2)SIM卡1可以为主卡,SIM卡2可以为辅卡;主辅卡可以是根据SIM卡的卡槽确定的,或者也可以是先发起RRC连接对应的SIM卡为主卡,另一个SIM卡为辅卡。
终端设备可以先根据SIM卡1对应的信息在SIM卡1的频率上搜索PLMN,再根据SIM卡2对应的信息在SIM卡2的频率上搜索PLMN。如表3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先在第一频带的频率F4和F5上搜索,得到PLMN1(F5)和PLMN2(F4);再在第二频带的频率F1、F2和F3上搜索,得到PLMN1(F1、F3)和PLMN2(F2)。其中,添加有下划线的小区为在某一频率上搜索到的PLMN的多个小区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
终端设备可以先基于搜索到的PLMN1(F5)和PLMN2(F4)中各个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SIM卡1对应的PLMN。比如,若p6>p10,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SIM卡1对应的PLMN为PLMN2。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若确定p4>SlaveSIMRsrpThreshold,则可以直接确定SIM卡2对应的PLMN为PLMN2。
表3:PLMN选择示例
Figure BDA0002196417510000161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类似于上述PLMN选择的方法来进行小区选择。比如若终端设备在SIM卡1对应的PLMN(即PLMN2)中选择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比如cell6),则针对于SIM卡2来说,若搜索到的PLMN2的多个小区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比如cell4),且cell4为可驻留的小区,则可以直接以SIM卡2对应的用户身份驻留在cell4。
方案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
步骤502,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
步骤503,若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均为所述第一PLMN。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集合,第一PLMN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LMN;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二PLMN集合,第二PLMN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LMN。
在一个示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PLMN集合和第二PLMN集合中均包括第一PLMN,则可以判断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可以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均为第一PLMN。
在又一个示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PLMN集合和第二PLMN集合中均包括第一PLMN和第二PLMN,则可以分别判断第一PLMN和第二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第一PLMN和第二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一阈值,则可以从第一PLMN和第二PLMN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如第一PLMN)作为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具体的选择方式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仅是以第一PLMN集合和第二PLMN集合中均包括第一PLMN和第二PLMN为例,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三PLMN和第四PLMN,可以参照该示例中所描述的方式来执行。
在又一个示例中,若第一PLMN集合和第二PLMN集合没有交集,则可以分别独立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和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
步骤504,终端设备若确定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第一PLMN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小区,以及根据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第一PLMN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二小区,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均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第一用户身份驻留在第一小区,以及以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第二小区。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选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第一用户身份进行PLMN搜索的搜索结果和以第二用户身份进行PLMN搜索的搜索结果,从而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相同的PLMN,从而当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方法来触发随机接入时,可以有效避免不同运营商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进行小区选择时,也是类似,即综合考虑以第一用户身份搜索到的小区和以第二用户身份搜索到的小区,进而尽量使得终端设备以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选择同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从而当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方法来触发随机接入时,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节省信令开销。此外,综合多个用户身份同时进行PLMN选择和/或小区选择还可以缩短PLMN选择和/或小区选择的时间,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差异之处在于:方案一中是先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和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进而在选择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时,可以参考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以及在选择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驻留小区时,可以参考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方案二中是综合考虑搜索结果,进而确定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以及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驻留小区和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驻留小区。除此差异之外的其它内容,二者可以相互参照。(2)方案一中的PLMN选择方法和方案二中的小区选择方法可以结合实施,或者,方案二中的PLMN选择方法和方案一中的小区选择方法可以结合实施。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需要说明的是:(1)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可以分别单独实施,或者,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也可以结合实施。(2)图2、图3、图4或图5中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便于描述而进行的编号,并不构成对各个步骤的先后执行顺序的限制;上述各个步骤中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图2、图3、图4或图5中的各个步骤也并非执行流程中的必要步骤,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以SIM卡1对应的用户身份注册在第一网络后,后续可以是由第一网络中的一个小区(比如归属于第一网络设备的一个小区)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也可以是由第一网络中的多个小区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其中,多个小区可以为归属于第一网络中的同一网络设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此种情形可以理解为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或者,多个小区也可以为归属于第一网络中的不同网络设备的小区,此种情形可以理解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类似地,终端设备以SIM卡2对应的用户身份注册在第二网络后,后续可以是由第二网络中的一个小区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也可以是由第二网络中的多个小区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装置6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装置6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6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信单元6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601可以是存储器。
该装置6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603用于执行图2中的步骤201、步骤203,以及图3中的步骤301、步骤302、步骤304、步骤305、步骤308A、步骤310B。处理单元602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至步骤404,以及图5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4。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连接的网络设备;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为第一PLMN;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所述第一PLMN;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PLM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均为所述第一PLMN;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PLM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处理单元602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
该装置600还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网络设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603用于执行图2中的步骤201、步骤202,以及图3中的步骤301、步骤303、步骤307A、步骤307B、步骤309B。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身份所处的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的网络设备,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7给出了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和收发器730。在一个示例中,该装置700可以实现图6所示意出的装置600的功能,具体来说,图6中所示意的通信单元603的功能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处理单元602的功能可由处理器实现,存储单元601的功能可以由存储器实现。比如,该装置7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7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终端设备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控制电路803、天线804以及输入输出装置805。该终端设备800可应用于如图1a、图1b或图1c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801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控制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802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803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803和天线804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805,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801可以读取存储器802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801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804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801,处理器801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存储器802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801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8中的处理器801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801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由处理器801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800能够实现图2至图5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8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9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920。