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8997B -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8997B
CN112468997B CN202011183939.8A CN202011183939A CN112468997B CN 112468997 B CN112468997 B CN 112468997B CN 202011183939 A CN202011183939 A CN 202011183939A CN 112468997 B CN112468997 B CN 112468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request
current
queue
connection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39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8997A (zh
Inventor
黄小兵
罗勇
徐田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long Railway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long Railway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long Railway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long Railway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39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8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8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8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8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8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领域。应用于铁路调度,包括:获取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根据所述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本申请解决列车运行状态下由于网络频繁切换导致通话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是铁路运输重要基础设施,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为GSM-R系统,GSM-R系统为原铁道部从欧洲引入作为我国铁路专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方式与公网相同,已经在全国新建铁路得到大规模建设并广泛应用于列车调度。
随着移动网格的发展,4G通信广泛应用,但是在铁路行业尚未成熟,双网模式的存在,网络频繁切换直接影响到列车司机与调度对话是否稳定与通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列车运行状态下由于网络频繁切换导致调度通话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网控制方法,应用于铁路调度,包括:
获取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
根据所述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队列为接收的来自第一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一通话请求形成的队列,所述编号为所述第一队列中第一通话请求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号,
所述第二队列为接收的来自第二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二通话请求形成的队列,所述编号为所述第二队列中的第二通话请求中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号。
可选地,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发出所述第一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所述行车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可选地,若所述行车速度小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的连接,在所述在先当前通话请求连接通话结束后,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后的当前通话请求连接。
可选地,所述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包括:
检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通信线路状态,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其他状态,则在预设时间段内保持所述通话请求,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并未发生改变,则将所述当前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其他状态包括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获取所述第一队列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的编号,并根据所述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第二预备通话请求,并判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所述第二预备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是否结束,
若当所述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结束,则将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转换成当前第一通话请求,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未结束,则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进入所述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一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所述第二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二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
可选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双网控制系统,应用于铁路调度,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一通话请求,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放入第一队列并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按接收时刻顺序编号;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二通话请求,将所述第二通话请求放入第二队列并将所述第二通话请求按接收时刻顺序编号;
双网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根据所述编号获取所述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可选地,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若所述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发出所述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若发出所述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可选地,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若所述行车速度小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的连接,在所述在先当前通话请求连接通话结束后,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后的当前通话请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
检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通信线路状态,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其他状态,在预设时间段内保持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若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所述通信线路状态并未发生改变,则将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其他状态包括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
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队列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的编号,并根据所述编号获取所述第二队列中与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第二预备通话请求,并判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所述第二预备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是否结束,
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已经结束,则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转换成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
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未结束,则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放入所述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一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所述第二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二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网控制方法第一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网控制方法第二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网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一种双网控制方法,应用于铁路调度,其中,第一网络模式为GSM-R模式,第二网络模式为LTE-R模式,其中,GSM-R模式为2G网络,LTE-R模式为4G网络;来自GSM-R网络的通话请求为第一通话请求,来自LTE-R网路的通话请求为第二通话请求。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被调度列车发出携带标识的通话请求,该标识内容为被调列车的功能编号或其他可以将被调列车与其他列车相区别的特征;由于铁路沿线GSM-R以及LTE-R的网络同时存在,因此调度终端将持续接收第一通话请求和接收第二通话请求,第一通话请求和第二通话请求可能是多个;将多个第一通话请求放入第一队列,将多个第二通话请求放入第二队列,并且将放入队列的多个通话请求按照各自网络接收到的时刻先后顺序编号,编号第一位的为当前通话请求。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双网控制方法执行如下步骤:
101:获取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
102:根据该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103: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104:若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时间阈值的确定方法是同一通话请求通过双网络各自通信通道到达调度终端的时刻的差值,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说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和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是同一列车发来的同一通话请求,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即接通了2G网络下的通话请求,释放当前第二通话请求即拆除当前第二通话请求对应的通话连接。
