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2425A -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2425A
CN112462425A CN202011172085.3A CN202011172085A CN112462425A CN 112462425 A CN112462425 A CN 112462425A CN 202011172085 A CN202011172085 A CN 202011172085A CN 112462425 A CN112462425 A CN 112462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information
target
data
logical
l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20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鹰鹏
刘勇
赵珉
戚群丽
张红军
刘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1720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2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2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2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道头信息和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对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根据排序结果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本发明可以更高效高质量地分离OBN混采数据中存在的多种类型干扰源产生的混叠干扰。

Description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地震勘探OBN(Ocean Bottom Node,海底节点)高密度采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均采用多震源同时激发(混采)的方式。该方式在节省野外采集成本的同时,也产生了震源间的交叉干扰,形成严重的混叠噪声。为了消除交叉混叠噪声,需要在室内做噪音分离处理工作。在实际的海洋OBN地震勘探混采施工过程中,由于海域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导致局部地区采集观测系统呈不规则展布;同时由于OBN高效混采施工的特点,采集的数据中存在大量随机的非生产炮,它们包括为驱逐海洋哺乳动物设置的软启动炮、多线束施工造成的重炮、采集船偏离航线时生产的废炮和船设备原因导致的坏炮等。事实上,大部分非生产炮却又与生产炮位置重合,此时数据中会存在两种类型干扰源:逻辑位置不重复的干扰源和逻辑位置重复(重复一次或者多次)的干扰源。位置不重复的干扰源易于识别,然而,重合位置处的干扰源产生的混叠噪音在反演过程中很难被有效预测,导致混叠噪音分离不干净,仍存在严重的残留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可以更高效高质量地分离OBN混采数据中存在的多种类型干扰源产生的混叠干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所述道头信息和所述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所述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对每个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所述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所述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所述非生产炮的优先级;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对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第二数据组包括多个子分类,每个子分类中包括优先级相同的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道头信息和所述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所述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排序模块,用于对每个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所述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所述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所述非生产炮的优先级;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对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第二数据组包括多个子分类,每个子分类中包括优先级相同的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关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案,该方案首先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道头信息和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该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再对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非生产炮的优先级;根据排序结果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第二数据组包括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实现对存在重炮位置的识别,再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基于排序结果对重炮的逻辑坐标进行分类,实现对所有干扰源识别及重新定义,基于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便更高效高质量地分离OBN混采数据中存在的多种类型干扰源产生的混叠干扰。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常规稀疏反演法噪音分离前数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常规稀疏反演法噪音分离之后数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发炮点实际坐标位置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发炮点逻辑坐标位置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炮逻辑桩号预处理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炮逻辑桩号预处理后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迭代动态映射技术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业应用软件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常规稀疏反演法分离炮集数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迭代动态映射技术应用后分离炮集数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始混叠道集分离效果对比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常规稀疏反演分离效果对比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迭代动态映射技术的稀疏反演分离效果对比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迭代动态映射技术和炮逻辑坐标预处理的稀疏反演分离效果对比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类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混采数据分离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直接去噪的分离方法和基于稀疏反演预测噪音的分离方法。基于去噪的分离方法利用混叠干扰在共炮域外的其他域呈随机性的特点来直接压制干扰,这些基于去噪的分离方法效率高,成本低,但是数据混叠度较高时,分离效果不理想。而基于稀疏反演预测噪音的分离方法,对混叠度较高的数据,虽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识别出所有类型的激发干扰源;其次采集施工的观测系统要满足相对的规则性。
常规的稀疏反演法在实际的OBN高效混采数据分离处理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如图2和图3所示,混叠噪音分离不干净,仍存在严重的残留噪音。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先利用炮逻辑桩号预处理技术,对不规则展布的炮点激发源进行规则化;然后通过迭代动态映射技术,自动识别混采施工中重合位置的交叉干扰源,全局统一标识逻辑位置不重合的干扰源和逻辑位置重合的干扰源;最后使得稀疏反演法可以有效分离去除混叠噪音,从而提供信噪比和保真度更高的资料。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道头信息包括目标炮的激发位置的实际勘探信息,逻辑坐标信息用于确定每个目标炮的准确的逻辑激发位置。
