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7894A -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7894A
CN112467894A CN202011357260.6A CN202011357260A CN112467894A CN 112467894 A CN112467894 A CN 112467894A CN 202011357260 A CN202011357260 A CN 202011357260A CN 112467894 A CN112467894 A CN 112467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system
load
impedan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7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芳�
郭彦杰
王丽芳
陶成轩
张玉旺
李树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3572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78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7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7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根据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可见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辨识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另外,本发明仅仅测量发射端的一个电压变量即可确定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的辨识值,测量简单,易于实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系统具有不需要导线物理连接、安全便捷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负载等效电阻和负载电压等负载参数对于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输出功率等性能指标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负载参数的辨识,能够更好地实现无线充电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控制。专利CN 106816965 B“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线圈自感的辨识方法”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线圈自感参数的辨识方法,但未涉及负载参数的辨识。专利CN107482786 B“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估计方法”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的辨识方法,但需要测量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的电压;为了便于系统控制,测量的接收端电压需要通过无线通讯等方式传输至系统发射端,从而增加了复杂性和实施难度。专利CN107490737 B“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估计方法”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的辨识方法,但需要同时测量系统发射端的多个电压和电流变量,增加了实施难度和复杂度,并且只能辨识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值,而不能实现负载电压的辨识。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且能够同时实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辨识的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同时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
步骤S2: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
步骤S3: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
步骤S5: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
可选地,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21
其中,Z11,Z12,Z21和Z22均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Z1和Z2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Z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Zp,Z1p和Z1s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Zs,Z2p和Z2s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
可选地,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22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23
Xe=ωLe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31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32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33
其中,Rinv和L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等效输入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Re,Le和Xe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电感部分和电抗部分,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R11和X11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1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12和X1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22和X2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2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Z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的阻抗,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
可选地,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34
其中,a0,a1,…am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y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值,Rl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组数。
可选地,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具体公式为:
a0+a1RL_iden+a2RL_iden 2+…+amRL_iden m=Uc1p_m (4);
其中,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Uc1p_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的测量值,a0,a1,…am均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
可选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41
其中,Re_iden和Le_iden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的辨识值,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Ze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辨识值,Gu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压传递函数,Z11,Z12,Z21和Z22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Uinv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Udc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α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控制移相角,Ub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的辨识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阻抗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
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
简化模块,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
第一辨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
第二辨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
可选地,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51
其中,Z11,Z12,Z21和Z22均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Z1和Z2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Z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Zp,Z1p和Z1s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Zs,Z2p和Z2s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
可选地,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52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53
Xe=ωLe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61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62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63
其中,Rinv和L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等效输入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Re,Le和Xe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电感部分和电抗部分,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R11和X11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1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12和X1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22和X2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2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Z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的阻抗,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
可选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64
其中,Re_iden和Le_iden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的辨识值,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Ze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辨识值,Gu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压传递函数,Z11,Z12,Z21和Z22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Uinv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Udc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α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控制移相角,Ub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的辨识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可见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辨识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另外,本发明仅仅测量发射端的一个电压变量即可确定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的辨识值,测量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系统的具体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同时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采用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Udc为电源,Cin为输入滤波电容,开关管G1-G4组成逆变器,Lp为逆变器输出电感,C1s和C1p为原边补偿电容,L1为原边线圈,L2为副边线圈、C2s和C2p均为副边补偿电容,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功率二极管D1-D4组成全桥整流电路,Co为输出滤波电容,Lo为输出滤波电感,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Urec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压,Ub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Ib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流,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输入端与电源Udc相连,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输出端与逆变器G1-G4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G1-G4的输出端与逆变器输出电感Lp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输出电感Lp的输出端与原边补偿电容C1s和C1p的输入端连接,原边补偿电容C1s和C1p的输出端与原边线圈L1的输入端连接,原边线圈L1的输出端与副边线圈L2的输入端连接,副边线圈L2的输出端与副边补偿电容C2s和C2p的输入端连接,副边补偿电容C2s和C2p的输出端与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Ls的输入端连接,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Ls的输出端与全桥整流电路D1-D4的输入端连接,全桥整流电路D1-D4的输出端与输出滤波电容Co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输入端连接,输出滤波电容Co和输出滤波电感Lo的输出端与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连接。