由于目前铁路沿线的4G网络尚未完善,而GSM-R通信网络应用于铁路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因此优先建立2G网络的通话连接,避免了2G和4G网络出现频繁切换导致的通话掉线等影响通话质量的问题,使调度通信有序稳定的传输。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时间间隔大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形下,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双网控制方法中,步骤105:判断第一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所述行车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当前第二通话请求。行车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阈值,说明列车运行在高速模式下,网络的切换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优先建立2G网络通话连接,保证了调度终端与被调列车之间的有效通信。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列车行车速度的方式为通过机车安全信息综合检测装置即TAX箱直接获取,经过TAX箱调解出来的列车速度信息发送至双网控制模块,供双网控制模块与预设速度阈值进行判断。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若行车速度小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执行步骤106: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若来自4G网络,则建立4G网络的通话连接,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若来自2G网络,则建立2G网络的通话连接;行车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说明列车运行在低速模式下或者是停车状态下,此时4G网络相对列车高速运行时稳定,因此按照接收时刻的先后顺序接通,不影响调度通信有效传输的前提下,利用了4G网络的宽带优势。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在2G网络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前,检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通信线路状态,通信线路状态分为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以及空闲状态,在通信线路状态为空闲状态的情形下,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通信线路状态转换成通话状态,直到任意一方挂机,通话结束后通信线路状态由通话状态转换成空闲状态。在通信线路状态为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的情形下,在预设时间段内保持当前通话请求,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设定该预设时间段为10秒,超过10秒通信线路状态并未发生改变,则将当前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在通信线路状态变成空闲状态时,优先执行等待队列的通话请求,等待队列的多个通话请求按照放入队列的先后排序,按照先入先出的规则执行。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双网控制方法连续的执行对于接受到的通话请求的处理,在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获取第一队列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的编号,并根据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第二预备通话请求,并判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第二预备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是否结束,若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结束,则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转换成当前第一通话请求,若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未结束,则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进入等待队列;其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为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第二预备通话请求为第二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
进入等待队列的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进入等待队列的当前通话请求按照进入队列的时刻前后排序,按照先入先出的规则执行。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对应上述双网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双网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模式下即GSM-R网络111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一通话请求,将第一通话请求放入第一队列并将第一通话请求按接收时刻顺序编号;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接收第二网络模式下即LTE-R网络211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二通话请求,将第二通话请求放入第二队列并第二通话请求按接收时刻顺序编号;双网控制模块31,用于获取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根据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双网控制模块31还用于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第二通信模块21还用于释放当前第二通话请求。该双网控制系统应用于铁路调度,优先建立2G网络的通话连接,避免了2G和4G网络出现频繁切换导致的通话掉线等影响通话质量的问题,使调度通信有序稳定的传输。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双网控制模块31还用于判断若时间间隔不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发出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若发出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释放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双网控制模块31还用于判断若行车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的连接,在在先当前通话请求连接通话结束后,建立接收时刻在后的当前通话请求连接。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检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通信线路状态,若通信线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若通信线路状态为其他状态,在预设时间段内保持通话请求,若超过预设时间段,通信线路状态并未发生改变,则将当前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其中,其他状态包括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
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建立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双网控制模块31还用于获取第一队列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的编号,并根据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第二预备通话请求,并判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第二预备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双网控制模块31还用于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是否结束,若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已经结束,则双网控制模块31还用于将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转换成当前第一通话请求,若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未结束,则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将第一预备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其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为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第二预备通话请求为第二队列中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
在本发明申请的双网控制方法以及系统不限于用于本实施例中的被调度列车向调度终端发出通话请求,还可以用于调度终端向被调度列车发出通话请求,以及其他双网模式下通信传输的实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网控制方法,应用于铁路调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
根据所述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判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队列为接收的来自第一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一通话请求形成的队列,所述编号为所述第一队列中第一通话请求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号,
所述第二队列为接收的来自第二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二通话请求形成的队列,所述编号为所述第二队列中的第二通话请求中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号,第一网络模式为GSM-R模式,第二网络模式为LTE-R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发出所述第一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所述行车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并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行车速度小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的连接,在所述在先当前通话请求连接通话结束后,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后的当前通话请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包括:
检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通信线路状态,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则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其他状态,则在预设时间段内保持所述通话请求,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并未发生改变,则将当前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其他状态包括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获取所述第一队列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的编号,并根据所述编号获取第二队列中与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第二预备通话请求,并判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第二预备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是否结束,