步骤S104,根据道头信息和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道头信息和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判断,如果某个激发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则将确定该激发位置的逻辑坐标信息作为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目标炮是待激发的炮,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例如,目标炮包括炮A、炮B和炮C,其中,若炮A是检波点A的生产炮,则炮B和炮C是检波点A的非生产炮,若炮B是检波点B的生产炮,则炮A和炮C是检波点B的非生产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检波点对应多个激发位置,每个激发位置可能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对目标检波点对应的每个激发位置进行判断,是否存在目标逻辑坐标信息。
步骤S106,对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激发位置可以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多个目标炮中包括目标检波点的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在排序时,将生产炮排序的优先级设置成高于任意非生产炮的优先级,按照炮激发的优先级顺序,对目标检波点的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分别进行排序,可以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排序结果个数与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组数相同。
步骤S108,根据排序结果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得到排序结果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组,将每个排序结果中下一优先级目标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添加至同一个子分类中,第二数据组中包括多个子分类。第二数据组包括多个子分类,每个子分类中包括优先级相同的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
步骤S110,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对每个目标检波点确定其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使用矩阵进行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检波点为单位执行上述步骤S102-步骤S1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案,该方案首先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道头信息和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该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再对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非生产炮的优先级;根据排序结果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第二数据组包括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实现对存在重炮位置的识别,再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基于排序结果对重炮的逻辑坐标进行分类,实现对所有干扰源识别及重新定义,基于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便更高效高质量地分离OBN混采数据中存在的多种类型干扰源产生的混叠干扰。
考虑到对于激发位置其逻辑坐标表征的方位关系,与它实际坐标表征的方位关系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之前,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初始逻辑坐标信息;若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不匹配,则确定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匹配;根据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记录第一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位置可以作为参考点,利用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对第一位置的逻辑坐标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Figure BDA0002747601570000071
其中,xLN为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xL0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xP为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xP0为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Int为逻辑坐标间隔;Δ为规避重炮的调整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逻辑坐标间隔是生成初始逻辑坐标信息时使用的步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规避重炮的调整因子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相关人员使用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生成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之后,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将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转换为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初始逻辑坐标信息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的逆映射,可以将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转换为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为了提升数据分类准确度和效率,根据排序结果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一目标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组;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将每个排序结果中下一个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下一个数据单元,直至将每个排序结果的全部目标炮完成添加,得到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将第一数据单元和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添加至第二数据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在排序结果中,包括:炮01、炮02、炮03…炮N,第一目标炮为炮1,第一数据组中包括不同排序结果中的炮01,并且,每个炮01都是其所在排序结果中的生产炮。第二目标炮为炮02,则第一数据单元中包括不同排序结果中的炮02,…,第X目标炮为炮X,则第X-1数据单元中包括不同排序结果中的炮X,第二数据组中包括多个子单元,子单元分别为第一数据单元、第二数据单元…第X-1数据单元。
为了便于把控交叉干扰对生产炮的影响程度,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获取预设干扰炮数阈值;计算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若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大于预设干扰炮数阈值,则将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干扰炮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预设干扰炮数阈值用于确定干扰到的生产炮的数量上限。
为了有效分类多类混叠干扰,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之后,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稀疏反演法分离技术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分离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的交叉干扰源。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该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介绍。
第1环节:炮逻辑桩号预处理技术,分为2个步骤:
1)通过野外采集施工提供的信息,筛选出逻辑位置异常的所有激发炮点。所谓异常是指它的逻辑坐标表征的方位关系,与它实际坐标表征的方位关系不匹配,如图4和图5所示。
2)针对筛选出的异常位置激发炮点,利用其实际坐标信息,重新计算其逻辑坐标,使处理后的逻辑坐标相对方位关系与物理坐标保持一致,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47601570000081