本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方法,辨识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由原边线圈L1和副边线圈L2组成的无线充电线圈,由逆变器输出电感Lp、原边补偿电容C1s和C1p组成发射端补偿电路,由副边补偿电容C2s和C2p以及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Ls组成的接收端补偿电路。
步骤S2: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
步骤S3: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
步骤S5: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
下面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论述:
步骤S1: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091
其中,Z11,Z12,Z21和Z22均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Z1和Z2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Z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Zp,Z1p和Z1s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Zs,Z2p和Z2s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
在确定二端口网络模型参数之前,需要通过阻抗分析仪等设备测量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值,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值,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值,以及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值。
步骤S2: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01
其中,Rinv和L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等效输入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Re,Le和Xe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电感部分和电抗部分,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R11和X11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1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12和X1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22和X2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2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Z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的阻抗,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
步骤S3: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11
其中,a0,a1,…am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y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值,Rl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组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具体公式为:
a0+a1RL_iden+a2RL_iden 2+…+amRL_iden m=Uc1p_m (4);
其中,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Uc1p_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的测量值,a0,a1,…am均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
步骤S5: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12
其中,Re_iden和Le_iden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的辨识值,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Ze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辨识值,Gu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压传递函数,Z11,Z12,Z21和Z22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Uinv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Udc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α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控制移相角,Ub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的辨识值。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阻抗参数确定模块1,用于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
关系确定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
简化模块3,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
第一辨识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
第二辨识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21
其中,Z11,Z12,Z21和Z22均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Z1和Z2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Z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Zp,Z1p和Z1s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Zs,Z2p和Z2s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31
其中,Rinv和L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等效输入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Re,Le和Xe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电感部分和电抗部分,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R11和X11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1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12和X1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22和X2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2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Z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的阻抗,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41
其中,Re_iden和Le_iden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的辨识值,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Ze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辨识值,Gu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压传递函数,Z11,Z12,Z21和Z22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Uinv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Udc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α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控制移相角,Ub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的辨识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802940000000142
其中,a0,a1,…am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y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值,Rl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组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具体公式为:
a0+a1RL_iden+a2RL_iden 2+…+amRL_iden m=Uc1p_m (4);
其中,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Uc1p_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的测量值,a0,a1,…am均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
具体举例:
当电池电压Ub为300V时,辨识得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的值为39.14Ω,辨识得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的值为304.73V;对比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和负载电压的实验测量值39.13Ω和300V,可得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结果与实验测量值仅相差0.01Ω,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的辨识误差小于1.6%,达到了比较高的精度。故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只测量发射端一个电压变量的基础上,实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与负载电压的同时辨识,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
步骤S2: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
步骤S3: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
步骤S5: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11
其中,Z11,Z12,Z21和Z22均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Z1和Z2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Z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Zp,Z1p和Z1s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Zs,Z2p和Z2s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21
其中,Rinv和L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等效输入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Re,Le和Xe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电感部分和电抗部分,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R11和X11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1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12和X1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22和X2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2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Z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的阻抗,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31
其中,a0,a1,…am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y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值,Rli为第i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组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具体公式为:
a0+a1RL_iden+a2RL_iden 2+…+amRL_iden m=Uc1p_m (4);
其中,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Uc1p_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的测量值,a0,a1,…am均为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得到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m为多项式阶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32
其中,Re_iden和Le_iden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的辨识值,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Ze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辨识值,Gu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压传递函数,Z11,Z12,Z21和Z22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Uinv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Udc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α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控制移相角,Ub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的辨识值。
7.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阻抗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
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
简化模块,用于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多项式函数;
第一辨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项式函数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
第二辨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无线充电系统构建二端口网络模型,并确定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41
其中,Z11,Z12,Z21和Z22均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Z1和Z2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阻抗,Zm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阻抗,Zp,Z1p和Z1s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Zs,Z2p和Z2s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补偿电感、并联补偿电容和串联补偿电容的阻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确定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51
其中,Rinv和L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等效输入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Re,Le和Xe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电感部分和电抗部分,RL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R11和X11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1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12和X1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1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R22和X22分别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阻抗参数Z22的电阻部分和电抗部分,Uinv和Iinv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Z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感的阻抗,Uc1p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容的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等效电阻值辨识无线充电系统负载电压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2802939990000061
其中,Re_iden和Le_iden分别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电阻部分和电感部分的辨识值,RL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等效电阻的辨识值,Ls为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电感,ω为无线充电系统工作角频率,Ze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等效负载阻抗的辨识值,Gu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与无线充电系统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压传递函数,Z11,Z12,Z21和Z22为包含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和补偿电路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阻抗参数,Uinv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补偿电路的输入电压,Udc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α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逆变器的控制移相角,Ub_iden为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的辨识值。
CN202011357260.6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24678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7260.6A CN112467894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7260.6A CN112467894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7894A true CN112467894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7260.6A Pending CN112467894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78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497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互感参数辨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81824A1 (en) * 2013-08-06 2016-06-23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thods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Load Monitoring and Outpu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6816965A (zh) * 2017-01-18 2017-06-09 同济大学 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线圈自感的辨识方法
CN107482786A (zh) * 2017-07-04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估计方法
CN107490737A (zh) * 2017-08-17 2017-12-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估计方法
CN107979298A (zh) * 2017-12-13 2018-05-0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整流桥负载等效阻抗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81824A1 (en) * 2013-08-06 2016-06-23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thods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Load Monitoring and Outpu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6816965A (zh) * 2017-01-18 2017-06-09 同济大学 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线圈自感的辨识方法
CN107482786A (zh) * 2017-07-04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估计方法
CN107490737A (zh) * 2017-08-17 2017-12-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估计方法
CN107979298A (zh) * 2017-12-13 2018-05-0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整流桥负载等效阻抗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JIE GUO,ET AL.: "Battery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Rectifier Loa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497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互感参数辨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7061B (zh) 一种可自动恒流-恒压切换的三线圈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CN109617250B (zh) 一种基于组合型拓扑的抗偏移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6532987B (zh) 一种关于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
CN110429718B (zh) 一种基于一次侧参数辨识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恒压控制方法
CN111106676A (zh) Lcc-s型mc-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1898289B (zh)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lcc-s拓扑参数设计方法
WO2022116413A1 (zh) 一种可切换无线电能传输线圈与补偿电容的可变电路拓扑
CN210074889U (zh)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特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4928181A (zh) 基于双侧lcc补偿网络的多中继mc-wpt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
CN109687604B (zh) 适用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02251B (zh) 可自适应全调谐的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补偿参数设计方法
CN113765232A (zh) 一种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分数阶恒流输出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11697711B (zh) 一种多发射-多拾取-多负载ipt系统交叉耦合系数消除方法和电路及系统
CN115632491A (zh) 一种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补偿方法
CN112467894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CN110867973B (zh) 一种静态-动态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线或离线互感辨识方法
CN113258687B (zh) 双边lc补偿型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11654118B (zh) 基于倍压整流器的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功率波动抑制方法
US11309743B1 (en) Balanced-current circuit structure and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for bifilar winding coil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10311473A (zh)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特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971009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5616469A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误差检定电路和误差检定方法
CN112018905B (zh) 一种lccl-lc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
CN115173717A (zh)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固态变压器系统及辅助电源获取与输入电压均压的方法
Namiki et al. Magnetic Field Resonant Coupling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omparison of Multiple Circuits Using LC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