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结束,则将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转换成当前第一通话请求,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未结束,则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进入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一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所述第二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二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
6.一种双网控制系统,应用于铁路调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一通话请求,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放入第一队列并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按接收时刻顺序编号;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模式下的多个携带标识的第二通话请求,将所述第二通话请求放入第二队列并将所述第二通话请求按接收时刻顺序编号;
双网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队列中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编号,根据所述编号获取所述第二队列中与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与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则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第一网络模式为GSM-R模式,第二网络模式为LTE-R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若所述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发出所述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若发出所述通话请求的列车的行车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同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释放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若所述行车速度小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先的当前通话请求的连接,在所述在先当前通话请求连接通话结束后,建立所述接收时刻在后的当前通话请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
检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通信线路状态,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
若所述通信线路状态为其他状态,在预设时间段内保持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若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所述通信线路状态并未发生改变,则将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其他状态包括通话状态、正在呼叫或正在接听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双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建立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
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队列中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的编号,并根据所述编号获取所述第二队列中与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编号相同的第二预备通话请求,并判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与第二预备通话请求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则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是否结束,
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已经结束,则所述双网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转换成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
若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连接未结束,则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放入等待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一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一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所述第二预备通话请求为所述第二队列中所述当前第二通话请求的下一个通话请求。
CN202011183939.8A 2020-10-29 2020-10-29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468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939.8A CN112468997B (zh) 2020-10-29 2020-10-29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939.8A CN112468997B (zh) 2020-10-29 2020-10-29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8997A CN112468997A (zh) 2021-03-09
CN112468997B true CN112468997B (zh) 2024-04-26

Family

ID=7483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3939.8A Active CN112468997B (zh) 2020-10-29 2020-10-29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899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7942A1 (de) * 2004-11-12 2006-05-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nterstützung eines Handovers zwischen einer mobilen und einer stationären Funkstation eines Netzwerkes
CN102316544A (zh) * 2011-07-11 2012-01-11 铁道部运输局 机车无线通信中多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08848468A (zh) * 2018-05-30 2018-11-20 中国铁路总公司 基于lte-r的铁路调度通信系统
CN109314922A (zh) * 2017-05-17 2019-02-05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基于速度的网络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10290538A (zh) * 2019-07-19 2019-09-2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基于lte+dmr宽窄带融合技术的铁路站场综合承载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4463B2 (en) * 2010-02-17 2015-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pages of an access terminal when the access terminal is engaged in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7942A1 (de) * 2004-11-12 2006-05-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nterstützung eines Handovers zwischen einer mobilen und einer stationären Funkstation eines Netzwerkes
CN102316544A (zh) * 2011-07-11 2012-01-11 铁道部运输局 机车无线通信中多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09314922A (zh) * 2017-05-17 2019-02-05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基于速度的网络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08848468A (zh) * 2018-05-30 2018-11-20 中国铁路总公司 基于lte-r的铁路调度通信系统
CN110290538A (zh) * 2019-07-19 2019-09-2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基于lte+dmr宽窄带融合技术的铁路站场综合承载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与GSM-R的业务兼容性和互联互通研究;刘立海;;铁道建筑技术(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8997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8468B (zh) 基于lte-r的铁路调度通信系统
CN107846434A (zh) 一种车联网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车联网系统
KR20040019379A (ko) 서버,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위치 정보 관리 방법, 무선기지국, 이동국,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호출 방법및 이동 통신 방법
CN110435724B (zh) 一种将中国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与欧洲列车控制系统互联互通的方法
CA2659173A1 (en) A method for requesting radio resources for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in gprs system
CN1794689A (zh) 无线机车信号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CN113115263B (zh)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乘客紧急视频对讲联动系统
CN101321398B (zh) 一种紧急呼叫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0884536A (zh) 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
CN114189943A (zh) 一种铁路数字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1877890A (zh) 确定参与CoMP传输小区和传输数据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468997B (zh) 双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580372B (zh) 一种v2x网络中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538780B (zh) 基站、通信系统和基站控制装置
CN100349484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组呼时短数据的传输方法
CN106604250B (zh) 一种td-lte集群系统预占优先呼叫的实现方法
CN112653483B (zh) 一种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乘客紧急对讲系统及方法
CN101505484B (zh) 一种实现语音组呼资源恢复的方法
CN202816139U (zh) 基于GPRS和ZigBee技术的公交车智能监测系统
CN101502139B (zh) 一种在集群通信中快速接入的方法
CN105430098B (zh) 一种具有扫描优先级的轨交调度系统
CN107635285A (zh)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11056A (zh) 一种使用更早指配缩短紧急组呼建立时间的方法
CN108566679A (zh) Td-lte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下实现快速点名的方法
CN114827100B (zh) 一种出租车电召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