其中:xLN为计算后的逻辑坐标;xL0参照点的初始逻辑坐标;xP为物理坐标;xP0为参照点的物理坐标;Int为逻辑坐标间隔;Δ为规避重炮的调整因子。
处理前后的逻辑坐标如图6和图7所示,预处理后的异常激发炮点逻辑位置已经能反映其实际的位置情况。
3)同时保留原始逻辑坐标信息。
第2环节:迭代动态映射技术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案具体操作分为以下7个步骤:
1)通过道头信息输入,对每一个重复的激发炮点位置上的所有重炮排序,排序原则是生产炮序号始终为1,非生产炮序号从2开始。在迭代开始之前,此时逻辑坐标系统定义为0系统,该系统下只能识别序号为1的生产炮,而序号大于1的所有非生产炮,因为位置重复,此时无法被识别。然而,序号大于1的非生产炮有些是交叉干扰源,需要被识别,有些不是交叉干扰源,为保证稀疏反演法分离效率则需要丢弃。
2)第一轮迭代开始,所有激发源的GPS激发时间信息,从重炮点的序号2位置的非生产激发炮开始,逐炮分析统计其干扰到的生产炮的个数,分析搜索时间范围为[(7-T)秒,(7+T)秒](7s为记录长度,T由共检波点道集的强相干噪声的延续时间确定);
3)设定门槛值,将干扰到的生产炮数大于该门槛值的激发源,认定为是交叉干扰源,标记并为其建立新逻辑坐标系统,定义为1系统。将0系统里的激发源和本次迭代识别到的交叉干扰源统一映射到1系统中。此时1系统内序号为1的生产炮和被识别的序号为2的交叉干扰源,位置已经不重复。完成本轮迭代的动态映射。
4)再迭代第二轮,针对重炮点的序号3位置非生产炮激发源,分析搜索其干扰范围,同样设定门槛值,标记并识别交叉干扰源,建立新逻辑坐标系统,定义为2系统。将1系统里的激发源和本次迭代识别到的交叉干扰源统一映射到2系统中。此时2系统内序号为1的生产炮、被识别的序号为2的交叉干扰源,以及被识别的序号为3的交叉干扰源,位置已经不重复。完成本轮迭代的动态映射。
5)最后迭代至重炮点的序号N位置,定义N+1系统,直到所有重复的点迭代完毕。
6)将各轮迭代产生的映射函数关系整合,得到从0系统映射到N+1系统的映射函数关系,定义为全局映射函数关系。通过该关系,炮点的逻辑位置可以在0系统和N+1系统之间相互转换。
7)将炮点逻辑坐标转换到最终的N+1逻辑系统下,此时所有生产炮,以及所有交叉干扰源位置不再重复,均能被有效识别,应用稀疏反演法分离技术,即可有效分离多类混叠干扰。
8)分离混叠干扰后,将所有炮点逻辑坐标转换回0系统,同时恢复炮逻辑坐标预处理之前保存的部分异常的激发炮点的原始逻辑坐标信息。
该方案可以开发成工业化应用软件,软件界面如图9所示,在海外A区块某OBN高效混采数据的分离处理过程中,通过分析OBN混采施工特点,总结归类产生混叠噪音的干扰源的种类,将与实际位置有偏差的干扰源做规则化预处理,同时高效地识别了重合位置处的所有干扰源,最后将所有干扰源识别并重新定义后,使稀疏反演法更好地,更有效地分离数据中存在的多种类型干扰源产生的混叠干扰,共检波点道集分离效果对比图如图10-图15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首先,使用炮逻辑桩号预处理技术,利用干扰源的物理坐标信息对其逻辑坐标做预处理,使处理后的逻辑坐标相对方位关系与物理坐标保持一致,同时在预处理过程中,尽量规避更多的激发源的重合现象;其次,使用迭代动态映射技术,通过设定相关门槛值,以迭代的方式,将重合位置处原本无法辨别的多个干扰源,依次映射到同一个逻辑坐标系统下,在统筹保持其原先位置相对方位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在迭代结束后,全局统一重新定义所有干扰源的逻辑位置,达到识别数据中全部干扰源的目的。该方法提出迭代动态映射技术和炮逻辑桩号预处理技术相结合,自动识别多种类型的交叉干扰源,使得稀疏反演法可以顺利去除数据中所有类型的干扰源产生的复杂混叠噪音,从而达到自动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分离处理任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参见图16所示的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道头信息和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排序模块63,用于对每个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非生产炮的优先级;分类模块64,用于根据排序结果对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第二数据组包括多个子分类,每个子分类中包括优先级相同的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关系模块65,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7所示的另一种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还包括预处理模块67,参见图18所示的预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预处理模块包括: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单元72,用于若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不匹配,则确定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匹配;计算单元73,用于根据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记录单元74,用于记录第一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Figure BDA0002747601570000111
其中,xLN为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xL0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xP为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xP0为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Int为逻辑坐标间隔;Δ为规避重炮的调整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7所示的另一种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还包括转换模块66,用于:将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转换为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9所示的分类模块结构示意图,分类模块,包括:第一添加单元81,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一目标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组;第二添加单元82,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第三添加单元83,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下一个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下一个数据单元,直至将每个排序结果的全部目标炮完成添加,得到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第四添加单元84,用于将第一数据单元和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添加至第二数据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添加单元,具体用于:获取预设干扰炮数阈值;计算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若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大于预设干扰炮数阈值,则将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7所示的另一种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还包括分离模块68,具体用于:利用稀疏反演法分离技术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分离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的交叉干扰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参见图2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框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91、处理器92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任一种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道头信息和所述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所述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
对每个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所述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所述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所述非生产炮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对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第二数据组包括多个子分类,每个子分类中包括优先级相同的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若所述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所述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不匹配,则确定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所述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匹配;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所述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记录所述第一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所述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Figure FDA0002747601560000011
