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831B -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831B
CN109565831B CN201780047490.2A CN201780047490A CN109565831B CN 109565831 B CN109565831 B CN 109565831B CN 201780047490 A CN201780047490 A CN 201780047490A CN 109565831 B CN109565831 B CN 109565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user equipment
resource pool
network side
broadca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4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831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5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UE)、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UE)、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联网系统是基于LTE-D2D的一种侧行链路传输技术(SL,Sidelink,侧行链路),与传统的LTE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在3GPP Rel-14中对车联网技术(V2X)进行了标准化,定义了两种传输模式,分别为模式3和模式4,具体的:
模式3:车载终端的传输资源是由基站分配的,车载终端根据基站分配的资源在侧行链路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基站可以为终端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
模式4:车载终端采用侦听(sensing)+预留(reservation)的传输方式。车载终端在资源池中通过侦听的方式获取可用的传输资源集合,终端从该集合中随机选取一个资源进行数据的传输。
但是,随着车载终端(用户设备)能够进行多载波(多频率)数据收发的处理后,如何使得用户设备获取到另一个频率能够使用的接收资源池,就成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UE)、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就能够在一个用户设备能够在多个频率上进行收发的时候,基于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来确定是否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如此,就能够在用户设备处于多载波的场景下的时候,解决用户设备的资源配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硬件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
步骤102: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这里,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为车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另外,上述第一频率可以为当前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频率,第二频率可以理解为目标频率,也就是用户设备待连接的频率。
具体来说,前述步骤101中,所述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针对是否正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并不限定是否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接收。
也就是说,当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进行内部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候,用户设备就需要通过内部PLMN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因此,确定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反之,若用户设备仅在外部PLMN通信,则可以并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但仍可以进行数据的接收。
执行步骤102时,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其中,所述接收资源池可以理解为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资源池;也就是说,当接收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用户设备可以对接收资源池包括的资源进行接收,从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资源进行发送,以通过第二频率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
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用户设备(UE)通过上行CCCH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至网络侧,以请求建立一个RRC连接;
相应的,网络侧可以根据RRC连接请求的原因以及系统资源状态,确定UE建立在RRC专用信道上,并为UE分配RNTI、无线资源和其他资源(比如L1、L2资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或者,
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另外,还可以包括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网络侧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具体的,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接收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或者,是否包含有发送资源池判断之后,还可以为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发送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也就是说,网络侧可以通过第一频率发送来接收资源池,若没有发过来,则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并获取接收资源池。
或者,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不建立连接RRC连接;此时,可以直接到第二频率上获取广播消息。
另外,前述步骤102,还可以包括,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所述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也就是说,当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接收资源池的时候,可以接收第二频率发来的广播消息,然后从第二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检测是否存在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结合前述方案,本实施例,“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可以应用于场景:对于intra-PLMN情况,用户可以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但是对于inter-PLMN,用户不能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因此,“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也可以用“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intra/inter-PLMN通信”进行表示。
如果需要进行发送,则接入当前频率1上小区,即建立RRC连接,从而从专用RRC信令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进一步地,当前判断可以仅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例如: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发送资源池;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接收资源池;
当频率1上的小区在广播消息中包含频率2(第二频率)的指示。
如果不需要进行发送,则不需要建立连接,此时,可以转到目标频率(第二频率)上接收广播信息,从而获得接收资源池。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一个用户设备能够在多个频率上进行收发的时候,基于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来确定是否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如此,就能够在用户设备处于多载波的场景下的时候,解决用户设备的资源配置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
步骤202: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这里,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为车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另外,上述第一频率可以为当前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频率,第二频率可以理解为目标频率,也就是用户设备待连接的频率。
具体来说,前述步骤201中,所述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针对是否正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并不限定是否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接收。
也就是说,当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进行内部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候,用户设备就需要通过内部PLMN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因此,确定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反之,若用户设备仅在外部PLMN通信,则可以并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但仍可以进行数据的接收。
执行步骤202时,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
其中,所述接收资源池可以理解为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资源池;也就是说,当接收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用户设备可以对接收资源池包括的资源进行接收,从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资源进行发送,以通过第二频率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
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用户设备(UE)通过上行CCCH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至网络侧,以请求建立一个RRC连接;
相应的,网络侧可以根据RRC连接请求的原因以及系统资源状态,确定UE建立在RRC专用信道上,并为UE分配RNTI、无线资源和其他资源(比如L1、L2资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且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针对第二频率的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接收资源池。
或者,
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另外,还可以包括: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接收资源池。
具体的,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接收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或者,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发送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也就是说,网络侧可以通过第一频率发送来接收资源池,若没有发过来,则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并获取接收资源池。
或者,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不建立连接RRC连接;此时,可以直接到第二频率上获取广播消息。
另外,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
所述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也就是说,当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接收资源池的时候,可以接收第二频率发来的广播消息,然后从第二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检测是否存在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结合前述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具体为:“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可以应用于场景:对于intra-PLMN情况,用户可以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但是对于inter-PLMN,用户不能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因此,“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也可以用“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intra/inter-PLMN通信”进行表示。