所述RRU910可以称为通信单元,与图6中的通信单元603对应,可选地,该通信单元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11和射频单元912。所述RRU 9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BBU 92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910与BBU 9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9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6中的处理单元602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模块)920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控制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9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920还包括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所述存储器9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9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0能够实现图2和图3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9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或存储单元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实施例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配置一个射频Rx通路,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包括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所述方法包括:
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连接的网络设备;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DCI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新拓展的第一比特域、保留域;DC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索引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同步信号块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LMN为第一PLMN;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所述第一PLMN;
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PLMN为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PLM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第一PLMN;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得到所述第一PLMN;
若所述第一PLMN的小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PLMN均为所述第一PLMN;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属于所述第一PLM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信息搜索到的所述第一PLMN的多个小区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为可驻留的小区,则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小区。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身份所处的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终端设备中配置一个射频Rx通路;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为DCI,DCI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新拓展的第一比特域、保留域;DCI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索引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随机接入序列信息、随机接入载波信息、同步信号块SSB索引信息、与SSB索引相关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时机信息、载波标识;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若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不同的网络设备,则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二用户身份随机接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以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对应的标识。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849492.4A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69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9492.4A CN112469107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113829 WO2021047479A1 (zh) 2019-09-09 2020-09-0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9492.4A CN112469107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107A CN112469107A (zh) 2021-03-09
CN112469107B true CN112469107B (zh) 2022-06-14

Family

ID=74807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9492.4A Active CN112469107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9107B (zh)
WO (1) WO20210474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4443A (zh) * 2021-04-14 2021-07-1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184A (zh) * 2016-01-27 2016-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6851791A (zh) * 2015-12-07 2017-06-13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96435A (zh) * 2017-08-31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6830A (zh) * 2017-04-01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CN109691219A (zh) * 2016-09-15 2019-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sim无线通信设备上执行适应性接入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6976B1 (en) * 2010-12-15 2017-09-27 OCT Circui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IP-based paging for DSDS
CN104969589B (zh) * 2013-06-21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的接入处理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US20150373671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une away in multi-sim/multi-standby device
US20160174187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Data Throughput and Page Performance in a Multi-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7011876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 Radio Frequency Resource Chain In a Multi-Subscription Multi-Standby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ell Acquisition
US9769867B2 (en) * 2015-11-25 2017-09-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miza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dual SIM mobiles in connected mode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791A (zh) * 2015-12-07 2017-06-13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92184A (zh) * 2016-01-27 2016-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9691219A (zh) * 2016-09-15 2019-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sim无线通信设备上执行适应性接入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CN108886830A (zh) * 2017-04-01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CN107396435A (zh) * 2017-08-31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 WG2.SP-190248 "Revised SID: Study on system enablers for multi-SIM devices".20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107A (zh) 2021-03-09
WO2021047479A1 (zh)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1712B1 (ko)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13726496B (zh) 非授权频段上ssb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508639B (zh) 一种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178704B2 (e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nabling out-of-coverage device
WO2023130471A1 (zh)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5426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5553009A (zh) 用于nr覆盖范围增强的技术
CN1124690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23750A (zh) 接入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5678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resource exclusion for intra-devi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200021533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CN1124691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91529B2 (en) Utilizing NR guard band for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LTE-M in coexistence with NR
US20230232375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set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230074161A (ko) 자원 집합을 전송하는 방법과 단말 장치
CN116210326A (zh) 选择初始带宽部分bwp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906825A (zh)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09565831B (zh)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988772A (zh) 终端发现方法及设备
CN108702743B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1436397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508618B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5189851B (zh) 频域资源位置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US20220103410A1 (en) Lte-m carrier placement with guard band in nr band
WO2022100362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