其中,xLN为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xL0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xP为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xP0为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Int为逻辑坐标间隔;Δ为规避重炮的调整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生成OBN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转换为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对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包括:
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一目标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组;
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
将每个排序结果中下一个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下一个数据单元,直至将每个排序结果的全部目标炮完成添加,得到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
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添加至第二数据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包括:
获取预设干扰炮数阈值;
计算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大于所述预设干扰炮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利用稀疏反演法分离技术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分离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的交叉干扰源。
8.一种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道头信息和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道头信息和所述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目标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位置用于激发多个目标炮;所述多个目标炮包括一个生产炮和至少一个非生产炮;
排序模块,用于对每个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的所述多个目标炮排序,得到多个排序结果;每个所述排序结果中生产炮的优先级高于任意所述非生产炮的优先级;
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排序结果对所述目标逻辑坐标信息进行分类,得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所述第二数据组包括多个子分类,每个子分类中包括优先级相同的非生产炮的逻辑坐标信息
关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组和所述第二数据组确定目标检波点的全部目标炮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作为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处理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所述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不匹配,则确定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与所述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确定的方位关系匹配;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所述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第一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所述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位置的更新逻辑坐标信息,得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
Figure FDA0002747601560000031
其中,xLN为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xL0第二位置的初始逻辑坐标;xP为第一位置的物理坐标;xP0为第二位置的物理坐标;Int为逻辑坐标间隔;Δ为规避重炮的调整因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模块,用于:
将所述激发炮点的逻辑坐标信息转换为初始逻辑坐标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模块,包括:
第一添加单元,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一目标炮的逻辑坐标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组;
第二添加单元,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
第三添加单元,用于将每个排序结果中下一个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下一个数据单元,直至将每个排序结果的全部目标炮完成添加,得到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
第四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多个不同的数据单元添加至第二数据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添加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预设干扰炮数阈值;
计算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炮干扰的生产炮个数大于所述预设干扰炮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排序结果中第二目标炮的逻辑信息添加至第一数据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稀疏反演法分离技术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分离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的交叉干扰源。
1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1172085.3A 2020-10-28 2020-10-28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462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2085.3A CN112462425A (zh) 2020-10-28 2020-10-28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2085.3A CN112462425A (zh) 2020-10-28 2020-10-28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2425A true CN112462425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3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2085.3A Pending CN112462425A (zh) 2020-10-28 2020-10-28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24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2917A (zh) * 2023-12-28 2024-01-30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洋节点采集数据存储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9410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wo-Level Hierarchical Log Structured Array Architecture with Minimized Write Amplification
WO2016162724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Cgg Services Sa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eblending seismic data