如果需要进行发送,则接入当前频率1上小区,即建立RRC连接,从而从专用RRC信令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进一步地,当前判断可以仅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例如: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发送资源池;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接收资源池;
当频率1上的小区在广播消息中包含频率2(第二频率)的指示。
如果不需要进行发送,则不需要建立连接,此时,可以转到目标频率(第二频率)上接收广播信息,从而获得接收资源池。
在Rel-15中,eV2x拓展到了多载波场景,即一个UE可以同时在多于一个载波上进行收发。通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要在频率1也就是第一频率(与目标频率2不同,目标频率2也就是第二频率)上的网络如何指示用户是否需要接入当前频率1上小区,即建立RRC连接,从而从专用RRC信令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一个用户设备能够在多个频率上进行收发的时候,基于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来确定是否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如此,就能够在用户设备处于多载波的场景下的时候,解决用户设备的资源配置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31,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这里,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为车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另外,上述第一频率可以为当前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频率,第二频率可以理解为目标频率,也就是用户设备待连接的频率。
具体来说,第一处理单元31,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第一处理单元31,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针对是否正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并不限定是否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接收。
也就是说,当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进行内部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候,用户设备就需要通过内部PLMN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因此,确定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反之,若用户设备仅在外部PLMN通信,则可以并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但仍可以进行数据的接收。
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32,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其中,所述接收资源池可以理解为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资源池;也就是说,当接收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用户设备可以对接收资源池包括的资源进行接收,从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资源进行发送,以通过第二频率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
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用户设备(UE)通过上行CCCH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至网络侧,以请求建立一个RRC连接;
相应的,网络侧可以根据RRC连接请求的原因以及系统资源状态,确定UE建立在RRC专用信道上,并为UE分配RNTI、无线资源和其他资源(比如L1、L2资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或者,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另外,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网络侧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具体的,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接收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或者,是否包含有发送资源池判断之后,还可以为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发送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也就是说,网络侧可以通过第一频率发送来接收资源池,若没有发过来,则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并获取接收资源池,和/或发送资源池。
或者,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不建立连接RRC连接;此时,可以直接到第二频率上获取广播消息。
另外,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所述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也就是说,当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接收资源池的时候,可以等等第二频率发来的广播消息,然后从第二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检测是否存在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结合前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包括:
“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可以应用于场景:对于intra-PLMN情况,用户可以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但是对于inter-PLMN,用户不能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因此,“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也可以用“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intra/inter-PLMN通信”进行表示。
如果需要进行发送,则接入当前频率1上小区,即建立RRC连接,从而从专用RRC信令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进一步地,当前判断可以仅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例如: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发送资源池;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接收资源池;
当频率1上的小区在广播消息中包含频率2(第二频率)的指示。
如果不需要进行发送,则不需要建立连接,此时,可以转到目标频率(第二频率)上接收广播信息,从而获得接收资源池。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一个用户设备能够在多个频率上进行收发的时候,基于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来确定是否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如此,就能够在用户设备处于多载波的场景下的时候,解决用户设备的资源配置的问题。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41,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这里,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为车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另外,上述第一频率可以为当前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频率,第二频率可以理解为目标频率,也就是用户设备待连接的频率。
具体来说,第二处理单元41,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41,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针对是否正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并不限定是否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接收。
也就是说,当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进行内部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候,用户设备就需要通过内部PLMN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因此,确定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反之,若用户设备仅在外部PLMN通信,则可以并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但仍可以进行数据的接收。
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42,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
其中,所述接收资源池可以理解为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资源池;也就是说,当接收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用户设备可以对接收资源池包括的资源进行接收,从发送资源池中选择资源进行发送,以通过第二频率进行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
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用户设备(UE)通过上行CCCH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至网络侧,以请求建立一个RRC连接;
相应的,网络侧可以根据RRC连接请求的原因以及系统资源状态,确定UE建立在RRC专用信道上,并为UE分配RNTI、无线资源和其他资源(比如L1、L2资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且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针对第二频率的资源池之前,第二处理单元41,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接收资源池。
或者,
第二处理单元41,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或者,第二处理单元41,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发送资源池。
具体的,或者,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直接从广播消息中获取发送资源池即可;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也就是说,网络侧可以通过第一频率发送来接收资源池,若没有发过来,则通过第一频率建立RRC连接并获取接收资源池。
或者,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若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且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不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则不建立连接RRC连接;此时,可以直接到第二频率上获取广播消息。
另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41,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
所述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也就是说,当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接收资源池的时候,可以接收第二频率发来的广播消息,然后从第二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检测是否存在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结合前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可以具体为:
“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可以应用于场景:对于intra-PLMN情况,用户可以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但是对于inter-PLMN,用户不能在频率2上进行发送。因此,“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发送”也可以用“是否需要在目标频率2上进行intra/inter-PLMN通信”进行表示。
如果需要进行发送,则接入当前频率1上小区,即建立RRC连接,从而从专用RRC信令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进一步地,当前判断可以仅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例如: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发送资源池;