CN107942389A (zh) * 2017-11-16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用于压制邻炮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107474A (zh) * 2018-02-02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混叠数据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09100782A (zh) * 2018-06-20 2018-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指定炮集记录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71171A (zh) * 2018-09-21 2019-03-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33741A (zh) * 2019-01-04 2019-04-16 吉林大学 基于双凸优化稀疏约束的混合震源数据一次波分离方法
WO2019099974A1 (en) * 2017-11-19 2019-05-23 Westerngeco Llc Noise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source seismic data
CN110716231A (zh) * 2019-09-17 2020-01-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共聚焦域稀疏反演的海上多震源波场分离方法及系统
CN111239828A (zh) * 2020-03-09 2020-06-05 吉林大学 基于最优双曲线积分路径叠加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CN111435171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9410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wo-Level Hierarchical Log Structured Array Architecture with Minimized Write Amplification
WO2016162724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Cgg Services Sa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eblending seismic data
CN107942389A (zh) * 2017-11-16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用于压制邻炮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9099974A1 (en) * 2017-11-19 2019-05-23 Westerngeco Llc Noise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source seismic data
CN108107474A (zh) * 2018-02-02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混叠数据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09100782A (zh) * 2018-06-20 2018-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指定炮集记录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71171A (zh) * 2018-09-21 2019-03-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33741A (zh) * 2019-01-04 2019-04-16 吉林大学 基于双凸优化稀疏约束的混合震源数据一次波分离方法
CN111435171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16231A (zh) * 2019-09-17 2020-01-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共聚焦域稀疏反演的海上多震源波场分离方法及系统
CN111239828A (zh) * 2020-03-09 2020-06-05 吉林大学 基于最优双曲线积分路径叠加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家文 等: "《基于稀疏反演的高效混采数据分离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vol. 54, no. 2, pages 268 - 274 *
李培明 等: "《海上高效混叠采集参数优化设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vol. 55, no. 4, pages 707 - 716 *
李虹 等: "《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处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讨》", 《石油物探》, vol. 59, no. 5, pages 758 - 767 *
王铁兴 等: "《基于三维稀疏反演的混合震源数据分离与一次波估计》",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vol. 50, no. 3, pages 898 - 90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2917A (zh) * 2023-12-28 2024-01-30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洋节点采集数据存储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4063B (zh) 一种基于sdif与pri变换法结合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CN1275051C (zh) 用于对级联扫描数据的噪声去除方法
GB2444506A (en) Assigning geological ages to horizon surfaces
CN102243320A (zh) 一种地震波初至拾取方法
CA2335465C (en) Method for removing seismic noise caused by external activity
CN114839673B (zh) 多震源高效采集波场分离方法、分离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US202202061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ubsurface structures
CN111381275A (zh) 一种地震数据的初至拾取方法和装置
CN113885077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震源地震数据分离方法
CN112462425A (zh) 海底节点混采数据中交叉干扰源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5408925A (zh) 用于隧道施工的岩体参数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5114949A (zh) 一种基于水声信号的舰船目标智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242311A (zh) 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64725A (zh) 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及装置
GB2605318A (en) System and methods to perform a downhole inspection in real-time
CN111627030A (zh) 快速高效的可见光遥感影像海陆精确分割方法
CN103837890B (zh) 获取地震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US9330441B2 (en) Automated selection of filter parameters for seismic analysis
CN109471173B (zh) 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2179566A (zh) 针对海洋拖揽采集的枪阵震源漏气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Grande et al. From fishermen to scientific tools: Progress on the recovery and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of echosounder buoys data
CN114693732B (zh) 一种弱小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
CN105301635B (zh) 一种海上拖缆时移地震数据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1596357B (zh) 一种分析海底采集节点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Guerneve et al. Terrain characterisation for online adaptability of automated sonar processing: Lessons learnt from operationally applying ATR to sidescan sonar in MCM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