当频率1(第一频率)上的小区没有在广播消息中包含接收资源池;
当频率1上的小区在广播消息中包含频率2(第二频率)的指示。
如果不需要进行发送,则不需要建立连接,此时,可以转到目标频率(第二频率)上接收广播信息,从而获得接收资源池。
在Rel-15中,eV2x拓展到了多载波场景,即一个UE可以同时在多于一个载波上进行收发。通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要在频率1也就是第一频率(与目标频率2不同,目标频率2也就是第二频率)上的网络如何指示用户是否需要接入当前频率1上小区,即建立RRC连接,从而从专用RRC信令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一个用户设备能够在多个频率上进行收发的时候,基于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来确定是否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如此,就能够在用户设备处于多载波的场景下的时候,解决用户设备的资源配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硬件组成架构,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存储器5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4。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521和应用程序522。
其中,所述处理器51配置为:能够处理前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施前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装置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配置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调度方法。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31)

1.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所述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包括: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接收资源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网络侧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8.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所述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接收资源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且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针对第二频率的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接收资源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且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针对第二频率的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且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针对第二频率的资源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发送资源池。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包括: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15.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第一通信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获取网络侧配置的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接收资源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网络侧通过第一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
第一处理单元,判断所述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所述网络侧配置的发送资源池。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获取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网络侧配置的接收资源池。
22.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判断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获取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或外部PLMN通信,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第二通信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通过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通过专用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包含有第二频率上的通信子频率的接收资源池。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内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外部PLMN通信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述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接收资源池。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针对第二频率的指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判断第一频率的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有发送资源池。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当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在第二频率上进行数据发送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频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资源池。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二频率接收广播消息,从所述第二频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得接收资源池。
29.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30.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3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780047490.2A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565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9420 WO2019084934A1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831A CN109565831A (zh) 2019-04-02
CN109565831B true CN109565831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86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490.2A Active CN109565831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5831B (zh)
WO (1) WO20190849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6244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Rrc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接入网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8399A1 (ko) * 2015-03-19 2016-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CN106162901A (zh) * 2016-08-31 2016-11-2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7070962A1 (zh) * 2015-10-31 2017-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7842B (zh) * 2016-01-15 2019-06-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路侧单元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8399A1 (ko) * 2015-03-19 2016-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WO2017070962A1 (zh) * 2015-10-31 2017-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6162901A (zh) * 2016-08-31 2016-11-2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pport Multi-carrier Multi-PLMN Operations for PC5 Based V2X;Huawei 等;《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5,R2-164921》;20160826;第2-3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831A (zh) 2019-04-02
WO2019084934A1 (zh)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5081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EP351211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message
CN107371193B (zh) 一种带宽受限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CN11083112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137601A1 (zh)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US11134525B2 (en)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4451008A (zh)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06423A (zh) 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16210315A (zh) 信道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642020B (zh) 干扰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863500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 method for connecting to target device in network,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282905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网元
CN109891970B (zh)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69004B (zh)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565831B (zh) 一种接收资源池的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754119B (zh) 配置同步载波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U2766435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жи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о прям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терминал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2311493A (zh) 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691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73018A1 (zh) 系统信息传输资源的确定、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4762431A (zh) 用于调度上行链路传输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11988772A (zh) 终端发现方法及设备
EP3500045A1 (en)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relay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12512106B (zh)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3547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